【化 工】全球化企收并购行动步伐没有放缓(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化工报讯,今年以来,全球各大化企的公开资料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但化工行业收购或出售业务的步伐没有放缓,单次交易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比比皆是。今年最大笔的交易来自2月21日杜邦和塞拉尼斯共同宣布的110亿美元交易。根据交易,杜邦向塞拉尼斯出售交通和材料部门的大部分业务。单次交易在10亿美元以下的交易则更多,仅8月就有4起。据有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国内外化工行业今年累计涉及业务转让资金流动超过1900亿元。2022年尚未结束,今年最终会有多少并购交易尚未可知。此外,目前市场高度热门的可再生能源、锂电等化工、能源、冶金和采矿交叉业务也受到许多传统化工企业的追逐,预计这方面的收并购业务还将持续。总的来看,虽然全球经济走势尚不明朗,但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交易并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全球化企,收并购,没有放缓
【化 工】欧盟有条件批准塞拉尼斯以110亿欧元收购杜邦移动和材料业务(2022-10-24)
【摘要】 10月24日,化工新材料讯,10月13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已经有条件批准塞拉尼斯公司(Celanese)以110亿欧元收购杜邦公司的工程聚合物部门——移动和材料业务。这笔交易于今年2月宣布,塞拉尼斯将从这家总部位于特拉华州的化工集团收购一系列工程热塑性塑料和弹性体、品牌、知识产权以及全球生产资产。而在10月12日的一份公告中,欧盟委员会表示,批准的条件是塞拉尼斯遵守本月早些时候作出的补救承诺,即该公司表示,这些承诺包括剥离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欧文的热塑性共聚酯(TPC)业务,并可能将此业务出售给意大利公司Taro Plast。塞拉尼斯和杜邦的移动和材料业务在热塑性共聚酯的供应上展开了正面竞争,这是汽车行业的一项重要投入。而为了解决欧盟委员会对于市场竞争方面的担忧,塞拉尼斯提出剥离其全球TPC业务,包括位于意大利费拉拉的生产设施以及Pibiflex和Riteflex TPC品牌。移动和材料业务部门是杜邦重大的战略部署业务之一,主要生产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聚合物及树脂原料。而杜邦在2021年就表示,公司正寻求剥离大部分移动和材料业务的可能性。
【关键词】塞拉尼斯,收购杜邦,移动和材料业务
【化 工】科思创位于比利时的世界级苯胺生产装置动工(2022-10-24)
【摘要】 10月24日,化工在线讯,10月12日,科思创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破土动工新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苯胺生产设施。随着产能的扩张,该公司正在加强其聚氨酯泡沫原料MDI的欧洲生产网络。为此,科思创投资超过3亿欧元。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该工厂计划在2025年初投入运营。新工厂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这将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安特卫普工厂的能源效率。目前,工厂所需蒸汽的大约20%是通过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热来满足的。其余的蒸汽是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的。随着新工厂的投入使用,工艺热产生的蒸汽份额将翻倍,达到本地需求的40%,而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减少。潜在的节省相当于每年2.7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新工厂为实现科思创公司到2035年实现运营气候中立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苯胺产能扩张的是科思创全球MDI战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加强MDI的生产网络,以应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在德国的布伦斯比特尔,科思创已经在2020年启用了一家新工厂,使用非常节能的AdiP技术生产MDI。在西班牙的塔拉戈纳,一个基于同样非常节能的采用ODC技术的新氯气生产厂已接近完工。
【关键词】科思创,比利时,世界级苯胺
【化 工】利润大降,巴斯夫推出每年5亿欧元成本节约计划(2022-10-17)
【摘要】 10月17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自今年2月底以来,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已对欧洲通胀形势和经济造成不小压力。德国当地时间10月12日,巴斯夫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初步数据,其销售额、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利润(EBIT)和EBIT略高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但净利润大幅下降。巴斯夫预计,三季度的净利润为9.09亿欧元,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12.53亿欧元,以及分析师对平均预测值11.05亿欧元,不及二季度净利润(21亿欧元)的一半。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Wintershall Dea公司对经营北溪1号的北溪股份公司的股权投资减值。由于终端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美元走强,第三季度巴斯夫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219.46亿欧元。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有所下降。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只能通过调高售价进行部分转嫁。2022年第三季度,巴斯夫未计入特殊项目的息税前利润预计为13.48亿欧元,大大低于上一季度18.65亿欧元的水平,略高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同样,巴斯夫三季度息税前收益预计为12.94亿欧元,也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由于欧洲收益出现明显疲软,巴斯夫宣布启动了一项针对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成本节约计划,目标是在非生产领域每年节省5亿欧元的成本。巴斯夫表示,实施这项成本节约计划背景是2022年三季度在德国出现亏损,以及欧洲地区“框架条件”不断恶化。巴斯夫成本节约计划将于2023年至2024年实施。短期内可节省成本的项目将立即实施。超过一半成本节约将在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实现。运营、服务和研发部门以及企业中心将被精简。此外,巴斯夫表示,其在欧洲的一体化生产基地的中长期结构性调整措施正在规划中,并将于2023年一季度公布。
【关键词】利润大降,巴斯夫,成本节约计划
【化 工】印度化肥问题或需改“堵”为“疏”(2022-10-17)
【摘要】 10月17日,中国化工报讯,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印度粮食及化肥情况一直受到粮食短缺地区的关注。然而,近期从印度传来的消息并非福音。印度钾肥进口商印度钾肥的相关负责人最近表示,由于全球钾肥价格高企,他预计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财年中,印度钾肥消费量或锐减40%。印度农民减少化肥使用,几乎必然造成粮食的减产。目前局面的主因固然是钾肥价格过高,但印度今年“堵”住国内化肥价格的政策可能也对化肥使用有所影响。2月以来,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化肥难以外运,全球化肥,尤其是氮肥和钾肥价格一直高企。最近几个月,即使化肥价格较高点回落,但相比去年同期显著增高。印度钾肥表示,该公司今年购买钾肥的价格为每吨590美元,远高于去年的每吨445美元。虽然印度其实不存在严重的化肥短缺问题,但印度选择压制化肥价格,而企业在价格压力下只能减少化肥进口及销售,最后反而在终端农化市场上造成了化肥短缺。印度钾肥负责人也称,印度钾肥消费量可能从上一年的500万吨降至本年度的300万吨。而在截至8月的5个月里,印度的钾肥消费量已经同比下降了约50%。这势必对下游粮食市场造成影响。对印度政府来说,不准化肥提价还要满足化肥企业生存需求,必然意味着政府需要增加对化肥公司或者农民群体的补贴,对市场供需问题进行疏导。其实,印度往年一直对化肥行业进行补贴,印度上个财年的化肥补贴达到了1.62万亿卢比。本财年,印度预备的化肥补贴是1.75万亿~2万亿卢比。然而,即使按照目前的化肥价格,尤其是钾肥价格上涨比例,目前预备的化肥补贴效果相比上年可能要大打折扣。如果印度要保证化肥市场正常运转,或许还需要下大的气力来调整整个市场环境。
【关键词】印度化肥,或需,改“堵”为“疏”
【化 工】日本乙烯设备利用率再跌破90%(2022-10-13)
【摘要】 10月13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日本的乙烯设备利用率为85.9%,再次跌破90%的景气目标值。据日本石化协会的数据,8月日本的乙烯产量为49.42万吨,同比下降3.7%。此前的5月和6月,日本的乙烯设备利用率连续两个月低于90%。7月,得益于中国市场回暖,需求回升,乙烯设备利用率3个月来首次超过90%,但8月再次出现下滑。日本乙烯设备利用率不高于90%的情况已经持续了4个月。日本石化协会会长岩田圭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和酷暑造成的停工和限电,俄乌冲突和半导体短缺引发汽车产量下降等因素叠加,导致日本的乙烯设备利用率徘徊低迷。8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4种主要树脂的出货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除低密度聚乙烯外,其他3种树脂8月单月的出货量,创下过去10年来的最低水平。该协会表示,高密度聚乙烯在洗发水等容器空心成型领域的使用量正在下降。8月的库存量达20.95万吨,同比增长8%。季节性调整后的库存率约为4个月的“高水平”。
【关键词】日本乙烯,设备利用率,再跌破90%
【化 工】甲醇市场规模2027年前将达到371亿美元(2022-10-08)
【摘要】 10月8日,化工在线讯,据中东北非财经新闻网9月26日报道,IndustryARC网站在其发表的最新一期报告中预测,甲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7年前将达到371亿美元,此前在2022~2027年预测期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5%。甲醇也被称为酒精、木醇或木精。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也是醇基的最简单形式。甲醇的主要原料是煤、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世界上可用的主要能源是煤、天然气和石油,这些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温室效应的主要问题。二氧化碳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作为原料生产材料和化学品。合成甲醇是由二氧化碳转化而成的。甲醇在化工工业中主要用作溶剂和反应剂。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署(IRENA)公布的数据,甲醇作为燃料的直接使用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增长。2000年,甲醇在燃料中所占份额不到1%,到2021年就增加到14%。
【关键词】甲醇市场,2027年,371亿美元
【化 工】上下夹击,欧洲化学品市场雪上加霜(2022-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化工报讯,在东欧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级和全球市场通胀的大背景下,不断变化的市场基本面正在改变欧洲化工行业的格局,并正在成为目前欧洲化学品市场的主导影响因素。近日,ICIS伦敦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欧洲化学品市场基本需求出现大幅下降,市场缺乏购买意愿。这让本就饱受原料价格上涨之苦的欧洲化工业雪上加霜。上半年,欧洲化工业虽然也面临能源价格高涨的问题,但由于需求坚挺,化工企业普遍获取了高额利润。然而,时间来到秋季,支撑欧洲化工业的需求基本面开始出现疲弱。ICIS在报告中称,目前欧洲已经出现了需求疲软的迹象,这种悲观情绪正在向上游传导。欧洲化工市场情绪预计不会在今年冬季好转,这种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3年。目前,尽管各国已经在积极补充库存,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安全仍然受到威胁。对于化工行业,天然气推高了生产成本,再加上需求疲软,一些生产商选择降低化工产品产量。
【关键词】上下夹击,欧洲化学品市场,雪上加霜
【化 工】南非日本企业加强绿氢绿氨合作(2022-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南非沙索公司和日本伊藤忠商事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和开发绿氢和绿氨的市场和供应链,重点是以绿氢合成的绿氨作为燃料和发电能源。双方还将评估伊藤忠商事对沙索公司绿氨出口导向型项目的参与,包括产品采购以及日本为南非绿氨项目的研究和补贴进行财政支持。该谅解备忘录是在突尼斯举行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期间签署的。沙索公司表示很高兴与伊藤忠商事合作,以释放南非作为大型绿氢和绿氨生产国的巨大潜力。沙索公司正在南非推进多项绿氢研究和项目。该公司在北开普省的Boegoebaai开展用于大规模出口的绿氨生产业务。鉴于南非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贵金属资源,该国有望成为绿氢及其衍生物的全球中心。
【关键词】南非,日本,绿氢绿氨合作
【化 工】西方开始遏制通胀,ICIS提示化工行业须做好“阵痛”准备(2022-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目前,通货膨胀已波及全球绝大部分经济体。在西方国家,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均以消除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对此,ICIS发布报告表示,尽管西方金融机构在努力应对通货膨胀,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并不明朗,化工行业必须做好“阵痛”的准备。ICIS认为,这种不惜一切代价遏制通胀的坚定承诺,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这对全球化工行业尤其是对周期更为敏感的大宗商品行业发出了明确的警告。本轮经济低迷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尤其是俄乌冲突以及由其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可能持续数年。ICIS的报告指出,目前,经济指标的一些数据已经显示出化工业正在走软。ICIS称,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以及其他领先指标都显示出制造业即将下滑。8月,欧元区和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处于收缩状态,而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与7月持平。这表明美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弹性,但总体趋势明显下降。ICIS全球化工业务高级经济学家凯文斯威夫特表示:“尽管美国制造业活动仍在扩张,但采购经理人指数报告中的一个关键结论是:订单、销售和成本/价格上涨方面出现了放缓。”ICIS称,该公司自有的商业晴雨表指数(LBB)最近连续6个月下降,对化工业未来的衰退发出了更大警报。对于大型化工行业,华尔街和欧洲分析师对其2023年业绩基本保持乐观。他们提供的盈利预期显示,大型化工企业在2023年的利润较2022年只会略有下降,甚至上升。然而,ICIS称,华尔街和欧洲分析师对大型化工企业2023年的利润预期过高,未来将大幅下调。
【关键词】ICIS提示,化工行业,“阵痛”准备
【化 工】全球氮肥价格居高难下(2022-09-20)
【摘要】 9月20日,中国化工报讯,在供应紧张和生产成本持续飙升导致边际生产商关闭生产线等因素影响下,全球氨价格已达到历史高点,也导致全球氮肥价格居高不下。目前的异常市场情况给欧洲合成氨和氮肥生产商带来了严峻挑战。多位国际氮肥巨头的高管认为,至少在今年下半年,氮肥市场仍将维持动荡,价格仍将处于高位。2021年年初,在强劲需求、供应紧缩和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的支持下,氨价格开始走强。2021年8月,美国坦帕氨价格飙升至625美元/吨后继续攀升,至12月达到990美元/吨。这一涨势持续到2022年,并在2月下旬俄乌冲突暴发后获得新动能。在关闭乌克兰黑海港口和对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的航运遭制裁后,全球氮肥市场减少了超过20%的供应。4月氨价格飙升至1425美元/吨,5月回调至1000美元/吨,但价格一直坚挺,至8月升到1100美元/吨。由于天然气成本高涨且供应不足,即使氨价格上涨,位于欧洲的国际氮肥巨头也正在削减氨产量。OCI的合成氨产能总计为390万吨/年,其中100万吨/年位于荷兰的赫伦。OCI表示,因为欧洲天然气成本暴涨,该公司将荷兰赫伦的氨产量削减到原先的40%。该公司通过从国外业务和第三方供应抵消了赫伦氨产量削减,所以供应仍然正常。雅苒国际58%的氨产能位于欧洲。雅苒国际已削减了几家欧洲生产厂产能,涉及氨产能130万吨/年和成品化肥产能170万吨/年。欧洲其他生产商包括北欧化工、巴斯夫、西班牙化肥集团Fertiberia、匈牙利Nitrogenmuvek和罗马尼亚化肥生产商Azomures也减少了氮肥产量。对于未来氮肥市场的预测,所有的氮肥生产商都认为氮肥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关键词】全球氮肥价格,居高难下
【化 工】大幅减产,能源危机冲击德国化工行业(2022-09-20)
【摘要】 9月20日,中国化工报讯,由于欧洲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巨大变化,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9月14日再次下调了全年预期,2022年德国化学品产量预计下降8.5%。此前,VCI在7月份预测德国化学品产量全年下降4.0%。今年年初,该协会预测化学品产量全年将增长1.5%。VCI表示,天文数字般的能源价格、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持续的供应瓶颈,让德国化学制药行业“所有部门的生产都崩溃了”,也威胁到了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未来。化学和制药行业是德国第三大支柱产业。VCI的数据显示,化学工业约占德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5%,每年使用约280万吨天然气作为化学原料,99.3TWh的天然气用于生产蒸汽和电力,分别占行业天然气使用量的27%和73%。目前该行业受能源危机冲击尤为严重,化学和制药公司被迫大幅减产。上半年,德国化学品产量同比下降了3%。其中,第二季度,德国化学和制药行业产量比上一季度下降6.4%;产能利用率为81.4%,低于正常水平。根据VCI早前公布的半年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化学工业几乎所有领域的产量都在下滑。精细和特种化学品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下降了9%;无机和有机原材料以及消费化学品同比下降0.5%,纯化学品产量同比下降3%,仅聚合物部门的产量同比增长了3%。
【关键词】大幅减产,能源危机,冲击德国化工
【化 工】两大甲醇巨头表示:未来几年供应趋于紧张,市场前景看好(2022-09-13)
【摘要】 9月13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全球主要甲醇生产商荷兰OCI公司和梅赛尼斯公司预计,在需求强劲增长和产能增加有限的推动下,全球甲醇市场基本面在中长期将保持健康,供应将趋于紧张。这两家公司表示,随着低碳氢经济的发展,甲醇需求将进一步大幅上升。尽管欧洲天然气原料价格创历史新高导致甲醇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而且甲醇价格短期前景悲观,但OCI表示,甲醇价格受到高油价的支持,因为它比液化天然气和汽油便宜得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作为一种成本更低、更清洁的替代燃料。由于欧洲天然气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去年6月,OCI关闭了位于荷兰代尔夫宰尔的甲醇工厂,目前尚未宣布恢复生产的日期。OCI在最近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全球甲醇市场长期基本面受到来自下游需求强劲以及原油和煤炭价格高企的支撑。梅赛尼斯表示,进入2022年,全球甲醇市场已经趋紧,供应仍然受到行业低开工率的限制。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再加上第二季度全球甲醇需求比第一季度增长3%,为甲醇成本曲线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甲醇制烯烃(MTO)工厂继续高开工率运行,传统化工应用领域对甲醇需求在第二季度反弹。第二季度甲醇价格保持强劲,但受供应增加和短期看空情绪的影响,价格连续小幅下跌。梅赛尼斯表示:“进入第三季度,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但我们的需求前景仍保持稳定。我们认为,即使GDP增速低于预期,但甲醇的中期需求增速仍将超过供应增速,市场前景看好。”
【关键词】两大甲醇巨头,未来供应趋紧,前景看好
【化 工】到2026年亚洲地区新增FCCU产能将排名全球第一(2022-09-13)
【摘要】 9月13日,化工在线讯,据阿拉伯贸易网2022年8月22日迪拜报道,在2022年至2026年间中东地区产能将占全球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U)新增产能的17%左右,在全球排名第三,亚洲将以48%的新增FCCU产能位居榜首。数据和分析公司GlobalData表示,中东的杜古姆IV和阿曼的Shahid Ghasem Soleimani将是中东地区新增FCCU产能可能贡献最大的两个炼油厂,新增FCCU日产能各自为7500万桶,预计将在2025年投入运营。GlobalData发表的报告显示,到2026年前,亚洲地区的新增FCCU日产能可能达到10.09亿桶。其中,6.62亿桶新增FCCU日产能可能来自新建炼油厂,而剩余的新增FCCU日产能将来自现有炼油厂的扩建。亚洲大国和印度将是新增FCCU产能最大国家。GlobalData油气分析师评论道:“到2026年前,亚洲大国和印度将占亚洲新增FCCU产能的85%。印度瓦迪纳尔炼油厂的FCCU扩建项目是亚洲即将开工的最大项目,预计2024年将新增FCCU日产能1.87亿桶。”GlobalData指出,非洲届时是全球新增FCCU产能第二大贡献者,到2026年前占全球新增FCCU产能的26%。尼日利亚将占该地区新增FCCU产能的大部分,到2026年前,尼日利亚的3个新建FCCU项目预计将日增2.34亿桶的产能。
【关键词】2026年亚洲,新增FCCU产能,全球第一
【化 工】英力士将收购三井新加坡苯酚公司(2022-09-05)
【摘要】 9月5日,化工在线讯,8月26日,英力士宣布,将从日本领先的化学品制造商三井化学公司手中收购位于新加坡裕廊岛的三井苯酚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总价为3.3亿美元。该交易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目前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三井苯酚有限公司的营业额为7.5亿美元,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吨产品,包括异丙苯(41万吨/年)、苯酚(31万吨/年)、丙酮(18.5万吨/年)、α-甲基苯乙烯(2万吨/年)和双酚A(15万吨/年)。英力士苯酚公司表示,通过此次收购进入亚洲市场,使英力士苯酚拥有独特的能力来支持全球客户的未来增长计划,同时期待开发与双酚A相关的新市场和客户关系。英力士苯酚是全球最大的苯酚和丙酮生产商之一,在德国、比利时和美国拥有运营资产,每年生产约190万吨苯酚和约120万吨丙酮。
【关键词】英力士,将收购,三井新加坡苯酚
【化 工】欧洲气价涨不停,两大化肥巨头加入减产潮(2022-09-05)
【摘要】 9月5日,中国化工报讯,在供应减少以及冬季临近的情况下,欧洲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8月24日一度冲上300欧元/兆瓦时,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面对不断高企的气价,全球两大化肥巨头CF工业和雅苒最新加入了欧洲化肥减产潮,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的化肥企业减产。8月24日,化肥巨头CF工业宣布,将暂停其在英国唯一的工厂——比灵汉姆(Billingham)工厂的氨生产,以应对飙升的天然气价格。比灵汉姆工厂是英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这一举措可能会减少对英国食品行业至关重要的二氧化碳供应。CF工业认为,按照目前的天然气和碳价格,在英国生产氨是不经济的,边际成本超过每吨2000英镑,而全球氨价格约为该水平的一半。CF工业尚未确定关闭合成氨厂的确切日期。由于能源成本居高不下,CF工业6月8日宣布永久关闭英国因斯(Ince)工厂,将英国的制造业务集中到比灵汉姆工厂,这是英国最大的氨、硝酸铵和二氧化碳生产设施。挪威化肥巨头雅苒8月25日宣布,由于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创历史新高,雅苒正在实施进一步的减产,这将使其欧洲合成氨的总产能利用率降至35%左右。据此,雅苒将削减其欧洲生产系统的年产能,相当于310万吨氨和400万吨成品(180万吨尿素、190万吨硝酸盐和30万吨复合肥)。雅苒表示,将尽可能利用其全球采购和生产系统来优化运营并满足客户需求,包括在可行的情况下使用进口氨继续生产硝酸盐。
【关键词】欧洲气价涨,两大化肥巨头,加入减产
【化 工】科思创宣布将增材制造业务出售给Stratasys(2022-08-29)
【摘要】 8月29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近日,科思创(Covestro)宣布将增材制造业务出售给Stratasys,售价约为43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96亿元)。此外,根据各项业绩指标的实现,潜在收益高达3700万欧元。科思创剥离的业务包括在荷兰、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员工、研发设施、生产资产和办事处,以及在全球拥有庞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增材制造业务的产品组合还包括2021年从帝斯曼收购的树脂和功能材料业务的产品,包括Somos和Addigy等品牌。该交易计划于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科思创在第二季度延续了今年的成功开局。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8.9%至47亿欧元,税前息前折旧前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33.0%至5.47亿欧元,主要归因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大幅增长以及销量下滑,不过销售价格水准的上涨部分抵消了成本上升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减少55.7%至1.99亿欧元。科思创第二季度整体表现稳定,EBITDA甚至略微超过了预期。即便如此,企业仍预计下半年挑战会越来越大。俄乌冲突背景下,科思创新一年的预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位于德国的基地约占公司全球产能的四分之一。科思创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在短期内减少在德国的天然气需求,例如改用燃油蒸汽锅炉。此外,公司正不断改进现有生产技术和推出新技术,以进一步降低天然气和能源消耗。鉴于近期能源成本持续大幅上涨,全球经济进一步疲软,科思创于7月29日调整了本财年的展望。
【关键词】科思创,增材制造业务,出售给Stratasys
【化 工】德国开征天然气附加费,化工行业年损失超30亿欧元(2022-08-29)
【摘要】 8月29日,中国化工报讯,为了应对价格持续暴涨带来的冲击,德国宣布自10月起开征天然气附加费。此举将使德国化工医药行业每年新增超过30亿欧元的成本,将许多生产商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当地时间8月15日,德国宣布将从10月份开始征收天然气附加费,具体金额为每千瓦时2.419欧分,且可以每三个月调整一次。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当日表示,据估计,开征天然气附加费将使该国的化工制药行业每年损失超过30亿欧元。VCI警告,由于高昂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以及昂贵的原材料成本带来的多重负担,许多公司正处于崩溃的边缘。VCI主张通过国家补贴将天然气附加费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此外,应尽可能延长征收期限,以避免行业和消费者短期负担过重。据了解,由于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面临危机,供应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其他地方购买天然气以弥补供应不足,征收附加费可以填补90%左右的差价,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供应商破产等后果。德国能源密集型工业协会15日发表声明称,钢铁、化工和造纸等六大能源密集型行业企业每年必须应对总计约53亿欧元的新增能源成本。平均每个工作岗位都会增加近6300欧元的额外负担。此前,这些行业企业相比去年同期已经增加了数十亿欧元的额外成本。
【关键词】德国,天然气附加费,化工行业损失
【化 工】石油巨头赚取巨额利润,多国酝酿对其课以重税(2022-08-22)
【摘要】 8月22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期,全球上市公司纷纷发布第二季度的财务季报。其中,得益于能源价格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以及炼油行业利润丰厚,全球几乎所有石油巨头的季报数据都非常亮眼。石油巨头的巨额利润与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既吸引了诸多投资者,也让各国政府和环保人士十分“眼红”。多国正在酝酿对日进斗金的石油巨头课以重税,或用来投资新能源发展,或用以进行经济救济。8月3日,在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第三次报告发布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政府应向从当前能源危机中获得巨额利润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课税。在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对石油巨头征收重税。英国政府5月26日宣布,将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征收25%的能源利润税,以补贴家庭、遏制通胀。自从2021年能源价格开始飙升以来,保加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西班牙和匈牙利都对能源行业征收了新税。
【关键词】石油巨头,多国酝酿,课以重税
【化 工】亨斯迈逾7亿美元出售纺织染化业务给昂高(2022-08-22)
【摘要】 8月22日,中国化工报讯,8月9日,美国特种化学品制造商亨斯迈公司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将纺织染化业务出售给SK Capital Partners旗下的昂高(Archroma),交易的企业总价值约为7.18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中,亨斯迈纺织染化业务销售额为7.72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为9400万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完成后,纺织染化业务将与昂高相结合,打造世界领先的纺织化学品和染料企业。亨斯迈表示,在过去的七个月里,其对纺织染化事业部进行了全面的策略探讨,在评估了几种不同的方案并彻底审查了潜在的收购要约后,董事会认为SK资本比亨斯迈更适合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且所提供的价值符合股东的最大利益。
【关键词】亨斯迈,出售纺织染化业务,给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