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25%的企业亏损,德国化工遭遇“黑暗的一年”(2023-01-09)
【摘要】 1月9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是黑暗的一年,2023年的前景依然黯淡。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巨大压力伴随着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2022年德国化学产品价格比2021年涨了22%。然而,成本的上涨比销售价格的上涨更为剧烈,由此导致大约80%的VCI会员企业利润下降,四分之一的公司已经在亏损,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尤其大。11月份,三分之二的会员企业因订单不足而遭受损失。超过25%的企业甚至认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几个月来,德国化学及制药行业的营业额一直在下降。尽管如此,德国第三大产业2022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2665亿欧元,比2021年高出17.5%。但值得注意的是,销售增长是由价格驱动的,而销量却呈下降趋势。为了避免重大损失和节约能源(尤其是天然气),许多公司削减了产量。40%的企业表示他们已经这样做了,或者打算很快采取这一步骤。部分生产已经转移到国外,几乎每四家公司中就有一家具体计划或已经实施搬迁。此外,由于能源危机,五分之一的公司不得不拒绝订单。VCI表示,大约50%的会员企业在11月份报告了供应问题。2022年,化学及制药行业的产量比上一年下降了6%,如果剔除制药业务,降幅甚至在10%左右。石化产品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2022年的总产量将下降15.5%。无机基础化学品、聚合物和特种化学品制造商不得不减产近10%。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洁剂下降了1.5%。目前,由于高度不确定性持续存在,VCI预计2023年情况不会有所改善。德国化学及制药行业明年仍将面临巨大挑战:缺乏订单、供应链中断以及能源成本高企。VCI预计,2023年整个行业的产量将进一步大幅下降,销售大概率也会出现负增长。
【关键词】25%企业亏损,德国化工,黑暗一年
【化 工】2027年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将增加到630万吨(2023-01-03)
【摘要】 1月3日,化工在线讯,2022年12月6日~7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7届EUBP会议上,European Bioplastics(欧洲生物塑料协会,EUBP)展望了全球生物塑料行业的积极前景。生物塑料仍占每年生产的3.9亿多吨塑料的不到1%。在2020年主要受Covid-19影响停滞之后,全球塑料总产量自2021年以来再次增长。这一发展是由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更复杂的应用和产品的出现所推动的。根据EUBP与nova-Institute合作编制的最新市场数据,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将从2022年的约223万吨增加到2027年的约630万吨。生物基、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占全球生物塑料产能的48%以上(100万吨)。预计到2027年,它们的相对份额将进一步下降至44%左右。然而,从绝对数字来看,生物基聚合物的生产能力在未来五年仍将增加到270万吨以上。虽然生物基PET的产能停滞不前,但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聚丙烯(BioPP),聚酰胺(BioPA)和聚乙烯(BioPE)。生物塑料用于越来越多的市场,从包装、餐饮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农业/园艺、玩具到纺织品和其他几个领域。包装仍然是生物塑料的最大应用领域,到2022年占整个生物塑料市场的48%(100万吨)。数据还证实,生物塑料材料已经在许多其他领域使用,并且应用组合持续多样化。未来几年,汽车和运输、农业和园艺以及电气和电子等细分市场的相对份额将继续适度增长。
【关键词】2027年,全球生物塑料产能,630万吨
【化 工】盛禧奥关闭若干工厂,涉及苯乙烯、PC、PMMA、丁苯乳胶(2023-01-03)
【摘要】 1月3日,化工在线讯,盛禧奥(Trinseo)已经敲定了关闭欧洲和北美的几项生产资产的计划,以争取每年节省6000万美元。受影响的产品是苯乙烯、聚碳酸酯、丁苯胶乳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材。该公司在2022年9月宣布其位于德国的苯乙烯生产设施可能被关闭。这一点现在已经得到证实。该公司在12月19日表示:“关闭是由于该工厂的规模小,行业产能增加,以及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在全球苯乙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该工厂包括一个30万吨/年的苯乙烯工厂,以及一个33万吨/年的上游乙苯工厂。盛禧奥在欧洲的其他苯乙烯业务包括位于荷兰Terneuzen的50万吨/年的苯乙烯工厂,以及44万吨/年的聚苯乙烯产能,分布在德国Schkopau和比利时Tessenderlo。盛禧奥公司正在关闭位于德国Stade的一条聚碳酸酯生产线,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力。该公司称,它将继续在德国Stade生产聚碳酸酯,用于其下游的复合业务。盛禧奥目前在德国Stade有两条8万吨/年的聚碳酸酯生产线。该公司表示,它还将从2023年中期开始减少芬兰Hamina基地的丁苯乳胶产能,理由是欧洲的产能过剩。在北美,盛禧奥将把PMMA板材的生产从墨西哥的Matamoros合并到美国肯塔基州佛罗伦萨Aristech Surfaces公司的连续板材生产业务中。
【关键词】盛禧奥,关闭若干工厂
【化 工】退出费用最高达23亿美元,3M将于2025年底停产PFAS(2022-12-26)
【摘要】 12月26日,中国化工报讯,12月20日,美国工业集团3M宣布,将退出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生产,并努力在2025年底前停止在其产品组合中使用PFAS。3M表示,该决定是基于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仔细考虑和彻底评估,包括对这种化学物质的监管日益加强,市场对替代选择的需求正不断增长。3M称,到2025年底,将停止生产所有含氟聚合物、含氟液体和基于PFAS的添加剂产品;将在2025年底前停止在其所有产品中使用PFAS。3M估计其目前生产的PFAS年净销售额约为13亿美元。在PFAS生产退出的过程中,3M预计产生相关的总税前费用约为13亿~23亿美元。
【关键词】3M,将于2025年底,停产PFAS
【化 工】110亿美元,沙特阿美和道达尔能源联手投资石化项目(2022-12-26)
【摘要】 12月26日,中国化工报讯,12月15日,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与道达尔能源已就在沙特境内建造一处世界级石化设施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拟投资110亿美元新建石化综合设施。新设施被命名为Amiral,将隶属于位于沙特东海岸朱拜勒的SATORP炼厂,由其运营并整合。通过此石化设施,SATORP将炼厂内部生产的废气与石脑油、以及沙特阿美输送的乙烷与天然气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化学品,有望助力沙特阿美进一步推进石油化工战略。Amiral设施将包括一个混合原料裂解装置,每年可生产165万吨乙烯,这是海湾地区第一个与炼油厂整合的裂解装置。设施还将包括两个采用高级双回路技术的尖端聚乙烯装置、一个丁二烯提取装置和其他相关的衍生物装置。项目投资规模高达110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将由沙特阿美(62.5%)和道达尔能源(37.5%)通过股权出资完成。计划于2023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2027年投入商业运营。Amiral设施将为位于朱拜勒工业区内的其他石化和特种化工厂提供原料,这些工厂将由全球知名的下游投资者建造、持有和运营,估计需要额外投资40亿美元。
【关键词】沙特阿美,道达尔能源,联手投资,石化项目
【化 工】印度对华苯胺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2022-12-19)
【摘要】 12月19日,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讯,2022年12月12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国内企业NOCIL Limite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苯胺(Aniline)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审查是否有必要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涉案产品的印度海关编码为29214110。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以及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关键词】印度,对华苯胺,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化 工】Cefic:欧盟需为化工业创造有吸引力环境(2022-12-19)
【摘要】 12月19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总干事马尔科·门森克表示,美国已成功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为化工企业建立了一个绿色商业案例,欧盟应该效仿。门森克表示,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改革和拟议中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是企业减少碳排放的两种工具,应该对化学品采取更友好的政策,以保持全球竞争力。目前,欧洲的高能源成本以及对天然气发电的依赖,将在2023~2024年冬天继续构成挑战,欧洲的中小企业有理由担心自己的生存将需要政府的支持。
【关键词】欧盟需为,化工业,创造有吸引力环境
【化 工】科迪华12亿美元收购世多乐(2022-12-12)
【摘要】 12月12日,中国化工报讯,11月30日,科迪华宣布,该公司已与世多乐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协议显示,科迪华将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世多乐。世多乐是生物领域最大的独立生物制剂公司之一,业务足迹和营销网络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2022年预计收入将超过4亿美元。收购世多乐是科迪华近期宣布签署收购兴播的最终协议之后,在生物制品领域的第二笔收购计划。科迪华将整合世多乐和兴播的商业和技术优势,作为其生物制品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作为生物制剂行业的领导者,世多乐具备很高的商业地位和极强的市场扩张潜力,同时具有极具吸引力的运营效率和利润增长。通过与科迪华领先的创新结构相结合,世多乐将为科迪华生物制剂业务的扩展和加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其成为生物制剂市场中最大的参与者之一。
【关键词】科迪华,12亿美元收购,世多乐
【化 工】海湾石化业:抓住每一个未来机会(2022-12-12)
【摘要】 12月12日,中化新网讯,12月6日,第16届海湾石化和化学品协会(GPCA)年度论坛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开幕。会上,GPCA和海湾国家的石化企业表示,在全球化工业通向净零排放的道路上,除了广受推崇的新能源外,石油仍将扮演关键角色。即使化工业完成零碳转型,也仍将对石油保持强劲需求。海湾国家的石化企业将抓住每一个未来机会。在GPCA年度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 纳赛尔表示,无论能源转型情况如何,化工行业对石油需求都会保持强劲。而化工业在全球净零排放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沙特阿美和沙特政府均在推动原油制化学品(COTC)技术和项目的发展。除COTC外,GPCA和海外其他企业表示,虽然当地仍将发挥石油资源优势,但也不会错过其他低碳领域的化工应用。
【关键词】海湾石化业,抓住每一个,未来机会
【化 工】三菱化学MMA宣布停产(2022-12-05)
【摘要】 12月5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11月24日,三菱化学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在Mitsubishi Chemical UK Limited的Cassell工厂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停产的前提下,已与员工进行劳资协商。三菱化学表示此举可能导致Cassell工厂所有与甲基丙烯酸酯相关的生产业务的结束。据悉,该工厂的丙烯酸树脂制造业务始于1930年的ICI,并一直持续到1999年该业务被英力士收购。2002年,该业务被出售给Lucite International,并于2009年被三菱丽阳(现为三菱化学)收购,目前,丙烯酸树脂产能为20万吨/年(Alpha法)。自2022年1月起,该工厂MMA相关产品的生产因定期维修而停止,此后,乌克兰局势背景下天然气价格高涨,高通胀率等导致欧洲经济放缓和MMA单体需求低迷,致使工厂继续停摆。三菱化学表示对集团的MMA业务进行了全面审查,结果表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上,关于英国基地的MMA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得出了无法保持经济可持续性的结论。在经过一段磋商期后,最终决定将于2023年1月作出。
【关键词】三菱化学,MMA,宣布停产
【化 工】三重挑战下亚洲烯烃未来难测(2022-12-05)
【摘要】 12月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报讯,亚洲烯烃产业正同时面临原料成本高企、新产能持续释放和需求疲软三重挑战。近日,ICIS发布报告称,绝大部分亚洲生产商的利润率正在因此受到严重挤压。至少在2022年底至2023年,亚洲烯烃生产商在利润上的“痛苦”时期将持续。ICIS称,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基于不同原料的亚洲烯烃生产商大部分时间都在亏损。由于原料价格高企,亚洲乙烯、丙烯生产商的成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需求增长受到抑制,衍生品市场则因产能扩张竞争加剧,导致利润受限。受此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亚洲乙烯和丙烯的开工率显著下降。ICIS表示,由于利润率低、需求不足和产能增加,2022年亚洲烯烃的平均开工率将低于2021年。第三季度,亚洲乙烯装置的平均开工率降至8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据ICIS于10月中旬发布的最新价格预测,与2022年相比,2023年亚洲乙烯价格将在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在短期供需失衡略有改善的驱动下,预计2023年东北亚乙烯平均价格将略有上涨。亚洲丙烯供需失衡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同样面临需求增速不及供应增长、外围环境气氛不佳等因素,亚洲丙烯市场还将受到自身产业链矛盾加剧的影响。在年内剩余时间和2023年初,丙烯价格将易跌难涨。在供应充足的同时,下游主要产品的弱势行情将传导到丙烯市场。但丙烯价格下跌空间也将受到成本支撑而有限。明年第二季度开始,丙烯价格有望回升。整体上看,ICIS预计2023年丙烯均价将较2022年小幅回落。
【关键词】三重挑战,亚洲烯烃,未来难测
【化 工】投资70亿美元,沙特阿美将在韩国建最大石化项目(2022-11-28)
【摘要】 11月28日,财联社讯,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日前表示,计划向其韩国子公司S-Oil的工厂投资70亿美元,以生产更多高价值的石化产品。S-Oil是韩国的一家炼油企业,沙特阿美拥有其63%以上的股份,为其控股公司。沙特阿美在声明中称,该项目是阿美公司在韩国最大的一项投资,旨在兴建一个大型一体化炼油厂,并建设全球最大之一的石化蒸汽裂解装置。新工厂的建设将于2023年开始,2026年完工。沙特阿美表示,该工厂年生产能力将达320万吨石化产品。该石化蒸汽裂解装置预计将处理原油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包括用石脑油和废气等来生产乙烯。该装置还有望生产丙烯、丁二烯和其他基本化学用品。声明指出,该项目完成后,S-Oil的石化产品产量占比将翻一番,达到25%。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在声明中说,全球石化需求增长预计将加速,部分是因为亚洲经济体的石化产品消费在不断增长。而该项目恰能很好地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沙特阿美,韩国建,最大石化项目
【化 工】行业组织预警:德国化工业正面临更黯淡的前景(2022-11-28)
【摘要】 11月28日,中国化工报讯,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11月14日发布行业三季度报告时表示,与上一季度相比,德国化工行业今年第三季度的产量下降4.2%,产能利用率为79.3%,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报告显示,大幅减产、降价和需求疲软导致销售额下降,德国化学制药行业第三季度的总营业额环比下降1.6%,为631亿欧元。报告指出,德国化学制药行业继续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情况进一步恶化。该行业产量已大幅削减,几乎影响了所有子行业,一些工厂生产停滞不前,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同时,德国化工企业越来越难以将价值链中急剧上升的能源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该行业的营业额两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其国内销售表现的尤为明显。全球经济疲软和德国工业活动疲软导致化学工业品需求下降。数据显示,尽管能源成本大幅上涨,但生产者价格在第三季度仅上涨了2.6%。这意味着化学品价格比上一年贵了23.7%。鉴于该行业持续的困难形势,VCI维持对2022年全年产量下降5.5%的预测,化学品生产(不包括药品)预计将下降 8.5%。
【关键词】德国化工业,正面临,更黯淡的前景
【化 工】天然气价格下跌80%,欧洲化肥生产渐次恢复(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化工报讯,随着天然气价格下降,今年夏季因天然气价格飙升而关闭的欧洲合成氨产能中,约有三分之一在10月份恢复了生产。就此,ICIS发布报告认为,欧洲化肥企业生产渐次恢复,对于欧洲缓解目前的化肥紧张有所帮助,但石化行业的许多生产线仍因天然气短缺而处于关闭状态,不太可能迅速恢复生产,欧洲化肥企业生产完全恢复的时间还需等待。近几个月来,因天然气价格处于创纪录高位,欧洲超过70%的合成氨产能被关闭。然而,10月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下跌80%,合成氨生产成本下降67%,一些企业开始恢复生产。虽然欧洲化肥生产正在渐次恢复,但总体恢复情况并不均衡,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合成氨生产仍处于关闭状态。ICIS分析,西欧和东南欧合成氨产业的差异与天然气贸易路径的变化有关。目前,欧洲首先接收进口天然气的国家从东南欧国家转为西北欧国家。10月,不断增加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和挪威管道气帮助西欧地区缓解了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更靠东的欧洲内陆国家仍在与相对较高的天然气价格作斗争。即使在西欧,合成氨生产的恢复也很有限。德国10月工业用天然气需求较过去六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32%,工业生产的复苏可能仍遥遥无期。贸易商们表示,欧洲45%~50%的合成氨生产能力仍处于关停状态。许多生产商预计欧盟控制成本和保护消费者的措施将更加明确。考虑到天然气供应的不确定性,欧洲化肥生产商对于全面恢复合成氨和化肥生产仍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天然气下跌,欧洲化肥,生产渐次恢复
【化 工】奥升德收购美国再生材料生产商Circular Polymers多数股权(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化工新材料讯,11月9日,奥升德宣布与美国再生材料生产商Circular Polymers达成收购协议,收购其多数股权,Circular Polymers更名为Circular Polymers by Ascend。此次交易的更多细节尚未披露。Circular Polymers主要生产消费后再生PCR材料,包括聚酰胺6(PA6)和聚酰胺66(PA66)、聚丙烯(PP)、聚酯(PET)等高性能聚合物,使用独特的技术回收废旧地毯并加工成高性能材料。自2018年创办以来,该公司已将约四万吨原本会被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废品重新转化为新产品。奥升德在近期举办的2022年K展上推出ReDefyne再生聚酰胺产品组合,而此次交易为该系列产品提供了高质量PCR材料且能够保障稳定的供应。
【关键词】奥升德,收购CircularPolymers,多数股权
【化 工】三季度欧洲轮胎市场全面下滑(2022-11-14)
【摘要】 11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大数据讯,近日,欧洲轮胎和橡胶制造商协会(ETRMA)发布了2022年3季度欧洲市场轮胎销售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3季度欧洲替换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9%,至6353万条,乘用车胎、卡车胎、摩托车/踏板车胎等细分市场销量全面下滑。其中,乘用车胎销量同比降9%,至5802.9万条;卡车胎出货量同比降8.7%,至325.5万条;农用胎出货量同比降28.2%,至19.1万条;摩托车/踏板车胎出货量同比降5.6%,至205.5万条。ETRMA表示,除了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紧张之外,物流和劳动力成本同样大幅增加,需求同时也有所放缓。如果通胀趋势和供应紧张局势持续下去,欧洲替换胎市场在2022年年底和2023年会非常艰难。
【关键词】三季度,欧洲轮胎市场,全面下滑
【化 工】科思创暂停世界级规模MDI工厂建设项目投资(2022-11-14)
【摘要】 11月14日,中国化工报讯,11月7日,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公司宣布,由于欧洲能源危机和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决定再度暂停新建世界级规模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工厂投资计划。科思创最初于2018年10月宣布计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新建MDI项目。科思创当时预计新工厂在2024年投用,投资额15亿美元。然而,自首次宣布该项目以来,美国的建筑成本(包括劳动力和材料)大幅增加,可能导致资本回报率(ROCE)低于最初的预期,促使其重新审视投资地点。科思创在2020年1月宣布,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全球市场条件,它将停止在美国新建50万吨/年MDI工厂的工作。2021年9月科思创对外表示,将重启于2020年初暂停的世界级MDI工厂的建设投资项目。公司正研究在美国或中国建设该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科思创强调,MDI新工厂投资的暂停并不代表其长期增长战略的改变。尤其是中国和亚太地区,在长期来看仍是科思创强劲的关键增长市场。从长远来看,在节能建筑趋势的推动下,全球对MDI的需求显著增长,科思创希望从这一需求中获利,还将在世界各地继续投资各种增长机会。
【关键词】科思创,暂停世界级MDI,投资
【化 工】跨国化企密切关注塑料回收产业(2022-11-07)
【摘要】 11月7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2022年K展在杜塞尔多夫闭幕,塑料回收循环成为本次展会的首要议题。多家行业机构和跨国化企高管表示,塑料回收循环要取得成功,化学品和塑料价值链之间的合作将至关重要。在欧洲,使用再生塑料制造新产品的情况正在迅速增长。欧洲塑料工业协会的最新报告称,2021年,非化石原料的塑料产量占欧洲塑料总产量的12.4%,消费后回收塑料占比为10.1%,总量较2020年增长了20%;生物基塑料占塑料总产量的2.3%。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塑料产品中非化石原料塑料占比达到20%。全球方面,欧洲塑料工业协会估计,2021年全球生产的塑料中,9.8%为回收塑料,略低于欧洲。欧洲塑料工业协会总裁弗吉尼亚杨森表示,要实现欧盟的2030年塑料回收循环目标,必须在价值链上加强合作,并与政策制定者加强合作。杨森称,欧洲全产业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回收塑料产业政策框架,可以在净零排放和循环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此外,欧洲塑料工业协会认为,化学回收作为机械回收的补充工具,是提高回收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关键词】跨国化企,密切关注,塑料回收产业
【化 工】杜邦完成交通与材料部分业务出售并宣布终止收购罗杰斯(2022-11-07)
【摘要】 11月7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11月1日,杜邦公司完成了以11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交通与材料(M&M)业务的大部分出售给全球化工和特种材料上市公司塞拉尼斯公司(Celanese)。该业务部门包括其工程聚合物和高性能树脂系列的产品,在2月份达成交易之前,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商谈。此次出售包括整个工程聚合物业务线以及高性能树脂和先进材料中的部分产品线,这些产品去年的净销售额约为35亿美元,营业性EBITDA约为8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杜邦公司表示,从剥离M&M业务中获得的净收益将有助于为之前宣布的52亿美元收购罗杰斯公司(Rogers)和进一步的并购机会提供资金,此外还将继续进行股票回购。杜邦11月2日发布消息称,由于无法获得所有必要监管机构的批准,公司终止先前宣布收购罗杰斯公司的协议。根据协议,杜邦向罗杰斯支付了1.625亿美元的终止费。
【关键词】杜邦完成,交通与材料部分业务,出售
【化 工】欧洲化工行业不堪衰退之苦(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期,尽管欧洲能源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欧洲石化行业人士仍对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忧心忡忡。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本来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但现实情况给了欧洲化工行业当头棒喝。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缓解,俄乌冲突又加剧了欧洲市场的高通胀。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冬天欧盟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大,衰退的深度则由政策制定者应对衰退的措施而定。在这一大背景下,欧洲化工行业不仅面临经营问题,还要面对迫在眉睫的脱碳转型。欧洲许多化工企业和化工协会已经开始向各国政府进行游说,呼吁更多的政策倾斜。
【关键词】欧洲化工,不堪,衰退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