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127亿美元,化工行业一周达成两起大型并购交易(2023-03-27)
【摘要】 3月27日,中国化工报讯,今年初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但化工行业收购或出售业务的步伐没有放缓。进入3月份,在一周时间内,全球化工行业发生两起超过40亿美元的大型并购,合计交易金额达127亿美元。3月8日,美国特种化学品制造商索理思(Solenis)宣布,将以约46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泰华施(Diversey),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索理思是一家水密集型行业特种化学品制造商,于2021年被Platinum Equity收购,在全球分布49个制造工厂。泰华施是一家卫生、感染预防和清洁解决方案供应商。3月14日,美国特种化学品和配料分销商尤尼威尔解决方案(Univar Solutions)和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宣布已达成最终合并协议,由阿波罗附属公司管理的基金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尤尼威尔,交易估价约为81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尤尼威尔将继续以原有的名称和品牌运营。
【关键词】化工行业,大型并购
【化 工】2022财年朗盛销售额和收益双双大幅提升(2023-03-20)
【摘要】 3月20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3月16日,朗盛2022财年报告显示,这家特殊化学品公司的销售额和收益双双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朗盛销售额达到80.88亿欧元,比上年的61.01亿欧元高32.6%。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从上年的8.15亿欧元增至9.3亿欧元,增幅达14.1%。朗盛通过成功提高销售价格,将大幅上涨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传递给了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特殊添加剂业务板块和消费者保护业务板块。2022年7月初收购的美国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微生物控制业务和2021年8月初收购的美国公司Emerald Kalama Chemical为消费者保护业务板块做出了特别的贡献。2022年第四季度销量下降则对收益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2023年,朗盛预计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将与上年持平。同时,朗盛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商业环境会出现衰退。从上年第四季度开始持续高企的能源价格也将在2023年年初产生影响。乌克兰战争的影响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变化仍会带来不确定性。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朗盛预计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8亿至2.2亿欧元。
【关键词】朗盛,销售额和收益,双双大幅提升
【化 工】沙特石油巨头阿美利润创纪录,同比增长46.5%(2023-03-20)
【摘要】 3月20日,海川化工讯,3月12日,巨头沙特阿美公司公布了2022年的年度利润,达到16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据报道,沙特阿美石油当日在利雅得塔达伍尔证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公布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利润,总额为1611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了约46%。即使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的2019年,沙特阿利润也只有882亿美元,2022年的利润几乎是2019年的两倍。沙特阿美表示,飙升的利润主要得益于“原油价格和销售量的上涨以及炼油利润率上升的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油气在西方市场的销售。报道称,如果不是因为巨额业务不得不从俄罗斯撤出,沙特阿美2022年的利润将接近2000亿美元。
【关键词】沙特阿美,利润创纪录,增长46.5%
【化 工】索尔维全面退出周期性全球聚氯乙烯(PVC)业务(2023-03-13)
【摘要】 3月13日,化工新材料讯,3月3日,索尔维在其官网上宣布,公司已同意将其在RusVinyl合资企业的50%股权出售给合资伙伴Sibur。待剥离完成后,这将是索尔维投资组合转型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并标志着公司退出周期性全球聚氯乙烯(PVC)业务战略的最后一步。据悉,该协议基于索尔维公司约4.3亿欧元50%股权的收购价格,预计完成后索尔维将确认约1.75亿欧元的资本损失,这主要反映了历史货币折算余额的差异。另外,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末完成。产能为33万吨/年PVC的Rusvinyl工厂由西布尔(Sibur)、SolVin(索尔维与巴斯夫合资子公司)合资共建,两家公司各占50%的股权。合资工厂坐落于俄罗斯克斯托沃地区。该新建PVC生产工厂总耗资10亿欧元,厂内所有设备均采用欧洲顶尖级技术生产而成。工厂于2014年开始运营,根据客户需求,为俄罗斯市场提供各级别PVC。该工厂在2020年创造了1.68亿美元的销售额。
【关键词】索尔维,全面退出,聚氯乙烯
【化 工】沙特9.3万亿韩元石化项目动工,为韩国石化领域最大规模投资(2023-03-13)
【摘要】 3月13日,化工在线讯,韩联社3月9日消息,韩国总统尹锡悦前往位于蔚山市的S-OIL温山国家产业园区,出席石化设施建设项目“Shaheen项目”动工仪式。尹锡悦表示,“Shaheen项目”是国内石化领域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三年以后,这里生产的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可为国内产业提供必要的工业原料,并出口至世界各地。“Shaheen项目”是沙特斥资9.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1.5亿元)在温山国家产业园建设石化生产设备的工程,是单一产业史上最大规模外商投资,于2022年11月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韩时最终确定。Shaheen项目旨在兴建一个大型一体化炼油厂,并建设全球最大之一的石化蒸汽裂解装置。新工厂的建设将于2023年开始,2026年完工。沙特阿美表示,该工厂年生产能力将达320万吨石化产品。该石化蒸汽裂解装置预计将处理原油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包括用石脑油和废气等来生产乙烯。该装置还有望生产丙烯、丁二烯和其他基本化学用品。该项目完成后,S-OIL的石化产品产量占比将翻一番,达到25%。
【关键词】沙特,9.3万亿韩元,石化项目动工
【化 工】Cefic:欧洲化学工业商业信心回升(2023-03-06)
【摘要】 3月6日,中化新网讯,2月,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援引欧盟委员会最新商业和消费者调查结果称,1月欧洲化学工业商业信心连续第二个月回升。Cefic表示:“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以及管理者对生产预期的积极发展,将确保我们的业务在未来几个月内稳步复苏。到目前为止,商业环境的情绪尚未反映在需求增长上。”Cefic表示,2022年1~11月,欧洲化学品产量同比下降了5.1%,整个2022年,欧洲化学生产和其他制造业之间发生脱钩,主要是由于能源成本大幅升高。Cefic表示,2022年11月,欧盟化学品产量比2022年3月降低12%,销量表现类似。Cefic补充道,受欧洲经济衰退和中国需求减弱影响,2022年3~9月,欧盟化学品对外贸易环境的势头迅速减弱。据Cefic发布的化学趋势报告称,2022年1~10月,欧盟化学工业的库存水平有所增加,认为与“正常水平”相比“过高”。Cefic表示,成品化学品库存水平接近疫情期间的创纪录水平。
【关键词】Cefic,欧洲化工,商业信心回升
【化 工】巴斯夫宣布欧洲降本计划措施,还将关闭多套化工装置(2023-03-06)
【摘要】 3月6日,中国化工报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2月24日宣布针对欧洲降本计划的具体措施,预计将影响约2600个岗位。同时,巴斯夫还将关闭多套化工装置。巴斯夫24日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显示,由于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而提高了价格,2022年销量额同比增长11.1%至873亿欧元。2022年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和化学品业务领域利润和销量下降,固定成本上升,由此导致巴斯夫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1.5%,为69亿欧元。高能源价格拖累了欧洲盈利能力和竞争力。2022年巴斯夫能源成本支出比前年多出32亿欧元,欧洲占成本增长的84%左右,对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影响最大。另外,巴斯夫旗下Wintershall Dea公司在俄罗斯的勘探和生产活动被取消合并,针对Wintershall Dea进行极大的股权减值。导致巴斯夫集团2022年净收益为负6.27亿欧元,2021年为55亿欧元。其中,2022年四季度净亏损48亿欧元。巴斯夫表示,2022年,乌克兰局势、欧洲原材料与能源成本高企、物价与利率上升等因素所引发的高度不确定性,将在2023年持续存在。
【关键词】巴斯夫,关闭多套,化工装置
【化 工】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动工(2023-03-01)
【摘要】 3月1日,中化新网讯,2月15日,埃克森美孚发布消息称,该公司惠州大亚湾研发中心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正式动工。大亚湾研发中心是埃克森美孚继上海研发中心之后在中国的第二个研发中心。新建的大亚湾研发中心将专注于新型化学、工艺开发和工艺放大等领域的研发活动。该中心是埃克森美孚在北美总部以外首个配备中试装置的综合性研发中心,融合产品研发及工艺开发,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于2025年启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以及中下游高端聚乙烯、聚丙烯等生产装置和配套设施,生产的多种高端化工产品将有助于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聚合物的进口依赖。
【关键词】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动工
【化 工】欧洲化企恐难当绿色重任(2023-03-01)
【摘要】 3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期,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投资的竞争力相比,欧洲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政策激励措施不力对该地区绿色和脱碳项目的商业前景构成了挑战,这将给欧洲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这个高成本低需求的时期,欧洲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企业还要减少其运营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包括生产设施使用的电力和原材料。企业必须在脱碳目标与适应循环经济以及电气化裂解等挑战之间取得平衡。市场人士分析称,在欧洲和美国分别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以及《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在脱碳投资商业案例出现了差异,加剧了欧洲企业的投资困难。长期以来,欧盟一直习惯于在制定脱碳议程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但随着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推出,中东更认真地考虑绿色投资,以及亚洲雄心勃勃的绿色支出,市场人士呼吁,欧盟有必要重新审视目前的做法,否则就会失去竞争优势。
【关键词】欧洲化企,难当绿色重任
【化 工】标普全球:天然气降需或引发化工界破坏性反应(2023-02-20)
【摘要】 2月20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期,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发布报告称,2022年欧洲天然气需求已被削减,这一削减很可能是长期性的,并会在化工业界引发连锁反应。这可能对欧洲化工行业造成长期破坏,尤其是化肥行业。标普全球表示,包括化肥的化学品行业是欧洲重要的天然气消费行业。标普全球的数据显示,去年,该行业天然气总需求量下降了近24%,从2021年的210亿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160亿立方米。标普全球估计,部分天然气为原料的产能或由天然气转向液化石油气(LPG),造成欧洲工业部门的天然气消费量发生结构性下降。自2022年年中以来,天然气工业需求加速萎缩,但对价格下跌的短期敏感性很小。这表明欧洲工业天然气消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原因包括效率提高、消费者行为改变以及制造业减产。标普全球称:“我们对不同工业部门天然气使用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由于效率提高、工厂关闭和产业链转移,欧洲天然气需求下降可能是永久性的。”针对化工行业,标普全球称,去年欧洲化学工业天然气需求削减量的至少四分之一是永久性的。标普全球举例指出,巴斯夫就计划永久性削减其欧洲产量。
【关键词】天然气降需,或引发化工界,破坏性反应
【化 工】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去年盈利创纪录(2023-02-20)
【摘要】 2月2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1月末,美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公布财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5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63亿元),相当于每日净赚1.5亿美元,刷新了其在2008年创下的最高盈利纪录,也创下西方石油巨头盈利的历史新高。埃克森美孚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9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1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财报显示,埃克森美孚2022年营收4136.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为5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560亿美元。此前,美国另一家石油巨头雪佛龙也录得创纪录的365亿美元年利润,并宣布实施750亿美元股票回购,同时连续第36个季度提高股息。有分析机构称,国际油价冲上近年来高位,是国际石油公司净利润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预计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壳牌等国际油气巨头2022年的净利润总额将达到约2000亿美元,这将大大减轻上述公司的债务压力。
【关键词】埃克森美孚,去年盈利,创纪录
【化 工】美国化工行业将在2023年经历低谷期(2023-02-13)
【摘要】 2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美国化学理事会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与统计常务董事Martha Gilchrist Moore(摩尔)表示:“美国化学品出口贸易额在2022年反弹至创纪录的1840亿美元,然后在2023年回落至1670亿美元。尽管供应链受到限制,但名义上的美国化学品贸易有所反弹,2021年强劲,2022年继续扩大;2023年,广泛的低迷和美元的高价值将抑制包括化学品在内的商品贸易”。摩尔在2023年1月12日举行的第12届CME STEM 2023年经济展望网络研讨会上发表了上述评论,并进一步补充说,“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欧洲、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增长放缓或下滑。在美国,得益于补货和弹性制造业的推动,2022年上半年化学品产量强劲;但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的可持续性减弱,复苏将持续到2024年及以后。”
【关键词】美国化工,将在2023年,经历低谷期
【化 工】巴斯夫在俄股份全数被“充公”,巨额亏损超13亿欧元(2023-02-13)
【摘要】 2月13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巴斯夫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产业遍布全球,涉及塑料、石化、涂料等8大类相关产业链,在多地建造一体化生产基地。然而,近期巴斯夫却宣布即将全面撤离这个国家的市场,甚至面临巨额亏损。据巴斯夫(1月17日)表示,初步核算,公司2022全年净亏损13.76亿欧元,对比2021年的全年盈利55亿欧元,可称之为令人失望的巨额亏损。而大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其控股的在俄子公司Wintershall Dea出现73亿欧元(79亿美元)减记,从而引发2022年的净亏损。Wintershall Dea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联系,包括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中的股份以及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合资企业。Wintershall Dea表示在俄罗斯的股份已被事实上“收归国有”,继续在俄罗斯的业务已不可能,因此被迫计划从俄罗斯市场全面撤离。
【关键词】巴斯夫,巨额亏损,超13亿欧元
【化 工】美国最大化工企业宣布裁员2000人(2023-02-06)
【摘要】 2月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目前,美国科技企业的裁员浪潮已蔓延至制造业,陶氏化学、3M公司宣布计划裁员数千人,以应对日益黯淡的经济前景。1月26日,美国最大的化工企业陶氏公司(Dow)宣布,将在全球裁员约2000个职位,关闭部分资产,同时进一步评估陶氏的全球资产基础,特别是在欧洲。陶氏发布的年度财报称,受能源成本上涨、需求疲弱和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利润不及华尔街预期。2022年陶氏实现净销售额569亿美元,2021年为550亿美元;净利润下降超过27%至46亿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净销售额118.59亿美元,同比降低17.6%;净利润6.47亿美元,同比下滑64.05%。陶氏当日宣布2023年实施成本节约10亿美元的行动计划,包括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000人、关闭部分工厂、减少原材料购买并削减物流和水电成本。
【关键词】美国最大化工企业,裁员
【化 工】欧洲化工业前景仍不明朗(2023-02-06)
【摘要】 2月6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期,曾让全球化工业饱受困扰的供应链问题有所缓解。新年伊始,全球海运价格延续跌势,货物积压问题有所缓解。在欧洲,随着能源供应链,尤其是海上能源供应链的重建,能源危机也有所缓解。供应链问题的缓解让欧洲化工业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机会。但欧洲从业者又开始担忧,更顺畅的物流可能导致化工业上下游的市场基本面进一步不稳定,对欧洲化工业未必是好现象。此外,随着欧盟加强对俄制裁,化工业关键原料石脑油的价格走势并不确定。
【关键词】欧洲化工业,前景仍不明朗
【化 工】到2030年亚洲将主导全球乙烯产能(2023-02-02)
【摘要】 2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据油气新闻网1月11日报道,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表示,随着亚洲在2022年至2030年间通过新建和扩建项目获得产能,到2030年,亚洲将以60%的份额引领全球乙烯行业产能增长。GlobalData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亚洲新建和扩建项目的乙烯总产能预计将达到6264万吨/年。由于包装、建筑、电信和运输等各个行业对乙烯衍生产品(包括塑料)的需求增加,乙烯消费量增加,从而推动了产能增加。GlobalData分析评论道,在即将到来的新建项目类别中,亚洲预计将从50个计划和宣布的项目中增加6081万桶/年的产能,而从扩建项目中,预计将从8个计划和宣布的项目中增加183万桶/年的产能。亚洲大国和印度是亚洲乙烯产能增加的主要国家。印度将从两个项目中看到产能的增加,其中一个是Haldia Petrochemicals Cuddalore乙烯厂,这是一个已宣布的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运营,另一个是Nayara能源Vadinar乙烯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这两个项目的产能将分别为180万桶/年。
【关键词】2030年,亚洲主导,全球乙烯产能
【化 工】全球氢专利排名:欧日美占据前三(2023-02-02)
【摘要】 2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欧洲专利局、国际能源署1月10日联合发布氢技术相关专利研究报告,指出氢技术创新正转向电解等低排放解决方案,欧盟和日本的氢专利申请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韩国增长态势明显。报告以国际专利族的形式概述2011年至2020年间氢技术主要趋势。每个专利族代表一项已在全球两个或多个专利机构提交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报告中的专利数据涵盖从氢气供应到储存、分配和转化以及终端应用的全部技术。报告发现,2011年至2020年期间,全球氢专利是由欧盟和日本主导,分别占同期申请的所有知识产权的28%和24%。欧洲领先的国家是德国(占全球总量的11%)、法国(6%)和荷兰(3%)。美国氢相关专利族占比20%,但在十年间出现下降。韩国、中国氢技术相关专利族分别占比7%和4%,但正在快速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2%和15.2%。氢价值链所有专利中,与制氢相关的专利数量最多。专利数据显示,氢气生产大规模转向电解等低碳方案。作为氢终端应用的创新重点,汽车行业的氢专利申请持续增长,日本在这方面领先。氢技术专利申请排名显示,欧洲化学工业在电解、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领先,排名前四的企业分别是液化空气、林德、空气产品公司、巴斯夫。报告显示,全球十大氢能创新中心分别是:日本东京、日本大阪、美国纽约、日本名古屋、美国休斯顿、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德国鲁尔地区、日本仙台和韩国首尔。研究发现,2011~2020年间,对氢企业的100亿美元风险投资中,有一半以上流向了拥有专利的初创企业。
【关键词】全球氢专利,欧日美,占据前三
【化 工】202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约增长2.0%(2023-01-16)
【摘要】 1月16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2022年底,全球经济正在与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放缓作斗争。全球GDP增长在2022年放缓至2.9%。202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约2.0%,显著低于2021年的5.2%。近几十年来的最高通胀率最初是由疫情引发的商品支出转变和财政刺激推动的,但由于地域冲突,以及由此造成的能源和食品市场中断而加剧。为了应对通胀,许多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2022年持续提高利率。借贷成本的急剧上升正在使消费和投资变得更加昂贵。受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影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消费者支出转向商品和慷慨的财政刺激措施的推动下,2021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了5.2%。继2021年的激增之后,2022年全球工业部门的产量有所放缓,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地域冲突导致的高能源价格和欧洲能源危机、尚未恢复的全球供应链瓶颈,以及受疫情影响增长放缓的中国市场。以上因素抑制了这一年世界各地的工厂产出,根据美国化学理事会ACC的估算,202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约增长2.0%。2023年全球GDP预计将从2022年的2.9%放缓至2.1%。欧洲可能会因能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和工业部门的需求破坏而陷入衰退。美国经济也在失去动力,2023年初可能开始温和衰退。受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复苏仍然受到抑制。新兴市场正在努力应对更高的进口能源和食品成本以及更高的债务利率。2023年经济环境的恶化将在高成本原料和能源的情况下影响对大多数化工产品的需求。此外,由于亚洲产能的大幅增加导致供应增加,加之货运成本已大幅下降,这将给全球化学品利润率带来更大压力。美国化学理事会预计2023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以2.9%的速度增长,但是各地区的趋势相同,欧洲生产商因区域能源成本高受到的影响最严重,而美国和中东生产商将继续受益于较低的国内天然气价格。中国生产商对煤炭原料的依赖将减轻高油价的影响,预计2023年中国的供需都将回升。
【关键词】202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2.0%
【化 工】韩国对涉华聚酰胺薄膜作出反倾销终裁(2023-01-16)
【摘要】 1月16日,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讯,2022年12月27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税率介于4.90%~28.60%的反倾销税,其中,中国生产商德州东鸿制膜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适用4.94%反倾销税、晓星化纤(嘉兴)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适用4.90%反倾销税、中国其他供应商适用4.94%反倾销税。
【关键词】韩国,涉华聚酰胺薄膜,反倾销终裁
【化 工】赢创完成向意大利SABO出售TAA衍生物业务(2023-01-09)
【摘要】 1月9日,化工新材料讯,2022年12月30日,赢创官网宣布:完成向意大利化学品公司SABO出售三丙酮胺(TAA)衍生物业务。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在持续优化产品组合,专注于特种化学品方面更进一步。本次收购,意大利化学品公司SABO将收购赢创位于德国马尔与中国辽阳的两座生产基地,2023年1月1日正式交割。约250名员工将转入新的雇主企业。本次收购的具体金额不作披露。本次交易于2022年10月中旬公布,并于2022年12月29日正式完成交易。赢创董事长库乐满表示:“我们希望持续推进特种化学品业务的盈利性增长,因此需要剥离与当前的战略焦点不匹配的业务。”TAA衍生物业务曾隶属于赢创特种添加剂业务部门。SABO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Germano Peverelli表示:“收购赢创的TAA业务可推动SABO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新的尖端科技、专利工艺以及德国、中国与意大利的生产设施的整合将强化我们的制造优势,造福员工和客户。”
【关键词】赢创,意大利SABO,出售TAA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