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韩国船企加速研发环保节能型智能船舶技术(2020-09-16)
【摘要】 9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根据造船和全球市场研究公司Acute Market Sports在9月9日发布的报告,自主船舶及相关设备和材料市场预计将以每年12.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5年这一市场将达1550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船企正致力于智能船舶研发以引领市场。今年上半年,现代重工在其为韩国SK Shipping建造的250000载重吨散货船上安装了“HiNAS”(现代智能导航辅助系统),成为全球第一家将自主航行核心技术应用于已投入运营的大型船舶的船厂。同时,现代重工今年还独立研发了HiMSEN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搭载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尖端技术,预计每年能够节省10%的燃料成本。另一方面,大宇造船则计划使用零碳和智能技术开发高效率船舶。大宇造船已经将其自主开发的智能+船舶解决方案“DS4?”应用于为韩国HMM(原现代商船)建造交付的7艘24000TEU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上。此外,大宇造船持续升级导航环境测量、维护和维修以及安全导航技术,以最终实现自主导航。
【关键词】韩国船企,环保节能型,智能船舶技术
【船 舶】船舶租赁市场:供需双方博弈中共生(2020-09-15)
【摘要】 9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目前,班轮公司获取运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自有船舶作为基础运力;二是通过租赁船舶扩大营运规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进一步提高,班轮公司通过欧洲传统的船舶融资银行获取贷款难度加大,更倾向从非运营船东租赁船舶。上半年,庞大的闲置运力规模,不仅影响班轮公司的自有运力,且租赁船舶规模也相应缩减,非运营船东经营深受影响。具体到船型,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南北航线以及各区域支线上,班期取消规模大,以在短期市场运营为主的8000TEU以下型船受影响较大;运营于东西干线的大型集装箱船因普遍锁定长期租约,运营状况稍好。
【关键词】船舶租赁,非运营船东,供需博弈
【船 舶】希腊仍是全球最大船东国,占世界船舶吨位20%(2020-09-10)
【摘要】 9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当前,世界排名前四位的船东国依次为:希腊、日本、中国、新加坡,它们占世界吨位的近50%以上。近年来,德国、日本和韩国的船舶有所减少,而希腊、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则增加了船队规模。根据希腊船东协会的数据,希腊仍然是世界上拥有船舶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希腊的船东占世界船舶吨位的20.67%,占欧盟(EU)吨位的54.28%。希腊船东的船舶在世界船队的具体占比情况如下:占世界油轮船队的32.64%;占化学品和石油产品世界船队的15.14%;占全球LPG船队(LNG/ LPG)的16.33%;占世界干散货船队的21.7%;占全球集装箱船队的8.92%。
【关键词】希腊航运业,全球最大船东国,吨位占比
【船 舶】绝地反击,韩国船企接单量蝉联第一(2020-09-09)
【摘要】 9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凭借在液化气船领域的优势,韩国造船业“绝地反击”,8月份接单量再次大幅领先中国,连续两月蝉联第一。克拉克森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36艘86万CGT,其中韩国承接了23艘63万CGT,约占73%,几乎是中国的三倍。相比之下,中国船企接单量12艘21万CGT,占比24%,排名第二。越南以1艘2万CGT的接单量排名第三,约占3%。今年前8个月,全球累计承接新船订单为812万CGT,不及去年同期(1747万CGT)的一半。中国船企前8月接单量依然位居全球第一,总计201艘437万CGT,约占54%。韩国排名第二,共计75艘239万CGT,约29%。日本第三,总计43艘68万CGT,占比8%。
【关键词】韩国船企,接单量恢复,连续两月居首
【船 舶】韩国船企担忧钻井公司破产或引发撤单潮(2020-09-03)
【摘要】 9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钻井公司的破产给正在建造钻井船的韩国船企带来巨大压力。韩国造船业高管称,一些钻井公司会通过故意拖延建造工作或是取消合同,拒绝从船厂接收钻井船。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目前全球共有19艘钻井船正在建造,其中韩国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各建造5艘。在大宇造船的5艘钻井船手持订单中,有2艘来自最近破产的Valaris,非常容易遭到撤单。大宇造船的另外3艘在建钻井船中有2艘原本由挪威钻井船东Seadrill订造,在Seadrill撤单后转手给了Northern Drilling。还有1艘由Vantage Drilling订造,在撤单后至今未能找到新船东。三星重工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因为三星重工所有钻井船订单均已经被原船东撤销,撤单也引发了三星重工与海外钻井船东的法律纠纷。三星重工已经花费了数十亿韩元来维护其码头上的海工装备,而库存钻井船的估值也在持续下降。
【关键词】韩国船企,钻井公司破产,引发撤单潮
【船 舶】日本企业合作开展首个燃料电池船舶商业化开发项目(2020-09-02)
【摘要】 9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日本邮船、川崎重工、日本船级社等5家日本企业将合作进行日本首个燃料电池(FC)船舶商业化开发项目,并进行氢燃料供应的示范运营。这一大功率燃料电池船舶商业化示范项目预计将于9月启动。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已经批准了日本邮船、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川崎重工、日本船级社和日本最大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引能仕株式会社(ENEOS)参与该项目。日本邮船表示,通过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可以在航行过程中完全消除温室气体排放。合作伙伴计划开发一艘约150吨级的大功率燃料电池船舶,将作为中型旅游船,可容纳约1000名乘客。预计这艘燃料电池船舶将在2024年进行示范运营,合作伙伴届时还将进行氢燃料的示范供应。
【关键词】日本企业,首个燃料电池,船舶商业化开发项目
【船 舶】新加坡无条件批准韩国两大船企合并交易(2020-08-27)
【摘要】 8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5日,现代重工集团负责造船业务的二级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宣布,新加坡反垄断审查机构——新加坡竞争与消费委员会(CCCS)已经对现代重工集团与大宇造船的企业合并作出了“无条件批准”的决定。这意味着离韩国两大船企正式完成合并又进了一步。新加坡竞争与消费委员会在给韩国造船海洋的通知书表示“两家企业间的企业合并并没有违反竞争法”,最终结束了审查程序。
【关键词】新加坡,无条件批准,韩国船企合并
【船 舶】康士伯海事助力挪威最绿色帆船安全和可持续航行(2020-08-25)
【摘要】 8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挪威作为一个航海国家,拥有悠久的航海传统和历史,在打造可持续的全球方面具有知识和资源优势。8月20日,挪威启动了一个名为" One Ocean "的可持续项目,旨在联合全世界人民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海洋,并且相互交换知识。" One Ocean "的项目之一是高桅帆船"Statsraad Lehmkuhl"号为期19个月的环球航行,旨在获得和交换关于海洋的知识。这些都与康士伯海事致力于可持续海事运营的理念相匹配,因此,康士伯公司通过长期资助"Statsraad Lehmkuhl"号的方式,支援"One Ocean"项目。有了康士伯的卓越合作,"Statsraad Lehmkuhl"号现在已经成为同级船中最绿色的帆船。
【关键词】康士伯海事,最绿色帆船安全,可持续航行
【船 舶】日本船企7月仅获8艘订单接单量持续萎缩(2020-08-18)
【摘要】 8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新造船洽谈停滞,日本船企接单量持续萎缩,手持订单连续16个月下滑。8月13日,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JSEA)发布了日本船企2020年7月接单量的最新数据。今年7月,日本船企接单量约为8艘46.975万GT,同比下降16%,连续第6个月呈现同比下滑趋势。根据JSEA的数据,7月日本船企总计接获了8艘新船订单,包括4艘杂货船、3艘散货船和1艘油船。前7个月,日本船企总体接单量也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总计为74艘341.8万GT,同比降低35.2%。其中包括11艘杂货船(77.265万GT)、48艘散货船(200.485万GT)和15艘油船(63.33万GT)。
【关键词】日本船企,7月接单量,持续萎缩
【船 舶】日本造船巨头欲退出造船市场(2020-08-17)
【摘要】 8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在全球造船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曾是日本第二大船企的造船巨头三井E&S控股(原三井造船)连年亏损,不得不“断臂求生”彻底退出船舶建造市场,其商船建造业务将“转移”至扬子三井造船和常石造船。今年年初,三井E&S控股决定在2021年3月底之前彻底结束千叶工厂的造船业务,将造船业务整合到玉野舰船工厂以及中国合资船厂扬子三井造船。6月,三井E&S控股又与日本最大的防务集团三菱重工协商,将玉野舰船工厂的舰船业务出售给三菱重工,收购工作预计在2021年10月末之前完成。
【关键词】三井造船,退出船市,船用发动机业务
【船 舶】克拉克森:下半年全球航运市场将复苏(2020-08-13)
【摘要】 8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克拉克森日前表示,全球航运市场有望在下半年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对未来的复苏充满信心。据悉,由于油轮和天然气板块的出色表现,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船舶经纪业务的基本利润增长了35%,预计下半年将保持稳健增长。该公司报告指出,绿色环保是全球新造船的趋势,目前全球手持订单中有23%使用替代燃料,而现有船队中这一比例仅为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许多船舶建造项目被推迟,但预计下半年市场将出现“追赶效应”,活跃度会有所上升。
【关键词】航运市场,经济刺激计划,下半年复苏
【船 舶】今年首次,韩国船企7月接单量反超中国(2020-08-13)
【摘要】 8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球新船订单量总计24艘68万CGT,其中韩国船企接单量达12艘50万CGT,占全球订单总量的74%,位居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中国船企接单量总计为24艘14万CGT,占全球订单总量的21%。日本船企接单量为1艘3万CGT,占全球份额4%。这也是韩国造船业今年首次单月订单超过中国。在韩国船企7月接获的12艘新船订单中,现代重工集团就占据了11艘。除了4艘LNG船外,现代重工集团还获得了6艘成品油船和1艘客滚船,总价值约为10.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今年上半年接单量2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韩国另外两大船企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在7月则未接获任何新单。
【关键词】韩国船企,7月接单量,反超中国
【船 舶】韩国企业联手斥资超5亿美元建设大型修船厂(2020-08-06)
【摘要】 8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日,韩国公司Hankook Technology与大宇造船旗下分公司大宇造船海洋建设、庆南重工签订了旨在推进固城船舶修理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三方业务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6500亿韩元(约合5.44亿美元),将在韩国庆尚南道固城郡建设一座占地面积达1920492平方米的修船厂。该园区建成后,将拥有可修理6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的4座大型干船坞,以及8艘10万吨级大型船舶可同时靠泊修理的码头设施等。根据三方协议,Hankook Technology负责全面推进该项目的各种行政程序,大宇造船海洋建设负责修船园区的建设施工,庆南重工负责推进该项目资本金出资、建设费用、项目建设各种许可证的办理等事项。园区建成后,三方还将共同推进该修船厂的经营生产。
【关键词】韩国企业,联手斥资,建设大型修船厂
【船 舶】船用厚板降价,韩国钢企无奈向船企低头让步(2020-08-05)
【摘要】 8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韩国现代制铁宣布,该公司与现代重工集团、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等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围绕今年上半年船用厚板价格的谈判已经结束,考虑到造船企业接单业绩的下降,现代制铁将船用厚板价格每吨下调了3万韩元(约合177元人民币)。韩国产业界人士表示,虽然韩国钢铁、造船业两个行业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不景气,但鉴于造船业需求大幅萎缩,以至于在两个行业船用厚板价格谈判的拉锯战中,钢铁企业在价格先做出了让步。
【关键词】韩国钢企,船用厚板降价,供过于求
【船 舶】韩国造船海洋与蔚山科技产业园签订船用融合技术开发协议(2020-07-28)
【摘要】 7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韩国蔚山科技产业园与现代重工集团负责造船业务的二级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未来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新一代船用融合技术共同开发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家机构将与正遭受造船业不景气影响的蔚山地区中小船用配套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环保型高性能新材料以及3D打印船用零部件等技术并获得相关国际船级社的认证,同时,还将构建旨在开发船用燃料电池和液化氢运输船的核心零部件等新一代船用融合技术的共同研究开发事业支援体系。
【关键词】韩国造船海洋,蔚山科技产业园,船用融合技术开发
【船 舶】欧盟拨款1.42亿欧元支持LNG动力船改装等环保项目(2020-07-28)
【摘要】 7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通过新的资金承诺,欧盟正在支持其成员国转向更环保的运输燃料。欧盟委员会近日在一份声明中称,近1.42亿欧元的资金将分配给总计19个环保项目。许多项目涉及LNG动力船改装,以及在港口安装相应的基础设施。这笔资金是推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7月16日,欧盟宣布将向140个重点运输项目注资近22亿欧元,预计这些项目将有助于整个欧洲大陆建立缺失的运输线路,支持可持续运输并创造就业机会。
【关键词】欧盟拨款,LNG动力船改装,环保项目
【船 舶】法国巴黎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投行(2020-07-21)
【摘要】 7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业界著名咨询公司Petrofin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显示,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银行。该研究还表明,全球银行船舶融资的萎缩速度可能正在放缓。截至2019年底,为该行业提供融资的40家领先银行的总投资组合总额为294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3007亿美元,这组数据是自该研究机构于2008年开始监测投资组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数据显示,该投资总额2019年下降2.1%,远低于前一年(2018年)银行贷款,暴跌13%。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投资组合几乎达到了180亿美元,位居榜首,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以166.5亿美元排名第二,中国进出口银行排在第三位。
【关键词】法国巴黎银行,最大航运投行,融资萎缩放缓
【船 舶】新船订单大降,日本最大船企业绩大幅下滑(2020-07-20)
【摘要】 7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于全球造船业竞争激化、船价下降,日本最大船企今治造船时隔两年再次出现业绩下滑,接单量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而大幅下降。今治造船近日披露,2019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该公司整体销售额为3806日元(约合人民币248.11亿元),同比减少了2%,是过去两年来首次同比下滑。今治造船解释称,这是因为大型集装箱船等船舶建造量达到历史最高,但由于中韩造船业竞争加剧导致船舶单价全面下滑等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受此影响,2019财年经常利润也在过去两年来首次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扩大导致海运市场低迷,船舶更新需求急剧萎缩,2019财年今治造船接获的新船订单量也大幅下降至26艘,仅为上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关键词】需求萎缩,今冶造船,业绩大幅下滑
【船 舶】欧盟第三次暂停韩国两大船企合并审查(2020-07-16)
【摘要】 7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14日,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在其网站上宣布,对韩国两大船企拟议中的18亿美元合并交易的审查已经再次暂停。不过,欧盟委员会并未说明暂停审查的原因。今年1月和3月,欧盟委员会曾两次暂停对韩国两大船企合并的审查,原因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企业无法即使提供所需信息。欧盟委员会在6月3日宣布重启合并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出炉的最终期限定在9月3日。6月中旬,现代重工集团负责造船业务的二级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表示,已经收到了欧盟委员会的中期报告,将尽快提交更多信息。业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预计将重点关注合并是否会对LNG船、LPG船建造领域的市场竞争造成损害。
【关键词】欧盟委员会,韩国船企合并,暂停审查
【船 舶】韩国船企及机构踊跃加入IMO“零排放联盟”(2020-07-14)
【摘要】 7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韩国船舶和海洋工程研究所(KRISO) 7月8日表示,作为韩国政府出资的研究机构,该所已正式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IMO)为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初始战略(Initial GHG Strategy)目标而成立的“零排放联盟(Getting to Zero 2030 Coalition,GTZ)”。此前, 韩国已有大宇造船、HMM(现代商船)、韩国船级社(KR)、韩国海洋交通安全公团等4家海事相关企业和机构成为该联盟会员。该联盟成立之初拥有60家成员,目前已发展到110多家成员。
【关键词】韩国船企,IMO“零排放联盟”,踊跃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