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可储氢的“纳米巧克力”结构创建(2022-01-10)
【摘要】 1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据美国化学学会(ACS)期刊《ACS Nano》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方法,可将纳米粒子变成简单的储氢库。具有高度挥发性的氢气被认为是未来很有前途的能源载体,可为飞机、船舶和卡车提供气候友好型燃料,并允许生产气候友好型钢铁和水泥——这取决于氢气如何生成。然而,储存氢气的成本很高:要么将气体保存在压强高达700巴(压强单位,1巴=100千帕)的加压罐中,要么将其液化,这意味着须将其冷却至-253℃。这两个过程都会消耗额外的能量。
DESY纳米实验室负责人安德雷斯·斯蒂尔领导的团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将氢储存在由贵金属钯制成的直径仅为1.2纳米的微小纳米粒子中。钯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氢的事实早已为人所知。这些微小粒子足够坚固,它们由稀有贵金属铱制成的核也很稳定,并附着在石墨烯载体上。斯蒂尔说:“我们能够将钯粒子以仅2.5纳米的间隔附着在石墨烯上。这会形成一种规则的、周期性的结构。”DESY的X射线源PETRA Ⅲ用于观察当钯粒子与氢接触时会发生什么:本质上,氢黏附在纳米粒子的表面,几乎没有任何气体渗透到内部。纳米粒子就像是一种巧克力结构:中心是铱“坚果”,包裹在一层钯中,外部是由氢气包裹的“巧克力”。回收储存的氢气只需稍微加热,氢就会从粒子表面迅速释放出来,因为气体分子不必从簇内部推出。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确定使用这种新方法可以实现的存储密度。然而,在进行实际应用之前,仍然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例如,其他形式的碳结构或是比石墨烯更合适的载体,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使用含有微孔的碳海绵。
【关键词】存储,密度,液化
【绿色环保】宿迁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通过认证,监测数据可直接用于执法处...(2022-01-10)
【摘要】 1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宿迁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日前顺利通过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认证,为遥感监测数据执法应用提供技术和法律支撑,从根本上突破了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执法处罚的问题,填补了国内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数据执法应用空白。近年来,宿迁市紧盯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强力推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探索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数据应用于执法处罚。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统一安排部署下,宿迁市先后投资1472.9万元在全市建成10套固定水平式和1套移动遥感监测系统,形成市县区全覆盖的点位监测网络。同时,搭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管平台,全市遥测CO、CO2、NO、HC、不透光烟度等污染指标和车辆信息等数据信息实时上传、存储、分析,及时锁定尾气超标车辆,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宿迁围绕破解遥感监测数据直接用于执法处罚这一难题,成立由市生态环境局、设备厂家、科研院校及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模拟机动车行驶状况,全过程记录原始数据,并开展重复多次的动态、静态校准实验和不透光准确度检查等,保证了遥感监测数据精确度、准确度。这一系统先后通过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审核和省计量认证专家组现场核查,取得省市场监管局计量认证证书。目前,宿迁在加大遥感监测不合格车辆的处罚力度,实现遥感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应用处罚全覆盖的同时,与公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不断推动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精细化治理,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关键词】提升,监管,水平
【绿色环保】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在西安投运(2022-01-10)
【摘要】 1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从西安热工研究院获悉,我国首座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成功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运。机组运行功率为5兆瓦,容量为目前世界最大,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申请技术专利400多项,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是热力发电领域一项重要的变革性技术。目前,美国拥有0.2兆瓦技术试验平台,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正在全力研发这项技术,我国此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传统的蒸汽机组相比,这套装置体量小了不少。工作人员介绍,机组运行时,高温高压二氧化碳气体代替传统发电机组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二氧化碳气体循环使用,有效降低碳排放。西安热工研究院董事长说,与传统机组相比,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污染小三大显著特点,在同等装机容量下,二氧化碳发电机组体积只有蒸汽机组的1/25,发电效率可提高3%-5%,应用于火电机组时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降低10%以上,与仅能降低碳排放强度1%-2%的常规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此项创新技术的工程化运用,为我国发电领域节能降碳探索出有效路径,这项技术未来可进一步应用于火电、高效光热、核电、储能等领域,前景广阔。目前,西安热工研究院已牵头成立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等40家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组成的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研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作,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
【绿色环保】东湖高新集团旗下光谷环保脱硫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022-01-10)
【摘要】 1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2021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审结果出炉,由东湖高新集团全资子公司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环保”)作为烟气脱硫特许经营BOT项目工程建设方的两项工程——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发电工程(2×1000MW)、新疆准东五彩湾北一电厂1号2号机组 (2×660MW)分别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这是该两项工程在今年5月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后的又一殊荣。国家优质工程评选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负责组织,是从我国各行各业优质工程中“优中选优”的工程,是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荣誉,评选工程必须符合“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的国优精神。东湖高新集团于2007年开始涉足环保领域,旗下全资子公司光谷环保是国内首创BOOM模式从事环境治理业务的专业环保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020年9月,光谷环保相继由湖北省发改委、中环协批准认定为全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点企业,环保企业信用评价AA单位。此次获奖标志着光谷环保大气治理业务在工程项目管理及技术创新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未来,东湖高新集团将继续紧跟国家环保产业政策,以技术为驱动,以运营为保障,构筑“气-水-固”大生态环保格局,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关键词】大生态,环保,格局
【绿色环保】威达环保首套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成功运行(2021-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高炉煤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为焦炭和矿石,它们会随着炼铁的过程中主要以无机硫气体与有机硫气体两种形式与高炉煤气混合在一起,此时治理就是前端治理。高炉煤气会在燃烧时再将硫以SO2的形式排入大气,此时处理就是末端治理。由末端治理到前端治理,煤气精脱硫项目将大大减少末端脱硫工序的运营压力与经济负担,收效将极为显著。由此看来,在目前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背景下,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山西美锦3#煤气精脱硫项目是由安徽威达作为总包方,长春东狮作为技术方,共同开展的高炉煤气精脱硫改造项目。由于煤气中的COS含量较高,所以仅仅通过碱液的吸收无法使得煤气中的硫含量降低,而且经过碱液吸收之后也仅仅只是把气相的硫转化为液相。所以我们采用的工艺分为三步。第一步: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将COS进行水解,将其转化为H2S;第二步:通过碱液吸收将H2S转化为HS-;第三步: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吸入部分空气,将HS-还原成为硫单质。这三步处理工艺全部在一座塔内分三段进行实现,分别为吸收段、富液段和再生段。最终的产物是硫磺。这套工艺真正的做到了变废为宝,将气相中的污染物最终转换为可被利用的原料,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完美的契合。最关键的是它在第三步再生段,将HS-还原为硫单质的同时,会将碱液进行再生,通过水泵加压,可以循环使用,只需定期投加一小部分碱液作为补充,就可以满足整套工艺的运行。
【关键词】满足,整套,工艺
【绿色环保】碳排放监测技术研发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脱颖而出(2021-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江西省生态环境厅首个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03专项)科研项目日前成功立项。项目由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等单位申报,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5G和NB-IoT技术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以下简称碳排放监测技术研发)。03专项是我国通信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03专项成果转化试点示范落户江西,2019年江西省科技厅开始组织全省03专项课题研究。今年,经过江西省内、省外专家两轮评审,碳排放监测技术研发从396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项目研究经费310万元。碳排放监测技术研发项目将开展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研发,通过建立碳排放在线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展示平台和碳排放智能核算、分析系统,实现对行业、区域碳排放情况的实时展示、碳排放任务分解及预警,还开展碳排放物料核算法与在线监测数据核算法的关系研究,支撑江西碳达峰碳中和决策。
【关键词】碳排放,监测,系统
【绿色环保】全球首台套“大型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器”成功投运(2021-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由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于2021年9月9日在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7#360m2烧结机上成功投运,这是袋式除尘技术在大型烧结机头烟气净化上应用的全球首台套示范工程,也是我国在大气环保领域颠覆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成果。截至目前,除尘系统已安全稳定运行近60天,净化后颗粒物浓度5.1mg/m3,运行阻力650Pa,烧结产量不下降,综合能耗降低20%以上,减污降碳效果显著。烧结机头烟气具有烟气量大、高温、高腐蚀、易结露、高负压、烟气工况波动等特征,治理难度甚大,传统上国内外均采用电除尘器,由于其效率不稳定,出口颗粒物浓度超标,导致后续脱硫、脱硝、活性炭等装置无法高效稳定运行、净化材料寿命短、检修工作量大等等。而作为高效袋式除尘器,因无法解决烟气结露、滤袋板结等瓶颈问题,历来被国内外视为“禁区”,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中钢天澄姚群教授率领的团队历经多年艰辛的研发和热态工业试验,在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工艺、关键净化装备、过滤材料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自主产权的原创技术和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新余钢铁烧结厂为推进超低排放的进程,经多次考察调研和技术论证,决定采用中钢天澄的先进技术,对7#360m2烧结机头烟气实施袋式除尘,经过双方通力合作,除尘系统于2021年9月9日一次投运成功,成为全球首台套大型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器示范工程,减污降碳效应开始显现。该袋式除尘系统将持续运行,进一步经受生产和时间的考验,为成果推广应用积累关键数据和运行经验。
【关键词】热态,工业,试验
【绿色环保】东江环保“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与信息化追溯示范项目”成功通过验...(2021-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11月1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中心和化学品环境中心组织的《典型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与信息化追溯示范工程及标准规范研究》项目验收会在广州召开。东江环保承接的“利用处置企业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与信息化追溯项目工程”成功通过验收。该项目以东江环保所属深圳市宝安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完成宝安东江智能地磅、视频监控等应用系统的升级改造,并依托下属单位深圳市华藤环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环保运营平台,实现了对危废全过程监控及追溯。同时,智慧环保运营平台还与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关键环节数据的精准推送,为监管部门对危险废物处置提供全过程管控服务。此外,东江环保近年来相继参与《广东省典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全过程数据采集规范》《广东省危废经营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广东省危废经营单位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范》的编制工作,助力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推进危废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
【关键词】危废,信息化,监管
【绿色环保】我国科研人员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具备全球碳收支空间定量...(2021-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基于中国碳卫星(TanSat)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利用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次公布的碳通量数据集,是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高精度反演产品的基础上计算获得的。据介绍,大气所承担了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研发、碳源汇同化系统研发和卫星数据的科学应用等工作。其中,卫星遥感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挑战是精度要求高、干扰因素多、获取高精度数据的难度大。利用反演算法解析中国碳卫星观测数据,并获得了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并在地球观测组织年度大会上向世界公开发布。这项成果受到与会的美国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欧洲空间局(ESA)等国外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国碳卫星能提供约500×500公里分辨率的全球碳通量数据。下一步,还将继续提高分辨率,对一个城市、一片森林的碳排放和碳汇情况进行监测。未来,新一代卫星的设计与研发将面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监测需求、国际社会的盘点需求。
【关键词】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绿色环保】宁夏首家废旧脱硝催化剂本土再生项目成功投入运行(2021-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由宁夏共宣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共宣科技)负责生产供应的宁夏首家废旧脱硝催化剂本土再生项目在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脱硝系统中成功投入运行,该项目投运后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良好,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50毫克每立方,脱硝效率大于95%,完全满足环保要求。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脱硝系统中的原生催化剂在到期失效后,生产系统将存在安全环保运行风险。该公司在广泛调研国内多家再生催化剂厂家后,最终选择了本土企业宁夏共宣科技负责生产供应,极大缩短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安全风险。共宣科技合作应用的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研发的再生核心技术,有效解决再生催化剂活性和机械强度协同提高的难题,同时为业主单位直接节省经济成本40%以上,达到了既减排又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原生,催化剂,脱硝系统
【绿色环保】首创环保发布污水处理技术成果(2021-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首创环保集团与北京建筑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Mark van Loosdrecht共同发布了中荷中心一期技术成果,并进行了二期合作备忘录签署,首创环保集团—北京建筑大学启动了“十四五”期间的全面合作。中荷中心一期合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推广应用了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污水处理厂数字化建模和智慧运营管控平台、侧流磷回收强化生物生物除磷技术、污水处理厂碳足迹核算技术等多项成果。首创环保集团吴远远博士说,中荷中心自主研发的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不仅取消了“二沉池”,还实现了从污染物去除到资源回收。这一技术将大大降低占地面积50%以上,降低土建、设备的投入,此外还会降低运营成本投入20%以上。提高了利润率,资源消耗大幅度降低,符合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据她介绍,借鉴荷兰成熟的智慧水务体系实践经验,中荷中心还将生物模型技术与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基于生物模型的污水处理厂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并在外部市场快速推广应用。此外,中—荷中心开发出可根据水质、水量以及工艺计算的碳足迹核算软件,并安装于首创环保服务器,为日后污水处理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厘清了路径与方案,成为国内首款污水处理碳核算工具。
【关键词】技术,运营,成本
【绿色环保】三峰环境首台1000吨/日炉排炉顺利下线(2021-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由三峰环境旗下核心工程技术子公司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制造的河南省焦作市静脉产业园东部园区项目1000吨/日炉排炉,顺利通过业主验收,标志着三峰环境首台1000吨/日炉排炉顺利下线,研发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次成功研发制造的1000吨/日炉排炉,是在前期850吨/日炉排炉的基础上,通过攻破一系列技术壁垒研制而成。炉排采用模块化设计,热灼减率低,燃烧效率高,可协同处理工业垃圾、市政污泥和生物质燃料,具备单炉处置量大、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厂用电率低、超负荷能力强和运行周期长等优势。三峰卡万塔公司作为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开拓者,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智能化的焚烧炉组装调试基地,推行全价值链的精益生产管理,实现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产品制造。截至今年6月,所研制的炉排炉已应用于全球八个国家和地区的21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368条垃圾焚烧线,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超过20万吨。
【关键词】技术,壁垒,研制
【绿色环保】污水处理行业首款振动膜技术在汉发布(2021-10-18)
【摘要】 10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10月11日,“绿色低碳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发布会在武汉举办,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业内认为,作为污水处理行业首款振动膜技术,将为破解湖泊富营养化亮出“利剑”,也标志着我国水处理膜技术在同时实现水质提升和节能降耗的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据悉,此次发布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正是在国家实施“污水资源化”和“双碳”目标战略的新形势下,以及污水处理行业由“碳去除”进入“总氮去除”的攻坚阶段背景下,对传统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的成功创新升级,由碧水源几十位来自国内外的膜材料专家、机械专家、自动控制专家和水处理专家,历时6年开发的科技创新成果。该技术最大特点是脱氮效果好、膜抗污染性强、能耗低,将成为长江大保护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好用不贵”的重大支撑技术。由于该技术从膜材料品质、膜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等方面大胆创新,用机械振动方式代替了膜池的鼓风曝气,可有效控制膜污染,显著提升脱氮效能。同时,该技术还可在经济成本可控范围内,成功处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湖、库)III类和Ⅳ类水质标准,为破解湖泊富营养化难题亮出了“利剑”。该技术在降低能耗方面表现优异,以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为例,一年可多削减总氮逾百吨、降低电能耗约365万千瓦时。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一经问世,即被收录进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制定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关键词】目标,战略,新形势
【绿色环保】新疆油田全面推广三化闭环技术(2021-10-18)
【摘要】 10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自2019年公司的“三化闭环技术”在新疆油田风南4井区试验成功以来,先后应用了29口井。今年,公司已全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油田钻井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钻井废弃物。当前,迫切需要加速钻井废弃物处理高效处理剂与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的开发、应用,改变传统钻井液废弃物末端治理思路,树立钻井环境污染“井场闭环”全过程控制与清洁生产新理念,实现 “井场标准化、源头绿色化、过程减量化、末端资源化、装备集成化”的钻井清洁生产新模式。“三化闭环技术”即钻井废弃物(水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新技术,通过应用水基钻井液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废弃物进行资源再利用。这一技术使用一套适用于油田钻井废弃物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闭环处置设备,彻底断绝钻井废弃物对井场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将废弃物由分散到集中处理,解决了钻井废弃物的堆放问题,保障了油田的环境质量。废弃物资源化变为产品后还具有经济价值。因此,钻井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石油、天然气清洁生产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循环,利用,资源化
【绿色环保】华电光大高温SCR催化剂成功解决高温烟气脱硝难题(2021-10-18)
【摘要】 10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方法,其核心在于SCR脱硝催化剂,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钒钛体系型商业催化剂,然而现阶段长时间在420℃以上稳定运行的催化剂研究领域仍是空白。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常规SCR催化剂容易发生烧结、载体晶型变化等问题而导致催化剂迅速失活,因此对高温烟气进行脱硝,需开发新型耐高温SCR脱硝催化剂。北京华电光大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及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常规SCR催化剂的基础上,研发了适用于高温烟气(420℃以上)的高温SCR脱硝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进行了改性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该催化剂的脱硝性能,通过多个项目的成功应用,证明该催化剂在高温烟气中脱硝效率高,同时对复杂的烟气工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脱硝,效率高,适应性
【绿色环保】陶朗智能分选技术助力废钢破碎尾料分选(2021-10-18)
【摘要】 10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随着中国的“禁废令”政策在亚洲引发的废弃物纯度标准收紧,海外许多废金属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这其中也包括了美国PNW金属回收公司。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及广泛的海外市场基础,但法规变化还是对PNW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终端市场对于进口废弃物提出更严格的纯度标准,迫使PNW不得调整其生产模式。经过充分的考察和调研,PNW最终决定采用陶朗提供的智能分选方案升级产线。PNW 公司的技术人员可以对FINDER分选机的每个电磁传感器进行编程,根据不同的设置,可实现不锈钢分选、导线分选、其他金属分选等功能。FINDER分选机利用压缩空气喷嘴,将所需材料喷射出来,而其他材料则全部掉落,实现精准分选。同时,还可根据分选需求调整金属感应的灵敏度,实现理想的分选效果。据悉,陶朗灵活的智能分选方案帮助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并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随着中国推出监管规定,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等其他市场也纷纷效仿,新的产线使公司能够适应这些市场日益严格的标准。
【关键词】海外,市场,基础
【绿色环保】水发集团打造全国冶金行业首个零排放项目(2021-09-23)
【摘要】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由水发海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河钢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产品升级改造项目浓盐水硫酸钠蒸发结晶系统出盐,标志着全国冶金行业首个零排放项目正式运行。冶金行业废水的排放量大、种类多、水质情况复杂,水质多变,处理难度大。海若公司采用“水岛”工程总承包(EPC)建设模式——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作支撑,通过水系统网络结构优化、水平衡核算控制、水处理工艺优选等措施,将取/制水、用水、排水处理回用等环节综合统筹规划,独立成“岛”,实现少取、节能、废水“零排放”的目标,本项目包含地表水、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工业废水处理、浓盐水零排放系统,是国内冶金行业首个零排放项目。项目的中硫酸钠蒸发结晶系统是石钢环保搬迁全厂水处理中心蒸发结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若公司根据业主节能环保的需求及浓盐水水质特点,采用先进的MVR蒸发结晶工艺,产出高品质硫酸钠结晶盐,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真正贯彻了河钢石钢环保搬迁产品升级改造项目的环保、绿色理念。水发海若将以本次零排放项目为契机,继续深耕水系统网络、水平衡核算、水处理工艺等技术创新研发,优化“水岛”工程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打造独具特色的水发品牌。
【关键词】技术,创新,研发
【绿色环保】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出国际领先的高盐反渗透技术(2021-09-23)
【摘要】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低碳院完成的“高盐反渗透低压极限膜浓缩技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对该成果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国际领先”的鉴定结论,并建议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应用。“高盐反渗透低压极限膜浓缩技术”是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项低成本高含盐废水深度浓缩技术。该院首创了可精确调控膜分离层结构的高盐反渗透(HSRO)膜制备技术,开发出三种不同脱盐性能的HSRO膜产品和基于HSRO膜的深度浓缩工艺,实现低操作压力下对高含盐废水的深度浓缩,在电厂、化工等领域实现工业应用和稳定运行,系统浓水含盐量达到140-160g/L,可有效降低高盐废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关键词】有效,降低,高盐
【绿色环保】中国六溴环十二烷(HBCD)淘汰与管理项目在京启动(2021-09-23)
【摘要】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及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共同开发的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六溴环十二烷(HBCD)淘汰与管理项目近日在京启动。这一项目将大力推动淘汰HBCD生产、使用、进出口,开发、引入、评估HBCD替代品和生产技术。据悉,HBCD于2013年5月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要求各缔约方采取必要的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和消除这一物质。目前,全球已经有173个缔约方生效了将HBCD加入公约附件A的修正案,我国在2016年12月26日正式生效,并给予用于建筑保温材料发泡聚苯乙烯(EPS)和挤塑聚苯乙烯(XPS)的HBCD5年豁免,豁免期到2021年12月26日终止。如何管理和处置大量含HBCD建筑废物是世界性难题。巴塞尔、鹿特丹、斯德哥尔摩三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罗尔夫·帕耶(Rolph Payet)感谢中国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方面起到的重要领导作用。他强调,中国在全球HBCD淘汰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中国在全球含HBCD建筑废物无害化管理和处置问题方面贡献科学和技术力量。他表示,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项目启动仪式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山东省HBCD淘汰与管理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逐步建立了HBCD管理体系;有效落实了HBCD淘汰替代措施;生产企业“产、销、存”下降趋势明显,替代项目逐步推进;使用企业量及使用HBCD量明显减少,替代范围扩大。
【关键词】替代,项目,推进
【绿色环保】“碳天枰”区块链平台填补了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核算方面的空...(2021-09-23)
【摘要】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1日,北京红杉天枰科技开展了《污水处理行业碳足迹核算及低碳协同降污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的中期专家研讨会。专家委员会通过听取项目组汇报,现场平台展示、审阅成果材料,经质询讨论后,形成专家意见,认为“污水行业碳排放与减排量核算方法”(以下简称“核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技术路线可行,填补了我国在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核算方面的空白,建议进一步进行成果梳理,为后期形成团体标准《核算指南》奠定基础。未来,该平台还将涵盖专家诊断及决策系统,为水厂智慧化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次中期专家研讨会不仅体现了红杉天枰的前瞻性和长远性,更为水务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碳天枰”(Carbon Libra平台)是基于区块链的碳中和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涉及水务、林草碳汇、风电、光电等多个领域。本次研讨会以水务行业碳核算为主,采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人工智能平台建设,通过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建立水务行业碳经济交易平台。该平台以污水厂为核心,汇聚了电耗、药耗、监测等多方数据,对水厂开展数据采集、监测、核算和分析,实现电、药、新能源全链贯通、全链融合。该平台提供水厂各方面碳排放分析,例如:污水、污泥处理直接碳排放量;电耗、药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碳减排工艺间接排放量等,并将枯燥的数据‘翻译’成形象化的碳排放图形,并可以自动生成可视化碳排放报告,为企业有效监管碳排放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前瞻性,长远性,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