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祖冲之三号发布:再次打破“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2025-03-04)
【摘要】 3月4日,C114网讯,昨日,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中国科大、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济南量子院等9家单位共同合作,成功构建了105比特(包含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与现有最优经典算法相比,“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超过谷歌2024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最新成果6个数量级。这一成果是我国继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体系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后,再一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3月3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关键词】量子计算,祖冲三号,优越性
【软件产业】合见工软发布数字设计AI智能平台UDA,集成DeepSeek打造国产一站...(2025-02-28)
【摘要】 2月28日,集微网讯,中国数字EDA龙头企业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宣布推出创新的数字设计AI智能平台——UniVista Design Assistant (UDA)。UDA将传统的RTL-to-GDSII设计流程扩展至NL-to-GDSII(Natural Language to GDSII),成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专为RTL Verilog设计打造的AI智能平台,融合DeepSeek R1等先进大模型(LLM)与合见工软自研的EDA引擎,提供全面的AI辅助功能,包括NL-to-RTL代码生成、在线QoR(Quality of Result)评估与调优及功能验证调试,构建一站式国产EDA解决方案。芯片设计面临QoR优化难、设计与验证周期长等挑战,UDA结合大模型与EDA专业技术,支持设计师通过自然语言与平台互动生成RTL代码,并提供快速的QoR分析与即时反馈,帮助设计师进行RTL级QoR探索,从而实现最佳QoR结果。UDA使设计师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于硬件算法和架构设计等更具创造性的工作,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和生产力。
【关键词】合见工软,数字设计,AI智能平台
【软件产业】中国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2025-02-28)
【摘要】 2月28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近期,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发布了一项创新算法技术,能够使人形机器人从各种状态下实现快速、稳定地站立。据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庞江淼介绍,该算法是全球第一个完成在可泛化地形、任意地形能够站起来的算法。之前的这些工作基本是在固定的地形、固定的姿态,以固定的程序让一个机器人站起来,而这一突破通过从交互中学习的技术,能够让机器人非常直接地在不同的场景、地形、姿势下直接站起来。为了让机器人更接近人类的行为模式,模仿学习是关键。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开发了一套新型数据采集遥操作设备,集成了上肢外骨骼和下肢脚踏板,使操作员的动作能够被机器人精准复现。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技术
【软件产业】软硬协同优化,安谋科技新一代“周易”NPU实现DeepSeek-R1端侧高...(2025-02-14)
【摘要】 2月14日,集微网讯,近日,搭载安谋科技最新一代“周易”NPU处理器的硬件平台成功运行DeepSeek-R1系列模型,性能卓越、成本优异,为用户带来了更高效、便捷的AI应用体验。这款创新性NPU处理器采用专为大模型特性优化的架构设计,其beta版本在2024年底已面向早期用户开放评估测试,并获得了广泛认可与积极反馈。预计今年上半年,这款备受期待的NPU产品将正式亮相市场,届时将为更多用户带来突破性的端侧算力体验。经过严苛的测试验证,新一代“周易”NPU处理器在运行DeepSeek-R1的1.5B和7B蒸馏版本时表现优异。在标准单批次输入、上下文长度为1024的测试环境中,其在首字计算阶段的算力利用率突破40%,解码阶段的有效带宽利用率高达80%以上。
【关键词】软硬协同,安谋科技,端侧部署
【软件产业】技术新突破!RISC-V AI SoC成功适配DeepSeek模型(2025-02-14)
【摘要】 2月14日,集微网讯,2025年开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科技产业,用户规模突破亿级。作为一款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先进推理模型,DeepSeek参数规模庞大,对硬件计算能力、内存容量和带宽都提出了极高要求。奕斯伟计算在搭载了自研RISC-V AI SoC EIC77系列芯片——EIC7700X和EIC7702X的EVB开发板上,成功完成对DeepSeek模型的适配。EIC7700X/7702X内嵌NPU、GPU、DSP等硬件加速模块,配备大容量、高带宽的LPDDR5内存,确保在处理DeepSeek大规模模型时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快速搬运大模型参数,从而显著提升推理效率。测试结果显示,在运行7b参数规模的DeepSeek-distill-qwen模型时,搭载奕斯伟计算EIC7700X芯片的EVB开发板可达7 tokens/s的推理速度,搭载奕斯伟计算EIC7702X芯片的EVB开发板可达14 tokens/s的推理速度,展现出远超同类架构的高能效比。
【关键词】DeepSeek,计算能力,模型适配
【软件产业】中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5-01-23)
【摘要】 1月23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近日,据媒体报道,由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发的全球首套±800kV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顺利通过了新产品技术鉴定。据悉,在研制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内部独特的量子特性,通过检测电流产生的磁场来实现非接触电流测量。由于量子的加持,它能实现其他传感器所不具备的超大范围、超高精度和高稳定的电流测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研制出的传感器是世界首个可以应用到±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量子电流传感器,解决了传感器在电网强磁高压环境下的非侵入电流测量技术难题,首次实现了1mA至10kA范围内万分之六的宽量程、高精度电流测量。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由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评估,这一研究成果综合技术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关键词】量子特性,精密测量,重大突破
【软件产业】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1.5 Pro发布,综合得分优于GPT-4o、Claude 3....(2025-01-23)
【摘要】 1月23日,IT之家讯,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1.5 Pro今日正式发布,全新Doubao-1.5-pro模型增强了综合能力,在知识、代码、推理、中文等多个测评基准上,综合得分优于GPT-4o、Claude 3.5 Sonnet等模型。目前,Doubao-1.5-pro已在豆包App灰度上线,同时开发者也可在火山引擎直接调用API。据字节跳动官方介绍,豆包大模型1.5 Pro使用较小的激活参数进行预训练,采用大规模稀疏MoE架构,等效7倍激活参数的Dense模型性能,远超业内MoE架构约3倍杠杆的常规效率。新版豆包视觉理解模型Doubao-1.5-vision-pro、豆包实时语音模型Doubao-1.5-realtime-voice-pro一同发布。相比上一版本,Doubao-1.5-vision-pro在多模态数据合成、动态分辨率、多模态对齐、混合训练上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进一步增强了模型在视觉推理、文字文档识别、细粒度信息理解、指令遵循方面的能力,并让模型的回复模式变得更加精简、友好。
【关键词】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综合得分
【软件产业】国内首张!仁芯科技获ISO 26262 ASIL 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2025-01-22)
【摘要】 1月22日,集微网讯,2025年1月21日,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以下简称“SGS”),为仁芯科技的R-LinC系列产品正式颁发ISO 26262:2018 ASIL B Compliant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这一认证的获得,标志着仁芯科技R-LinC系列产品严格依照ISO 26262:2018版标准要求,达成了功能安全等级ASIL B完整性的目标。此前,仁芯科技已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分别获得SGS颁发的ISO 26262设计流程ASIL D及ISO 26262产品ASIL B Ready认证。此次获得SGS颁发的ISO 26262:2018 ASIL B产品Compliant认证证书,是对仁芯科技在产品功能安全领域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仁芯科技,功能安全,产品认证
【软件产业】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在超宽带低噪声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2025-01-13)
【摘要】 1月13日,集微网讯,近期,微电子所智能感知芯片与系统研发中心乔树山团队在超宽带低噪声单片集成电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提出了可用于改变晶体管增益滚降的负阻技术和跨导重构技术,并且没有引入额外的热噪声;负阻利用晶体管源极容性器件与自身寄生电容,实现高频增益激增,抑制增益滚降,该增益滚降抑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后级噪声的抑制;跨导重构利用晶体管和源极电容对低频信号的整型作用,使该放大单元的等效跨导在低频呈现随频率增加特性,在高频呈现恒定跨导特性,从而实现无噪声引入下的平坦带宽。这两项技术从本质上解决了带宽和噪声相互制约的问题,使超宽带低噪声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性能得到提升,同时为带宽拓展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了保证引入负阻后的放大器的稳定性,提出级间稳定性用等效品质因子衡量的准则,在该准则下设计了可工作在常温,高低温的芯片,芯片表现出出色的带宽和噪声性能,并且芯片整体性能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超宽带,低噪声,集成电路设计
【软件产业】DeepSeek-V3首个版本上线并开源(2024-12-27)
【摘要】 12月27日,开源资讯网讯,DeepSeek-V3首个版本宣布正式上线并同步开源,用户可登录chat.deepseek.com进行使用。API服务已同步更新,接口配置无需改动。当前版本的DeepSeek-V3暂不支持多模态输入输出。模型API服务定价将调整为每百万输入tokens 0.5元(缓存命中)/2元(缓存未命中),每百万输出tokens 8元。根据介绍,DeepSeek-V3为自研MoE模型,671B参数,激活37B,在14.8T token上进行了预训练。“多项评测成绩超越了Qwen2.5-72B和Llama-3.1-405B等其他开源模型,并在性能上和世界顶尖的闭源模型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不分伯仲。”DeepSeek-V3的生成吐字速度从20 TPS大幅提高至60 TPS,相比V2.5模型实现了3倍的提升。
【关键词】DeepSeek-V3,开源,吐字速度
【软件产业】通义开源首个多模态推理模型QVQ,视觉推理比肩OpenAI o1(2024-12-25)
【摘要】 12月25日,开源资讯网讯,12月25日,阿里云通义千问发布业界首个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QVQ-72B-Preview。QVQ展现出超预期的视觉理解和推理能力,在解决数学、物理、科学等领域的复杂推理问题上表现突出。QVQ-72B-Preview是由Qwen团队开发的实验性研究模型,专注于增强视觉推理能力。尽管它的表现超出了预期,但仍有几个限制需要注意:语言混合与切换:模型可能会意外地混合语言或在语言之间切换,从而影响响应的清晰度。递归推理:模型可能会陷入循环逻辑模式,产生冗长的响应而无法得出结论。安全和伦理考虑:模型需要增强安全措施,以确保可靠和安全的性能,用户在部署时应保持谨慎。性能和基准限制:尽管模型在视觉推理方面有所改善,但它无法完全替代Qwen2-VL-72B的能力。此外,在多步骤视觉推理过程中,模型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图像内容的关注,导致幻觉。多项评测数据显示,QVQ超越了此前的视觉理解模型Qwen2-VL,整体表现与OpenAI o1、Claude3.5 Sonnet等推理模型相当。
【关键词】通义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
【软件产业】我国科学家建立生成式模型为医学AI训练提供技术支持(2024-12-20)
【摘要】 12月20日,电子工程世界讯,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获悉,北京大学与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建立一种生成式多模态跨器官医学影像基础模型(MINIM),可基于文本指令以及多器官的多种成像方式,合成海量的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为医学影像大模型的训练、精准医疗及个性化诊疗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该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上在线发表。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器官在CT、X光、磁共振等不同成像方式下的高质量影像文本配对数据进行训练,最终生成海量的医学合成影像,其在图像特征、细节呈现等多方面都与真实医学图像高度一致。实验结果显示,MINIM生成的合成数据在医生主观评测指标和多项客观检验标准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真实数据基础上,使用20倍合成数据在眼科、胸科、脑科和乳腺科的多个医学任务准确率平均可提升12%至17%。
【关键词】生成式模型,医学AI训练,技术支持
【软件产业】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亮相:超越传统超算(2024-12-18)
【摘要】 12月18日,C114网讯,12月9日,谷歌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利用105比特超导量子处理器“垂柳”(willow)实现了码距最高为7的表面码量子纠错。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在arXiv平台上发布我国研制的具备105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实验数据显示,“祖冲之三号”超过谷歌72比特“悬铃木”处理器(2024年10月发表于《自然》杂志)6个数量级,为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的最强优越性,其处理器的各项性能指标与一周前发布的谷歌“垂柳”处理器相当,表明目前中美在超导量子计算研究方面处于同一水平线。“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与工艺,在比特数与性能上有了全方位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导量子团队正在基于“祖冲之三号”处理器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数月内实现码距为7的表面码逻辑比特,并进一步将码距扩展到9和11,为实现大规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纵铺平道路。
【关键词】超导量子,计算机,处理器
【软件产业】AMD有望用上全新芯片堆叠技术:延迟大幅减少、性能显著提升(2024-11-25)
【摘要】 11月25日,电子工程世界讯,在如今的游戏CPU市场,AMD凭借着X3D系列可谓是风生水起,最新推出的9800X3D也是炙手可热的产品,在二手平台上都需要溢价购买。据媒体报道,AMD近期提交了一项新专利,展示了未来可能采用的“多芯片堆叠”技术,通过使芯片部分重叠来实现紧凑的芯片堆叠和互连。报道称,AMD的新方法将通过重叠的小芯片减少组件之间的物理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连延迟,并实现不同芯片部分之间的更快通信。而且还能提高接触区域的效率,为更多的核心数、更大的缓存以及增加的内存带宽腾出空间,从而在相同的芯片尺寸内实现性能的显著提升。这种设计还将改进电源管理,因为分离的小芯片允许通过电源门控更好地控制每个单元。
【关键词】AMD,芯片堆叠,互连延迟
【软件产业】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完成运营商首个fgOTN现网试点(2024-11-22)
【摘要】 11月22日,集微网讯,近日,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在江苏无锡完成运营商首个fgOTN(fine grain OTN,细颗粒光传送网)新技术现网试点,充分验证了中兴通讯基于fgOTN标准的政企OTN解决方案接入设备的功能完善性、网管易用性,以及低时延、多连接、高可靠的业务传输能力。fgOTN标准为ITU-T国际标准组织针对OTN承载小颗粒业务推出的全球标准,于2023年12月发布第一阶段基础标准,并于2024年7月进一步丰富了功能模型、保护、时钟等标准内容。此次测试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移动集团以及中国移动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移动”)、中兴通讯对OTN技术演进发展的长期共同探索及对fgOTN应用场景的深入研究,测试成果将为中国移动未来规模部署fgOTN技术、升级新一代政企专网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移动,中兴通讯,fgOTN现网试点
【软件产业】“跨芯片”量子纠缠实现,有助建构更强大的量子计算能力(2024-11-22)
【摘要】 11月22日,电子工程世界讯,IBM公司科学家实现了“跨芯片”量子纠缠——使两块“鹰”(Eagle)量子芯片成功纠缠在一起。每块量子芯片拥有127个量子比特,两块芯片共同完成了需要142个量子比特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目前,单块芯片一次容纳的量子比特的数量低于142。这一成果为构建更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量子计算机在处理特定类型的问题上能超越传统计算机,如大规模数据加密、药物分子模拟等领域。然而,量子计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保持量子态稳定的同时,扩展系统的规模。IBM通过巧妙的设计,克服了量子芯片间通信的技术障碍,实现了“跨芯片”的量子纠缠。尽管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这一进展无疑为实现更强大的量子计算能力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跨芯片,量子纠缠,量子计算
【软件产业】瑞萨推出包括先进可编程14位SAR ADC在内的全新AnalogPAK可编程混...(2024-11-12)
【摘要】 11月12日,开源资讯网讯,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今日宣布推出全新AnalogPAK? IC系列,其中包括低功耗——SLG47001/3和车规级产品——SLG47004-A,以及业界先进的可编程14位SAR ADC(逐次逼近寄存器模数转换器)——SLG47011。瑞萨全新SLG47011 AnalogPAK产品将可配置模拟集成电路的性能提升到新的水平,其集成丰富的数字和模拟功能,包括带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的可编程多通道14位SAR ADC。SLG47011还为所有宏单元提供灵活的用户定义省电模式,使设计人员能够在睡眠模式下关闭某些模块,从而将功耗降低至微安(μA)级别。SLG47011可用于提升MCU性能或卸载MCU任务,还能与MCU结合使用,替代复杂的模拟前端(AFE)。SLG47011支持的关键功能包括测量、数据处理、逻辑控制和数据输出。
【关键词】瑞萨,先进可编程,混合信号IC
【软件产业】GitHub Spark重磅发布:用自然语言构建“微应用”的AI工具(2024-10-31)
【摘要】 10月31日,开源资讯网讯,GitHub昨晚在GitHub Universe大会上宣布了GitHub Spark,这是一款使用自然语言构建和分享微应用(micro app)的AI工具。据介绍,GitHub Spark支持完全使用自然语言来创建Web应用程序,且可集成AI功能和外部数据源,而不需要管理云资源。利用创意反馈循环,编程小白可以从一个初始提示开始,在构建应用程序时查看实时预览,轻松查看每个请求的选项,并自动保存每次迭代的版本,以便他们进行更改时可以随时比较版本。而对于有经验的开发者,GitHub Spark可以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代码。用户使用 GitHub Spark创建应用程序后,可以在台式机、平板电脑或移动设备上运行,还可以与他人共享应用程序,让他人在Spark应用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再混合和构建。
【关键词】GitHub,自然语言,AI工具
【软件产业】全球最大规模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完成(2024-10-28)
【摘要】 10月28日,集微网讯,10月25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我国科学家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标志着国产量子算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应用力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上。该项目研究团队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等单位组成。计算流体动力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船舶设计等领域,与飞行器、汽车及船舶的外形设计都紧密相关。算力提升可以加快飞机、汽车的更新迭代并降低设计成本。然而,传统计算机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些领域对计算规模、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要求。量子计算为计算流体动力学提供了新的算力选择。相较于传统方法,量子计算能够显著加速流体动力学仿真过程,从而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节省经费。
【关键词】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
【软件产业】科大讯飞首发汽车端侧大模型,Q4将实现上车(2024-10-25)
【摘要】 10月25日,集微网讯,在第七届世界声博会暨2024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开幕式上,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相较于云端大模型,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在无网环境下可用,且使用效果与云端相比几乎无差异。科大讯飞介绍,很多用户在开车经过山洞隧道,或在其他特殊场景下,会遇到无网的情况;还有些用户出于保护个人隐私需求,不希望将个人数据同步至云端。而科大讯飞首发的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将大模型部署在汽车端本地,不依赖云端网络,完美解决以上用户的使用痛点和需求。科大讯飞透露,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不仅是今天首发软硬件一体化的模型,关键是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奇瑞、广汽、长城等多款车型,正在陆续集成上线并开售,用户很快就能体验到。
【关键词】科大讯飞,汽车端侧,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