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三星电子推出全球首款500Hz OLED显示器Odyssey G6 (2025-05-12)
【摘要】 5月12日,爱集微讯,三星电子发布全球首款500Hz刷新率的OLED游戏显示器Odyssey OLED G6,率先在东南亚上市。该产品采用27英寸QD-OLED面板,支持QHD分辨率、1000尼特峰值亮度和HDR10+技术,响应速度达0.03ms(GTG标准),并搭载“OLED无眩光”和“OLED SafeGuard+”技术以提升体验。其色彩表现获Pantone双重认证。三星计划12日起在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首发,随后全球推广。IDC数据显示,三星已连续两年领跑全球OLED显示器市场,并连续六年稳居游戏显示器领域第一。
【关键词】三星,OLED,500Hz
【电子信息】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发布,有望在2026年实现多场景技术验...(2025-05-12)
【摘要】 5月12日,爱集微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强团队在成都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该芯片基于氮化镓材料(传统用于LED领域),通过创新设计实现量子信息传输功能,为量子互联网提供关键光源支持。周强指出,该技术可提升量子通信安全等级至金融、政务等高敏感领域,同时增强量子算法承载能力,助力AI、生物医药等突破算力瓶颈。团队计划2026年完成多场景技术验证。量子互联网将结合量子通信、计算与传感,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词】氮化镓,量子光源,量子互联网,,
【电子信息】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量子传感器,提升粒子探测时空精度(2025-04-28)
【摘要】 4月28日,C114讯,美国能源部费米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联合研发出超导微线单光子探测器(SMSPD),首次实现带电粒子束的高精度时空同步追踪。该探测器在费米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色,能高效探测高能质子束、电子束和π介子束,时空分辨率显著优于传统探测器。SMSPD技术有望应用于未来环形对撞机(FCC)和μ子对撞机项目,解决每秒数百万次事件的精准追踪难题,并延伸至量子网络与深空通信领域。SMSPD的突破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在粒子物理实验中的重大进展,其“四维传感器”特性为暗物质探测和时空起源研究提供了新工具。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传统探测器的性能短板,还为未来高能物理实验的精确性设定了新标准。然而,其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与工程化问题,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量子传感技术的跨界潜力值得关注,可能成为连接基础物理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桥梁。
【关键词】量子传感器,粒子探测,时空分辨率
【电子信息】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在多项生物医药领域应用(2025-04-24)
【摘要】 4月24日,电子工程世界讯,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转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实现乳腺癌钼靶检测、小分子药物设计及晶体结构预测等多项生物医药行业关键技术的量子计算应用验证。据介绍,量子计算被视为生物医药研发的“加速器”。生物医药研究涉及海量数据分析和复杂分子模拟,传统计算机受限于算力,难以高效完成。以乳腺钼靶检测为例,量子计算凭借并行性优势,在处理高维医学影像数据时展现出指数级加速效应,能有效解决传统检测中假阳性率高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源量子与蚌埠医科大学通过联合研发,实现了乳腺癌钼靶检测在量子计算机真机上的应用验证。该应用不仅提升筛查精度,还可辅助医生提高乳腺癌筛查效率,有效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赵雪娇表示,本源量子还联合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依托“本源悟空”成功完成小分子药物设计及晶体结构预测等生物医药领域量子计算应用验证,并上线药物毒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预测等多款量子计算机真机应用。
【关键词】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首次运行十亿级AI微调大模型(2025-04-07)
【摘要】 4月7日,开源资讯网讯,据《科创板日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联合攻关,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真机上,全球首次运行十亿参数AI大模型微调任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昭昀表示:“这是量子计算首次‘真机实战’大模型任务,证明现有硬件已能初步支撑大模型微调。”本源悟空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取名“悟空”,寓意如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2024年1月6日9时,“本源悟空”在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上线运行。今年2月14日,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AI微调大模型
【电子信息】三星专利打造“无感式”Galaxy Ring 戒指充电方案,手机背板一贴...(2025-04-07)
【摘要】 4月7日,电子工程世界讯,科技媒体91Mobile 4月2日发布博文,报道称三星公司最新获批一项专利,在兼容的三星Galaxy手机背板上,可以为Galaxy Ring智能戒指无线充电。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开文件显示,三星于2024年7月提交该专利,专利图显示第二代Galaxy Ring可吸附于兼容的三星手机背板进行无线充电,在专利中还展示了三折叠手机。专利描述称设备内置多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戒指摆放位置。若未对准充电区域,手机将弹出提示引导用户调整。充电启动后,手机屏幕会同步显示电量百分比、充电状态等数据。该技术与现有旗舰手机的反向无线充电(如为TWS耳机、智能手表充电)原理相似。此前韩国媒体报道,第二代Galaxy Ring可能弃用传统锂离子电池,转而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此举有望显著延长续航时间。
【关键词】三星专利,戒指充电,一贴即充
【电子信息】中科院成功研发全固态DUV光源技术:完全不同于ASML(2025-03-27)
【摘要】 3月27日,电子工程世界讯,据悉,中国科学院成功研发除了突破性的固态DUV(深紫外)激光,可发射193nm的相干光,与目前主流的DUV曝光波长一致,能将半导体工艺推进至3nm。据悉,ASML、佳能、尼康的DUV光刻机都采用了氟化氙(ArF)准分子激光技术,通过氩、氟气体混合物在高压电场下生成不稳定分子,释放出193nm波长的光子,然后以高能量的短脉冲形式发射,输出功率100-120W,频率8k-9kHz,再通过光学系统调整,用于光刻设备。中科院的固态DUV激光技术完全基于固态设计,由自制的Yb:YAG晶体放大器生成1030nm的激光,在通过两条不同的光学路径进行波长转换。一路采用四次谐波转换(FHG),将1030nm激光转换为258nm,输出功率1.2W。另路径采用光学参数放大(OPA),将1030nm激光转换为1553nm,输出功率700mW。之后,转换后的两路激光通过串级硼酸锂(LBO)晶体混合,生成193nm波长的激光光束。最终获得的激光平均功率为70mW,频率为6kHz,线宽低于880MHz,半峰全宽(FWHM)小于0.11pm(皮米,千分之一纳米),光谱纯度与现有商用准分子激光系统相当。基于此,甚至可用于3nm的工艺节点。
【关键词】中科院,全固态,DUV光源技术
【电子信息】英飞凌公布AI数据中心电池备份单元BBU路线图,全球首款12 kW系统...(2025-03-24)
【摘要】 3月24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英飞凌当地时间本月12日公布了该企业面向AI数据中心系统的电池备份单元(BBU)路线图,涵盖了从4kW到5.5kW再到全球首款12kW的BBU电源解决方案。BBU可在AI服务器机架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扩展的电量转换能力,这一组件对于AI数据中心至关重要。除了可确保供电不间断,BBU也可保护敏感的AI硬件免受电压尖峰、浪涌和其他电源异常情况的影响。英飞凌在5.5kW BBU中采用了独家拓扑结构,结合硅(Si)与氮化镓(GaN)技术,可实现超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而其12kw BBU系统结合多张4 kW电源转换卡,功率密度较业界平均水平高出四倍;同时并联的多张转换卡中若有一张出现故障,系统仅会降低输出功率,不会中断运行。
【关键词】英飞凌,AI数据中心,电池备份
【电子信息】芯粤能半导体成功开发第一代碳化硅沟槽MOSFET工艺平台(2025-03-18)
【摘要】 3月18日,集微网讯,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粤能”)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技术研发和测试,已成功开发出第一代碳化硅沟槽MOSFET工艺平台。该平台采用芯粤能自主知识产权的沟槽MOSFET结构,可显著降低比导通电阻、提高电流密度,并在确保产品可靠性的同时,有效突破平面MOSFET性能提升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大幅降低成本。据悉,芯粤能第一代碳化硅沟槽MOSFET工艺平台的1200V试制品单片最高良率超过97%,23mm2芯片尺寸下导通电阻为12.5mΩ,比导通电阻为2.3mΩ?cm2,比肩国际领先厂商主流产品性能指标,温升系数、开关损耗、抗雪崩和抗短路能力均能有效满足产业应用要求,2025年1月已经零失效通过HTGB、HTRB、HV-H3TRB等关键可靠性摸底测试的1000小时考核。除第一代产品外,芯粤能也在积极研发布局第二代、第三代沟槽MOSFET,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的技术领先地位,实现对国际领先厂商的赶超。
【关键词】芯粤能半导体,碳化硅沟槽,工艺平台
【电子信息】镓仁半导体发布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2025-03-07)
【摘要】 3月7日,电子工程世界讯,杭州镓仁半导体Garen Semi昨日宣布推出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该公司也成为国际上首家掌握8英寸氧化镓单晶生长技术的企业。镓仁半导体此前于2022、2023、2024年分别生长得到了2英寸、4英寸、6英寸的氧化镓单晶,此次的8英寸单晶具有更优秀的晶圆面积利用率,同时与现有硅基晶圆厂的8英寸产线兼容,将加速氧化镓产业化应用的步伐。氧化镓——准确地说是β-Ga2O3——具有较碳化硅、氮化镓更宽的4.85eV禁带,还具备优秀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和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是第四代半导体中的明星材料。基于氧化镓的功率器件可提供更小的电阻和更高的转换效率,有望将新能源汽车平台电压推向1200V;同时氧化镓材料拥有260nm的紫外截止边,紫外波段的透过率受载流子浓度影响小,适宜制造深紫外波段光电器件。
【关键词】镓仁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
【电子信息】中国人形机器人再获突破,全球首例完成前空翻特技(2025-02-24)
【摘要】 2月24日,集微网讯,昨日,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前空翻特技,这一成果标志着机器人在运动与灵活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据悉,与完成后空翻相比,完成前空翻对机器人的动态平衡、瞬间加速和精准落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团队经过精确计算,使机器人在空翻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在落地时完美支撑重心,实现了这一高难度动作。据了解,众擎科技通过对机器人运动学的深入研究,结合智能控制算法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了这一技术突破。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生产,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及相关领域。众擎在2024年10月推出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首次实现了自然拟人步态。相比于动作僵硬、能耗高、适应性差的机械步态,拟人步态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实现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空翻特技,众擎机器人
【电子信息】韩国将建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约“星际之门”三倍规模(2025-02-20)
【摘要】 2月20日,电子工程世界讯,据《首尔经济日报》今日报道,韩国正在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AI数据中心。这座数据中心将拥有3GW电力容量,预计总投资高达350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2547.03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超过1GW电力的数据中心极为罕见。该项目的规模,是美国OpenAI与软银合作的“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得克萨斯州数据中心的三倍之多。报道称其位于距离首尔较远的西南地区,但具体建设地点尚未公开。该中心计划于今年初开工,预计2028年完成建设。然而,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短缺和英伟达AI芯片的供应紧张,可能导致全球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进度推迟。据此,该项目可能也会推迟到2028年以后。
【关键词】韩国,AI数据中心,建设规模
【电子信息】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2025-02-13)
【摘要】 2月13日,集微网讯,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就能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基于这个想法,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成员高悦: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治疗,使它能在使用之后,还能够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一个商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按照以往来说,在使用2000次之后,就会容量衰减、报废。有了这项技术,可以使它在使用12000次之后,还能够保持一个接近于初始电池的“健康”状态。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通过多种电池的测试,并与国际顶尖电池公司展开合作,希望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锂电池,寿命,精准治疗
【电子信息】Meta开发非入侵式脑机技术,利用AI读取大脑信号打字准确率约80%(2025-02-12)
【摘要】 2月12日,电子工程世界讯,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此前透露,该公司正在研发一项脑机技术,未来用户可直接通过大脑输入文字。而根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报道,这家科技巨头实际上已经成功打造出这一系统,主要通过 AI 模型结合具体硬件来将用户大脑信号映射成具体键盘字符,其准确率大约为 80%,也就是说,它能正确判定用户在“敲击”的按键。该设备完全依靠外部脑机读取用户大脑信号,无需植入或其他侵入性操作,这本身就是一项突破性的成就。不过,这并非是一款可以日常佩戴的便携装置,而是一台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设备,需要在隔离环境中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不过,相应研究成果依然具有特别积极意义,事实上,相应团队通过这一系统揭示了大脑产生语言信息的过程“我们的神经元首先会生成表达一个想法或一句话的信号,接着产生代表单词、音节,最后是字母的连续信号,整个过程构成了书面交流的信息层级”。
【关键词】Meta,脑机技术,AI准确率
【电子信息】北大2025首篇Nature:新型全固态锂硫电池问世,循环寿命超25000...(2025-01-23)
【摘要】 1月23日,电子工程世界讯,随着对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固态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比能量,在电动交通等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基于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以“All-solid-state Li?S batteries with fast solid?solid sulfur rea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IT之家附 DOI:10.1038 / s41586-024-08298-9),北京大学2025开年快速集齐Nature和Science。这种全固态锂硫电池实现了快速固固反应速率和高循环稳定性,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北京大学,固态锂硫电池,循环寿命
【电子信息】国内首颗!鸿翼芯HE9788获颁ISO26262 ASIL-D产品认证证书(2025-01-21)
【摘要】 1月21日,集微网讯,近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为广东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鸿翼芯”)高功能安全等级发动机核心驱动芯片(U-chip)HE9788颁发ISO26262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ASIL-D等级)。该等级(ASIL-D)为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的最高等级,要求也最为严苛。此次获得权威标准认证标志着HE9788芯片的开发流程、安全概念、设计方案、安全分析和相关故障分析,以及测试验证都通过了国创中心的审查,成为国内首颗全流程全体系达到功能安全ASIL D认证的发动机核心驱动芯片(U-chip)。此次HE9788获得ISO26262 ASIL-D认证,是鸿翼芯在国产车规级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是在解决国产动力控制芯片“卡脖子”问题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鸿翼芯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展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强大实力。
【关键词】鸿翼芯,国创中心,产品认证
【电子信息】美国实验室研发新型激光技术,有望大幅提升芯片制造效率(2025-01-08)
【摘要】 1月8日,电子工程世界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正在研发一种基于铥元素的拍瓦(petawatt)级激光技术,该技术有望取代当前极紫外光刻(EUV)工具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并将光源效率提升约十倍。这一突破可能为新一代“超越 EUV”的光刻系统铺平道路,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能耗制造芯片。与波长约为10微米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不同,BAT激光器的工作波长为2微米,理论上能够提高锡滴与激光相互作用时的等离子体到EUV光的转换效率。此外,BAT系统采用二极管泵浦固态技术,相较于气体二氧化碳激光器,具有更高的整体电效率和更好的热管理能力。
【关键词】美国实验室,新型激光技术,芯片制造
【电子信息】三星显示旗下eMagin已获样品订单,有望业界率先开产RGB micro OL...(2025-01-08)
【摘要】 1月8日,IT之家讯,据韩媒ET News当地时间本月5日报道,三星显示旗下eMagin表示该企业已收到RGB micro OLED的工程样品订单,计划今年二季度开始生产,有望成为第一家开始制造这一类新型显示面板的公司。eMagin的RGB micro OLED采用硅基板沉积微型有机发光材料像素,因此也可以被称为RGB OLED oS。eMagin宣称其RGB micro OLED亮度可达10000尼特,具有高亮度高寿命的优势。业界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的micro OLED技术是W OLEDoS+CF:由OLED发射的白光经过滤光片产生三色光,但这一流程势必会导致部分光线被滤光片阻拦,最终降低显示效果的亮度清晰度。相比之下,直接发射三色光的RGB micro OLED理论上拥有更佳画面表现。此前就有消息指出,苹果的下代Vision Pro头显有望换用RGB micro OLED显示面板。
【关键词】三星显示,样品订单,RGB产品
【电子信息】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在金刚石薄膜材料制备和应用领域取得重大...(2024-12-26)
【摘要】 12月26日,集微网讯,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王琦研究员与南方科技大学李携曦教授、香港大学Yuan Lin教授以及褚智勤教授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金刚石薄膜材料制备和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能够批量生产大尺寸超光滑柔性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金刚石薄膜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production of ultraflat and ultraflexible diamond membranes”为题,于2024年12月18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这一发现标志着金刚石薄膜技术领域的一大飞跃,也为未来金刚石薄膜在电子、光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金刚石薄膜
【电子信息】卫星通信重大突破:欧空局首次实现低轨5G NTN连接(2024-12-25)
【摘要】 12月25日,电子工程世界讯,欧空局(ESA)于12月23日发布博文,携手加拿大卫星通信公司Telesat,成功实现全球首个基于低地球轨道(LEO)的3GPP非地面网络(NTN)连接,标志着卫星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此次连接测试在ESA的ESTEC 5G实验室和Telesat的LEO 3卫星之间进行,验证了5G NTN标准在LEO环境下的可行性,有望变革应急响应、乡村医疗和远程工业运营等领域。本次实验在位于荷兰的欧洲航天局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ESTEC)5G/6G实验室进行,由Telesat运营的LEO 3卫星(主要用于测试低延迟客户应用,以及开发天线和调制解调器)经过实验室上空时,仰角范围在10°到80°之间,并在30°左右结束,以避免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弧的干扰。
【关键词】卫星通信,欧空局,低轨NTN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