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DeepSeek首次用于地震国际救援,7小时攻克缅甸救灾语言关(2025-04-02)
【摘要】 4月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在救援行动中,一项由中国团队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驻缅甸使馆称,在救援工作中使用了基于DeepSeek紧急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该系统由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和北京语言大学迅速组建的语言服务支持团队,在短短七小时内利用 DeepSeek开发完成。至今缅甸已有700余人持续使用该平台,这也是中国大模型首次用于地震国际救援。据悉,“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指导成立的公益联盟组织,主要任务是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急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手语、盲文、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关键词】系统,语言服务,救援工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州移动联合中兴通讯成功商用全国首个地铁三载波聚合5G网络(2025-03-24)
【摘要】 3月24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广州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在广州地铁十一号线率先完成全国首个地铁场景2.6G+4.9G的3CC CA(三载波聚合)商用落地,实测下行速率超3.2Gbps,该成果为高密度场景网络建设提供了创新范式,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升级。本次商用验证的成功,标志着地铁等高价值场景的网络覆盖成功攻克5G-A多频协同、干扰规避和移动性管理等关键技术难题,广州移动、中兴通讯采用四频QCell设备建设的“LTE打底 + 5G-A增强”室分建网模式,为重要交通枢纽和室内场景提供了可复制的极简网络建设方案,同时为“信号升格”行动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智能化,5G,地铁
【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内首次:极光星通成功开展在轨星间400Gbps超高速激光通信数据...(2025-03-18)
【摘要】 3月18日,央视新闻讯,今日,极光星通“光传01/02试验星”成功开展了国内首次在轨星间400Gbps超高速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试验并取得成功。极光星通介绍称,“光传01/02试验星”面向国家大型卫星组网需求开展研制及试验,支持星间、星地激光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试验与验证工作。据悉,此次试验采用极光星通自主研制的LT-II型激光通信终端,兼容相干、非相干通信体制,支持 10Gbps、100Gbps、400Gbps 多档通信速率。极光星通表示,此次技术试验显著提升了星间信息交互能力,为未来空间高宽带组网应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将进一步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高速发展。
【关键词】通信数据,传输,自主研制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联通依托下一代互联网大科学装置首次实现联数网业务验证(2025-03-14)
【摘要】 3月14日,人民日报讯,近日,中国联通携手产业合作伙伴,依托下一代互联网大科学装置成功完成基于IPv6+的联数网创新方案验证,这标志着中国联通在大科学装置建设,创新试验以及产业融通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联通下一代互联网大科学装置(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是中国联通为推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而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旨在通过构建先进的网络试验环境,验证和孵化一批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创新产品,对于中国联通未来提升现网性能、优化数据传输效率、增强网络安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的原创技术策源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创新方案,产业融通,科研平台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移动成功抢注“建审千询”大模型商标,打造国内首个工程审计...(2025-03-12)
【摘要】 3月12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移动以“九天”基座大模型为基础,打造“建审千询”垂直领域大模型,专注于解决建设项目审计业务流程长、业务种类多、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目前,“建审千询”商标已完成注册,成为国内首个聚焦工程审计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建审千询”垂直领域大模型包含“建审事事通、案例优选、代码快编、报告主笔、管总北斗星、风险早知道”六大场景应用,汇聚建设工程行业数据、专业书籍、标准规范、法规制度、造价信息等百亿级Tokens的高质量数据,通过了一级建造师、CPA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专业考试,可为审计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咨询、资料智能分析、制度匹配、问题判定、辅助决策等服务,并具备工程造价分析、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等特色功能。目前,已同时融合九天大模型和DeepSeek R1大模型能力。
【关键词】大模型,中国移动,特色
【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2025-02-24)
【摘要】 2月24日,人民日报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提出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公里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世界纪录,标志着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成功迈向实际应用阶段。近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成功突破了高噪高损信道编码、信道掩码增容、高速量子态调制解调等系列关键技术,提出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方法,利用同一组光量子态同时实现了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密钥协商。这一突破不仅成功解决了量子直接通信的技术难题,还完成了实用化通信端机的研制,极大地提升了量子直接通信的性能。未来,量子直接通信系统有望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切实增强通信安全性。
【关键词】量子,通信,研制
【新一代信息技术】我国科学家在“连续变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2025-02-20)
【摘要】 2月20日,央视新闻讯,我国量子科技研究迎来突破性进展。《自然》杂志20日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填补了采用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的光量子芯片关键技术空白,也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奠定重要基础。据悉,团队采用基于光场的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破解了制备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的“概率”难题,首次实现了量子纠缠簇态在芯片上的“确定性”产生。《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项工作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多比特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是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量子科技,奠定基础,芯片
【新一代信息技术】AI解码器让思维“跃然纸上”(2025-02-12)
【摘要】 2月12日,人民日报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I)的“读脑术”,能将人的思维转化为连续文本,而无需用语言说出来。这一脑部解码器仅需大约1个小时,就能适应个人独特的脑活动模式,或为语言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工具,也为开发未来神经技术和下一代脑机接口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当前,研究人员正与失语症专家合作,测试这种改进后的脑解码器是否能帮助失语症患者改善其沟通能力。据悉,这项研究意味着,通过语言和视觉途径访问语义具有非凡的价值,相关技术也能为神经科学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而在应用层面上,它将很快帮助到那些难以诉说或理解语言的人群。
【关键词】脑机接口,AI,新工具
【新一代信息技术】热界面新材料有望降低AI数据中心能耗(2025-02-06)
【摘要】 2月6日,科技日报讯,为了降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冷却成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创新性热界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实现了超低热阻,还通过改进散热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降低了成本,性能超越了当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目前,AI数据中心40%的用电量被用于冷却高功率芯片,到2028年,数据中心的能耗可能会翻两番。为解决能耗高这一棘手问题,最新热界面材料应运而生。研究团队称,新研制的热界面材料不仅性能卓越,远超市场同类产品,而且极其可靠。他们在-55至125摄氏度的极端温度下,对材料进行了1000多次循环测试。结果显示,材料的性能依然稳定如初。研究团队表示,这种新型材料将对AI计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除了降低能耗,还可使AI开发变得更加经济、环保,以及更加可靠。
【关键词】材料,降低成本,性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北京移动完成国内首次5G-A 4CC现网技术验证(2025-01-20)
【摘要】 1月20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完成了国内首次5G-A四载波聚合(4CC)的户外现网技术验证。测试数据显示,4CC环境下,现网下行峰值速率超过了5Gbps,在实验室中更能达到6Gbps,为未来5G-A网络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参照。北京移动表示,本次技术验证选择在圆明园和北京邮电大学完成,因为热门景点和高校是典型的人流和业务量密集场景,可以充分凸显4CC技术的优质特性。下一步,北京移动还将在地铁、重点商圈等热点场景进一步推广4CC技术。未来随着4CC的普及,超高清视频直播、云游戏、VR/AR观影及购物等5G新型业务应用将得到进一步高效支撑,为用户带来更优质便捷的应用体验。
【关键词】5G-A,户外现网,技术验证
【新一代信息技术】南极有了“4G网”,中山站首次实现自主卫星网络通信(2025-01-14)
【摘要】 1月14日,央视新闻讯,近日,我国南极中山站首次实现自主卫星网络通信。在没有地面光纤等基础设施的南极,所有通信都依赖于卫星网络。卫星就像家里的路由器,卫星网络就像Wi-Fi,卫星网络带宽越大,网速也就越快。据悉,以前中山站的网速是8兆,整个站上有80到100人,网速比较拥挤。这样的网速仅仅只能支撑中山站科考队员浏览文字网站,联络国内同事一般也是以发文字信息的形式。随着中山站首次利用我国自主卫星,实现高速网络通信,网速达到近100兆,相当于由以前的2G网速提速到4G。
【关键词】卫星网络,自主,提速
【新一代信息技术】上海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迎重大突,汉语“意念对话”成真(2025-01-06)
【摘要】 1月6日,人民日报讯,近日,上海华山医院的一位脑神经患者,在脑海中刚想出“2025新年快乐”这几个字,就被电脑成功解码并发出指令操纵机械手做出比心的动作,送出了世界上第一段由意念完成的新年祝福。这是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脑虎科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的重大进展。他们通过国产原创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开展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这标志着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次的语言解码临床试验属于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在体试验。两次试验展示出脑机接口技术在重塑运动和语言能力上的巨大潜能,后续我们将逐步开展长期在体的临床试验。”陶虎科技透露,计划用三年完成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多中心注册。
【关键词】合作项目,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新一代信息技术】我国首次星地100千兆比特每秒激光通信试验完成(2025-01-02)
【摘要】 1月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自主研制的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与“吉林一号”平台02A02星星载激光终端,开展了国内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千兆比特每秒)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该公司继星地10Gbps、星间100Gbps激光数传试验成功后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星间/星地融合构建超高速光网传输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长光卫星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具备研制甚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的能力,全面掌握星地、星间100Gbps激光通信技术,并成功构建超高速激光数据传输网络。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为下一代遥感星座的部署和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通信,成功,试验
【新一代信息技术】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腾讯X迈瑞发布“启元重症大模型”,已...(2024-12-27)
【摘要】 12月27日,C114通信网讯,近日,腾讯联合迈瑞医疗,发布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 ——启元重症大模型。据介绍,作为一款具有“重症思维”的AI队友,启元能处理病情数据,接管文书工作,让医生专注于治病救人。它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两步:先是整合患者的海量数据,生成数字画像;随后,用重症思维对画像进行深度分析,预测病情发展,提出干预建议。基于这两步,最终实现四大功能:病情问答、病历撰写、知识查询、诊疗建议。从官方公告获悉,启元重症大模型已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ICU试点应用。
【关键词】大模型,医疗,试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内首款商密报告认定的量子随机数芯片发布(2024-12-19)
【摘要】 12月19日,科技日报讯,18日,安徽问天量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问天量子”)向社会正式发布,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WT-QRNG300量子随机数芯片于近日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检测,成为国内首款商密报告认定的量子随机数芯片产品。问天量子首席科学家韩正甫介绍,WT-QRNG300芯片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量子熵源,生成的随机数包含了来自量子力学的内禀随机性,是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真随机数,为密码技术提供先决条件。据悉,这款芯片裸片尺寸1.3*1.7毫米,采用LGA8工艺封装后整体尺寸约5.8*5毫米,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强,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金融、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
【关键词】芯片,量子,发布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首例商用5G-A融合信令网,可实现至简、高效、...(2024-12-09)
【摘要】 12月9日,人民日报讯,12月6日,中国移动在河南郑州召开融合至简,高效通信,安全可靠:中国移动5G-A融合信令网创新成果暨首例商用发布会,宣布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首例商用5G-A融合信令网。目前,中国移动已成功建成全球领先的5G-A融合信令网,形成稳定的“8大区+31省”三级架构。未来,协同6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部署,信令网将持续演进,为下一代网络架构提供总线级通信、连接能力,更加至简、高效、可靠运转整个通信网络,塑造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5G,信令网,中国移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光芯片可执行深度神经网络关键计算(2024-12-03)
【摘要】 12月3日,科技日报讯,2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全集成光芯片。它能以光学方式执行深度神经网络所需的所有关键计算,为制造能实时学习的高速处理器打开了大门。这种新型光芯片能够在不到半纳秒的时间内,完成机器学习分类任务的关键计算,性能与传统硬件相当。该芯片由相互连接的模块组成,形成一个光学神经网络,并采用商业代工工艺制造,这有助于技术的扩展和与电子产品集成。该光芯片在训练测试中准确率超96%,推理准确率超92%,且执行关键计算时间不到半纳秒。整个电路采用与制造CMOS芯片相同的基础设施和工艺,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降低制造误差。这一研究为在光芯片上高效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芯片,关键技术,降低误差
【新一代信息技术】全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发布(2024-11-27)
【摘要】 11月27日,C114通信网讯,近日,中国移动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全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智算琢光”。中国移动把握技术升级换代契机,提出全调度以太网(GSE)技术,联合国内外主流云服务商、设备商、芯片商、高校等50余家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GSE推进计划”,旨在打造标准开放、合作共赢的新型智算中心网络技术体系。该体系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两大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体系之一。DPU网卡芯片作为智算GPU集群中算和网连接的枢纽,是智算中心实现端网协同组网的核心芯片之一。本次发布的“智算琢光”芯片是首颗全量支持GSE标准的DPU芯片,完成与业界多家主流交换芯片对接验证,可将GPU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构建超万颗GPU集群,实现全调度以太网部署。基于该芯片搭建的GSE网络性能可比传统网络提升30%以上,大幅提升GPU节点间通信效率,填补我国在新型智算中心网络高性能DPU芯片领域的空白。
【关键词】智算中心,技术,合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北京联通发布业界首个5G-A万兆天地一体规模组网示范(2024-11-20)
【摘要】 11月20日,人民网讯,近日,在北京举行的“5G Capital路上见——5G-A全城点亮”活动上,北京联通与北京延庆区政府合作,在长城景区部署了业界首个5G-A万兆天地一体规模组网示范,打造了“5G-A低空经济创新基地”。北京联通创新推出业界首个立体组网范式,推动网络从“面向地面通信”向“天地通感一体”迈进。在长城景区率先实现地面与低空网络覆盖部署,为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超大规模天线阵列、鱼鳞干扰控制及天地智能协同等技术创新,单设备实现60°大张角,覆盖300米以下空域,实现对“低慢小”飞行物的通信与感知。高低频协同确保高可靠、高质量连接,并与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监管平台结合,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网络基础。该创新将赋能行业伙伴,在低空旅游、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中孵化更多应用,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关键词】5G,低空经济,示范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自主量子算力实现出口(2024-11-15)
【摘要】 11月15日,人民日报讯,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海外首次销售中国自主量子算力。向海外销售的中国自主量子算力为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机时。“本源悟空”今年1月6日上线以来已完成全球133个国家发送的27万个量子计算任务。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悟空”云服务研制团队负责人赵雪娇表示,“外国企业购买中国自主量子算力,是国际市场对中国量子计算技术实力的初步认可。目前国内多所高校用户已经订购使用‘本源悟空’量子算力,有60余所中国高校已部署围绕‘本源悟空’为核心的自主量子计算教育方案。”
【关键词】出口,量子算力,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