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色】Heemskirk锡矿分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02-21)
【摘要】 2月21日,中冶有色网讯,近日,塔斯马尼亚锡矿项目开发商Stellar Resources宣布,其Heemskirk矿区在矿石分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采用X射线透射(XRT)分选技术,矿石锡品位从0.70%显著提升至1.65%,废料剔除率达到64.2%,锡回收率则达到84.7%。这一成果为Heemskirk矿区的未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Stellar Resources的研究团队从Severn矿体现有冶金样本中提取了6份总重88.6公斤的样品,用于评估矿床内分选效果的差异性。测试结果显示,XRT分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矿石品位并剔除大量废料,从而优化生产流程。公司表示,若合并高品位与中品位产品流,锡回收率可进一步提升至95.3%。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矿石品位和回收率,还为降低资本支出和加工成本提供了可能。Stellar Resources指出,未来Heemskirk矿区或能在矿石进入加工流程前剔除50%的废料,从而缩小选厂规模及尾矿库需求,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关键词】Heemskirk,锡矿分选技术,突破
【有 色】干法电极全固态电池研发成功,为国内添砖新瓦(2025-02-19)
【摘要】 2月19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东莞市红木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中国首条干法电极全固态电池制作线。该制作线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干法电极技术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降低了成本和环境污染。红木棉电子专业致力于锂电自动化非标装备的研发,而干法电极技术是推动全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创新,尽管面临挑战,但科技界对此研究从未停歇。纳科诺尔、利元亨、曼恩斯特和先导智能等公司也在干法电极设备领域有所布局,共同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干法电极,全固态电池,研发
【有 色】东轻新型高性能铝合金铸锭试制成功(2025-02-14)
【摘要】 2月14日,世铝网讯,近日,东轻熔铸厂新型高性能铝合金铸锭试制成功。该铝合金具有高强、高韧的特点,可用于极端环境,且重量轻、耐腐蚀、焊接性能佳,在高端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铝合金的熔铸成型面临着诸多挑战。熔铸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纹、夹渣等异常情况,对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攻克这一难题,东轻熔铸厂精心制定试制大纲,试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跟班,重点加强工艺执行监督,对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经过大量尝试和改进,新型高性能铝合金试制成功。此次新型高性能铝合金的试制成功,为后续高端新产品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标志着熔铸厂在铝合金材料研发领域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高性能铝合金,东轻,新型
【有 色】国内首次发现 “冯锐银矿”获国际批准,填补矿物学研究空白(2025-02-09)
【摘要】 2月8日,中国金属网讯,近日,在河南发恩德蒿坪沟矿区发现的新型富银硫化物矿物——“冯锐银矿”(Fengruiite,缩写Fen),正式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 Commission on New Minerals,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缩写IMA-CNMNC)的批准。这是我国矿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新矿物发现方面又向前了一步。“冯锐银矿”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团队和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在蒿坪沟矿区开展矿物学研究时首次识别出的新矿物。经过详细地化学成分分析、晶体结构研究以及与其他已知矿物的对比,科研团队确认这是一种全新的硫化物矿物。2025年1月13日,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冯锐银矿”的命名申请,英文名称为Fengruiite,缩写Fen,编号为IMA 2024-045。
【关键词】冯锐银矿,国际标准,矿物学研究
【有 色】宝武镁业携手埃斯顿推出镁合金机器人(2025-01-23)
【摘要】 1月23日,中国有色金属报讯,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镁业”)与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举行了全球新质生产力战略合作签约暨镁合金机器人新产品发布会。会上,宝武镁业与埃斯顿发布了镁合金机器人新品“ER4-550-MI”。这款机器人结合了宝武镁业在镁合金材料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埃斯顿在机器人技术上的创新成果,其轻量化设计相较于铝合金版本减轻了11%的重量,不仅提升了5%的节拍速度,还因其材料的特性,在减震、电磁屏蔽和散热方面表现卓越,增强了稳定性,同时,能耗降低10%,显著提高了运行效率。凭借“轻、快、稳、省”四大优势,镁合金赋能机器人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重量轻、效率高、响应快的全新解决方案。
【关键词】宝武镁业,埃斯顿,镁合金机器人
【有 色】全球首例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汽车车轮试制成功(2025-01-23)
【摘要】 1月23日,中国有色金属报讯,近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的指导下,由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戴卡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全球首例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汽车车轮试制成功。该项目采用宁波保税区海天智胜金属成型设备有限公司最新的3600T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结合4种镁合金材料,成功制备出16寸普通乘用车轮毂。该轮毂单次注射量达10kg,车轮净重7kg,比传统铝合金车轮减重约30%。下一步,该项目团队将携手行业上下游伙伴及终端客户,基于半固态工艺推动产品正向设计开发,实现产品减重与“碳排放双控”。
【关键词】镁合金,半固体,车轮试制
【有 色】锂矿勘探新突破:围岩温度成关键(2025-01-14)
【摘要】 1月14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王强研究员团队在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理论上取得显著进展,发现围岩温度是影响锂扩散和富集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锂矿勘探提供了新思路,指出低温围岩区域是寻找富锂伟晶岩的关键。研究成果有望解决全球锂资源短缺问题,对我国能源布局、环境保护及国际市场竞争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锂矿,勘探,围岩温度
【有 色】金鼎锌业低品位复杂难处理氧硫混合矿技术攻关获得重大突破(2025-01-06)
【摘要】 1月6日,中国金属网讯,经过金鼎锌业和昆明冶研院等相关科研院所持之不懈艰苦努力,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综合利用取得关键突破——氧化锌精矿“药剂剥离-脱碳转型”全湿法冶炼工艺在金鼎锌业全流程拉通,打通了选矿到冶炼的技术瓶颈,为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举意味着金鼎锌业凤凰山露天矿山上沉睡多年的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将逆袭“重生”、变废为宝。不仅将为企业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将从根源上解决堆存氧化矿对矿山周边环境带来的风险,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有力促进金鼎锌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在我国矿业发展史上镌刻浓墨重彩的一笔。兰坪铅锌矿作为我国已探明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和正在开发利用的国内第一大铅锌矿,其矿体类型多样,上部氧化铅锌矿、中部混合矿、底部硫化铅锌矿的分布格局,在技术局限的过去,成为了开发利用的巨大阻碍。历经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努力,兰坪低品位复杂难处理氧硫混合矿技术攻关终获成功,曾经在凤凰山矿山沉睡的“废矿”,即将借助科技之力破茧成蝶,实现工业化利用的重大跨越。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彰显了新质生产力在中国铜业矿业领域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金鼎锌业,氧硫混合矿,技术突破
【有 色】包钢股份成功研发稀土增强型耐大气腐蚀钢(2024-12-13)
【摘要】 12月13日,上海有色网讯,日前,包钢稀土钢研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稀土耐大气腐蚀钢在包钢股份稀土钢生产线成功研发并下线。这种具有高强度、高耐候性的新型钢材,以其卓越的耐腐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为我国铁路车辆的材料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元素在钢铁材料中的应用,一直是包钢的研发重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成功研发推出的稀土耐大气腐蚀钢,有效抵御了大气中各种腐蚀介质的侵蚀,为钢材披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防腐“金甲”,实现了钢材耐腐性能质的飞跃,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研发过程中,包钢股份科研人员通过优化合金配比、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设备精度等措施,确保了钢材的力学性能、组织、夹杂物及低温冲击韧性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稀土耐大气腐蚀高强钢的成功开发,有力彰显了包钢在稀土钢产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有效提升了包钢稀土钢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包钢股份,稀土,新型钢材
【有 色】中铝国际昆勘院固废治理与技术获得新突破(2024-12-11)
【摘要】 12月11日,中国有色金属报讯,近日,中铝国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固废治理与利用关键技术在其总承包的云南省昆明市某磷矿修复项目中应用后,突破了固废因污染问题无法作为基材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固废规模化应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目标,为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矿山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废弃矿山通常会形成高陡边坡、凹陷采坑,若仅对边坡进行治理,成本巨大,回填治理的基材来源也是共性难题。为此,昆勘院创新研发了固废治理与利用关键技术,利用矿山生产中形成的固废作基材,经过“岩土防渗阻隔+固废改性处理+渗滤液与地下水分离疏导”的流程,对高陡边坡、凹陷采坑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生态修复和回填治理,真正实现了固废零污染和资源化利用,从根源上消除了部分地质灾害隐患,降低了生态修复成本投入。
【关键词】中铝国际,固废治理,技术突破
【有 色】美联新材钠电池战略转型,预计替代磷酸铁锂电池50%市场(2024-12-03)
【摘要】 12月3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近日,美联新材披露了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详细阐述了公司在钠电池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及其未来的战略规划。记录表显示,美联新材的钠电池战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钠电池已成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重要补充,并有望在未来替代磷酸铁锂电池50%的市场份额。据记录表透露,从明年开始,公司的钠电池将从示范项目阶段正式转向市场导向,这意味着钠电池将大规模进入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和认可。预计在未来短期内,美联新材的钠电池产能将突破1-2GWh,实现爆发式增长。钠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视为未来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美联新材在钠电池领域的突破,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也展示了其在新能源市场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关键词】美联新材,钠电池,磷酸铁锂
【有 色】欣旺达固态电池技术取得新突破(2024-11-18)
【摘要】 11月18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11月14日,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宣布了一项关于固态电池技术的重大进展。公司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成功将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并已经制作出实验室原型样品。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欣旺达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的电池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安全性。欣旺达此次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成功提升了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达到了500Wh/kg的水平。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存储能力,还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
【关键词】欣旺达,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有 色】俄罗斯研究人员研制出钛铁合金储氢新技术(2024-11-11)
【摘要】 11月11日,中国有色金属报讯,近日,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新技术。该技术使用钛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在反复吸放氢数千次后效率仅降低5%~10%,成本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该技术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氢能的商业化进程,还将可能改变能源市场的格局。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可能会达到18%。然而,当前氢能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着成本高、储存和运输技术不成熟等多重挑战。目前,氢气的储存主要有高压气体储存、液氢储存和金属氢化物储存3种方式。压缩储氢是目前最常用的储氢方法,高压对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金属氢化物储氢可显著降低压力、缩小设备体积,各国已普遍使用金属氢化物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固定式储氢设备的储氢材料。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合金具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但其高昂成本是一大劣势,且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正尝试使用钛铁合金替代镧镍合金,可显著降低成本。
【关键词】俄罗斯,钛铁合金,储氢技术
【有 色】维科技术发布全新聚阴离子钠电池S180&S60系列(2024-11-07)
【摘要】 11月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近日,新能源行业再次迎来重要进展。11月6日,在备受瞩目的2024起点钠电行业年会上,维科技术正式推出了两款全新聚阴离子钠电池产品——S180系列与S60系列,标志着公司在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据了解,维科聚阴离子S180系列电池的型号为方壳NFPP-72173207,容量高达180Ah,而S60系列电池的型号为方壳NFPP-50160118,容量为60Ah。这两款电池不仅在容量上表现出色,更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为钠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S180电芯的能量密度达到了110Wh/kg,而S60电芯的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05Wh/kg。这一数据表明,维科技术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成功大幅提升了能量输出与倍率性能,使得这两款电池能够满足多元化储能场景的高效应用需求。
【关键词】维科技术,钠离子电池,碳中和
【有 色】新疆信达12.4亿加速推进铝电解电容器项目,预计2025年全面投产(2024-11-06)
【摘要】 11月6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在额敏县投资建设的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进展迅速,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4亿元,旨在打造国内领先的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生产基地。截至目前,项目已投入3亿元资金,完成了蓄水池、原水处理、配液调节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成功安装了2号生产车间及20条生产线设备。这一进展标志着项目正按计划稳步向前推进,为实现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项目规划,到今年12月,将有十条生产线率先投入运营,开始试生产阶段。这将为项目后续的全面投产积累宝贵经验,并逐步释放产能。预计整个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并正式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6000万平方米中高压化成箔的生产能力。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200条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自动化生产线,以及5座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主车间和4座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附属车间。此外,还将建设腐蚀箔仓库、化成箔仓库、化工材料库、宿舍楼等附属设施,以满足生产、储存和生活等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新疆信达,电解铝,电容器
【有 色】钙钛矿效率纪录被刷新,相关企业推进产线建设(2024-10-31)
【摘要】 10月31日,上海证券报消息,近日,《Nature》杂志发布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的突破。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该团队研制的面积为1.05 cm2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8.2%,刷新了该尺寸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世界纪录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学界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在工业界,钙钛矿光伏也正在快速推进产业化。“光伏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正在分期建设GW级产线,首期建成时间集中在今年及明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在建的钙钛矿百兆瓦线在十条以上,GW级产线接近十条。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电池,产线建设
【有 色】海德鲁加大技术投资,提升欧洲铝废料回收自给率(2024-10-28)
【摘要】 10月28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挪威海德鲁(Hydro)公司的欧洲再生部门负责人Wayne Clifton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透露,该公司正积极投资于技术革新,旨在改善欧洲大陆的铝废料供应与回收效率,从而增强自身的自给自足能力。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体现了海德鲁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彰显了其在全球铝回收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数据显示,海德鲁在2023年成功回收了443,760吨铝废料,这一数字较2019年的175,000吨有了显著增长。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公司技术投资策略的直接反馈,也反映了欧洲市场对铝回收重要性的日益认识。海德鲁对此表示满意,并设定了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将铝废料的回收量增加至85-120万吨。海德鲁的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对新铝矿石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还显著减少了铝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符合全球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
【关键词】海德鲁,技术投资,铝废料
【有 色】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产业链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2024-10-25)
【摘要】 10月25日,财联社讯,宁德时代24日发布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品牌,将搭载在阿维塔、理想、智己、岚图等品牌30多款车型。该电池是全球首款纯电续航达到400Km以上,兼具4C超充功能的钠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280公里,补能速度超越市场上大部分600公里以上续航配置的纯电车型。低温场景中,首创的锂钠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零下四十度以下电池可放电。 钠离子电池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正加速发展,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国已经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GWh,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将达275.8GWh。华泰证券指出,2024年或为钠电池规模化运用元年,继续看好钠电池的发展潜力,建议持续跟踪头部钠电池企业应用进展、电池材料企业量产与降本进度,同步关注三种技术路线产业化情况。
【关键词】宁德时代,钠离子,技术突破
【有 色】包头稀土研究院成功研制自动化固态储氢测试系统(2024-10-11)
【摘要】 10月10日,中国金属网讯,固态储氢位于氢能产业链“卡脖子”的氢储运环节,相关技术革新备受市场关注。相比气态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无需高压和低温加注设备,具有高本征安全、高体积储氢密度和适宜长期存放等优势,逐步成为研发热点。固态储氢的研发离不开系统的实验和专业的测试设备。近日,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储氢室在自主搭建的手动测试装置基础上,成功开发了自动化固态储氢测试系统,解决了固态储氢研发无自动测试设备可用的难题。该系统能够实时、定量地监测固态储氢装置在充/放氢过程中的氢压、流量、温度和应变,以便开展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模拟测试,如匹配燃料电池的供氢压力和流量要求。而且,以测试人员视角编辑控制程序,测试模式丰富,操作界面简明,减少了繁琐的操作,显著提高了测试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研发效率。目前,针对小型固态储氢罐和公斤级以上固态储氢装置开发了两类型号的固态储氢测试系统,亦可根据不同规模的研发测试需求进行定制。
【关键词】包头,稀土,固态储氢
【有 色】金川镍冶炼新突破:产能大提升(2024-09-27)
【摘要】 9月2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金川镍钴厂完成合金熔炼系统优化改造,提升产能与资源利用效率。此次改造使得熔炼流程得以缩短,并确保了连续生产作业,标志着底吹熔炼技术的新突破。此举显著提升了水淬合金与高镍锍的生产产能,增强了贵金属的回收能力和盈利水平,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金川集团,镍冶炼,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