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峰飞航空研发推出eVTOL零碳水上机场(2025-11-25)
【摘要】 11月25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1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发布自主研发的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零碳水上机场方案,并推出“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 eVTOL 起降平台、光储充能源系统、智能调度及通信功能,可快速部署于各类水域。机场采用纯电驱动,甲板铺设光伏板,船舱作为候机厅与机务室,适配峰飞航空的“大白鲨“凯瑞鸥”“盛世龙”等机型,适用于海洋运维、通勤、文旅、救援等场景。当日,峰飞在昆山淀山湖完成首次公开演示,展示 eVTOL 与零碳机场的协同作业及编队飞行能力。
【关键词】eVTOL,零碳机场,海空一体
【高端装备】印企研发军用无人机3D打印系统(2025-11-24)
【摘要】 11月24日,新华网讯,印度无人机制造商祖帕地理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与 3D 打印机制造商“除以零”技术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可部署在前线的无人机 3D 打印系统。该系统为集装箱式可移动快速制造单元,能在数小时内完成无人机结构部件的制造、维修及定制化生产,减少对集中生产和物流链的依赖。目前,少量“除以零”公司的 3D 打印机已投入使用,印度陆军也在使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发的 3D 打印机进行无人机维护。
【关键词】无人机,3D打印,军事应用
【高端装备】中威公司与中山大学合作推进水翼船技术研发与船型性能优化(2025-10-31)
【摘要】 10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在广州市“广海汇”平台支持下,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签署多项科研合作协议,聚焦高性能船舶研发。合作内容包括电动水翼船设计开发、船型优化及拖曳水池模型测试等。中山大学谢鹏教授团队针对电动水翼船的自动控制与飞行稳定性问题,开发了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和飞行控制算法(HFCbox),实现实时攻角调节与航行姿态闭环控制。中威公司依托碳纤维船舶建造技术,启动全浸式电动水翼船项目,双方将在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开发等领域联合攻关。此外,中威公司还通过中山大学拖曳水池对碳纤维交通艇进行性能优化测试,提升船型能效。
【关键词】水翼船,碳纤维,智能控制
【高端装备】韩国科学家开发3D打印人机交互传感器(2025-10-21)
【摘要】 10月21日,国际金属加工网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新型3D打印传感器,旨在提升软机器人系统的交互能力。该传感器采用微流体通道设计,填充离子液体,结合弹性外壳和导电织物层,能够检测并解耦多种变形模式。实验表明,传感器对外部刺激(如拉伸、压缩和弯曲)具有高灵敏度,并能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多模态测量。团队还构建了两个原型系统:一个可穿戴设备用于控制无人机和机械臂,另一个是软机器人“手腕”,可对外力作出反应。尽管仍需优化生产流程,但该技术被认为是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突破,未来或可应用于更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提供多达十种传感能力。
【关键词】3D打印,软机器人,人机交互
【高端装备】新技术实现大飞机机翼关键骨架结构一步成型(2025-10-20)
【摘要】 10月20日,千龙网讯,10月17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柯映林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一步法”预成型技术,用于制造飞机机翼关键结构件复合材料T型长桁。该技术将传统“两步法”工艺整合为“一个模具、一次转运、一步模压”,显著简化流程并提升效率。团队联合企业研制出20米级智能化热模压装备,实现多参数精准协同控制,目前已在国内首次完成13米级双曲T型长桁的一步模压成型。这一突破为我国大型飞机主承力构件制造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复合材料,T型长桁,一步法
【高端装备】填补空白,使用金属3D打印技术的鸿鹏TS330涡轴发动机点火成功(2025-10-11)
【摘要】 10月11日,中国航空新闻讯,近期,鸿鹏航空动力集团成功完成TS330涡轴发动机点火测试,这是我国民营企业首次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造核心部件的涡轴发动机。该发动机功率达300千瓦,通过3D打印技术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并适配中大型货运无人机、混合动力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经济场景。鸿鹏航空计划持续推进适航认证,并围绕“功率升级、场景拓展”优化技术,未来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核心动力解决方案。鸿鹏航空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民营航空动力企业从技术跟随迈向自主创新。
【关键词】鸿鹏航空,3D打印,低空经济
【高端装备】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2025-09-28)
【摘要】 9月28日,湖南日报讯,近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R-WMES)。该系统通过学习现实世界中的物理和因果规律,具备“类似条件反射的物理直觉”,可在陌生环境中自主规划任务并执行。R-WMES由四大要素组成:任意指定目标、隐空间规划、动态物理交互和视角变换,率先实现了无监督训练的任务执行能力。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高适应性、强推理能力人形机器人系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作业能力,为成都打造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世界模型,任务执行
【高端装备】中国高校突破无人机新技术,实现“竖叠式”状态协同作业(2025-09-28)
【摘要】 9月28日,杭州日报讯,近日,西湖大学工学院赵世钰实验室在国际期刊《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名为FlyingToolbox的空中协同操作系统。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多架无人机在“竖叠式”飞行状态下的高精度协同作业,解决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不可兼得的核心技术难题。研究团队通过柔性电磁对接机构、气流扰动估计与补偿方法等技术,克服了无人机在竖叠式飞行时下洗气流的干扰,实现了全自动工具交换。这一技术为未来空中换电、物资补给等复杂任务奠定了基础,有望应用于危险物品抓取、高空建筑清洁等领域。
【关键词】无人机,协同作业,空中机器人
【高端装备】突破传统模具束缚,3D打印技术重塑无人驾驶小巴制造格局(2025-09-28)
【摘要】 9月28日,天眼新闻讯,近日,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其数字制造工厂内,采用自主研发的 RTM(实时成型模型)技术,通过一体化3D打印技术制造无人驾驶小巴。与传统依赖模具的汽车制造工艺不同,RTM技术利用两个机械臂直接在金属板两侧进行挤压弯折,省去了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加工环节。该技术以AI算法驱动,使首件制作周期比传统冲压快1600倍,迭代周期快4倍,生产效率提升超过70%,同时大幅降低了设备投入和模具成本。目前,翰凯斯的产品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累计售出上千台“城市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底盘。
【关键词】3D打印,无人驾驶,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全球首创:深圳地铁引入缪子成像技术,为盾构隧道拍“CT”(2025-09-04)
【摘要】 9月4日,IT之家讯,近日,深圳地铁联合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启动盾构隧道缪子成像实时监测项目,历时一年半攻克探测环境适应性、数据采集处理、成像算法研发等关键技术难题。该技术已在地铁15号线、16号线、22号线及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线路施工中应用,累计完成4190米隧道探测,精准识别57处软弱地层。缪子成像技术利用基本粒子穿透能力强的特性,通过地层密度差异成像,实现地下深层结构无损探测,被誉为“天然的地质探针”。缪子成像技术的应用是轨道交通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将高能物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了传统地质探测手段在深度、精度和实时性上的局限。深圳地铁的实践不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效率,还为全球轨道交通地下探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然而,技术的推广仍需解决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未来可通过进一步优化算法、降低硬件成本,并拓展至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等领域,最大化其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缪子成像,盾构隧道,地质探测
【高端装备】3D打印技术有潜力让瘫痪者再次行走(2025-08-29)
【摘要】 8月29日,IT之家讯,8月23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家在《先进保健材料》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种新型3D打印脊髓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3D打印微通道支架,植入人类成体干细胞培育的脊髓神经祖细胞(sNPC),引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动物实验中,切断脊髓的大鼠植入支架后,新生神经细胞成功连接现有神经回路,四肢功能显著恢复。团队表示,该技术有望为瘫痪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3D打印,脊髓修复,干细胞
【高端装备】祥鑫科技已完成两代灵巧手开发,实现多个工业化场景应用(2025-08-29)
【摘要】 8月29日,IT之家讯,近期,祥鑫科技已完成两代灵巧手(LH-H01和LH-L02)的开发,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第一代LH-H01采用仿生架构和智能算法,具备15个自由度和20个运动关节,通过力位混合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精准抓取,已在焊接产线上下料等场景落地。第二代LH-L02在体积、重量、耐用性和感知能力上大幅优化,整手重量减轻17%,寿命提升3倍以上,配备16个触觉传感器模块,实现高速实时通讯和宽温适应性。目前,第二代产品已通过验证,年产能达30000只,覆盖第一代全部应用场景。
【关键词】灵巧手,工业应用,机器人
【高端装备】合肥航太打造国家级强电磁环境试验平台,助力低空经济航空器安全...(2025-08-29)
【摘要】 8月29日,人民网讯,中航工业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讯,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构建“雷电大数据中心”,并利用AI预测雷暴路径,打造国家级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合肥航太深耕飞行器雷电防护领域数十年,其自主研发的机动式全机雷电试验装置、亚洲单层高度最高的雷电综合试验室等设施核心指标全球领先,已为AG600、C919等国产航空器提供雷电防护试验验证。近日,公司建设的强电磁环境防护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入选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试基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规模化生产跃升的关键平台。
【关键词】雷电防护,强电磁环境,低空经济
【高端装备】我国自主研发的吨级无人飞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台物资运输(2025-08-08)
【摘要】 8月8日,光明网讯,8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凯瑞鸥”成功完成首次远海石油平台物资运输任务。该航空器从深圳起飞,经过58分钟飞行,将新鲜水果和紧急药品等物资运送至150公里外的海上油气平台。相比传统船舶运输10小时以上的耗时和直升机的高成本,“凯瑞鸥”在运营成本、响应速度、环保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次试飞实现了“研制+运营+场景”的低空应用闭环,为海上紧急物资运输和应对渔船滋扰等场景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动航空器,海上运输,低空经济
【高端装备】德韩联手开发四足步行人形造船焊接机器人(2025-07-16)
【摘要】 7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初,HD现代三湖、HD现代机器人公司与德国NEURA Robotics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专用于造船业的四足步行人形焊接机器人。该项目以NEURA Robotics的“4NE-1”人形机器人(高180厘米,载重15公斤)为基础,结合HD现代在焊接自动化(路径学习数据)和船厂实证环境的经验,目标解决船厂劳动力短缺问题。NEURA Robotics称此为“认知型机器人在苛刻工业场景的里程碑”,首台样机计划于2026年完成测试。这是HD现代集团2025年5月以来第三次布局人形机器人,此前已与美国Persona AI等企业达成类似合作。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造船自动化,德韩合作
【高端装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自主手术机器人(2025-07-11)
【摘要】 7月11日,中国经济网讯,7月9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宣布成功训练出一款能独立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AI机器人SRT-H。该机器人通过分析外科医生手术视频学习操作,并在猪的胆囊和肝脏上完成试验,成功率达100%。SRT-H具备实时决策能力,可应对手术中的突发情况,如抓取、剪切和判断解剖结构差异。尽管目前手术耗时比人类医生长,但其成熟后有望缓解外科医生短缺问题,减少人为失误,并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提供稳定服务。相比之下,现有临床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仍需医生全程操控。2024年全球机器人辅助手术量达270万台,市场规模近100亿美元。
【关键词】AI手术,医疗自动化,机器人技术
【高端装备】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成功首飞(2025-07-09)
【摘要】 7月9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7月1日,由中国航发动研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该发动机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的革命性融合创新,填补了国内该技术方向整机工程应用的空白。此次飞行验证严格按预定方案执行,最大飞行高度海拔4000米,充分验证了发动机在真实飞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飞行验证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深度融合应用于航空动力工程化取得重大进展。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是国内首台完成飞行验证的160公斤推力级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涡喷发动机。研发团队立足前沿技术探索,克服了传统设计制造限制,先后攻克了面向增材制造的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零部件一体化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大幅降低了发动机结构重量,实现了关键性能指标的显著提升。此前,该发动机已完成整机性能达标、整机寿命等关键性地面试验,确保了飞行验证一次成功。
【关键词】3D打印,涡喷发动机,自主创新
【高端装备】我国自主研发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发布(2025-07-03)
【摘要】 7月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在南京发布,该模型隶属于低空飞行智慧大脑“天行”中枢系列产品,具备智能问答、辅助决策等核心能力。通过超千万条低空运行规则的学习训练,“天牧”在高算力集群支持下,实现了复杂场景自主查询效率提升50%的技术突破,首次构建了“AI驱动”的低空管服模式。此外,大会同期发布了聚焦低空安全的“天卫”系统和飞行器研发的“天工”系列产品,形成从单装到解决方案的体系化能力,为低空经济赋能各行业提供支撑。
【关键词】低空经济,智能管理,AI驱动
【高端装备】“朱雀三号”有望成为中国首枚实现垂直回收的液体火箭,可回收复...(2025-06-27)
【摘要】 6月27日,光明网讯,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地面全系统测试,计划第四季度首飞。相比“朱雀二号”,其核心突破在于可回收复用技术,预计可降低70%的发射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的协同控制能力,通过中间一台和十字交叉四台发动机的方向调节,实现推力精准匹配与飞行姿态稳定;二是米级落点精度的回收技术,依托栅格舵与发动机推力动态调整,将回收误差控制在极低范围;三是不锈钢箭体结构设计,兼顾强度与轻量化,为重复使用提供硬件基础。这些技术突破折射出我国民营航天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
【关键词】朱雀三号,液氧甲烷,垂直回收
【高端装备】哈工程牵头研制出新型四足机器人助力核能安全(2025-06-23)
【摘要】 6月23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中广核等单位研发的四足传热管检测机器人在“华龙一号”机组完成应用测试。该机器人采用仿生四足设计,具备360度旋转检测臂和断电自锁功能,单次检测覆盖管孔数量较传统设备提升3倍,将传热管全面检测周期从10多天压缩至3天内。技术已适配“华龙一号”等主流堆型,预计可降低运维成本超30%。这款新型机器人突破核电高危场景的检测瓶颈,其“壁虎式”设计完美平衡了灵活性与可靠性。双探头协同作业模式不仅重构了检测效率标准,更填补了核电智能运维装备的空白。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核电检测,智能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