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我国自主研发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发布(2025-07-03)
【摘要】 7月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在南京发布,该模型隶属于低空飞行智慧大脑“天行”中枢系列产品,具备智能问答、辅助决策等核心能力。通过超千万条低空运行规则的学习训练,“天牧”在高算力集群支持下,实现了复杂场景自主查询效率提升50%的技术突破,首次构建了“AI驱动”的低空管服模式。此外,大会同期发布了聚焦低空安全的“天卫”系统和飞行器研发的“天工”系列产品,形成从单装到解决方案的体系化能力,为低空经济赋能各行业提供支撑。
【关键词】低空经济,智能管理,AI驱动
【高端装备】“朱雀三号”有望成为中国首枚实现垂直回收的液体火箭,可回收复...(2025-06-27)
【摘要】 6月27日,光明网讯,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地面全系统测试,计划第四季度首飞。相比“朱雀二号”,其核心突破在于可回收复用技术,预计可降低70%的发射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的协同控制能力,通过中间一台和十字交叉四台发动机的方向调节,实现推力精准匹配与飞行姿态稳定;二是米级落点精度的回收技术,依托栅格舵与发动机推力动态调整,将回收误差控制在极低范围;三是不锈钢箭体结构设计,兼顾强度与轻量化,为重复使用提供硬件基础。这些技术突破折射出我国民营航天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
【关键词】朱雀三号,液氧甲烷,垂直回收
【高端装备】哈工程牵头研制出新型四足机器人助力核能安全(2025-06-23)
【摘要】 6月23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中广核等单位研发的四足传热管检测机器人在“华龙一号”机组完成应用测试。该机器人采用仿生四足设计,具备360度旋转检测臂和断电自锁功能,单次检测覆盖管孔数量较传统设备提升3倍,将传热管全面检测周期从10多天压缩至3天内。技术已适配“华龙一号”等主流堆型,预计可降低运维成本超30%。这款新型机器人突破核电高危场景的检测瓶颈,其“壁虎式”设计完美平衡了灵活性与可靠性。双探头协同作业模式不仅重构了检测效率标准,更填补了核电智能运维装备的空白。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核电检测,智能运维
【高端装备】新型机器人导航系统研发成功(2025-06-20)
【摘要】 6月20日,金台资讯,近日,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研发出新型机器人导航系统LENS,其能耗不足传统系统的10%。该系统模仿人类大脑神经运作,通过脉冲神经网络和事件相机实现高效定位,仅需180KB存储空间(为同类系统的1/300),可识别8公里内的位置。核心算法结合事件相机(动态捕捉亮度变化)与神经形态芯片,以电脉冲形式处理信息,大幅降低能耗并延长机器人续航能力。
【关键词】神经形态计算,低能耗导航,事件相机
【高端装备】AI+3D,精度达0.1mm,工业机器人“视觉大脑”落户合肥(2025-06-11)
【摘要】 6月11日,中安在线讯,近日,安徽迁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合肥包河区,其研发的AI+3D视觉产品精度达0.1mm,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可引导工业机器人精准抓取汽车零部件等高难度物体,已应用于汽车、白色家电、半导体等领域。迁移科技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北京,此次落户合肥看中当地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潜力,计划将华东业务总部设于包河区。目前,包河区已聚集超50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关键词】3D视觉,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湖南轨道集团快速磁浮技术刷新世界纪录(2025-05-29)
【摘要】 5月29日,华声在线讯,湖南轨道集团技术中心梁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其团队攻克磁浮技术多项“卡脖子”难题,推动中国磁浮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14年,梁潇牵头长沙磁浮快线建设,完成200余项技术升级,实现99.99%的正点率。2020年,其团队研发的商用磁浮列车跑出160.7km/h 的世界纪录,并制定全国首部时速160km/h快速磁浮设计标准。2022年,梁潇主导全球首个“磁浮+文旅”项目凤凰磁浮,创新“梁包车”模式,降低造价25%。2025年,其团队目标将磁浮交通每公里直接工程投资降至1亿元,推动湖南磁浮技术走向世界。
【关键词】磁浮技术,湖南轨道集团,世界纪录
【高端装备】哈工大为航天国之重器打造高可靠“神经元”(2025-05-27)
【摘要】 5月27日,东方财富网讯,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高可靠性航天电器研究成果通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鉴定,将典型航天电器产品寿命从2万次提升至20万次,关键性能参数和寿命一致性提升36%。航天电器包括继电器、接触器等,是航天装备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以往失效占比达50%。哈工大团队突破极端环境高可靠设计等关键技术,制定质量一致性设计标准并开发专用软件,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该成果由翟国富教授带领近200人团队联合产学研单位完成,已应用于航天工程。
【关键词】哈工大,航天电器,自主可控
【高端装备】八阵图自主研发雷达技术创新成果,为低空经济装上“中国天眼”(2025-05-27)
【摘要】 5月27日,西安日报讯,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雷达处于关键的中游保障环节,为低空飞行提供不可或缺的监测与引导服务。自2017年起,八阵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便专注于相控阵雷达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逐步构建起了以“低成本芯片-自研厚膜芯片-微系统-高性能产品”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依托厚膜芯片与微系统技术,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大型产品的研发周期从3年缩短至1年甚至半年,常规产品的研发周期更是缩短至3~6个月,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研发的低空天气探测雷达,堪称技术创新的典范。通过将频综、收发、波控等多个模块集成于手掌大小的微系统主机板上,它可为低空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飞行安全及城市空中交通支持。其研发的无人机探测雷达,通过多波段智能探测技术,能够实现对无人机群的快速搜索、跟踪与处置,同时集成频谱侦察与干扰功能,既适用机场、军事要地等安防场景,又能支撑低空监管与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词】八阵图,雷达创新,低空经济
【高端装备】达门造船携手CEAD研发船舶3D打印技术(2025-05-23)
【摘要】 5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荷兰达门造船集团与科技企业CEAD合作,在代尔夫特海事应用中心(MAC)推进船舶3D打印技术研发,重点开发“HDPE”型工作船的3D打印船体制造项目。该项目聚焦三大技术优势:提升制造效率、增强可持续性和实现柔性化生产。该型工作船设计多功能,适用于巡检、支援、巡逻等任务。3D打印技术不仅拓展了船体设计的自由度,还为可再生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可能。CEAD专项研发新型复合材料打印工艺,以支持这一创新项目。
【关键词】达门船厂,船舶制造,3D打印技术
【高端装备】中广核技研发出全国产航空航天线缆用XETFE材料,成功打破国外垄...(2025-04-24)
【摘要】 4月24日,证券时报讯,近日,中广核高新核材成功研发出全国产100%自主可控的航空航天线缆用XETFE材料,打破长期以来该材料依赖进口的困局。一直以来,XETFE材料作为XETFE线缆的核心原材料,其技术与供应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严重威胁我国低空经济装备、航空航天飞行器等战略性产业的稳定发展。中广核高新核材牵头组建涵盖XETFE全产业链的创新联合体,成功攻克“基础材料研究—改性技术创新—制备工艺研发—产品系统验证”全链条技术难题。经过长期试验和优化,公司研发的XETFE材料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产品,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 “卡脖子” 问题,推动我国低空经济装备、航空航天飞行器等领域迈向新高度。
【关键词】中广核技,XETFE材料,打破垄断
【高端装备】山东无棣成功实现高端海工装备的国产化(2025-04-24)
【摘要】 4月24日,大众日报讯,4月21日,深蓝启航——国内首条2000米级超深水非粘结挠性管样管开工仪式在滨州市无棣县东风港经济园区海忠软管制造公司举行。这一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在超深水非粘结挠性软管领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在海洋工程开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该批样管为直径6寸、长度200米的静态油水混输非粘结挠性海洋软管。产品采用双向高强度不锈钢作为骨架层材料,解决了骨架层增加厚度后的成型难题,实现了2000米水深抗压能力,也是我国首次对超深水海洋软管的探索与创新。这条生产线的建设,有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我国超深水非粘结挠性软管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项目批量生产后,将具备年产50公里以上2000米级超深水非粘结挠性软管的能力,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关键词】山东无棣,高端海工装备,国产化
【高端装备】新型“分子积木”让3D打印耗材循环使用(2025-04-22)
【摘要】 4月22日,千龙网讯,4月中旬,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谢涛和研究员郑宁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热可逆的光点击化学反应,制造了可多次循环打印且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光固化3D打印树脂。现有光敏树脂材料难以解聚回收,而硫醇与芳香醛缩合生成的二硫代缩醛键在热刺激条件下表现出独特的可逆性,使得使用后的3D打印材料可以通过温和加热实现分子级别的无损回收。这项研究突破了传统光固化3D打印材料力学性能与闭环回收之间的矛盾,为实现高性能光固化3D打印材料的闭环再生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分子积木,3D打印,循环使用
【高端装备】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2025-04-02)
【摘要】 4月2日,湖南日报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研制出直径不足1厘米、重量仅21毫克的无线机器人,可实现可控飞行。该机器人利用外部磁场供电和控制飞行路径,外形类似小螺旋桨,内置磁铁。目前,机器人缺乏机载传感器,无法实时调整运动模式,但计划添加主动控制功能。未来,团队还计划研制5毫米级“集群”机器人,可协同完成复杂任务。这款最小无线机器人的问世,展示了科学家在微型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外部磁场供电和控制,解决了极小飞行器的动力和操控难题。
【关键词】无线机器人,最小尺寸,可控飞行
【高端装备】新兴际华集团自主研发多款机器人赋能服务升级(2025-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讯,3月31日,新兴际华集团自主研发的多款智能服务机器人投入生产一线,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服务能力。这些机器人包括全自动上芯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AGV自动导向机器车和机器人维保团队,分别应用于工业检测、应急救援、智慧物流等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新兴际华集团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构建了高效、智能、可持续的生产体系。此外,新兴际华集团还注重机器人维保团队的建设,确保机器人长期稳定运行。
【关键词】新兴际华,机器人,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穿越者完成商业航天首次主动防热技术试验(2025-03-31)
【摘要】 3月31日,界面新闻讯,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商业航天首次亚轨道载人飞船主动防热技术地面验证试验。穿越者模拟飞船再入的极端热环境——通过持续高强度加热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穿越者主动防热材料在经受超1600℃高温长时间燃烧下,主动防热系统冷却效率最高达到58%,超过仿真预测的50%阈值,证明了主动防热技术的有效性及应用在再入飞行器领域的潜力,此外,还突破了载人飞船传统防热技术不可复用的瓶颈。
【关键词】穿越者,载人飞船,主动防热技术
【高端装备】小型多模态机器人突破万米深海(2025-03-21)
【摘要】 3月21日,千龙网讯,3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浙江大学,发布了这项“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科研成果。该机器人首次突破万米深海,并实现多模态运动,为海洋资源开发、考古发掘、环境监测等带来更多可能性。团队设计出一款深海驱动装置:利用双稳态手性超材料结构在两个稳态之间切换时的快速突跳,巧妙地将深海高压对软材料的负面影响扭转为正面影响,成为提升机器人驱动性能的助力,帮助柔性材料驱动器克服在深海环境下性能衰减的困难。此外,团队还从深海世界的“舞者”——蝙蝠鱼的运动模式中汲取灵感,设计出能游动、滑翔、爬行的多模态机器人,并利用手性双稳态超材料结构,在0.75秒内实现了从游动到走动的快速转换,适应不同的海底地形和任务需求。
【关键词】机器人,多模态运动,突破深海
【高端装备】自主研发突破,埃夫特推出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2025-03-20)
【摘要】 3月20日,机器人网讯,埃夫特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旨在通过整合墨斗IDE开发工具、OpenmindOS操作系统及EBOX硬件模块构建标准化技术平台,降低机器人应用开发门槛。该底座已应用于工业场景,提升汽车电子、3C制造等领域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并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人形机器人样机,配套核心部件正在测试。研发层面,埃夫特获得政府补助2.2亿元,与清华大学、中科大共建实验室,加入华为生态推进AI融合;战略布局方面,投资18.93亿元建设年产能10万台的超级工厂,聚焦全球市场拓展,目标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第一梯队品牌。
【关键词】埃夫特,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高端装备】全球首个,我国人形机器人这一技术取得新突破(2025-03-10)
【摘要】 3月5日,央视新闻讯,机器人起身站立的控制技术一直存在很多难题,近期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一项算法技术,能够使人形机器人从各种状态下实现快速、稳定地站立。模仿人类“有样学样”是机器人习得技能的必经之路。这样一套全新的数据采集遥操作设备,包含上肢外骨骼和下肢脚踏板,操作员的动作能够在机器人身上精准复现。它能够使得单个的操作者同时对一整台人形机器人的上身和下身进行操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这套驾驶舱在未来能够应用于一些对人类来说很危险的场景,操作员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操控人形机器人进入火场、有毒气的场地等。
【关键词】站立,机器人,算法
【高端装备】北大研发全球首款软体膝关节假肢,轻便减震提升舒适性(2025-02-19)
【摘要】 2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北京大学今日发文称,北大工学院王启宁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动力下肢假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受马尾草启发的折纸软体动力膝关节假肢这一创新假肢是国际首款软体膝关节假肢,为下肢假肢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2月30日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上。据悉,王启宁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基于折纸结构的软体膝关节假肢设计。该假肢结合了折纸结构与气动控制技术,能够在气压驱动下实现精准运动,满足不同地形和功能的需求。假肢的主要组件由热塑性聚氨酯3D打印制成,膝关节单元重量仅为300g,假肢整体高度为15cm,具有较强的仿生性和舒适性。
【关键词】智能动力,新思路,舒适性
【高端装备】我国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2025-02-18)
【摘要】 2月18日,C114讯,2月16日0时10分,一架满载新鲜榆林羊肉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从榆阳马合通用机场顺利起飞,并在2小时47分钟后平稳降落在西安蓝田机场,成为国内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不仅填补了国内大型无人机干线物流运输的空白,更是我国低空经济在物流运输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据了解,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无人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货运无人机,最大载重1.5吨,单次航行覆盖范围达1200公里。其搭载的智能感知与自主避障系统,赋予了无人机夜间航行能力,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此次首航,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物流行业的新发展,也让各界对低空经济实际应用产生了新期待。未来,随着政策不断完善以及技术持续创新,低空经济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创新应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无人机,首航,低空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