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高能环境科研成果荣获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02-04)
【摘要】 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有关专家、单位提名和专家评审,并通过广泛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59个项目获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高能环境参与申报的“危险废物重点风险源渗漏精准阻控与地下水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及应用”荣获二等奖。危险废物重点风险源渗滤液的渗漏作为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具有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给地下水污染防治带来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高能环境针对因地下水低氧、低温及微生物活性低等特性以及复合污染溶解性、迁移性等物化性质差异大而造成的修复成本高、易拖尾难题,特别是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场地原位修复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瓶颈,参与串联递进式多级准原位修复系统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研发分段缓压式原位药剂注入系统与方法强化修复药剂传输性能,并将该技术体系推广应用于多项重点风险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及治理修复工程项目,有效助推我国危险废物重点风险源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产业化升级。
【关键词】重点,风险,地下水
【绿色环保】首创环境自主研发垃圾仓隔栅板在新乡焚烧项目成功应用(2024-02-04)
【摘要】 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河南省新乡市首创环境能源有限公司在运营的垃圾焚烧项目中成功实施了垃圾仓格栅板自动化疏通作业试点工作,此项自动化疏通作业的顺利实施,标志着首创环境在解决垃圾仓渗滤液格栅板堵塞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在首创环境内部,而且在全国垃圾焚烧行业中均属首创。长久以来,全国各地运营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普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垃圾储存仓的渗滤液格栅板常常发生堵塞。由于渗滤液无法及时排出,直接影响了垃圾的发酵和热值,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发电量。传统的解决方式主要依赖人工疏通,但这一方法难度大,效果不明显,且疏通人员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风险极高。首创环境方案产品部落实首创环保集团科技创新、技术封装的要求,立项研发课题“垃圾仓渗滤液格栅板疏通装备研发与示范”,针对这一行业痛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经过精心设计和研发,成功开发出一种以液压传动执行结构为核心的自动化疏通装备。这款设备采用耐候钢材质,确保了其在恶劣环境下的耐用性。利用冬季气温低、渗滤液量少的短暂窗口期,项目组集中力量,克服困难,突破运营项目有限空间安装难点,将自动疏通装备快速安装入位。
【关键词】垃圾,发酵,热值
【绿色环保】“碳中和麦芽工厂”建设开启,打造县域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2024-02-04)
【摘要】 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1月9日从江苏省宝应县获悉,当地重大项目粤海永顺泰(宝应)麦芽有限公司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启动“碳中和麦芽工厂”建设,标志着宝应创建里下河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24年,江苏省宝应县将努力在县域发展中打造更多新样板、体现更高标识度,加快推出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创新实践。粤海永顺泰(宝应)麦芽工厂2023年加入供应链去碳化项目后,即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建立,工厂制定了碳中和、净零排放路线图,不断优化工艺流程,优先考虑组织内减排,加强组织内碳清除、实施碳抵消。目前,粤海永顺泰(宝应)麦芽工厂已签署2024年100%绿电协议,并已实现100%生物质锅炉供汽。依托所在园区的循环经济链,工厂生物质锅炉炉灰还将作为花卉土壤重新利用,从而减少工业废物排放。“碳中和麦芽工厂”将于今年底迎来验收认证。
【关键词】净零,排放,路线图
【绿色环保】江苏省环保集团土壤污染防治科研成果荣获两项江苏省政府科学技术...(2024-02-04)
【摘要】 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江苏省环保集团所属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获颁两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荣誉证书。研究成果“基于多元化场景的有毒有机物污染土壤风险控制与修复技术”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本年度唯一获得该级别奖励的省属企业;研究成果“复杂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风险识别与原位协同修复耦合技术及应用”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联合南京农业大学高彦征教授等团队,通过构建基于土壤中有毒有机物基因指示与毒性响应的高通量检测及风险评估方法,实现了现场、快速、简便和剂量依赖性检测,为准确评估土壤中有毒有机物的污染程度提供了有效手段。基于热脱附系统和复配氧化修复技术,项目团队成功构建了快速、高效、广谱性的场地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利用靶向修复技术和功能内生细菌消减技术,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经济高效治理与作物污染风险精准控制的目标,成果服务于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公司联合东南大学宋敏教授等团队,针对农药化工复杂场地有机污染物异位修复技术易造成异味等二次污染的问题,通过场地风险精准识别技术研发、分区修复耦合技术构建和“水土共治”装备集成,实现了污染物空间分布全面刻画、多污染物协同降解以及复杂有机污染场地水土协同精准防治,推动了环保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还为土地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关键词】技术,管理,支撑
【绿色环保】中建环能“高通量磁分离技术及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通过科...(2024-01-02)
【摘要】 1月2日,中国环境报讯,2023年12月24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在京组织召开“高通量磁分离技术及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该项科技成果由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经过专家组评审和讨论,一致认为高通量磁分离技术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工程应用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针对水生态修复中的水体透明度低、水动力不足等问题,研发了高通量磁分离净化技术及装备。采用侧向进水中间出水方式,提高磁盘利用率,缩短水流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水力负荷。研发的智能化磁分离药剂投加控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药剂、适应性强的特点。成果应用于水体治理,能显著削减磷负荷、快速提升水体透明度、增强水体水动力,为水生态修复提供保障。该成果应用于北京、嘉兴、苏州、武汉等全国30多个城市地区景观水体、河道、湖泊等100多个项目,处理规模达450万m3/d,累积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创新,先进,成果
【绿色环保】光大技术装备公司水冷炉排技术荣获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24-01-02)
【摘要】 1月2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光大环境旗下中国骨干环保装备企业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简称“光大技术装备“)的“多源高热值固废能源化利用水冷炉排炉技术开发及成套装备”(简称“水冷炉排技术”)荣获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2023年度环保装备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在技术上,该装备创新突破高热值多源固废热解气化耦合燃烧、高效热回收利用及智慧运维等,处理热值范围可达2500-5000Kcal/kg,具有焚烧效率高、排放低、冷却水热回收效率高的技术特点,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智能水冷炉排炉成套装备的进口替代处理。此外,水冷炉排技术应用于焚烧发电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推动焚烧发电与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核心装备,能够有效保障焚烧发电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我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我国节能环保装备的核心竞争力,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水冷炉排技术已在光大生物能源(涟水)有限公司、光大绿色环保再生能源(萧县)有限公司成功应用,解决了多源高热值固废焚烧处理难题。
【关键词】回收,效率,技术
【绿色环保】北大发现:我国陆地甲烷排放增温完全被二氧化碳吸收降温所抵消(2024-01-02)
【摘要】 1月2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北京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非CO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甲烷CH4和N2O)排放的增温效应,完全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CO2吸收的降温效应所抵消。
以往的研究大多重点关注国家CO2的收支,但对温室气体总收支缺少系统的认识。北京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40余个温室气体收支组分的计量,首次完整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收支。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净收支可能略微减缓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显著的温室气体净排放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就是说,中国以不到全球7%的陆地面积,贡献了约20%的全球陆地CO2吸收。其中,得益于我国持续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行动,森林生态系统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贡献逾50%。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也完全抵消了其CH4排放和N2O排放。因此,这一成果从温室气体的口径,而不仅仅是从CO2的口径,全面评价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于气候变化的贡献。一方面,方法上有所改进,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两种方法互相验证,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数据)比较接近。另一方面,综合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表明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绿色环保】中建环能一项关键技术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24-01-02)
【摘要】 1月2日,中国环境报讯,2023年11月26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在京组织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质增效与智能运维技术研究及成套装备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该项科技成果由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经专家组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发明的“磁基载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运行稳定性差、出水达标率低和运维难度大等问题,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备、控制和运维等角度构建了全方位体系,研发了农村生活污水砂渣共除与污泥减量预处理系统、稳质增效技术与设备集成和智能诊断与调控技术的耦合和装备,并完成了示范工程的验证和生态评价,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整个技术体系着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保障长效运行。项目成果应用于北京、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宁夏等20余个城市地区,包括江阴农村污水整治项目、余杭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和雄县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等工程50余项,累积设备应用上千台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出水,达标率,运维
【绿色环保】我国首台套失活脱硝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竣工投产(2023-12-04)
【摘要】 1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国能龙源内蒙古环保有限公司在乌海市正式竣工投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失活催化剂资源化利用项目重大成果示范落地。国能龙源内蒙古环保有限公司建成了我国首台套失活脱硝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年处理2万吨失活脱硝催化剂,它突破了失活催化剂高品质再生、载体重构关键技术,将危险废物转变为循环利用的资源,同步实现减污降碳。失活脱硝催化剂综合再利用项目是催化剂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与示范生产线建设同步开展,打破了“卡脖子”技术壁垒,实现了生产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国产化。国能龙源内蒙古环保有限公司建设的失活脱硝催化剂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是乌海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后,就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这一项目的竣工投产,标志着这一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在乌海市实现了成果转化,成为催化剂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有力推动了乌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关键词】关键,设备,国产化
【绿色环保】江西茂盛环境成功研发出垃圾制氢技术及装备(2023-12-04)
【摘要】 1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江西茂盛环境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垃圾制氢技术及装备。氢能全产业链包括“制—储—运—输—用”五大环节,其中制氢是第一个重要环节。碳排放量较低的制氢方式有技术相对成熟的电解水制氢和甲醇重整制氢,以及生物或生物质制氢、垃圾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热化学分解水制氢等试验性方法。江西茂盛环境采用垃圾热解气化技术,针对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率低及其污染问题,通过深度预处理、制备复合燃料、燃气化转化、燃气清洁化利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形成有机废物无害化、能源化利用体系与应用模式,具有除首次点火外无需添加辅助燃料、全程自动控制、使用寿命长、设备集成度高、垃圾处理范围广、运行成本低、排放达标等技术优点,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助力新能源利用和低碳发展。
【关键词】利用,体系,应用
【绿色环保】丰度99%以上镱176同位素分离成功(2023-12-04)
【摘要】 1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关键技术,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首次分离出丰度大于99%,纯度大于99.5%的镱176同位素,其中镱174丰度小于0.5%。这一突破,切实增强了我国医用同位素无载体镥177前体材料——高丰度镱176同位素的国产化制备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镱176同位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载体镥177是目前全球最具前景和市场活力的靶向放射性诊疗一体化核素,其制备的放射性药物可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前列腺癌的治疗,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镱176作为制备无载体镥177的前体材料,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和美国,此前国内没有高丰度镱176的分离提纯能力,限制了国内无载体镥177核素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在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通过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解决了电磁法分离高丰度镱同位素关键技术瓶颈。此次研究为无载体医用同位素镥177提供重要前体材料,从而为扭转高丰度镱176进口依赖率100%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应用,前景,广阔
【绿色环保】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成功并网(2023-12-04)
【摘要】 12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由三峡能源和亿利洁能联合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日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也是目前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该项目年均生产绿电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燃烧1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8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23万吨。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通过双玻组件实现板上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10%;板下种植优质牧草和药材等作物,实现立体生态种植;板间运用先养鸡后养羊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技术,实施养殖畜禽粪便还田治沙改土。综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光伏+”多重效益。为了保障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前期内蒙古电力集团投资7.16亿元建设谷山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配套22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建设期间,项目吸纳超过1000人次农牧民就业。运营期间,项目将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互助模式,预计每年可稳定吸纳500人次从事组件清洗、板下农作物种植管护、牧业养殖等工作。
【关键词】新能源,项目,顺利
【绿色环保】川源一体化泵站解决方案,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排水系统改善(2023-11-07)
【摘要】 11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10月底,川源16套一体化泵站完成了防渗漏压力测试和整机调试,已顺利装箱发货,将抵达“一带一路”国家格鲁吉亚的波季市,助力其城市污水排放改善工程。川源一体化泵站将井筒、水泵、格栅、管道、阀门、电控系统等集成于一体,系统集成度高,与传统泵站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安装维护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农村分散污水及景区污水的收集提升,市政排水、雨水收集、公路下穿桥排水等。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本项目16套一体化泵站筒体材质采用了可多次循环再利用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且耐腐蚀性优异。泵站统一配备川源节能潜污泵,采用无堵塞叶轮,流道宽大,污物容易通过,所有叶轮均经过动静平衡校正,运转平稳、噪音低。泵站底部采用防淤泥防臭的自清洁设计,可有效减少沉积,降低维护费用。为实现多个泵站无人值守管理和集中监控,本项目采用了川源离散站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泵站配套的控制柜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通讯模块回传到中央控制系统,在中控室SCADA系统上实现“一控多”的策略,对全域泵站设备全方位、自动化监控,保证整个项目系统运行稳定,减少人力投入,提高运营效率,使客户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关键词】控制,数据,采集
【绿色环保】国际首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通过技术成果鉴定(2023-11-07)
【摘要】 11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11月1日,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攻克了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技术转化的关键瓶颈,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出水总氮平均值为4.21毫克/升,最低达0.46毫克/升,远低于北京市地标B(DB11 890-2012)出水总氮15毫克/升的要求。目前,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着减污降碳与节能降耗两大难题,厌氧氨氧化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同步实现提效降碳及能源自给等多重目标提供了路径。排水集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的指导和支持下,攻克了“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稳定维持”“低基质厌氧氨氧化菌的持留与富集”“冬季低温下功能菌活性维持”等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和工艺路线,研制了配套的专属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技术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使我国在此领域达到领跑世界水平,这一技术的突破和工程化将给城市污水处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开启污水处理的新纪元。
【关键词】减污,降碳,节能
【绿色环保】国内首条潜油电机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建成投用(2023-11-07)
【摘要】 11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11月3日,国内首条潜油电机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投用,有效推动我国石油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海上原油大约95%通过电潜泵开采到地面,而潜油电机是电潜泵的核心组成部分,生产一台潜油电机的时长约占整套电潜泵的70%。此次在天津投用的中海油智能全自动生产线,自主设计开发出4套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将潜油电机装配生产中的4道核心工序首次实现智能化、全自动化。与传统手工生产线相比,新生产线由过去的10人操作减少到只需要1人监控,产品质量提升6个百分点,生产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据了解,生产一台潜油电机大约需要1.6万片定转子硅钢片冲片。通过智能产线中的机器人工作站,0.5毫米厚的定转子冲片从过去的一次一片手工单装,调整为一次800片标准堆装,同时,机器人工作站还能够自动精准检测距离,确保产品生产中不产生损伤。潜油电机智能全自动生产线的建成投用,也将有力推动我国石油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建设进程,助力海上油气增储上产。
【关键词】智能化,建设,进程
【绿色环保】煤矸石代替砂石用于高速公路路基(2023-11-07)
【摘要】 11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在宁夏高速公路乌海至玛沁公路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项目四标段现场,所使用的路基填料并不是常见的砂石料,而是工业固废煤矸石。煤矸石应用于路基填料可以实现其大规模消纳,既能减少土地占用,又可节约砂石等传统路基材料,降低道路建设成本。煤矸石经适当处理和混配后用作路基材料承载力较高,水稳定性和温缩变形控制性能良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本项科技示范工程的承担单位,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项目策划过程中,针对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在确保技术路线可行、环保安全达标的前提下,在设计阶段以绿色公路、品质工程、节能低碳齐头并进为理念引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经过测算,新建1公里高速公路可综合利用工业固废量约6.2万吨,替代水泥用量约1200吨、碎石集料1.1万吨、路基填料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00吨。2022年9月,已在项目一二标段成功应用煤矸石路基填筑关键技术和粉煤灰路基填筑关键技术,铺筑煤矸石、粉煤灰路基试验段400米,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消耗煤矸石两万吨、消耗粉煤灰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随着项目工程推进,全线57.3公里路基路面将100%实现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废利用量不少于28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万吨。
【关键词】技术,路线,可行
【绿色环保】陕西首个太阳能裂解水制氢项目获准备案(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从陕西榆林市横山区发改科技局获悉,陕西首个太阳能裂解水制氢项目——榆林中未智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制加一体化加氢站项目获准备案。榆林中未智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制加一体化加氢站项目位于横山产业园南区,总投资6668万元,占地面积69亩,计划2024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采用太阳能碟式光热裂解水制氢生产工艺,规划光热制氢碟片80台(套),年氢产量达365吨,另配套建设撬装式加氢站及相应设施。据了解,太阳能裂解水制氢技术的能耗仅为燃料电池的百分之一,与传统催化水解技术相比具有能耗小、可控性强等优势,是清洁能源实现碳减排的有力技术手段,也是当前发展能源转换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能耗,燃料,电池
【绿色环保】微软以2亿美元提前锁定直接空气捕集CO2技术的碳信用(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初创公司Heirloom Carbon宣布,微软已经同意资助一项碳捕集技术,该技术利用石灰石的天然特性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具体来说,微软将在10年内从Heirloom Carbon购买价值约2亿美元的碳信用额度(相当于31.5万吨二氧化碳),用于资助Heirloom Carbon在路易斯安那州和美国其他地方的碳捕集业务。据悉,Heirloom Carbon的直接空气捕集工艺使用经过处理的石灰石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然后储存在地下或混凝土中。Heirloom Carbon表示,微软的资金对于资助未来的直接空气捕集设施和继续实现公司目标至关重要。微软表示,微软与Heirloom Carbon的协议是帮助建立高质量碳去除市场的又一重要步骤,并支持微软到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作为Heirloom Carbon的投资者和客户,微软相信这一技术在快速迭代,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紧迫速度降低大规模直接空气捕集的成本。除了承诺到2030年实现本公司碳负排放外,微软还承诺到2050年中和公司历史上累积的碳排放。
【关键词】空气,捕集,工艺
【绿色环保】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全面建成投产(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期,中国石化宣布,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也被业界认为是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首次贯通了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和绿氢炼化全产业链,而且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将为绿电制绿氢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除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外,2023年2月,中国石化还启动建设了鄂尔多斯3万吨/年绿氢项目。该项目将通过风光耦合所制绿氢就地供应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高端绿色化工材料。业内专家分析,未来10—15年将是绿氢产业从培育期走向商业化初期的关键阶段,绿电绿氢一体化生产、氢能基础设施和氢基碳中和解决方案等将逐步走向成熟;再用15年左右时间,绿氢在主要应用领域有望实现规模化部署。
【关键词】商业化,初期,关键
【绿色环保】清华大学胡洪营团队:成功开发水处理新型消毒技术(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吴乾元、杨诚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纳米尖端的水力学杀菌新机制,即平缓水流可以通过碳包覆纳米尖端与细菌的色散作用有效地撕裂细菌。结合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sp2碳与细菌细胞膜具有强烈的色散相互作用,使细菌在流场中被纳米尖端捕获,进而在流场曳力影响下对细菌产生撕扯而破裂细菌(。研究人员利用多孔泡沫铜制备了碳包覆纳米线,当受污染水样流经该材料时,即可对水中细菌造成严重的机械破损。结合流场计算、细菌机械强度测试,以及细菌受力有限元模拟,证实碳包覆纳米尖端的瞬时粘附-流场撕扯效应能够突破细菌的临界应力,而水流冲击下细菌与纳米尖端发生的碰撞作用不能破坏细菌。该机制可有效杀灭水中的多种典型细菌,并在一个月连续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高效消毒。该技术利用水流动能杀灭病原菌,无需化学试剂或额外的能量供应,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分散式水处理以及偏远地区的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新的策略,对其他领域的病原微生物控制也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严重,机械,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