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营收利润双增长,HD现代海洋解决方案业绩创新高(2025-07-30)
【摘要】 7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4日,HD现代海洋解决方案公布其上半年财报,营业收入达9533亿韩元(约合4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营业利润达1660亿韩元(约合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营业利润率达17.4%,双双创下自2016年公司成立以来半年业绩新高。主要增长动力来自船舶售后服务(AM)市场,受益于环保双燃料发动机长期维护合同的大幅增加;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也因全球环保法规收紧而增长12.8%。尽管环保改装业务短期内略有下滑,但随着“发动机部分负荷最优化”等项目启动,后续恢复增长可期。公司以差异化竞争力拓展至中东、亚洲等市场,计划进一步强化在智能系统与绿色改装领域的领先地位。HD现代海洋解决方案前身为HD现代全球服务,2023年更名,标志着其战略从单一售后服务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关键词】海洋解决方案,环保改装,数字化
【海洋经济】韩国SK oceanplan获海上风电大单(2025-07-28)
【摘要】 7月28日,龙船风电网讯,近日,韩国SK oceanplant公司宣布签署两份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供应合同,总金额高达583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34亿元)。其中,公司与Anma Offshore Wind签署合同,将为位于韩国西南海岸的Anma海上风电项目提供38套导管架基础,项目装机容量532MW,预计每年发电量超过1400GWh,可满足逾140万人用电需求。该项目计划2026年开始交付导管架,2027年全部完工。SK oceanplant还与台湾Century Wind Power(CWP)签署第二份合同,价值2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0亿元),继续巩固其在台湾风电市场的领导地位。公司已累计向台湾交付190套下部结构,装机容量达2GW。面对未来市场,公司正在加快扩产,在庆尚南道投资59.69亿元人民币建设三期生产基地,目标在2028年将年产能提升至100套导管架和40套浮式基础,打造全球最大风电下部结构生产中心。
【关键词】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可再生能源
【海洋经济】200艘船合并,商船三井启动史上最大管理整合(2025-07-23)
【摘要】 7月23日,海事服务网CNSS讯,7月22日,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MOL)发布公告称,启动旗下船舶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将200余艘船统一纳入新成立的MOL Global Ship Management Pte. Ltd.(MOLGSM)统一运营。此次整合由其新加坡子公司MOL LNG Ship Management更名并主导,标志着集团史上最大规模的运营管理重组。整合后,MOLGSM将管理包括LNG运输船、散货船与油轮在内的多类型船舶,全面承接集团几十年来积累的船舶运营经验。此举不仅意在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也将通过统一IT系统推动船舶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同时,整合平台也将为员工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强内部人才流动与专业成长路径。
【关键词】海上风电,绿色能源,粤东布局
【海洋经济】氨燃料船核心技术,顶尖船厂与设备商合作(2025-07-23)
【摘要】 7月23日,新华日报讯,近日,韩国HD现代重工与全球压载水处理系统制造商Techros达成氨燃料船核心技术联合开发协议,合作聚焦污染水处理与尾气回收两大关键技术。双方计划于2026年完成相关技术研发,目标是突破氨燃料船舶推广中的安全与环保障碍。氨作为零碳燃料备受期待,但其高毒性与潜在泄漏风险是推广瓶颈。通过电解处理和尾气回收系统,污染水中有毒物质与残留氨将被有效去除与回收,有望显著提升船舶燃料效率与环境安全性。国际海事组织(IMO)将自2027年起实施更严格的碳排放监管,对未达标船舶施加排放罚金。氨燃料因其零碳属性与相对易储存优势成为替代能源热点。Lucintel预测,2024–2030年间全球氨燃料船市场将年均增长17.6%。此次技术合作有望推动新一代清洁动力船舶的商业化进程。
【关键词】氨燃料船,环保技术,船舶减排
【海洋经济】荷兰政府下调2040年海上风电目标(2025-07-18)
【摘要】 7月18日,国际能源网讯,近日,荷兰政府宣布在即将发布的《气候与能源备忘录》中,将原定204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目标从50吉瓦下调至30-40吉瓦。这一调整基于对中长期电力需求、氢能市场进展和风电场建设能力的现实评估。荷兰气候与绿色增长大臣指出,氢能制备需求低于预期,使高装机规模目标显得不切实际。虽然每年理论可开发4吉瓦风电资源,但受供应链、成本上涨和购电协议签署难等因素制约,实施仍面临挑战。此外,尽管国际市场风电项目招标遇冷,荷兰已提前实现原《海上风能路线图》中设定的2023年装机目标(4.7吉瓦高于预期4.5吉瓦)。未来,荷兰将继续推进“WIN”计划,作为实现21吉瓦目标后的下一阶段支撑。
【关键词】荷兰风电,海上风能,目标调整
【海洋经济】ABS与日本FLOWRA合作开发浮动式海上风电(2025-07-18)
【摘要】 7月18日,国际能源网讯,7月18日,美国船级社(ABS)与日本浮动海上风电技术研究协会(FLOWRA)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双方将在浮动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展合作,重点推动相关技术的标准化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FLOWRA致力于开发通用基础技术,目标是通过国际协作降低浮式风电项目的开发成本与技术风险。此次合作,结合了ABS在海上能源安全、技术审查和风险控制领域的优势与FLOWRA的本土研发能力,将共同探索新型浮式风电系统的优化方案。值得一提的是,FLOWRA近期也与DNV(挪威船级社)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构建其全球合作网络。ABS方面表示,此举将有助于为浮动风电行业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为全球风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ABS,FLOWRA,浮动式
【海洋经济】挪威与美国续签水电和海洋能研究协议(2025-07-10)
【摘要】 7月10日,:国际能源网讯,近日,挪威与美国签署新协议,延续2020年开启的能源研究合作,此次合作涵盖水电和海洋能研究。据挪威能源部介绍,合作旨在实现水电灵活供电,重点包括抽水蓄能系统、灵活运营、电力市场、环境设计、气候对水文和流入量的影响等,同时涉及数据和研究成果共享及新技术研发。其社交媒体也提及,2020年达成首份水电研究协议,此次合作核心是研究水电以可持续方式提供灵活电力和容量的能力,具体内容与能源部所述一致。该项目挪威实施合作伙伴是由挪威科技大学(NTNU)牵头的FME RenewHydro研究中心,它是挪威国家清洁能源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致力于通过开发灵活水电解决方案支持能源转型,助力实现国家能源、气候和自然目标。
【关键词】挪威,美国,海洋能
【海洋经济】拟合作建设世界首个发电船供电海上数据中心,商船三井与Kinetics...(2025-07-09)
【摘要】 7月9日,中国交通报讯,7月7日,日本海运巨头商船三井(MOL)宣布与Kinetics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由发电船供电的海上浮动数据中心。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启动船舶改造,2027年实现离岸运营。方案采用Kinetics兄弟公司Karpowership提供的浮动发电平台作为能源来源,商船三井则提供闲置船舶资源。首艘改建船为总吨位9731吨的现役商船,计划配置20–73MW容量的独立电力系统,并接入陆地或海底通信网络,实现低能耗、快速部署、灵活转移的数据服务平台。该模式突破了传统陆基数据中心对土地、电网与冷却资源的依赖,具备无用地成本、不依赖本地电力、零冷却水需求、可迁移部署等多重优势,尤其适用于离岸资源开发、边缘计算与海洋网络节点布局。
【关键词】发电船,商船三井,能源数字化
【海洋经济】常石造船完成收购三井E&S造船并更名(2025-07-04)
【摘要】 7月3日,龙de船人讯,6月30日,日本常石造船公司正式完成对三井E&S控股旗下三井E&S造船的全部股份收购,三井E&S造船自此成为常石子公司,并更名为“常石解决方案东京湾株式会社”。这笔交易涉及剩余34%股份,交易金额为4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常石造船自2021年起已陆续分三次增持三井E&S造船股份,分别为49%、17%、34%,实现全面控股。此次收购也意味着常石间接持有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扬子三井造船”的股份。三井E&S造船原为日本造船业重要代表,曾位列行业前三,但因持续亏损和中韩企业强势竞争,于近年退出造船主业。此次整合亦为继佐世保重工、住友重机械退出后,又一家百年日企告别造船。该事件不仅标志着日本造船业格局重构,同时预示其产业链正向更集中化、协同化发展。常石造船目前拥有遍布日本、中国、菲律宾等地的多家造船企业,产品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等主要船型。
【关键词】村镇银行,重组改革,支行转型
【海洋经济】BAE Systems投近30亿元扩大产能(2025-07-04)
【摘要】 7月2日,龙de船人讯,近日,英国防务巨头BAE Systems宣布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投资3亿英镑(约合29.5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一代室内总装与舾装车间,以推动26型护卫舰项目产能扩张。新设施命名为“Janet Harvey Hall”,是该公司造船厂现代化及数字化计划的一部分,配备100吨和20吨起重机各两台,可实现全天候、全封闭式军舰建造,首次彻底摆脱英国多变气候对施工进度的干扰。新车间可容纳单班500人,具备并行建造两艘军舰的能力,同时引入数字终端、流程可视化等新技术。该投资项目旨在解决26型护卫舰项目面临的延迟和成本超支问题。英国皇家海军已订购8艘该型战舰,替代老旧23型护卫舰,其中前三艘计划2030年前交付。26型舰具有出色的反潜与防空能力,并可执行人道救援、后勤支援等多功能任务,预计将创造4000多个直接及间接岗位。项目此前因工人罢工与通胀成本遭遇交付风险,被英国国会防务委员会多次批评,产能扩张被视为保交付与控制预算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军舰建造,产能扩张,数字造船
【海洋经济】外籍工人开始成为韩国造船业主力军(2025-06-27)
【摘要】 6月27日,龙de船人讯,随着韩国巨济、蔚山等主要船厂地区本土工人减少,外籍工人正在逐步成为韩国造船业现场作业的主力。新冠疫情结束后,韩国造船业迎来订单复苏期,但薪资吸引力下降、工况艰苦以及就业不稳定,使得韩国本土工人重返岗位意愿低迷。自2021年起,韩国政府通过大幅扩充E-9非专业就业签证配额,取消E-7专业人才配额限制,并设立造船业专用配额,试图缓解人力短缺。截至2024年,持E-9签证在韩造船业工作的外籍工人数量已达4022人,较2021年增长近18倍。然而,由于政策规定外籍工人不得逾期滞留(最多工作期限4年10个月),其对地方消费及长期人口结构的支撑作用有限,未能形成“人口嵌入式”的区域发展联动效应,且工人替换频繁带来培训与管理成本上升问题。当前韩国造船产业正面临制造能力复苏与技术工人断层之间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韩国造船业,劳动力短缺,外籍工人
【海洋经济】DH造船计划在首尔上市(2025-06-27)
【摘要】 6月27日,龙de船人讯,韩国中型船企DH造船(原大韩造船)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韩国KOSPI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公司估值预计超过1万亿韩元(约7.3亿美元)。这一决定得益于其财务状况持续改善及全球造船市场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DH造船专注于苏伊士型与阿芙拉型油轮建造,2022年由KH Investment Group牵头收购后完成私有化,并更名。此前经历长达13年破产重组与多轮接管,包括由韩华海洋前身大宇造船海洋托管等阶段。当前,该公司已从希腊Sun Enterprises获得2艘15.8万载重吨LNG双燃料油轮订单,配备洗涤器,总价达2500亿韩元,预计2027年交付。造船经纪机构BRS指出,全球船舶建造自2021年起进入“超级周期”,与2003–2008年水平相当。在这一背景下,DH造船的上市计划被视为其资本结构优化、业务转型与绿色船型布局的重要信号。
【关键词】IPO,中型船企,LNG双燃料
【海洋经济】印度两大主要国防船厂联手建造潜艇(2025-06-20)
【摘要】 6月19日,龙de船人讯,近日,印度两大主要国防船厂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MDL)与斯坦船厂(HSL)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联合推进潜艇建造项目,以强化印度自主潜艇制造能力。此次合作旨在克服以往因单一船厂交付能力有限而导致的潜艇供应瓶颈。HSL将为合作项目提供舾装技术,以缩短交付周期并优化资源配置。此外,MDL正在孟买扩建两个大型船厂——South Yard Anne与Nhava Yard,后者占地超过16万平方米,具备建造航空母舰与大型商船能力,将成为印度最大的干船坞综合体。同时,HSL计划全面转型为专业潜艇制造基地,依托其靠近海军设施的地理优势和长期技术积累。印度政府也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包括补贴、税收减免与财政资金支持,力求在2030年前跻身全球十大造船国,并在2047年成为世界第五大造船强国。
【关键词】印度造船,潜艇建造,船厂合作
【海洋经济】印度启动4GW海上风能招标(2025-06-18)
【摘要】 6月18日,国际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印度宣布将在古吉拉特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启动总额达4GW的海上风能招标项目,此举彰显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印度新再生能源部长普拉拉德?乔希强调,风能对于印度实现2070年净零排放以及2030年非化石燃料发电量占比50%的目标至关重要,将发挥“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印度在2025和2026财年大幅增加相关预算,较此前提升53%,总额超过30亿美元,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从现有成绩来看,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拥有世界第四大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三。乔希表示,印度不会止步于此,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风电版图,计划将风电项目拓展至中央邦、特伦甘纳邦和奥里萨邦等地区,并持续启动更多海上风电招标。
【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招标,印度风电
【海洋经济】法国EFGL浮动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涡轮机组装完成(2025-06-13)
【摘要】 6月13日,国际能源网讯,6月10日,法国éoliennes Flottantes du Golfe du Lion(EFGL)浮动海上风电项目取得关键进展。由Ocean Winds与Banque des Territoires联合开发的该项目,其首台10兆瓦Vestas V164涡轮机已在法国拉诺维尔港完成组装,并成功安装在WindFloat半潜式浮动基础上。该项目距离法国南部Leucate和Barcarès海岸约16公里,总装机容量为30兆瓦,由3台风机构成,是法国地中海区域首个浮动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其核心设备由Eiffage Métal、Smulders等承建,并采用Ocean Winds专用的海上风电终端进行作业。剩余两台风机将在数周内完成组装并拖运至海上安装。EFGL的建设被认为是为更大规模的EFLO(250MW)浮动风电场开发打下技术基础,具备重要的示范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上风电,浮动式风电,法国能源
【海洋经济】今治造船交付2080TEU集装箱船“MAERSK NAMSOS”号(2025-06-13)
【摘要】 6月12日,龙de船人讯,近日,日本今治造船向马士基集团正式交付2080TEU集装箱船“MAERSK NAMSOS”号。该船全长171.93米,型宽32.2米,总吨位25723吨,设计航速18节,入级美国船级社,悬挂巴拿马船旗。该船具有较强的冷藏和危险品运输能力,并配备三台甲板吊机以满足非标准港口的货物装卸需求。在环保性能方面,主机采用EGR系统以符合Tier III排放标准,辅机使用SCR技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同时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及环保库存清单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新环保公约。通过优化船体涂层与推进系统,进一步提高燃效并减少碳排放,其EEDI性能符合最新能效设计指数标准。
【关键词】今治造船,绿色航运,集装箱船
【海洋经济】加拿大提供百年难遇的发展海上风电的机遇(2025-06-05)
【摘要】 6月5日,国际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加拿大政府正推动海上风电成为其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提出到2040年实现累计可再生能源投资1万亿美元的目标。依托其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岸线、优越的风资源和高技能劳动力,加拿大正吸引全球开发商和投资者关注。政府正与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协作建立联合管理的监管框架,以简化投资流程和开发审批,为国际资本和项目落地提供制度保障。此举被视为加拿大向“能源超级大国”以及七国集团最强经济体目标迈进的重要步骤。随着全球海上风电热潮的持续升温,加拿大凭借其地理、技术和政策优势,正迎来“百年难遇”的海上风电发展窗口期。
【关键词】海上风电,加拿大,可再生能源
【海洋经济】日本通过法案,允许在专属经济区内开展海上风电项目(2025-06-05)
【摘要】 6月5日,能源资讯中心讯,近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相关立法,批准在本国专属经济区(EEZ)内开展浮动海上风电项目。法案内容涵盖了风电开发区域划分、许可证发放机制、项目协调委员会的设立以及环境影响评估流程,确保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全球风能理事会副CEO丽贝卡·威廉姆斯对此表示欢迎,称扩大浮动风电规模将强化日本的能源独立性,同时创造全球绿色能源技术的产业机遇。她强调,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许可与接入机制是吸引技术与资本的关键。该法规预计于2026年4月1日正式生效。
【关键词】海上风电,日本能源,浮动风电
【海洋经济】三井E&S控股正式退出造船业(2025-05-30)
【摘要】 5月29日,龙de船人讯,近日,日本百年船企三井E&S控股正式退出造船业,完成将其旗下三井E&S造船剩余34%股份转让给常石造船集团的交易。此次股权转让意味着三井E&S控股彻底结束了自1917年起的造船业务,结束其作为日本老牌船企的重要历史使命。此举是三井在面对中韩船厂激烈竞争、订单减少、建造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的产业调整行为。近年来,日本其他老牌船厂如佐世保重工(2022年)和住友重机械工业(2024年)也陆续退出新造船业务,集中转向修船与服务领域。日本造船业从曾经的全球第一跌落至全球份额不足10%,正面临“产能瓶颈+成本压力+技术路径错位”三重困境。三井退出不仅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折射出全球造船格局中产业重心的加速东移。
【关键词】日本,造船业,产业转型
【海洋经济】Mhmarkets迈汇:海上石油增产成美国能源新焦点(2025-05-27)
【摘要】 5月27日,和讯网讯,5月27日,渤海最大海上油气平台——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在山东青岛顺利离港起运。该平台由中国海油承建,标志着项目陆地建设阶段的完成。平台采用多项国内首创的海洋工程技术,在体积和重量上均创下我国海上油气平台建设的新纪录。这一里程碑工程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领域的工程能力提升,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平台的投运将进一步提升渤海油田的原油生产能力,并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美国,石油增产,深水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