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新西兰总理宣布环境政策,将推动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2020-09-30)
【摘要】 9月30日,中国环境报讯,据新西兰天维网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新西兰总理、工党领袖阿德恩宣布新的环保政策。她表示,如果再次当选总理,将推动在2025年之前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苹果标签贴纸、塑料餐具、一次性咖啡杯和塑料柄棉签等。据报道,阿德恩和环境发言人帕克尔(David Parker)共同宣布了工党的垃圾处理政策,其中包括设立一项5000万新西兰元的基金,用于研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报道称,这是新西兰工党第一次明确禁用一次性塑料垃圾时间表。帕克尔表示,这笔基金将以无偿提供和贷款的方式发放给研究机构和企业,用于开发难以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垃圾的处理办法和替代方案。阿德恩还强调,目前所有这些一次性塑料产品都有非塑料替代品,其中一些可以在2025年之前淘汰。但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并且给企业一些时间清库存、调整产品线。目前,新西兰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污染国之一,仅在2018年,人均就产生了781公斤废物垃圾。另外,该方案还提出拨款1.24亿新西兰元,建造垃圾处理设施。
【关键词】开发,难以,回收
【绿色环保】南澳州立法禁止一次性塑料(2020-09-21)
【摘要】 9月21日,中国环境报讯,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南澳州议会9月10日通过了立法,禁止销售、供应或分发吸管、餐具、饮料搅拌器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州,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本次发布的新规定预计要到明年才能生效。南澳州环境部长戴维·斯皮尔斯表示,未来将分阶段禁止使用塑料物品:在头几个月处理搅拌器、餐具、吸管等这些容易实现的目标,明年将转移到外卖容器上,最后是咖啡杯、蔬果分装袋,争取在未来几年杜绝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
【关键词】禁止,销售,供应
【绿色环保】加拿大气候行动屡“开倒车”(2020-09-21)
【摘要】 9月21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奥雷根表示,油砂项目带来的收入将在加拿大能源转型中发挥作用,未来将继续扩大油砂油的生产。奥雷根表示:“艾伯塔省庞大的油砂收入,对加拿大加速实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尽管油砂行业长期受到环保组织的反对,但能源转型需要资金。没有艾伯塔省,我们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尽管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反复强调,加拿大能够完成《巴黎协定》设定的减排目标——2030年将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降低30%,但联合国方面认为,加拿大只能完成不到85%的任务。法国气候行动网络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加拿大目前的气候变化计划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以上。《自然》杂志指出,油砂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回收油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有害物质,相当于多伦多整个城市的排放量。加拿大环保组织彭比纳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油砂产量快速增长,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几乎翻了两番,2018年已达到7700万吨,这使得油砂在加拿大油气行业中的排放量占比增加了3倍多,达到40%。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量
【绿色环保】美加州山火殃及旧金山,天空变橙色如外星球(2020-09-17)
【摘要】 9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日,美国加州数十起山火持续,产生的烟雾向四周扩散,加州旧金山地区天空被染成橙色。当地居民直呼,“这太超现实了,仿佛自己在另一个星球上”。据报道,当地时间9日上午10点,旧金山湾区就开始被烟雾笼罩,红橙色的天色仿佛黎明时分。有居民说,在黑暗中吃午餐很奇怪,“感觉毛骨悚然,好像世界末日一样”。还有居民称,上午10点,她就看到她家附近的房屋都开着灯。报道称,在湾区上空漂浮的烟气,主要来自于附近熊熊燃烧的大火。在加州各地,20多起大型野火正在肆虐,已经造成全州逾220万英亩的土地被烧毁。报道称,湾区空气质量管理部门表示,加州肆虐的野火所产生的大量烟雾,已导致湾区陷入有史以来最长的不健康空气质量警报。
【关键词】土地,烧毁,空气质量
【绿色环保】二十国集团环境部长会议在线召开(2020-09-17)
【摘要】 9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6日,二十国集团(G20)环境部长会议召开,深入探讨了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中方指出,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颁布实施防沙治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等若干法律法规,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中方强调,土地退化、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各国应坚决捍卫多边主义,全面、准确理解并落实《巴黎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制度安排,共同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中方期待G20环境部长会议能够为各国落实承诺搭建务实合作平台,促进政策措施交流互鉴,切实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关键词】绿色,经济,复苏
【绿色环保】疫情带来新变化,澳温室气体排放为22年来最低(2020-09-08)
【摘要】 9月8日,中国环境报讯,据澳洲网31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4月至6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封城”之后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已降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000万吨。据报道,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放缓已对澳大利亚的交通和航空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澳液态燃料消费在6月当季减少了17.9%的排放。同时,目前对澳民众的生活和旅行自由的限制也“大大减少了排放”。8月31日,澳联邦能源部长泰勒发布的《全国温室气体清单更新》报告显示,在截至2020年3月的一年里,澳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1.4%,至5.2870亿吨,较2005年水平下降14.3%;若不包括出口产生的排放,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32%。
【关键词】温室,气体,清单
【绿色环保】燃油泄漏污染毛里求斯环境,日本救援队建议擦拭清除法(2020-09-08)
【摘要】 9月8日,中国环境报讯,据日本共同社30日报道,日本籍货船在毛里求斯近海发生燃油泄漏事故后,造成环境污染。日本国际紧急援助队提议,用吸油毡一根一根擦拭红树根上附着的燃油以彻底清除。日本政府也考虑积极提供必要物资,尽力减少日本船只造成的环境污染。据报道,日本援助队8月下旬在毛里求斯政府的对策会议上提出上述方案,还表示将清除沾满油的落叶等。预计实际操作将由毛里求斯政府委托的企业进行,但据称是否采用该方案则由该国相关部门作出判断。据日本环境省称,为避免对红树根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清除燃油时难以使用高压清洗机或药剂。援助队专家等在当地尝试使用吸油毡通过人工作业擦拭的方法,确认了有效性。
【关键词】高压,清洗机,药剂
【绿色环保】非洲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物为能源,满足埃塞人民民生需求(2020-09-03)
【摘要】 9月3日,中国环境报讯,莱比垃圾发电厂坐落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西郊外,目前是埃塞,也是非洲的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这座发电厂由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使用中国标准和设备,2013年中电工与埃塞电力公司签署莱比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总承包合同,2018年8月项目正式落成开工,2019年5月进入商业运行,合同总价1.2亿美元。截至目前每天可处理首都的城市生活垃圾近1500吨,从今年4月20日开始已顺利实现合同要求的1.85亿度年发电量,基本可满足首都三分之一的照明用电。电厂采用的是中国国内先进的垃圾焚烧工艺,全自动运行,装设了2台对垃圾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液压驱动炉排炉,把垃圾在炉内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导入余热锅炉加热炉水,生成高压蒸汽驱动2台25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经“SNCR+半干法脱酸+袋式除尘”系统净化后的烟气达到欧盟2000的排放标准,可直接排入大气;对垃圾渗沥液则采用“预处理+厌氧反应器+深度处理”的组合处理工艺,达到当地出水指标要求后外排至河道,处理能力可达每日220吨。莱比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说是中国绿色环保领域成熟技术和经验引入非洲的又一成功范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废为宝、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能源项目。电厂不仅为埃塞,也为非洲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既能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又能够变废为宝,将垃圾转化为电能,为首都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将在非洲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垃圾,适应性强,电力供应
【绿色环保】联合国秘书长:印度必须淘汰煤炭以应对气候变化(2020-09-03)
【摘要】 9月3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印度必须停止新建煤炭基础设施,并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对抗气候变化,帮助人民摆脱贫困。古特雷斯在印度能源研究所(TERI)举办的会议上表示,随着印度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该国投资必须向清洁和绿色转型,同时停止对化石燃料的补贴。目前,化石燃料补贴约是清洁能源的7倍。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最大煤炭消费国。古特雷斯表示,包括印度在内的20国集团必须就碳污染进行定价,并承诺2020年后不再新建煤矿。为支持经济复苏,20国集团国家向化石燃料分配的资源要多于清洁能源,这正是古特雷斯所担心的。不过,古特雷斯表示,印度正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2019年该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首次超过煤炭。目前,印度政府正在制定更多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这些政策给燃煤电厂带来压力。印度中央电力局(CEA)数据显示,本财年前4个月(2020年4-7月份),印度电厂平均利用率为48%,低于上年同期的61.3%。古特雷斯表示,到2022年,印度近一半的燃煤电厂将失去竞争力,到2025年这一占比将达到85%。古特雷斯表示,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的就业机会是化石燃料的3倍。“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印度正处在能源的十字路口。”他说。“尽管印度在实现人民共同繁荣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但该国许多方面都正在朝清洁技术和可持续能源转型。”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推动
【绿色环保】日本日通物流打造新平台服务医药配送(2020-08-31)
【摘要】 8月31日,环球网讯,全球供应链因疫情影响陷入混乱时,寄递企业一直在努力保障关键物流网络的畅通。日本物流企业日通也不例外,成为第一批联通日本与中国武汉以及亚欧大陆,通过多式联运提供医疗物资供给的企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温度敏感性医药和疫苗的运输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日通表示,实时数据追踪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日通数字化平台战略部门总经理Harusasu Toda表示,公司计划投资1000亿日元(1日元约合人民币0.065元)打造一个数字平台,搭建医药运输所需的实体物流网络、仓库和车队,同时开发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系统确保端到端的可追溯性。为此,今年早些时候,日通与咨询公司埃森哲宣布合作搭建区块链系统。据悉,该数字化平台预计明年问世,计划扩展至包括印度和欧洲、北美地区的7个市场,起初以医药物流为主,之后计划在半导体和高端时尚等领域搭建类似的数字化平台。
【关键词】医药物流,东亚,平台
【绿色环保】德国HUBER下属子公司汉斯琥珀亮相上海环博会(2020-08-24)
【摘要】 8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2020年8月13-15日,一年一度的环博会(IE expo)在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后如期成功举办。德国HUBERSE集团下属子公司琥珀环保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汉斯琥珀)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性环保设备制造商受邀参展,为环保产业带来精细设备的独特产品体验,不仅准备了丰富的产品介绍资料,并且将膜卫士——内进流膜格栅CenterMax@、膜保护神ROTAMAT@膜格栅RPPSStarLiquid以及提标改造专属——RoDisc@转盘微过滤器三款过滤设备于展会现场展示。此外,汉斯琥珀针对国内市场,将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BT@带式干化技术、SRT@太阳能干化系统)、通沟污泥处理技术、高效粉砂分离装置GritWolf@、取代初沉池或混沉池的DrumScreenLIQUID水平精细格栅、针对大体积栅渣的TrashLift抓斗格栅、New Safety Vision 智能安全卫士进行现场重点展示。汉斯琥珀展出的核心产品涉及水、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市场及相关新兴领域,着重提供改善水质个性化方案,通过技术+设备+服务的综合产品向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展示了公司强劲的综合实力。其中通沟污泥处理解决方案在国内有10多个成功应用案例,通沟污泥处理量累计达到500t/d以上,目前正洽谈国内最大日处理量达到500吨的通沟污泥项目。
【关键词】相关,新兴,领域
【绿色环保】欧盟最新污水回用法规颁布(2020-08-24)
【摘要】 8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在很多欧盟国家(尤其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引发了对水资源短缺的担忧,但一项新规定将缓解上述日益加剧的压力,标志着向循环经济迈进。欧洲议会于2020年5月13日通过了新的《水再利用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将再生水安全用于农业灌溉的最低要求,适用于通过收集系统输送并在城市水资源回收设施(WRRF)得到处理的再生水。根据欧盟理事会3月17日的立场声明,新法规有望促进更广泛的再生水回用,减少处理后的废水向地表水中的排放,通过城市废水多种利用来促进节水,同时保护水环境。在欧洲,尽管多年来经处理的废水已被公认为可持续的供水替代品,在缓解淡水供应压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在灌溉和其他工业应用中的再利用在实践中仍然受到限制。根据欧洲环境署的数据,目前农业用水约占欧盟年度用水量的50%。
【关键词】农业,灌溉,最低要求
【绿色环保】澳大利亚开发出新型咸水淡化技术(2020-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和国际同行开发出一种新型咸水淡化技术,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将海水等咸水转化成饮用水,并在阳光照射后重复使用相关材料。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将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种名为PSP-MIL-53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在30分钟内将海水等咸水中的盐分及有害颗粒吸附出来,使水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安全标准。随后只要经过阳光照射,材料就会很快释放出吸附的盐分等颗粒,从而可以重复使用。据介绍,每公斤这种材料每天可以过滤出139.5升饮用水,且耗能远低于现有咸水淡化技术。主导该研究的莫纳什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王焕庭说,对海水等咸水淡化,是世界范围内解决饮用水短缺危机的方法之一,但目前常用技术存在高耗能、需要加入额外化学物质等缺点,这种新型技术可以利用阳光实现可持续的咸水淡化,为发展低耗能、具有可持续性的咸水淡化技术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高耗能,需要,加入
【绿色环保】日本将在未来10年关闭100座效率低下的火电厂(2020-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表态称,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本将在未来10年关闭100座效率低下的火电厂,鼓励发展新型发电站,普及再生能源。同时,日本环境省已计划成立一个专家小组,研究如何让电力企业摆脱对煤炭的依赖。据日本经产省的数据,目前,日本全境尚有140座火电厂。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包含亚洲、美国和欧洲在内,从2015年到2018年,新燃煤电厂的总投资下降了75%。因此,有环保人士称,为避免在国际上孤立,同时为了扶持绿色经济,日本应该改变目前的能源政策。2002年,日本就制定了《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之后经过了三次修订,大概勾勒出了2050年前日本的能源战略。其中预测2030年日本的能源组合里,核电占比约为20%~22%,可再生能源占比将是22%~24%,煤炭将从目前的33%降至26%,天然气则维持在27%左右。而目前,日本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中的占比约为17%。上述基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太阳能发展的政策,鼓励太阳能发电企业或自己用太阳能发电的个体有足够动力,继续进行太阳能发电。此外,为了推动海上风力发电,日本政府将完善海域利用规则。该法还提出要加强利用氢气能源,把多余电力转换为氢能加以储存,以对输出功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形成补充。而核电在上述基本法中被定位为“重要的基荷电源”。对于缺乏资源的日本而言,核电曾被认为是最稳定的电力来源。然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导致日本普通民众对核电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情绪,日本政府对核电监管变得严格,安全对策费用也大幅增加。有日媒分析称,一贯重视核电与火力发电的日本,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领域起步较晚,要迎头赶上并非易事。鉴于日本各大电力公司都拥有核电站,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并不算太积极。因此,要把可再生能源变为日本的“主力电源”,日本的能源界和企业界依旧需要一场彻底的意识改革。
【关键词】摆脱,煤炭,绿色经济
【绿色环保】阿联酋将建首个垃圾+太阳能发电项目(2020-08-10)
【摘要】 8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据标普全球普氏报道,阿联酋第三大酋长国沙迦日前宣布,计划建设阿联酋第一座垃圾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电站。沙迦垃圾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公司Beea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计划将一座占地面积47公顷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对填埋的垃圾进行封顶处理,然后在上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使该垃圾场成为一座既有垃圾发电,也有太阳能发电的综合电站。预计该项目完工后,每年不仅可以处理30万吨不可回收垃圾,同时还能通过填埋的垃圾和太阳能产生超过42兆瓦的电力。据悉,该项目将由Beeah公司和阿布扎比清洁能源公司Masdar的合资企业具体实施,将在2021年分两个阶段启动。第一阶段先将27公顷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装机量为24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第二阶段将再改造20公顷的垃圾填埋场,安装16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据了解,目前阿联酋主要依靠天然气和水力发电,该国正在将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纳入其能源结构。
【关键词】安装,太阳能,光伏板
【绿色环保】欧盟推出氢能战略,重点发展“绿氢”(2020-08-10)
【摘要】 8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继德国单独推出国家氢能战略之后,欧盟委员会也推出了欧盟氢能战略,将“绿氢”作为欧盟未来发展的重点。这一战略分为3个阶段:2020-2024年,支持在欧盟范围内建成6吉瓦的电解制“绿氢”,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能产能,将“绿氢”的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吨。2025-2030年,使氢能成为欧盟能源体系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欧盟范围内建成近40吉瓦的电解制“绿氢”产能,将“绿氢”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000万吨。2030-2050年,使得“绿氢”技术完全成熟,并将大规模用于难以通过电气化实现零碳排放的领域。氢能战略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还宣布成立“清洁氢能联盟”。不过,此次欧盟委员会推出的欧盟氢能战略中,却为利用化石能源制造但同时配以碳捕获技术而生产的氢能,即“蓝氢”保留了发展空间,提出将在中短期内同时鼓励发展“蓝氢”。据了解,目前,全球绝大部分氢能是利用化石能源生产的,其中,76%基于天然气、23%基于煤炭。而当前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仍处在发展初期,目前全球只有19个运行中的商业项目。欧盟范围内暂无大型设施可以储存被捕获的二氧化碳。因此,欧盟此次推出的氢能战略虽然得到了普遍肯定,但其中保留“蓝氢”发展空间的做法也引发了业界的批评。
【关键词】欧盟,氢能,战略
【绿色环保】《力挽狂澜:破除海洋塑料污染》报告发布,呼吁重视海洋塑料污染(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环境报讯,包括皮尤慈善基金会以及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等组织在内共同发布了《力挽狂澜:破除海洋塑料污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迄今为止针对海洋塑料发布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报告之一。《报告》指出,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到2040年,市场中的塑料总量将会翻倍;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总量将会是现在的近3倍(预计从2016年的1100万吨上涨到2040年的2900万吨);海洋内的塑料垃圾存量将会是现在的4倍(超过6亿吨)。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呼吁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应立即采取行动,包括:一是淘汰我们不需要的塑料,不仅仅局限于不再使用吸管和塑料袋,而是要迅速推广新型产品交付模式,通过无包装或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方式把产品交付到消费者手中。设立远大目标,减少使用原生塑料。通过这些方法,与现有模式相比,到2040年,塑料使用量应该可以削减近一半左右。与当前相比,这相当于塑料使用的净零增长。二是加快设计研发速度,开发可重复使用、可循环或可堆肥的塑料产品。同时,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也至关重要,由此才能提高回收和循环相关产品的能力。即便以最低成本计算,这也意味着每年需要持续投入300亿美元。因此,急需在全球建立机制,增强循环的经济效益,通过确保相关行业也能参与其中来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例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等产业主导倡议。三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创新,包括创新商业模式、产品设计、材料、技术以及收集系统,从而加速向循环经济的转型。如果塑料及垃圾处理产业加大研发力度,使之与机械产业同等水平,到2040年,每年将需要100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是今天的4倍之多。《报告》还指出,与现有模式相比,到2040年,人类有望通过本报告中阐明的全面循环经济措施每年节省2000亿美元,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创造70万个净增岗位。
【关键词】海洋,塑料,垃圾存量
【绿色环保】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10年内需增加两倍投入(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环境报讯,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报告称,为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未来10年内,各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需要增加两倍。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能源需求下降,预计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去年低8%,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除非采取行动,否则随着经济复苏,这一数字很有可能反弹。根据IEA的报告,随着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排放已经大大减少,但其他领域仍需开发新技术来减少碳足迹。尽管现在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实现大量的减排,但仅靠它们本身还不够,如果不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全球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将无法实现。目前,全球在航运、卡车、航空和重工业等领域,几乎没有可用于将排放量降低到零的技术。报告称。报告同时显示,虽然许多减少高污染行业碳排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但仍需资金来进一步开发,以备大规模使用。据彭博社报道,随着全球各国都在寻求恢复经济活力,调整投资分配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欢迎,这些将有利于清洁能源技术获得更多支持。IEA也表示,尽管当前受经济低迷拖累,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有所放缓,但在许多国家制定的经济复苏计划中,都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更多支持,这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IEA的报告分析认为,如果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可以帮助减少多达600亿吨的碳排放,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2019年全球排放量的两倍。
【关键词】清洁,能源,碳足迹
【绿色环保】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反对欧盟扩大碳排放交易体系范围(2020-07-27)
【摘要】 7月25日,中国环境报讯,欧盟官员披露,在当日举行的欧盟领导人视频会议上,各成员国对通过扩大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范围为复苏计划筹措资金的倡议存有分歧。欧委会提议将碳排放交易系统拓展至海运和航空业,预计每年增收100亿欧元。德国、波兰、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爱沙尼亚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原因是化石燃料依赖程度较高的成员国担忧此举会对企业产生额外负担,另一部分成员国不愿放弃因出售排放配额获得的收入。其中,波兰态度较为坚决,表示通过碳交易体系增收的计划“绝对不能接受”。
【关键词】碳交易,体系,增收
【绿色环保】欧盟碳价创14年新高(2020-07-27)
【摘要】 7月25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12月交付的二氧化碳价格达到每吨30.8欧元,创下近14年来的新高。自欧盟从新冠肺炎疫情“封锁”中恢复以来,欧盟推动“绿色复苏”的力度日增,碳价呈现持续攀升趋势。与7月10日收盘的29.02欧元/吨相比,7月13日开盘后,12月交付的碳排放许可价格达到30.8欧元/吨,上涨幅度达到5%,创下自2006年以来新高。今年3月,在欧盟各国因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封锁”期间,工业、能源等领域大面积停工,能源需求大幅下降,大量企业抛售碳排放许可,碳价一时下探至15欧元/吨的水平。截至7月13日,碳价始终保持上涨,目前较低谷时期已翻倍有余。对此,《金融时报》撰文称,近几个月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欧盟碳交易市场较其他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了更为可持续的复苏趋势。分析认为,欧盟近日力推的“绿色复苏”政策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碳排放许可供应量可能将持续缩减。标普全球普氏援引一位伦敦碳交易分析师的话称,在过去的两年里,欧洲加大力度淘汰煤炭、大量使用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这一减碳的大趋势下,欧盟未来预计将收紧非电力领域的碳排放许可供应。
【关键词】收紧,碳排放,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