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我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2024-02-26)
【摘要】 2月26日,新华社讯,南京大学发布信息显示,该校谭海仁教授课题组研制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取得新突破,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化效率达24.5%,刷新此类组件的世界纪录,也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相关论文2月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突破大面积叠层组件的效率关的难点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为解决这个问题,谭海仁课题组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了甘氨酰胺盐酸盐,它能够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将薄膜的制备时间延长到原来的10倍左右,并且能自发诱导修复底部缺陷。用这种办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组件取得24.5%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数据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目前尚无同类组件打破该纪录。
【关键词】南京大学,刷新纪录,全钙钛矿
【新 能 源】韩国科学家开发出迄今能效最高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2024-02-05)
【摘要】 2月5日,快科技讯,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科学家借助新配体交换技术,合成出基于有机阳离子的钙钛矿量子点(PQD),开发出迄今能效最高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量子点是半导体纳米晶体,尺寸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科学家可根据颗粒大小控制其光电性能。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基于烷基碘化铵的配体交换策略,用具有良好太阳能利用率的有机PQD替代配体,制造出具有缺陷可控的量子点光活性层。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能效高达18.1%,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定其为迄今已知能效最高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即使储能两年多,这种新型电池的性能也保持不变,具有非凡的稳定性。
【关键词】韩国,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新 能 源】明阳智能18MW大型海上风机入选国家能源局2023年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24-02-01)
【摘要】 2月1日,明阳智能讯,1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入选成果榜单。国家能源局在“16兆瓦及以上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套装备”这一成果介绍中称,机组大型化是海上风电发展的显著趋势。该项成果攻克了16~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超长柔性叶片、大型主轴轴承、高功率密度发电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标志着我国大兆瓦级海上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再上新台阶。2023年12月,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在明阳智能汕尾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下线。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已下线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机组,其成功下线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关键词】明阳智能,海上风机,科技创新成果
【新 能 源】深圳技术大学逐层制备高效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2024-01-17)
【摘要】 1月17日,中国科学报讯,近日,深圳技术大学助理教授张光烨团队采用固体添加剂策略和碳氢绿色溶剂逐层制备方法,成功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18%。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环境材料》。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薄、可大规模印刷制备、力学性质优秀、室内光电转化效率高、能源回报周期短等优势。然而,传统高效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依赖氯仿作为加工溶剂,该溶剂不仅环境不友好,还有高毒性和低沸点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采用无卤素碳氢溶剂(甲苯)代替氯仿,提高了加工溶剂的沸点,使其更适合大规模生产。该研究为未来有效调控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提供了新思路。此外,该方法更有利于大规模溶液加工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
【关键词】深圳技术大学,高效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新 能 源】印度研究人员发现食品级封装光触媒材料可用于绿色制氢(2024-01-17)
【摘要】 1月17日,新能源网讯,光催化太阳能水分解为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低成本绿色氢气打开了一扇新的机会之窗。环境中有充足的太阳能,选择正确的高性能、长期、稳定的光催化剂可以提高绿氢的产量并降低价格。印度贾达夫普尔大学化学工程系纳米工程和可持续能源实验室的Kajari Kargupta教授领导的团队现在开发了一种封装在珠型光催化剂中的环保、可回收的3D有机藻酸盐水凝胶。这些类型的基于3D金属有机框架的水凝胶光催化剂可以提供稳定、连续的制氢速率。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氢能杂志》上。
【关键词】印度,光触媒材料,绿色制氢
【新 能 源】全球最高海拔风电叶片真空灌注试验在青海取得成功(2024-01-10)
【摘要】 1月10日,人民网讯,1月5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开展的高海拔风电叶片真空灌注技术研究试验取得成功,刷新了全球最高海拔风电叶片的纪录,也验证了风电叶片在高海拔低压灌注达到“零缺陷”的可能性,标志着我国风电叶片生产技术已迈向世界领先水平。风电叶片真空灌注以大气压与模腔内部气压的压力差为动力源,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意味着灌注动力会快速降低,常规灌注工艺可能失效。这次开展高海拔的风电叶片灌注技术研究,选取在叶根节圆直径达到3.2米的大型叶片壳体模具上进行,基本覆盖目前国内所有陆上叶片尺寸。经多阶段性试验和验证,试验团队对壳体最终灌注工艺方案进行反复探讨与修订,最终成功实现两侧壳体的灌注与固化,试验产品叶片达到灌注“零缺陷”的行业领先水平。
【关键词】最高海拔,风电叶片,真空灌注
【新 能 源】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2024-01-10)
【摘要】 1月10日,新能源网讯,高空风能相较于海上和陆上风能,具有功率密度大、风向平稳等优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1月7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和中路股份合作建设中电工程安徽院总承包的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伞梯组合型陆基高空风能发电技术路线,能够利用300~3000米高空风能进行发电,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技术的首次工程化实践,对推动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兆瓦级,高空风能,示范项目
【新 能 源】龙源电力主编风电机组优化效果评估标准发布(2023-12-01)
【摘要】 12月1日,科技日报讯,近日,由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主编的《风电机组优化效果评估方法》(NB/T 11298-2023)行业标准经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将于2024年4月1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风电机组优化效果评估的相关标准空白。该标准聚焦并网运行风电机组优化、技改以及大部件更换后机组发电性能、可靠性的优化效果评估,从风电机组安全性能和发电性能两方面考虑,通过设计安全性复核、机械载荷测量、并网性能评估以及标准功率曲线测试等内容,有效规范机组优化效果评估流程和方法。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可进一步提高风电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促进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龙源电力,风电机组,优化效果
【新 能 源】40MW级风电实验平台落户汕头,填补全球空白(2023-12-01)
【摘要】 12月1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1月30日,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盛大召开。会上,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揭幕亮相。项目由拖动电机系统、五自由度液压加载系统、电网模拟系统、实时仿真系统、测控系统、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等十余个系统组成,可为超大容量的风电机组提供贴近实际工况的实验环境。该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风电机组六自由度测试平台,将在超大型风电机组的设计校核、可靠性评估、创新技术验证等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优势,为汕头乃至全国的风电机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全球风电行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40MW级,风电实验,平台
【新 能 源】半导体所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2023-12-01)
【摘要】 12月1日,新能源网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的团队,在p-i-n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型空穴传输层设计和可控生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在透明导电衬底FTO和SAM层之间引入溶液法制备的p型氧化镍(NiOx)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SAM的自组装能力。同时,研究通过同质化NiOx纳米颗粒,实现了在均匀致密NiOx薄膜表面上SAM的大面积均匀可控制备(图1),有效解决了此前分子直接在透明导电衬底上组装不完美导致的缺陷复合和电荷输运损失的问题。基于高质量NiOx/SAM复合空穴传输层,游经碧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2%(0.074平方厘米)和模组效率为21%(14.6平方厘米)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Homogenized NiOx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ed hole transport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关键词】反型结构,钙钛矿电池,研究进展
【新 能 源】首款背接触微米光伏电池问世(2023-12-01)
【摘要】 12月1日,科技日报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全球首款背接触微米光伏电池。与传统太阳能技术相比,新型电池的厚度仅为一根头发丝宽度的两倍,有望将能源生产成本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为电子设备领域迈入小型化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物质科学》杂志。相较其他光伏电池,背接触电池正面无栅线,正负极全部挪到了电池背面,有助于吸收更多太阳光,产品外表美观,适合于户外和工商业屋顶等使用场景,有利于在分布式市场推广。背接触微米光伏电池有望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可使电子设备变得更紧凑,也可推动人们研制出用于太空探索的轻型核电池,以及用于电信和互联网的小型设备等。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带来更便宜、更强大的太阳能电池,加速能源转型。
【关键词】背接触,微米,光伏电池
【新 能 源】国内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成功(2023-11-16)
【摘要】 11月16日,国资委讯,由国家管网组织开展的国内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泄放喷射火试验与封闭空间泄漏燃爆试验日前成功实施,填补了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泄放燃爆验证试验的空白,为实现天然气长输管道掺氢输送技术自主可控奠定了重要基础。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将氢气与天然气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后,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进行输送。掺氢天然气可被直接利用,能够改善天然气品质;也可以将氢和天然气分离后单独使用,实现氢的低成本远距离输送,对促进能源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试验是我国最大尺度的管道掺氢天然气燃爆工业验证试验。试验选用X65钢级、323.9毫米管径管道,放空立管高度为5米,试验压力高达12兆帕,最大掺氢比例为30%,模拟的封闭空间结构参照输气管道阀室建设。
【关键词】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
【新 能 源】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下线(2023-11-13)
【摘要】 11月13日,东方电气讯,11月10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顺利下线。这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直驱海上风电机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是针对海上I类风速区域开发的全新一代海上风电机组,是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海上风电创新联合体紧密合作、创新开发的又一大国重器,机组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推动了整个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和技术进步。
【关键词】全球最大,18兆瓦,海上风电
【新 能 源】联合动力风电机组点亮南极中山站(2023-11-13)
【摘要】 11月13日,中国能源报讯,由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单位合作的极地10千瓦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研制项目近日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极区环境特点,开展高可靠性小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并制造样机配合搭建风光储多能互补的极区发电系统,服务于极区科考任务。截至目前,由联合动力自主研制交付的10千瓦极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南极中山站已安全运行600余天,为南极科考站提供了经得起现场运行考验的风力发电设备,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板块在南极洲零的突破。
【关键词】联合动力,风电机组,南极中山站
【新 能 源】中国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2023-11-06)
【摘要】 11月6日,证券日报网讯,11月3日,在第19届太阳能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上,隆基绿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首次超越单结电池的肖克利-奎伊瑟(S-Q)理论效率极限33.7%,这也是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隆基绿能首席科学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33.9%这个数据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中国团队首次在晶硅钙态矿电池领域刷新了世界纪录,中国企业的叠层电池研究,跻身于全球领先水平。此外,这也是叠层电池技术首先超过了单结电池理论极限,并通过叠层电池展示了优势。徐希翔认为,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全球的光伏会聚焦在晶硅的单结电池以及晶硅基础的叠层电池。
【关键词】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纪录
【新 能 源】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实测成功(2023-10-25)
【摘要】 10月25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中心日前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库金图风电场完成国内首台2.5兆瓦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暂/稳态特性现场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具有良好的弱电网适应性与故障穿越能力。此次构网型风电机组实测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构网型风电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支持下,中国电科院联合运达股份、阳光电源、合肥工业大学、冀北电科院等单位,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历时4年,突破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暂/稳态主动支撑技术,实现风电机组跟/构网双模式灵活切换、低频振荡抑制、故障穿越及暂态支撑等关键技术,并通过此次现场实测实现性能验证与策略优化。
【关键词】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实测成功
【新 能 源】国内最长500千伏光电复合海底电缆通过耐压试验(2023-10-19)
【摘要】 10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讯,近日,广东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所采用的海底电缆顺利通过了耐压试验。据了解,该海底电缆电压等级为500千伏,长约60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距离最长的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电缆相当于“电力高速公路”,是风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场产生的清洁电能将通过它接入电网。为了保障海底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使用自主创新研发的大型高压试验设备——超大容量电抗器,在该海底电缆投入使用前开展相关的耐压试验。,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投产后,每年提供约36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105万吨。
【关键词】光电复合,海底电缆,耐压试验
【新 能 源】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成功(2023-10-12)
【摘要】 10月12日,新华社讯,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10月11日上午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九码头)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据测算,“三峡氢舟1”号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三峡氢舟1”号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交付后用于三峡库区及三峡-葛洲坝两坝间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三峡氢舟1”号由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中国船级社、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江龙船艇等单位共同研发建造,是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氢燃料电池动力船。
【关键词】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三峡氢舟
【新 能 源】粘弹性无机玻璃:开创固态电池革命的新时代(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IOP)胡永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对一种新型粘弹性无机玻璃(VIGLAS)电解质的研究发表在《自然能源》杂志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氧原子代替某些氯原子,成功地将精致的室温熔盐,即LiAlCl4和NaAlCl4,转化为称为LiAlCl2.5O0.75(LACO)和NaAlCl2.5O0.75(NACO)的粘弹性玻璃。粘弹性玻璃与众不同的是,它在室温下容易弯曲和折叠的非凡能力,挑战了以前无机固体电解质不能表现出与有机电解质相关的机械灵活性的假设。这一发现为固态电解质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关键词】粘弹性,无机玻璃,固态电池
【新 能 源】国产碳纤维助推风电高质量发展(2023-09-22)
【摘要】 9月22日,中国能源网讯,9月21日,吉林市人民政府和吉林化纤集团主办的以“低成本、高性能、大型化、高可靠”为主题的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碳纤维应用研讨会在吉林市开幕。近年来,吉林省举全省之力支持吉林化纤发展碳纤维产业,吉林化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吉林化纤集团不断完善碳纤维产业链,实现了由纤维向通用复材、碳纤维制品的延伸。数据显示,近年来,吉林化纤不断突破风电专用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技术,质量、成本优势全球领先,国内风电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主导产品碳纤维拉挤板市场认证率100%。吉林省将继续全力支持吉林化纤高质量发展,凝聚产业链协同发展共识,提升碳纤维在风电领域上的应用,助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产碳纤维,风电,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