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我国自主研制百千瓦级高效海水电解制氢系统示范运行(2025-02-10)
【摘要】 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讯,近日,由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组)王二东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20Nm3/h高效海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华能庄河海上风电场示范运行,目前系统工作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系统自2024年9月完成制造与调试后,持续开展了性能评价工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电解槽小室电压低至1.59V@3000A/㎡,直流电耗为3.80kWh/Nm3H2,氢气纯度高于99.999%。20Nm3/h高效海水电解制氢系统应用了王二东团队在海水制氢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制氢电极、新型低成本电解槽、宽功率适应海水电解制氢工艺、高可靠性系统架构等,保障了海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可靠、高效运行。
【关键词】百千瓦级,海水电解制氢,示范运行
【新 能 源】联智科技北斗监测赋能多台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营(2025-01-23)
【摘要】 1月23日,联智科技讯,近日,联智科技中标国家能源集团山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基于北斗的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塔基监测项目。联智科技研发的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和异常检测行业模型等重大科研成果在双井风电场、余庄风电场的57台风力发电机组得到规模化应用。本项目依托北斗双天线位姿监测、单北斗监测以及无线智能感知技术取得的成果,深入分析风机结构及运行特点,结合在数据挖掘行业模型,构建了基于北斗卫星高精度便携定位技术的风机基础安全监测体系,实际了云-边-端一体化的实时感知风机塔顶的摆动轨迹、塔筒的倾斜状态、塔基的基础沉降情况等参数,实现在风电场升压站对所有的风机塔筒参数的汇集、分析和展示。
【关键词】联智科技,北斗监测,风力发电机组
【新 能 源】我国首套海上风电自主探测平台投运(2025-01-21)
【摘要】 1月21日,央视新闻讯,1月11日,我国首套海上风电自主探测平台在江苏如东海上环港风电场正式投运。平台采用无人化海上作业模式,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运维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平台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公司研制,利用无人船与机器人组合方式,实现了远程操控无人化作业,每日最大探测范围提升至100公里,极大提升了海缆检测效率精度。作业时,无人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抵达指定海域,机器人自动投放下水开展故障检查探测,探测路径更加贴近海缆,故障定位时间大幅缩短90%,探测精度也提升了10倍,为后续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给予有力支撑。
【关键词】海上风电,自主探测平台,投运
【新 能 源】国内首个中大型风光储制氢深度耦合煤化工科技示范项目成功并网(2025-01-20)
【摘要】 1月2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锡林郭勒供电公司讯,1月17日21:50分,随着内蒙古电力集团锡林郭勒供电公司西营110kV变电站152西氢线断路器合闸送电,国内首个中大型风光储制氢深度耦合煤化工科技示范项目——多伦大唐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成功并网。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是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风光)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的新能源项目。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以“绿氢”代替“灰氢”的方式,助力煤化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项目投产后,年制氢量达7059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93万吨。
【关键词】风光储制氢,深度耦合,煤化工
【新 能 源】全球最大一体化成型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在脉络能源下线(2025-01-14)
【摘要】 1月14日,上证报讯,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脉络能源”)1月12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全球面积最大的一体化成型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近日在脉络能源100M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成功下线。该组件面积为1.2x1.6平方米,质量约为2.04千克。脉络能源表示,经国际权威测试认证机构TUV莱茵测试认证,在标准测试条件下,1.2x1.6平方米双玻组件全面积组件效率达17.9%。脉络能源在珠海市香洲区正菱(三溪)高科园建成100MW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并成功实现首片组件下线。该生产线主要生产大面积地面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用钙钛矿光伏组件,同时,兼容室内弱光组件和大面积柔性组件生产。
【关键词】一体化成型,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
【新 能 源】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试运行成功(2024-12-23)
【摘要】 12月23日,中国能源新闻网讯,12月20日,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中试基地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油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该装置采用适应海上可再生能源特点以及海水环境的技术打造,额定产氢量为200标准立方米/小时,可用于大规模产氢,制取氢气纯度可达99.999%,能够满足燃料电池、电子工业等应用场景对高纯度氢气的需求。装置将电流处理、电解海水、氢气分离及纯化等核心设备全部集成到5个集装箱中,具有结构紧凑、方便移动、制氢纯度高等特点,符合海上生产作业平台等应用场景。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专家鉴定,该装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
【新 能 源】我国功率最大氢气发动机在辽宁大连发布(2024-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新闻网讯,12月5日,一汽解放6DV超级工厂投产暨首款氢气发动机发布仪式在辽宁大连举行。全新发布的首款CA6HV3氢气发动机是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其最大能够爆发460马力,峰值扭矩2100牛米,90%纯度的灰氢就能高效燃烧,可实现零碳排放,是当前国内功率最大的氢气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对氢气的纯度要求非常高,需要达到99.99%。而这款CA6HV3氢气发动机对氢气纯度适应性非常强,只需使用灰氢,氢气纯度达到90%以上就能产生比较好的燃烧效果,对制氢要求较低,因此可降低其使用成本。与天然气和柴油不同,氢可能进入到金属内部并影响金属内部结构,引起管道材料强度下降而发生脆性断裂,即所谓“氢脆”现象。为突破这一技术难题,该款发动机与氢气接触的相关零件采用抗氢脆耐磨材料和特殊涂层技术,防止氢气分子扩散金属里,产生“氢脆”现象,进而达到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功率最大,氢气发动机,发布
【新 能 源】新型催化剂将水解制氢效率提高200倍(2024-12-03)
【摘要】 12月3日,科技日报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独特的拓扑手性晶体,并将其用作水解制氢过程中的催化剂。通过操控该晶体内电子自旋,科学家将水解制氢效率提升了200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由铑、硅、锡和铋等多种元素组成的拓扑手性晶体。这些晶体的原子具有独特的左旋或右旋排列结构,使其能以特定方式与光和其他手性分子相互作用。电子转移速度的加快显著提高了整体反应速率。与利用传统催化剂相比,新催化剂的加入将水分解过程的效率提高了200倍。但目前研制出的催化剂仍然含有稀有元素,未来将很快推出高效且可持续的催化剂。
【关键词】新型催化剂,水解制氢,效率提高
【新 能 源】全球首个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制备成功(2024-12-03)
【摘要】 12月3日,中国科学报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严克友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利用绿色配体演变策略,调控全无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成核结晶,成功制备出全球首个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该团队采用对甲苯磺酰肼的配体演变策略,制备了带隙为1.31 eV的无机窄带隙CsPb0.4Sn0.6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该策略实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即低温处理阶段对甲苯磺酰肼作为配体调控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高温处理时将薄膜中的Sn4+还原成Sn2+减少深能级陷阱态,同时对甲苯磺酰肼的生成产物对甲苯磺酸又可以作为新的配体钝化钙钛矿薄膜的缺陷态。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了17.41%的破纪录效率。结合带隙为1.92 eV的CsPbI2Br顶电池,首次成功构建了效率为22.57%(认证为21.92%)的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成功构建,有望在未来解决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问题。
【关键词】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
【新 能 源】“冻晶”技术助力纤纳光电实现766cm2钙钛矿组件转换效率达21.5%(2024-11-25)
【摘要】 11月25日,纤纳光电讯,纤纳光电近日宣布,纤纳光电766cm2中型钙钛矿组件经中国计量院认证,获得了21.5%的转换效率(正反扫平均值)。该组件结晶工艺使用纤纳光电新开发的冷冻激光表面钝化技术(简称“冻晶”技术),这是继钙钛矿小组件突破23.65%的效率后,在“冻晶”技术助力下公司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冻晶”技术与传统思路不同,通过超快激光精确深度调控与高精平台及光束角度的设计,实现了在钙钛矿晶体表面仅十几纳米范围内的瞬间局部退火,而体相晶体则保持低温稳定。这一举措在微观层面构建出陡峭的温差梯度,精准钝化表面缺陷的同时,避免了体相晶体的过度生长,从而推动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迈向新高度。纤纳光电认为,这充分验证了“冻晶”技术在优化大面积钙钛矿结晶质量方面的可行性,为解决钙钛矿面积放大效率损失的“顽疾”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冻晶”技术,纤纳光电,钙钛矿组件效率
【新 能 源】国内首套典型风电机组装调与维护实训装置交付(2024-11-13)
【摘要】 11月13日,科技日报讯,国内首套典型风电机组装调与维护实训装置近日完成测试,在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投入使用。该装置由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依据风力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设计。“典型风电机组装调与维护实训装置”包含机舱单元、偏航单元、模拟风源单元及风机电气控制单元,能够模拟真实机组安全与常规运动控制,是可以支撑典型风电机组维护与检修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训平台。
【关键词】国内首套,风电机组,实训装置
【新 能 源】我国科研团队提出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新策略(2024-11-04)
【摘要】 11月4日,人民网讯,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近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该研究针对海水制氢中最棘手的氯离子干扰难题,引入氧化还原介导的解耦策略,利用兼具热力学和动力学优势的阳极反应,巧妙规避了传统电解水制氢过程中析氧反应与氯离子反应的直接竞争,大幅降低了电化学腐蚀。
【关键词】科研团队,解耦式,电解制氢
【新 能 源】爱旭布局新型光电技术,晶硅理论转换效率有望超过30%(2024-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能源网讯,日前,爱旭股份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爱旭将与澳大利亚先进光伏中心(ACAP)携手研发具有行业开创性的光子倍增技术(Photon Multiplication)。此次爱旭与ACAP联合研发的全新光子倍增技术,致力于通过特殊材料将单个高能光子转换成多个低能光子以成倍产生额外的电子-空穴对,提升电流输出,现有电池结构无需进行复杂调整,即可打破传统技术局限性、显著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不仅如此,该技术与现有BC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高度兼容,BC电池生产线只需进行简单改造便可实现这项新技术的量产应用,实现30%以上的阳光能量转换效率空间。该项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实践,将有望颠覆现有光伏技术理论,实现太阳能利用形式的全面变革,再次大幅优化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
【关键词】爱旭,光电技术,晶硅理论转换效率
【新 能 源】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再度刷新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2024-10-16)
【摘要】 10月16日,南京大学讯,10月14日,南京大学宣布,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面积为1.05cm2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8.2%,刷新了该尺寸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世界效率纪录,进一步推动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14日以《Homogenized contact in all-perovskite tandems using tailored 2D perovskite》为题,发表于Nature期刊。相关结果已被收录到国际权威的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效率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中。
【关键词】钙钛矿,效率,纪录
【新 能 源】中国首创、全球最大的35兆瓦级六自由度风电整机试验台投运(2024-10-16)
【摘要】 10月16日,三一重能讯,10月15日,中国首创、全球最大的35兆瓦级六自由度风电整机试验台,在三一重能风电试验中心正式投运。该试验台由三一重能完全自主研发设计,采用100%国产供应链建设,是迄今全球可承载功率最大、还原度最高、验证最全面的风电整机传动试验台,满足35兆瓦级整机全生命周期验证需求,将为风电大型化未来创造更多可能。35兆瓦整机试验台通过6个百吨液压缸的组合配置,实现六个维度多向载荷的协同加载与解耦,对试验机组进行肆意极限拉扯,一比一复刻风场复杂工况。
【关键词】35兆瓦级,六自由度,风电整机试验台
【新 能 源】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组件通过低-高-低加严循环风压测试(2024-10-14)
【摘要】 10月14日,东方日升新能源讯,近日,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组件成功通过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极端气候条件下卓越稳定性和耐久性测试。此次测试严格遵循了AS/NZS 1170《结构设计准则》中的高标准要求,还融合了《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模拟低-高-低循环风压环境的机械性能测试。测试依据AS/NZS 1170《结构设计准则》标准,设定了远超自然环境中常见的风压变化强度的极端风压场景,旨在全面评估异质结伏曦组件在极限条件下的即时响应速度、长期耐受极限以及结构稳定性。此次测试有力证明了东方日升异质结伏羲组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高可靠性及卓越性能。
【关键词】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组件
【新 能 源】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生产制造实现国产化(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电力报讯,9月26日晚,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成功并网发电,标志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20兆瓦时代。该机组采用柔性功率设计,最大功率可达20兆瓦,风轮直径可覆盖260至292米,最大扫风面积66966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大小。以年平均风速8.5米每秒测算,该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可满足9.6万居民全年用电需求。该机组研发实现了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桨系统到大型铸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生产制造的全部国产化,有力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国内装备制造水平的升级。
【关键词】明阳智能,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
【新 能 源】新型二维材料可提高电解水制氢效率(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新华网讯,德国科研团队以二维材料MXene为基础开发出一种催化剂,可高效催化电解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并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可望提高电解水制氢的效率、降低成本。MXene由过渡金属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制成,其微观结构是一层层的分子薄膜,与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类似,所以被称为二维材料。这类材料有着高导电性和亲水性,总表面积很大,表面特性容易调节,在电催化领域有巨大潜力。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说,他们使用碳化钒制备出MXene材料,添加铜和钴的氢氧化物以增强表面功能,得到新型催化剂。实验发现,它对电解水的析氧反应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连续反应12小时之后,活性甚至有所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材料化学杂志A》上。
【关键词】新型,二维材料,电解水制氢
【新 能 源】S&P标普全球:2024年起TOPCon技术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市占比将超7...(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能源网讯,9月,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光伏技术报告》指出,光伏行业正处于向n型技术的快速转型期,预计在2024年,这一转型将进入关键阶段。在众多n型光伏技术路线中,TOPCon技术以其高效率、高性价比以及对现有PERC生产线的兼容性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流。报告预计到2026年,TOPCon的市场份额将攀升至70%。标普全球报告指出,TOPCon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膜层,二者共同形成钝化接触结构,有效降低硅片表面复合和金属接触复合,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与XBC技术相比,TOPCon实现了钝化技术的显著迭代,过往主流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正是基于钝化技术的持续提升。根据标普全球的预测,2030年前,TOPCon将持续占据光伏行业主流地位。
【关键词】标普全球,TOPCon技术,光伏主流
【新 能 源】鞍钢股份成功研发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2024-09-06)
【摘要】 9月6日,鞍钢集团讯,9月4日,鞍钢集团向媒体表示,厚度为1.5mm、强度700MPa的光伏支架用耐蚀钢AWP700在鞍钢股份鲅鱼圈生产基地首次试制成功,实现了光伏支架用钢产品强度、轧制规格的突破。标志着鞍钢股份开发出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也标志着其在拓宽光伏支架用耐蚀钢产品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此次鞍钢股份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的成功研发,不仅满足了下游产业高强度、环保、耐蚀的发展趋势,更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推动了新能源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绿色鞍钢、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贡献积极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鞍钢股份,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