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生产制造实现国产化(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电力报讯,9月26日晚,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成功并网发电,标志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20兆瓦时代。该机组采用柔性功率设计,最大功率可达20兆瓦,风轮直径可覆盖260至292米,最大扫风面积66966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大小。以年平均风速8.5米每秒测算,该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可满足9.6万居民全年用电需求。该机组研发实现了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桨系统到大型铸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生产制造的全部国产化,有力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国内装备制造水平的升级。
【关键词】明阳智能,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
【新 能 源】新型二维材料可提高电解水制氢效率(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新华网讯,德国科研团队以二维材料MXene为基础开发出一种催化剂,可高效催化电解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并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可望提高电解水制氢的效率、降低成本。MXene由过渡金属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制成,其微观结构是一层层的分子薄膜,与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类似,所以被称为二维材料。这类材料有着高导电性和亲水性,总表面积很大,表面特性容易调节,在电催化领域有巨大潜力。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说,他们使用碳化钒制备出MXene材料,添加铜和钴的氢氧化物以增强表面功能,得到新型催化剂。实验发现,它对电解水的析氧反应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连续反应12小时之后,活性甚至有所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材料化学杂志A》上。
【关键词】新型,二维材料,电解水制氢
【新 能 源】S&P标普全球:2024年起TOPCon技术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市占比将超7...(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能源网讯,9月,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光伏技术报告》指出,光伏行业正处于向n型技术的快速转型期,预计在2024年,这一转型将进入关键阶段。在众多n型光伏技术路线中,TOPCon技术以其高效率、高性价比以及对现有PERC生产线的兼容性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流。报告预计到2026年,TOPCon的市场份额将攀升至70%。标普全球报告指出,TOPCon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膜层,二者共同形成钝化接触结构,有效降低硅片表面复合和金属接触复合,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与XBC技术相比,TOPCon实现了钝化技术的显著迭代,过往主流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正是基于钝化技术的持续提升。根据标普全球的预测,2030年前,TOPCon将持续占据光伏行业主流地位。
【关键词】标普全球,TOPCon技术,光伏主流
【新 能 源】鞍钢股份成功研发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2024-09-06)
【摘要】 9月6日,鞍钢集团讯,9月4日,鞍钢集团向媒体表示,厚度为1.5mm、强度700MPa的光伏支架用耐蚀钢AWP700在鞍钢股份鲅鱼圈生产基地首次试制成功,实现了光伏支架用钢产品强度、轧制规格的突破。标志着鞍钢股份开发出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也标志着其在拓宽光伏支架用耐蚀钢产品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此次鞍钢股份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的成功研发,不仅满足了下游产业高强度、环保、耐蚀的发展趋势,更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推动了新能源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绿色鞍钢、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贡献积极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鞍钢股份,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钢
【新 能 源】废弃太阳能电池板中银回收率可达98%(2024-09-02)
【摘要】 9月2日,科技日报讯,意大利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从废弃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回收银,回收率高达98%。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环境技术与创新》杂志。此前研究显示,太阳能电池板中的铁、钢和铝等金属相对容易回收利用,但银等金属的回收却困难重重。因为银与铜几乎总是“形影不离”,难以分离。最新研究提供了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银回收方案。新方法巧妙运用了碱活化的过硫酸盐和氨。其中,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铜。得到的氧化铜可用作保护层,防止铜漏出。研究团队通过不断调整参数,进行多种反应,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材料配比和反应条件:氨浓度为0.5摩尔/升,过硫酸钾浓度为0.2摩尔/升,反应时间为1小时。在这样的条件下,新方法能够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出85%的银。借助电沉积氧化还原反应,他们进一步将回收率提高到98.7%。
【关键词】废弃太阳能电池板,银,回收率
【新 能 源】中船科技“风光氢储”试验场取得重大突破(2024-08-26)
【摘要】 8月26日,中船科技讯,近日,中船科技旗下中船风电“风光氢储”试验场取得重大突破,场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离网制氢及氢能消纳三大核心技术环节全面贯通,燃料电池系统成功发电,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深度耦合的技术孵化树立了新标杆,培育了新能源产业向前沿领域迈进的新增长点。试验场项目团队直面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等核心难题,创新采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组网技术和锂电-燃电混合储能模式,以电解制氢技术灵活调节能源供需,将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共同作为调峰载体和后备电源,搭载中船风电自主开发的风光氢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对“源网荷储氢”多能系统进行多尺度协调控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有效弥补了电化学储能在储能时长方面的局限性,实现了全天候、无间断、100%清洁能源离网供电,将该领域技术探索推向了新高度。
【关键词】中船科技,“风光氢储”,试验场
【新 能 源】叶状聚光器可大幅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2024-08-23)
【摘要】 8月23日,科技日报讯,发光太阳能聚光器(LSC)是一种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将阳光转化为可被光伏电池捕获利用的装置。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能源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叶状LSC模型,可增强光子的收集和传输能力,大幅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研究人员将传统平面LSC技术(如边缘镜和串联结构)融入叶状LSC设计中。实验表明,可使用单点激发技术,根据入射光的光谱和强度,对这些叶状结构的光学效率进行分析计算。这种叶状的优化LSC为设计更灵活、更具可扩展性的太阳能系统提供了新解决方案,使其更高效,适用于更多用途。
【关键词】叶状聚光器,大幅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
【新 能 源】超大尺寸钙钛矿高速激光刻蚀成套设备在武汉发布(2024-08-14)
【摘要】 8月14日,上证报讯,8月13日,元禄光电在武汉正式发布1200mm×2400mm钙钛矿高速激光刻蚀成套设备,为解决钙钛矿大面积制备的产业化瓶颈提供了新方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路线的“终极答案”,钙钛矿工艺流程包括薄膜制备、激光刻蚀、封装三个环节。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与规模化量产的关键环节,激光刻蚀的高精度调控对大尺寸钙钛矿电池组件量产至关重要。此次发布的设备由元禄光电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是目前市场上极少数能生产超大尺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激光刻蚀设备。胡兵介绍,该设备通过飞秒激光光刻局域成型技术,在保证刻蚀节拍的前提下,可精准实现多次定位刻蚀,解决了高精度界面调控难题,为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的高效制造带来可能。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通过专家评价认定。
【关键词】超大尺寸,钙钛矿,激光刻蚀
【新 能 源】技术持续突破,钙钛矿叠层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2024-08-06)
【摘要】 8月6日,证券日报讯,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发再次取得进展。日前,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单位科研团队合作,成功突破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难题,并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32.5%且具有长期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长期以来,钙钛矿叠层电池在制备过程中,常出现钙钛矿薄膜不均匀和晶体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成品出现缺陷,影响光电转换率和使用寿命。为此,相关企业、高校、科研单位都在积极进行研发突破。据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陈棋介绍,该团队创新提出宽带隙钙钛矿结晶控制策略,在前驱液中添加长链烷基胺,促使高质量晶核加速“生长”,抑制低质量晶核“生长”,从而制备出均匀的高质量宽带隙钙钛矿薄膜。
【关键词】技术突破,钙钛矿叠层电池,商业化进程
【新 能 源】世界最大口径和输量的绿氢管道勘察设计正式启动(2024-07-16)
【摘要】 7月16日,北极星氢能网讯,7月3日,康保至曹妃甸氢气管道工程勘察和详细设计阶段启动会在河北廊坊召开,标志着这条世界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绿氢管道勘察和详细设计工作正式启动,管道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氢能一体化发展。康保至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于去年12月底,获河北省省发改委批复,由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建设,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管道设计院)负责可行性研究、勘察测量和详细设计工作。该管道起自张家口市康保县,终至唐山市曹妃甸区,线路全长972.7公里,管径为813毫米,设计压力7.1兆帕,最大年输量约为130万吨绿氢,是目前世界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绿氢管道。
【关键词】世界最大,绿氢管道,勘察设计
【新 能 源】我国首个光热补能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2024-07-16)
【摘要】 7月16日,北极星氢能网讯,近日,我国首个光热补能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入使用,该项目由榆林学院与常州市蓝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该光热补能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凭借前沿的技术和精密的设备,成功地将太阳能的无限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而利用热化学的精湛工艺,将甲醇高效地转化为纯净的氢气。这一独特的转化过程不仅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宏伟目标。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一体站还融入了加氢的先进技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清洁、高效的氢能源解决方案,推动了绿色出行的步伐。
【关键词】光热补能,甲醇,制氢加氢
【新 能 源】隆基绿能、仁烁、纤纳、光因等摘得多项钙钛矿电池效率世界纪录(2024-07-08)
【摘要】 7月8日,上证报讯,近日,2024年最新《SolarCell Efficiency Tables》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表(第64版)发布。在钙钛矿光伏分类中,隆基绿能、仁烁光能、纤纳光电、光因科技等中国公司分别摘得多项钙钛矿电池世界纪录。隆基绿能获得两项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的效率世界纪录,分别为1cm2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效率34.2%,以及2054cm2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效率25.8%。仁烁光能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效率此次摘得三项世界纪录,分别为0.0493cm2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实现30.1%,这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两端结构首次突破3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1.038cm2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28.2%;20.25cm2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24.5%。纤纳光电以“7906cm2全面积钙钛矿单结电池效率15%”获得一项世界纪录。
【关键词】钙钛矿,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新 能 源】我国首套百千瓦级电氢双向转换装置投运(2024-07-02)
【摘要】 7月2日,科技日报讯,6月下旬,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电氢双向转换装置在广州正式投运。该装置基于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具有电解池和燃料电池两种模式,集制氢与发电功能于一体。研发团队先后取得大功率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等技术突破。目前该装置的系统电解制氢功率已达100千瓦,电堆平均每三度电可制一立方氢。相比传统电解制氢技术,该装置的效率提升了20%~30%。该装置在国内率先实现通过一套装置完成制氢和发电,实现了绿电和绿氢的双向高效可靠转换。这标志着我国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示范应用。
【关键词】首套,百千瓦级,电氢双向转换
【新 能 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2024-06-13)
【摘要】 6月13日,中国能源网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SCs)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光伏技术受到广泛研究,其中载流子的提取和转移对器件性能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李永舫/孟磊团队近年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近日,该团队提出了局部氧化修饰(LOE)策略,通过在纳米SnO2电子传输层中添加氧化剂来有效控制和维持SnO2的适当氧化状态,从而实现对电子传输层(ETL)的精细调控。研究人员使用铬酸铵作为氧化剂,补偿多余的氧空位,并产生p型半导体Cr2O3超薄层作为局部域的还原产物。形成的Cr2O3/SnO2纳米p-n结有利于电荷的提取,减少了钙钛矿活性层在埋底界面处的非辐射复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新 能 源】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组件功率达767.38Wp,组件转换效率达24.70%(2024-06-13)
【摘要】 6月13日,中国能源网讯,6月12日,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光伏研究院宣布,经全球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公司研发的异质结伏曦系列组件的最高功率达到了767.38Wp,组件转换率达到了24.70%,这一成绩又刷新了整个光伏行业的功率效率记录。东方日升全球光伏研究院副院长刘亚锋表示,作为东方日升双碳驱动下的最新产品,异质结伏曦产品拥有高组件功率、高发电量、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以及低衰减、低温度系数、低碳足迹、低度电成本“四高四低”的领先特性。对比市场其他主流技术产品,其具有更高的发电量,不仅能够带来更低的度电成本,也能带来更多的减排量和碳价值。
【关键词】东方日升,异质结组件,转换效率
【新 能 源】全球最大功率海上风机并网(2024-06-06)
【摘要】 6月6日,远景能源讯,近日,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远景能源EN-256/16.7样机在射阳并网,这也是全球已并网的最大风机,中国海上风电再一次站在全球技术高地。EN-256/16.7基于远景多年自研自制的技术积累,核心部件与整机的测试真正模拟实际工况,远超认证要求范围和行业通用方法。目前该机型的叶片、大扭矩齿轮箱、电气系统、轴承等关键部件均已通过型式认证。可靠性有保障的同时,高比例国产化供应链进一步确保了按时保质交付的能力。EN-256/16.7针对深远海场景在制造、交付、吊装、运输、运维等各环节深化技术创新,核心部件全面优化升级,发电性能更上一层楼,将为深远海海域风电开发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关键词】全球,最大功率,海上风机
【新 能 源】晶科能源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再创纪录(2024-06-03)
【摘要】 6月3日,晶科能源讯,晶科能源5月30日宣布,公司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经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该电池的转化效率达到33.24%,大幅提升了公司之前保持的同类叠层电池32.33%的最高转换效率,实现了累计26次打破光伏产品效率和功率世界纪录的成就。此次破纪录的钙钛矿叠层电池使用了晶科自主开发的N型高效单晶钝化接触TOPCon电池作为底电池,通过超薄poly钝化接触技术、新型绒面陷光技术、高透光率、高载流子迁移率中间复合层材料技术、钙钛矿界面混合材料钝化提升技术等多项材料技术创新,再度实现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突破。
【关键词】晶科能源,钙钛矿,转化效率
【新 能 源】宁波材料所在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获进展(2024-05-13)
【摘要】 5月13日,新能源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叶继春带领的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科研团队,以前期晶硅、钙钛矿及其叠层电池研究为基础,在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研究发现,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器件在经过3000次弯曲循环后仍保持98.2%的初始效率,并在经过100小时的工作稳定性测试后,柔性叠层器件也可以保持90.6%的初始效率,展现出较好的力学和工作稳定性。这一成果有望推动低成本、高性能和轻质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关键词】宁波材料所,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新 能 源】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研制成功(2024-05-13)
【摘要】 5月1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讯,5月10日,我国最高量级车载液氢系统“赛道1000”在北京发布,该产品是液氢重卡的核心设备之一,也是我国将液氢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赛道1000”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研制,是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它可以用液氢替代传统的燃油作为燃料,驱动车辆行进。相比上一代产品,“赛道1000”在相同外廓尺寸下,有效容积扩大20%,携氢量提升至百公斤级。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氢能业务首席专家 刘玉涛:系统质量、储氢密度、加注时间等参数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国产化配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较上一代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批量生产后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随着产品的批量生产和示范应用,可以大幅提高我国氢能重卡水平,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践行绿色低碳交通提供重要技术和装备基础,助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研制成功
【新 能 源】仁烁光能1.2*0.6平方米商用尺寸单结钙钛矿组件全面积稳态效率达1...(2024-05-08)
【摘要】 5月8日,仁烁光能讯,仁烁光能5月7日宣布,经中国计量院认证,公司1.2*0.6㎡商用尺寸单结钙钛矿组件全面积稳态效率达18.4%。仁烁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组件项目于今年1月11日竣工投产。记者曾在该项目投产仪式上获悉,1.2*0.6㎡组件将是仁烁光能推向市场的第一款产品,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
【关键词】仁烁光能,钙钛矿组件,稳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