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斯坦福大学研发模型实时预测电池容量,有利于延长电动汽车续航(2020-11-06)
【摘要】 11月6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个模型,可实时预测可充电电池的真实状况。该种新算法将传感器数据与锂离子电池物理降解过程的计算机建模相结合,以预测电池的剩余存储容量和充电水平。此种新方法有助于实现尺寸更小的电池组以及让电动汽车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现在,汽车制造商都增加了额外的电池制造成本和材料,如一些稀缺或有毒的材料,以提升电池的储能,应对未知的电池衰退情况。据研究人员所说,从实验中收集来的数据可以看到,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非常高,可以到电池实际寿命的2%以内,也可以让旧电动汽车电池能够更容易、更便宜地用于电网存储能量。
【关键词】新算法,提升储能,预知衰退
【新能源汽车】研究人员新发现有助于开发开持续氢气(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莱顿大学化学家Marc Koper和Ian McCrum发现,金属与水中氧原子的结合程度,决定了水向氢分子转化的程度。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更好的催化剂,生产可持续性氢气。可持续性氢气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也是环保型氢汽车所需的燃料。Marc Koper称:“我们的突破性发现是,制氢用的电极活性和边缘金属与水中氧原子的结合程度(即嗜氧性)之间,似乎存在明显的联系。我们已经可以确定,表面嗜氧性在电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个模型来阐释最佳值的存在。Koper表示:“此项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找到了嗜氧性的最佳值,可以进一步寻找更好的催化剂,以可持续地生产氢气。”
【关键词】催化剂,持续性氢气,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FEV开发电动汽车移动电源,可同时为两辆车充电(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及汽车技术服务商FEV与德国能源公司Uniper合作开发出电动汽车移动电源。该公司表示,此类装置可用来满足高峰需求,而无需对电网建设和变电站进行大量投资。该装置名为移动式快速充电器(MFC),能够独立于电网运行,一旦电池耗尽,就会进行更换。这种移动式快速充电器体积紧凑,并且可以提供150 kWh的可用能量容量,相当于1000公里纯电动续航里程。此外,该设备还允许通过CCS 2.0和CHAdeMO两种充电标准,同时对两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最大并联功率为75kW。
【关键词】移动电源,高峰需求,独立运行
【新能源汽车】牛津大学通过微波将塑料转变为氢气,反应速度更快且能耗更低(2020-10-23)
【摘要】 10月23日,盖世汽车讯,使用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地球上已有49亿吨塑料被扔进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界,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据外媒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化学家们找到新方法,将塑料瓶、塑料袋和其它日用塑料包装转化为清洁氢源,可以用作清洁燃料。比起现有方法,这种方法更快、能耗更低。参与此项研究的还有其他来自英国、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人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通过微波激活催化颗粒,有效地从聚合物中脱离氢。这种将塑料转化为氢和固体碳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常规处理过程,有望解决塑料废料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塑料不会污染我们的陆地和海洋,而是用作生产清洁氢燃料和增值碳产品的宝贵原料。
【关键词】更快,能耗更低,新型催化剂
【新能源汽车】韩国研发太阳能光伏涂料,可涂在汽车外部以提供能量(2020-10-23)
【摘要】 10月23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IST)光电混合动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在涂覆太阳能电池原料溶液之后,控制其固化速度,研发了一种大面积且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KIST团队透露,商用有机材料很容易结晶,因而不适合用于大面积溶液加工过程。太阳能电池材料溶解的溶剂蒸发后会形成一层膜,该过程非常缓慢,会导致团聚等现象,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过,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人员们采用了一种小面积工艺——旋涂法,可以在成膜过程中快速旋转基体以加速溶剂蒸发,因而可在不降低效率的情况下实现成膜。
【关键词】旋涂法,不降低效率,实现成膜
【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电池日”宣布新电池方案(2020-09-25)
【摘要】 9月25日,车巴客讯,9月23日凌晨,特斯拉在“电池日”活动上宣布了旗下电动车新的电池解决方案,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及成本进一步显著下降。由于电池成本是电动车最大的成本来源,因而电池成本的大幅降低将给特斯拉电动车带来更大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对传统车厂施加压力。马斯克称,新的方案将去掉过去连接电池组的连接部件,新的无连接部件的电池被称为“4680”,即80毫米高,直径46毫米,新电池将提供过去电池5倍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增加16%。特斯拉方面称,该新电池目前已经接近于“试产”阶段。
【关键词】成本下降,价格竞争力,续航提高
【新能源汽车】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研发多用途电动车,可将乘客舱与货运舱互换(2020-09-25)
【摘要】 9月25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航空航天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er,DLR)首次推出一款多用途的城市交通工具,名为U-Shift。该款原型车是一款纯电动汽车,专为自动驾驶操作而设计,可以实现多种用途,包括用作按需出行接驳车、公交车、包裹递送移动配送中心,甚至可以用作移动售货店。U-Shift的底座设计非常简单,包括车轮、驱动系统和电池。DLR设想为其设计一个模块化顶部组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更换,而且还可增加各种组件,让其成为通风的全玻璃式公交车,或者一个组件少得不能再少的货运舱。
【关键词】纯电动车,多种用途,模块化
【新能源汽车】黑石公司开发3D打印固态电池,将能量密度提升20%(2020-09-25)
【摘要】 9月25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黑石资源公司(Blackstone Resources AG)欣然宣布,其专利3D打印技术可用于打印锂离子固态电池,并已取得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显著成绩。该公司一直通过其德国子公司黑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lackstone Technology GmbH)投资下一代电池技术,包括专利3D打印技术和电池大规模生产研究。这些技术已被证明可以提供更大的能量密度和更多的充电周期。与使用液体电解质的传统电池设计相比,黑石公司的3D打印工艺具有如下优势:明显降低成本;可以更加灵活地生产电芯;将能量密度提升20%。此外,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非储能材料的用量减少达10%,如铜和铝;同时,不影响电极的化学性能。
【关键词】成本低,更加灵活,能量密度高
【新能源汽车】德国将电极干燥速度加快50%,以将电池制造成本降低至少二成(2020-09-18)
【摘要】 9月18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联邦研究部向EPIC项目投资了300万欧元,以改进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干燥过程。EPIC项目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等机构合作进行,旨在加速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干燥过程,降低电池生产成本。一般而言,锂电池的质量取决于储能电极层。该项目旨在将生产干燥电极的成本降低至少20%。EPIC项目的科学家计划将电极干燥速度至少加快50%,同时保持电极的品质和长期稳定性。TFT的研究员Philip Scharfer博士称:“更快的涂层速度对于缩短干燥时间和昂贵的烘干生产线而言特别有吸引力。”
【关键词】锂电池,干燥电极,成本下降
【新能源汽车】WorkSport推出可折叠式太阳能后厢盖,用于皮卡(2020-08-28)
【摘要】 8月28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Worksport公司认为,皮卡车后部的平坦表面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好地方,因此推出了TerraVis。这种可折叠式光电后箱盖可以吸收太阳的能量,并将其储存于车厢中安装的可拆卸电池上。TerraVis系统的构造可以适应现有卡车类型,具体为坚硬的、分段式、可折叠后箱盖,内置高达1kW及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这种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通过可移动的电源部件,以及交流逆变器和一对110V插座,可以提供多达4kW的电力。每个装置的储能大约为1kWh,非常适合露营或工地运输使用。Worksport希望,特斯拉、Rivian、Bollinger、通用、福特等公司即将推出的纯电动皮卡,可以应用该系统。
【关键词】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储能
【新能源汽车】中国研究人员改良TNOx/HRGO混合负极,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2020-08-28)
【摘要】 8月28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成都科技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用钛铌氧化物的性能。在电动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领域,这种氧化物均应用广泛。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化钛铌(TNO)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容量,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它的电导率太低,在高速率下容量表现不佳。为了有效提高TNO的高速率性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晶体结构改性、粒度破碎、多孔结构和导电相合成等方法,使这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高速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安全性,高容量,高性能
【新能源汽车】印度创企为电动汽车打造“外骨骼结构”,可生产多达7种车型(2020-08-21)
【摘要】 8月21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与印度总理莫迪的愿景保持一致,移动出行技术初创公司EVage推出了印度首个国产“外骨骼结构”(Exoskeleton Structure),可为SUV、面包车、送货车和卡车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该项变革性创新技术可以生产多达7种不同车型,由包括航空工程师在内的特殊团队研发。EVage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Inderveer Singh表示:“在过去5年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汽车的制造方式,我们设计电动汽车就像制造航空航天器结构一样,而且我们的专业专家团队已经证明了该款首次在印度出现的“外骨骼结构”的效率,并为物流业生产了首辆汽车——一辆四轮商用货车,已经试运行了10万多公里。”
【关键词】外骨骼结构,共同平台,创新技术
【新能源汽车】广汽自研电池新技术,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2020-08-05)
【摘要】 8月5日,第一电动网讯,近日,广汽集团发布了一份“前沿技术介绍”,文件中其中提到了广汽自主研发的用于自动驾驶的5G VBOX技术、ADiGO Park Pro以及电池电芯技术。在最后一部分,官方称其将新型硅负极材料技术应用到动力电池电芯中可实现275Wh/kg的能量密度,使得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可突破1000km。至于产品落地的时间,广汽称其将会在十四五规划内完成相关的技术储备,具体落地时间将结合车型规划来考虑。
【关键词】自动驾驶,超高续航,技术提高
【新能源汽车】6分钟充满85%的电,超快充锂离子电池问世(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锂离子电池制造商Magnis Energy Technologies合作伙伴Charge CCCV研发了一款据说可让“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电动汽车行业游戏规则”的电池。该款未经优化的电动汽车电池在测试时产生了“特别快”的充电结果,可以在6分钟之内充满85%的电。据Magnis所说,与Charge合作研发的该款超高速充电锂离子电池可通过缩短充电时间,让电动汽车的操作变得更加灵活。此外,该款电池还可以为电动汽车驾驶员带来更多便利,并有可能增加车辆的运行时间(续航)。如果Magnis的说法被证实,未来纯电动汽车的车主给车充电的时间将与如今给汽油和柴油车加油的时间一样。
【关键词】超快充电,便捷,增加续航
【新能源汽车】新型无钴高压尖晶石正极材料问世,具有高面积容量(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研究人员,以及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同事们,开发出一种无钴高压厚尖晶石(LiNi0.5Mn1.5O4 (LNMO)) 正极材料,具有高面积容量(areal capacity)。开发领先的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正极材料,一直是电池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目标。而开发无钴正极材料,是降低现有锂离子电池价格的重要理念之一。高压尖晶石(LNMO)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是最有希望实现商业化的新型正极材料之一。研究人员指出,更重要的是,LNMO中不含昂贵的钴或过多的锂,具有成本效益,适合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大规模能源存储领域。
【关键词】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换电”,蔚来要“安排”无线充电了(2020-07-24)
【摘要】 7月24日,盖世汽车讯,近日,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公布一项名为“车辆的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的专利,该专利表明,蔚来不仅仅致力于“换电技术”的发展,还试图在无线充电领域另辟蹊径。专利基本信息显示,该专利申请日为2020年4月,公布日为2020年7月。另外,从专利摘要可以看到,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发射装置、设置于充电区域侧,用于将电能转换成电磁能;充电接收装置、设置于车辆上部,用于接收电磁能,以将电磁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以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等。另外还可以看到,该项专利发明能够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的安装成本,扩展其应用范围,并能够在充电过程中,有效地减少车辆的环形导体产生的环形电流。在换电模式的探索上,蔚来可谓孤军奋战多年,初见成效,且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但显然,蔚来并未全部“押注”换电模式的未来,无线充电也在探索的路上。
【关键词】换电,无线充电,降低成本
【新能源汽车】日立ABB电网推出新型充电系统,可连接至任何类型的电网(2020-07-17)
【摘要】 7月17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15日,日立ABB电网公司(日立曾收购了ABB的电力系统业务)宣布推出变革性电网-插入式电动汽车充电系统——Grid-eMotion? Fleet,可为公共交通和商业运营商带来一种跨越式的充电方式。此种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让运营商能够有效地扩大运营规模,并有望为生活着数百万人的城市打造可持续性社会。Grid-eMotion? Fleet采用了标准容器,将电网连接和充电系统集成在一起,而且采用了直流技术,可以连接到任何类型的电网,消除了将AC-DC充电器整合至系统中的复杂性。与传统的连接到交流电网中方案相比,该解决方案能够将大规模电动汽车车队充电所需的空间减少60%。此种快速安装解决方案通过电网集成、智能移动出行、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结合数据分析的见解,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跨越式,扩大规模,标准容器
【新能源汽车】EPFL利用掺钠石墨烯制造电池(2020-06-28)
【摘要】 6月28日,盖世汽车讯,随着锂电池在汽车和手机领域的广泛应用,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但是,使用量增加可能导致锂材料短缺,因此很有必要寻找一种既便宜又丰富的锂替代品。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钠是地球上第六丰富的元素,而锂仅仅排第25;此外,钠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岩盐或海水。然而,使用钠电池时存在一个重大障碍,那就是石墨的膨胀率只有锂的1/10左右,使充电存储容量减少,电池寿命缩短。据外媒报道,EPFL的客座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通过在若干层石墨烯中加入钠,产生高效存储能力。这种方法使用液态氨作为催化剂。众所周知,液态氨可以溶解碱金属,有利于促进反应,并方便将最后的物质转换成气体,其结果是产生一种高钙含量材料。在少数几层石墨烯基质中,从钠中转移电子的磁矩(自旋),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方向,这一点特别有吸引力。这一特性在部分自旋电子学信息技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研究人员Ferenc Simon表示:“我们的材料可以在工业规模上合成,并保持优异的性能。”
【关键词】石墨烯,储能能力,优异性能
【新能源汽车】日本研发高效水分子分解法,用阳光分解水分子制氢(2020-06-28)
【摘要】 6月28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一个隶属于日本多个机构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更好的方法,利用阳光分解水分子,制造氢气。在该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重新审视了钛酸锶的使用。钛酸锶是一种由锶和钛构成的氧化物。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可采用钛酸锶,以光催化方式分解水分子,只是一直未能找到一种具经济效益的方法来使用它。研究人员采用了几种新技术,以更好地将钛酸锶用作光催化剂。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提高晶体的结晶度以及减少晶格中化学缺陷的数量,以抑制电荷重组;第二种是通过选择性地在晶体表面沉积助催化剂,以进一步抑制电荷重组;第三种是通过在由铬化合物制成的保护管套中覆盖铑助催化剂,防止不良副作用的发生。采用此类方法,再改进该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外部量子效率分数(用于分裂水分子的光催化剂的光子所占比例)。当利用辐照光进行测试,将该技术与光催化剂一起使用时,外部量子效率分数达到了96%。不过,在该项技术可应用于现实世界之前,还需要做更多工作。研究人员表示,其研究表明了此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钛酸锶,分解水分子,可行性
【新能源汽车】科学家研发高性能环保超级电容器,适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汽车等(2020-06-24)
【摘要】 6月24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Skoltech)、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了一款高性能、环保、可伸缩的超级电容器,有望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高、循环寿命长且具有成本效益,是一种前景很好的电源,适用于移动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产品。不过,让超级电容器结合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生态友好性等特性,以让其适用于小型设备相当具有挑战性。
【关键词】高性能,环保,可伸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