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制造商SQC宣布推出世界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2022-06-24)
【摘要】 6月24日,C114网讯,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制造商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 (SQC)今天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在原子尺度上制造的量子集成电路。据SQC透露,该团队在2012年宣布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单原子晶体管,并提出到2023年实现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的目标,实际上提前两年达成了。SQC团队使用这种量子处理器准确地模拟了一个小的有机聚乙炔分子的量子态——最终证明了该公司量子系统建模技术的有效性。这一结果也极大地验证了SQC的原子制造能力。为了构建处理器,SQC必须在单个设备中集成多个原子组件,这是在其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世界级工厂中完成的。“该设备的精密度验证了SQC专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的技术策略。我们创造了一种极其精确的制造技术,为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了大门。这是朝着构建商用量子计算机迈出的一大步,”Michelle Simmons表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原子级
【电子信息】中科院创制出新型碳材料,有望在超导、量子计算等领域获应用(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C114网讯,6月16日,《自然》发表一项关于碳家族新材料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常压下通过简单的反应条件,创制出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C60。据悉,研究新的碳同素异形体、制备新型碳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迄今为止,单个原子一直是构筑二维材料的最小单元。把纳米团簇作为基本单元,使用传统化学反应,自下而上像‘垒砖头’一样构筑更高级的二维拓扑结构材料一直未能实现。”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郑健坦言。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掺杂聚合-剥离两步法,成功把纳米团簇C60聚合在一个平面上,并通过碳碳键相互共价键合形成规则的二维拓扑结构材料,即单层二维聚合C60单晶。郑健表示,这项研究开辟了以碳簇代替原子构筑碳材料的新策略,同时,新制备的碳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和功能化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在超导、量子计算、自旋输运、信息及能量存储、催化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科院,碳材料,量子计算
【电子信息】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场效应储能芯片研究上取得新进展(2022-06-07)
【摘要】 6月7日,集微网讯,据科技日报报道,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在场效应储能芯片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细胞》杂志子刊《化学》上发表。该团队在储能芯片领域,设计构筑了第一个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储能器件,实现单纳米基元电化学储能器件从0到1的突破,进而研制出多点接触型等10套单纳米基元微纳电化学器件。据介绍,储能芯片是支撑车联网、智慧农业、医疗无线监测等技术发展的核心器件。然而储能芯片能量密度低,材料费米面结构与电化学反应规律缺乏研究,难以对其性能进行调制和优化。本研究工作通过设计构筑场效应储能芯片,实现电化学工况下材料费米面梯度的原位调控和性能提升。研究表明,通过在储能材料中原位构筑梯度费米面结构,拓宽材料的嵌入能级。施加场效应后,离子迁移速率提高10倍,材料容量提高3倍以上。科技日报消息显示,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费米面梯度对电化学反应影响机制不明确的科学难题,实现了纳米线容量与反应电势的协同提升,填补场效应储能芯片领域的空白,为储能芯片在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关键词】储能芯片,场效应,能量密度
【电子信息】清华大学团队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2022-06-01)
【摘要】 6月1日,集微网讯,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崔开宇副教授带领学生在超表面超光谱成像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相比已有光谱检测技术实现了从单点光谱仪到超光谱成像芯片的跨越。期刊《科学》(Science)综述论文“光谱仪的小型化”将这一超光谱成像芯片技术列为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硅基超表面实现对入射光的频谱域调制,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完成频谱域到电域的投影测量,再采用压缩感知算法进行光谱重建,并进一步通过超表面的大规模阵列集成实现实时光谱成像。该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将单点光谱仪的尺寸缩小到百微米以下,空间分辨率超过15万光谱像素,即在0.5 cm2芯片上集成了15万个微型光谱仪,可快速获得每个像素点的光谱,工作谱宽450~750 nm,分辨率高达0.8nm。清华新闻网消息称,该项成果的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是微纳光电子与光谱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作为光谱技术的颠覆性进展,展示出在实时传感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已进行产业化。
【关键词】清华大学,超光谱,成像芯片
【电子信息】中国科大6G滤波器研发取得重大突破(2022-05-23)
【摘要】 5月23日,集微网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网站对外发布,中国科大在6G滤波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由微电子学院左成杰教授研究团队在铌酸锂(LiNbO3)压电薄膜上设计并实现了Q值超过100000的高频(6.5 GHz)微机电系统(MEMS)谐振器,与文献中现有的工作相比,把Q值提升了2个数量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欧拉角α在x-cut单晶铌酸锂压电薄膜上设计并制备高频MEMS谐振器的方法。通过设计谐振器的电极结构,工作于6.5 GHz的S1振动模态被激发,并且当声波传播方向(α)位于15°时,谐振器并联谐振频率(fp)处的品质因数(Qp)高达131540,对应的谐振器优值k2·Qp和fp·Qp分别达到6300和8.6×1014Hz。与近10年其它的工作在类似频段的谐振器比较,该新型MEMS谐振器首次突破了谐振频率与Q值乘积(f·Q)这一难以同步提升的谐振器优值极限。更重要的是,相关工作成功发现了利用三维欧拉角可以对铌酸锂薄膜介电损耗和声学损耗进行调控的新机理,为未来微纳器件在高频无线通信、医学超声成像、智能信息处理和物联网传感器等应用领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科大,6G滤波器,重大突破
【电子信息】湖南大学团队在“存算一体”分子动力学高速芯片领域取得进展(2022-05-18)
【摘要】 5月18日,集微网讯,近日,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刘杰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制出“存算一体”非冯·诺依曼类脑芯片架构,用于加速分子动力学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成果发表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期刊。据悉,刘杰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存算一体”的类脑芯片架构,并基于FPGA研制出了基于新型非冯·诺依曼芯片架构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系统“NVNMD”(第一版),实现了从传统冯·诺依曼芯片架构向新型非冯·诺依曼芯片架构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NVNMD的核心计算模块中,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紧密融为一体(即“存算一体”),避免了频繁的数据搬运,极大缓解了计算中的“存储墙”“功耗墙”瓶颈。实测表明,相较主流CPU、GPU等传统冯·诺依曼架构芯片,可将计算速度提升大约2个数量级;并可将计算功耗降低大约3个数量级。湖南大学消息显示,该成果提出的新型NVNMD兼具AIMD级别高精度、CMD级别高速度,在物理、化学、生物、制药、地质、材料、半导体、纳米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湖南大学,存算一体,高速芯片
【电子信息】发力加密通信,中国电信首发“量子密话”(2022-05-16)
【摘要】 5月16日,集微网讯,近日,中国电信发布业内首款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的VoLTE加密通话产品——天翼量子高清密话。该产品采用国产定制手机、量子安全SIM卡和国密算法,通过对VoLTE话音数据的加解密,防止通话在网络传输中被监听,大大提升通话安全性。在通话过程中,用户每次发起“量子密话”都会随机抽取卡内密钥校验用户身份,认证通过后再由量子网络实时生成一个新密钥加密会话数据。同时,用户直接通过拨号盘即可拨打加密电话。不过,如果通话双方有一方不支持该业务,通话就会自动回落到原有VoLTE通话。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子信息技术融入通信应用开始增加,在不影响通话质量的情形下,增强通话的保密安全性。因此,量子技术在保密通信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将获得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国电信,量子密话,加密通信
【电子信息】国产三代半新突破,中科院成功制备8英寸碳化硅晶体(2022-05-06)
【摘要】 5月6日,集微网讯,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长期以来面临大尺寸晶体制备的工艺难题,碳化硅单晶衬底在器件成本中占比也高达近50%。近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优化生长工艺,改善晶体结晶质量,成功制备单一4H晶型的8英寸碳化硅(SiC)晶体,并加工出厚度约2mm的8英寸SiC晶片,实现了国产大尺寸碳化硅单晶衬底的突破。中科院方面表示,该成果转化后,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在SiC单晶衬底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中科院,碳化硅晶体,新突破
【电子信息】中国科大实现硅基量子芯片中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调控(2022-05-05)
【摘要】 5月5日,集微网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等人与合作者合作,在硅基锗空穴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调控,为该体系实现自旋轨道开关以及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于4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据悉,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因为其较长的量子退相干时间以及高操控保真度而受到广泛关注,是未来实现量子计算机的有力竞争者。除此之外,它与现代半导体工艺相兼容的特点使其大规模扩展成为可能。中国科大消息称,研究人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测量了自旋阻塞区间漏电流随外磁场大小和量子点能级失谐量的变化关系,通过理论建模和数值分析,得到了体系内的自旋轨道强度。通过调节栅极电压并改变双量子点间的耦合强度,实现了体系中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大范围调控。这一新的发现为实现比特高保真度操控以及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中国科大,量子芯片,高效调控
【电子信息】新兴技术研究:深入洞悉元宇宙(2022-04-22)
【摘要】 4月22日,C114网讯,根据Gartner预测,2026年全球30%的企业机构将拥有元宇宙产品和服务。元宇宙是一个由独立但相互连接的网络所组成的持久、沉浸式数字环境,但目前尚未确定这些网络将使用的通信协议。元宇宙能够实现持久、去中心化、可互操作的协作式数字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与物理世界的实时、以空间为导向和编入索引的内容相交。Meta Platforms(以Meta的名义经营,前身为Facebook)、微软、NVIDIA、腾讯和Roblox等多家公司一直在设想和建立自己的元宇宙。但实现元宇宙的技术还刚刚萌芽并且早期采用者的数量很少,Gartner预计元宇宙至少要到八年后才会进入早期主流视野。元宇宙预计会在2023或2024年进入更先进阶段。该阶段将需要AR云、空间定位、传感器融合、空间定向和检索、多模态用户界面、高级虚拟助手(例如独立显示)、互操作性、数据整合、5G、分布式账本、物联网、深度神经网络(DNN)以及人工智能(AI)应用,它们将对当前的解决方案进行补充。
【关键词】元宇宙,新兴技术,解决方案
【电子信息】首个集成在铌酸锂芯片上的激光器面世(2022-04-14)
【摘要】 4月14日,集微网讯,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光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了首个集成在铌酸锂芯片上的激光器,为高功率通信系统、全集成光谱仪、光学遥感,以及量子网络的高效变频等应用铺平道路。在最新研究中,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研究人员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在铌酸锂芯片上开发了第一台全集成高功率激光器。他们将小型但功能强大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集成在芯片上。这些激光器位于蚀刻在铌酸锂芯片内的小井或沟槽中,且与铌酸锂内的50千兆赫兹电光调制器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高功率发射器。研究团队强调说,将薄膜铌酸锂器件与高功率激光器相结合,是朝着大规模、低成本、高性能发射阵列和光网络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他们计划继续提高激光器的功率和可扩展性,以使其能应用于更多领域。
【关键词】铌酸锂芯片,激光器,可扩展性
【电子信息】打破“性能+安全”天花板,芯驰科技发布车规MCU E3系列产品(2022-04-12)
【摘要】 4月12日,集微网讯,4月12日,上海—全球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发布高性能高可靠车规MCU E3“控之芯”系列产品,可全面应用于线控底盘、制动控制、BMS、ADAS/自动驾驶运动控制、液晶仪表、HUD、流媒体视觉系统CMS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芯驰科技E3系列产品基于ARM Cortex-R5F,CPU主频高达800MHz。E3具有高达6个CPU内核,其中4个内核可配置成双核锁步或独立运行,填补国内高端高安全级别车规MCU市场的空白。在尚未正式面世时,就有近20个客户基于E3提前设计产品。目前E3的全系列产品都已经向客户开放样品和开发板申请,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芯驰将提供从芯片到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完整的生态。
【关键词】芯驰科技,车规MCU,市场生态
【电子信息】工信部:哈工程研发出弱磁能收集器,供电问题上取得突破(2022-04-08)
【摘要】 4月8日,集微网讯,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海洋磁传感器和探测”团队青年教师储昭强副教授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弱磁能收集器结构,并在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线发表学术论文《两端夹持磁-力-电俘能器件中显著增强的弱磁能量回收性能》,在物联网运行的核心器件的供电问题上取得突破。储昭强发表的论文提出了一种两端夹持式的谐振结构,为磁场能量收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二阶工作模式,降低了磁性质量块的动能,在增加磁铁体积的情况下提升了系统在弱场条件下的输出性能。
【关键词】哈工程,供电问题,弱磁能
【电子信息】研究人员开发新型二维材料,可在室温下存储量子信息(2022-03-15)
【摘要】 3月15日,集微网讯,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存储量子信息。构建量子互联网时,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构件就是量子存储器,它负责将光子(光的粒子)安全的存储和发送。来自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同事合作,发现了一种二维材料 - 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它可以在室温下从其结构的原子级缺陷中发射出单光子。研究人员发现,从这些孤立的缺陷中发出的光给出了关于一种可用于存储量子信息的量子特性的信息,即自旋,这意味着这种材料可以用于量子应用。重要的是,量子自旋可以通过光和在室温下访问。这一发现最终可以支持由二维材料构建的、可以在室温下运行的可扩展的量子网络。该结果报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关键词】二维材料,量子信息,存储器
【电子信息】美光推出176层NAND技术数据中心固态硬盘,实现2ms延迟(2022-03-07)
【摘要】 3月7日,集微网讯,美光近日宣布送样全球首款基于 176 层垂直集成 NAND 技术的数据中心固态硬盘 (SSD)。这款全新数据中心 SSD 采用了美光的 NAND 技术来实现具备超高效率的设计,包括 176 层存储单元以及 CMOS 阵列下 (CMOS-under-the-array) 技术。7450 SSD 集成了美光自有 DRAM、内部开发的 SoC 系统级芯片和相关固件,能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并支持更强的设备安全功能。在普通、混合、随机工作负载下,7450 SSD 通过 2 毫秒或更低的延迟,实现高达 99.9999% 的QoS ,从而提升多种数据库的性能,例如 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MySQL、RocksDB、Cassandra 和 Aerospike 等。与 SATA SSD相比,这款产品的延迟降低近 50%,读取带宽提升至高 12 倍。
【关键词】美光,NAND技术,固态硬盘
【电子信息】行业领先!IonQ新型钡量子计算机状态检测保真度达到99.96%(2022-03-04)
【摘要】 3月4日,C114网讯,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导者IonQ昨日公布了其新型钡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状态检测保真度的结果。结果显示,状态准备和测量 (SPAM) 错误减少了13倍,这是生产准确可靠的量子计算机的度量核心。在每个量子比特的基础上,IonQ将这些错误从每1万次计算50个错误减少到每1万次计算仅4个错误。换句话说,IonQ的钡量子位使公司量子计算机的状态检测保真度从99.5%提高到行业领先的99.96%。凭借今天的成果,IonQ在商业量子计算提供商中以最佳状态检测保真度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领先地位。这种高保真状态检测也有望提高IonQ即将推出的钡系统的算法量子比特容量。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状态检测,保真度
【电子信息】腾讯公开区块链专利,提高交易过程处理效率(2022-03-02)
【摘要】 3月2日,集微网讯,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日前新增多条专利信息,其中一条与区块链技术相关,名为“区块链交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公开号为CN114092093A。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块链交易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能够让交易请求在提案请求之前到达区块链节点,避免在处理提案请求的过程中等待广播的交易请求到达,从而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了交易过程的处理效率。具体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根据交易请求进行签名操作,得到交易签名并向客户端发送交易签名;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交易验证请求,其中,交易验证请求是客户端根据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发送的交易签名生成的;接收提案请求并根据交易请求、交易验证请求和提案请求生成交易区块,提案请求是根据交易请求生成的。
【关键词】腾讯,区块链专利,处理效率
【电子信息】西门子与联华电子合作开发面向汽车和电源应用的设计套件(2022-02-17)
【摘要】 2月17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与联华电子(UMC)近日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联华电子110纳米和180纳米BCD技术平台的工艺设计套件(PDK)。联华电子为全球半导体晶圆专工业业者,专注于逻辑和特殊技术,此次为其开发的新款PDK已针对西门子EDA的Tanner定制化设计流程工具进行优化,能够支持汽车和电源应用中的各类集成电路(IC)创新设计。西门子EDA的定制化IC设计套件使用其Tanner软件构建,目前可用于联华电子的BCD工艺。联华电子的110纳米和180纳米BCD平台为需要电源管理IC(PMIC)、电池管理IC(BMIC)和快速无线充电IC的应用,提供一流的芯片设计套件和集成产品解决方案。西门子与联华电子的合作将帮助双方共同客户采用适用于BCD技术的认证工艺设计套件,即刻着手设计,并提高生产率。
【关键词】西门子,联华电子,设计套件
【电子信息】Newsight Imaging发布高性价比深度成像传感器(2022-02-17)
【摘要】 2月17日,电子工程世界讯,专注于机器视觉传感器、光谱视觉芯片和系统的以色列初创公司Newsight Imaging,日前发布了用于深度成像的NSI9000单芯片(非堆叠)CMOS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新产品具有5×5微米像素点(1024×480分辨率)、全局快门(全分辨率最高132fps)。该传感器专为0-200米设计。新芯片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激光雷达系统、汽车ADAS、AR/VR应用、工业4.0和智能城市/物联网(包括智能交通3D视觉系统)的显着增长市场提供新功能。芯片设计采用标准CMOS图像传感器工艺,仅需两个系统电源要求(1.8V、3.3V),使其成为面向大众市场的低功耗、易于集成且价格合理的解决方案。该传感器是Newsight及其合作伙伴(如Fraunhofer和Tower-Jazz)五年合作创新的成果。
【关键词】Newsight,深度成像,传感器
【电子信息】戴姆勒卡车部署西门子Xcelerator,探索交通运输“碳中和”(2022-02-17)
【摘要】 2月17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近日宣布,戴姆勒卡车采用西门子的Simcenter STAR-CCM+软件,针对其下一代“碳中和”车辆进行开发。作为西门子Xcelerator解决方案组合的一部分,Simcenter将为戴姆勒卡车提供领先的计算流体力学(CFD)解决方案,助其将CAE开发流程转型升级为由数字孪生驱动的多物理场环境。戴姆勒卡车计划利用Simcenter解决方案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探索并优化电池冷却和氢技术等创新型电动交通推进和能源管理系统。此外,Simcenter还将为戴姆勒卡车原有的内燃机和排气系统设计以及相关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提供支持。除了软件层面的合作,西门子和戴姆勒卡车将携手针对年轻一代的工程师进行培训,培养高级仿真专家,帮助戴姆勒卡车保持其市场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戴姆勒,西门子,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