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全国首台氢能机车试运行项目启动(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等公司在北京举行“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时,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订了锦白铁路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试运行合同,标志着全国首台氢能机车实现研发到应用的跨越。氢能机车项目是铁路装备领域应用新兴清洁能源(氢能)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传统铁路运输装备的一次技术革命。氢能机车采用的氢燃料电池排放物为水,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较内燃机车有突出优势。据测算,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的627千米锦白铁路全部投入使用氢能机车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9.6万吨,相当于种植600多万颗树,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全球铁路装备领域推行低碳化、清洁化发展提供创新示范。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机车
【石 化】我国自主研发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历经近百次严苛测试和数十次潜水作业,我国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于5月14日在渤海海试成功。此次海试成功全面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是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的重要跨越,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水下采油树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业务,被国外少数公司掌握,我国每年要在采购该系统上花费高昂费用。为此,中国海油研发团队持续攻关,以“集成化、简易化、低成本”为原则,克服国内经验少、技术难度高、项目工期短等诸多挑战,先后攻克了井口稳定性、流动安全保障等多项行业技术瓶颈,完成了1300余个零部件的设计、试制、组装和测试,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采油树系统,打破国外石油公司的长期垄断。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套系统重量降低40%、成本降低30%。以水下采油树系统中的水下井口为例,可节省单井作业周期20%,节约作业费用600万元左右。
【关键词】水下,采油树,石油装备
【石 化】中石化在PBST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接连取得新进展(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在生物可降解材料全流程产业化发展领域接连取得新进展,“6万吨/年PBST(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生产装置工艺包”和“顺酐加氢催化剂及2万吨/年顺酐加氢制丁二酸成套技术工艺包”接连审查,将据此开展工业生产装置工程设计,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形成了PBST从原料、聚合工艺、材料加工应用到分析表征的完整技术研发链和价值链。
【关键词】中石化,PBST,价值链
【石 化】VOCs步入精细化深度治理阶段(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5月19~21日在西安召开的2021全国化工有机废气(VOCs)综合治理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我国VOCs治理已进入到精细化和深度治理阶段,需要采用多技术的组合工艺对废气进行综合治理,尤其要加强系统工艺设计,同时要推行“一厂一策”制度,并加强全过程控制。我国VOCs治理任务开始进入到精细化和深度治理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多技术的组合工艺对废气进行综合治理,工艺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废气的排放特征(组分、浓度、气量、温度、湿度、颗粒物的性质与含量等),合理选择治理工艺,进行系统的工艺设计。
【关键词】组合工艺,废气,综合治理
【石 化】新技术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推动开采过程碳中和(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一项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页岩气的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地下封存,有助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碳中和。目前国际上页岩气开采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单口页岩气井耗水量1.5万吨以上。但我国的陆相页岩气大多处于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页岩气的工业化开采。此外,我国页岩气储层黏土含量较高,黏土遇水会产生膨胀,导致储层改造效果差、采收率低。针对这些问题,卢义玉研究团队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兼具气体的低黏度、高扩散性和液体的高密度等特性展开科研攻关,提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变成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超临界态,注入页岩层压裂页岩,构建页岩气流动通道,置换出页岩气。同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封存的二氧化碳相抵消,从而实现开采过程的碳中和。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页岩气
【石 化】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研究获进展(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针对硅碳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从源头出发,构筑出高机械稳定的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并建成了百吨级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研究团队进一步解决了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难题,依托宁波富理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百吨级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应用该高性能的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他们进一步研制出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的系列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与宝能集团旗下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并实现310Wh/kg动力电池装车应用示范。
【关键词】高性能,石墨烯,复合硅碳
【石 化】大庆石化超高收缩纤维试产成功(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4月12日,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对外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超高收缩纤维试产成功,并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产品的化学纤维缩率高于40%,成为国内首家具有研发生产超高收缩腈纶纤维能力的企业。化学纤维缩率是衡量高收缩产品的重要指标,该厂曾在2001年生产出化学纤维缩率23%的产品,随后还推出了高收缩二型、三型产品,化学纤维缩率也从23%提高到28%。2020年,该厂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化学纤维缩率最高达30%,而国外已生产出更高缩率的产品。若产品的化学纤维缩率达到40%,经过纱线加工后特别蓬松、立体感强。因此,超高缩率纤维成为不可替代的产品,市场前景很好。
【关键词】大庆石化,超高收缩,纤维
【石 化】新型催化剂高效净化柴油车尾气(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包头稀土研究院获悉,该院的稀土催化材料课题组国六稀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部分研发成果已经通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东方商用车等第三方机构的台架试验认证。对于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治理,市场上主要采用SCR技术,其核心是催化剂。通过数年的方案改进及实验测试,李兆强的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了同时具有优良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催化剂粉体,通过配方及制备工艺的调整,使得催化剂在满足国六阶段各项物理、SCR性能的基础上,提升其抗水热老化性及抗毒性,目前拥有专利8项,打破国外企业垄断。该课题组在催化剂中加入了足量的稀土成分。“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钒基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相比,具有良好的转化效率和耐久性。”李兆强介绍,尾气后处理系统可以在稀土SCR催化剂的作用下,以氨作为还原剂,与柴油车(机)排放出的氮氧化物进行反应,将其还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排出,达到净化柴油车尾气的目标。通过测算,使用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SCR催化剂,相比国外催化剂能够节约成本10%~20%。
【关键词】新型,催化剂,尾气
【石 化】测井公司超大3D打印金属探头试制成功(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经过20天连续工作,3月1日,中国石油首批采用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技术(SLM)成形的3个超大尺寸岩性密度测井仪探头,在测井公司西安产业化基地加工制造车间成功下线。经检测,产品性能优良,抗拉强度提高6%,整体制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基于增材制造原理,利用高能量激光束,选择性地逐行、逐层熔化金属粉末,直接成形复杂形状金属制件。项目团队在粉末及成分控制、构件结构与位置优化、支撑设计与应力释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攻克了超大尺寸复杂结构零件3D打印常见的应力变形、开裂等难题,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使所打印的探头质量上乘,外形光滑,尺寸及形位公差均满足设计要求,一举打破了金属3D打印技术加工高精度、高强度、高复杂度超大尺寸测井仪器零件的壁垒。
【关键词】抗拉强度,制造技术,国内领先
【石 化】环状聚烯烃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日前,在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中,环状聚烯烃列入国家关键医用与防疫材料方向重点研发计划。环状聚烯烃,即环烯烃共聚物(COC/COP),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非晶性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环内碳碳双键的环状烃。玻璃透明的COC/COP医用聚合物具有极低的可浸出物和可萃取物,可保持长期的药物纯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患者安全,适合疫苗、抗癌药物、抗肿瘤药品、碱式缓冲液等药品的包装。目前,新冠疫苗玻璃瓶用的中硼玻璃紧缺,能替代中硼玻璃的新材料COC/COP备受关注。2020年,多个西林瓶、预灌封注射器等药包材制品项目开始密集布局。山东威高集团、石家庄鑫富达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山东永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先后上马了COC/COP预灌封注射器或西林瓶。
【关键词】环状聚烯烃,药品,包装
【石 化】南工大创新方法解决燃料电池“卡脖子”难题(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排放、零噪音优势的能量转换装置,但它的商业化发展面临一个“拦路虎”:热机械不稳定性——电池在热循环中容易开裂、分层、破损。对此,南京工业大学固态离子与新能源技术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3月10日刊登于顶级期刊《自然》上。优化的钙钛矿化学组成和良好的热机械稳定性,这些优点共同促进了这种复合阴极的出色电化学性能,并为未来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设计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难题
【石 化】中石化首次成功开发出有色熔喷布(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仪征化纤3月16日首次成功生产出高效低阻有色系列优质熔喷布,将供应国内口罩生产企业制成口罩后出口欧洲,在新冠疫情“拐点”关键时刻,助力全球疫情持续向好。通常的医用口罩都是白色的,但欧洲人的消费习惯是喜好佩戴有色口罩,如采用白色熔喷布作为中间层,有时会出现漏白等缺陷。仪征化纤积极开展攻关优化,通过调整配方、优化工艺等措施,在满足欧洲人消费习惯的同时,避免了漏白缺陷,破解了技术难题。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用于口罩中间的过滤层,是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仪征化纤生产的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阻隔性、保温性和吸附性。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在全力保障国内熔喷布供应的同时,积极开拓业务国际市场,产品直接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有色,熔喷布,欧洲
【石 化】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下线(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该车采用西南交通大学陈维荣教授团队研发的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突破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集成、系统优化控制以及能量管理等核心技术,电堆采用国际领先、可低温启动的日本丰田金属电堆,这也是燃料电池金属电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首次应用。该车设计时速每小时80千米,满载氢气可单机连续运行24.5小时,平直道最大牵引载重超过5000吨,在不用改变任何铁路基础线路条件下,可在各类机务段、车辆段、编组站以及大型工厂、矿山、港口等场所执行运转、调车、救援等多用途任务。
【关键词】氢能,轨道交通,电堆
【石 化】涪陵气田创一项国内陆上页岩气开发纪录(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2月23日,由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承钻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56-7HF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5724米,水平段达2235米,创中国陆上页岩气井水平段水基钻井液应用最长纪录。水基钻井液体系在焦页56-7HF井长水平段的成功应用,相比油基钻井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环保压力,产生的水基钻井屑可回收重复利用,钻井液体系也可重复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绿色钻井,对中国页岩气绿色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平段,水基钻井液,最长纪录
【石 化】中国高温测井技术炼就“火眼金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化新网讯,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服2月19日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235摄氏度、175兆帕超高温满贯测井系统“ESCOOL系统”,在渤海油田钻井作业中创造了5572米井深和193摄氏度井温的作业纪录,其成像质量达到国际主流设备水平。“ESCOOL系统”是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三高”(超高温高压高速)网络化测井系统,融合了电缆高速数据传输和井下总线高速通信技术,最高可实现1Mbps的数据传输,能在复杂恶劣地质环境下准确获取地层各项参数,并实时上传到地面,让地下油气藏无所遁形。
【关键词】国际主流,三高,自主研发
【石 化】世界首批碳中和石油交付(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一个子公司Oxy Low Carbon Ventures (OLCV)表示,该公司交付了世界上第一批碳中和石油,即整个原油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排放已经被消化。据悉,该公司已与麦格理集团和全球市场集团合作,向印度的信诚工业交付了200万桶碳中和石油。OLCV表示,此次交付的石油是西方石油公司在二叠纪地区生产的石油,这是为环境友好型差异化原油开辟新市场的第一步。西方石油公司曾表示,到2050年,在与其产品相关的开采、出售、使用等过程中实现净零排放。这是美国首家做出如此表态的大型石油公司。
【关键词】西方石油,第一批,碳中和
【石 化】液化空气建成世界最大低碳质子交换膜制氢装置(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液化空气集团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EM(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装置的建设。这套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贝坎库尔(Becancour)的装置由可再生能源驱动,每天生产多达8.2吨的氢。新型20兆瓦PEM电解装置是世界上同类设备中最大的运营单元,将有助于满足北美对低碳氢不断增长的需求。贝坎库尔靠近加拿大和美国的主要工业市场,便于为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提供低碳氢。该电解装置的投运将使液化空气在贝坎库尔制氢工厂的产能提高了50%。
【关键词】PEM,水电解,低碳氢
【石 化】川崎重工建造全球首个液化氢接收终端(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川崎重工已建成神户液化氢终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液化氢接收终端。该设施已开始运行测试,将用于从澳大利亚向日本运输液化氢的国际氢能供应链示范测试。神户液化氢终端容纳一个容积为2500立方米的球形液化氢储罐,这是日本同类储罐中最大的一个,包括一个专门设计用于在陆基设施和船舶之间转移液化氢的装载臂系统。该储罐能够长期储存低温液化氢,其温度降低至-253°C,储存量为初始体积的1/8。该储罐采用双壳真空保温结构,由内壳和外壳组成,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真空密封层,以防止外界传热。此外,储罐采用球形设计,这是减少传热的最佳形状。
【关键词】澳大利亚,日本,液化氢
【石 化】“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获突破(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新年伊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简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月6日,项目组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基橡胶支化剂千吨级基础工艺数据包编制,建成了国内首套星型支化丁基橡胶工业侧线装置,并完成水联运试验,具备开车条件。这奠定了我国星型支化丁基橡胶产业化基础,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获得国家科技部和项目咨询专家的高度评价。项目由石化院牵头承担,于2017年正式启动,是“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炼油化工下游领域首次牵头承担的唯一的合成橡胶产业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关键词】丁基橡胶,星型支化,安全等级
【石 化】第三代大型加氢反应器内件工业应用获得成功(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广州(洛阳)工程自主开发的“第三代大型加氢反应器内件”,在中科炼化440万吨/年固定床渣油加氢、2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生产中历经6个月工业应用后运行平稳,反应器径向温差均小于3℃,床层压降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优于设计值,为确保上下游各个单元安、稳、平、满、优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6月,中科炼化进入投产阶段后,200万吨/年加氢裂化等装置采用了该公司成熟的第二代加氢反应器内件,渣油加氢和柴油加氢精制两套装置则首次采用了新近研发成功的第三代技术产品。去年10月,又在洛阳石化新建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进行了工业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柴油加氢,渣油加氢,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