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手性有机酸催化获新突破(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厦门大学与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氢键导向的紧密离子对策略,实现系列基于手性磷酸直接活化碳碳三键的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建立手性有机酸直接活化炔基新型反应模式。该反应实现了基于直接活化碳碳三键的手性Bronsted酸催化,具有优秀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以及很好的底物普适性,可兼容萘酚、苯酚和吡咯等各类芳环,从而实现系列含手性季碳中心螺环化合物的高原子经济性合成,为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明析了该类成环反应的不对称诱导模式。
【关键词】化学,选择性,区域
【石 化】长城钻探可溶解桥塞获专利(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0月5日,长城钻探压裂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金属可溶桥塞,在辽河油田河19-H201井应用成功,工具坐封、丢手均一次成功,投球有明显密封显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9月下旬,长城钻探自主研发的可溶解桥塞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并授权专利。该桥塞额定工作压差达70兆帕,额定工作最高温度可达150摄氏度,在速溶介质15%氯化氢(HCL)中5至8小时即可完全溶解,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长城牌可溶桥塞具有体积小、残渣少、性能高、尺寸和溶解速度可调的优点,可应用于40至120摄氏度各种温度的地层。此外,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通过提高锚定滑片厚度可实现更大密封比。截至目前,长城牌可溶桥塞已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吉林油田、浙江油田,中国石化西南测井,贵州乌江新能源等企业多个区块规模应用,应用总数突破4300只。
【关键词】中石油,可溶解,桥塞
【石 化】上海石化研究院二段加氢催化剂应用成功(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SHP-02/F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首次在扬子石化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上实现应用。SHP-02/F型催化剂为负载型钴—钼—镍/氧化铝催化剂,具有烯烃加氢活性高、脱硫脱氮活性好、入口温度低、长周期运行稳定性好等特点。优异的性能使得该催化剂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人员于9月初前往扬子石化现场开展技术服务,依次完成催化剂装填、一段催化剂活化、二段催化剂预硫化等前期准备工作。经取样分析,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开车一次成功。
【关键词】催化剂,扬子石化,裂解汽油
【石 化】中国石油完成高性能合成胶重点研发项目任务(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在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双B级轮胎生产示范和长寿命胶囊应用示范现场评估会。评估认为,采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工业生产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和稀土顺丁橡胶,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生产的溴化丁基橡胶,分别应用于轮胎胎面、胎侧和气密层,并通过采用自主开发的原位补强湿法混炼技术、低温一次法炼胶工艺、电子辐照交联工艺生产的225/55R16规格轮胎,经西班牙IDIADA Automotive Technology SA检测,滚动阻力及抗湿滑性能分别达到欧盟轮胎标签法规A级和B级。
【关键词】国产,轮胎,基础材料
【石 化】大化所“一锅法”制备生物燃油(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罗文豪副研究员团队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并构筑了具有金属—酸“限域毗邻”结构的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无溶剂体系下由纤维素醇解平台分子乙酰丙酸乙酯“一锅法”高效制备戊酸酯类生物燃油的新路线。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该研究将分子筛催化中“越近越好”这一概念首次延伸至生物质催化领域,分子筛定制的“限域毗邻”结构实现“一锅法”高效耦合系列催化反应,将推动工业化生产生物燃油的发展。
【关键词】限域毗邻,双功能,催化剂
【石 化】中科大研制超弹性全碳材料(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团队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被称为“碳弹簧”。该工作提供了一种用于构筑新型智能振动和磁性传感器的有效途径,并为利用其他无机组分创制能用于极端场合的高度可伸缩型多孔材料提供了新的策略。多孔碳材料应用领域广泛,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机械柔韧性是决定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大量研究,多孔碳材料的压缩脆性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多种高度可压缩的弹性多孔碳材料被成功制备。然而,由于三维多孔的碳网络之间连接非常脆弱,如何研制出具有可逆拉伸性能的多孔碳材料是一个大的挑战。
【关键词】可压缩性,可拉伸,超弹性
【石 化】我国首套吨级氢液化系统研制成功(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据央视网消息,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产量达到吨级的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运载火箭将可以使用国产液氢作为燃料。此次系统调试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氢液化系统按计划顺利完成开车、生产及自动停机复温程序,累计连续稳定生产35小时,产出液氢35.55立方米。设计液氢产能为每天1.7吨,调试过程中实测满负荷工况产量为每天2.3吨,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运载火箭,航天,科技
【石 化】煤油共炼新工艺获突破(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记者9月10日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获悉,该集团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与重油共加氢及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示范装置连续运行通过考核。该项目通过完善工业示范装置、升级工艺技术,形成了煤油共炼新工艺,实现重油与煤加氢深度转化制汽柴油工艺技术瓶颈的突破,为重油加工和煤炭高效转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专家组对煤油共炼示范装置进行现场考核后,结果表明较工艺优化改造前总油收率增加9.45个百分点,油收率(石脑油+柴油)增加9.78个百分点,催化剂用量降低20%,油煤浆黏度和固油渣含量大幅降低,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项目任务书的考核要求,装置运行周期延长。
【关键词】重油,煤加氢,汽柴油
【石 化】上海石化生产高性能线型膜料粒子(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上海石化高性能线型膜料粒子实现工业化生产,有望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同类进口产品。该公司塑料部4号聚乙烯装置采用北欧化工双峰技术生产的线型膜料粒子,是一种高性能的塑料包装袋原料。随着中国石化和其他企业对重膜包装袋减薄工作的推进,对重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入该粒子后,可在不影响包装袋的强度和耐摩擦性能等指标的同时,减薄包装袋的厚度。8月中旬,该公司首批2600吨线型膜料产品走下生产线,送往下游包装袋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目前,国内市场每月消耗线型膜料粒子约1万吨,上海石化新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后,可进一步满足国内企业的原料需求。
【关键词】国内空白,聚乙烯,进口产品
【石 化】BDO核心催化剂实现国产化(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化新网讯,上周,从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传出消息,国内首套采用国产催化剂的1,4-丁二醇(BDO)生产线在该公司2-4.5万吨/年1,4-丁二醇装置上成功运行。该装置所选用的核心催化剂—1,4-丁炔二醇合成催化剂RK-17(氧化物型)由大连瑞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该催化剂的成功应用,使大连瑞克成为国内率先实现该类催化剂工业化生产及应用的厂家。目前,该催化剂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已成功运行1年多。运行数据显示,大连瑞克1,4-丁炔二醇合成催化剂RK-17在试用期间与进口催化剂相比,催化剂性能相对平稳。具体看来:各反应器出口甲醛浓度、反应系统出口溶液铜离子、抽出催化剂的粒径分布、抽滤时间、反应系统压差等指标都相对稳定,达到了进口催化剂的性能指标。
【关键词】河南开祥,精细化工,丁二醇
【石 化】硫酸烷基化超重力反应分离成套技术突破大型化应用瓶颈(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化新网讯,随着第一批次合格烷基化油品缓缓流入成品罐,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首套1000吨/年超重力硫酸烷基化示范装置在辽阳石化一次开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首创的超重力反应分离成套技术在反应器大型化应用中,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实现了工艺方法创新和核心设备技术创新,开辟出可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硫酸烷基化技术路线。烷基化油是生产国Ⅵ以上汽油的关键理想组分,杜邦公司的硫酸烷基化技术长期处于领导地位。为更高效地实现汽油质量升级提标,中国石油要增产烷基化油,需要自主研发挖掘多元原料生产更高辛烷值和更低酸耗能耗的技术潜力。
【关键词】烷基化,油品,汽油
【石 化】中科院大化所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取得新进展(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科技日报讯,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化所李灿团队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光合作用Z机制启发,实现高效光电催化全分解水过程,该过程的分解水制氢效率达到4.3%,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效率。据悉,该研究通过使用具有匹配能级的多媒介调控的仿生策略,为高效人工光合体系的合理设计和组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研究团队基于自然光合作用的原理,采用多媒介调控策略,成功实现由自然光合作用Z机制启发的高效光电催化全分解水过程。团队通过将无机氧化物基光阳极,有机聚合物基光阴极与多个电荷传输媒介相耦合,组装了高效的无偏压全分解水光电化学池。研究发现,该体系中有机聚合物具有离散能级特性,使有机光阴极和无机光阳极的光谱吸收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极大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关键词】光合作用,Z机制,多媒介
【石 化】可降解型包装纸研究获进展(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可降解型包装纸研究中获得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赋予纸张表面高疏水性能的策略,为以纸代塑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的途径。该方法的实施是基于对纤维素材料进行形貌和性能的调控。研究人员制备出不同尺度的疏水片状纤维素,然后通过调控不同片状纤维素的含量制备出环保型水基纸用防水剂,可使纸张在水中浸泡8小时仍保持原有状态。
【关键词】纸代塑,高分子,材料
【石 化】室温下乙炔还原制乙烯研究获进展(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7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传出消息,该所研究员张铁锐团队在室温乙炔还原制乙烯研究中取得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气—固—液三相界面的新型电催化乙炔还原反应策略,有望取代现有热催化乙炔加氢技术,应用于工业乙烯原料气的提纯过程。据介绍,研究团队发展的室温乙炔电还原策略,将低浓度乙炔转换为乙烯所需的电力成本不足乙烯市场价格的0.5%,且较传统热催化在能量与原子经济性等方面表现出突出优势。此外,该团队解决了传统固—液两相电催化体系界面扩散传质的科学难题,乙炔还原电流密度提升60余倍,法拉第效率提高约40%,使电催化乙炔还原的多项性能测试结果达到甚至超越了传统热催化加氢系统报道的最高值,是电化学在未来化工业中有望取代热化学过程的又一标志性研究例证。
【关键词】理化,乙炔,乙烯
【石 化】催化油浆制针状焦技术实现工业化(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高端石墨装置生产的针状焦产品日前完成初步应用性能测评。测评显示,产品各项指标满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用针状焦要求。该装置采用的正是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THTD催化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针对传统针状焦生产采用变温、变压、变原料的不稳定生产过程,大连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HTD催化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在实现生产优质针状焦产品的同时,提升工业装置操作的平稳性,保证了高端针状焦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金陵石化分公司高端石墨装置的开工生产,实现了中石化连续稳定生产高端针状焦产品零的突破,对推进我国炼油业务高档高端化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大连院将进一步为金陵石化分公司高端石墨装置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以扎实推进金陵石化分公司针状焦产品质量进一步升级。
【关键词】高端石墨,催化油浆,针状焦
【石 化】大化所研发新型碳纳米催化剂(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并制备出整体成型的碳纳米复合催化材料,可用于连续式工况条件下高效催化转化工业气中高含量硫化氢。该研究为设计具有复杂反应环境下的高活性脱硫纳米碳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据了解,该材料适用于高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高水汽含量等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硫化氢选择氧化工艺,具有优异的高附加值硫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稳定性。
【关键词】氧气,二氧化碳,水汽
【石 化】匈牙利开发出制造生物氢的新技术(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匈牙利塞格德生物学研究中心分子光生物能学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利用绿藻可持续地生产工业氢。有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资源技术》上。匈方研究人员在绿藻生产氢的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开发的新技术较以前的技术更加有效和可持续,而且过程简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将薄层但浓度很高的藻类培养物放置在合适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将培养物在黑暗中放置数小时,以形成产生氢的酶,然后将其暴露在光下,藻类从水中产生氢气持续数天。从生物工业的角度来看,即使在日照强度下也可以维持氢的产生,而不会严重破坏藻类的培养。与以前的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产量提高了约十倍。对于某些光合作用突变体,制氢过程甚至更稳定,产率也更高。下一步,匈方研究人员拟进一步提高产量,设计出适合工业制氢的光生物反应器。
【关键词】绿藻,生物氢,工业
【石 化】中国石化成立碳纤维公司,系统研发“黑黄金”(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全资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以碳纤维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主攻目标,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下游复合材料等的合作研发和生产,同时开展碳纤维及其制品业务的市场经营及售后技术服务。日前,上海石化建成投产碳纤维二阶段千吨级装置,产能达1500吨/年,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公司生产的碳纤维材料已应用于南京机场改扩建、机械设备耐磨制件,以及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维修等领域。
【关键词】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
【石 化】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化氢工艺创国际先进(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催化与分离过程研究团队对外公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成功开发了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化氢(H?S)新工艺及资源化技术,并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离子液体脱硫化氢的工业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和推广应用。据介绍,该工艺实现了硫化氢脱除率达99%以上、出口硫化氢浓度低于5ppm的超低排放,解决了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碳干扰和硫化氢过度氧化产生副盐以及高盐有机废水排放的难题;利用直接熔硫技术,解决了熔硫过程中硫黄产物杂质含量高的难题,使硫黄产品纯度不低于99%,回用价值高,实现了硫膏固废的近零排放。
【关键词】北京化工,示范,推广应用
【石 化】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应用成功(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传出消息,该研究院开发的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大庆石化12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配套的抽余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油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为该催化剂的下一步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运行数据显示,在装置加氢原料苯含量最高超标78%、入口温度较上周期低20℃~25℃的条件下,加氢产品中苯未检出,溴价低于0.01gBr/100g,远优于技术协议指标(苯小于0.01%,溴价小于0.1gBr/100g)要求,催化剂加氢性能优异。
【关键词】重整,催化剂,大庆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