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口】上海打造数字孪生港口(2022-09-08)
【摘要】 9月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讯,上港集团以“数字港口”建设为抓手,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率先推出数字孪生系统。多维度、全流程的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地理信息和码头设备精细三维建模,实现了道路、堆场、集装箱、岸桥、场桥、AGV等设施设备的高精度建模。同时,还原岸桥、场桥、AGV三大设备的超精度行为和规则建模,实现了设备运行的高精度拟真。上港集团表示,洋山四期数智平台是在大数据应用基础上,运用孪生技术以及智能算法在集装箱码头领域一次有效的应用和突破性尝试,是未来数据赋能港口生产及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努力方向。与港口传统运营管理相比,数字孪生平台具有不可比拟的场景优势。比如在监管方面,全面的数字化生产装备、5G网络系统,让生产经营者、生产管理者、设备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数字孪生移动设备,全方位掌握港口生产运营状态,监管力度可以到箱,设备可到某个运行部件。数字孪生平台的现场场景还原的广度、深度,可达到视频系统、无人机系统无法比拟的程度。如果港口需要扩建一个岸场,那么配属多少堆区、配属多少吊机装备以达到最佳的成本/吞吐量比,也可以通过孪生系统进行推演。据悉,孪生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其后台所管理的港口业务生产大数据。利用全面的港口业务生产大数据,数字孪生平台中的AI智能模块实时学习港口生产的业务规律,对各种生产行为建模,并不断迭代优化模型,并进行可视化演算。
【关键词】数字孪生系统,上港集团,AI
【港 口】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充电方案实现IGV零排放无限续航(2022-08-25)
【摘要】 8月25日,航运界讯,为更好地解决无人驾驶IGV的充电与续航问题,南沙四期联合合作单位研发了满足南沙四期特有的IGV全自动充电方案,为港区生产作业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也为后续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机械动力电池选型、充电方案提供可借鉴的样板。IGV充电全自动。结合IGV电量和生产需要,充电调度系统智能地根据生产作业任务最优地安排IGV充电,实现IGV无限续航,同时设置低电量保护阈值能更好地延长动力电池寿命。自动充电装置连接可靠。创新性采用触指弹簧式充电连接装置,保证IGV与充电装置连接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自动与IGV充电口连接,向IGV动力电池传输电流。该装置具有防水防尘性能优越、机械电气连接可靠性高、维修便捷度高、循环寿命长、IGV位置偏差容忍度高等特点。减污降碳更环保。IGV采用绿色能源,相较于同等生产规模的传统码头,每年可减少港区二氧化碳排放上万吨,对广州港加快绿色港口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IGV,无人驾驶,续航
【港 口】福建港口“出口直装”模式顺利装船出口(2022-08-24)
【摘要】 8月24日,中国交通新闻网讯,近日,随着一声起航的汽笛,142标箱装满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产品的冷藏危险品集装箱搭乘“中远和谐”轮,从福建省厦门市远海集装箱码头驶往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比利时泽布吕赫等港口。这是宁德时代通过冷危集装箱“出口直装”模式,在厦门港顺利装船出口的又一批货物。为确保冷危货物安全、顺畅出口,厦门港联合海关、港口企业、航商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锂电池产品集装箱出口及堆场建设问题。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等港口企业迅速响应,积极对接客户需求,理顺口岸通关流程,优化港口信息系统,推出冷危货物集装箱“出口直装”业务模式。在该模式下,冷危货物集装箱提前报关,进入码头后系统自动放行,在直装等候区由安全车辆引导至桥吊下方直接装船,全程无需“落地”,装卸更加安全、快捷。
【关键词】冷危货物,出口直装,智慧物流
【港 口】温州港首个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上线(2022-08-10)
【摘要】 8月10日,中国水运网讯,8月9日,在温州港状元岙集装箱码头,已完成进港预约的集卡正有序进入智能闸口,闸口在识别核对车牌号、作业号等信息后,迅速完成车辆放行,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0秒。当天,温州港首个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温州港智慧港口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该系统借助AI和大数据技术,与n-TOS系统深度融合,能够为客户提供“线上提前预约、现场快速通行”的快速进出闸体验。集卡进港前,个人或企业可在线上完成货物的预约办理。集卡进闸后,智能闸口可自动识别车辆和货物信息并完成放行操作,同时自动推送微信电子行车指南小票给集卡司机,免去了纸质单据和人工核对的流程,实现集卡进港全程“零接触”。自2020年研发至今,宁波舟山港iGate3.0智能闸口系统因智能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稳定性高等优点,已实现在宁波舟山港域集装箱码头的全覆盖,并在义乌、台州、太仓、嘉兴等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智慧港口,AI
【港 口】加速推进港口自动化升级,天玑科技自主研发外集卡智能管理APP—...(2022-08-02)
【摘要】 8月2日,港口科技讯,日前,为提高港口运转效率以及外集卡集散任务效率,天玑科技打造了“集卡港区宝APP”,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APP引入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并对港区移动桥吊、轮胎吊/轨道吊等强干扰区域做了移动校准和融合定位,同时导入专为港口业务定制的高精度作业地图,通过5G无线终端对单点或多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管控、工作任务发送、路径规划导航、应急信息推送等功能,实现有人/无人集卡等水平运输车辆的实时可视化管理。外集卡安装集卡港区宝APP后,智能化的作业模式能够更好地保证外集卡进港作业的安全可控,同时提高作业效率。通过RTG调度得到明确的外集卡作业时间,然后通过集卡港区宝APP通知外集卡司机,在没有轮到相应外集卡作业时,可以到停车场等待,避免箱区拥堵和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外集卡的人性化管理水平。在外集卡行驶过程中,利用高带宽低延时的5G网络,可实时获取车辆的速度、位置及方向,港区宝运用精度更高、信息更全的动态感知高精地图,能够为自动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辅助和车道级导航,可对周围交通情况进行实时感知,预测关键路口和区域的未来交通态势,提示周边车辆、障碍物、电子围栏等信息,让外集卡在场区行驶更加安全;同时,集卡港区宝APP还显示作业任务的实际情况,提供箱号、箱重、箱型、尺寸等信息。
【关键词】集卡,作业效率,自动化
【港 口】山东港口潍坊港投用新款自动化智能无人料斗(2022-07-25)
【摘要】 7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山东港口潍坊港全面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新款自动化智能无人料斗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款自动化智能无人料斗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前沿到堆场搬倒作业工艺,缩减作业流程,减少因搬倒而产生粉尘的几率,作业机械的数量和强度大大降低,有效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据介绍,无人料斗具有两套控制系统,可以自由切换。自动模式下,分布料斗各处的测距仪和光栅将分别收集车辆位置等信息,货车司机可通过料斗下方的通行指示灯,实现准确停车。只有当各类信息均正常输出后,料斗门才会打开,直至激光测距仪检测到预设垛形关闭斗门,继续引导货车向前行驶,完成装车作业。自动化智能无人料斗主要用于流动性较好的散货卸船作业,消除了人工操作时带来的放料抛洒、偏载、欠载等状况,具有不受气候、粉尘、照明等外部环境影响的一系列优点。自动化智能无人料斗的红外光栅、激光测距仪等感应元件如同人的眼睛一般,可无死角收集信息。当满足预设信号输出值且确定无误后,斗门便随即打开正常装货。
【关键词】无人料斗,作业效率,智慧港口
【港 口】天津港首套高低压混合船舶岸电系统正式投运(2022-07-25)
【摘要】 7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7月19日,天津港单体输出容量最高的低压船舶岸电系统在国能(天津)港务公司连船成功,成为天津港首套高低压混合船舶岸电系统,天津港在高质量布局码头岸电项目、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上再迈新台阶。项目开工以来,该公司先后克服汛情、天气、疫情等多项难点痛点问题,严密制定“一桩一案、一周一查、一人一档”的施工调试方案,为项目按期投运提供了技术和组织保障。据介绍,该系统不仅能同时满足不同电制船舶岸电的接电需求,将船舶岸电的使用效率提升近一倍,还能有效降低港区大气、粉尘和噪声污染,据测算,项目投运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8吨,折合127吨标准煤。今年以来,电力公司将推动港区岸电的高质量运维作为落实“强管理年”工作的重要举措,不断优化运维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将连船准备及操作平均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0.5小时;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入实施岸电设备智慧化无人监控运维系统全面覆盖,推动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再上新台阶;不断加强专业培训和技术研发,努力打造高素质岸电建设运维人才队伍,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关键词】船舶岸电,绿色港口,天津港
【港 口】山东港口“港云仓”电子仓单平台正式发布(2022-07-19)
【摘要】 7月19日,中国水运网讯,7月15日,山东港口“港云仓”电子仓单综合服务平台在日照市、山东港口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正式发布,平台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港口货物打造成为不可篡改的高信用、线上化电子仓单,具备一货一码的平台唯一性和排他性,极大地增强了货物信息化水平,为大宗商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山东港口“港云仓”电子仓单平台,将线下港存货物“搬到”线上,可一站式解决大宗商品交易、交收、结算、仓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具备极强的金融属性。平台以电子仓单为核心载体,与港口作业系统直连互通、数据共享,能够实现在线数据查询、在线审批、在线转让、在线融资、在线控货等功能,使传统线下业务流程更为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使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更科学,充分展现出大宗商品在数字时代的蓬勃活力。同时,“港云仓”平台以真实贸易背景、完整的业务链条、信息的相互印证、货物的价值管理为基础,搭建起银企互信桥梁,实现业务各方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客户融资难、融资贵、周期长等问题,可有效引导金融资本脱虚向实,助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关键词】港云仓,电子仓单,大数据
【港 口】唐山港将建全国最大单体气膜仓(2022-07-07)
【摘要】 7月7日,港口圈讯,近日,唐山港气膜条形仓项目取得了特殊消防设计审查意见和施工图设计批复,该项目在唐山港京唐港区36号至40号煤炭泊位堆场东侧。建成后将刷新气膜行业单体面积记录,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首个应用于沿海港口堆场的气膜结构条形仓,填补了气膜仓在我港应用的空白。气膜结构条形仓是我港加强绿色港口建设,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条形仓长度1130米,跨度130米,高度55米,总面积约14.74万平方米,预计将在今年12月底完成投产。长期以来,露天堆场扬尘治理是港口企业环保工作的重点。采用气承式膜结构建设条形仓,有效突破了堆场面积过大、堆料种类多样、存取料工艺特殊、特殊地域环境及沿海地质条件差等难题。气膜结构条形仓对内部堆场形成封闭空间,能最大程度抑制货物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膜材本身具有高透光率和漫反射特性,有效节约建筑内部照明能耗。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气压、气体检测、温度监测、火灾报警等环节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气膜仓,绿色港口,扬尘治理
【港 口】30000个智能集装箱即将投用(2022-06-30)
【摘要】 6月30日,港口圈讯,6月14日,成都易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宜联技术有限公司,在易畅数字总部签署采购合同,采购内容包含30000个集装箱及集装箱定位智能设备。本次采购的3万个集装箱,是易畅数字继原有2万个集装箱基础上,与中集进行的二次合作。至此,易畅数字集装箱总量已达5万个,跻身国内集装箱租赁市场头部企业行列。“集装箱定位智能设备”的应用,为集装箱插上数据的翅膀,为企业数字化贸易转型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与此同时,智能集装箱与数字化平台、自主研发的SaaS智能管理系统互为依托。在用户端,货物跟踪、异常信息报送、运转实时监控等功能,帮助企业掌握货物状态,并以数据为基础对相关业务提前布局,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在运营端,易畅数字可依托智能化设备及全链条数据,对集装箱进行预防性维护,优化箱务和运输管理流程,从全局出发对箱务进行有效统筹及规划。加快空箱流转,实现集装箱使用效率的提升,即时满足企业需求。以精益的资产管理,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供应链服务,为行业健康运转提供可靠支持。
【关键词】智能集装箱,智能定位,空箱流转
【港 口】天津海关“智慧协同监管模式”助力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再提...(2022-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新闻网讯,日前,在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码头,一个个采用海关“智慧协同监管模式”的进口集装箱搭乘着无人驾驶ART车辆,自动有序进入海关H986大型设备机检区,仅仅2、3秒后,机检扫描完成的集装箱就由ART车辆运载到待提离区。据了解,“智慧协同监管模式”是近期天津海关在北疆港区智能化无人码头推动的一项创新举措,该模式下,货物在完成全流程无人自动化码头作业的同时,可顺势接受海关机检查验,全程无需人员到场,真正实现无感通关。随着“智慧协同监管模式”在天津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应用,需接受机检查验的货物在北疆码头卸船后,可直接搭乘无人驾驶ART车辆,顺势通过部署在港区物流通道的H986机检设备检查通道,完成海关机检查验。
【关键词】智慧零碳,协同监管,无人码头
【港 口】荆州港车阳河港区无人集卡空载试车成功(2022-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30日,荆州港车阳河港区无人驾驶电动集卡首次空载试车成功,标志着荆州港5G智慧港口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此次投入测试的无人电动集卡,是由荆州港务集团联合荆州智达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共3台,均采取双枪直流充电方式,综合续航里程180KM,定位精度达到±5cm,与目前普遍使用的AGV导引车相比,具有成本低、更智慧、更高效、更节能等优势。本次试车是无人集卡项目建设的第一阶段。下一步,荆州港务集团还将分别开展模拟内河港口全场景作业调试和重载试车,进一步检验各环节工作流程的可行性和配套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全力推进车阳河5G智慧港口建设如期进行,打造国内内河域内绿色智慧港口样本。
【关键词】无人集卡,智慧港口,内河港口
【港 口】天津港智慧岸桥远程操作系统“i-Crane”正式发布(2022-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26日,在天津港集团第三十六届科技周活动启动仪式上,由金岸重工公司和川丰电气公司联合研发的全新一代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岸桥远程操作系统“i-Crane”正式发布。i-Crane智慧岸桥远程操作系统基于人工协同模式、视觉+激光防摇系统、寸动防摇功能、舱内自动运行模式、自动装卸舱盖板模式、i-Crane兼容性开发六大方面进行研发创新,使用多项领先技术和创新技术,搭载华为鸿蒙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实现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无缝衔接,消除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切换停顿;同时可以智能应对船舱偏移,更快速、稳定进行对箱操作,提高舱内作业效率,降低人工介入时间,降低司机操作压力,确保作业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为设备自动化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智慧岸桥,远程操作,作业效率
【港 口】广州港新沙港区实现集装箱全业务链无纸化运作(2022-05-23)
【摘要】 5月23日,中国水运网讯,广州港新沙公司集装箱操作系统(CTOS)顺利升级,实现集装箱全业务链无纸化运作,为客户提供“零接触”疫情防控线上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提高码头作业效率,为生产经营提质增效保驾护航。升级后新增网上办单平台,融会贯通码头与物流上下游,对接船公司与船代,实现港口生态链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和处理,提供常态化自主办单、无纸化操作,业务办理不受时空限制,大幅提高码头作业和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据统计,2022年4月份客户网上办单箱量环比增加40%。平台已推广至中远海、中谷、信风、安通等船公司及客户使用。同时,完成与中远海GSBN区块链对接,有序推进中远海外贸业务办单无纸化。针对新沙集装箱业务个性化需求,全面升级 CTOS系统,多方面进行适应性优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目标,全面提升集装箱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为建设绿色智慧港口,打造节能环保集疏运体系再添新彩。
【关键词】无纸化运作,作业效率,智慧港口
【港 口】斯年智驾第二代SENIOR自研定位模块高能登场(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港口圈讯,为保证无人集卡在港口作业定位的可靠性,斯年智驾于近日发布第二代SENIOR自研定位模块——定海神针,在高精定位技术上迈出跨越性的一步。对于港口无人驾驶技术来说,定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码头场景下,7*24 小时全年无休,极端环境多,集装箱多,金属材质的桥或者是船等都会对卫星信号造成遮挡。定海神针目前已经可以稳定输出优于5cm的精确定位结果,领先于业界普遍的10cm精度。该定位模块采用独立模块形式,可独享信息处理单元,与其他外设(如显示器、4g通信模块、V2X设备等)相同,均通过专用通讯接口与核心计算单元相连,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可高效降低多路径干扰的影响。不仅如此,定海神针可以实现全程运动状态输出,在与众包更新地图算法、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解决港口内集装箱、桥、船等参考特征的动态变化的难题,实时输出车辆位置和方位、速度、姿态等;并且,通过多车/小时级别的云端更新,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该定位模块还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满足白天/夜晚、阴/晴/雨/雪等多种工况的感知。此外,定海神针可以解决异源信号的同步、对齐等难题,降低70%以上的成本开销;内嵌外参自动标定算法和流程,通过特定机动方式,可以自动完成全部平移和旋转外参的计算,并自动写入参数文件,极大提高定位模块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目前,定海神针已经实现硬件产品化,技术状态自主可控,将投入大规模复制与生产中。
【关键词】无人集卡,定位模块,无人驾驶
【港 口】盐田港智慧港口建设又有新成果(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港口圈讯,5月17日,盐田港旗下盐田港区完成华南首个前装5G设备的远控轮胎吊常态化商用,在“5G+智慧港口”创新应用方面迎来新成果,进一步向港口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盐田港区远控轮胎吊7*24小时常态化运营验证期间,5G网络运行稳定,端到端5G网络平均时延少于20微秒,网络丢包率低于0.0001%,各项指标均满足远控轮胎吊通讯要求,尤其在低时延、高可靠方面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在5G应用领域走在行业前列。为持续加强港口自动化数字化进程,2020年起,盐田港与中国电信、中兴通讯三方联合创新,开展“5G+智慧港口”的创新应用探索,采用面向港口行业的5G精准云网建设盐田港智慧港口数字底座,搭建港口数字化平台架构,提供5G、云计算、AI等关键原子能力,并根据港口生产业务需求,孵化出5G VPN、5G双链路、业务异常分析等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5G核心网下沉港区,确保用户数据不出港,满足业务时延要求,增强了5G链路的韧性。同时,在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推出5G为本的船舶遥距检疫系统、5G船边门禁,不断利用最先进科技优化防疫措施及提高港口效率。
【关键词】智慧港口,数字化,港口效率
【港 口】天津港“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成功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基...(2022-05-17)
【摘要】 5月17日,中国水运网讯,日前,天津港“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成功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20强,成为全国交通行业和天津市唯一入选项目。这是天津港集团2022年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标志着天津港集团在质量服务领域中已成为全国港口行业的标杆。天津港“一站式”质量服务站自筹建以来,以“依托港口,服务生产,引领行业发展”为宗旨,创新“政策技术引导帮扶,核心企业区域引领,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服务模式,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培训等区域资源,成功打造“1个平台+2个标准化组织+4个实验室+1个基地”的1241“津港检”高质量服务品牌,为区域内装卸、仓储、制造等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质量服务,助力企业增收5100余万元,带动全产业链新增岗位20余万个。同时,也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设提供了全链条、全过程质量协同服务,节约建设成本30%,提升作业效率20%,在提升天津港质量工作水平、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质量服务,数字化转型,天津港
【港 口】低带宽视频合成赋能港口大视频应用(2022-04-15)
【摘要】 4月15日,港口科技讯,作为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的必经节点,港口一直是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伴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利用5G进行港口大型机械设备远程控制已经成为码头新一代自动化系统的高性价比选择。中兴通讯联合振华重工打造低带宽视频合成解决方案,通过接入港机上的多路摄像头,并根据PLC操作指令将各种操作模式所需的多路视频画面合成为单路视频流回传,将港机远控所需回传视频流的上行带宽降低80%以上。同时,在港口远程控制室的控制屏幕上,通过视频合成方案回传的画面和原有系统画面的画质完全一致,多路视频合成画面回传带宽和时延完全满足远控人员的现场操作体验。该产品的部署极大提升5G对视频上行类业务的接入能力,使5G基站能够覆盖的港机数量更多,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基站部署数量和运维成本,使5G远控类业务规模商用成为可能。该方案已经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率先落地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应用创新标杆示范,获得良好效果。该方案具备广泛的可复制性,后续可应用于交通、工业、能源等多个行业,为远程控制类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5G,远程操控,智慧港口
【港 口】山东港口上线集装箱门机无人理货系统(2022-04-12)
【摘要】 4月12日,中国水运网讯,4月11日,记者从山东省港口集团获悉,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集装箱门机无人理货系统成功上线,创造性解决了门机因作业多样性,无法对集装箱进行智能理货的难题,是无人理货系统的一项重大突破。相比较岸桥无人理货,集装箱门机无人理货面临问题更加复杂,且在业内缺乏成熟的参考方案,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在构造上,门机的硬件设备安装位置有限,无法像岸桥有充裕的空间对摄像机进行安装。同时,门机作业位置相对不固定,判断车道和集卡作业位置难度大,对集卡停车作业位置要求较高。该系统上线后,极大提升了码头作业效率,实现“人机分离”。后续,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助力山东港口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
【关键词】智慧港口,无人理货系统,人机分离
【港 口】全国港口首座自主设计电动机械智能充换电站试运行(2022-04-06)
【摘要】 4月6日,中国水运网讯,3月31日上午,北部湾港防城港港区举行充换电站交付仪式,全国港口首座自主设计的电动机械智能充换电站试运行。该智能充换电站具备搭建快捷、便于转场、可循环使用的优势特点,每次换电流程仅需5分钟,换电后可进行10~12小时作业。站内共配备4个电池充电位及4块备用电池组,且匹配市面上大多数主流主机厂品牌,技术在国内港口行业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充换电站、车电匹配模块、电池组、云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的整套换电系统,换电次数可达144次/天,满足30台电动机械的每日换电需求,实现电动机械快速补能全天候作业,保障码头的高频水平运输,进一步提升生产作业质效。该充换电站首次将“磁力吊装”模式应用于重卡换电作业,具有防风防摇摆功能,属全国首创。同时配套雷达测距、视觉AI定位等多项先进智能换电技术,可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换电作业,系统稳定可靠,安全系数高。与充换电站同步交付的还有10台新能源换电重卡。该批车辆创新采用141kwh的动力电池,通过“车电分离”的换电运营模式,141kwh动力电池在港口特定场景下要更加经济实惠,大大降低了购置成本与用车成本。经测算,对比燃油车型的运输模式,10台新能源换电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2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吨,实现集装箱水平运输过程的零碳、高效。
【关键词】换电系统,磁力吊装,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