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口】长400米、可装约2.4万个集装箱,史上最大集装箱船来了(2020-02-25)
【摘要】 2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大型集装箱船容量即将再创新高。据英国媒体The Loadstar日前消息,韩国最大航运公司现代商船(Hyundai Merchant Marine)将于今年4月接收史上最大的集装箱船Algeciras号。该船长为400米,初始设计装载量为23964个集装箱,由大宇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下称大宇造船)负责建造。目前,全球运载能力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船,为地中海航运的23756箱Gulsun号及其五艘姐妹船。相比之下,Algericas号的装载量比这些船舶多出208个集装箱。现代商船计划,从4月初起,将以每周一艘的频率,陆续投入运营包括Algeciras号在内的12艘megamax24型集装箱运输船,总运力将达28.8万箱。现代商船表示,自今年4月1日起,公司将加入THE Alliance联盟。这可能使公司在今年三季度扭亏为盈。THE Alliance联盟是全球三大航运联盟之一,现有组员包括阳明海运(Yang Ming)、赫伯罗德(Hapag-Lloyd)和Ocean Network Express(ONE)。该联盟计划今年调整亚欧服务网路,现代商船即将投入的12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将取代赫伯罗特公司在该航线上的11艘容量为1.5万箱的集装箱船。近年来,现代商船、长荣海运、达飞轮船和地中海航运等公司均开始部署超大型集装箱船。现代商船订购建造其它五艘容量为21792箱的集装箱船。地中海航运在大宇造船订购了12艘23656箱的集装箱船,其中6艘已经交付。长荣海运在中国有四艘容量为23888箱的在建船舶;在三星重工有六艘容量为23764箱的在建船舶,交付时间分别为2022年4月和2022年12月。据英国海运咨询机构德路里(Drewry)数据显示,今年新交付的集装箱船运力总计将达120万箱,其中,近一半将来自超大型集装箱船。预计今年新交付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数量达23艘,总运力为53.2万箱。
【关键词】航运联盟,集装箱,地中海
【港 口】世界首次渡轮自适应通航(2020-02-25)
【摘要】 2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13日,Kongsberg Maritime宣布,上周在挪威一渡轮日常营运期间的“世界首次渡轮自适应通航”是在满载乘客和车辆的情况进行的,展示了渡轮从码头到码头的全自动化操作。Fosen航运公司、KONGSBERG与挪威海事局的合作使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横渡成为将自主技术集成到日常航运运营中的关键一步。Fosen VI 号渡轮现在将使用由Kongsberg Maritime先进系统开发的自适应通航功能,以增强其Horten-Moss航线的日常运营,同时继续配备全部船员。Fosen VI 号上完全集成的数字系统可完美自动执行所有靠离泊和横渡功能,结果是更加精确的计时并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在去年12月的测试期间,Fosen VI 号始终保持在预定时间的两秒偏差内到达。Fosen VI 号现在进入为期六个月的试航期,在这段期间内,称为“自适应通航”的自动系统预计将控制该船的大部分服务,但船长将继续在船,驾驶台也将配齐船员。目前,已安装的设备不是完全自主的-如果检测到其它船只或物体可能发生碰撞危险,该系统将发出警报,随后由船长接管。预计今年夏天,将在Fosen VI 号上安装一个由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组成的避碰系统,并在秋季进行测试,但是即使自主化水平提升,船员也仍将留在驾驶台上。
【关键词】自适应,通航,避碰系统
【港 口】大连海事大学获批无人船行业重点实验室(2020-02-25)
【摘要】 2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航运界网从大连海事大学获悉,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公布无人船舶系统及设备关键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的通知》(交科技函〔2020〕83号),由大连海事大学牵头联合中国船级社、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的“无人船舶系统及设备关键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无人船行业重点实验室”)获得认定,成为无人船舶领域首个行业重点科研平台。据了解,该实验室围绕无人驾驶船舶相关领域。2017年7月正式启动的无人船行业重点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与中国船级社、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协同攻关。无人船行业重点实验室立足于无人船舶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整合船舶航行、装备、通讯、导航、信息与控制等领域的优势力量,重点围绕无人驾驶船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测试验证、法律法规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无人船行业重点实验室设有7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无人船舶智能感知技术、无人船舶智能决策与能效管理技术、无人船舶控制技术、无人船舶测试系统与基地、无人船舶标准体系、无人船舶法规和公约和无人船舶货运管理,相关研究方向均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无人船,智能感知,控制
【港 口】“氢”装上阵,让港航业“更绿色”(2020-02-25)
【摘要】 2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日前,在2019中国(天津)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天津市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打造氢能发展示范区。就在2019年11月,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用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打造了全球首个“零排放”的氢动力自动化港口。业内人士表示,氢能和燃料电池将成为新兴能源,放眼世界,氢能在港航业的应用正成为一股潮流。作为一种可再生解决方案,氢能的应用让港航业降低碳排放又多了一个手段。港航业兴起使用氢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港航业都相继加入应用氢能的行列。2019年1月2日,新西兰瓦伦西亚港宣布推行H2Ports试点项目。巴伦西亚港口的一份官方声明称,该项目主要采用氢气作为港口供能来源,从而减少化石燃料对港口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巴伦西亚港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自动堆垛起重机和码头牵引车都将由氢电池供电。与此同时,巴伦西亚港还将安装一个新的移动站来提供氢气。美国长滩港和洛杉矶港在2019年参与燃料电池拖车和物流车试验,并布局加氢站和氢燃料重卡;荷兰格罗宁根海港、阿姆斯特丹港和登海尔德港三港合力,欲打造欧洲氢能港口枢纽;日本全球首艘液氢运输船神户港下水,开启了世界首次的从澳大利亚到日本神户之间约9000km液氢的运输实验,同时澳大利亚将创建氢能枢纽作为战略,也是世界首个将澳大利亚褐煤转化为氢气出口的试点项目;挪威的世界上第一艘使用液态氢作为动力来源的渡轮将于2021年春季投入运营。在我国,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的轨道吊采用氢燃料电池加锂电池组的动力模式,为全球首创。
【关键词】氢燃料,起重机,牵引车
【港 口】现代尾浦造船获全球首份冰级LNG动力MR型成品油船订单(2020-01-23)
【摘要】 1月23日,中国水运网讯,俄罗斯航运公司Sovcomflot在现代尾浦造船下单订造了3艘1A冰级LNG动力50000载重吨MR型成品油/化学品船。有消息称,这批新船每艘造价略高于5000万美元,交付时间定于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现代尾浦造船首次接获LNG动力MR型成品油船订单,也是全球首批LNG动力MR型成品油船。现代尾浦造船在MR型船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早在2016年,现代尾浦造船就交付了全球首艘甲醇动力50000载重吨MR型油船。这是Sovcomflot近期第二笔LNG动力船舶订单。去年12月,Sovcomflot曾在三星重工订造了2艘冰级LNG动力阿芙拉型油船。根据三星重工披露的信息,这2艘船计划在2022年3月交付,总价值约为1875亿韩元(约合1.58亿美元),由于采用了冰级规格,该船即使在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下与70厘米厚的冰块相撞时也能够安全运行。据了解,Sovcomflot集团是世界领先的能源运输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气的运输,以及海上油气勘探和生产服务。目前集团旗下船队包括147艘船,总载重量超过1280万吨。
【关键词】韩国现代,50000吨,冰级
【港 口】全国首艘新规范LPG船顺利下水(2020-01-23)
【摘要】 1月23日,中国水运网讯,1月13日上午,全国首艘按IGC(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新规范要求设计建造的LPG船“招源”轮在中船钦州基地顺利下水。目前该轮已完成船体主要结构建造,下一步将进行舾装作业。“招源”轮LPG船总长99.9米,型宽16.6米,型深8米,设计吃水5.8米,采用C型全压式LPG储罐,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可全年无限航区航行,满足我国沿海地区的液化石油气运输任务。为确保新建造船舶安全顺利下水,钦州海事局提前介入,主动与船厂沟通联系,并根据当时附近水域的通航环境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维护方案。上午8时,海事执法人员乘“海巡10252”艇提前到达附近水域现场布设警戒,现场指挥、疏导附近过往船舶,并通过VTS不间断发布航行警告,提醒过往船舶注意避让,为新建造船舶下水营造良好的通航环境。
【关键词】IGC,LPG船,招源
【港 口】韩国造船业全面布局“智能+”时代(2020-01-23)
【摘要】 1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韩国造船业正在全力以赴开发智能船舶,打造智能船厂,希望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克服市场衰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在与中国造船业的竞争中始终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近日,现代重工集团宣布,已经在其独立研发的HiMSEN发动机中引入了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出一套最佳的船舶运营系统。据现代重工介绍,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己的现代智能设备管理方案,增强了其独立的Hi-Touch船用和发电发动机,与过去相比可将燃料成本削减了10%以上。自2018年研发HiMSEN以来,现代重工已获得45艘船舶(170台发动机)的合同,并已经交付了10艘船(40台发动机)。现代重工表示,在数字化时代之后,该公司将继续利用高科技推动智能船舶的发展,以保持对中国和日本造船厂的主导地位。2019年,现代重工的集成智能船舶方案获得美国船级社(ABS)的认证,该方案分析船舶的实时运营数据,并提出最佳路径,方案已经获得了总共130艘船的订单。除了智能船舶之外,现代重工还在与韩国主要电信运营商KT公司合作,加速推进5G智能船厂的转型建设工作,目标是将5G移动通信整合到船舶建造中以实现飞跃。通过使用KT的可穿戴式颈环,船厂安全人员能够在控制中心收集数据以实时检查安全状态。
【关键词】AI,大数据,物联网
【港 口】我国首艘纯LNG客船湖南投运(2020-01-23)
【摘要】 1月23日,中国交通新闻网讯,2019年12月6日,经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认定,我国首艘纯LNG燃料动力客船-“东江湖金龙舫”轮在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开航,填补了我国LNG燃料动力在客运船上应用的空白,对保护东江湖水环境、推进水路交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江湖金龙舫”轮为双体客船,投资达500万元,总长24.8米,型宽7米,型深2.2米,乘客定额90人,设计航速每小时20公里,续航时间8小时。据介绍,“湖南东江湖客船应用LNG项目”于2014年启动,2016年纳入全国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东江湖LNG加注站位于资兴市白廊镇长盈头组,拟建设LNG储气罐6个,储液量达360立方米,预计2020年6月投入运营。目前,建设中的加注站为国内首座油气电一体化岸基加注站,其特有的油、气、电及车、船一体的加注站模式可满足各阶段能源交替需求。项目完工后,将为内河流域推广LNG水上加注应用提供新的可操作模式。
【关键词】LNG,客船,东江湖
【港 口】国内首艘自主航行货船“筋斗云0号”在珠海正式发布(2019-12-30)
【摘要】 12月30日,航运界网讯,12月15日,国内自主研发的首艘具备自主航行功能的“筋斗云0号”货船首航仪式在珠海东澳岛举行。上午9点,随着一声汽笛响起,装载岛上特产的“筋斗云0号”正式启航,驶向港珠澳大桥1号码头,成功完成首次自主货船货物运载。据了解,“筋斗云0号”自主货船由云航智能研发,此次首航前已完成多次远程遥控和自主航行试验,这次首航我国首次自主航行货船货物运载试验。“筋斗云0号”是推动智能船舶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成功实现载运货物的自主航行首航,正式开启了自主航行的探索和实践,以其推动智能航运发展进程,共同迎接智能航运时代的到来。“筋斗云0号”从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自主航行系统部署的需求,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和电气化推进系统,整船具备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是典型的数字化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构建充分借鉴了“网络控制系统NCS”、“信息物理系统CPS”、“分布式计算DCS”等领域的成熟经验和技术,构建了以平台为基础,以算法为支撑的系统,可以进行船端的“感知”、“决策”和“控制”,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岸基控制中心实时监督和控制船舶,最终将实现IMO 海上水面自主船(MASS)四个等级的自主航行。接下来,项目组将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开展多船会遇避碰、自主靠离泊试验,进而实现内河自主航行示范。
【关键词】智能船舶,自主船,货船
【港 口】智能无人跨运车首发瑞典(2019-12-30)
【摘要】 12月30日,航运界网讯,12月15日,振华重工为和记黄埔斯德哥尔摩码头制造的智能无人跨运车首批2台设备顺利从长兴分公司发运。该项目是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跨运车首次实现商业落地,标志着该创新产品获得主流市场认可。2019年,和记黄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投资新建一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振华重工根据全球跨运车市场趋势,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并提供全套使用智能无人跨运车的集装箱水平运输及堆场装卸方案。该跨运车为一过三混合动力车型,可进行人工驾驶或无人驾驶,并可自由切换。其无人驾驶技术采用全新的多传感器融合导航定位方式,定位精准度和控制水平居世界前列。该跨运车通过各项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对码头集装箱的水平运输和堆场装卸、仓储进行管理,可适用于目前各类型码头不同的TOS系统,同时研发团队还提供了适用于自动化码头的安全系统和策略,使跨运车操作更加安全,精度更高,可以满足全天候、全工况条件下作业。
【关键词】振华,人工智能,跨运车
【港 口】大宇造船将与HLS合作开发智能船舶技术(2019-12-30)
【摘要】 12月30日,中国水运网讯,韩国大宇造船将与韩国LNG船运营商Hyundai LNG Shipping(HLS)合作开发智能船舶技术,应用于HLS运营的LNG船。近日,大宇造船与HLS已经签署了联合研究协议,以开发和展示智能船舶技术。两家公司将建立远程监控服务、进行测试运营、分析船舶运营数据以验证智能船舶平台和解决方案。12月初,HLS与韩国船级社(KR)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验证适用于新船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并将为网络安全系统开发风险分析和设计安全评估。由于船舶运营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融合,对船舶网络安全保护的需求不断增长。2019年7月,大宇造船的智能船舶解决方案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LR)的原则性批准,其船队监控智能电子海图和监测系统获得LR颁发的描述性符号“Digital AL3 SAFE SECURITY”。LR的SECURITY符号意味着拥有数字功能的系统具备适当的弹性措施,以防止网络攻击或其他未经授权的访问。LR为船上数字化技术定义了5个可访问级别,AL3表示系统具有用于自主/远程监测和控制的数字访问,但是需要船载许可,并且可以进行船上覆盖。智能船舶有望彻底改变船舶设计和运营格局,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失误,而海上事故中高达70%~80%的比例由人为失误造成。目前,韩国船企正在努力开发智能船舶技术,三星重工已经与DNV GL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并使用基于5G网络的测试船来验证自主航行技术。
【关键词】监控,智能,监测
【港 口】全球首创!振华重工发布集装码头装卸新工艺(2019-12-30)
【摘要】 12月30日,中国水运报讯,近日,振华重工智慧集团牵头研发的集装箱码头装卸新工艺正式发布。以往,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布局中,存在着几个困扰:首先,同一堆场多台轨道吊共轨运行,作业空间相互制约,增加了生产组织难度,作业繁忙时难以兼顾装卸船和集疏运作业。二是集装箱场内水平运输设备和场外集卡不能直接到达目标作业贝位,造成堆场起重机长距离往复行驶、能耗居高不下。三是集卡司机倒车进交互区作业等位时,倒车时间长,容易影响其它车道正常通行。针对这些问题,振华重工牵头创新码头装卸新工艺,通过岸桥实现码头前沿的船舶和IGV之间的集装箱搬运,前沿装卸作业区和前沿水平运输区紧密衔接;并通过围网进行安全隔离,确保码头作业安全。场内水平运输设备采用可双向行驶的IGV,通过专用道路直接抵达堆场目标贝位,避免堆场起重机长距离、重载搬运集装箱。堆场紧密布置在通道两侧,采用双悬臂轨道吊,轨道吊在一侧悬臂下实现对IGV的自动化作业,在另一侧悬臂下实现对外集卡的作业,这样一来,外集卡可通过U型路径直接到达堆场目标贝位,作业完成后通过U型路径直接出港。新工艺创新采用了U型通道方案,依次相邻两个堆场共用外集卡集疏运U型通道或IGV水平运输通道,使IGV与外集卡物理隔离、交通分流、互不干涉,更好地解决了端部装卸工艺同一堆场两台轨道吊共轨运行的问题,形成交互简洁、直进直出、侧面装卸的码头平面布置,为自动化码头的持续进步提供了全新思路。
【关键词】U型通道,装卸,新工艺
【港 口】货讯通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2019-11-28)
【摘要】 11月28日,中国水运报讯,2019年11月18日,货讯通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推出全新的“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CargoSmart Connected Reefer Solution)”,为海运承运人和发货人提供一站式冷柜货运管理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端到端的信息透明化,赋予用户对冷柜运输全流程的可视性,包括优化冷柜预检测试、实时更新冷柜监测状态、预测货物到达状态等,帮助冷柜运营商以更低成本为发货人提供最优性能。作为该方案效果和效率兼备的有力证明之一,中远海运采用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后,PTI检测成本大幅降低,且同期冷柜销量有所增长。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是物联网应用产品系列SAIOT(即Supply-cha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 of Things)中的先锋产品。该方案的物联网设备由货讯通和上海海事大学联合研发。该设备通过其多个内置传感器,多维度监测包括温度、湿度、位置、环境、动向、摇晃和撞击在内的各项参数。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智能识别集装箱内各项监测参数的任何偏差或中断,并诊断起因是否为异常事件,若诊断结果为异常,则会触发智能警报,警示承运人或相应发货人,以便他们快速应对意外事件,降低货物价值受损的风险。相对传统方法,该功能成功地减少了97%的误报,帮助用户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节省调查异常情况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货运可视性以降低货运风险,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借助机器学习技术,依据实时位置、历史航线模式、船舶预计到港时间、交通状况和路线法规等,预测最新的预计到港时间。该方案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将货物抵达仓库时间的预测精度提高了4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收货人对货运递送状态的可视性,帮助发货人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保障货运以最佳状态交付到收货人手中。该解决方案为海运承运人及其最终客户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服务,有助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运作、保证货物质量并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冷柜使用情况和维护历史,从而准确预测冷柜机械状态,提前准备好以符合PTI的严格要求。随着人工智能在PTI检测领域的应用,冷柜货运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PTI检测的成本也大大降低。货讯通物联冷柜解决方案在冷柜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业界充分认可,并获得了《劳氏日报》2019年“供应链管理创新”亚太区奖项和2019年TIBCO先驱者奖(创新者奖类别)。
【关键词】物联网,冷柜,智能识别
【港 口】山东港口日照港率先试点铁路敞顶箱整列海运下水(2019-11-28)
【摘要】 11月28日,中国水运报讯,11月11日,随着最后一个铁路敞顶箱顺利装船,装载了100个铁路敞顶箱的“中谷山东”轮鸣笛起航,标志着山东港口日照港与济南路局、太原路局、中铁集太原分公司和济南分公司、上海中谷物流、曲沃闽光焦化合作探索的铁路敞顶箱海铁联运首次整列运输装船下水业务成功运行,开创了山东港口日照港铁路箱“一箱到底”“门-门”多式联运物流新模式。
【关键词】铁路敞顶,整列海运,一箱到底
【港 口】长荣海运牵手BlueX发力数字化,致力于彻底改变综合海洋物流(2019-11-28)
【摘要】 11月28日,航运界网讯,11月12日台湾长荣海运与BlueX Trade宣布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两家携手致力于彻底改变综合海洋物流。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了长荣海运在数字化物流的转变,而对于BlueX Trade,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最大的海洋承运人之一的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其CarrierX计划的扩展。具体而言,长荣海运和BlueX将共同提供数字预订和对贸易服务的无缝访问的平台,从而为全球客户提供无摩擦的体验。据官方透露,在该数字化平台上,客户可以轻松地在线搜索数千条路线,并在几分钟之内直接通过长荣海运进行预订。除了数字预订平台外,BlueX还建立了一个贸易匹配网络,该网络集成了将货物从门到门运送所需的物流生态系统。将来,长荣海运将利用该生态系统来提供货运融资,卡车运输和保险等服务。此外,在昨天的发布会上BlueX还宣布了其CarrierX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BlueX为运营商创建了白标解决方案,以实现智能预订,并结合了贸易服务网络。CarrierX Initiative致力于提供集成的集装箱物流解决方案,以使企业托运人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得无缝的体验。为了在海洋物流经济中创建数字生态系统,承运人将获得最有效的集装箱分销货币化的渠道,包括费率和库存管理,承运人EDI/API和AI/机器学习。而在航运界网看来,尽管长荣海运不会是集运数字化平台中领衔的KOL,但牵手BlueX的这一小步,足以达到这家台湾船东想要达到的目的。也许未来的一些时间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航运业的数字化的主旋律。
【关键词】数字化,海洋物流,生态
【港 口】第四种方式来了!达飞集团完成生物燃料测试(2019-11-28)
【摘要】 11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在航运市场主流减排措施的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第四种减排方式更值得关注。低硫油性能被指未经广泛测试,脱硫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LNG燃油会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当前,这些主流减排方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也催生了更多减排方式的探讨和试验。11月27日,达飞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已经在旗下船舶上完成了2019生物燃料测试,并公布了测试结果。这是达飞集团与宜家运输与物流服务公司(IKEA Transport & Logistics Services),通过GoodShipping项目共同开展的第二次生物燃料测试。GoodShipping也是全球首个面向货主企业的脱碳项目。此次测试中,达飞集团将生物燃料与传统化石燃料结合,在“CMA CGM ALEXANDER VON HUMBOLDT”轮上进行了试验。该轮在9月和10月间在北欧-亚洲航线航行,并成功完成了测试。今年3月,达飞集团曾与宜家、鹿特丹港携手在“CMA CGM WHITE SHARK”轮上测试第二代生物燃料,该燃料成分完全来自森林残留物和废油产品。达飞集团称,两次试验均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从而证明了可持续海洋生物燃料的技术兼容性。这表明,先进的生物燃料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的环保法规以及减排目标,从而加强航运业的可持续性。达飞船舶管理公司副总裁Xavier Leclercq表示:“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证明了船用生物燃料的可扩展性、可持续性和技术合规性,证实了达飞集团在行业能源转型中的领导作用。”据了解,两次试验使用的燃料,均由燃料供应商GoodFuels开发。GoodFuels的可持续性船用燃料几乎都不含硫氧化物,与使用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可减少80%~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关键词】生物燃料,硫氧化物,二氧化碳
【港 口】首次实现5G SA工业级控制,山东联通助力打造青岛港智慧码头(2019-10-17)
【摘要】 10月17日,中华航运网讯,近日,山东联通、网研院联合华为公司在青岛港前湾港正式部署了5G商用网络,并于10月11日与港口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割接,实现了集装箱的远程抓取以及高清视频回传。这是首次在商用5G SA基站上,实现工业自动化设备互联。山东联通自2018年4月起就在青岛开展5G试点工作,在青岛港码头取得了5G的突破性应用,实现了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的智慧港口,首次实现了5G网络与工业以太网标准之间的对接。本次部署商用5G网络,借助MEC边缘服务器、网络切片满足毫秒级低时延要求,5G的大带宽可确保30路高清视频回传需求,5G高可靠性与PLC更加完美契合,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光纤方式损耗快、维护难度大的弊端,为智慧港口建设规划出一片新的蓝海。
【关键词】青岛港,5G
【港 口】国内先进智能理货系统在天津港上线(2019-10-17)
【摘要】 10月17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随行科技公司与外轮理货公司签署使用协议,天津港智能理货系统正式上线。智能理货系统的上线,彻底改变了传统理货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自今年2月在太平洋国际公司试运行以来,截至10月14日共作业988810自然箱(折合1527686.5TEU),箱号识别、拖车车牌识别、装船箱位计算准确率分别达到95.08%、95.26%和92.99%,达到项目设计预期目标,能够满足码头公司、外理公司理货生产的业务需求。通过比较论证,该系统整体优于国内其他港口智能理货解决方案,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本次上线使用的智能理货系统,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箱号识别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了箱体图片的自动触发拍照与箱号识别、拖车号的拍照与识别以及装船箱位的智能化计算,实现了理货数据的自动化分发与处理,实现了码头岸边理货操作的智能化、无人化,相较于传统理货方式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理货,信息化
【港 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刷新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2019-09-20)
【摘要】 9月20日,山东日报讯,近日,“以星上海”轮完船驶离青岛港码头。此次作业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出桥吊单机作业每小时43.8自然箱的世界纪录。今年以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先后完成流程、系统和设备优化40余项,桥吊单钩循环时间缩短5秒,AGV周转时间缩短2.9分钟,堆场作业能力等多个作业指标得到大幅提升,为刷新桥吊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数次创下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2017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单机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9.6自然箱/小时;2018年4月21日,在“中远希腊”轮作业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再次创出新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最高纪录,达到42.9自然箱/小时;2018年12月31日,“桑托斯快航”轮卸完最后一个集装箱,再次打破单机平均效率世界纪录,达到43.23自然箱/小时。
【关键词】自动化,青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