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口】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再添新助力(2023-02-17)
【摘要】 2月17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西#18-#20泊位及后方储运系统流程化工程完工。据了解,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散货作业规模最大、涉及货种最多、工艺最复杂的全流程项目。其突破了传统散杂货作业模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延伸,实现了码头运营数字化、集团管控一体化、智慧环保可视化,打破传统倒运装卸作业受短倒车成本高、效率低、货物撒漏污染的运输现状,同时借助移动接料漏斗、皮带机、堆取料机等流程化设备,打造流程化作业链条,形成“快靠、快卸、快离”的综合效率优势,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智慧绿色的港口物流运输服务。该项目不仅打造了全国港口散货作业智慧绿色新标高,更是落实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散货作业,数字化,智慧港口
【港 口】智能查验系统助进境散粮高效通关(2023-01-29)
【摘要】 1月29日,科技日报讯,进口船运散粮事关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安全,同时也涉及我国生物安全,因此进境的船运散粮检验检疫事关重大。然而从十几米深的散粮船舱中进行粮食取样,特别是从中下层取样,并且快速进行检验检疫鉴定分析,一直是困扰海关的一个难题。近日,这个难题在秦皇岛港和青岛董家口港被破解。一项由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董家口港海关联合江苏闪码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进境船运散粮智能查验查检装置及系统”,针对不登船表层取样和中下层取样、留样、制样方法进行系统创新,应用多项技术,实现船运散粮智能查验查检装置及系统的智能化。表层智能查检装置及系统可采集、传输与标记船舱表层粮食影像数据,通过该系统,一线查验海关关员在平板及手机等终端看到相应影像数据后就可以给出是否准卸的判定。在散粮不落地情况下,智能取留样装置、移动智能取样检疫装置、在线智能检疫装置及系统都可实现表中下层取制样。这些装置还可以自定义取样频率和单次取样量,实现取留样、全样筛分、分路展开、筛下物留存、数据实时报送的全流程自动化,以及留样称重、装袋、喷码标记流程的自动化。
【关键词】智能查验,进境散粮,通关效率
【港 口】天津港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2023-01-19)
【摘要】 1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1月17日,天津港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标志着天津港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和高度融合上取得重要进展,向“数字孪生港口”晋级迈出关键一步,率先按下“港口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快进键。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是基于此前建成运营的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演进升级而来。当前,该码头已实现连通“人、车、箱、船、机、场”六大要素的全部物联对象,构建起全要素、全场景、全价值链融合的新物流体系和新码头业态。与此同时,码头创新打造“一体化”数字化平台,通过统一“云底座”打通底层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完整有效的数据链,应用数字孪生、视频AI、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集生产运营、安全管控、节能环保、智慧楼宇等场景的全物联、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落地,与目前全球已建成其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比,具有物联范围更广、应用场景更多、融合效果更好、可持续性强的多重叠加优势,特别是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方面,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给予港口生产作业更优更强更大的赋能。
【关键词】天津港,物联网,集装箱码头
【港 口】上海海事法院航运链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统正式启动(2023-01-17)
【摘要】 1月17日,中国水运网讯,为充分发挥海事司法职能作用,推动海事审判创新发展,1月17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与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航运数字化共建合作备忘录》,并启动自主研发的“航运链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统”。此次启动的“航运链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统”是在融合业界先进的航运数字化项目和港口集装箱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发的航运数字化分析系统,旨在为上海海事法院审理海事案件提供船货港三位一体的航运链全要素数据分析,深入挖掘航运数据的潜在价值并深度应用于海事司法工作。该系统在原有船货港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现有“港口数据分析”、“船舶数据分析”、“货物数据分析”等板块。
【关键词】航运链,港口数据,数字化
【港 口】招商港口建成业内首个全泊位门机智能化作业的散货码头(2023-01-04)
【摘要】 1月4日,港口圈讯,2022年12月30日,“全泊位门机智能化系统(V3.0)验收会”在招商港口(华南)散杂货营运中心下属深圳赤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湾港”)召开。会议一致认为,赤湾港已成功实现全泊位6台门机的智能化改造及投产运行,运用多种先进技术解决散货码头生产痛点,率先建成行业内首个全泊位门机智能化作业的散货码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全泊位门机智能化系统V3.0是赤湾港2021年底完成的门机智能化V2.0的延续,相较于V2.0版本,V3.0的主要优势在于解决了多机协同问题。在后台软件的统一指挥下,智能化系统可以适应生产需要的各种复杂工况,使门机智能化系统能真正投入全泊位卸船实战。
【关键词】赤湾港,智能化,散货码头
【港 口】南沙港上线自动化堆场,新增通过能力超160万标箱(2022-12-29)
【摘要】 12月29日,港口圈讯,12月28日,在广州港南沙三期堆场作业区内,红色的自动化轨道吊从电动集卡上顺利抓取集装箱后,稳稳放在指定堆位,整个流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至此,南沙三期堆场三期工程项目正式通过交工验收,将新增堆场通过能力166万标准箱,与堆场一期、二期项目形成集装箱年通过能力297万标箱的自动化堆场集群,为码头生产注入强劲动能。南沙三期自动化技术研究专项工作小组通过集成创新、联合攻关,开发自动化智能调度系统(ATEC),对自动化作业数据实施相对独立的逻辑运算,实现堆场内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流程工艺的兼容并存、无缝衔接,承上接入码头操作系统(TOS)获取数据,启下向设备管理系统(ECS)分发作业数据。目前,“堆场自动化+前沿半自动化”模式已成规模,38台自动化轨道吊已融合接入该系统,实现自动化设备集群作业的全方位智能调度。
【关键词】南沙港,自动化堆场,通过能力
【港 口】全国首家港口5G专网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上线运行(2022-12-14)
【摘要】 12月14日,航运界讯,根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加快港口数字化转型,今年年初,山东港口青岛港QQCT启动了港口5G专网建设项目。从可行性分析、方案制定,以及不间断测试到施工建设,历经11个月的攻坚克难。在实现了“一张专网、安全可靠、极致传输、全面自营”四大创新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该项目成功上线试运行。首次实现基于零信任机制的内生安全架构,在港口5G专网中成功部署,采用专享基站+分布式MEC的组网方式,以高性能超融合一体化MEC设备,作为网络核心,实现了移动终端数据的本地化传输,确保港口业务数据不出港,港口5G专网采用,终端授权、安全认证、数据加密等技术,确保信息安全。借鉴零可靠理念构建可多向联接的异地N+1冗余备份体系,彻底消除专网全链路单节点风险,从后方堆场延伸到岸边泊位,实现5G网络的泛在覆盖、信号无缝切换和漫游,解决了传统集装箱码头、拖车、叉车等多种流动机械,在高堆码、强遮挡集装箱堆场,夹缝环境下无线通信不稳定的难题,可靠性达99.9%。通过自主研发,基于全局时间同步的低延时芯片,为时间敏感的港区调度数据,提供低延迟服务,无缝融合5G终端和港口业务数据中心,达到小于10ms低延时的端到端传输性能,通信带宽增长10000倍,处理作业指令用时缩减50%,为传统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应用的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港口网络,5G,数字化转型
【港 口】各种货都能吊,移动式港机频繁走出海外(2022-12-08)
【摘要】 12月8日,港口圈讯,12月7日,由润邦重机为客户公司设计建造的一台GENMA 150吨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简称:MHC)离开润禾码头,发往巴西客户现场。此次发运的MHC主要用于客户码头煤炭、矿石和粮食等散状物料的装卸作业。作为GENMA第三代MHC的代表性产品,该设备性能稳定,具备智能化和自动化等特点,能够在复杂的工况下依然保持高效的作业效率。MHC是一种适用于各类港口的灵活高效的港口设备,用于集装箱、散货、件杂货的搬运,有固定式、轮胎式、轨道式等多种安装和行走方式。目前,GENMA MHC已广泛应用于阿根廷、巴西、萨尔瓦多、印度和缅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码头。
【关键词】起重机,港口设备,作业效率
【港 口】这一操作系统在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顺利“跑”起来(2022-12-07)
【摘要】 12月7日,港口圈讯,港口/码头和物流运营技术提供商CyberLogitec公司近日宣布,OPUS终端已经在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运行。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世界上第一个U型全自动化码头,于2022年6月28日正式启用,目前有两个泊位正在使用中。在自动化码头建造过程中,CyberLogitec在半自动集装箱码头的ARMGC(自动轨道安装龙门起重机)和STS(船对船)技术方面积累的研发知识的基础上,早于计划时间在码头成功部署I-AGV(智能引导车辆)程序。今年11月,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泊位单月装卸作业量达6.38万标箱,首次突破6万标箱,环比10月增长191.3%,在商业实船作业与自动化码头设备调试同时进行的情况下,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的76.6%,码头智慧化水平不断升级,装卸作业能力大幅提升。自一期泊位启用以来,自动化码头强势发力,船时效率、桥吊效率、泊位效率、平均泊位利用率等核心指标均实现稳步增长。
【关键词】自动化码头,北部湾港,泊位效率
【港 口】“北斗+”桥梁防碰撞预警系统成功上线(2022-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由长江通信管理局自主研发的“北斗+”桥梁防碰撞预警系统在巴东长江大桥水域正式发布。继该桥完成被动防撞建设之后,主动预警系统的及时上线,为这条南北动脉提供了信息化“双保险”。该系统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感知船舶位置,对船舶动态进行实时跟踪。船舶一旦发生违反通航规则或进入警戒区等事件,平台将第一时间做出智能判断,通过甚高频、短信等方式及时通知到船方和监管单位,大大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降低碰撞事故概率。
【关键词】北斗,船舶,预警系统
【港 口】天津港煤码头煤炭采样智能化试验成功(2022-11-24)
【摘要】 11月24日,航运界讯,近日,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顺利完成智能化煤炭采制样项目试验工作。项目计划于12月投用,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满足客户准确检测煤炭品质的业务需求,有效消除人工采样的安全隐患,为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干散货码头再立新功。智能化煤炭采制样项目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在卸车线皮带机和装船线皮带机上分别建设的进场、出场两套智能化采制样装备,具备煤炭样品智能收集、系统智能控制、煤样全程感知、故障智能诊断等功能。智能化煤炭采制样项目实现样品采集全流程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煤炭采制样的效率,保障了煤炭采制样的本质安全。在智能化煤炭采制样项目建设期间,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与煤科(天津)煤炭检测有限公司紧密配合,制定严谨的调试方案,克服多重困难,精准施工、全力攻关,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关键词】天津港,煤炭采样,智能化
【港 口】山东港口东营港自动化门机通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2022-11-04)
【摘要】 11月4日,航运界讯,近日,随着最后一台门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器信号的成功接入,山东港口东营港自动化门机通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为自动化门机高效运行提供强力支撑。该平台的上线运行,可实现三大核心功能。自动化门机“远程会诊”功能,该平台通过远程监控可直观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在线、离线、通信质量等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改变原来需要实地分析、排查、处置故障等情况,实现了自动化门机的远程会诊,既节约时间又规避安全隐患,自动化门机作业过程的动态监护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安全管控“实时监测”功能,该平台开发了快速启动调试门机监控系统功能模块,通过故障预警实现故障位置的实时查看,为作业现场情况查看、作业质量分析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烟感、温感等传感器,实现对电控室温度、湿度、烟火等动态环境的“感观”监测,确保门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信息的实时展示。网络通信“即时保障”功能,该平台开发的远程配置门机网络交换机和实时查看通信数据模块,可实现自动化门机作业过程中网络数据的实时分析以及门机自动化作业过程中对网络带宽、时延、抖动等较高监测要求,确保自动化门机作业网络通信的流畅性,进一步提高自动化门机作业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自动化门机,山东港口,通信管理
【港 口】内河无人驾驶和人工内集卡混行作业的“智慧港口”即将上线(2022-11-03)
【摘要】 11月3日,中华航运网讯,近日,两台4轴8轮的橘色纯电动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车“现身”合肥港。无人驾驶运输车标志着合肥港智能网联信息化改造及自动驾驶场景应用项目进入联调测试阶段,同时预示着国内内河港第一家无人驾驶和人工内集卡混行作业的“智慧港口”即将上线。据悉,该项目自2022年启动,由合肥市包河区新能源暨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华海智汇牵头,联合仓擎智能、大唐高鸿等共同承建。截至目前,在垂直运输侧,第一台场桥改造临近尾声;在水平运输侧,两台无人驾驶车入场开展性能测试,智能充电机器人系统安装就位,车载RTK定位终端、RTK基站安装到位,云控管理调度系统、无人车辆管理系统等均已开发完成。“当前国内采用无人运输车辆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大多为沿海码头。内场环境相对单纯,无人车有自己完全独立的作业区域。但合肥港这种相对开放的传统件杂货集装箱码头,无人集卡与传统集卡混流作业,技术难度非常大。”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外,钢结构岸桥下,位置信号受到干扰,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停车,也是当前业界普遍面临的技术考验。
【关键词】无人驾驶,智慧港口,内河港
【港 口】北斗助力南通数字航道建设(2022-10-18)
【摘要】 10月18日,中国水运网讯,为推进数字航道建设,加快构建船岸协同体系,今年以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安装了20个北斗地基增强基站,其中,南通市在海安船闸、焦港船闸、吕四船闸设立基站。三站建成后,南通境内的通扬线干线航道基本实现上段、中段、尾段的全覆盖。船舶过闸,必须进入锚地,办理申报手续。在传统模式下,船舶进入锚地要沿途寻找锚泊位,进出港秩序差,锚泊随意性强,不仅会增加碰撞风险,也让船舶监管变难。而北斗基站能够获取水域内的高精度时空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数据,赋以船舶更加智慧的“大脑”,使船舶能够提前知道锚泊位,且定位精度控制在厘米级范围内。据悉,北斗系统还将进一步应用于船舶导航领域。借助北斗系统、电子航道图、5G等关键技术,开发船舶导航系统,通过提供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测、偏航预警、防碰撞提示等伴随式服务,可以有效提升船舶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缓解江苏全省航道网交通量不均衡问题,增强航道船闸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管理效能和服务保障能力,打造内河航运提速增效、转型发展的智慧引擎。
【关键词】数字航道,北斗系统,内河航运
【港 口】山东港口日照港首创一套干散货绿色作业模式(2022-10-13)
【摘要】 10月13日,港口圈讯,随着一节节满载矿石的列车从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矿石码头疏港铁路装车楼装出,2列共120节火车的装车作业顺利完成。这是山东港口日照港首个矿石装车流程,也是全国首台智能化电动火车联合装车楼。传统的火车装车作业,把散货通过汽车倒运至火车道边,再经装载机装至火车,人工装车模式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且对环境污染严重,无法实现绿色高效装车作业。山东港口日照港首创“自动装车系统+电牵智慧”国内智能化电动火车联合装车楼作业模式,采用国内领先的火车装车楼系统配套电动牵车系统,基于“5G+超级电容”,用于矿石等散杂货火车的装车技术,通过与流程化装卸生产工艺有机结合,实现装车作业无人化的快速自动定量装车。一列60节的车厢,原需2.5小时完成装车作业,现通过自动牵车+装车自动化作业,仅需40分钟即可完成,装车效率提高2.75倍,且无需装载机和倒运车辆,电动牵车系统还有噪音小、无废气排放、控制方便等优势,对提高行业内敞顶箱火车装车作业具有先导、示范作用。
【关键词】干散货,绿色港口,自动装车
【港 口】内河首家无人驾驶的智慧港口诞生(2022-10-12)
【摘要】 10月12日,港口圈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功运用,日前,合肥港进入了无人自动化阶段,并开始引领全国内河港口新一轮“码头革命”。作为全国28个主要的内河港之一,合肥港自2020年纳入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后,在2021年就完成合肥港智能网联信息化改造及无人驾驶场景应用期(一期)招标,目前已进入联网调试阶段。相比过去,无人驾驶集装箱搬运车无需借助磁钉感应识别,行驶路径更加灵活多变,定位更加精准,不仅打破了全自动化码头的传统布局,而且能够减少80%的人力操作、降低港口运营成本,更有效地提高港口的综合作业效率和服务能力,实现港口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也是港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此次试运行,标志着合肥港成为国内内河第一家无人驾驶的智慧港口。利用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眼下合肥港正加快对港口货场、岸桥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步伐,预计2023年上半年可完成整体交付运营,未来约有15台无人驾驶集装箱搬运车助力合肥港迈向“无人之港”。
【关键词】无人驾驶,智慧港口,合肥港
【港 口】国内首个智能立体集卡停车场及堆场项目开工(2022-10-11)
【摘要】 10月11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国内首个智能化、立体化集卡停车场及堆场项目——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标志北仑港区“两场”整治提升行动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实现“港城共荣、港城共赢”,助力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据了解,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首个子项目位于原北仑电厂灰库地块,由北仑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及宁波大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宁波汇海通国际物流枢纽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超20亿元,用于建设智能化集卡立体停车库、智能化立体空箱堆场、重箱交接区及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区。其中,6层的智能化集卡立体停车库和地面露天停车场合计可停放集卡车量约1200辆,智能化立体空箱堆场可堆放空箱量约2.68万标准箱,重箱交接区共设有平面箱位792标准箱。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宁波港域空箱装卸、堆存、验箱等配套服务能力,减少北仑各港区间的跨港区短驳运输,畅通港外集疏运体系运转,增强港口物流成本竞争优势,同时提升“两场”设施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为集卡司机提供更加方便的“一站式”生产生活服务。
【关键词】集卡,宁波舟山港,智能停车场
【港 口】山东港口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正式发布(2022-09-27)
【摘要】 9月27日,港口圈讯,9月27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发布暨成果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该系统全域自主,实现了从底层软硬件到上层应用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全智引领,“类人脑”进行生产指挥调度、规划决策和系统的测试运维,以独有的“九大创新技术”抢占智慧绿色港口发展制高点;全向超越,确立了“五大优势”,“毫秒级”刷新响应,无感升级,生产操作、设备控制、信息处理三位一体智能管控,智能配载效率提升17倍以上,助力创出了全球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最高效率。该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突破,各项指标全面超越拥有30多年应用历史的国外同类产品,各项功能、性能效率、易用性、可靠性和用户文档集已通过国家一级软件评测中心的鉴定测试。经中国航海学会组织评审,认定该项目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山东港口又一次用自主创新标定了中国港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高度。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智能管控
【港 口】大铲湾码头投入使用深圳市首批电动空箱堆高机(2022-09-16)
【摘要】 9月16日,航运界讯,9月14日,两台电动空箱堆高机在大铲湾码头正式投入使用,以进一步推进码头减碳工作。据了解,此批空箱堆高机采用全电力驱动,也是深圳市各码头中首批投入使用的全电动空箱堆高机。空箱堆高机是集装箱运输的关键设备,广泛用于港口、码头、铁路公路中转站及堆场内的集装箱空箱的堆垛和转运,具有堆码层数高、堆垛和搬运速度快、作业效率高、机动灵活、节约场地等特点。此批电动空箱堆高机续航能力超凡,快充仅需1小时就可连续作业12小时以上,并自带能量回馈系统。此型号的电动空箱堆高机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单箱电耗仅1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96公斤。在实际的操作运行过程中,该电动空箱堆高机单箱碳排放降低45%,而在码头更无直接碳排放,也不对外排放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与柴油动力设备相比,电动设备操作更加简单、平稳,且维护成本更低,是大铲湾码头在“减碳”道路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空箱堆高机,电动,碳减排
【港 口】散货码头新型封闭方案,赋能绿色港口建设(2022-09-09)
【摘要】 9月9日,港口科技讯,9月2日,主题为“双碳赋能 共筑安全 绘就未来”的2022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在长沙成功召开。在主旨演讲与技术交流环节,中成空间(深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南产研基地总经理周茂浪,分享了散货码头新型封闭方案,详细介绍了气膜封闭赋能绿色港口建设、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新技术。气膜在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中具有突出优势:一是造价低,建造快。气膜整体造价比传统封闭结构低30%~50%,项目安装一般在2~6个月就能完成,可实现室内无梁无柱,可快速实现全封闭,跨度能轻松超过200米,并且可根据需求定制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形状的气膜产品,非常适合港口码头堆场、工业仓库等需要大空间的建设。二是结构安全。首先是在结构方面,气膜属于柔性曲面结构体系,膜材本身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抗撕裂性能;其次,气膜外表采用中成空间专利技术的钢网索系统,钢网索能约束膜材的延展率并使膜材的受力更均衡,有效提高气膜结构的安全系数和气膜抵御台风及暴风雪的能力。通过多轮风洞实验证实,中成空间气膜能够抵挡16级以上台风。三是环保智能。中成空间新风换气专利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室内空气的流动情况,当温度升高后排气阀自动打开,快速有效解决室内高温闷热情况;温度降低时自动关闭,有效节省能耗。同时,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系统与气膜PLC控制系统联动,可实时在线监测气膜内部空气质量情况,实时收集室内粉尘浓度情况,按照设定的运行程序控制排气通道运行,有效进行降尘除尘,确保室内环境清新舒适,实现室内环境可调可控。四是新能源光伏赋能双碳。中成空间独家研发的新能源光伏气膜产品,在港口码头仓储封闭中的应用中,可实现气膜与新能源光伏的有效结合,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气膜封闭堆场运行用电自给自足,并可进行余电上网储能,换取碳排放配额指标;助推港口优化能源结构,开展节能减排。
【关键词】绿色港口,气膜封闭,散货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