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联通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完成全球首次RedCap端网兼容性现网测试(2023-08-03)
【摘要】 8月3日,新华网讯,近日,中国联通携手移远通信基于高通骁龙X35平台在上海嘉定华为网络下率先完成3.5GHz、2.1GHz、900MHz中国联通5G全频段 RedCap端网兼容性现网测试,为5G RedCap商用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5G RedCap外场测试在上海嘉定区的联通RedCap现网下,采用移远通信RG255C-CN模组,测试内容包括了RedCap终端基本接入、初始BWP及专用BWP配置等基本接入能力以及5G切片等增强能力,覆盖了同频、异频及LTE/5G异系统间互操作等,试验结果有效验证了中国联通全频段5G RedCap端网兼容性,加速推动5G RedCap网络和终端商用的进程。
【关键词】商用部署,坚实基础,中国联通
【新一代信息技术】我国新网络通信标准获国际电信联盟立项(2023-07-25)
【摘要】 7月25日,人民网讯,近日,由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牵头提交的标准提案 “基于IPv6转发平面的分段路由(SRv6)网络性能监测方法”正式获得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立项。据了解,基于IPv6转发平面的分段路由是当前国际网络通信领域的热点技术,也是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为新型电力系统中海量分布式资源云边端协同聚合调控提供确定性承载,为未来能量流与信息流联合调度提供技术支撑。据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电网数字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军民介绍,基于IPv6转发平面的分段路由技术,结合了IPv6简洁易扩展的特质和软件定义网络优势,通过灵活的IPv6头部字段扩展实现承载业务服务质量的智能识别;通过软件定义网络控制/转发平面的分离,将承载业务的通信路径翻译成沿途网络设备一系列转发指令,最终实现网络可编程,满足业务的定制化需求。
【关键词】技术支撑,热点,定制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太原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完成微站iMacro试点,全面提升深层次客户感...(2023-07-21)
【摘要】 7月21日,科技日报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居民区室内4/5覆盖逐渐成为移动网络优化的难点。现有RRU+射灯天线方案覆盖效果较差、馈线损坏大、射灯天线故障无法监控等问题,新型微站(iMacro)的引入有效解决了以上难点。山西移动太原分公司携手中兴科技在太原某高层小区完成一体化微站的试点部署,相较于传统方案,一体化微站(iMacro)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外形美观、低功耗的特点。为了达到最佳的覆盖效果,太原移动组织了点位选取对比、天线竖装横装的效果对比、多波束权值对比等一系列验证测试,最终在该高层楼宇选取了水平横装的方式,将水平宽波束转化为垂直波束,65度的垂直波瓣结合大机械倾角以及灵活的电子倾斜可以保障30-40层的楼宇深度覆盖。新型微站(iMacro)的验证,重点解决高层楼宇深度覆盖不足的痛点。相较传统射灯方案,新型微站(iMacro)组网在中低层覆盖效果较好,上下行速率均有大幅提升,显著提升4/5G用户体验。
【关键词】新型微站,中兴科技,5G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广电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完成RedCap端到端能力测试(2023-07-14)
【摘要】 7月14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为加速推动RedCap(Reduced Capability,轻量化5G)技术商用、协同芯片/终端/网络产业链完善适配广电5G创新业态、增强中高速物联网业务能力,中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联合行业伙伴完成了RedCap技术端到端能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广电5G相关频段的网络及终端设备RedCap功能已齐备、性能达到预期,产业链已具备商用条件。此次RedCap测试中,中国广电联合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翱捷科技、紫光展锐、鼎桥通信,基于广电5G网络配置,在广电700MHz和4.9GHz频段开展RedCap商用关键功能和性能端到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较其他5G中高频段,700MHz RedCap在覆盖能力和峰值速率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实测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接近120Mbps和226Mbps的理论峰值),可在各种场景下同时满足物联网业务对广覆盖、深覆盖与高速率的复杂需求。
【关键词】能力测试,复杂需求,关键功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电信重磅发布TeleChat大模型(2023-07-07)
【摘要】 7月7日,新华网讯,7月6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算网一体·融创未来”的分论坛上,中国电信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电信大语言模型TeleChat,并展示了大模型赋能数据中台、智能客服和智慧政务三个方向的产品。据介绍,TeleChat使用了大量高质量中英文语料进行预训练,并采用了千万级问答数据进行微调。同时,设计了渐进膨胀注意力机制,用于增加模型的间隔采样,扩大实际感受野;研发了自校准微调技术,将迭代后相关性偏差作为强化学习的监督信号,提升强化学习效果;并且利用知识图谱协同增强策略,通过知识图谱增强大模型的预训练和推理能力,减少大模型幻觉现象。
【关键词】数据中心,技术,模型
【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内首家5G聚合平台应用中心在深成立(2023-06-25)
【摘要】 6月25日,C114网讯,近日,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铁塔)联合举行5G聚合平台应用中心授牌仪式,这也是国内首家5G聚合平台应用中心。同时,深圳铁塔首批4692座5G基站的储能系统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预计可调负荷1.5万千瓦,相当于2万台一匹空调的用电负荷。据介绍,虚拟电厂是一套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对散落在终端用户的充电、空调、照明、储能等电力负荷资源进行聚合管理和优化控制。而储能系统正是保证5G基站连续供电的核心系统,当供电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它会化身为“充电宝”,作为备用电源向基站供电。
【关键词】5G,平台,核心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山东移动携手华为首次试点分布式微站(DRS),提升居民区5G体验...(2023-06-13)
【摘要】 6月13日,C114网讯,近日,山东移动携手华为在济南居民区首次完成5G分布式微站(简称DRS:Distributed Residential Solution)创新方案的试点。相比传统射灯方案,DRS创新方案在覆盖、体验、能耗和运维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能够有效解决居民区5G网络深度覆盖不足、能耗高、运维困难等痛点问题。山东移动以“加速数字惠民,畅享智慧生活”为愿景,通过DRS创新方案的试点,积累更多的5G精品网建设经验,为打造美好数字家园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本次试点使用的DRS创新方案采用了分布式组网架构,支持1个母端外接N(N小于等于3)个子端拉远实现多点位覆盖部署,通过2TR或者4TR配置,可兼顾覆盖和容量。射频小信号拉远至子端再放大可以消除馈线损耗,低功耗状态下的覆盖和射灯方案相当,而且显著提高了上行信号的强度。
【关键词】创新方案,明显改善,试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效更高的新型超导二极管面世,有望提升量子计算机和AI性能(2023-06-09)
【摘要】 6月9日,科技日报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超导二极管,该器件更节能,可一次处理多个电信号,还包含一系列控制能量流动的门,而此前的超导二极管不具备这一功能。新型超导二极管有助扩大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提高人工智能(AI)系统的性能。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研究团队表示,该设备接近有史以来最高能效,而且他们首次证明了可添加门并施加电场来获得这些特性。新设计不仅所用材料更适合工业生产制造,还提供了新功能,原则上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超导体,并有助于促进量子计算机的开发。
【关键词】新型,扩大规模,提高性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祖冲之号”上线,中国176比特量子计算云平台面向全球开放(2023-06-02)
【摘要】 6月2日,新华网讯,5月31日晚,176比特“祖冲之号”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面向全球用户开放。这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纪录,也是国际上首个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具有实现量子优越性潜力、对外开放的量子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总师朱晓波表示,比特数是衡量量子计算机算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大研发团队在原“祖冲之二号”66比特的芯片基础上做出提升,新增了110个耦合比特的控制接口,使得用户可操纵的量子比特数达到176比特。除了比特规模,在涉及量子计算机性能的连通性、保真度、相干时间等关键指标上,“祖冲之号”云平台接入的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设计指标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调试提升性能。
【关键词】比特数,先进水平,生态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内首次,中国移动实现5G一体化小站应用于商铺(2023-05-23)
【摘要】 5月23日,C114网讯,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实现5G一体化小站国内首次应用于商铺,为顾客提供更加稳定、更为快速的5G网络覆盖。5G一体化小站基于商铺已有宽带做回传,免去拉专线、穿墙打孔等各种复杂施工,同时具有小巧便捷、部署灵活的特点,实现5G网络即插即用。通过语音通话、数据业务、室内外互操作等多方面验证,满足顾客通讯和联网需求,顾客在现场可畅快体验VoNR语音、移动支付、在线点餐、视频、游戏等典型业务,带来更便利和舒适的网络体验。
【关键词】网络覆盖,小巧便携,部署灵活
【新一代信息技术】单分子芯片制备实验技术问世(2023-05-15)
【摘要】 5月15日,通信世界网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教授课题组研发出成熟的单分子芯片制备实验技术,主要揭示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单分子锚定两大关键步骤。这些技术生产的单分子器件具有普适性,将会催生新一代单分子电子设备,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单分子交叉科学新领域的发展,例如单分子物理与化学基本物性、单分子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单分子生物物理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在分子尺度上检测电子反应的石墨烯-分子-石墨烯单分子结》为题,于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协议》发表。
【关键词】实验技术,关键步骤,交叉科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江西移动携手华为完成省内首个广角MetaAAU试点,助推数智乡村振...(2023-05-09)
【摘要】 5月9日,C114讯,近期,上饶移动联合华为在全省率先试点全新的广角MetaAAU产品解决方案,发挥MIMO覆盖优势、弹性保障容量,一网两用,最大化站点价值。该方案采用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偶极子振子+Meta透镜材料,实现广角MetaAAU两扇区全方位360°覆盖,高性价比组网;采用PowerBoosting实现广角MetaAAU反开LTE平滑收编FA对齐F频段。本次试点验证选取江西省上饶市进行全方位的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广角MetaAAU与传统八通道宏站相比,NR覆盖、速率性能大幅提升:覆盖+3~6dB,上、下行速率提升30%+;广角MetaAAU 反开LTE相比现网存量FA,室外覆盖+2.8~3.9dB+,下行速率提升27%+,上行速率提升18%+,具备收编现网存量FA设备的能力;传统NR八通道设备替换为广角MetaAAU后,单站单日总流量增加约20GB;同时广角MetaAAU方案通过一套设备同步开通4G和5G网络,节省一套4G设备,解决同区域覆盖基站的能耗问题,根据测试,能耗降低约36%。上饶移动将继续携手华为,持续聚焦技术创新,打造性能领先、极简绿色、低成本的高质量数字乡村精品网络,落实“数智乡村振兴计划”,为江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覆盖优势,解决方案,技术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5G地空通信试验频率(2023-05-05)
【摘要】 5月5日,人民网讯,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依申请批复中国移动使用其4.9GHz部分5G频率资源在国内有关省份开展5G地空通信(5G-ATG)技术试验。据介绍,5G-ATG基于5G公众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沿飞机航线设置符合相应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定的特殊基站及波束赋形天线,在地面与飞机机舱间建立地空通信链路,使乘客在机舱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接入方式访问互联网。5G-ATG是实现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也是5G等新技术在航空互联网领域的新应用和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此次批准中国移动开展5G-ATG试验,将进一步提升5G网络覆盖的空间维度,拓展5G的行业应用场景,更好满足航空旅客日益增长的空中访问互联网需求。
【关键词】高质量,技术路径,航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联通携手大华、华为实现5G RedCap视频专网全国首商用(2023-04-25)
【摘要】 4月25日,C114网讯,近日,中国联通携手大华、华为在浙江杭州实现了基于安防监控场景的RedCap商用网络部署。本项目以浙江联通园区管理平台为基座,首次部署内嵌联通雁飞RedCap模组的大华5G摄像头,通过集成5G专网、MEC边缘云和联通云平台实现云网边端协同创新。联通5G RedCap视频专网产品的首次商用,丰富了安防监控行业生态圈,打造5G低成本视频解决方案,为5G视频专网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新动能。基于5G RedCap+MEC的联通园区管理系统,是继今年初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后的又一个联合创新产品。中国联通将继续携手华为等广大产业伙伴,在持续深耕安防监测业务领域的同时,继续推动5G RedCap在电力、制造、煤矿等众多行业发挥价值,聚焦监控、巡检、数采、配网终端等场景的业务应用,加快RedCap商用终端的孵化和丰富,为中国数字经济转型贡献“联通”力量。
【关键词】联合创新,网络部署,业务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河北联通携手华为完成新型分布式微站居民区方案试点(2023-04-20)
【摘要】 4月20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河北联通携手华为在沧州某居民区完成新型分布式微站DRS(Distributed Residential Solution)方案验证,该居民区5G用户体验及小区流量大幅提升,下行体验提升10%,上行体验提升61%。同时,相较于传统射灯方案,DRS创新方案成本可控,功耗可降,运维可管,满足了不同居民楼型的覆盖需求,进一步提升居民区场景的用户体验。河北联通携手华为,在沧州开展居民区DRS创新方案测试工作,本次DRS测试方案采用1母端+3子端和1母端+2子端两种分布式架构,通过小信号拉远至头端放大,消除馈线损耗达到节能提覆盖的目的。测试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射灯方案,下行体验提升10%,上行体验提升61%,覆盖平均提升12.1dB,系统功耗下降40%,流量激发效果显著。同时,本次施工期仅2天,综合造价成本节省多,助力居民区5G快速部署。河北联通携手华为对于本次DRS创新方案的测试验证,为居民区5G深度覆盖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在省内规模复制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河北联通将与华为继续深化合作探索,实现居民区5G泛在千兆体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关键词】方案验证,流量提升,满足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上海启动5G车联网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编制工作(2023-04-14)
【摘要】 4月14日,C114讯,日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会同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车联网协会及来自相关基础电信企业、行业智库机构、车联网产业链企业的代表,召开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车联网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编制启动会。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首先介绍相关工作背景。随后,标准编制牵头单位汇报了《高级别自动驾驶5G网络性能标准》和《高级别自动驾驶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标准》的编制方案与工作计划,并简要介绍了两项标准的框架大纲。随后,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致表示相关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填补国内5G车联网方面的行标地标空白,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和无人驾驶产业发展贡献“上海标准”,进一步推动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并就覆盖范围、技术方向、编制安排等具体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会上,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与上海市交通委围绕可用性、针对性、全面性等要素,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高标准引领,各单位要补全补强编制组专家资源,开展多方面的场景调研和验证试验,确保标准体现上海水平、保持国内领先;落实牵头单位责任,尽快提交明确的编制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共建共享,严格遵守通信基础设施和路侧设施的集约共建要求。
【关键词】车联网,工作背景,明确要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实现5G-A下行10Gbps速率验证(2023-04-07)
【摘要】 4月7日,通信世界网讯,日前,据“华为无线网络”官微消息,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华为宣布率先完成基于5G-Advanced(又称5G-A/5.5G)技术单用户10Gbps速率验证,标志着5G-A正式步入万兆时代,杭州继全国“5G第一城”后,再次向“5G-A第一城”迈进。据悉,2023年3月28日,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华为公司基于5G-A技术,在测试现场实现了包括超大规模天线阵列、8流MIMO、增强型UPF动态多核聚合、智能卸载等多项性能在内的验证,并测得了超过10Gbps的单用户峰值速率,相比5G突破10倍能力提升,论证了5G-A实现下行万兆速率时从核心网、基站到终端的关键技术要求均可满足,为5G-A端到端产业成熟奠定基础。5G-A的发展涵盖了宽带能力和效率增强、面向垂直行业的精细化设计、面向未来系统和创新应用演进,通过标准化提升已有特征的性能、探索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凝聚产业和技术研究的力量,5G-A将全面提升系统宽带服务质量,拓展网络能力和行业市场,构建高效的绿色网络,也为未来网络的设计打下基础。
【关键词】万兆时代,验证,核心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首个,北京移动携手华为率先商用5G双域专网物网移动办公解决...(2023-03-31)
【摘要】 3月31日,C114网讯,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移动)携手华为国内率先升级5G双域专网能力,将双域专网终端从基于“人网”的手机扩展到了基于“物网”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并在北京亦庄成功商用,大大提升了企业移动办公体验。随着企业办公业务的提速、云平台数据、高清视频会议等流媒体业务的大量建设,传统基于4G和Wi-Fi的移动办公网络已经渐渐无法满足高端企业办公场景业务承载需求,4G的带宽和时延问题、Wi-Fi室外无法覆盖和移动性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前,北京移动推出了“5G双域专网办公应用”,用户无需更换SIM卡,无需改变现有号码,便可以使用个人手机在公网和专网环境下自由切换,随时随地享受高速访问企业内网,方案推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与此同时,面向企业基于笔记本电脑的远程办公场景,北京移动快速迭代升级了5G双域专网方案,扩展终端边界,推出了物网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据悉,5G双域专网物网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已经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落地商用。后续北京移动将联合华为等伙伴,继续在5G双域专网上深入创新,不断提升业务体验、丰富应用场景,助力更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办公场景,广受好评,解决方案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学者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2023-03-20)
【摘要】 3月20日,中国新闻网讯,中国学者近日通过发展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3月14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述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取得。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实现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提高QKD的成码率对其实用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码率可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实现大数据共享、分布式存储加密等高带宽需求的应用。据悉,此前国际上最高的实时成码率是10兆比特每秒(10公里标准光纤信道下)。为了实现更高的密钥率,需要解决系统发送端、接收端和后处理等技术瓶颈。潘建伟、徐飞虎研究组发展了集成光子片上高速高保真度偏振态调制技术,系统重频达到2.5吉赫兹,量子比特误码率优于0.35%;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团队最新研制的八像素SNSPD,实现了高计数率、高效率的单光子探测,在每秒输入5.5亿个光子时仍能保持62%的探测效率;同时,研究组发展了偏振反馈控制、高速后处理模块等技术。在上述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实现了10公里标准光纤信道下115.8兆比特每秒的密钥率,较之前纪录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系统稳定运行超过50个小时,在传输距离328公里下码率超过200比特每秒。研究成果表明,QKD可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密钥分发,满足高带宽通信需求,对未来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量子秘钥,保密通信,实际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完成国内首个算网SPN T-SRv6跨域编排试点(2023-03-15)
【摘要】 3月15日,C114讯,近日,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浙江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在嘉兴率先完成国内首个算网SPN T-SRv6(Transport-SRv6,传送特性增强的SRv6)跨域编排试点,充分验证了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自研编排器跨域编排能力,以及中兴通讯SPN T-SRv6方案的算网感知能力,能够提供便捷的端到端算力连接服务,满足数字化时代算力接入的泛在需求,同时实现网络资源全局优化,有效节省运营商网络投资。当前入云用户从城域SPN接入到省内云/大区云时,入云专线业务开通需要在SPN本地网和省内云专网进行分段配置,造成跨域业务开通协同困难,同时也缺乏业务端到端运维方法。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浙江移动现网进行SPN与云专网端到端跨域业务拉通验证。本次试点中,中兴通讯提供SPN T-SRv6算网感知方案,双方在嘉兴移动SPN网络、浙江移动省内云专网中,采用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自研编排器,实现业务从SPN到云专网端到端SRv6业务编排,大幅提高端到端业务开通效率,并提供端到端业务运维能力。本次试点中,双方对设备层及管控编排层功能进行了全面验证。首先,在设备层,验证了中兴通讯SPN与IP云专网的SRv6跨域互通能力,包括控制面IPv6/SRv6公网路由打通和EVPN路由协议互通能力、转发面跨域SRv6互通能力、以及业务面L3 EVPN互通能力。其次,在管控编排层,验证了中兴通讯SPN UME管控系统与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自研编排器之间北向接口对接的能力以及跨域算网业务编排的能力,成功完成13个跨域编排接口验证。本次试点表明,采用SPN T-SRv6算网感知方案及中国移集团设计院自研编排器,能够提供标准的SRv6互通能力。
【关键词】全面验证,连接服务,端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