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研究人员开发含氟电解液,使电动汽车电池在零度以下也可充电(2023-05-19)
【摘要】 5月19日,盖世汽车讯,许多电动汽车车主担心车辆电池在寒冷气候下的有效性。据外媒报道,一种新电池化学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能源部的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含氟电解液,甚至在零度以下也表现良好。阿贡化学科学和工程部门的高级化学家Zhengcheng "John" Zhang表示:“研究团队不仅发现了一种防冻电解液,其充电性能在零下4华氏度也不会下降,而且在原子层面上发现了是什么让它如此有效。”这种低温电解液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电池,以及电网储能和消费电子产品,如计算机和电话。
【关键词】含氟电解液,零度以下,充电
【新能源汽车】芬兰Fortum公司开始从电池“黑粉”中回收原材料(2023-04-28)
【摘要】 4月28日,盖世汽车讯,据路透社报道,芬兰公用事业公司Fortum 4月25日表示其新建工厂已投入使用,并开始从电动汽车电池“黑粉”中回收原材料。据悉,“黑粉”指废旧电池碎片,其中富含锂、钴、镍等金属,可通过提炼转化为电池生产原料。Fortum表示,其位于芬兰西南部的哈尔亚瓦尔塔(Harjavalta)回收工厂耗资约2700万欧元(约合3000万美元),并称这是欧洲首个此类工厂。据Fortum称,新工厂能够从锂离子电池黑粉中回收95%的材料,并生产出一种由镍和钴组成的硫酸盐,用于汽车电池生产再利用。Fortum电池业务主管Tero Hollander表示,“目前其他公司还没有这样的技术,而且即便想开发也需要一段时间。”
【关键词】Fortum,电池黑粉,回收原材料
【新能源汽车】麻省理工学院开发新材料,使电池更强劲、充电更快(2023-04-28)
【摘要】 4月28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材料,据称有助于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提高电池的效率,有助于实现更环保的绿色未来。该团队提出了一种有机材料组合,可用于电池正极(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存储锂的电极)。MIT研究人员Tianyang Chen表示,“研究人员报告了双-四氨基对苯醌及其聚合物类似物聚(双-四氨基对苯醌)作为赝电容性能有机材料”,可用于电能存储装置,而这些装置“在高充放电速率下,表现出高电荷存储容量”。这种有机材料能够存储310毫安时的电荷,大约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容量的两倍。使用这些材料,电池的充电时间可缩短至33秒。研究人员表示,使用丰富的镁离子或钠离子,而不是供应有限的锂,可以更低的成本产生优化效果。
【关键词】麻省理工,新材料,充电速度
【新能源汽车】Northvolt与斯堪尼亚开发出重型卡车电池(2023-04-20)
【摘要】 4月2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和电池生产商Northvolt在4月18日宣布,两家公司已经联手开发出了一种电动车电池,其使用寿命相当于一辆卡车的寿命。这两家瑞典企业表示,测试中的锂离子电池已经证明其使用寿命可以为卡车提供150万公里的动力,这与斯堪尼亚卡车的预期使用寿命相同。斯堪尼亚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Levi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重型运输的未来是电动化,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并继续兑现对客户的品牌承诺,斯堪尼亚需要为其电动卡车提供性能优异的电芯。”斯堪尼亚与Northvolt表示,这些新的电芯正在位于瑞典北部的Northvolt Ett超级工厂生产,在全面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电池的碳足迹估计约为行业参照物的三分之一。
【关键词】斯堪尼亚,Northvolt,电动车电池
【新能源汽车】楚航科技发布颠覆性第N代隐形雷达ART(2023-04-20)
【摘要】 4月20日,盖世汽车讯,4月19日上海车展现场,楚航科技举行“形无界,感知无疆”新品发布会,首次对外展示最新的前瞻性研发第N代创新产品——隐形雷达ART。楚航科技已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全线第五代量产雷达产品和第五+代4D成像雷达产品,本次车展上首次公开的第六代创新雷达产品及技术也同步亮相,进一步证明了楚航科技在高频率段毫米波雷达研发及量产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国内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的先行者,楚航科技始终坚持前瞻性的产品部署和可靠的质量先行体系,此次发布会上推出的隐形雷达ART,重新定义了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物理形态,为行业提供了颠覆性的产品设计技术路线。
【关键词】楚航科技,隐形雷达ART,创新产品
【新能源汽车】科德宝开发新型电池冷却技术,以实现超快充电(2023-03-27)
【摘要】 3月27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科德宝密封技术公司进行了一项全面的研究,以探讨常用聚合物密封材料和其他部件在相关冷却液中的表现。在电动汽车的“增压”过程中,以及极端功率输出过程中,动力电池会明显升温。当前使用的液体冷却系统,可能不足以应对由此产生的温度。通过创新冷却策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将电池电芯直接嵌入专门开发的冷却介质中,可实现有效散热。传统的液体冷却系统,从外部冷却整个电池电芯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汽车制造商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液冷系统,将电芯及电避雷器(electrical arrester)嵌入冷却介质中(电池浸入式冷却),使介质直接围绕单个电芯流动,从而有效地散发释放的热量。
【关键词】科德宝,新型,电池冷却技术
【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可观察充电电池3D内部结构(2023-03-16)
【摘要】 3月16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创了一种能够观察可充电电池3D内部结构的技术。这项研究由兰开斯特物理系Oleg Kolosov教授负责,并与伦敦大学学院和NEXGENNA法拉第研究所联盟进行合作。该团队利用一种基于3D纳米流变显微镜(3DNRM)的新型技术,使可充电电池内部的3D纳米结构可视化,从分子层面电双层到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表面的纳米厚度电化学表面层。据称这是首次可以直接观察固体电界面(SEI)整个三维结构的进展。SEI是电池电极和电解质界面上形成的纳米级钝化层,预先决定了电池的关键性能。研究人员能够揭示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如分子维度电双层结构、碳层的表面性质和电解质中溶剂和锂离子的相互作用)影响SEI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新技术,电池,3D纳米结构可视化
【新能源汽车】西南研究所开发测试装置,以分析电动汽车油液摩擦和磨损情况(2023-03-13)
【摘要】 3月13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西南研究所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机械测试装置,用于分析为电动汽车配制的液体和润滑剂。该团队改进了一种商用摩擦学测试设备,使其能够评估电流在流体中产生的影响,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测量汽车部件的磨损和摩擦情况。该团队为新仪器开发和分析了测试方案,展示了实际系统并产生相关结果。利用这一新进展,研究人员测试了几种不同的商业润滑剂,并测量了轴承滚道和轴承壳上的磨损疤痕和摩擦。结果发现,流体中的电势,无论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对磨损和轴承摩擦产生的影响均高达20%。SwRI的实验室规模测试功能将加速优化润滑剂,提高耐久性,并减少摩擦,以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
【关键词】西南研究所,测试装置,商业润滑剂
【新能源汽车】新方法可实现锂电池超快速充电(2023-03-09)
【摘要】 3月9日,盖世汽车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慢依然是个问题。为了使电池具有快充能力,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增强电解液传质和电极中的电荷传递,尤其是前者。据外媒报道,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JAIST)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方法,利用粘结剂材料来促进锂离子嵌入活性材料,从而实现快速充电。粘结剂材料可以改善脱溶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负极材料内的扩散,从而实现高电导率、低阻抗和良好的稳定性。随着深入研究电池性能,用户可以期待更环保的能源使用方式,特别是在交通领域。
【关键词】日本,JAIST,快速充电
【新能源汽车】研究人员开发高效多金属固态电解质,有助于降低固态电池的成本(2023-02-27)
【摘要】 2月27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团队开发新的固态电池设计方法,可以减少使用特定化学元素,特别是储量稀少的关键金属。这项研究或将有助于实现高效且价格合理的固态电池。这项工作设计了一种固体电解质,不是仅含有一种金属,而是一组负担得起的金属。研究人员观察到,这种新型多金属材料的表现好于预期,其离子导电性比单一金属材料快几个数量级。离子电导率是衡量锂离子传导电荷的速度的指标。这一发现为设计下一代离子导体提供了新的机会。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利用这种新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以提高电池性能。
【关键词】高效,多金属,固态电解质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的电池专利:来自中国的有边角的“圆形电芯”(2023-02-27)
【摘要】 2月27日,盖世汽车讯,在特斯拉一直采用圆形电芯同时,尤其德国的厂家依然用方形电芯或者软包电芯。中国的电池和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发出六边形的“圆电芯”。创意是:六边形的电芯,然后如同蜂巢一样排列,由此而组成所谓“刀片电池”,准确地说,这是指六边形的方形电芯。尤其是从电芯顶部看去,这种蜂巢式排列的优点显而易见。对比圆形电芯,其中空隙不见了(这些空隙完全被利用起来),因此可以注入更多的电解液来提高电芯寿命,此外,六边形电芯使得电池包更加稳固、拥有更好的防撞性能。拥有蜂巢结构(六边形电芯)的电池包是否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令人拭目以待,这也是传统圆形电芯的至今无法超越的优点。
【关键词】比亚迪,电池专利,六边形
【新能源汽车】新方法解决锰基高能正极材料的寿命问题,可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2023-02-10)
【摘要】 2月10日,盖世汽车讯,目前,大多数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由镍(占60%以上的过渡金属)组成的层状氧化物。这种材料的能量密度高,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的里程。然而,由于镍原料的供需不稳定,其使用受到限制。作为替代方案,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以锰为主的尖晶石正极材料。在国际现货市场,锰的交易价格约为镍的1/17。然而,其寿命迅速下降,影响商业化。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能源材料研究中心Jihyun Hong博士负责的团队发现了高容量锰基尖晶石正极材料寿命迅速下降的原因,从而帮助解决这一长期问题。考虑到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该团队致力于促进以锰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的商用化。该团队进一步提出了一项关键策略,通过稳定正极-电解质界面,大幅提升锰基材料的寿命。Hong博士表示:“通过此次研究,KIST提出了促进锰基高能正极材料商用化的新方法,将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锰,正极材料,寿命问题
【新能源汽车】威巴克优化纯电动汽车的底盘衬套,以提高噪音管理和乘坐质量(2023-02-10)
【摘要】 2月1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作为先进的汽车噪声、振动和舒适性(NVH)专业公司,威巴克凭借其优化的底盘衬套,为纯电动汽车(BEV)带来动力学、耐久性、噪声管理和乘坐质量方面的优势。这些调整有助于应对车重增加和较高的预载等问题,同时确保良好的NVH性能。全新BEV专用底盘支架减轻了因车重增加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同时解决了噪音和舒适性问题。作为汽车NVH管理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威巴克专家通过先进模拟,及其在优化橡胶化合物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了解问题频率。通过使用低硬化橡胶化合物,帮助减少这些频率。此外,通过优化组件设计,整个衬套可以承受行驶时的动态负载,以及静止时的静态预载。
【关键词】威巴克,优化,底盘衬套
【新能源汽车】丰田获得车门把手消毒系统专利(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盖世汽车讯,在过去的几年里,保持双手清洁已成为一种全球性需求。据外媒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Toyota)正在探讨一种新想法,帮助驾驶员在打开车门时避免手上接触到任何微生物。最近,该公司获得了一项名为“车门把手消毒系统”的新创意专利。丰田于2020年6月提交了相关专利申请。该专利于2023年1月24日发布。这种车辆门把手消毒系统包括连接到消毒剂分配器的专用喷嘴。通过消毒剂分配器,可自动将清洁材料喷洒到门把手的外表面上。该设计旨在保持车门把手的清洁,让驾驶员在进入车辆时,无需再担心手上可能沾染病毒和细菌。
【关键词】丰田,车把手,消毒专利
【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申请局部加热方法专利,用于制造汽车玻璃(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一项汽车玻璃制造技术专利申请,使用局部热量来产生侵入性曲线和褶皱。该公司表示,通过这种方法构建的玻璃形状和配置,是“以前通过传统弯曲方法无法获得的”。据介绍,这种方法可用于构建车辆的玻璃结构,包括轿车、半卡车和卡车等。这些结构不仅可应用于挡风玻璃,而且可用于车窗及内玻璃。申请中的图表显示,特斯拉计划用这种新方法来制造汽车玻璃,以提供更多的玻璃形状,用于其外形独特的Cybertruck车型。特斯拉公司表示:“比起传统弯曲方法,这样可以使玻璃结构形成以前无法形成的形状和配置。该技术可以提供更坚固的玻璃结构,具有传统汽车玻璃结构工艺无法提供的更多美学选择。”
【关键词】特斯拉,局部加热,汽车玻璃
【新能源汽车】研究人员开发高容量正极材料,提供更稳定的EV电池解决方案(2023-01-18)
【摘要】 1月18日,盖世汽车讯,在电动汽车中,要实现可靠的能量密度,需要一定尺寸和重量的电池。另外,电池在充电周期内的退化也是关键问题,因为购买可替换电池的成本较高。据外媒报道,2022年12月,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组研究人员讨论了他们所做的实验,以固态电池的形式提高锂电池稳定性。在测试过程中,该团队检测固态电池中的锂钒氧化物,观察其在多个充电周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400次循环后,研究人员没有发现容量衰减和退化现象。该团队总结研究成果,并将相关论文命名为《一种接近尺寸不变的高容量正极材料》。
【关键词】高容量,正极材料,更稳定
【新能源汽车】Go Eve公司提供多车同时充电技术(2023-01-18)
【摘要】 1月18日,盖世汽车讯,一直以来,充电时间过长、单桩效率过低等现实问题,不断困扰着新能源汽车车主。据外媒报道,Go Eve公司提供更快、更可持续、更具成本效益的充电服务,可供车队和家庭使用。Go Eve是一家开发新EV充电系统的公司。在从都柏林大学(UCD)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分拆出来的过程中,Go Eve开发了一种名为DockChain的技术,可以在公共停车空间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以改进现有速度较慢的技术。
【关键词】更快,更可持续,更具成本效益
【新能源汽车】AEHRA发布首款SUV车型内饰,提供卓越的空间感和舒适性(2022-12-26)
【摘要】 12月26日,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纯电动品牌AEHRA发布其首款车型的内饰细节。该款AEHRA SUV拥有3米轴距,可提供同类产品中领先的乘员空间,并在舒适性、技术、材料和可用性方面设定新的标准。AEHRA通过大胆的策略来充分释放电动汽车平台的潜力,不仅实现了前卫的外观设计,还提出颠覆性的内饰概念。这款车具有极短的悬垂和长轴距,以及完全平坦的地板,为驾驶员和乘客改变了内部环境,使设计师能够创造独特的解决方案。AEHRA SUV最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功能之一,是独特的全仪表盘宽度HMI(人机界面)屏幕,在娱乐和车内工作方面实现了真正的飞跃。当SUV处于驾驶模式时,屏幕位于较低的位置,以显示驾驶员所需的所有信息,如速度、里程、供暖和通风设置,以及导航说明。屏幕的两个外部区域充当虚拟车外后视镜,传递来自两个前外侧摄像头的高清图像。当车辆停置时,乘员可以选择向上延伸屏幕,将AEHRA车辆变成家庭影院或办公环境。在传统的汽车布局中,前排乘客无法操作如此灵活而庞大的HMI屏幕,因为离他们的眼睛太近了。AEHRA已为这一解决方案申请了专利。
【关键词】AEHRA,纯电动品牌,车型内饰
【新能源汽车】蜂巢能源已完成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开发,能量密度 110 Wh/kg(2022-12-26)
【摘要】 12月26日,第一电动网讯,在近日召开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研讨会上,蜂巢能源总监江卫军透露,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原型样件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 110 Wh/kg。蜂巢能源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正在开发,预计 2023 年一季度完成设计定型,能量密度为135 Wh/kg;2023 四季度计划完成 160 Wh/kg的钠离子电池开发,预计循环寿命超过 2000 周。据悉,钠在地球上储量排在第六位,具有与锂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钠原子半径更大,电化学势比较低,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上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有先天劣势。钠离子电池的发展需要在储钠新材料、新型电解液方面有所突破。在业内看来,2023 年或成为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目前中科海钠、传艺科技、鹏辉能源、孚能科技、华阳股份等多家企业宣布在 2023 年进入产业化阶段。
【关键词】蜂巢能源,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小米汽车申请新技术专利,可大幅提升电池充电效率(2022-12-26)
【摘要】 12月26日,第一电动网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硅碳多孔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公布。该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通过在每一排电芯的两侧均设置液冷板,从而每一排电芯都能通过两个液冷板冷却,冷却面积大,极大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及快充性能。简单来说,该项专利就是在保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电池的充电速度。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程焦虑仍旧是人们抗拒电动汽车最大的原因之一。跑不了长途、找不到充电桩、充电太慢、电池寿命太短等问题都是大多数人顾虑的点。如果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将会极大地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关键词】小米汽车,申请专利,提升充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