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AG600飞机沉积静电地面试验顺利完成(2024-12-02)
【摘要】 12月2日,央视新闻网讯,近日,AG600飞机全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MOC5)在湖北荆门顺利完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航电部党支部、试飞党支部与试验方中国商飞上飞院一所环境集成部第二党支部在荆门漳河机场试验场地联合成立了AG600飞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试验顺利完成。全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是为表明AG600飞机沉积静电防护能力和CCAR25.899条款符合性的机上地面试验。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与空气、云层中灰尘、雨、雪、冰等颗粒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积聚的静电不仅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还会造成燃油箱燃爆和乘客电击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开展飞机沉积静电防护设计和适航验证工作。
【关键词】飞机,试验,顺利完成
【高端装备】我国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获重要技术突破(2024-11-27)
【摘要】 11月27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此次试飞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此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高比能宽温域锂电池的成功应用,为无人机在寒区作业、应急救援、巡逻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这不仅提升了无人机的作业性能和效率,也为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该技术还为电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随着这一技术的持续推广,未来无人机产业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无限可能。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突破,领先水平
【高端装备】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2024-11-19)
【摘要】 11月19日,科技日报讯,近期,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文燎勇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为柔性电子、光学防伪和光电集成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自然·材料》杂志。文燎勇介绍,这项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通过多层压印和阳极氧化的创新结合,实现了对纳米、微米和宏观多个层面的自定义设计和精细调控,展示出极高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这一技术在多种器件制造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制造中,高精度跨尺度制造技术能够将不同结构需求的传感器件集成在一起。该技术具备高度个性化定制的能力,非常适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3D,创新结合,定制
【高端装备】世界最快中低速磁浮开工建设(2024-11-12)
【摘要】 11月12日,科技日报讯,11月11日,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总体总包设计的世界最快中低速磁浮快线——长沙至浏阳市域(郊)铁路黄花机场至浏阳段(以下简称“长浏快线”)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全世界已建成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和日本爱知、韩国仁川,中国北京、长沙、凤凰、清远(尚未运营)等6条快速磁浮。长浏快线是中国第5条磁浮,也是全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市域快线,在中低速磁浮制式设计时速、工程规模等领域进行了重大突破。目前世界上已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浮线路设计速度一般不超过120公里/时,而长浏快线设计速度为160公里/时,属于世界首例。
【关键词】开工建设,市域快线,重大突破
【高端装备】AG600飞机襟翼及其连接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开试(2024-11-06)
【摘要】 11月6日,央视新闻网讯,10月29日,AG600飞机襟翼及其连接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上海分所顺利开试。襟翼是飞机机翼后缘的可动部件,是飞机关键的增升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安全。根据CCAR-25的规定,襟翼及其连接的疲劳符合性验证至关重要,襟翼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是飞机结构全尺寸疲劳试验的重要部分。襟翼疲劳试验是通过模拟襟翼在实际飞行中承受的气动载荷、惯性载荷等多种交变载荷,确定襟翼结构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性能,预测其疲劳寿命;损伤容限试验则是考虑襟翼结构在含有初始缺陷(比如微小裂纹)的情况下,研究缺陷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扩展规律,评估结构在规定的检查周期内,能否安全地承载而不发生灾难性失效,以此来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为襟翼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提供依据。
【关键词】飞行安全,试验,襟翼
【高端装备】AG600完成最小离地速度表明符合性试飞(2024-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10月25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最小离地速度表明符合性试飞在陕西蒲城顺利完成。最小离地速度表明符合性试飞的圆满完成,代表着AG600飞机最高试飞风险的失速特性、颤振、空中最小操纵速度、地面最小操纵速度和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科目已经全部攻克,为后续审定试飞的安全和取证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继失速特性、空中最小操纵速度和地面最小操纵速度等高风险科目试飞之后,最后开展的在地面效应区里面的大迎角、高姿态和全推重比范围的极限科目,也是运输类飞机试飞中难度最大的高风险科目之一,对飞机起降包线的安全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试飞,圆满完成,全部攻克
【高端装备】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二子级静态点火试验圆满成功(2024-10-22)
【摘要】 10月22日,科技日报讯,10月21日下午,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以下简称ZQ-2E)二子级顺利完成静态点火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此次试验重点考核ZQ-2E二子级动力系统工作的协调性,采用发动机定时关机方案,按飞行试验典型二子级加注量进行全过冷液氧甲烷双推进剂同时加注,参考飞行试验任务射前流程及二次点火典型飞行时序进行考核。试验过程发动机点火两次,依次验证二子级发动机额定工况起动、额定工况工作、节流工况转级、节流工况工作及节流工况关机等场景。点火试验完成后,按流程有序开展推进剂泄回泄出及置换回温等后处理工作。
【关键词】运载火箭,试验,动力系统
【高端装备】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下线(2024-10-17)
【摘要】 10月17日,科技日报讯,10月15日,由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局牵头研发攻关的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在江苏常州恒立液压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重型液压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组油缸缸径1.6米、行程长21米,打破了世界纪录,其额定推力达5000吨,相当于一次性可推动1000头平均重5吨的非洲象。油缸的成功下线,为即将问世的超级打桩船顺利交船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据介绍,该组油缸成功自主研发,打破了我国大型打桩船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专家组评审认为,该打桩船主油缸及核心部件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关键词】世界纪录,自主研发,设备
【高端装备】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央视新闻网讯,近日,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首次点火成功。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指标与国际主流F级重型燃气轮机基本相当。其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有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此次点火试验,是整机试验验证阶段的首个重大试验,主要任务是验证整机设计、制造的有效性和试验测试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为全面开展整机验证奠定基础。这次成功实现燃气轮机点火,是继今年2月首台样机总装下线以来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成果,标志着项目研制全面进入整机试验验证阶段。
【关键词】里程碑,自主研制,绿色发展
【高端装备】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首飞(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在重庆明月湖顺利完成首飞。据了解,该无人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旗下翌翔无人机团队自主研制。该无人机采用团队研制的太阳能发电适压直驱系统、太阳能氢能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大尺寸长翼展气动外形、一体化成型轻质碳纤维机身、前后双螺旋桨同轴驱动系统、创新型氢动力电推进吊舱,机身结构紧凑,附属部件简单。整机具有巡航耗能少、续航时间超长特性,可实现跨昼夜超长航时飞行。太阳能氢能无人机结合了太阳能和氢能两种清洁能源,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各部件能源输出的精准控制。其主要控制逻辑为太阳能产电无条件优先输出,氢能转化电力补足输出缺口。
【关键词】首飞,混合动力,清洁能源
【高端装备】亚洲最大空间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建成投用(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科技日报讯,9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此举填补我国空间发动机试验能力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落月主减速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将有力保障和支撑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顺利开展。据悉,该试验台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采用先进的蒸汽主动引射技术。新建的蒸汽喷射泵组为国内规模之最,能够在发动机千秒级全窗口工作过程中模拟百帕级别的高真空度条件。设计团队调试验证了多学科复杂交汇流场仿真模型正确性,实现了试验核心装备完全自主可控并全部通过极限环境模拟考核。
【关键词】试验,填补空白,载人航天
【高端装备】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2024-09-06)
【摘要】 9月6日,科技日报讯,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68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渐趋成熟,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够迅速穿越大气层,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运送乘员和有效载荷;也可以指较长时间在轨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任务的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推进飞行器、行星着陆器、航天飞机等。
【关键词】在轨飞行,试验成功,渐趋成熟
【高端装备】AC332直升机完成高温试飞(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央视新闻网讯,8月31日,“吉祥鸟”AC332直升机在蒲城内府机场完成液压系统和通风系统高温试飞科目,标志着该型号高温试飞圆满完成。此次试飞验证了AC332直升机动力装置、滑油系统、发电机、通风系统、液压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试飞中,AC332直升机完成EECU测温、动力装置冷却、滑油系统冷却、发电机冷却、液压系统和通风系统高温等试飞科目,共计试飞19架次12小时6分钟。
【关键词】直升机,性能,试飞
【高端装备】国产盾构机创水下掘进最深纪录(2024-08-22)
【摘要】 8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讯,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掘进任务,顺利抵达海平面下106米,这是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工程建成后,中国高铁将在百米海底飞驰。全长13.69公里的珠江口隧道是深(深圳)江(江门)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组合施工。其中,“深江1号”盾构机从广东东莞向广州南沙方向掘进3.59公里,先后穿越13种地层、5种复合地质。
【关键词】任务,记录,施工
【高端装备】ARJ21完成1600米×30米短窄跑道演示验证任务(2024-08-19)
【摘要】 8月19日,中国民航网讯,8月17日9时45分,一架TransNusa航空(印尼翎亚航空)的ARJ21飞机在印尼索龙机场平稳着陆,圆满完成1600米×30米短窄跑道演示验证任务。该试验的完成,进一步验证了ARJ21飞机在短窄跑道上的起降能力,提升了其对不同机场的适应性。为了完成此次演示验证任务,中国商飞成立专项团队,与TransNusa航空共同开展工作,通过充分评估和模拟机验证,确保演示飞行圆满完成。后续,相关团队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ARJ21飞机在1600米跑道上的商业运行。
【关键词】试验,专项团队,商业运行
【高端装备】国产民机首次5GAeroMACS滑行引导塈数字放行在郑州机场真机验证(2024-08-15)
【摘要】 8月15日,科技日报讯,8月13日下午,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客机在郑州机场北飞行区内进行多区域、多点位滑行,这架国产民机既没拉货,又没载客,而是使用航电机载设备,进行5GAeroMACS技术验证试飞,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新技术将首次在国产大飞机上使用后,后续普及到机场场道车辆的指挥调度中,将对飞机以及特种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更多的保障。此次在郑州机场开展机载5G AeroMACS场面监视引导新技术验证试飞,是国内首次采用国产客机进行验证试飞,标志着我国民航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对提升机场安全运行水平和乘客飞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试飞验证成功后,将为我国民航有效解决机场场面通讯多制式问题提供实施路径。
【关键词】技术验证,大飞机,创新
【高端装备】2吨级商载能力,国产大型无人运输机成功首飞(2024-08-12)
【摘要】 8月12日,央视新闻网讯,8月11日上午,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四川自贡凤鸣通航机场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首飞取得圆满成功。首次飞行试验持续约20分钟,飞行过程中,各系统工作正常。这型无人机翼展16.1米、高4.6米,具备12立方米装载空间,2吨级商载能力,是国内目前按照市场需求研制的最大、全国产化的大型无人运输机。同时,飞机还具有易装卸、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度智能化等特点,为我国拓展航空货运新场景、打造低空经济智慧物流新业态提供支撑
【关键词】首飞,无人运输,国产
【高端装备】微波辐射方法提供新解决方案,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瓶颈获突破(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发表在29日《高级功能材料》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使用微波辐射和易于生物降解的溶剂进行选择性锂回收的快速、高效且环保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新工艺可以在短短30秒内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LIB)阴极中多达50%的锂,突破了LIB回收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瓶颈。此次,研究人员使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作为深共晶溶剂(DES)。他们此前已发现,在DES浸出过程中,锂会被氯化胆碱中的氯离子包围并被浸出到溶液中。使用微波工艺,研究人员发现浸出87%的锂需要15分钟,而通过油浴加热获得相同的回收率则需要12小时。这种突破性方法可极大改善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提供了可持续的新方案。
【关键词】微波,辐射,溶剂
【高端装备】新型软机械手实现毫米级控制精度(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7月26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电学院教授朱延河团队研制出新型TSM软机械手。这款机械手可实现毫米级精密运动控制和对外部扰动的自适应,未来有望应用于健康养老领域。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机器人领域国际期刊《IEEE机器人学汇刊》。软机械手形似大象鼻子或是章鱼触手,是软体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开发像手臂一样灵巧的软机械手,并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始终保证人类安全,是软机械手领域科研人员的目标。朱延河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TSM软机械手。团队研制出由鲍登管和电缆肌腱组成的复合肌腱并提出气驱锥形波纹管紧凑集成设计。这使得机器人驱动结构获得了优异的可变刚度范围。通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与闭环迭代反馈控制器结合的控制策略,团队还实现了软机械手的精密运动控制。
【关键词】新型,TSM,软机械手
【高端装备】超大型油轮“穿”上“海豚衣”(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完成3个航次任务,航行时长近200天,里程逾3.5万海里,往返于中国沿海和中东地区各大港口……近日,国际首艘安装仿生蒙皮螺旋桨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在福建省泉州港码头靠泊,完成多航次、长航时、多海域的节能数据收集。曾志翔介绍,团队通过分析螺旋桨表面敷设仿生蒙皮前后进速系数、扭矩系数以及推力系数的变化,计算得到实船可节能约2%。预测在一个修船周期(2.5年)内,实船平均节能1.5%。按此计算,一艘超大型油轮预计每年可节约燃油300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吨以上。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薛群基的推动下,自2022年起,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立平和曾志翔率领研发团队与中远海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能”)联合攻关船用仿生蒙皮减阻节能技术,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备出具有类似海豚皮特征的人造材料——类液态滑移柔性减阻材料JZPU-2023,并实现中试生产。
【关键词】首艘,仿生蒙皮,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