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软体动物综合基因组数据库(2020-11-02)
【摘要】 11月2日,中国海洋网讯,10月23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院士团队在国际数据库领域顶级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在线发表了国际首个软体动物综合基因组数据库“MolluscDB:an integrated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database for the hyper-diverse animal phylum Mollusca”(MolluscDB:系统整合功能和进化组学资源的软体动物超大类群基因组数据库)。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及各类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基因组学数据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增长,深度挖掘复杂高维度的海量组学资源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构建系统便捷、功能全面的基因组学数据库在解决这一难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大型公共基因组数据库仍主要聚焦并服务于人类医学及小鼠、斑马鱼、果蝇等模式生物研究。对非模式生物类群(如大部分海洋生物)而言,至今缺乏适当的整合平台及深度分析工具,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复杂海量组学数据的分析需求。
【关键词】海洋生物,软体动物,生命科学
【海洋经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所在贝类毒素新形态鉴定及毒性评价研究方面取...(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海洋知圈讯,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机理与过程控制团队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影响因子7.864)在线发表了题为“Nontarget Screening and Toxicity Evaluation of Diol Esters of Okadaic Acid and Dinophysistoxins Reveal Intraspecies Difference ofProrocentrum lima”的研究论文。论文研究发现分布于我国黄海和南海的利玛原甲藻毒素产量和种类在游离态毒素产量/比率、酯化态毒素组成及各组分相对含量比率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表明利玛原甲藻产毒轮廓可应用于藻种溯源。本研究共鉴定出24种相关毒素的酯化态衍生物和1种鳍藻毒素-1的同分异构体,其中15种酯化态毒素为首次分离鉴定。此外,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初步证实酯化态毒素毒性高于游离态毒素。本研究对利玛原甲藻产毒轮廓及毒性的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利玛原甲藻产毒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强化贝类毒素风险的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利玛原甲藻,风险防控,食品安全
【海洋经济】中国海洋大学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海洋知圈讯,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绍晴教授首席领导、学校多位专家学者主导参与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分辨率(10公里海洋+25公里大气)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成功实现在国产众核“神威?太湖之光”机器上的算法改造和优化,这也标志着我国新型国产众核超算已完全具备与传统“多核同构”相同的大规模科学计算能力。10公里海洋+25公里大气的高分辨率通用地球系统模式由大气、陆地表面、海洋、海冰和河流径流等诸多模块组成,能够直接模拟热带气旋、海洋涡及锋面等中小尺度大气海洋极端现象,从而提高对全球气候变化更加精细化的理解,进而提升对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中这些现象变异的预测能力。与低分辨率模式相比,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模拟出的年均热带气旋数量大幅度地提升了与观测数据的匹配度。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在国产众核“神威?太湖之光”机器上的算法改造和优化成功,是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作,为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走高精度自主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关键词】地球科学,高精度,众核超算
【海洋经济】“智能快速机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成功完成首次演示验证(2020-10-09)
【摘要】 10月9日,海洋知圈讯,9月24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创新团队“智能快速机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项目成功在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完成了首次系统级演示验证,成功探索了无人船艇集群规模化测量施工的可行性,作业效率较单一作业船舶效率提升10倍,并大大缩短了作业窗口期。在此次演示验证中,该创新团队首次运用500吨级母船饱和式搭载10条中、大型无人船艇,构成海洋调查无人艇集群,并通过母船单一航次集中布放、回收,进行了面向珠江口海域海底地形全覆盖测量应用演示。在2小时作业时间内,完成了平均水深25米的5平方公里海域的全覆盖水深地形测量,并将关键数据回传至控制端,从而进行实时数据检查。这不仅验证了无人船艇集群的作业效率,还大大提升了时空分辨率。“智能快速机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项目的建设,将在提升海洋观测时空分辨率、作业效率、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是我国新型海洋调查作业模式的前瞻性探索。
【关键词】海洋观测,智能装备,演示验证
【海洋经济】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初次海试(2020-10-09)
【摘要】 10月9日,海洋知圈讯,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刘东教授、刘崇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与自主研制的海洋弹性激光雷达系统一起参加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组织的航次实验,搭载于“润江一号”科考船,在中国东海和南海进行了海试实验。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自主研制的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的可靠性,并获取中国近海水域上层水体的光学特性。在海试期间,使用海洋激光雷达和原位仪器,针对海洋激光剖面探测验证及水色遥感反演需求,开展了海洋激光、水体剖面固有光学特性及表观量的测量研究。实验获得了约半个月的走航数据和大量的固定站点数据,通过与同步探测的海洋弹性激光雷达系统以及原位仪器进行初步对比,展示了所研制的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海试实验,自主研制,可靠性
【海洋经济】北冰洋碳循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20-09-03)
【摘要】 9月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了由美国特拉华大学一研究团队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祁第、陈立奇、高众勇等人合作撰写的论文《Sea-ice loss amplifies summertime decadal CO2 increase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海冰消失放大了西北冰洋夏季年代际二氧化碳的增加)》。该研究集成了中国北极考察航次数据及所有国际数据,研究了西北冰洋1994~2017年夏季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是中美科学家在北冰洋碳循环合作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发现,近20年间,加拿大海盆夏季二氧化碳分压快速升高,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快速的气体交换和气候变暖导致海盆区海-气二氧化碳梯度受到抑制,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趋于变缓,预示着未来该海域将成为一个变弱的碳汇。相反地,楚科奇海陆架区则没有明显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生物吸收作用维持海水保持低二氧化碳分压,因此碳汇增强,并且可能随着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而继续增强。该成果阐明了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北冰洋两个迥然不同的控制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趋势的物理和生物驱动机制。
【关键词】北冰洋,碳循环,海洋气候
【海洋经济】2500吨坐底式风电安装平台“龙源振华陆号”完成第一次插桩(2020-09-02)
【摘要】 9月2日,龙de船人网讯,8月30日,2500吨坐底式风电安装平台“龙源振华陆号”迎来新的重大节点。经过22小时的连续奋战,海工院技术团队与启东海工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了2500吨坐底式风电安装平台的移船和插桩,标志着该项目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圆满完成。2500吨坐底式风电安装平台是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目前世界最大的创新型风电安装平台,是集成了众多尖端科技的综合性工程。本次插桩的顺利完成是对多项创新技术的一次预演与考验,同时为后续坐底插桩和风场作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振华重工,自主研制
【海洋经济】首套国产化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布放西北太平洋(2020-09-02)
【摘要】 9月2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领衔,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浙江大学参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国产化技术研究”项目,历时3年,完成了海气界面观测浮标的全系统国产化技术研究。浮标全系统在威海国家浅海试验场、南海等海域进行了长期海上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于近日成功布放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正式开启在深海为期一年的示范运行。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观测中极为重要、可靠、稳定的装备之一,该浮标采用全国产化设备,首次实现大洋的大深度测量。它的成功布放打破了我国对进口浮标仪器设备的依赖。该型浮标的深海示范运行加快了我国海洋仪器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夯实了深远海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研究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已具备长期实时自主获取大深度、高密度深海剖面观测数据的技术能力,将为海气界面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规划建设、海洋预警监测与灾害防治、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海洋权益维护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海洋观测,海洋资料浮标,全国产化
【海洋经济】荣成海产干制品机械晾晒装置研发与示范项目成功通过验收(2020-09-01)
【摘要】 9月1日,中国网讯,8月18日,由荣成海洋经济发展中心组织的项目专家组,赴山东荣成市对烟台大学承担的“海产干制品机械晾晒装置研发与示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与验收。专家们通过在山东宏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考察安装、听取承担单位项目汇报、提问质询和座谈会讨论,了解到目前荣成市养殖海带晾晒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攀升,养殖海带成本逐年提高,严重制约海带产业发展。海产干制品机械晾晒装置能够有效破解人工难题,简单易行,无需翻面,在确保晾晒过程产品表面平整、无泥沙的同时,可节省300%以上的晾晒面积,晾晒效率提高15%-20%以上,真正实现了海带产业机械化、高质量化。专家组经过考察,一致认为该装置满足了合作开发协议的要求,适合荣成市大面积养殖海带等产品的晾晒、加工,对推动荣成市海带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意通过验收。
【关键词】海带晾晒,水产品加工,海带养殖产业
【海洋经济】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完工(2020-08-03)
【摘要】 8月3日,龙de船人网讯,7月30日,由中交广航局承建的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VI标段工程顺利收官,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完工,意味着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大型集装箱船舶单向通航的历史即将结束。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航道总长66.6公里,按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的标准建设,是在已建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的基础上,将南沙港区龙穴岛作业区以南至珠江口外隘洲岛西侧全长66.6公里航道由目前的243米拓宽至385米,设计底标高-17.0米,工程批复总投资27.43亿元。该工程全线完工后,广州港出海航道将实现全线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对广东省着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港、切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构建世界级港口群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海洋工程,深水航道,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经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开展近岸海域潮下带海藻场水下调查(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北海监测中心赴青岛潮连岛开展了海藻场水下调查工作。此次水下调查显示,潮连岛南北两侧水深10米之浅的海域均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密集海藻场。岛体北侧海藻场主要分布于岩礁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区域面积约0.07平方千米;南侧海藻场主要分布于礁岩海底和砂质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区域面积约0.15平方千米,海底海藻平均覆盖度达90%以上,密集区海藻湿重生物量可达4千克/平方米。主要类群为红藻和褐藻,支撑藻种为海蒿子,其他常见种类包括江蓠、裙带菜、绳藻、石花菜、珊瑚藻、石莼、褐舌藻、刺松藻、金膜藻、美丽异管藻和网地藻等。通过水下观测发现,海藻场中栖息着许氏平鲉、褐菖鲉、牙鲆、条石鲷、裸平鲉、花斑平鲉、马面鲀、日本蟳、脉红螺、皱纹盘鲍、仿刺参、沙海蜇等十余种经济海洋生物。此次水下海藻场调查,在北海区当属首例,亦填补了青岛近岸海域潮下带海藻场生态学调查的空白。
【关键词】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藻场
【海洋经济】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外场定标试验圆满结束(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牵头、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协助实施的散射计有源定标器外场定标试验圆满结束。散射计有源定标器定标包括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载荷定标,可获得卫星微波散射计绝对定标系数和在轨天线方向图。其中绝对定标系数用于分析微波散射计的系统偏差;在轨天线方向图用于分析卫星微波散射计天线方向图方式是否发生变化。此次散射计有源定标器外场定标试验场地选址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包括新巴尔虎左旗和海拉尔2个试验点。外场试验结束后,目前已进入试验数据处理阶段和试验总结报告编制阶段。初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同步定标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均于2018年10月发射成功,均搭载有微波散射计,可以实现海面风场和海浪的同步观测,对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海洋卫星,外场试验,海洋观测
【海洋经济】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海洋网讯,8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上,正式发布了5个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种。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Victorgorgiaiocasica sp.nov.、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Laetmonice iocasica sp.nov.、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Tritonia iocasica sp.nov.、海洋所异胸虾(新种)Sternostylusiocasicus sp.nov.、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Caulophacus iocasicus sp.nov.。
【关键词】海洋生物,深海生物,新物种
【海洋经济】国内首艘电力推进消防船进行航行试验(2020-07-01)
【摘要】 7月1日,龙de船人网讯,6月22日,中国船舶七〇一所武船院为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设计的首制综合型消防船在广州珠江南沙水域进行了航行试验。本次航行试验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均达到设计预期值,试航圆满完成。除船舶自身试验外,当天还进行了对外消防试验,船东对本船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消防船是国内首艘电力推进消防船,总长54.8米,型宽11.6米,设计吃水2.6米,排水量927吨,配备专业的对外消防系统、抢险救援装备、直升机平台等,具有消防、抢险救援、巡航、顶推、起吊等功能,配双机双桨电力推进及艏侧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此船是我国近年来内河消防船中吨位最大,配置最为先进齐全的专用消防船。
【关键词】中国船舶集团,国内首艘,电力推进,消防船
【海洋经济】七〇二所成功获批两项装备发展部科技信息项目(2020-07-01)
【摘要】 7月1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装备发展部项目管理中心发布了技术基础2020调整计划和2021年计划共同需求项目评审结果,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申报的“国外海上自主控制技术发展研究”和“国外海上无人集群技术发展研究”两个科技信息项目均顺利通过评审并获两年期的持续支持,这两项目为七〇二所首次获批装发科技信息类项目。七〇二所新兴技术研究室无人智能技术团队紧紧围绕海上无人系统这一主线,开展了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应用等工作。借助项目支持,无人智能技术团队将继续重点研究海上无人自主控制技术和集群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海上无人技术的技术路径和应用领域,为我国海上无人系统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中国船舶集团,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技术
【海洋经济】江苏省内第一条纯电动游船顺利交付(2020-07-01)
【摘要】 7月1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江苏常州天目湖景区山水绿源号纯电动游船在景区内码头处缓缓驶出。该船搭载着中国船舶七一二所自主研制的高安全性锂电池系统以及成熟可靠的直流配电、能量管理、推进控制以及监测报警系统,是国内首套取得中国船级社新规范认证的纯电动游船。经过近一周的高规格测试,该船顺利通过当地海事部门检验,取得用户验收认可。这也是中国船舶七一二所继“君旅号”纯电动游船后江苏省内第一条、国内第二条满足新版船舶检验规范要求且交付使用的纯电池动力系统船舶。
【关键词】自主研制,纯电动游船,高安全性
【海洋经济】大连海大研发首台船用消毒净化布风器样机在“育鲲轮”安装测试(2020-07-01)
【摘要】 7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多单位研发的船舶空气消毒净化关键技术成果——首台船用消毒净化布风器样机在“育鲲轮”安装测试。船用消毒净化布风器的研发是应运而生,目前船舶空调系统普遍采用变风量集中送风(中央空调)技术,对送回风进行全船性的气流组织,对于这种有回风系统的船舶而言,细菌、病毒有被吸入回风管路通过送风扩散至全船的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亟需开展具有杀菌除尘效率高、安全环保、成本低、安装简单等优势的船舶空气消毒净化装置研究。船用空气消毒净化布风器采用的摩擦电纳米滤芯具有可重复使用、过滤性能优异、无危害等优势,其微孔道内产生的高强电场及表面高电压是船舶空气消毒净化的关键。高强电场会使细菌病毒蛋白质的电荷转移形成很大的电位差,使细菌病毒蛋白质出现电崩解,引发活性氧爆发,导致细菌病毒死亡。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测试结果显示,摩擦电纳米滤芯杀菌消毒效率高达99.99%。同时,摩擦电纳米材料可以对空气中的带有细菌病毒的微生物气溶胶进行全粒径吸附截留,实现空气中颗粒物高效净化。与传统高压静电集尘技术和纸质HEPA高效过滤网技术相比,摩擦电纳米滤芯不会产生臭氧造成次生危害,且无需更换耗材,因此安全环保、成本低、安装简单。
【关键词】新冠疫情,船舶空气消毒,安全环保
【海洋经济】广州船院与综合院主导提出的国际标准立项(2020-06-05)
【摘要】 6月3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州船院与综合院等联合提出的国际标准《船舶和海上技术对外消防系统试验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事安全分技术委员会(ISO/TC8/SC1)成功立项。本次提出的ISO 24569《船舶和海上技术 对外消防系统试验方法》,主要规范船用对外消防系统船上试验流程和方法,对保障船舶对外消防能力、提升系统可靠性和保障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标准立项填补了船舶对外消防领域国际标准空白,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全球市场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船舶集团,国际标准立项,船舶对外消防
【海洋经济】江苏启东开建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2020-06-05)
【摘要】 6月5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江苏华威启东海上风电场项目H1标、H2标完成首桩沉桩作业,标志着国内目前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启东市近海海域,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承建。工程总装机容量超过800兆瓦。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达22亿千瓦时,超过2019年启东市全年用电量的一半,每年可节约标煤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8万吨、烟尘排放144.1万吨。
【关键词】海洋电力,海上风电,单体容量最大
【海洋经济】岚山诞生国内首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2020-06-03)
【摘要】 6月3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山东冠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两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检测。检测完成后将于今年6月交付给连云港石化。至此,历经10年研发、半年制造的首台国产自主品牌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诞生。近年来,随着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民用和工业用气需求量大幅提高,沿海各大LNG接收站项目纷纷上马,液化天然气船舶的运输量也随之迅速扩大。伴随LNG码头的建设进度,市场对LNG低温装卸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此前,大口径超低温LNG装卸臂全部依赖进口,每台售价均在1600万元以上。由于进口设备供货周期长、后期服务不及时等因素,进口装卸臂常常给国内使用单位造成巨大不便和经济损失。随着这两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装卸臂走下生产线,国内该型号装卸臂依靠进口的历史将被终结。
【关键词】船用装卸臂,进口依赖,液化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