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材 料】EconCore开发出新型蜂窝芯材(2021-05-31)
【摘要】 5月30日,科技日报讯,蜂窝技术专家EconCore为层压夹心板(laminated sandwich panels)开发出一种新型蜂窝芯材。其中,夹心板由Sabic的Noryl GTX树脂,即聚苯醚(PPE)和聚苯乙烯混合制成。此外,将新型蜂窝芯与热塑性复合材料蒙皮结合还可以制成全热塑性夹心板,从而促进与聚酰胺蒙皮的组合回收。EconCore首席运营官Tomasz Czarnecki表示:“为使用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蜂窝板,我们向Sabic专家寻求帮助,从而扩大产品在各领域的用途,并克服现有材料的局限性。我们相信该材料良好的综合性能将使其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在交通运输、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据EconCore称,与其他替代材料(如聚酰胺)相比,新型蜂窝芯的耐热性能更高、尺寸稳定性更好,且具有更低的吸水率,因此,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等高端应用领域。此外,蜂窝芯与热固性复合材料蒙皮也有良好的兼容性。即使在180°C的温度下,该蜂窝芯也可以显示出超高承载能力,因此,可作为热固性预浸料层压材料应用于高固化温度的加工环境中。EconCore蜂窝芯采用其专利技术,仅由一块连续的热塑性片材制成。在工艺过程中,该材料无需二次操作即可被挤出并在线成型为蜂窝结构。具体而言,该过程涉及一系列挤出和热成型步骤,可将挤出的薄膜转变成半六边形网状物,从而可直接折叠成热塑性蜂窝结构。
【关键词】EconCore,蜂窝芯材,光伏
【新 材 料】宽温镍氢电池应用获进展(2021-05-07)
【摘要】 5月7日,与非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宽温贮氢合金及动力镍氢电池生产及应用”获进展。2018年,在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的资助下,长春应化所科研团队开展宽温镍氢电池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经过3年努力,开发出宽温域型、长寿命型和高容量型3种新型号宽温镍氢电池用稀土贮氢合金及生产技术。其中高容量型合金的最大额定容量为350mAh/g,宽温型贮氢合金在-45℃和60℃的容量分为额定容量的80%以上。此外,科研人员通过优化镍氢电池技术,进一步开发出在宽温(-45℃~60℃)应用的多种型号的宽温镍氢电池生产技术,宽温镍氢电池在-45℃和60℃的放电容量为额定容量的80%以上,且该类电池在-40℃下1C充放电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大于90%。据了解,该项目已建成百吨级贮氢合金以及年产千万Ah电池的规模生产线,实现了贮氢合金及宽温镍氢电池的产业化并获得应用。该项目研究期间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牵头制定了地方及团体标准3项。据介绍,该类镍氢电池具有高比能、大功率、快速充放电、安全性好、长寿命等特点,可应用于电动车辆以及通信电子等领域电源系统,为大型高技术装备、极地考察设备以及高寒/高热地区的能量存储提供新型电源系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宽温镍氢电池,贮氢合金,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新 材 料】《Nature Electronics》:纤维素纳米晶做介电层,回收率超过95%...(2021-04-30)
【摘要】 4月30日,与非网讯,电子垃圾(e-waste)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种类之一,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瞬态电子是一种设计为在使用结束后能够可控分解的电子设备,被认为是一种减少电子垃圾对生态和健康的影响的有效方法。然而,瞬态电子学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提高生物相容性上,对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导电材料上,而忽略了其他电子材料。近日,美国杜克大学Aaron D. Franklin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全碳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器件在表现出长达六个月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可控分解,其中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油墨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意味着回收效率超过了95%),更重要的是,基于回收材料,还能够重新制备新的晶体管器件。该研究以“Printable and recyclable carbon electronics using crystalline nanocellulose dielectric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Electronics》上。
【关键词】美国杜克大学,纤维素纳米晶,全碳晶体管
【新 材 料】中科院化学所侯剑辉团队《AM》:新型共轭聚合物问世,为设备集成...(2021-04-30)
【摘要】 4月30日,与非网讯,基于有机半导体的有机光伏(OPV)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在柔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中具有比同类无机产品更大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开发有机半导体器件的功能以满足各类应用需求,探索有机半导体的双功能性并研究制造双功能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侯剑辉研究员、姚惠峰副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新型宽带隙聚合物PBQx-TCl(2.05 eV的光学带隙)的设计,并研究了其在光伏和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作者制造了具有非富勒烯受体BTA3和BTP-eC9的器件,其在空气质量为1.5G的光照条件下表现出18.0%的高功率转换效率(PCE)。此外,基于PBQxTC1:BTA3的器件还展现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电致发光外部量子效率接近0.2%,发射范围为630-1000 nm。该研究以题为“A New Conjugated Polymer that Enables the Integration of Photovoltaic and Light-Emitting Functions in One Device”的论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关键词】中科院化学所,共轭聚合物,光伏
【新 材 料】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和LG电子合作开发新合金(2021-04-30)
【摘要】 4月30日,与非网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NUST MISIS)和LG电子公司(LG Electronics)联手开发新型合金材料。使用这种材料来制造电动汽车和电子消费产品中的散热器和散热系统,有助于使其重量减轻三分之一。据专家介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进行散热,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随着设备生产率的提高,所产生的热量也在增加。对于家用电器、电动汽车、LED面板来说,为其降温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影响设备的生命周期。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此次开发的新型高导热性镁合金,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且能明显减轻设备重量。国立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Vyacheslav Bazhenov表示:“以往通常采用铝等材料制造散热器,对现代设备来说,这些材料有点过重。减轻设备重量,可以大幅降低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并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在,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家指出,在运行过程中,镁合金有可能在空气中起 火。研究人员通过加入钙和钇,明显提高燃点,使这种材料在设备中的应用不受限制。Bazhenov表示:“我们想要制造的是低成本合金,因此几乎没有使用镁合金中常用的昂贵元素,比如钕、镧、钍等。结果,我们得到了两种成分的合金:一种是将镁与硅、锌和钙结合在一起(Mg-Si-Zn-Ca),具有高导热性和中等强度,成本较低;另一种是与锌、钇和锆(Mg—Zn—Y—Zr)混合制成的更昂贵的合金,具有高强度,导热系数略低。”
【关键词】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LG电子,合金
【新 材 料】科思创扩大了在德国的聚碳酸酯薄膜生产规模(2021-04-30)
【摘要】 4月30日,与非网讯,科思创在其位于德国的多马尔根工厂启动了额外的高品质特种薄膜生产线。新的共挤生产线是为了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该项目是扩大薄膜产能的全球计划的一部分,总投资超过1亿欧元,尽管受到冠状病毒大流行的限制,但仍按计划完成。这个计划将创造大约30个新的工作岗位来操作新的生产线。科思创公司首席技术官Klaus Sch?fer博士说:"通过这次扩大产能,我们正在加强多马根基地作为特种薄膜的生产和能力中心。同时,我们正在投资面向未来的技术和应用。"新生产线将主要生产多层平面薄膜。例如,这些产品在身份证明文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便嵌入安全功能,确保尽可能防止伪造。它们还被用于医疗技术和汽车内饰中。
【关键词】科思创,德国,聚碳酸酯薄膜
【新 材 料】苏州大学胡亮/王仁生:荧光纳米凝胶传感器测定X射线剂量(2021-03-31)
【摘要】 3月29日,中国科技网讯,X射线剂量计对于检测细胞和体模中电离辐射的暴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诊所的X射线放射疗法。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Wenhui Fan和苏州大学胡亮/王仁生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能够测量X射线剂量的基于聚丙烯酰胺的纳米凝胶传感器。通过将X射线响应探针(氨基苯基荧光素,APF)固定在聚(丙烯酰胺-co-N-(3-氨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上来制备剂量计。剂量测量的前提是在存在羟基自由基的情况下,APF向荧光的过渡,该羟基自由基是由X射线下水分子的放射分解引起的。因此,通过使用荧光光谱原理在辐射后立即测量所得纳米凝胶的荧光强度,可以容易地检测X射线的剂量。使用RS2000 X射线生物辐照器,我们的剂量计在0到15 Gy的X射线剂量下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性,检测极限(LOD)为0.5 Gy。此外,信号还显示出温度稳定性(25–65°C),耐用性(5周),剂量率(1.177和6 Gy/min)和能量无关性(160 kVp和6 MV)。作为概念验证,作者使用了传感器来荧光检测A549肿瘤细胞和3D打印的眼部模型中的X射线剂量。结果表明,该剂量计能够准确预测与治疗计划系统使用的剂量相似的剂量。相关论文以题为Fluorescent Nanogel Sensors for X-ray Dosimetry发表在《ACS Sensors》上。
【关键词】苏州大学,荧光纳米凝胶,X射线剂量
【新 材 料】哈尔滨工业大学高长永《Science 子刊》双响应水凝胶机器人,用于...(2021-03-30)
【摘要】 3月29日,中国科技网讯,具有自推进和导航功能的生物混合微型机器人(例如,细菌或精子驱动的微型机器人)游泳已成为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这归因于它们在人体难以触及的区域中可控制的运动,以实现无创药物输送和治疗。但是,当前的基于细胞的微型机器人在进入人体时容易受到免疫攻击和清除。最近,哈尔滨工业大学Hongyue Zhang,Zesheng Li和高长永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中性粒细胞的微型机器人(“ neutrobot”),可以在体内将货物主动运送至恶性神经胶质瘤。嗜中性机器人是通过天然嗜中性粒细胞通过包裹大肠杆菌膜的载药磁性纳米凝胶的吞噬作用而构建的,其中大肠杆菌膜的伪装提高了吞噬作用的效率,还防止了嗜中性粒细胞内部的药物泄漏。在暴露于旋转磁场后,由于可控的血管内运动,中性机器人可以自主聚集在大脑中,随后通过中性机器人沿着炎症因子梯度的正趋化运动越过血脑屏障。与传统的药物注射相比,使用这种双重反应的中性机器人进行靶向药物递送实质上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继承了当前人工微机器人无法匹敌的天然嗜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本研究开发的嗜中性机器人为未来的精密生物医学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相关论文以题为Dual-responsive biohybrid neutrobots for active target delivery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
【关键词】哈尔滨工业大学,水凝胶,靶标递送
【新 材 料】约克大学《化学·科学》自组装的低分子量胶凝剂注射用微凝胶珠(2021-03-30)
【摘要】 3月29日,最近,约克大学David K. Smith研究团队报告了通过结合低分子量胶凝剂(LMWG)DBS-CONHNH2和天然多糖藻酸钙聚合物胶凝剂(PG)制备混合自组装微凝胶珠。由于自组装网络的脆弱性和保持任何施加形状的困难,基于LMWG的微凝胶配方极为罕见。该杂化珠包含互穿的LMWG和PG网络,并且是通过乳液法获得的,可以制备直径在mm或μm范围内的大小可控制的球形凝胶颗粒。相关论文以题为Self-assembled low-molecular-weight gelator injectable microgel beads for delivery of bioactive agents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基于LMWG /藻酸盐的微凝胶可以很容易地制备,其可再现的直径<1μm(约800 nm)。它们在室温下在水中稳定数月,并能通过注射器注射。LMWG在冷却时的快速组装在帮助控制微凝胶珠的直径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些LMWG微珠保留了母体凝胶传递生物活性分子肝素的能力,并且在细胞培养基中增强了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因此,这种微凝胶在组织修复中可能具有未来的应用。这种制造LMWG微凝胶的方法是一种平台技术,可以潜在地应用于各种不同功能的LMWG,因此具有广泛的潜力。
【关键词】约克大学,低分子量胶凝剂,微凝胶珠
【新 材 料】哈佛大学《自然·子刊》细菌培养物制备生物降解和可涂覆水生塑料(2021-03-30)
【摘要】 3月29日,外媒讯,大多数常规塑料是不可降解的,会在垃圾填埋场、海洋和水道中积累,因此塑料污染是一个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现有热门解决的方案是开发下一代回收技术和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聚乙烯醇(PVA)是最普遍的水溶性塑料,广泛用于包装和涂料。尽管由PVA组成的散装材料可以溶于水,但该聚合物是由石油化学衍生的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的。此外, PVA在天然固体基质(例如土壤和堆肥)及水体中的生物降解能力非常有限,通常需数月至数年。与在非水介质中从合成的和不可生物降解获得的塑料相比,从水中的生物组分生产的塑料是更绿色的制造方法。此外,微生物衍生的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是常规塑料的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全面的可持续生命周期。基于此,哈佛大学Neel S. Joshi团队开发了直接从细菌培养物中制备、可水处理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塑料。在制备过程中,几乎不需要纯化,可以很容易地从水凝胶状态加工成大块材料(图1a–c)。水生塑料的机械性能可与石化塑料和其他生物塑料相媲美。此外,水塑塑料具有独特的水可加工特性,如水塑,水焊和水修复。文章“Water-processable, biodegradable and coatable aquaplastic from engineered biofilms”发表在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关键词】哈佛大学,生物降解,可涂覆水生塑料
【新 材 料】美国Hexcel公司开发出风电叶片表面处理新技术,可显著提升叶片制...(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科技日报网讯,近期Hexcel公司开发出最新的HexPly?XF表面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风电叶片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壳体加工周期。HexPly XF通过减少模具中的时间(最多两个小时),并消除涂装前需要返工的表面缺陷,从而提高了整体叶片制造效率。近年来随着风能产业高速增长,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优化生产率等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HexPly XF表面技术旨在解决当前叶片外壳表面堆焊技术的局限性,即必须手工修复针孔和其他表面缺陷,以实现喷漆所需的完美光滑表面。HexPly XF表面技术通过引入一种新的材料形式作为表面精加工层来满足最具挑战性的表面质量要求,该技术无需传统的模内凝胶涂覆工艺。HexPly XF用于灌注转子叶片,是一种包含环氧树脂基体的轻质非织造半预浸结构,可与标准环氧树脂灌注系统共固化。该产品在预浸料风电叶片中有着成功的记录,HexPly XF易于处理,并以现成的卷装形式提供,而且可以通过手工或半自动铺网设备快速进行涂覆。它具有一个自粘、表面光洁的一面,并由一个可移动的保护箔保护。预浸料的这一面靠着脱模剂处理过的模具表面放置。
【关键词】美国Hexcel,风电叶片,环氧树脂
【新 材 料】宾夕法尼亚大学《自然·通讯》3D生物打印自愈水凝胶球体融合对高...(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科技日报网讯,最近,美国需要细胞模型来研究人体发育和体外疾病,并筛选药物的毒性和功效。当前的方法在功能组织模型的工程设计中受到限制,这些模型具有必要的细胞密度和异质性以适当地建模细胞和组织行为。宾夕法尼亚大学Jason A. Burdick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生物印刷方法,可将球状体以高分辨率转移到自愈支持水凝胶中,从而使其图案化并融合到规定空间组织的高细胞密度微组织中。相关论文3D bioprinting of high cell-density heterogeneous tissue models through spheroid fusion within self-healing hydrogels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一个示例应用程序,我们用生物印记诱导的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脏微组织模型,其空间控制的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比率可复制心肌梗塞后出现的瘢痕性心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包括收缩力降低和不规则电活动。将生物印记的体外模型与功能读数结合,以探究各种促再生microRNA治疗方案如何影响组织再生以及由于心肌细胞增殖而恢复的功能。该方法可用于一系列生物医学应用,包括开发精确模型以模拟疾病和筛选药物,尤其是在高细胞密度和异质性很重要的情况下。
【关键词】宾夕法尼亚大学,3D生物打印,水凝胶球体
【新 材 料】日本东北大学《自然·通讯》多孔微针水凝胶阵列贴剂产生的透皮电...(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科技日报网讯,对于微创手段而言,微针阵列是突破皮肤屏障以实现有效透皮药物输送的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最近,日本东北大学Matsuhiko Nishizawa教授团队报告了包含相互连接的微孔的固体聚合物基离子导电多孔微针(PMN)在改善离子电渗疗法中的应用,这是一种通过直流电通过皮肤增强透皮分子运输的技术。相关论文以题为Transdermal electroosmotic flow generated by a porous microneedle array patch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用带电水凝胶改性的PMN立刻在离子电渗疗法中带来了三个创新优势:(1)通过低侵入性刺穿高电阻角质层降低透皮阻力,(2)较大的分子通过相互连接的微孔运输,以及(3)产生电渗流(EOF)。特别是,PMN产生的EOF类似于外压诱导的流动,极大地增强了透皮分子的渗透或提取。使用猪皮样品证明了EOF辅助递送模型药物(右旋糖酐)和葡萄糖提取的效率提高。此外,通过内置的酶促生物电池(果糖/ O2电池)为基于PMN的透皮EOF系统供电也被证明是可能的完全有机离子电渗疗法贴剂。
【关键词】日本东北大学,多孔微针水凝胶,透皮电渗流
【新 材 料】中科院又一黑科技!热固性形状记忆PI实现闭环回收利用(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科技日报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课题组成功设计合成了基于动态烯胺键的热固性形状记忆聚酰亚胺(PI),实现了全闭环回收利用。热固性聚酰亚胺由于化学交联网络的存在难以熔融和溶解,无法再加工和循环利用,并且很难通过绿色方法快速降解回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人员以胺封端的聚酰亚胺齐聚物和均苯三甲醛缩聚形成可逆动态烯胺键交联的热固性聚酰亚胺。这种热固性聚酰亚胺的杨氏模量达1.8GPa、断裂伸长率达10%、拉伸强度达87MPa,性能与同类结构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酰亚胺相当。动态烯胺键的引入并没有降低聚酰亚胺的热稳定性。该热固性聚酰亚胺还表现出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形状固定率达96%、形状回复率达97%。由于这种热固性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同时兼具形状记忆和回收再利用性能,是一种有前景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的多功能材料。
【关键词】中科院,热固性形状记忆PI,回收利用
【新 材 料】《Matter综述文摘》刊登3D金属气凝胶路线图:材料设计和应用(2021-01-28)
【摘要】 1月26日,科技报消息,2021年1月6日,同济大学/香港大学Ran Du教授团队在《Matter》期刊发表了A Roadmap for 3D Metal Aerogels: Materia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ttempts一文。凭借金属(例如,电导率,催化活性和等离激元性质)和气凝胶(例如,整体结构,多孔网络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的优点,金属气凝胶(MA)成为一类新型的金属近十年来多孔材料。设想它们在电催化,等离子体激元和传感领域具有无与伦比的潜力,将彻底改变与能源和检测相关的应用领域。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MA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由于对形成机制的理解不明确,为任务特定应用定制MA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综述最新发展,本综述致力于总结设计原理并引起广泛科学界的兴趣。此外,突出了关键挑战和机遇,为这一年轻而有前途的领域提供了研究路线图。
【关键词】香港大学,3D金属气凝胶,路线图
【新 材 料】俄罗斯新法提升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性能(2021-01-27)
【摘要】 1月26日,科技报消息,俄罗斯国立研究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首先发现了钛镍合金的热机械处理最佳参数,从而改进了生产医学形状记忆合金的技术。新方法可提升现有手术设备的可靠性,并开发出许多新产品。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金属杂志》上。形状记忆合金是受到严重变形后能够恢复形状的材料。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基于钛镍合金的形状记忆合金,它被用于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医学植入物和智能医疗设备中,例如可移动式手术支架或血管支架。钛镍合金可逆变形最大指标需要在不超过600℃的温度下,通过热机械处理技术形成超细晶粒结构来获得。但现有的生产镍化钛的技术是在800℃至900℃的温度下进行的,因此,无法获得具有超细晶粒结构的大型形状记忆合金。俄国立研究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钛镍合金的热机械处理参数,使大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获得不仅具有所需的纳米结构,而且还增强了其功能特性。
【关键词】俄罗斯,形状记忆,钛镍合金
【新 材 料】中石油新型加氢催化剂应用成功(2021-01-27)
【摘要】 1月26日,科技报消息,1月19日,中国石油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在广州石化完成换剂工作。广州石化20万吨/年乙烯装置在前期的扩能改造中,配套的汽油加氢装置未改动。为满足高负荷生产的需要,厂家更换了国外知名企业开发的新型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但在投运后催化剂性能开始下降,生产技术指标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成为装置高负荷生产的瓶颈。随后,广州石化换用中国石油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厂家认可。本次广州石化换剂,采用的是中国石油最新研发的高选择性器外预硫化态裂解汽油二段催化剂。在装剂及开工过程中,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派出科研人员赴装置现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双方技术人员日夜奋战,坚守在中控室,时刻关注着升温曲线和装置数据变化,通过对催化剂硫化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对开车方案的及时调整,实现了加氢装置的快速平稳开工。
【关键词】中石油,加氢催化剂,乙烯
【新 材 料】比亚迪两项固态电池专利公布(2021-01-26)
【摘要】 1月26日,科技报消息,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公布了比亚迪最新的283项专利,包含固态电池、电池热管理、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等技术。其中固态电池方面公布了两项专利。一是“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固态锂电池”。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19年7月17日,申请公布日为2021年1月19日。专利信息显示,“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固态锂电池”提供一种正极材料,为核壳结构,所述核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壳包括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和Ti2O3,所述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离子电导率高于10,高于3.0V电压下所述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可脱锂生成氧化物。该发明还提供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电池。该正极材料可同时构建锂离子传输通道和电子传输通道,极大地提升了固态锂电池的容量发挥、首圈库伦效率、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二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离子电池”。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19年7月19日,申请公布日同样为2021年1月19日。
【关键词】比亚迪,固态电池,专利
【新 材 料】低成本甲酸脱氢催化剂研制成功(2020-12-31)
【摘要】 12月30日,科技报消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博列斯科夫催化研究所研发出基于多层碳纳米管的催化剂,用以从甲酸中获取氢燃料。目前,分子氢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绿色替代能源之一。但游离态的氢属于最轻气体,同时也是沸点最低的气体之一。氢气易燃易爆,因此难以储存和运输。全世界都在寻找有助于储存和运输氢的有机物,甲酸则是最具前景的材料之一。它能够确保氢的高含量,保持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并且无毒。甲酸分解有两种方式,脱氢和脱水。优选第一种,因为在脱水过程中会释放一氧化碳,对燃料电池催化剂有害。脱氢能够形成由氢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气体混合物。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催化研究所高级专家、化学博士玛丽亚·卡扎科娃表示,最紧迫的问题是研发用于甲酸脱氢的选择性多相催化剂。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基于贵金属的催化剂,例如金、银、钯、铂和钌,但这些化合物昂贵且难以获得。因此,现在的研究都是为了寻找不含昂贵成分的替代物。基于过渡金属和碳材料的催化剂就很适合。
【关键词】俄罗斯科学院,低成本,甲酸脱氢催化剂
【新 材 料】多伦多大学《材料化学》3D打印铁离子螯合碳点传感的抗菌水凝胶敷...(2020-12-31)
【摘要】 12月30日,科技报消息,最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ugenia Kumacheva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利用具有强大的Fe3 离子螯合能力的纳米胶体水凝胶来抗菌伤口敷料的新方法,从而使细菌失去了急需的离子铁并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相关论文Nanocolloidal Hydrogel with Sensing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Governed by Iron Ion Sequestration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水凝胶衍生自装饰有碳点(C-dot/CNCs)的纤维素纳米晶体。纳米原纤维水凝胶吸收Fe3 离子后,由于离子在C点表面的吸附,水凝胶的光致发光被淬灭,从而报道了离子铁从介质中的去除。水凝胶抑制了耐药性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并且对人成纤维细胞无细胞毒性。伤口敷料很容易使用三维(3D)打印制造。水凝胶抗菌性能的新机制,其传感能力,生物相容性以及3D打印伤口敷料贴片的能力使其成为制造高级伤口敷料的非常有前途的材料。
【关键词】多伦多大学,3D打印,抗菌水凝胶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