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材 料】云铝股份开发两种铸造铝合金新产品 主要用于工业建筑材料(2020-04-30)
【摘要】 4月29日,新材料在线讯,日前,云铝阳宗海一次性成功开发出63-2、64-2两种铸造铝合金新产品。新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客户标准,标志着云铝股份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63-2、64-2两种铸造铝合金新产品主要用于工业建筑材料,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及销售前景。在开发初期,两种新产品因化学成分含量特殊,生产难度较大,为确保两种新产品开发成功,在产品试生产前期,该公司合金部进行了多方位科学周密的策划,制订出内控标准,对工艺控制的各个环节、关键点、难点进行缜密分析,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充分的预判。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指导。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下,成功攻克了技术难题,最终一次性完成了这两种新产品的开发任务。
【关键词】云铝股份,铸造铝合金,建筑材料
【新 材 料】江西理工大学《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领域又一重要突破(2020-04-30)
【摘要】 4月25日,新材料在线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启动基金,江西省双千计划和江西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江西理工大学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张毅和叶恒云教授团队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最新成果近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以“Large Piezoelectric Response in Hybrid Rare-Earth Double Perovskite Relaxor Ferroelectrics”(杂化稀土复钙钛矿弛豫型铁电体中的大压电响应)为题在线发表。该工作展现了一个新的三维杂化稀土复钙钛矿铁电/压电材料体系,可以通过改变有机阳离子、碱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来实现其性能的调控和优化。由于存在很大的可操作性空间,这一发现也将有利于开发具有优良铁电、压电和其他光电特性的新型稀土分子基材料。
【关键词】江西理工大学,稀土新材料,复钙钛矿
【新 材 料】美国公司开发单丝直径9.6μm的10K碳纤维(2020-04-28)
【摘要】 4月25日,新材料在线讯,23日,美国生产出一种具有较大单丝直径的碳纤维,其前躯体为德国Dralon公司提供的织物级聚丙烯腈(PAN)原丝。4M和Dralon两家公司共同开发了低成本、织物级PAN基碳纤维原丝,能够生产单丝直径9.6μm的10K碳纤维丝束(常用的工业级碳纤维单丝直径为6-7μm)。4M公司表示,对原丝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碳纤维制造过程中的预氧化停留时间仅需52min,比商用PAN原丝(小直径)的传统氧化方式快得多。该公司表示将继续对织物级PAN原丝进行相关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优化生产工艺。4M还介绍说,目前,大直径碳纤维还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先例,这主要是由预氧化阶段的技术挑战造成的。如果采用传统技术对较大单丝直径的纤维进行氧化处理,需要更长的停留时间,并消耗更多的能量,经济上并不可行。另外,传统预氧化过程会引入缺陷,从而导致大直径碳纤维的性能低于标准水平。基于上述原因,碳纤维生产商一般不提供大直径商用碳纤维产品。同时,4M公司表示,大直径碳纤维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且性能好。较大直径单丝产品能够降低从原丝生产到预氧化、碳化全流程的生产成本,这在规模化生产中更容易实现。4M的预氧化技术结合Dralon提供的低成本原丝产品,能使碳纤维的总成本明显下降。另外,碳纤维以其高拉伸强度而闻名,但在压缩过程中,与玻璃纤维相比却表现得不那么优秀。4M公司表示,大直径碳纤维的压缩强度明显更高,而这一优势可以使碳纤维获得更多应用,如风机叶片等现有应用市场的用量也会更大。
【关键词】4M,Dralon,10K碳纤维
【新 材 料】柔宇科技的柔性传感器是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于一体(2020-04-27)
【摘要】 4月25日,新材料在线讯,作为坐落于“创新之都”的科技企业之一:柔宇科技,致力于全柔性电子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在全柔性面板技术研发方面,不仅独立研发了完全不同于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体系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也在全柔性传感领域进行全方位创新。日前,深圳商报刊发的《2019年度深圳市专利奖获奖企业名单》中,柔宇科技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同上榜。柔宇科技本次获奖的技术专利为:“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此次柔宇科技获奖的专利通过创新的技术工艺和结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柔性传感器在切割制程中的不良,全面提升柔性传感器的制造良率,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柔宇科技的多个量产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中。
【关键词】柔宇科技,柔性传感器,创新产品
【新 材 料】《自然·电子学》报道西工大在钙钛矿光电子领域重大进展(2020-03-30)
【摘要】? 3月30日,中国证券报讯,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与瑞典林雪平大学Feng Gao教授、深圳大学Wenjing Zhang教授合作,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发表钙钛矿光电子领域重大进展“利用相同的两个钙钛矿二极管实现双向光信号传输”(Bidirectional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identical devices using perovskite diodes)。该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双功能钙钛矿器件,其同时具备了目前为止钙钛矿领域最高效的发光性能 (发光外量子效率21%)与最灵敏的光检测性能 (检测限达到皮瓦级以下)。
【关键词】《自然·电子学》,西北工业大学,钙钛矿光电子
【新 材 料】日开发海洋生物降解塑料(2020-03-29)
【摘要】? 3月24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小组与日本食品化工公司合作,通过组合淀粉和纤维素等生物质,开发出了海洋生物降解塑料。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将淀粉和纤维素混合后,淀粉的耐水性大幅提高,获得的膜状复合材料显示出优异的耐水性和高强度,在海水中还具有高度的生物降解性。通过该技术获得的薄膜颜色透明,强度为通用塑料两倍以上。另外,在海水中浸泡一个月后,薄膜发生分解,上面布满小孔,孔附近附着很多菌类。这表明薄膜表面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膜代谢的酶促进了薄膜的生物降解。
【关键词】大阪大学,海洋生物降解塑料,日本食品化工公司
【新 材 料】诺力昂推出新型锂电池助剂(2020-03-24)
【摘要】 3月22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诺力昂宣布,该公司开始交付首批AkuPure。该产品是一种专门针对锂电池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可满足锂电池对原材料的超高纯度要求(大于99.5%),用于改善电池负极涂层生产工艺,提高电池效率。诺力昂产品总监Geert-Jan Beijering指出:“锂电池市场的客户需要超纯CMC,否则CMC中的杂质会影响电池本身的性能以及生产效率。AkuPure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对电池生产过程来说至关重要,例如溶解速度快、不溶物含量低。对该领域的客户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各种温度条件下频繁充放电,而不损失性能。”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诺力昂,锂电池
【新 材 料】大化所合成纳米金催化剂(2020-03-03)
【摘要】 3月3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黄家辉研究员团队和乔波涛研究员团队与燕山大学孙科举教授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兼具高活性以及高稳定性的纳米金催化剂的合成新策略,为新型高稳定高活性纳米金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纳米金催化剂是指以纳米金为催化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其催化反应活性跟金颗粒的尺寸密切相关。当金颗粒尺寸小于5纳米时,纳米金催化剂能够展现出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纳米金催化剂已经在一氧化碳氧化、丙烯环氧化、醇醛的选择性氧化等众多反应中展示了独特的催化反应性能,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但是纳米金颗粒在高温焙烧或者催化反应(甚至是低温催化反应)过程中容易烧结或聚集,导致其稳定性较差,限制了纳米金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进程。
【关键词】纳米金,催化剂,大连化物所
【新 材 料】NASA受邀联合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深海潜艇(2020-02-27)
【摘要】 2月26日,新材料在线讯,26日,美国深海探测公司OceanGate宣布与美国宇航局NASA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能够经受深海高压环境和宇宙真空环境的碳纤维高压壳体。NASA方面将以旗下阿拉巴马州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作为该航空级碳纤维高压壳体的研发生产基地。NASA拥有先进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和经验,是公司实现高品质高压潜艇外壳体设计的理想合作伙伴。合作是航天技术民用化战略的绝佳案例。
【关键词】NASA,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壳体
【新 材 料】北大宋柏研究员及合作者:超高热导率半导体探索屡获突破(2020-02-27)
【摘要】 2月27日,北大工学院讯,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柏特聘研究员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参与主导了2018年关于砷化硼晶体的三个实验工作之一。自2019年1月起,宋柏博士入职北大。2020年1月9日,宋柏与合作者再次于Science 杂志报道了有关新型超级导热材料的最新发现。这一次的超高热导率材料是半导体立方氮化硼晶体。虽然室温下天然同位素丰度的立方氮化硼晶体热导率只有大约850 Wm-1K-1,然而经过硼同位素的富集,在包含约99%的硼-10或硼-11的立方氮化硼晶体中,观测到超过1600 Wm-1K-1的热导率。这一数值大大超过砷化硼,也就意味着硼同位素富集的立方氮化硼晶体已经取代砷化硼,成为最好的非碳及各向同性的导热材料。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上通过同位素富集把热导率提高约90%,这也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同位素热效应。
【关键词】北大,超高热导率半导体,氮化硼
【新 材 料】中科大合成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2020-02-25)
【摘要】 2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讯,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同行合作,首次通过在一维纳米结构单元中定点选择性复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场调制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类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手性材料对于推动生物标记、手性分析和检测、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分离、偏振相关光子学和光电子学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手性纳米材料主要是通过引入手性配体或构造螺旋结构等电偶极矩调控方式构筑,但这类手性材料在环境稳定性和导电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探索新的调控机制并构筑新型手性纳米功能材料是突破这一科学瓶颈的新途径。
俞书宏院士团队长期开展功能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他们基于材料间接触角与异质成核生长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双缓冲层设计”合成策略,通过次序引入中间缓冲层改变材料间的界面能差异,从而解决了传统半导体材料与磁性材料间的晶格和化学失配问题,巧妙地实现了磁性材料在不同半导体特定位置的选择性生长。
【关键词】中科大,手性材料,纳米材料
【新 材 料】MIT新电极设计让电池性能更强大 延长续航时间(2020-02-20)
【摘要】 2月19日,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提出全新电极设计,或将制造出能量密度更高、寿命更长的电池。新电极概念基于长期追求以纯锂金属为负极的目标,由巴特尔能源联盟核科学与工程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Ju Li的实验室提出。作为开发安全全固态电池概念的一部分,该设计放弃使用传统的液体或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材料。以往的研究重点关注对锂金属绝对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事实证明,研发此类材料很困难。与之相反的是,Li及其研究团队采用独特的设计,利用另外两类固体“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和“电子和锂离子绝缘体”(ELI)。在与锂金属接触时,它们能够保持化学稳定性。
【关键词】MIT,新电极,固体材料
【新 材 料】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发3D打印超磁体用于清洁能源设备(2020-02-07)
【摘要】 2月27日,中国3D打印网讯,来自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维也纳大学和FAU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FAU)的研究人员将3D打印钕(NdFeB)超级磁铁用于清洁能源设备。钕铁硼是一种与铁和硼一起使用的稀土金属元素,可产生坚固的永磁体。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被用于制造NdFeB微结构磁体,这在常规制造中是不可行的。这样的组件可以潜在用于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机内的磁性开关系统和传感器。
【关键词】3D打印,超磁体,能源设备
【新 材 料】美国科学家通过新加工技术将垃圾制成“闪蒸石墨烯”(2020-02-03)
【摘要】 2月2日,外媒New Atlas报道,近年来石墨烯被作为一种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物质,但是生产这种新的材料仍需要改进的方法。莱斯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团队展示了一种新的加工技术,该技术可以以廉价,高效的方式将各种垃圾产品转化为“闪蒸石墨烯”。凭借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超薄的外形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度,石墨烯已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了一些令人兴奋的可能性。
【关键词】莱斯大学,商业化,“闪蒸石墨烯”
【新 材 料】“中铝西南铝造”助力“南昌”舰劈波斩浪(2020-01-17)
【摘要】 1月17日,西南铝讯,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正式归建入列。“南昌”舰上所采用的相控阵雷达用板材、甲板花纹板等铝合金材料就是“中铝西南铝造”。“南昌”舰是中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南昌”舰的设计和装备都达到了国际标准,将扮演航母“保镖”的角色,在我国的航母战斗群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铝合金,军工,中铝西南铝
【新 材 料】气态烃实现清洁高效利用(2020-01-15)
【摘要】 1月15日,中化新网讯,1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气态烃类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套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原料适应性强、具有显著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通过系统深入研究炉内湍流流动、混合、反应与传热等复杂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了烧嘴烧蚀、烃类转化率低和火管废锅管板寿命短等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关键词】气态烃,煤层气,环保
【新 材 料】两篇《Nature》:南大制备出超平滑石墨烯薄膜,南科大首次准确测...(2020-01-09)
【摘要】 1月9日,高分子科学前沿讯,2020年1月9日,南京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时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南大高力波教授课题组在二维碳材料生长领域取得突破,制备出超平滑的石墨烯薄膜;南科大林君浩副教授课题组在材料微观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准确测定了单层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结构。南京大学高力波教授课题组以“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Proton-assisted growth ofultra-flat graphene films”)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Nature, doi: 10.1038/s41586-019-1870-3,2020)。
【关键词】超平滑石墨烯薄膜,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
【新 材 料】宾利电动车或使用固态电池技术(2020-01-09)
【摘要】 1月9日,外媒讯,未来的Bentley Electric将使用该集团的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PPE)体系结构。宾利的高管正在谈论能量密度更改的固态电池,因为固态电池可以更好的帮助宾利重新设计可以定义未来的电动车。宾利CEO艾德里安·霍尔马克表示,固态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它们的重量减轻了约30%,相同的重量下可以携带更多的能量,给车辆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而且固态电池的体积要比锂电池小很多,因此不必占用更多的空间从而保证车内乘坐的舒适性。2018年6月,大众汽车向固态电池初创公司Quantum Scape投资了1亿美元。该公司表示,希望到2025年建立固态电池生产线。
【关键词】宾利,电动车,固态电池
【新 材 料】宁波材料所碳化硅先驱体研究获进展(2020-01-07)
【摘要】 1月7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在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在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并成功搭建了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两个中试平台。通过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的定制化,该实验室在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合成的液态聚碳硅烷具有陶瓷产率高(1000℃下陶瓷产率可达78%)、存储时间长(>6个月)、氧含量低(~0.1wt%)、流动性好(复数黏度~0.01Pa·S)等特点,且通过结构设计结合交联工艺可实现液态聚碳硅烷瞬间或数分钟内交联固化成型;合成的固态聚碳硅烷具有支化度低、可纺性好等特性,能够满足纤维等成型要求。
碳化硅陶瓷综合性能优异,在能源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陶瓷材料的成型主要采用传统的粉末方法,即从微粉制备、成型、烧结到加工这一过程。近30年来,陶瓷材料粉末成型新工艺层出不穷,在各个环节上都有所突破,但仍存在这一传统方法难以超越的局限性,主要包括难以获得均匀的化学成分、可精加工性差、不易制造复杂构件、难以解决陶瓷材料本征脆性等。
【关键词】宁波材料所,碳化硅,陶瓷
【新 材 料】超高海水淡化和发电性能复合光热新材料诞生(2020-01-07)
【摘要】 1月7日,科技日报讯,在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云南大学万艳芬、杨鹏等人受珊瑚结构高吸光性能的启发,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金(Au)纳米锥、钼酸铋(Bi2MoO6)半导体和生物质碳点(CDs)三种组分,首次合成珊瑚状的Au@Bi2MoO6-CDs异质结构,实现在3D的钼酸铋内部包裹金纳米锥,并在钼酸铋外部吸附大量碳点。尤其是金纳米锥的加入,电子由钼酸铋转移到金锥表面,极大地增强了材料的光热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
【关键词】海水淡化,发电,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