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材 料】气态烃实现清洁高效利用(2020-01-15)
【摘要】 1月15日,中化新网讯,1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气态烃类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套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原料适应性强、具有显著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通过系统深入研究炉内湍流流动、混合、反应与传热等复杂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了烧嘴烧蚀、烃类转化率低和火管废锅管板寿命短等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关键词】气态烃,煤层气,环保
【新 材 料】两篇《Nature》:南大制备出超平滑石墨烯薄膜,南科大首次准确测...(2020-01-09)
【摘要】 1月9日,高分子科学前沿讯,2020年1月9日,南京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时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南大高力波教授课题组在二维碳材料生长领域取得突破,制备出超平滑的石墨烯薄膜;南科大林君浩副教授课题组在材料微观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准确测定了单层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结构。南京大学高力波教授课题组以“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Proton-assisted growth ofultra-flat graphene films”)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Nature, doi: 10.1038/s41586-019-1870-3,2020)。
【关键词】超平滑石墨烯薄膜,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
【新 材 料】宾利电动车或使用固态电池技术(2020-01-09)
【摘要】 1月9日,外媒讯,未来的Bentley Electric将使用该集团的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PPE)体系结构。宾利的高管正在谈论能量密度更改的固态电池,因为固态电池可以更好的帮助宾利重新设计可以定义未来的电动车。宾利CEO艾德里安·霍尔马克表示,固态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它们的重量减轻了约30%,相同的重量下可以携带更多的能量,给车辆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而且固态电池的体积要比锂电池小很多,因此不必占用更多的空间从而保证车内乘坐的舒适性。2018年6月,大众汽车向固态电池初创公司Quantum Scape投资了1亿美元。该公司表示,希望到2025年建立固态电池生产线。
【关键词】宾利,电动车,固态电池
【新 材 料】宁波材料所碳化硅先驱体研究获进展(2020-01-07)
【摘要】 1月7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在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在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并成功搭建了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两个中试平台。通过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的定制化,该实验室在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合成的液态聚碳硅烷具有陶瓷产率高(1000℃下陶瓷产率可达78%)、存储时间长(>6个月)、氧含量低(~0.1wt%)、流动性好(复数黏度~0.01Pa·S)等特点,且通过结构设计结合交联工艺可实现液态聚碳硅烷瞬间或数分钟内交联固化成型;合成的固态聚碳硅烷具有支化度低、可纺性好等特性,能够满足纤维等成型要求。
碳化硅陶瓷综合性能优异,在能源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陶瓷材料的成型主要采用传统的粉末方法,即从微粉制备、成型、烧结到加工这一过程。近30年来,陶瓷材料粉末成型新工艺层出不穷,在各个环节上都有所突破,但仍存在这一传统方法难以超越的局限性,主要包括难以获得均匀的化学成分、可精加工性差、不易制造复杂构件、难以解决陶瓷材料本征脆性等。
【关键词】宁波材料所,碳化硅,陶瓷
【新 材 料】超高海水淡化和发电性能复合光热新材料诞生(2020-01-07)
【摘要】 1月7日,科技日报讯,在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云南大学万艳芬、杨鹏等人受珊瑚结构高吸光性能的启发,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金(Au)纳米锥、钼酸铋(Bi2MoO6)半导体和生物质碳点(CDs)三种组分,首次合成珊瑚状的Au@Bi2MoO6-CDs异质结构,实现在3D的钼酸铋内部包裹金纳米锥,并在钼酸铋外部吸附大量碳点。尤其是金纳米锥的加入,电子由钼酸铋转移到金锥表面,极大地增强了材料的光热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
【关键词】海水淡化,发电,复合材料
【新 材 料】新技术自愈锂电池即将问世(2020-01-03)
【摘要】 1月3日,新材料网讯,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说,他们创造了一种基于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该电解质在受损后可以自愈,而且这种材料也可以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或高强度化学物质的情况下进行回收利用。专家在论文中写道,他们的发明是对用固体材料(例如陶瓷或聚合物)代替锂离子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的推动。这解决了与电池经过多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后形成树枝状晶体或固态锂的分支状结构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自愈锂电池,固体材料,树枝状晶体
【新 材 料】德国KIT研发出高能阴极材料 将电池容量提高30%(2019-12-23)
【摘要】 12月23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近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用于未来高能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合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获得了有关降解机理的新发现。他们的发现有助于开发更高容量的电池,从而增加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迄今为止,电力不足造成的行驶距离短阻碍了电动汽车的突破,而充电容量增加的锂离子电池将有助于解决这个老大难。这项研究是在德国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研究平台Ulm&Karlsruhe的电化学储能中心进行的。
【关键词】德国KIT,阴极材料,电池容量
【新 材 料】我科学家实现等离子体宏观制备石墨烯(2019-12-20)
【摘要】 12月20日,科技日报讯,中科大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夏维东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合作,提出“利用磁分散电弧产生大面积均匀热等离子体合成石墨烯”的新方法,突破了热等离子体工艺或高能耗、或产品均匀性低和生产稳定性不足的技术瓶颈,有望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碳》杂志上。所制备的石墨烯平面尺寸50—300纳米,层数2—5层,表现出良好的晶体结构和超大的比表面积,产品均匀性好;制备方法及设备简单,一步合成,无需还原,且无需基底、催化剂、溶液或酸,收率高、能耗低、成本低,具备实现低成本大规模连续生产的前景。
【关键词】中科大,石墨烯,离子体
【新 材 料】宝钢成功研制出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2019-12-17)
【摘要】 12月17日,中国冶金报讯,宝钢成功研制出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中外用户青睐。研发中颠覆了以往国内外氧化铝行业采用球化、纯净化等措施提高碳钢耐酸性的理念,突破国际规范,历时1年时间研发出了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BGNDMA新材质。此次为用户量身定制的BGNDMA新材质制成的管束用管使用寿命预计从原先的2年延长到3年~4年,按照约有200台蒸发器的世界单套氧化铝产线最大产能机组测算,一年可为用户节省约6000万元。
【关键词】宝钢,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
【新 材 料】中孚实业高纯铝提纯新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12-13)
【摘要】 12月13日,新浪财经讯,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由河南中孚实业研发的“高纯铝连续旋转偏析法提纯节能技术”入选该目录,这也是铝行业唯一入选的节能技术。是中孚实业技术中心研发团队与上海交大科技人员历经5年实践探索和潜心研究,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铝提纯工业节能技术成果,是河南省对外合作项目和郑州市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发表相关论文3篇。
【关键词】中孚实业,高纯铝,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新 材 料】我国科学家开辟出 稀土材料体积坍缩现象研究新途径(2019-12-11)
【摘要】 12月11日,光明日报讯,12月10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丁阳研究员带领团队选取代表性的元素铈(Ce)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高压非弹性共振X射线散射技术直接研究铈金属,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的核心期刊《物理化学快报》(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他们成功探测到了铈的未占据4f态在体积坍缩过程中变化。结合理论计算,他们发现4f—5d近藤耦合的微小变化可以很好地描述体积坍缩过程中光谱的重分布,而哈伯德模型中相邻原子间的杂化作用似乎不大。他们的研究首次提供了实验证据,为系统研究稀土材料的体积坍缩现象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新途径。
【关键词】稀土,体积坍缩现象,价电子跃迁,量子临界涨落
【新 材 料】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温超...(2019-12-10)
【摘要】 12月10日,外媒讯,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温超导带材。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将拓宽高温超导体的应用领域,如新型发动机、轴承和动能存储器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研究快报》等多家科学刊物上。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将研究结果与实践相结合,用于制造磁悬浮交通、磁轴承和超导发动机。
【关键词】带材,发动机,磁悬浮,超导
【新 材 料】三星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成果登上《Nature》(2019-11-29)
【摘要】 11月29日,新材料在线讯,近日,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Eunjoo Jang团队报道了一种尺寸均匀的InP为内核,高度对称的Core-Shell结构QD的合成方法,其量子产率约为100%。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该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具有出色的发光效率,色纯度,可靠性,并且可通过具有成本效益的制造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是大面板显示器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三星,环保
【新 材 料】中国科大提出晶相混合策略设计在酸性环境中极端稳定的高性能电催...(2019-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科院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团队和高敏锐课题组提出一种“晶相混合”策略,成功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在酸性电解液中展现高度稳定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研究人员将立方相的二硒化钴(CoSe2)进行“严苛”的碱热处理(5 M KOH,200oC)促使立方相CoSe2部分结构转变为正交相CoSe2,成功制备一种新颖的混合相CoSe2结构,在酸性介质中展现出优异的水还原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2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5338)。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博士生张晓隆、胡少进和博士后郑亚荣。
【关键词】中国科大,晶相混合策略,高性能电催化剂
【新 材 料】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面世(2019-11-22)
【摘要】 11月21日,中国科技网讯,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生产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他们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20天的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这次研发出的细胞培养肉,通过食品化处理可以形成与天然猪肉肉糜类似的质构、颜色等食用品质。细胞培养肉未来作为食品上市,还要经过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产品安全性等相关性能的评估,以及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等。
【关键词】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三维支架材料
【新 材 料】兰博基尼与MIT开发金属有机框架新材料,打造超级电容器(2019-11-08)
【摘要】 11月8日,盖世汽车网讯,近日,兰博基尼与MIT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概念的合成材料(已申请专利),能够为新一代超级电容器打下技术基础。该系列材料的分子结构能够使比表面积实现最大化,与目前市场上的技术相比,该材料有望将能量密度提高100%。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超级电容,兰博基尼,MIT
【新 材 料】新加坡研发新型阴极制备法 锂硫电池有望商业化(2019-11-08)
【摘要】 11月8日,盖世汽车网讯,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发出一种新颖的方法来制备下一代锂硫电池阴极,而且该方法简化了锂硫电池阴极耗时且复杂的生产过程,原料成本低。该锂硫电池阴极却显示了良好的比容量,高达1220 mAh/g,意味着每1g的阴极材料就可存储1220 mAh的电荷。阴极在200次以上的充电循环后,仍保持很高的容量,性能的损失降至最小
【关键词】锂硫电池,新加坡,商业化
【新 材 料】普渡大学制新电极,增加电池寿命,缩短充电时间(2019-11-06)
【摘要】 11月6日,盖世汽车网讯,近日,美国普渡大学设计新电极,延长电池寿命,使电池更稳定,并且缩短充电时间。该项研究创造了一种网状结构,称为“纳米链”(nanochain),由锑构成。锑是一种能够增强锂离子电池充电能力的金属。研究人员将此类纳米链电极与石墨电极进行比较,发现当配备纳米链电极、硬币大小的电池只充30分钟电时,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锂离子容量是配备石墨电极电池的两倍。通过使用化合物-还原剂和成核剂,将小的锑颗粒连接成纳米链形状,以容纳锑吸收锂离子后的膨胀空间,提高了安全性。
【关键词】普渡大学,纳米链,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