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欧洲船企联合研发氢动力船项目HySHIP获挪威政府资助(2020-12-24)
【摘要】 12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由挪威海事业集团威尔森(Wilhelmsen)联手多家欧洲合作伙伴共同进行的创新氢动力船舶项目HySHIP近日获得挪威政府下属组织Enova的2.19亿挪威克朗(约合2500万美元)资助。凭借这笔资金,威尔森将能进一步开发技术和额外的基础设施,支持航运业实现使用零排放燃料的目标。HySHIP项目将设计和建造一艘以绿色液态氢(LH2)为燃料的示范滚装船,并建立一个可行的液态氢供应链和燃料供应平台。具体而言,该项目旨在降低整个欧洲更广泛地转向液态氢作为船舶推进系统的开发和运营成本。
【关键词】欧洲船企,氢动力船项目,挪威政府资助
【船 舶】黄埔文冲将打造全球首艘智能无人系统支持母船(2020-12-21)
【摘要】 12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在珠海签订智能型无人系统支持母船设计建造合同。该船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遥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实现空、海、潜无人系统协同作业的母船,可为我国拓展海洋科学、建设海洋强国、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器,同时也有望成为中国造船业继建造航母、豪华邮轮和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后的“第四颗明珠”。 该母船是一艘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智能型科考船,可搭载转运及布放多种类、批量化的空、海、潜立体探测无人系统。母船在目标海区批量化布放无人系统,可面向任务自适应组网,实现对特定目标的立体动态观测。首次应用空、海、潜无人系统的跨域协同控制技术,实现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等无人系统之间的协同作业。无人装备在母船的支持下,具备快速转场和集群化作业能力,能够实现观测任务的快速、高质量响应。
【关键词】黄埔文冲,全球首艘,智能无人系统
【船 舶】招商工业自主研发船舶自动化集成监测报警控制系统获CCS型式认证(2020-12-10)
【摘要】 12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由招商工业邮轮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AT-600型船舶自动化集成监测报警控制系统,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船用产品型式认可证书。船舶自动化系统开发、集成项目组于2019年6月启动,由邮轮技术中心自动化研发小组主导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招商工业和海门基地的充分支持,相关工作迅速推进,先后于2020年1月4日获得了CCS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证书,9月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船级社(CCS)的工厂型式认可审批。该产品软件系统完全由招商工业邮轮技术中心自主研发,设计理念先进、操作便捷、稳定性和扩展性良好,包含监测报警显示、系统自动诊断、报警数据归档、控制权限转换、阀门遥控等功能,并满足最新的钢质海船入级规范要求,后续将应用至公司自主建造的长江新一代高端邮轮项目上,为船东提供更优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关键词】招商工业,船舶自动化,集成监测报警
【船 舶】七一二所成功研制电动锚绞机高效永磁化驱动系统(2020-12-10)
【摘要】 12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成功研制电动锚绞机高效永磁化驱动系统,使我国在新一代大型船舶靠泊关键驱动设备上实现自主创新。据悉,七一二所攻克甲板机械大冲击、多工况变载荷低速大扭矩宽调速高效永磁电机、变频驱动系统的匹配性设计与优化以及爬行抑制、零速悬停、恒张力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新一代电动锚绞机高效永磁化驱动系统。经过近两个月的调试试验,设备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船级社认证。该型永磁高效电机应用于大型豪华游轮锚绞机的动力装置,可以根据绞车抛锚、起锚和收锚等工况需求实现恒张力运行,并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同传统液压绞车相比,该电动绞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且无需管道和单独的液压动力单元,具有系统效率高、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突出特点,使用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经济性、可靠性、先进性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七一二所,电动锚绞机,高效永磁化
【船 舶】江增重工研制国内首台船用低速机增压器出厂(2020-11-20)
【摘要】 11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11月18日,“船用低速机工程(一期)研制”项目首台工程样机用增压器出厂仪式暨系列产品发布会在中国船舶集团所属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据了解,CTA170船用低速机增压器整机均由江增重工自主研制,可匹配功率范围5400至12000千瓦的低速机,最高使用压比4.8,整机最高效率70%,该型增压器历经2年研发,先后经过了设计、研制、平台试验等关键环节,并通过了耐久试验、包容性试验等考核。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型号涡轮增压器,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台工程样机用CTA170船用低速机增压器成功出厂,填补了国产自主品牌涡轮增压器在船用低速机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船用低速机增压器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关键词】江增重工,国内首台,船用低速机增压器
【船 舶】武船成功应用交互式仿真技术建造船舶(2020-11-16)
【摘要】 11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武船集团设计研究院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将交互式仿真技术运用于船舶生产建造中。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通过技术革新,引入交互式仿真引擎工具,结合三维软件,成功搭建出适用于船舶三维设计的交互式虚拟仿真平台,整合设计模型数据,搭建逼真环境,实现用户自主漫游体验。该技术实现了立体展示,所见即所得,尽可能还原真实交互感,解决了信息接收的扁平化和片面化问题;通过大数据整合与支持,模拟生产,有效规避有可能出现的设计和施工问题,进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包括某型舰船的居住舱室,会议室,餐厅的内装效果展示仿真,配合使用全景头盔影像设备,可让使用者沉浸在仿真场景中,自由漫游;中华路码头项目的外观仿真,以第三人称视角全局浏览。
【关键词】武船集团,交互式仿真技术,成功应用
【船 舶】C-Job公司研发实现可视化船舶设计辅助平台(2020-11-09)
【摘要】 11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为了拉近设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并对船舶设计工作进行支持和补充,C-Job公司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团队:可视化部门。可视化部门充分发挥自身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上的优势,将船舶设计工程学和艺术美学相结合,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全面展示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自成立起,可视化部门便不断推陈出新,业务范围涵盖2D效果图到3D动画展示。同时,可视化部门还持续寻求新的挑战,引入传统船舶设计领域以外的高科技技术为船舶设计提供创新型的辅助方案。近期,C-Job公司的可视化部门宣布其成功研发了以3D模型为支撑的新一代可视化设计辅助平台,Interactive Viewer。它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一站式可视化平台。Interactive Viewer以3D模型为基础,将2D设计图纸,船舶技术规格书,设备清单等设计文件可视化,通过一个或者多自由度旋转,以360度全视角展示船舶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包括设计细节以及根据船东需求而配置的各种专业设备等。
【关键词】C-Job,可视化船舶设计,辅助平台
【船 舶】嘉吉联手Deltamarin研发风力推进商船(2020-11-02)
【摘要】 11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全球最大租船方之一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吉公司(Cargill)考虑将风力推进技术引入商业航运,为其船队安装风帆以削减碳排放。据悉,嘉吉公司和设计工程咨询服务供应商BAR Technologies已经与芬兰Deltamarin开展战略项目,将在大型油船或散货船的甲板上安装BAR Technologies的WindWings,这是一种高达45米的大型实心翼帆。船上的翼帆数量可以根据船舶大小和航行路线而定制,通过利用风力可以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该项目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将召集一组公司以交付首批风力推进船舶,预计新船将在2022年投入运营。该团队将分享风险和专业知识,从成品油船开始,然后转移到干散货船。
【关键词】嘉吉,Deltamarin,风力推进商船
【船 舶】江南造船研发两型液化气船获LR颁发原则性认可证书(2020-10-26)
【摘要】 10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研发的智能型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智能VLGC)、氨燃料(NH3)动力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分别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LR)颁发的Digital Ships原则性认可证书和原则性认可证书(AIP)。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氨燃料(NH3)动力的VLGC原则性认可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采用集成化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搭载可靠的船舶能效管理、智能航行、机舱设备和液舱围护系统的健康状态诊断以及电气系统综合监测等智能应用APP,能够有效地帮助船东提升船舶的安全性,降低能源消耗以及简化船舶管理。智能型VLGC还具备远程性能优化控制功能,起到提高航行能效的作用。同时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风险评估,制定了一整套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满足高级网络安全的船级符号要求,让智能船舶安全无忧。
【关键词】江南造船,两型液化气船,原则性认可证书
【船 舶】大宇造船推出全球造船界首个AI热加工机器人(2020-10-23)
【摘要】 10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20日,大宇造船宣布,为了提高产品的精密度和生产效率,改善作业者的工作环境,该公司开发出了AI热加工机器人“Goknuri”并应用于生产现场。为了提高船舶的运航性能,船体前后都是复杂的曲面,但为了把厚度最大达70毫米的船用钢板变成曲面,需要进行冷加工和热加工。热加工是用800多摄氏度的高温加热钢板后迅速冷却的曲面成型工艺,很难对钢板均匀地加热,只有熟练的作业者才能进行。特别是在热加工过程中,作业者必须在高温和噪音中以固定的姿态长时间工作,因此被普遍认为是亟需改善环境的代表性工种。
【关键词】大宇造船,造船界首个,AI热加工机器人
【船 舶】中国船柴研发首台脱硫脱硝一体化减排装置试验成功(2020-10-16)
【摘要】 10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9日,在各参研单位代表、第三方检验机构及中国船级社验船师见证下,业内首台脱硫脱硝一体化减排装置在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中国船柴青岛总装厂试验成功。该装置采用超重力旋转床技术,能够同时降低船用发动机尾气中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颗粒物排放。经过试验验证,采用含硫量3.5%的燃油,燃烧产生的尾气经过该装置后,硫氧化合物可降低到与含硫量0.5%的燃油相当的水平。与同类减排装置相比,该装置不仅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耗低,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
【关键词】中国船柴,脱硫脱硝一体化,减排装置
【船 舶】韩国KCC携手两大船企开发新型船用“防火”涂料(2020-09-27)
【摘要】 9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4日,韩国金刚化工集团(KCC Group)表示,该集团已与韩国造船海洋和现代重工共同开发出了环保无溶剂涂料“Korepox H.B. EH3600”。“Korepox H.B. EH3600”已经通过了船用涂料防火阻燃测试相关认证,适用于船舶内部居住舱室以及发动机舱等。KCC集团表示,今后,该环保无溶剂涂料在船舶的适用范围还可进一步扩大,因此销售额也有望增加。特别是“Korepox H.B. EH3600” 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在火灾发生时,可通过涂有防火涂层的一面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减少吸入有毒气体引起窒息的危险,保障船员们的安全。该型产品在腐蚀性严重的海洋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物性,降低铁构件腐蚀速率,还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关键词】韩国船企,新型船用“防火”涂料,阻燃性能
【船 舶】瑞典船企联手开发纯风力驱动新型汽车运输船(2020-09-14)
【摘要】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三家瑞典企业合作开发了革命性的新型汽车运输船,仅靠风力驱动,有望在未来四年内投入运营。瑞典船东Wallenius Marine、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造船学中心(KTH Center for Naval Architecture)以及海事技术开发商SSPA共同开发了“Oceanbird”号汽车运输船,能够运载6000辆汽车。瑞典交通管理局已经同意在2019年至2022年间为该项目提供资金。Wallenius表示,这艘风力驱动汽车运输船(wPCC)设计融合了航空和造船技术,船上风帆由金属和复合材料制成,高度将近80米,是目前最大帆船风帆高度的两倍,在强风时能够缩短到50米左右。
【关键词】瑞典船企,纯风力驱动,汽车运输船
【船 舶】DEKC Maritime研发可替换动力新型近海货船(2020-09-03)
【摘要】 9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位于荷兰Groningen的设计工程咨询公司DEKC Maritime近日提出了一种可以更换动力源装置的近海货船的新概念。据悉,DEKC Maritime开发的名为Future Trader的5000载重吨货船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一个具有可交换发电模块化主机房。这种新型单层甲板船适用于运输大宗商品、林产品和工业产品,针对日趋老龄化船队和日益增加的绿色可持续环保法规压力,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Future Trader将全面优化的船体形式与动力安装和传动系统的经济性相结合,以便采用可替代能源和机械,并在船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受益于技术进步。
【关键词】DEKC,Maritime,可替换动力,新型近海货船
【船 舶】日本三家船企合作开展全球首个海上碳捕获项目研究(2020-09-01)
【摘要】 9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日本川崎汽船与三菱造船、日本船级社合作,在其运煤船上部署一个小规模二氧化碳捕获设备,这将是全球首次海上碳捕获。这一名为“Carbon Capture on the Ocean”(CC-Ocean)的项目得到了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事局的支持,作为其推进船舶资源技术研究开发支持项目的一部分。在国土交通省的支持下,合作伙伴将共同在川崎汽船的一艘船上安装一个小型二氧化碳捕获示范设备,对设备进行运营测试并测量其性能。船用二氧化碳捕获示范设备将以陆上设备为基础,旨在捕获船舶的部分气体排放。该项目的目的是验证捕获和储存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有效性,以及海上二氧化碳捕获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示范测试旨在促进开发船舶环境所需的更紧凑的设备,同时也发展海上稳定连续运行所需的系统要求。
【关键词】日本船企,全球首个,海上碳捕获项目
【船 舶】大宇造船推出氮气制冷LNG再液化系统(2020-08-28)
【摘要】 8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韩国大宇造船日前宣布开发了一种新的LNG再液化系统,将应用于其正在为俄罗斯船东建造的2艘361600立方米LNG驳船上。这种名为“氮气制冷系统(Nitrogen Refrigerant System,NRS)”的新系统使用氮气作为制冷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LNG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大宇造船还将在LNG驳船上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船舶和数字映射(digital twin)技术,可为船舶提供远程监控和最佳航线支援服务。以该技术为基础,能够对船上的各种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提出最佳航行线路,并可通过状态诊断进行智能维护,因此可以提前应对船东提出的设备运营效率优化要求。
【关键词】大宇造船,氮气制冷,LNG再液化系统
【船 舶】日本e5联盟启动零排放电动船Roboship研发项目(2020-08-28)
【摘要】 8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由7家日本企业组成的“e5联盟(e5 Consortium)”开始研发零排放电动船的标准模型Roboship,以及将电信、物联网(IoT)和软件结合在一起的集成系统Roboship Box。研发团队已经在Roboship Ver. 1.0中开发了两种类型的电动船,总吨位标准规格分别为499吨和749吨。由于采用了大容量蓄电池和柴油发电机,这些船舶将能够达到与现役船相同的航速和航程,同时在港口实现零排放作业。目前,日本沿海航运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远洋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水手短缺、以及船舶老化等等。此外,作为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之一,沿海航运被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e5联盟”认为,Roboship Ver. 1.0可以显著减少船员工作量,降低机械故障风险并降低维护成本,因为发动机仅有电力驱动。
【关键词】日本e5联盟,零排放电动船,电力驱动
【船 舶】韩国船企合作研发环保船用设备海上试验验证平台(2020-08-27)
【摘要】 8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6日,韩国造船海洋器材研究院(KOMERI)与釜山产业科学革新院(BISTEP)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研究制定釜山未来产业科学技术相关战略,发掘并规划未来环保船舶相关新事业,推进地区内产业和科技的可持续革新。为推进该项目,韩国造船海洋器材研究院将建设可以试验验证环保船用设备的平台,并通过分析海上试验验证结果提出船用设备的性能提升方案,为提高之前因缺乏海上实证业绩而难以打开国际市场的韩国国产环保船用设备的信誉度,进军被海外企业垄断的环保船用设备市场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助力。
【关键词】韩国船企,环保船用设备,海上试验平台
【船 舶】英国研制无人船成功完成大西洋大陆架勘测任务(2020-08-19)
【摘要】 8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英国SEA-KIT公司建造的无人水面船(USV)近日完成了为期22天的勘测任务,成功绘制大西洋逾1000平方公里大陆架的海底地图。这艘12米长的USV“Maxlimer”号由SEA-KIT开发建造,并获得了欧洲航天局资助。“Maxlimer”号最高航速仅为4节,但其柴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效率很高。在结束航行返回普利茅斯之后,该船燃料舱中还剩三分之一的燃油,约1300升,远超过SEA-KIT原本预计的300至400升。在“Maxlimer”号的整个航行过程中,SEA-KIT在英格兰东部托勒斯伯里(Tollesbury)的基地内通过三个卫星全程遥控“指挥”了整个航程。利用经由互联网的通信和控制系统,操作员得以远程获取船舶的闭路电视录像、热成像和雷达,同时监听该船周围的实况,甚至与附近的其他人进行通信。
【关键词】英国,无人船研制,勘测任务
【船 舶】国外船企联合研发电池动力海上风场无人警卫船(2020-07-29)
【摘要】 7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由C-Job船舶设计公司、LISA、Seazip Offshore Service、Sea Machines、MARIN和eL-Tec Elektrotechnologie公司组成的一个联合体近日已经推出了一种无人自动驾驶警卫船(Autonomous Guard Vessel,简称AGV)概念设计,将用于监测守卫海上风场基础设施,覆盖从风电场到变电站平台和电缆线路等。该船的设计已于今年7月7日推出,由于船上无需配备船员,因此据称具有低运营成本的优势。同时由于融合了环境友好的推进方案,因此碳排放也低。据该联合体介绍,鉴于该船取消了住宿设施,因此在尺寸上也比现有的保安船小得多,带来了更低的推进要求,可以采用电池供电,这些都共同降低了运营成本。
【关键词】自动驾驶警卫船,环境友好,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