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日本9家船企携手研究合成甲烷零排放船用燃料(2020-07-20)
【摘要】 7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由日本航运公司、造船厂在内的9家工业巨头合作组建船舶碳回收工作组,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制成零排放船用燃料。参与这一项目的合作伙伴包括商船三井、日本造船联合(JMU)、Sanoyas造船、日立造船、日本船级社、日本制铁、JFE Steel、JGC Corporation以及EX Research Institute。具体而言,九家公司计划设想甲烷化燃料的碳循环供应链,包括二氧化碳原料的供应、原料运输、甲烷化以及转化为船用燃料。按照计划,合作伙伴将计算供应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计值,并根据这些结果确定技术挑战、制定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其中,第一阶段的活动包括:炼钢厂排放二氧化碳的分离、捕集和液化;将液化的二氧化碳利用船舶运输至氢气供应站;利用甲烷化反应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合成甲烷;人工合成甲烷的液化及其作为船用燃料的应用。
【关键词】日本船企,甲烷零排放,船用燃料
【船 舶】七一二所自主开发国内首套催化燃烧供热脱氢装置样机获突破(2020-07-10)
【摘要】 7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二所自主开发的国内首套催化燃烧供热脱氢装置样机一次开车成功,顺利完成调试,标志着有机液体储氢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氢气催化燃烧供热技术是解决有机液体脱氢过程供热问题的理想方案,但存在氢气燃烧速度快、反应控温难度大、传热材质要求高等难点,国内外均无成熟方案可借鉴。针对上述技术难题,七一二所燃料电池事业部氢源研究室成立催化燃烧关键技术攻关小组,研发人员历经一年多时间,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关,顺利完成了国内首套催化燃烧供热脱氢装置样机试制和满功率运行试验,并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氢气催化燃烧供热技术领域有了良好的技术积累。该装置样机成功试车,标志着我国不仅攻克了氢气催化燃烧供热技术难关,而且对于解决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储运技术瓶颈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后续有望在绿色船舶、燃料电池电站、规模化氢气储运等领域实现工程化应用。
【关键词】七一二所,催化燃烧,供热脱氢装置
【船 舶】采用东芝技术Echandia电池系统首秀商用渡轮(2020-07-03)
【摘要】 7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达门船厂集团近日交付了系列5艘服务哥本哈根港的电力渡轮中的首艘船,标志着Echandia Marine公司的新电池系统全面开始商用。据了解,Echandia Marine公司新电池系统是使用日本电子巨头东芝公司的SCiB技术开发的,这种重量轻、经久耐用、技术先进的重型电池系统配有钛酸锂氧化物(LTO)电池,可以快速和频繁的充电。Echandia公司强调,LTO电池化学成分非常强大稳定,电池内的热失控是极不可能的,而东芝电池之间的热失控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E-LTO可提供最大程度的被动防止热失控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度安全可控的系统,不需要采取任何主动措施,例如水冷却或灭火。
【关键词】东芝技术,Echandia电池系统,安全可控
【船 舶】史河科技船舶除锈机器人受国内船厂青睐(2020-06-24)
【摘要】 6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2019年10月,史河科技拿到国内首个船舶除锈机器人百台套订单,此后持续稳定出货,史河科技的数十台船舶除锈机器人已在全国多地船厂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目前,史河机器人累计完成96艘以巴拿马型船和好望角型船为主的10万吨级超大型轮船的除锈作业,累积出货量及累积完工量均居全球第一。史河科技船舶除锈机器人已经具备八大主要功能:船身直板平面区域作业,船身外弯曲面区域作业,船身舭龙骨曲面区域作业,船头球鼻艏曲面区域作业,船尾反顶曲面区域作业,坞底反顶平面区域作业,内舱直板与斜板区域作业,船身局部点扒作业。
【关键词】史河科技,船舶除锈机器人,主要功能
【船 舶】洋马和丰田汽车合作研发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2020-06-16)
【摘要】 6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日本洋马控股及其旗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洋马动力技术公司(Yanmar)近日研发了一种基于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的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提供环保动力总成方案的一部分。据洋马公司介绍,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宣布将在本世纪末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零,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环境法规已经得到了加强,污染排放控制区的实施已经开始对船舶运营产生影响。迄今为止,洋马公司已经通过研发双燃料发动机和更清洁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成功的满足了各地区对污染排放控制的各种法规要求。下一个挑战是研发无化石燃料动力总成。据了解,这项技术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在一艘小船上完成该技术的原型。作为两家公司之间合作备忘录的一部分,丰田将提供大部分来自其Mirai生产线的动力系统,而洋马公司将建造一艘客船原型来演示和测试这项技术在海洋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洋马、丰田汽车,合作研发,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
【船 舶】上海船研所研发闭合C型中压电力系统实船试验成功(2020-06-11)
【摘要】 6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期,在DNV GL见证下,上海船研所联合南通中远船务、704所成功完成了国产化“闭合C型中压电力系统”样机示范应用试验。此举标志着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已率先掌握包括能量管理、系统保护技术等在内的闭环中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对相关关键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海洋工程领域闭环中压电力系统的技术高地上竖起了行业标杆。依托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中压电力系统应用研究”项目,上海船研所牵头与南通中远船务、704所强强联合,选定中远海运集团现有海工平台作为样机示范应用平台。针对半潜支持平台电力系统特点,科研团队开展了总体集成技术、中压母联闭合C型电力供电技术、综合能量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中压配电关键设备、中压防失电保护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并于2019年12月顺利取得DNVGL系统原理设计认可,后续将获得DNV GL颁发的相关系统设计原理认证证书。
【关键词】上海船研所,闭合C型中压电力系统,实船试验成功
【船 舶】冠卓重工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套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2020-06-11)
【摘要】 6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8日上午,山东冠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两台大口径超低温乙烷/LNG船用装卸臂成功完成了出厂前的最后一道用液氮(-196°C)作为介质进行的满载脱离检测试验。至此,历经10年研发、半年制造的国产首台套智能型大口径超低温乙烷/LNG船用装卸臂在日照诞生。据介绍,大口径超低温LNG装卸臂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技术要求苛刻,存在多个制造难点。这两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在原超低温乙烯装卸臂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机械设计方案的突破,即打破对单介质超低温装卸臂的常规设计方案,在整体结构、紧急脱离装置的功能及智能液压快速接头等关键部位选用特种新型耐低温材料;二是在智能化控制方面打破常规,实现了远程集中监控、自动脱离与收臂的功能,确保低温装卸臂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冠卓重工,国内首台,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
【船 舶】国内船企联合研发“钒液流电池”船用技术(2020-05-15)
【摘要】 5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13日,中国船舶七〇八所子公司上海中船国家工程中心组织召开上海“钒液流电池”船用技术恳谈会。据了解,“钒液流电池”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最接近产业化的高效充电燃料电池,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钒离子价态变化,实现电能储存和释放。具有功率大、能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分布电站、电网调峰、通讯基站、UPS/EPS 电源、交通市政等广阔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作为液流电池中的一种技术,技术成熟度较高,且经过多年实际应用,已经证明在技术层面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根据国际知名产业咨询机构APRICUM在大于5h储能应用场景中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将具有很大优势。
【关键词】联合研发,“钒液流电池”,船用技术
【船 舶】EMP欲在LR2油船安装零排放能源帆系统(2020-05-11)
【摘要】 5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日本科技公司Eco Marine Power(EMP)正在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将在一艘LR2油船上安装该公司的零排放电力与推进系统。据介绍,该系统名为Aquarius船舶可再生能源(Aquarius MRE),旨在通过利用风和太阳产生电力,为船舶提供可再生能源,包含一系列自动刚性帆、船用级太阳能电池板、能源存储模块、充电设备和计算机系统。其中的刚性帆阵列由一套计算机系统自动定位,以最佳的适合当前的天气条件,并且在不使用或恶劣天气时可以将帆降落和存放。这项研究目前正与未透露名称的一家船东合作进行的,将共同研究各种技术如何减少船上的燃料消耗和排放。同时还将研究船用级太阳能电池板和框架、能源存储系统、一套自动警报和监视系统以及EnergySail在船上安装的潜在位置。
【关键词】EMP,LR2油船,零排放能源帆系统
【船 舶】黄埔文冲完成导架模拟试箱实现数字化造船新突破(2020-05-08)
【摘要】 5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首次完成支线集装箱船全船舱内导架数字化模拟试箱,实现了数字化造船又一创新。实现这一突破的是公司为新加坡太古公司建造的2750箱集装箱船2号船H5531。该型船总长186米,船宽35.2米,型深17.1米,服务航速18节,采用现代节能设计,比现有船型更加节能环保。该型船是公司支线集装箱船建造由文冲向龙穴转移的第二型产品。为壮大公司世界第一支线集装箱船品牌地位,公司结合龙穴厂区软硬件能力对箱船建造全流程进行提升。其中,造船事业三部搭载涂装部等部门刻苦攻关,使H5531船在继2月底实现坞内试箱报验后,又成功实现舱内导架数字化模拟试箱。
【关键词】黄埔文冲,导架模拟试箱,数字化造船
【船 舶】日本船企携手MAN研发氨燃料零碳船舶(2020-05-06)
【摘要】 5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今治造船、三井E&S控股子公司三井E&S机械、日本船级社、伊藤忠商事和伊藤忠ENEX共同发表了与MAN合作开发零碳船舶的声明。在这次以日本企业合作为中心的共同开发中,不仅要开发搭载氨燃料发动机的船舶,还要实现从船舶运营、氨燃料引入及其供应设备等综合性项目的具体化。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氨燃料船的商业化,推出日本的行业标准,超越同样在开发氨燃料船的中韩企业。
【关键词】日本船企,MAN,氨燃料零碳船舶
【船 舶】我国自主研制船用低速机增压器完成首次配机试验(2020-04-22)
【摘要】 4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中国船舶集团所属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CTA140增压器在中国船舶集团动力研发实验中心完成首次匹配双燃料原理样机试验,试验结果满足双燃料船用低速机需求。该型增压器可匹配功率范围为3000~4000千瓦的低速机,最高压比5.0,最高效率72%,轴承寿命可达12000小时。作为江增重工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高效率增压器,该机型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该型增压器的研发过程中,突破了单级超高压比、高效率、低噪音关键设计技术,通过了一系列性能、耐久、包容性等试验验证和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形成了相关设计、试验验证规范和数据库,体现了验证结果与设计高度吻合的自主研发能力,为后续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和低速机增压器技术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关键词】自主研制,船用低速机增压器,首次配机试验
【船 舶】国产首台船舶直流电网电力推进系统研制成功(2020-04-22)
【摘要】 4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国产首台兆瓦级船舶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装置成功研制下线,并将首次应用于深圳观光双体船。这意味着我国高端船舶核心装备迎来了新的“中国血统”。船舶电推系统堪称船舶“心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船、风电安装船、公务船,豪华邮轮等高端船舶上。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船舶电推系统分为交流组网电力推进和直流组网电力推进两种方式。作为新一代船舶电驱动力方式,直流并网技术避免了交流并网频率要求,使得发电机组可以变速发电,具备高效、节能、减振、节约空间、多能源并网的优点,成为当前船舶电力推进发展的趋势。目前,该新技术在国外已处于批量装船应用阶段,国内尚处于技术研究和首制应用阶段。
【关键词】国产首台,船舶直流电网,电力推进系统
【船 舶】CCS重庆分社助力直流组网技术在内河豪华游轮首次应用(2020-04-22)
【摘要】 4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采用“直流组网”绿色新技术的电站系泊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该技术在内河豪华游轮的首次应用完成了实船验证的关键一步,成功填补了直流组网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和检验的空白。“美维凯悦”轮为重庆市东江实业有限公司订造的690客位长江豪华游轮,由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检验,是工信部唯一一艘内河绿色环保示范船项目。该轮采用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与交流组网系统相比,具备智能高效、节能减排、节约空间、多能源并网、降低噪音等多方面优势,该项绿色新技术的使用为船舶心脏配上了智能管家,使船舶更智能、更高效、更节能、更舒适。
【关键词】直流组网技术,内河豪华游轮,首次应用
【船 舶】日本船企研发LPG重组气体燃料船获日本船级社AIP(2020-04-09)
【摘要】 4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由日本企业联手开发的以LPG重组气体为燃料的沿海LPG船设计概念近日获得了日本船级社原则性批准(AiP)。根据其采用“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章程”(IGC Code)所制定的钢制船规则第N章(NK Rule PartN)与“低闪点燃料船舶规则”(Ships Using Low-Flashpoint Fuels),日本船级社对大发柴油机、饭野海运子公司Iino Gas Transport、大阪燃气、泉钢业株式会社与三浦造船携手合作开发的LPG船进行安全评估,并原则性批准其设计概念。这种以LPG重组气体为燃料的LPG船最大特点是搭载了大发柴油机与大坂燃气合作开发的LPG重组器(LP Greformer)和大发柴油的双燃料发动机。LPG重组器的设计是将LPG转换成等同于在LNG中的合成甲烷气。由于LPG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组成,极易受爆震(异常燃烧)影响,因此难以用作贫燃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相比之下,在点燃发动机前,通过LPG重组器将LPG转换成合成甲烷气,可抑制爆震的风险,预期能达到与使用LNG燃料时相等的运转效能。
【关键词】日本船企,LPG重组气体,燃料船
【船 舶】舟山船企首次采用 “AR远程指导”技术修造船舶(2020-03-23)
【摘要】 3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中伟通过“5G+AR远程指导”技术,与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中海之星”集装箱船上的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炜波进行视频通话。这是继管委会与中国移动舟山分公司进一步深化 “5G+智慧船舶制造”项目应用落地的基础上,在5G领域又迈出的关键一步。“5G+AR远程指导”技术即在5G网络下,船舶工人通过佩戴智能AR眼镜,以第一视角的方式分享现场影像和图像,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回传至系统服务器,使得服务商专家可以远程了解现场全面信息。服务商专家则通过图像标识、视频标记、视频切换、文件传输等操作,与船舶工人进行远程的交流和指导。
【关键词】舟山船企,,“AR远程指导”技术,修造船舶
【船 舶】KCC将为现代重工建造VLOC提供环保无溶剂涂料(2020-03-16)
【摘要】 3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10日,韩国最大的涂料和建材生产企业金刚化工集团(KCC Group)表示,韩国北极星航运公司(Polaris Shipping)在现代重工订造的超大型矿砂船(VLOC)将使用KCC集团生产的环保无溶剂涂料(Solvent-Free Coating)。此次使用的无溶剂涂料是一种可防止空气和环境污染的环保涂料。由于不含有机溶剂,因此可显著降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量,还可以大大减少密闭区域喷涂作业时可能发生的窒息、爆炸、火灾等事故风险。通过使用无溶剂涂料,可以建立对人体无害的清洁、安全的涂装作业环境。此前,尽管无溶剂涂料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遇到多项技术瓶颈,目前都还未能实现商用化,但随着现代重工集团和KCC集团通过密切的技术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今后在船舶涂料领域将确保差异化的竞争力。
【关键词】KCC,环保无溶剂涂料,差异化竞争
【船 舶】商船三井和大宇造船合作开发FSRU环保技术获BV批复(2020-03-11)
【摘要】 3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日本商船三井与韩国大宇造船合作开发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Cryo-Powered Regas(再气化冷能发 电)”技术获得法国船级社(BV)原则性批复(AIP)。这种技术通过在FSRU再气化过程中使用有机朗肯循环,以低沸点有机物作为工作流体将热能转化为功,从而利用过去被排放到海水中的LNG冷能用作发电能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本身是一项经过验证的技术,已经在多个陆上LNG接受站中应用了大约40年时间。法国船级社表示,这是此类系统首次开发用于浮式设备终端。预计这种新技术将大大减少FSRU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通过回收LNG再气化过程中约70%的能耗,将FSRU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
【关键词】商船三井,大宇造船,FSRU环保技术
【船 舶】达门船厂集团推出新OSV概念船设计(2020-02-26)
【摘要】 2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荷兰造船集团达门船厂已经研发了一种新的概念船——海上支援船(OSV)9020型船,该新型船是为了满足运营商对多功能海洋船舶的需求。该船设计用于在海面和海底执行各种海上任务。船上可安装一套月池式饱和潜水系统,使用海上起重机、船尾A形框架和海上进入系统进行潜水作业。该船还可以充当潜艇救援船,甲板可配备潜艇救援装备。为确保适用于潜水作业,船上具有可用的住宿、操作系统和潜水支持系统,这些都是关键特征。该船可选择性地采用绿色甲醇作为燃料,甲醇由生物废物流产生,这减少了大约70%的螺旋桨二氧化碳排放。绿色甲醇燃料在世界上大多数港口都能提供,易于加注,还易于在船上安全操作,具有成本效益。此外,甲醇燃料牺牲的设计容量很小,因此不需要更大的船舶来达到类似的耐久性。
【关键词】达门船厂,新OSV概念船设计,甲醇燃料
【船 舶】TMC研发船体空气润滑系统压缩机(2020-02-26)
【摘要】 2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挪威船舶压缩空气系统供应商TMC Compressors of the Seas公司已经推出一种新的系列压缩机,设计用于服务空气润滑系统(ALS),帮助航运与海工行业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和大气污染排放。TMC公司介绍说,空气润滑系统是通过使用气泡来降低船体和海水之间阻力的一种方法,气泡在船体表面的分布降低了船体上的阻力,产生了能源节约效果。TMC公司用于空气润滑系统的船用压缩空气系统,可用于产生所需的气泡流,能在船舶表面下连续通过,从而降低船体和海水之间的摩擦阻力。
【关键词】TMC,船体空气润滑,系统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