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投用(2022-09-01)
【摘要】 9月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8月23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在佛燃能源明城综合能源站正式投用。该套装置在满负荷条件下可用4.8立方米天然气可制取约11立方米氢气,氢气纯度达到国际最高的99.999%,单位产品消耗、装置紧凑度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即时生产供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高纯度氢气,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该套装置由中国海油气电集团与佛燃能源、西南化工共同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制氢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在一键开停车、一键负荷调整的智能化、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首套自主研发,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投用
【化 工】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2022-09-01)
【摘要】 9月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8月16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为小丝束碳纤维。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高原丝及碳纤维的单线产能,有力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改善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
【化 工】8万吨丙丙法环氧氯丙烷工艺包通过专家评审(2022-09-01)
【摘要】 9月1日,化工在线讯,7月29日,由山东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的8万吨/年丙丙法环氧氯丙烷(ECH)工艺包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该工艺包融合了双氧水氧化法和甘油法两种ECH工艺的优点,通过技术耦合,实现废盐酸的资源化利用,从而解决由于大量副产酸严重制约生产平衡的问题,提升装置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专家组认为该工艺为环氧氯丙烷产品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目前国内ECH生产普遍采用的氯醇法工艺因存在能耗高、副产物多、含盐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已被《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列为限制类工艺,氯丙烯直接氧化法合成ECH技术则被列为行业“十三五”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组织研发,丙丙法工艺的研发契合政策要求,顺应了行业节能减污降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丙丙法,环氧氯丙烷工艺包,通过评审
【化 工】全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煤基MMA项目产品成功产出(2022-09-01)
【摘要】 9月1日,化工在线讯,7月28日,在伊吾工业园区,新疆众友浦汇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年产11万吨高分子合成新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一阶段)产品首发仪式,标志着国内首台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MMA生产工艺路线成功运行,自此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石油化工MMA路线的技术垄断。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行业在全球主要工艺技术有丙酮氰醇法和乙烯法。前者使用的原料含用剧毒,后者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垄断,导致目前国内超过3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需要进口,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发展。新疆众友浦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1万吨高分子合成新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采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发的煤基(C1法)MMA工艺,主要原料为甲醇,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属于清洁工艺,环保效益明显。煤基MMA生产工艺没有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清洁环保。相比传统工艺,生产一吨的成本可能节约20%~30%左右。
【关键词】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煤基MMA,产品产出
【化 工】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成套技术通过鉴定(2022-08-01)
【摘要】 8月1日,化工在线讯,7月11日,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获悉,由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成套技术”成功通过鉴定。鉴定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的专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属世界首创,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具备建设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的条件,建议建设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该项技术具有“短流程、高效率、低排放”、化学品收率高等优点,该项技术的突破,对于化解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化学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加快推进和实施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将对我国炼化行业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成套技术,通过鉴定
【化 工】中石化上海院甲醇制芳烃成套技术通过鉴定(2022-08-01)
【摘要】 8月1日,化工在线讯,6月,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院)牵头承担的“3.6万吨/年甲醇制芳烃(S-MTA)成套技术中试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鉴定。该项目开发的S-MTA成套技术具有催化剂性能稳定、芳烃收率高等优点,技术指标总体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为百万吨级S-MTA成套技术的开发和工程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为推动我国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促进煤代油高效生产芳烃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石化上海院,甲醇制芳烃成套技术,通过鉴定
【化 工】煤焦油制环烷基特种油品技术国际领先(2022-08-01)
【摘要】 8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6月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对陕煤集团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特种油品成套工业化技术(SM-FU)”科技成果进行评审鉴定。以谢克昌、何鸣远、孙丽丽三位院士及业内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创新性强,开辟了煤制环烷基特种油品的新路径,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该成果以煤焦油为原料,首次开发了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生产环烷基特种油品成套技术与装备,环烷基油加氢装置可实现一套多能产品加工新途径,通过石脑油一步法加氢、分子炼油技术,生产煤基精细化工产品及航天、航空等煤基特种基础燃料,具有工艺流程短、绿色环保、投资少等特点。建立了以煤基原料生产环烷基特种油品技术、催化、工艺、产品等标准体系,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成套技术及主要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关键词】煤焦油,制环烷基特种油品,国际领先
【化 工】中科院研发碳酸酯新技术,已实现十万吨级工业装置运行(2022-08-01)
【摘要】 8月1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月24日发布消息,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10万吨级工业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离子液体团队设计开发了正负离子协同强化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规模化制备技术,攻克了大型离子液体反应器气液均匀分布、反应-传递高效匹配等关键技术,研发了梯次转化-降膜分离-闭路循环的反应新系统,开发了反应-分离耦合过程强化及能量梯级优化利用技术。该成果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离子液体团队联合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实现了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器-工艺过程的系统创新,经联合攻关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石化区建成了10万吨级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工业装置。2021年3月至今已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碳酸酯(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产品达到电子级标准,乙二醇产品达到聚酯级标准,系统能耗降低37%。该成果的突出优势是利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生产电子级碳酸酯联产聚酯级乙二醇,进一步提高了成套装置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难题。
【关键词】中科院,碳酸酯新技术,十万吨级工业装置
【化 工】我国首例“零碳”橡胶防老剂面世(2022-07-05)
【摘要】 7月5日,化工在线讯,5月,南化公司兰花牌橡胶防老剂产品6PPD和TMQ被国际权威认证公司TUV南德意志集团认证为碳中和产品。该系列产品成功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成为全球首例获得权威认证的橡胶防老剂碳中和产品。南化公司生产的橡胶防老剂6PPD和TMQ主要应用于飞机、商用车、乘用车轮胎等领域,能有效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防止老化开裂等,目前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该系列产品有20%销售给国际十大轮胎橡胶企业。近年来,南化公司以开发“零碳”橡胶防老剂为突破口,推动企业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我国首例,“零碳”,橡胶防老剂
【化 工】我国乙烯多相氢甲酰化技术国际领先(2022-07-05)
【摘要】 7月5日,化工在线讯,5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5万吨/年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及其加氢制正丙醇工业化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发明的乙烯氢甲酰化金属Rh单原子多相催化剂属于首创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采用的烯烃多相氢甲酰化单原子催化剂,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丁云杰研究员和严丽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解决了80多年来均相催化多相化一直没有解决的配体和活性金属组分流失等难题,且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贵金属原子利用率接近100%,而且流失量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催化剂与反应体系几乎无分离成本;三是反应体系中采用无溶剂化的绿色环保过程,因此醛和正丙醇产品杂质少、纯度高;四是通过在工程化过程中的节能设计,使得氢甲酰化反应和加氢反应中大量的低品位热量得到了高效利用。采用该项技术的“5万吨/年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及其加氢制正丙醇的工业化装置”项目在工艺路线选择、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自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优化和完善,采取了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先进控制技术,为烯烃多相氢甲酰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国际领先
【化 工】自主研发,碳三加氢一体化技术获重大突破(2022-07-05)
【摘要】 7月5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5月20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齐鲁分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的“高分散碳三液相加氢催化剂及其专家控制系统开发和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鉴定。项目采用北化院自主研发的高分散碳三液相加氢催化剂、单段床液相工艺,与基于深层专家知识体系开发的碳三加氢反应器专家控制系统相结合,成功应用于齐鲁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实现碳三加氢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开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北化院乙烯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发的高分散碳三液相加氢BC-H-30C催化剂为国内外主流催化剂中钯含量最低,仅为之前主流催化剂钯含量的1/3,同时具有加氢效率高、氢气用量少、抗波动性好、操作条件范围宽、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属世界首次在碳三液相加氢单段床工艺中成功实现超过100h-1超高空速工况应用,拓宽了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自主研发,碳三加氢一体化,重大突破
【化 工】我国稀土橡胶催化剂工程化技术再获突破(2022-07-05)
【摘要】 7月5日,化工在线讯,5月13日从石油化工研究院获悉,4月,石化院特聘专家创新团队自主开发的国内首个单活性中心稀土金属催化剂,在独山子石化公司制备顺丁橡胶连续聚合中试获得成功。聚合效率约为当前主流三元稀土催化剂的20倍,可生产多种牌号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实现了我国稀土橡胶催化剂科学研究和工程化技术的新突破。与主流的三元稀土催化剂相比,单中心稀土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所得顺丁橡胶产品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可降低滚动阻力、降低生热,提高耐磨性。此次连续聚合中试参数显示,生产出的稀土顺丁橡胶顺式-1,4含量大于98%,分子量分布宽度在2.0至3.0范围可调,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此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胶液输送顺畅,不挂胶,在极高门尼黏度范围(大于110)依然能够连续稳定运行,可用于充油稀土顺丁橡胶的开发,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这种稀土催化剂的推广应用,有望极大地改善稀土顺丁橡胶的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次连续聚合中试的成功,打通了单中心稀土金属催化剂在连续聚合装置上的应用流程,为后续工业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后续“稀土-溶液聚合”平台技术的研发,为进一步开发基于碳四、碳五原料的多种新型弹性体材料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稀土橡胶催化剂,工程化技术,再获突破
【化 工】原油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技术全球首次工业应用(2022-06-01)
【摘要】 6月1日,化工在线讯,近日,由中国石化石科院、SEI、扬州石化共同研发的原油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CCPP)技术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该技术属于国际首次工业应用,形成了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技术路线。且原料适应性强,化学品产率高,低碳烯烃和轻芳烃总产率高达50%以上,标志着我国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石化成为世界上原油催化裂解技术路线领跑者。原油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CCPP)技术是针对石化行业“油产化”及低碳目标开发的一种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技术。该技术低碳烯烃和轻芳烃总产率高达50%以上,提升至原有水平的两倍,即采用该技术每加工100万吨原油可产出高价值化学品约50万吨,增产高价值化学品约30万吨,经济价值巨大。
【关键词】原油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全球首次,工业应用
【化 工】天辰自主研发的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22-06-01)
【摘要】 6月1日,化工在线讯,近日,由中国化学旗下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技术通过天津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技术以丙烯、双氧水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催化剂体系,技术创新性强,已获得23项中国专利授权。相比传统氯醇法,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技术降低了丙烯消耗量、废水产生量以及废渣排放量。该技术还符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有利于推动环氧丙烷行业的产业升级。依托该技术建设的首套工业化示范装置已于2021年5月成功投产,产品达到国标优级品水平。
【关键词】天辰,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技
【化 工】中化蓝天电池级PVDF技术国际领先(2022-06-01)
【摘要】 6月1日,化工在线讯,4月20日,由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多名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开发的适用于锂离子电池体系黏结剂用PVDF树脂系列产品,是引领国产PVDF树脂性能提升及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产品,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鉴定意见显示,该类产品在黏结性、耐碱性、溶解性和浆料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方面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关键词】中化蓝天,电池级PVDF,国际领先
【化 工】我国科学家运用富勒烯打通乙二醇常压合成“卡点”(2022-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4月15日,厦大谢素原院士、袁友珠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将C60作为电子缓冲剂改性铜基催化剂,打通了从合成气制备乙二醇的常压加氢催化技术难关,完成了在近常压和低于200℃的条件下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规模化试验。该技术核心在于将C60与铜催化剂结合,实现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从高压到常压的颠覆性催化性能提升,给碳团簇催化注入了新的生机。成果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在C60的缓冲下,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将更加绿色、安全。有别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需要较高氢气压力的催化技术,该项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常压合成。这就意味着,可以大大减少氢气泄露、爆炸等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常压合成也能克服副反应较多且催化剂易失活等问题。
【关键词】富勒烯,乙二醇,常压合成
【化 工】中国石化成功开发自有技术茂金属催化剂(2022-05-05)
【摘要】 5月5日,化工在线讯,4月,经过扬子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两年多的联合攻关,成功开发了中国石化自有技术的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并实现首次工业化应用,产出了高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产品,为催化剂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的成功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有力推动了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国产化进程,为后续优化催化剂合成工艺、完善制备条件、实施催化剂工业化生产、催化剂工业应用,以及开发高端茂金属产品等全链条贯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石化,自有技术,茂金属催化剂
【化 工】国内首款脱烯烃剂在镇海炼化成功应用(2022-05-05)
【摘要】 5月5日,化工在线讯,4月9日,镇海炼化炼油一部第一套芳烃抽提装置脱烯烃塔按计划降温转入停运状态,至此,新型苯、甲苯脱烯烃剂国内首次工业应用完美收官,总寿命长达36个月,填补了国内在此方面应用实例的空白。在使用此脱烯烃剂前,该装置需消耗普通白土来脱除芳烃中的烯烃,每年会产生200余吨需要专门处理的废白土。为优化工艺,减少废白土产生量,炼油一部主动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新型脱烯烃剂,并于2018年12月21日在第一套芳烃抽提装置现场首次投入工业应用。运行周期内,运行部精心制定试用方案,密切关注对比与普通白土的空速、温度和压力等工艺参数并优化调整,2020年8月再生后继续使用,已累计处理芳烃79.1万吨,生产应用周期达普通白土的12倍。据悉,该新型脱烯烃剂投入运行期间,不仅产品合格率100%,而且消除了每年脱烯烃塔需切换4次以更换白土的作业,减少白土危废逾600吨,在创新降本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国内首款,脱烯烃剂,镇海炼化应用
【化 工】中国石化首个万吨级加氢催化剂生产基地打通全流程(2022-05-05)
【摘要】 5月5日,化工在线讯,3月30日,中石化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加氢催化剂第四条生产线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产品经分析检测满足标准要求,标志着中石化首个万吨级加氢催化剂生产基地正式诞生。近年来,国内大批渣油加氢工艺装置陆续建成投用,加氢催化剂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先机,中石化催化剂大连公司一期项目第四条生产线应运而起。至此,大连基地所有生产线全部完工。与传统加氢催化剂生产装置相比,催化剂大连公司一期项目具有“大型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等优势,建有同行业首个全自动入库系统及配套智能立体库房,项目被评为2018年度中石化优质工程,并获得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荣誉称号。万吨产能基地的建成,是催化剂大连公司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全球客户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打造“科技型、生产服务型和先进绿色制造”世界领先催化剂公司又一座里程碑。
【关键词】中国石化,首个万吨级,加氢催化剂生产基地
【化 工】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石化完成页岩气田最大规模电驱压裂施工(2022-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3月23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最大规模的“井工厂”电驱压裂施工取得圆满成功,相较于采用传统柴油驱动压裂机组,电驱压裂具有效率高、占地少、能耗低等特点,标志着涪陵页岩气田全电驱压裂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创造页岩气领域低成本、规模化、绿色施工的“中国样本”。优势明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相比传统的柴油驱动压裂机组,该平台施工效率提高71%,单井减少92吨碳排放量,占地面积减少23%,能源消耗平均降低33%,噪音下降46%。同时,该平台在试气求产过程中采用“中背压阀进站测试”工艺,平均单井回收页岩气20万立方米左右,大幅降低了测试期间的放空燃烧,有效减少了测试过程的碳排放。
【关键词】中国石化,页岩气田,最大规模电驱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