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甲醇制汽油技术应用成功“绿色汽油”减碳约九成(2023-01-12)
【摘要】 1月12日,中化新网讯,日前,由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炼化工程洛阳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参建的智利海利创新燃料公司Haru Oni示范项目工厂,产出合格的绿色合成汽油。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绿色合成汽油可减少碳排放约九成。该项目位于智利南部麦哲伦海峡西岸的蓬塔阿雷纳斯,由智利国家石油、埃克森美孚等公司投资建设,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和风能制取绿氢,从空气中回收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后再生产绿色汽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风能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制甲醇、甲醇制汽油等单元。
【关键词】广州,中石化,炼化
【石 化】巴陵石化实现铁系枝化丁戊橡胶国内首次工业试生产(2023-01-12)
【摘要】 1月12日,中化新网讯,1月4日,巴陵石化公司橡胶部年产3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装置生产线顺利产出铁系(催化剂)枝化丁戊橡胶,这是该产品首次在国内实现工业化试生产。据悉,该产品的创制、合成与应用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与巴陵石化、玲珑轮胎、森麒麟轮胎、昊华轮胎等科技领军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铁系枝化丁戊橡胶百吨级间歇聚合和连续聚合中试放大试验。近日,该项目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中荣获赛事最高奖项——决赛优胜奖。
【关键词】首次,工业化,试生产
【石 化】大庆石化研发特种纤维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2023-01-12)
【摘要】 1月12日,中化新网讯,大庆石化公司发布消息,该公司研发生产出专用特种纤维,将满足国内风电市场需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受涤纶、粘胶纤维等其它化工产品替代的影响,腈纶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腈纶行业进入到微利甚至亏损阶段,腈纶产品从服饰需求转向工业用途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尽快开发出高端化纤产品,大庆石化公司化纤运行部成立了新产品开发小组。技术人员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相关资料、信息,以及腈纶产品用途,并与国内新材料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生产国内风电市场急需的“物美价廉”的特种纤维材料。特种纤维与近两年生产出的高端碳纤维相比,既可实现高效生产,又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研发成功后可以在风电行业大规模批量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风电,市场需求,技术
【石 化】我国科研人员在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突破(2023-01-12)
【摘要】 1月12日,中化新网讯,近日,内蒙古科技厅表示,内蒙古大学科研团队在探索新型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能源类期刊《先进能源材料》。此次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法,首次提出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可以作为贵金属单层的衬底。在保留“双位泛函”的基础上,这种衬底能够显著提升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理论模拟预测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甲酸、甲醇和乙烯等碳氢化合物产物选择性的新型电催化剂,为提升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内蒙古,科技,科研
【石 化】中国石油碳捕集技术迎来新突破 自主研发溶剂效率提高20%以上(2022-12-28)
【摘要】 12月28日,中化新网讯,12月1日,由石油化工研究院碳捕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溶剂PC-1在格尔木炼厂顺利完成工业试验。新溶剂的吸收解吸性能大幅提升,解决了含氧烟气氛围下溶剂氧化降解与腐蚀失控导致成本上升的难题。在复杂组分气体处理量每小时5万立方米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纯度稳定达到99.7%以上,新溶剂运作效率较传统胺提高20%以上,预计节约成本超过20%。据悉,PC-1溶剂第二阶段试验,即超重力解吸反应器大型化试验将于明年4月开展。该阶段将主要测试PC-1溶剂与新型反应器的匹配程度、长期使用效果、解吸效率提高效果和降低解吸能耗能力等。
【关键词】溶剂,PC-1,格尔木炼厂
【石 化】环烷基柴油高空速加氢技术应用成功(2022-12-28)
【摘要】 12月28日,中化新网讯,12月19日,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天津院)获悉,该院自主研发的环烷基柴油高空速加氢技术在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成功应用,并已稳定运行6个月,标志着海油发展天津院TH系列加氢催化剂应用取得新突破。2022年6月19日,改造后的中捷石化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且产品全部合格。此次更换的TH系列加氢精制催化剂,释放了装置产能。标定结果表明,装置改造后运行平稳,催化剂操作温度、径向温升、产品质量均优于设计指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装置反应系统压力波动消除,进料量较停工前提高近40%。装置运行6个月来,不仅完成了柴油保供的任务,还增加效益超3600万元,成为中捷石化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海油发展,天津院,中捷石化
【石 化】中国石化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开发取得突破(2022-12-28)
【摘要】 12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在中原石化环管聚丙烯工艺装置成功完成首次工业应用试验,生产出性能优异的均聚和无规共聚茂金属聚丙烯树脂,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自主开发茂金属聚丙烯技术的企业。今年11月以来,该催化剂接连在扬子石化Hypol工艺聚丙烯装置、中原石化环管工艺聚丙烯装置完成工业试验,获得良好的验证结果。此次在中原石化的工业试验,是国内首次在环管聚丙烯装置上生产无规共聚茂金属聚丙烯,为中国石化聚丙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北京化工,自主开发,催化剂
【石 化】中国石化自主创新产品亮相日本高性能塑料展(2022-12-28)
【摘要】 12月28日,中化新网讯,第11届高性能塑料展在日本千叶幕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石化现场展出高性能材料产品,通过“现场展示+云端专家”方式为来宾访客提供服务,备受业界关注。中国石化本次展出的近20款高性能材料产品涵盖汽车、家电、包装等多个领域,均为自主创新高附加值产品,既有在日本市场取得广泛认可的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系列产品,又有需求潜力较大的正负压热成型专用料、电容膜料和聚己内酯PCL等可降解塑料,受到国内外客户一致好评。
【关键词】20款,高性能,材料产品
【石 化】全球最大浓缩过滤器首用成功(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截至11月5日,全球首套大规格64平方米浓缩过滤器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1,4-丁二醇(BDO)装置中已成功运行超1个月。运行数据显示,1,4-丁炔二醇(BYD)清液采出量稳定达到7立方米/时、采出液清澈透亮,流量压差满足设计值、设备各项运行参数正常。该装置应用的64平方米浓缩过滤器由西部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现有装置设备配置,该过滤设备可将单线BDO装置原有产能2万吨/年提高到2.5万吨/年,在内部压力0.35兆帕、进料循环流量23立方米/时的条件下,BYD清液采出量可稳稳达到7立方米/时,采出效率大大提升。
【关键词】能源化工,鹤壁,煤化工
【石 化】中国石化首套太阳能直接制氢试验装置投运(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石工建中原设计公司设计研发的中国石化首套光伏离网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试验装置成功投运。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将光伏发电装置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结合在一起,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且碳排放为零。该装置是中原设计公司所承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质子交换膜(PEM)制氢及配套技术与装置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成果,制氢试验装置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新装置直接利用光伏离网发电的直流电,将纯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实时转换,氢气纯度达99.999%。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氢能
【石 化】上海石化碳纤维成功应用于氢动力电车(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上海临港全新一代中运量2号线(T2线)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全线试运营,上海石化碳纤维成功应用于车头罩。上海石化不仅是碳纤维研发和生产企业,也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企业。上海石化与中车集团、上海晋飞、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合作,系统开展了碳纤维及其预制体、结构设计、成型工艺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一体化、高效、经济的碳纤维车体成型工艺和制造技术。此前,上海石化碳纤维还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18号线“湾区蓝”高速列车。随着48K大丝束装置建成投产,协同创新作用进一步发挥,上海石化将为临港T2线氢动力电车正式运营提供更多技术服务保障,并持续拓展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列车等车型部件领域,助力实现绿色交通转型。
【关键词】碳纤维,上海石化,车头罩
【石 化】韩国研发出新型PBAT材料(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韩国亚洲大学李分烈教授、李平天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新的PBAT材料,可以在25摄氏度下降解。科研团队将磷酸金属盐作为催化剂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降解聚合物PBAT,其制成的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约是现有可降解塑料的9倍。科研人员表示,目前大部分PBAT聚合物结构是以共价键链接形成的,只能在60℃以上、人工堆肥的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且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分解速度越慢。而新型PBAT聚合物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磷酸金属盐,使其结构变成离子键的结合形式,在保留耐久性的同时,解决了以上问题。经测试,在室温(25℃)环境下,该新型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约是现有可降解塑料的9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美国化学会杂志》网络版上。
【关键词】PBAT,材料,降解
【石 化】尼龙12全产业链技术产业化成功(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0月18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年聚酰胺12(尼龙12)产业链装置成功产出优质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尼龙12全产业链产业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意味着万华化学成为全球第二家拥有尼龙12全产业链制造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万华化学4万吨/年尼龙12项目于2012年开始筹备;2013年小试项目正式启动。由于尼龙12项目全产业链流程复杂,为加快研发进程,万华化学依据项目反应特性成立多个并列研发小组,各反应单元同时开展研究,随后最终基于万华产业链优势敲定了一条收率优于当前国外工业化方案的技术路线,并逐步解决了关键工艺流程和核心设备的工程放大问题,实现了尼龙12技术的革命性创新。
【关键词】万华化学,聚酰胺,尼龙12
【石 化】丹麦产业联盟首个绿氨项目动工(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托普索公司、Skovgaard Energy和Vestas三家企业组成的丹麦产业联盟宣布,在丹麦莱姆维开发建设的绿氨示范工厂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示范工厂将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电解水生产绿氨,并研究在发电量波动的情况下,如何将可再生能源直接输送到合成氨工厂,以经济高效的方式生产绿氨。据称,该项目已收到来自丹麦能源技术发展和示范项目的资金8100万丹麦克朗,预计将在2023年投入运营。据悉,绿氨工厂位于丹麦中日德兰区莱姆维市,每年将生产绿氨5000吨以上,可减少8200吨二氧化碳排放,该工厂还将新建50兆瓦太阳能发电板以及12兆瓦Vestas V80-2.0MW风力涡轮发电机,以提供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丹麦,合成氨,工厂
【石 化】三井化学新加坡生产回收树脂(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三井化学宣布,该公司将在新加坡建立一套生产系统,利用废弃塑料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等所用的塑料材料。据此,三井化学将与英国壳牌旗下的新加坡子公司开展合作。他们通过对废塑料的有效利用,以减少供应链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塑料垃圾的产生。据悉,三井化学将从壳牌新加坡子公司购买由废塑料提取的乙烯,在当地的生产基地生产用于食品和日用品等包装材料的聚乙烯。双方已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生产开始的时间和数量尚未公布。据称,壳牌的废塑料衍生乙烯已经投入实际使用。壳牌使用化学回收方法,将原料分解到分子水平,以回收化学原料,再重新合成为化学品。
【关键词】废弃,塑料,材料
【石 化】陶氏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有机硅自修复轮胎解决方案(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0月25日,陶氏公司创新研发的有机硅自修复轮胎解决方案正式发布,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普利司通公司近日推出的一款可回收轮胎密封剂——B-SEALS。依托全新SiLASTICTM SST-2650自修复有机硅的优越性能和先进技术,陶氏公司将为自修复轮胎制造商提供兼顾高性能和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为用户打造更为轻量化、安全、耐久的驾乘体验。SiLASTICTM自修复有机硅在可持续性方面展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与传统的自修复轮胎不同,SiLASTICTM自修复有机硅可在轮胎使用寿命结束后从轮胎中分离出来,使轮胎和有机硅材料分别实现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使用SiLASTICTM自修复有机硅解决方案取代备胎,可减轻车身自重,进一步增加行驶里程,提升燃油效率,并提高整车设计的自由度。
【关键词】可回收,轮胎,密封剂
【石 化】海油发展成功研制提高采收率的绿色单剂(2022-09-29)
【摘要】 9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9月14日,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单剂系列产品通过60天高温老化稳定性评价试验。该产品由植物原料合成,绿色环保,不仅耐温200℃,而且非常耐盐。其核心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满足海上油田深层高温储层对温度、矿化度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海上常规油田、高温油田、超高温油田提高采收率作业。该单剂不仅建立了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工艺设计及参数优化、产品性能评价及质量控制的全流程自主化能力,且针对不同油田的油水性质、储层特点等进行了产品分子结构和性能适配性调整,满足现场需求。这标志着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在甜菜碱类表活剂产品自主化研发能力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石 化】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项目投产(2022-09-29)
【摘要】 9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9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对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发展有重要示范意义。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具有全生物降解、高生物相容性、高机械性能及高阻隔性能等诸多优点,可在土壤、海水等环境中完全无害降解。在全球相继“限塑”“禁塑”,环保要求日益苛刻的大环境下,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是理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品,广泛应用于一次性塑料袋、餐盒、吸管等食品包装领域,还可用于油气开发所需的桥塞、压裂球和各种暂堵材料以及医用手术缝合线、骨骼支架材料领域,为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服务民生需求提供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能源,榆林化工
【石 化】传统内燃机行业向低碳转型,最大马力燃氢发动机下线(2022-09-29)
【摘要】 9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发动机排量达15.93升,最大马力达560马力——这是目前我国排量最大、马力最大的燃氢发动机。近日,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YCK16H燃氢发动机在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点火。此次大排量、大马力燃氢发动机点火是我国传统内燃机产业在氢能时代背景下动力转型的又一重要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燃氢发动机的产品型谱,而且也标志着我国内燃机行业在掌握大规模、低成本利用氢能的关键技术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
【关键词】广西,玉柴,燃氢
【石 化】高端聚丙烯高透明成核剂国际领先(2022-09-29)
【摘要】 9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从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完成的“增刚型聚丙烯高透明成核剂的创制及工业应用”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刚性和透明度同时提高方面具有原始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新南化总经理李家晓介绍,该技术成果使用山梨醇缩醛聚丙烯透明成核剂对硅基纳米材料进行化学修饰,突破了硅基纳米材料在聚丙烯中的低成本分散难题,创制出增刚型聚丙烯高透明成核剂NHS-9999。产品已在大型石化企业聚丙烯装置得到成功应用,累计生产高性能透明聚丙烯产品1万余吨,实现了高端聚丙烯透明成核剂的国产化替代,结束了我国高端透明成核剂近40年依赖进口的历史。
【关键词】透明,成核剂,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