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Schlumberger的NeoSteer钻头导向系统获2020 OTC技术创新大奖(2020-07-31)
【摘要】 7月31日,中化新网讯,Schlumberger的NeoSteer钻头导向系统获2020 OTC技术创新大奖,斯伦贝谢NeoSteer钻头导向系统是首个将切削结构与导向系统相结合的定向钻井创新产品,能够高效地钻取狗腿更大的造斜段和更长更直的水平段。
【关键词】钻头,导向,系统
【摘要】 7月31日,中化新网讯,Schlumberger的NeoSteer钻头导向系统获2020 OTC技术创新大奖,斯伦贝谢NeoSteer钻头导向系统是首个将切削结构与导向系统相结合的定向钻井创新产品,能够高效地钻取狗腿更大的造斜段和更长更直的水平段。
【关键词】钻头,导向,系统
【摘要】 7月31日,中化新网讯,近日,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选择千代田公司、三菱公司、新日铁工程公司和High Chem公司合作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对二甲苯,以尝试替代石化原料。该项目共拨款19.9亿日元约合1850万美元,将于2023年完成。据悉,该项目计划将开发创新型催化剂,可用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PX,然后量产该催化剂,并在研究其可行性的同时开发生产工艺,包括整体经济效益和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为进行示范项目铺平道路。千代田公司称,如果PX生产原料全部转变为二氧化碳,那么每年约有1.6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固定在PX生产中。此外,3月初,NEDO选择三菱公司进行了一个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甲醇的研究项目。
【关键词】二氧化碳,减排,PX
【摘要】 7月31日,中化新网讯,Halliburton的Xaminer磁共振(XMR)系统获2020 OTC技术创新大奖,哈里伯顿公司提供全球首个用于电缆的35000psi超高压磁共振传感器——Xaminer磁共振服务。XMR服务是地层评价的“分辨率革命”。XMR服务非常关注深水、非常规和成熟资产的NMR电缆测井的未来。
【关键词】超高压,磁共振,传感器
【摘要】 7月31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与日本制纸株式会社宣布,两家公司共同开发出了一种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制造的循环型包装材料。该材料选用了三菱化学生物降解树脂“BioPBS”与日本制纸公司造纸阻隔原料“SHIELDPLUS”两种可再生原料。其中,BioPBS可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其他生物降解树脂相比,该材料具有低温热密封性、耐热性、柔韧性等优秀性能。SHIELDPLUS是应用日本制纸公司多年来在造纸与涂布方面的技术积累,为可再生循环材料且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纸张”赋予氧气和香气阻隔性的一种环保材料。
【关键词】可再生,循环材料,生物降解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Dril-Quip的进化型VXT垂直海底采油树系统获2020 OTC技术创新大奖,使用户工作更智能、更快、更安全,并永久降低成本。将非定向油管悬挂器安装到井口,可以在一次作业中完成钻井和完井,避免起下防喷器,使用传统耦合器的自对准VXT安装在任何需要的方向。
【关键词】进化型,垂直,海底采油树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Aptara轻型紧凑采油树获2020 OTC技术创新大奖,可根据用户需求在整个油田生命周期中进行调整。与传统深水海底采油树相比,该采油树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少,重量轻了50%,并有潜力将TOTEX(资本支出+运营支出)减少50%以上。
【关键词】轻型,紧凑采油树,经济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高密度聚乙烯黑色管道料达到国内800毫米以上大口径燃气管道制造性能要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替代进口提供了可能。高密度聚乙烯黑色管道料,简单来讲就是在高密度聚乙烯加入炭黑母料。在此之前,国产“黑料”只能用于制造口径小于400毫米的燃气管道,想要制造8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管道,只能选择进口的特殊“黑料”。上海石化在小口径管所用“黑料”的制备上,积累了长期经验,于2015年通过国际权威PE100+行业认证,成为国内首家PE100+协会成员。近年来,上海石化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产品性能上刻苦攻关,优化技术核心指标工艺,成功生产出首批性能达标的大口径管道专用“黑料”。这种黑料不仅可以用于制造大口径市政主干管道,在能源、矿山等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工艺管道制造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首批合格产品已交付下游管道生产企业,制造成大口径管后,由管道行业进行检测认证。
【关键词】大口径,管道,黑料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5月22日,记者从长庆油田获悉,由集团公司多家科研单位联合研发的纳米驱油技术在长庆姬塬油田先导示范区试验取得新进展,实施9口注入井,不到10个月,对应38口采油井,自然递减率由1.48%下降至负0.7%,累计递减增油1712吨,实施效果明显,有望成为油藏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的主体技术。 “纳米驱油剂使原来无法建立水驱驱替关系的超低渗储层,建立了水驱驱替关系,转变了超低渗油藏开发方式,深化了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理论,规模应用潜力巨大,对油田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罗健辉介绍。2011年,集团公司科技部创新提出了“尺寸足够小、强憎水强亲油、分散油聚并”的纳米智能驱油战略思想,设立了纳米智能驱油剂研制颠覆性研究课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集团公司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支撑研制纳米智能驱油剂。在近10年攻关研究中,纳米智能驱油研发团队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地质结构和驱油机理,通过纳米驱油机理基础课题研究,发展了经典的提高采收率理论,取得了新认识,分析提出针对油田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普通水分子氢键缔合作用形成了“超级弱凝胶”。纳米驱油剂减弱或消除水分子间氢键缔合作用,使普通水变成小分子水,即纳米水,能够抵达常规水驱难以波及的低渗区域,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研制出的纳米驱油剂产品,增加常规水驱不可波及的低渗透区域波及体积,可大幅度提高可采储量。据悉,纳米驱油技术2018年入选国家“引发产业变革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并被中国石油集团评为“未来10年极具发展潜力的20项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之一,2019年入围集团公司“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关键词】纳米驱油剂,油气勘探,科技
【摘要】 5月29日,中化新网讯,模块化的贝克休斯Sure CONNECT井下智能湿式连接系统,可通过液压、电气或光纤线路,将上部完井元件与下部完井元件进行连接和重新连接。运营商可以实现实时、少干预的井眼监测和控制,从而使数据驱动的决策可以优化性能并主动降低风险。
【关键词】液压,电气,光纤
【摘要】 5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石化所属仪征化纤公司成功实现PBST、PBAT两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工业化生产,这两种塑料的最大特点是在堆肥条件下能够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有力推动我国工程塑料领域绿色化发展进程。PBST、PBAT是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共聚型热塑性生物可降解塑料,属于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跃和市场应用最好的降解材料,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还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够广泛用在一次性日用品、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等领域,是解决塑料“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据了解,仪征化纤是我国现代化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石化中高端聚酯生产基地和特种纤维研发和生产基地,公司目前拥有220万吨/年聚酯聚合产能,涤纶短纤维产销量全球第一,拥有被称为“黄金丝”的千吨级对位芳纶等特种纤维。
【关键词】PBST,PBAT,PBT
【摘要】 5月29日,中化新网讯,Bosch Rexroth的新型海底阀门执行器在通过了压力室试验的TRL 4认证后,证明了该公司能够在有限的电力供应下提供高动力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使用可用的海底仪器接口标准在棕地油田中实现所有海底工厂。
【关键词】压力试验的,TRL,电力
【摘要】 5月29日,中化新网讯,据了解,CAROL商用机器人(以下简称CAROL)用于从炼油厂和石化船上卸载催化剂,是目前油气行业内首款且仅有的创新解决方案。该款机器人于2017年首次研发,2018年完成实战首秀,目前全球共有4个机器人可用。从炼油厂和石化容器中卸载催化剂,通常是在常压或惰性条件下将剩余的催化剂抽真空来实现的。由于氮气不支持生命,催化剂卸载通常是由催化剂承包商带着呼吸器进入容器完成工作。CAROL优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通过应用CAROL,可使工人在密闭空间内的时间最小化。此外,它还能提供一种可替代水驱和处理潜在污染水的方法。
【关键词】催化剂,抽真空,炼油厂
【摘要】 4月29日,中化新网讯,日本研究人员从一种白蚁的翅膀表面构造中获得灵感,发明了可从雾中收集水滴的新材料。日本龙谷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通讯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研究了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一种白蚁,这种白蚁会在雨季飞行,其翅膀表面具有独特的构造特征,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微小雾滴形成水滴,再将水滴弹掉。研究人员由此产生灵感,将两种二芳基乙烯分子混合起来制造了一种结晶膜,成功模拟了这种白蚁翅膀的表面构造。这种膜能吸附与自然界中雾滴相似的、直径100微米以下的微小水滴,并形成更大的水滴供收集和利用。
【关键词】自净,材料,结晶膜
【摘要】 4月29日,中化新网讯,可燃冰第二轮试采项目于201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其复杂程度、施工难度在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比如,本次创新采用水平井试采,井身要横穿极易坍塌的深水浅软地层,面临着井口和井壁的稳定、高造斜率等极大困难,犹如“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而且这种特殊地层决定了所有工作没有经验可循。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海洋工程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先后克服了深水浅软地层开路钻井、高造斜段管柱下入等世界性难题,形成了深水浅软地层水平井工程技术体系。
【关键词】试采,可燃冰,深水
【摘要】 4月29日,中化新网讯,截至4月19日,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吉平1H井完成全部23段水平井压裂施工,创造了单井用液量、单井加砂量、单段加砂量和单段加砂强度等多项技术新指标,标志着国内第一口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水平井重点风险探井压裂成功。按照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统一部署,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专项技术团队,重点负责整口井的压裂设计及现场实施的监督指导。技术团队经多次方案论证,最终制定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段内不同簇数、小簇间距、高强度加砂、连续加砂模式、不同砂粒径比例及暂堵方式等技术对策。吉平1H井压裂施工的成功,探索了适应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压裂技术,充分认识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的特殊性,积累了具有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方法和经验,为中国石油稳油增气拓展了新的资源领域。
【关键词】压裂,酸化,页岩气
【摘要】 4月29日,中化新网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定向钻井系统,利用历史钻井数据模拟钻井作业,应用自主学习算法生成钻井指令,实现高效定向钻进。该智能系统能够增强工具面控制能力,提高实钻井眼轨迹与预设值的吻合度,减少后期纠正井眼轨迹工作量,同时降低钻井成本。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自主学习模拟施工人员日常操作,经训练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井眼轨迹偏差,减小井眼弯曲度,提高机械钻速。成熟的神经网络可以媲美一个定向钻井专家的决策能力,并控制决策失误率在3%以内。
【关键词】井眼,弯曲度,机械钻速
【摘要】 3月25日,中化新网讯,区块链被认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颠覆式创新。国内外石油公司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油气生产核算、能源交易、数字提单、数字货币及行业联盟等方面。多家石油公司开展了尝试并建立了相关的能源交易平台。未来,区块链在油气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勘探开发领域可以通过私有链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招投标管理。通过与数字油田结合,对井场的生产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在炼油化工领域可以结合物联网,将数据和设备上网上链,实现数据共享;在装备制造及工程技术领域,可以实现放射源追踪、大型设备的核心部件运输、安装、维修等环节的追溯。
【关键词】生产,数据,物联网
【摘要】 3月25日,中化新网讯,日前,我国离子液体催化乙烯合成气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技术取得突破该技术开辟了煤基原料合成MMA的新路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该技术采用煤化工下游产品为原料,突破了氢甲酰化、轻醛缩合、醛氧化、酯化四步反应的催化剂及工艺开发中存在的难题。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离子液体在该技术中的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离子液体绿色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煤化工,离子液体,绿色
【摘要】 3月25日,中化新网讯,借助一种新型催化剂,印度研究人员成功将石油废料甲苯转化为苯甲酸,后者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和抗真菌、细菌感染的药物。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荷兰《应用催化B:环境》杂志上。一般情况下,复杂的有机反应要使用有机溶剂,这使反应较为昂贵,并会产生有毒废物。与之前做法不同,印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水作为溶剂,并利用一种叫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绿色氧化剂来转化甲苯。甲苯氧化时通常会产生四种产物,但使用一种新型双萘酚助稳铂纳米催化剂后,只产生苯甲酸。
【关键词】甲苯,苯甲酸,氧化剂
【摘要】 3月25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石油石化院举行“杨万泰院士工作室”揭牌仪式。这是中国石油在化工领域成立的首个院士工作室,是石化院科技研发模式的开创性举措。工作室将充分利用国内专业学科高端专家,聚焦系列化、高端功能化聚烯烃新材料的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之路实现新发展。当前,我国炼油产能过剩,炼油向化工转型升级是推动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石油化工业务中,合成树脂等化工产品的总产量约1000万吨/年,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市场化、差异化、特色化方面存在差距。石化院通过引进一名高分子化学领域的院士,打造高附加值合成树脂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开展烯烃的高值化转化成套技术开发,抢占国内烯烃基化工材料领域战略机遇。清华大学杨万泰院士在自由基聚合、烯烃转化成树脂材料、表面改性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多项工业化成功案例和小试储备技术。通过建立中国石油化工领域首个院士工作室,打造创新联合体,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从解决当前急需的材料入手,开发高端新产品,提高树脂材料成套技术开发的速度。
【关键词】高端,功能化,聚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