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高度石墨化碳载体提高氢燃料电池寿命(2023-04-04)
【摘要】 4月4日,新能源网讯,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DGIST)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俞宗成(Jong-Sung Yu)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低温方法来合成高度石墨化的碳载体,这将大大提高氢燃料电池的寿命。他们预计,此次研究结果将增加在汽车燃料电池、水电解电堆、无人机等领域的商用化可能性。这项研究发表在《应用催化B:环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杂志上。
【关键词】石墨化碳,氢燃料电池,寿命
【新 能 源】中国电科院风电检测能力再创佳绩(2023-04-04)
【摘要】 4月4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IEC RE)及国际风电检测机构组织(MEASNET)首次举办的风电机组整机全部检测项目国际比对活动中取得全优成绩。本次比对活动共有29家国际检测机构参加,中国电科院是取得全优成绩的3家国际检测机构之一。本次比对活动历时两年,旨在为国际风电检测机构提供高水平竞技平台,推动全球风电检测技术发展与进步。比对内容涉及风电机组电能质量、功率特性、机械载荷和噪声检测4大项,共计39项参数,涵盖IEC标准要求的所有风力发电机组整机检测内容。中国电科院全部比对结果均获评优秀。本次比对活动中,29家国际检测机构参加,包括丹麦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希腊国家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德国弗劳恩霍夫实验室等著名机构。
【关键词】中国电科院,风电检测,佳绩
【新 能 源】中国企业刷新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2023-04-04)
【摘要】 4月4日,中国科学报讯,近日,三一重能长达104米的陆上风电叶片在湖南韶山下线,三一重能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数字元平台”同期发布。据介绍,前者刷新了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标志着中国陆上风电叶片正式进入“100米+”时代,而后者则是行业首创的、改变叶片传统生产方式的数智化软件平台。“数字元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虚拟工厂与现实工厂的数智物联,可实现对“人-机-料-法-环-质”全生产要素的智能监管,并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工艺环节实行全流程管控,改变了传统风电叶片生产方式,能大幅提升风电叶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中国企业,最长叶片,陆上风电
【新 能 源】隆基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投产,全部采用HPBC高效电池技术(2023-03-21)
【摘要】 3月21日,中国能源网讯,3月20日,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隆基绿能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全面投产。此次全面投产的电池项目均为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简称HPBC,是以电池正面无栅线为特点的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HPBC电池技术是隆基绿能电池科学家团队研发多年、最终实现商业化的划时代电池技术,也是PERC时代后的颠覆性电池技术,更是行业迄今为止规模量产最高效率的电池。隆基绿能HPBC电池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了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效率可以超过25.3%。该技术通过电池内部结构工艺调整,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光线吸收和光电转换能力,有效增加组件输出功率。因此,HPBC电池光线吸收更强、转换效率更高、电能传输更稳定、产品更美观、技术成熟更可靠。实证显示,在同等位置、同样弱光照射条件下,搭载了HPBC技术的Hi-MO 6组件,发电性能相较于传统组件提升6%~10%,发电效率提升显著。
【关键词】隆基,高效单晶电池,HPBC技术
【新 能 源】全球首台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发布(2023-03-20)
【摘要】 3月20日,常州发布讯,3月18日,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全球首台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该产品采用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技术用200毫升的水,就能产生200升氢气,驱动氢能自行车行驶40公里。这款制充氢一体机长46cm、高40cm、宽22cm,体积比20寸的行李箱还要小,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家里制作清洁能源并储存,解决了两轮电动车不能进户充电的痛点。制充氢一体机制出的氢气纯度高达99.99%以上,一般200毫升的水仅需5小时即可制充200L氢气。夜间也可以使用市电,只需1度电约0.3元。目前,永安行共享型氢能自行车产品在上海、常州等地已投放运营。2023年上半年,企业将在美洲、澳洲、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成立氢能出行产品技术服务中心,加快实施氢能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
【新 能 源】青岛能源所等构筑新型纤维素基太阳能光热转化材料(2023-03-14)
【摘要】 3月14日,新能源网讯,近年来,太阳能辐射驱动的海水淡化新方法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球带领的代谢物组学研究组,在前期对纸浆泡沫材料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天然橡胶的协同增强和泡沫表面碳化,开发出高稳定性、低成本、且易于规模化制备的新型纤维素基太阳能光热转化材料。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 Mater. Inter)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能源研究院和青岛市等的支持。该工作由青岛能源所和加拿大湖首大学共同完成。
【关键词】青岛能源所,太阳能,光热转化材料
【新 能 源】全球首例风渔融合设计获权威认证(2023-03-13)
【摘要】 3月13日,龙源电力讯,3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依托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研发的全球首例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设计获中国船级社原则性批准(AIP)证书,标志着该设计获得业内权威机构认可,完成了项目工程建设又一重要里程碑节点。随着海上风电开发范围逐步迈向深远海,全球范围掀起漂浮式风电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的浪潮。龙源电力突破常规风电开发模式,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创新理念,将漂浮式风电开发与深远海渔业养殖技术融合,力争实现“平台结构、海洋空间、运营功能”多空间多层次共用。该项目拟建于福建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涉及总体性能、结构、系泊、机械、电气、养殖等14个专业,系统功能性强,技术挑战性大。经中国船级社严格审查,该项目设计符合国内外现行主要规范要求,安全性能良好,满足场址海域海洋环境条件下的作业需要,最终获得AIP证书。此次获得中国船级社批准证书,为项目顺利并网投产、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为我国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开发及深海渔业养殖相融合起到良好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全球首例,风渔融合,权威认证
【新 能 源】天合光能青海基地20GW首根210+N单晶硅棒成功下线(2023-02-27)
【摘要】 2月27日,中国能源网讯,2月17日,天合光能青海基地成功下线首根210+N单晶硅棒,标志着青海基地20GW单晶硅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天合光能青海基地20GW单晶硅项目于2022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23年2月10日首台单晶炉顺利点火煅烧,2月12日正式投炉运行,2月17日晚首根单晶硅棒正式下线,短时间内顺利实现投产,天合速度再度彰显。该项目主要拉制210+N系列单晶硅棒产品,此次项目投产为天合光能N型产能及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2万平方米的单晶硅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192台单晶炉整齐排布,身着工装的工人穿梭其中,对基地即将产出的首根单晶棒充满期待与欣喜之情。此次下线的为N型210R单晶硅棒产品,长度为3800mm,重达542kg,在生产技术、品质、规模等方面均属全球领先水平。
【关键词】天合光能,青海基地,单晶硅棒
【新 能 源】中德研究团队联合发表钙钛矿光伏领域最新研究进展(2023-02-14)
【摘要】 2月14日,新能源网讯,近日,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衍射线站、河南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发表了钙钛矿光伏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耐受温度变化的高效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Highly efficient p-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at endure temperature variations)为题,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该研究使用上海光源BL14B线站同步辐射衍射原位表征技术。这一技术为该工作提供了关键数据。这项突破性的工作揭示了β-聚(1,1-二氟乙烯)可以有效改善钙钛矿薄膜结晶性能,有效钝化薄膜晶体表面界面缺陷,优化钙钛矿界面能级排列,促进载流子传输,从而提升p-i-n结构钙钛矿器件光电特性。更重要的是,在变温环境中,β-聚(1,1-二氟乙烯)在晶界处的有序排列可以有效的缓冲变温过程中晶粒挤压引起的晶界形变并释放晶格应力,实现可恢复的晶体结构,从而显著提升器件的变温稳定性。
【关键词】中国,德国,钙钛矿光伏
【新 能 源】全球首款无塔筒浮式风机出海测试(2023-02-13)
【摘要】 2月13日,欧洲海上风电讯,全球首款无塔筒浮式风机PivotBuoy的首台样机X30近日从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港出发,前往大加纳利群岛海洋平台测试场(Plocan)。此前,安装单位已提前将一根长1.4km的动态电缆的一端安装在测试场,另一端留在机位附近的海底,等待样机就位后,通过一套Ditrel的电缆中间接头与样机上的电缆连接,连通整根动态缆。X30浮式样机与实物的比例为1:3,采用了X1 Wind设计的PivotBuoy浮式风电设计,配备一台维斯塔斯V29风机,采用独特的下风式系统,配合单点系泊,实现自动对风;大幅减少用钢量,最小化主动系统,可以搭配更大型的风机叶片,提高发电量。
【关键词】全球首款,无塔筒,浮式风机
【新 能 源】全球最大陆上风机在新疆发布(2023-02-09)
【摘要】 2月9日,远景能源讯,2月8日,远景能源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推介会在乌鲁木齐举办,重磅发布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EN-220/10MW,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均是目前全球最大水平。该机型专为新疆及三北中高风速区域和沙戈荒场景设计,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性和安全性全面升级,目前已获得权威检测认证机构鉴衡颁发的认证证书,预计今年8月开始交付,助力客户获取最优度电成本。针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昼夜温差大、多沙、超极限风等严苛自然环境挑战,EN-220/10MW采用抗脏污与风沙高性能第4代翼型、多级自清洁过滤系统和高性能保护漆加强保护叶片前缘等定制化设计,依托伽利略平台对风沙状况实时监测预警,有效保障风机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全球最大,陆上风机,新疆
【新 能 源】全球首次构网型光储系统并网性能现场测试在青海完成(2023-01-18)
【摘要】 1月18日,中国新闻网讯,青海海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1月16日又传捷报,由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电科院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全球首次构网型光储系统并网性能现场测试在青海共和华润济贫光伏电站顺利完成。本次测试工作在青海共和华润济贫光伏电站开展,现场搭建构网型光储系统测试环境。其中,光伏子阵容量1.678兆瓦,在光伏子阵间部署1兆瓦/2兆瓦时组串式储能系统,短路电流容量3兆伏安,环境可以分别实现单独储能子阵测试、单独光伏子阵测试、光伏加储能子阵测试。现场分别对储能子阵和光伏子阵在构网型和跟网型控制下,在频率变化、电压故障等暂态工况下的调频调压特性进行了测试验证,对新能源发电系统在构网型和跟网型控制下,体现出的不同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构网型光储系统并网性能现场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为中国构网型新能源发电并网性能标准的制定、构网型新能源发电并网性能测试方法的形成,提供了第一手实测数据,为中国今后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构网型,光储系统,完成
【新 能 源】中国船舶集团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制成功(2023-01-18)
【摘要】 1月18日,中国能源网讯,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省东营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园研制成功,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全球纪录,再次被刷新。中国海装已突破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引领全球海上风电领域达到新的里程碑,对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加快实现“30·60”目标具有深远意义。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提出了基于载荷均衡需求、发电系统柔性匹配及叶片同源共模的风力发电机组平台化设计方法,开发了专用 SuperBladed+叶片载荷迭代平台,构建出了叶片设计因素与载荷敏感关系模型,突破了风电机组离散化的传统开发模式,解决了风电机组快速迭代与安全可靠之间的矛盾。该机组将有效提升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与发电效率,降低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度电成本,在高风速、深远海地区具备极强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中国船舶,18MW,海上风电
【新 能 源】明阳集团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和组件实现“双下线、双投产”(2023-01-18)
【摘要】 1月18日,中国能源网讯,1月10日,随着明阳集团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一期项目和2GW高效异质结组件项目分别在江苏盐城和广东韶关实现“双下线、双投产”,标志着明阳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形成高效异质结光伏全产能最大规模投产的新能源技术公司。明阳5GW异质结光伏电池项目和2GW高效异质结组件项目分别在盐城和韶关。据悉,异质结电池颠覆了传统的电池结构,具有转换效率高、制造工艺简单、薄硅片应用、温度系数低、无光致衰减和电位衰减、可双面发电等优势。同时异质结组件在转换效率方面的优势大大超过其他传统工艺,平均转换效率有望突破25%。明阳智能生产设备均为国内一流厂家生产,实现整线设备国产化,完整覆盖了异质结电池生产的四道工艺。该公司通过大片化、薄片化、半片化制程,结合创新i-in-p PECVD工艺路线,集成整线MES智能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良率、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明阳集团,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
【新 能 源】宁波材料所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2023-01-16)
【摘要】 1月16日,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讯,柔性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f-PSCs)在建筑一体化光伏、建筑贴附式光伏、便携式设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宁波材料所研究团队通过优化二维钙钛矿中有机大分子的吡啶环中的N原子位置,使大分子的偶极矩增大,实现了具有铁电性的二维钙钛矿。研究发现铁电性的二维钙钛矿的加入能有效增强内建电场,进而提升激子解离效率并抑制器件中的非辐射复合。在三维钙钛矿结晶过程中二维钙钛矿种子可以辅助其成为更均匀和定向程度更高的晶体薄膜,释放薄膜中拉伸应力。因此,基于此的f-PSCs效率达到了23.08%,并且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在经历了1000次循环弯折试验后仍旧可以保持原有能量转化效率的85%以上。此外,铁电二维钙钛矿具有压电性,在弯曲状态下可以引起ITO/钙钛矿界面的能带弯曲降低空穴传输势垒,因而该器件在拉伸应力下会呈现出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为开发更高效的f-PSC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Rational design of ferroelectric 2D perovskit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ver 23%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关键词】宁波材料所,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新 能 源】中联重科成功研发工程机械全系新能源关键零部件(2022-12-20)
【摘要】 12月20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在长沙湘江新区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内,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14款绿色零部件和32款新能源主机。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成功在锂电、氢燃料两条工程机械新能源关键技术链上,打通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硬件到软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产业通道。14款绿色零部件中,包含了涉及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动力电池包、电机驱动器、集成电驱桥、整机控制器等9款锂电关键零部件。中联重科既形成了“电池—电驱—电传—电控”工程机械专用锂电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也打造了“电池—电驱—电传—电控—底盘—整机”全通道。在氢能关键零部件领域,中联重科发布了3款零部件。其中,研制出了氢能加氢基础设施核心装备—45MPa氢气压缩机,该装备是国内首套大排量、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站用氢气液驱活塞压缩机。至此,中联重科形成了“加氢—储运—燃电—主机”一体化全链条解决方案,为工程机械的新能源化打造了一条与锂电新能源互补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中联重科,新能源,关键零部件
【新 能 源】华南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投用(2022-12-19)
【摘要】 12月19日,中国石化讯,近日,华南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装置成功产出合格的99.999%高纯氢。该项目日产氢能力达6400公斤,每年可向社会供应高纯氢2100吨。作为粤西地区目前唯一的供氢项目,该供氢中心为打通茂名、阳江、江门至佛山和广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氢走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项目一期配备3000立方米/小时氢气纯化装置和3000公斤/天加氢母站,生产的氢气将陆续供应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先期可满足当地氢能公交车的用氢需求。项目二期将适时再增加一台充装压缩机和两台加氢柱,可供应10个加氢站、满足约400辆公交车或物流车的用氢需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石化已建成9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关键词】华南,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
【新 能 源】超轻太阳能电池可将物体表面变为电源(2022-12-16)
【摘要】 12月16日,科技日报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师在最新一期《小方法》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款超轻太阳能电池,可快速方便地将任何表面变为电源。这款比人头发丝还纤薄的太阳能电池黏附于一块织物上,重量仅为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百分之一,但每千克的发电量是其18倍,可集成在船帆、救灾帐篷和防水布、无人机的机翼及各种建筑物表面。测试结果显示,独立式太阳能电池每千克可产生730瓦的功率,如果将其黏附在高强度“大力马”织物上,每千克约产生370瓦的功率,是传统太阳能电池的18倍。而且,即使将该织物太阳能电池卷起、展开500多次后,仍保持90%以上的初始发电能力。这种电池生产方法可以扩展,生产出面积更大的柔性电池。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虽然他们的太阳能电池比传统电池更轻、更柔韧,但制造电池的碳基有机材料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相互作用,可能降低电池的性能,因此需要包裹另一种材料来保护电池不受环境影响,他们目前正在开发超薄封装解决方案。
【关键词】超轻,太阳能电池,电源
【新 能 源】全球规模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投产(2022-12-08)
【摘要】 12月8日,极电光能讯,12月8日,极电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极电光能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全面产业化的新阶段。该产线是全球目前已投产且产能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同时具备BIPV产品和标准组件的生产能力。根据计划,该产线将陆续向市场推出发电石材、透明发电幕墙、光伏屋瓦等全系列高性能钙钛矿BIPV产品和钙钛矿标准光伏组件产品,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此次产线投产,将为极电光能的钙钛矿产品商业推广及后续GW级量产线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投产
【新 能 源】中国海装打造自主平价利器,发出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电(2022-11-01)
【摘要】 1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讯,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场10月29日在渤海海域并网发电,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中首个并网的项目。当日,批量采用中国海装H236-8.X平台机组的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成功发出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电,中国海上风电实现了新的跨越式突破。H236平台机组采用载荷平台化、接口标准化、生产模块化设计,运用超算中心与独有的全自动载荷仿真体系进行寻优,实现叶片、传动、发电等关重系统最优匹配,风轮直径从210到236,匹配功率等级从8.XMW到11MW,在满足南、北海上风电项目发电量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整机成本。作为中国海装面向超大型深远海环境开发的主力机型,H236平台机组具有轻量化、智能化、高经济性、高可靠性等优势。机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形成专利26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1项,获授权专利12项,可应用于滩涂、近海、深远海等各类风区海域。
【关键词】中国海装,自主研发,海上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