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渤海装备新型钻采装备研发提升竞争力(2021-12-03)
【摘要】 12月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11月30日,渤海装备钻井装备公司研制生产的“渤海中成”永磁电机直驱注水泵,自2019年1月在大港油田平稳运行已达千余天,综合节电率10%以上,满足了油田井场提质增效、稳产上产的建设需求。今年年初以来,渤海装备钻井装备公司强化科研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结合区域钻井及采油工艺变化,重点开展开窗侧钻用小井眼钻杆、宽幅电泵机组、长冲程低冲次柱塞泵、液动冲击螺杆钻具、电潜直驱螺杆泵等20余项新型钻采产品研发,赢得市场先机。为满足钻探公司对钻井产品一体化打包应用的需求,钻井装备公司发挥自身PDC钻头、螺杆钻具、钻铤、钻杆等全钻具组合产品制造优势,深入开展一体化配置提速技术研究,形成了针对深井、水平井、小井眼等不同井型的提速技术方案。
【关键词】渤海装备,新型,钻采装备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成功自主研发超高压采气井口(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1月16日,塔里木油田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攻关研发的“140兆帕超高压FF-NL采气井口”在迪那2-H15井完成安装并试验成功,试压140兆帕合格,标志着超高压采气井口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自主创新。塔里木油田油气藏普遍具有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特点,特别是在超高压气井采气井口装备工艺方面,长期由国外引进,不仅价格高、订货周期长,而且后期保养难度大。为此,塔里木油田依托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联合宝鸡石油机械成立研发团队,攻关140兆帕超高压、无限制工况采气井口。研发团队全面摸排100余口采气井现场情况,系统调研国内外冶炼锻造工艺差异,先后开展260余次试验评价,历时两年成功研发出国产140兆帕FF-NL采气井口。超高压采气井口的成功研制,推动了国内高端采气井口技术进步,与进口装备相比,单价降低了320万元,生产投用周期缩短了24周。目前,塔里木油田正加快推动该采气井口现场试验应用,助力超高压气井高效快速建产。
【关键词】中国石油,自主研发,高压采气井
【石油天然气】东方物探时频电磁勘探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1-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11月中旬,东方物探时频电磁勘探技术在国内13个油气田、海外10个油公司实现工业化规模应用,为新疆玛湖特大型砾岩油藏等多个油气田和中国石油海外合作区油气资源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撑。2009年以来,东方物探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组织百余名科技人员历时10年攻关,首创时频电磁勘探技术,2019年以后逐步成熟完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参数检测、高精度预测、大深度探测”核心方法、软件及装备。技术成果获集团公司专利银奖,在国内形成“重磁电普查—地震精查—电磁识别—钻探发现”勘探新模式,推动了电磁法勘探行业技术进步。时频电磁勘探技术在高精度油气识别时频电磁采集、处理及解释方面实现重大技术创新。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法的统一,结束了常规电磁法由于时间域和频率域分立应用不能有效识别油气目标的历史,实现了电磁法勘探的升级换代,核心软件和装备全面产业化。
【关键词】东方物探,时频电磁,勘探技术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金牌技术助重点井试产成功(2021-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1月16日,由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保障的新疆油田西地201-H井试产成功。这口井钻进过程中,新疆分公司应用方位伽马成像测井技术首次实施钻后测井作业,根据实时采集数据,重新制定地质导向方案,并依据地层变化调整井眼轨迹,保障油层钻遇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西地201-H井是为进一步落实西地2井区韭菜园组油藏储量规模,探索这个地区高效开发及有效提产而部署的一口重点评价水平井。在水平段钻进时,储层具有地质软、脆性小、两向应力差大等特征,导致原井眼轨迹偏离储层,钻遇率直线下降。对此,新疆分公司以方位伽马成像测井技术和油藏研究成果为核心,重新判定储层地质特性,制定了“采集+导向”一体化测井技术解决方案,并获得了油田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中油测井,伽马成像,测井技术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地质解码器”助推天然气高质量勘探(2021-11-23)
【摘要】 11月2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11月15日,中油测井新疆分公司针对准噶尔盆地四大天然气探区,创新建立20项测井评价新技术,将解释符合率提升至87%,推动四大探区累计诞生高产气井8口。这个分公司围绕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盆1井西凹陷、沙湾凹陷、白家海凸起“四气”领域,深度对标各探区普遍存在的复杂岩石类型、复杂空隙结构、复杂流体分布等评价难题,借助专业化重组大数据平台优势,持续强化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敏感参数表征和流体性质判别等工作。新疆分公司以岩性识别、物性评价、流体识别及产能评价4个方面为主,成功解决了超深层碎屑岩储层流体判别、蚀变火山岩孔隙度精准计算、致密砾岩气储层品质评价等13项技术难题,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天然气勘探测井评价体系,为连获重大突破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中油测井,天然气,高质量勘探
【石油天然气】吐哈油田抗高温复合盐钻井液应用成功(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0月27日,吐哈油田公司今年部署的重点预探井——吉7H井经过167天的钻完井,进入大型压裂阶段。这口井是吐哈油田目前垂深和井深最深的一口水平井。该井在钻进中,成功应用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抗高温复合盐弱凝胶钻井液。抗高温复合盐弱凝胶钻井液在深井钻探中具有抗高温和井壁稳定性好双优势。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借鉴在准东已应用成熟的复合盐弱凝胶钻井液,经过室内各种性能的多次优化提升,研究出抗160摄氏度复合盐弱凝胶钻井液。抗高温复合盐弱凝胶钻井液保障了吐哈油田重点探井吉7H井的顺利钻完井。该井直井段88.63天完钻,比设计周期提前31.37天。整口井施工中,33趟起下钻和套管下入正常,8趟测井一次性成功。同时,抗高温复合盐弱凝胶钻井液保障了直井裸眼段长时间稳定,旋导、定向和复合钻进安全。
【关键词】吐哈油田,抗高温复合盐,钻井液
【石油天然气】勘探院与塔里木油田联手攻关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1-10-27)
【摘要】 10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0月21日,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塔里木油田基于大数据联合攻关建设的深井塔架式抽油机工况实时测取智能诊断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利用电参数转换示功图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有力支撑了抽油机运维决策,填补了国内5000米以深塔架式抽油机在数据实时测取智能诊断方面的空白。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塔里木油田瞄准制约油气生产的技术难题,开展基于电参数的机采井工况实时测取诊断技术攻关研究,利用20余万条电参数据,建立形成了电参转功图数据模型,实现抽油机运行数据由“人工听诊器”向“全天候监测仪”的跨越。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诊断研判抽油机工作制度是否科学、生产运维是否合理等,让数据模型变得更加“聪明”,为抽油机生产优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运维策略。该技术在塔里木油田推广应用后,预计每年将节约抽油机井下工况采集费用约1500万元,推动机采系统低成本、智能化管理程度迈向更高水平。
【关键词】勘探院,塔里木油田,新技术
【石油天然气】长城钻探可溶解桥塞获专利(2021-10-13)
【摘要】 10月1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0月5日,长城钻探压裂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金属可溶桥塞,在辽河油田河19-H201井应用成功,工具坐封、丢手均一次成功,投球有明显密封显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9月下旬,长城钻探自主研发的可溶解桥塞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并授权专利。该桥塞额定工作压差达70兆帕,额定工作最高温度可达150摄氏度,在速溶介质15%氯化氢(HCL)中5至8小时即可完全溶解,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长城牌可溶桥塞具有体积小、残渣少、性能高、尺寸和溶解速度可调的优点,可应用于40至120摄氏度各种温度的地层。此外,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通过提高锚定滑片厚度可实现更大密封比。截至目前,长城牌可溶桥塞已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吉林油田、浙江油田,中国石化西南测井,贵州乌江新能源等企业多个区块规模应用,应用总数突破4300只。
【关键词】长城钻探,可溶解桥塞,获专利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定向探管首次实钻成功(2021-10-13)
【摘要】 10月1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0月9日获悉,由测井公司长庆分公司随钻测控项目部70104作业队承担的华H90-6井顺利完钻。70104作业队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定向探管,历时14天完成了2639米水平段随钻测井作业,定向探管入井无故障工作316小时,累计循环224小时,纯钻时间197小时,工作稳定、测量精确。在掌握了定向探管高精度算法、高抗振机械结构、高温度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公司、测井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出定向探管。其测量倾角精度±0.1度,方位精度±0.75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定向探管的成功应用是测井公司深化改革的显著成果,既是制造公司、测井技术研究院、长庆分公司等三家单位在测井装备研制与应用方面深度合作的结果,又标志着测井公司掌握了井斜、方位、工具面等姿态参数测量的核心技术。
【关键词】测井公司,定向探管,实钻成功
【石油天然气】渤海钻探创国内页岩气单日进尺新高(2021-09-30)
【摘要】 9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9月25日获悉,由渤海钻探录井二公司承担录导一体化的宁209H72-3井,以箱体钻遇率100%、单日平均机械钻速47.88米/小时的优质技术指标,创国内页岩气地质导向施工单日进尺777米最新纪录。这个公司运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BH-LOT可视化水平井录井导向技术”,建立空间地质模型,从区域、构造等方面综合分析地域构造特征;加强与建设方沟通和协调,制定精细导向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时数据和井眼轨迹位置及时调整、平滑井身轨迹。施工中,现场导向师与远程技术专家协同配合作业,优选“页岩铂金箱体”目的层,测算着陆垂斜深差值。依据地层变化、储层产状和钻头位置变化,精细预测气层厚度、深度、角度“三度”参数;细化调整措施指令,将轨迹调整到可钻性最好的页岩储集层,确保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打成、打好、打快”的双向工程需求。
【关键词】渤海钻探,页岩气,进尺新高记录
【石油天然气】辽河油田持续攻关稠油热采技术(2021-09-30)
【摘要】 9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9月中旬,在经过3个多月“疏堵结合”精细调控后,辽河油田杜84块SAGD日产量保持在年产百万吨线上,操作压力下降0.2兆帕,边顶水侵入风险大大降低,标志着辽河油田在驾驭SAGD这一稠油热采“王牌”技术上又迈出关键一步。针对深度为600米至1600米的中深层稠油大幅提高采收率这一世界难题,近10年来,辽河油田依托国家、股份公司科技重大专项,开展300余项室内实验、18项现场试验,实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SAGD、火驱三大技术向更稠、更深、更薄领域迈进:蒸汽驱实施黏度界限由5万厘泊提升至20万厘泊,蒸汽驱和SAGD实施深度从600米延伸至1600米,厚度从20米以上拓展至10米,SAGD驱泄复合技术培育出17口百吨井。三大方式采收率从20%~35%提升至55%~7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辽河油田,攻关,稠油热采技术
【石油天然气】吉林油田形成CCUS新型监测方法降低二氧化碳埋存风险提升利用效率(2021-09-08)
【摘要】 9月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经过10余年的攻关研究,吉林油田形成了“土壤碳通量+碳同位素+浅层井”一体化二氧化碳埋存监测方法,现场累计开展试验区大气、地表、浅层等多方位监测200余次,截至目前未发现二氧化碳泄露,埋存效果良好。吉林油田是集团公司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项目重要示范单位,具备年埋存35万吨以上能力,目前已累计埋存二氧化碳200余万吨。由于二氧化碳特殊物性,对井筒及储层有着较高要求,在注入与埋存过程中存在泄露风险。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埋存监测方法,可针对不同地貌及季节变化,建立埋存监测制度,对大气、地表及浅层二氧化碳埋存状况进行有效监测与评价。同时,为了实现定点、连续、定量、智能化监测,吉林油田根据二氧化碳驱试验区特点及物联网建设,逐步探索涡度微气象监测、遥感遥测成像、红外光谱监测等技术,为矿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助力埋存及监测技术逐步向产业化、效益化迈进。
【关键词】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埋存监测方法
【石油天然气】国内首套直铺管设备首次应用大型长输管道建设成功(2021-09-08)
【摘要】 9月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8月29日,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局)承建的京石邯输气管道复线工程1标段南拒马河直铺管工程胜利贯通。本工程使用由管道局与铁建重工合作研发的国内第一套直接铺管设备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创造了国内直铺管施工穿越距离最长(570米)、穿越地质最复杂(4种地质复合)、出土角度最大(6度)三项全国记录,这也标志着国内自主研发的直铺管设备第一次在我国大型长输管道建设中正式应用并取得成功。近年来,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管道局在技术创新上握拳发力,依靠技术创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树立品牌。通过对非开挖领域施工技术应用大胆尝试,掌握了直铺管施工的核心技术。作为国内唯一从事直铺管施工的企业,管道四公司近年来大力开展复杂工况下直铺管的施工技术研究,推进直铺管在油气管道、市政、水利水电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国内首套,直铺管设备,首次应用
【石油天然气】管研院自主研制数字化石油螺纹检测系统提效超30%(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8月24日,由管研院自主研制的数字化石油螺纹检测系统,在宝武钢铁集团油井管生产线上,已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90天。数字化石油螺纹检测系统使用以来,综合检测效率提高30%以上,为制管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油井管柱是由螺纹将单根油井管连接而成的,管柱失效80%左右都发生在螺纹连接处。因此,油井管生产使用过程中螺纹的质量性能检验极为重要。传统手工螺纹检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准确性主要依靠检测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与油井管自动化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螺纹检测效率成为各大石油制管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管研院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联合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应用电感测量、无线传输、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率先开发出集检测方案、生产测量、质量控制于一体的数字化石油螺纹检测系统。
【关键词】管研院,自主研制,螺纹检测系统
【石油天然气】新疆油田红浅火驱工业化多效复合气锚试验成效显著(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防气工艺研究,自主研制多效复合气锚,6月份开展现场试验,截至目前已完成6井次。多效复合气锚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贾敏效应、离心作用以及重力分离作用三次分离产出液中的气体,以减少气体进入抽油泵内。科研人员紧密跟踪生产动态、梳理分析生产数据,结合现场生产动态变化及举升情况反馈,优选出沉没度高、产气量大、产液量低的典型井进行多效复合气锚试验。经过一个多月跟踪分析,试验井平均日产液量增加2.9吨,最高增加7吨,平均泵效增加12%,最高增加28%,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多效复合气锚作为一种增产提效工艺,在红浅火驱工业化试验初见成效,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再接再厉,为新疆油田稠油老区千万吨稳产贡献工程技术力量。
【关键词】新疆油田,多效复合,气锚试验
【石油天然气】国产首套水下封井器海试成功,可应对3000米水下漏油事故(2021-08-27)
【摘要】 8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中国海油宣布,由其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套水下应急封井器在南海深水海域海试成功。这是解决类似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重大井喷漏油事故的“终极手段”,填补了我国在深水油气应急装备领域的技术空白。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书杰形容,水下应急封井器如同给喷涌的火山口加盖一个能完全封堵溢流的多功能瓶盖,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发生的重大井喷漏油事故最终得到有效处置,关键就在于首次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下应急封井器。水下应急封井器项目高级工程师张崇介绍,该水下应急封井器工作水深可达3000米,整体重量超过130吨。该水下应急封井器将储备在我国沿海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后勤保障基地,其使用成本较国外同类型设备低40%,在应急响应时间上亦具有巨大优势。
【关键词】国产首套,水下封井器,海试成功
【石油天然气】西北油田“十三五”示范工程通过验收(2021-08-04)
【摘要】 8月4日,国际石油网讯,近日,国家科技部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通过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承担的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十三五”项目“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示范工程”综合验收。“十三五”期间,西北油田所属塔河油田示范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9.6亿元。该示范工程项目集中发展了缝洞系统结构及剩余油表征技术,实现准确识别和精准钻遇储油“溶洞”,加密完善井建产率达91.7%。在注水增油方面,通过创建缝洞型油藏特有的空间结构井网,水驱采收率提高1.5%。在注气增油方面,创新形成缝洞型油藏单元氮气驱技术,注气吨油直接成本由1400元下降到852元。在配套工艺方面,发展配套了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靶向酸压示范推广有效率达到86.84%。在凝析气藏方面,完善了塔中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提高2.2个百分点。
【关键词】西北油田,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自主研发智能旋导现场试验完成(2021-07-30)
【摘要】 7月3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7月26日获悉,长城钻探钻井二公司施工的苏53-82-29H井顺利交井,完钻井深4643米,钻井周期97.88天,完井周期121.04天,平均机械钻速7.98米/小时,圆满完成了中国石油自主研发智能旋导现场试验。该井设计井深4836米,在该区块水平井首次二开进行承压实验。从井深2962米至4643米,进行了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导向系统CNPC-IDS现场试验,智能导向工具累计循环时间685小时,纯钻时间333小时,平均机械钻速4.96米/小时,地质导向下达7次轨迹调整通知,地面系统上传成功率98%、下传成功率90%以上,保证了井眼轨迹控制的精准、高效,全井段满足井眼轨迹设计要求,方位伽马在试验过程中准确测量了伽马值变化,为录井卡层、找层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国石油,自主研发,智能旋导
【石油天然气】钻井废物处理新技术国际环保展上成“明星”(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日前从“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获悉,安全环保院受邀展示的“水基废钻井液循环利用与残渣资源化成套技术及工业应用”成果不仅吸引了上百家企业人员前来沟通交流,环保在线、中国商报等媒体也及时进行了采访报道,成为环保产业翘楚眼中的“当红明星”。这一成果由安全环保院牵头完成,并获得2020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基于环保标准要求日益严苛、钻井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项目组针对石油开发过程中水基钻井废物环保技术难题,提出了“过程废液回用、末端残渣资源化、处理装备一体化”攻关思路,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示范工程等项目支持下,经过10年持续攻关,研发了水基废钻井液高效回用新药剂及新工艺、残渣分质资源化新药剂等创新成果,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有效破解油气勘探开发水基废物环境污染与资源化难题。
【关键词】钻井废物,处理,新技术
【石油天然气】东方物探研究院围绕“三油三气”加强准噶尔盆地风险勘探(2021-07-28)
【摘要】 7月28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7月26日,东方物探研究院乌鲁木齐分院配合新疆油田完钻8口风险井,全部获得突破。今年年初以来,乌鲁木齐分院始终围绕油田公司“三油三气”重大领域,加大准噶尔盆地风险勘探和新区新领域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和综合地震地质研究力度,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突出思路创新,精心谋划风险勘探新领域。西部凹陷强化砾岩及页岩油“甜点”预测技术攻关,东部凹陷突出砾岩刻画及油气检测技术攻关;中央隆起带突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整体评价,重点突破深层规模勘探;南缘下组合大构造突出双复杂区一体化攻关,积极推动盆地格架二维地震和目标区三维地震部署,为选区选带和目标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东方物探,噶尔盆地,风险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