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无起爆药射孔技术取得突破(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5月18日,中油测井研发的替代雷管的起爆装置——高能激发装置完成靶场试验,在无起爆药射孔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高能激发装置是中油测井十大科研项目“射孔技术装备研制与配套”中去火工射孔技术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中油测井联合中北大学经过两年攻关,解决了样机体积较大、起爆需高电压与超大电流、起爆成功率低等难题,成功研制了满足现场应用要求的高能激发装置。本次试验共进行3种模式下35次高能激发试验,成功率达100%,确定了两个组件的最小稳定电压电流等关键指标。传统油气井用的电雷管含有敏感起爆药,受到冲击振动、无线电干扰、仪器漏电、静电放电等影响时,易造成地面伤害或误射孔事故,必须与射孔弹、导爆索分车押运、分库存储。高能激发装置利用燃烧转爆轰原理和冲击起爆原理进行系统无起爆药激发,安全性高,可实现同库存储、同车押运,减少库房和押运车辆。
【关键词】中油测井,射孔技术,突破
【石油天然气】“超深层重磁电震勘探技术”通过综合绩效评价验收(2022-04-28)
【摘要】 4月28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4月25日,从东方物探采集技术中心了解到,由东方物探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科院地质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等国内19家科研院所及高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深层重磁电震勘探技术研究”,日前通过国家科技部综合绩效评价验收。“超深层重磁电震勘探技术研究”隶属国家深地资源勘探开发重点研发专项。自2016年立项以来,项目课题组充分发挥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技术优势,围绕华北、上扬子、塔里木三大克拉通盆地中新元古界目标区,为解决提高超深层地球物理资料信噪比及分辨能力、重磁电震一体化技术及联合反演、中新元古界油气有利区带评价等关键科学问题,历经5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超深层高精度重磁电采集处理配套技术、大吨位低频可控震源广角地震采集配套技术等8项重要技术成果。
【关键词】重磁电震,勘探技术,通过验收
【石油天然气】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层保护技术获突破(2022-04-28)
【摘要】 4月28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4月下旬获悉,2017年至今,大港油田累计实施油层保护2590井次,作业井平均产量恢复率由87%提升至98%,平均产量恢复期由6.7天缩短至3.3天,实现增油11万吨。这标志着大港油田研发的低密度微泡修井液、高温防水锁修井液、高密度阻垢型压井液3项技术获得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化技术。复杂断陷盆地油藏由于断块破碎、油藏类型多、非均质性强,油层保护受到技术、成本等因素制约,长期未取得突破。大港油田科研人员迎难而上,突破油田低渗储层高温防水锁、高渗储层暂堵、高压储层防结垢等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系列油层保护技术,填补了油田3项技术空白,授权发明专利12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24项,形成包含“低、中、高”不同密度的系列化储层保护技术,能够满足低压漏失井、高温低渗易水锁井、高压易结垢井等多种复杂储层作业的需求。
【关键词】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层保护技术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东方物探矢量横波处理技术填补业界技术空白(2022-04-28)
【摘要】 4月2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22日,从东方物探研究院了解到,由研究院资料处理中心承担的集团公司重大现场试验项目——“横波震源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现场试验”获得重要创新成果,完成三项矢量横波关键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全面推进油气田增储上产再添利器。研究院资料处理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东方物探一体化技术优势。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制订了周密攻关计划,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在专家指导下开展大量的流程参数试验和研发测试。为获得高精度的横波静校正量,明确初至拾取、面波拾取原则,技术团队集智攻关,开展大量研究试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仅用短短3个月时间,高效完成三项矢量横波关键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两年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矢量横波配套处理技术流程,包括3项关键技术和8项技术方案,填补了国际业界技术空白。
【关键词】东方物探,矢量横波,处理技术
【石油天然气】技术自主创新,成本下降五成我国超高压射孔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2-04-24)
【摘要】 4月24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3月26日,塔里木油田联合中油测井完全自主攻关研发的国产化89型耐压245兆帕、耐温210摄氏度的射孔技术,在塔里木博孜1301井复杂工况条件下试验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努力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引领世界一流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塔里木油田立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创新纳入油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与信息化,联合中油测井,着力自主创新,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无经验借鉴情况下,从射孔枪选材、整体结构设计、密封结构与材质优化、聚能传爆结构优化、射孔爆轰力学模拟等方面不断摸索试验,历时两年攻关突破了245兆帕超高压射孔技术瓶颈,室内实验耐温耐压、穿深、孔径、毛刺高度等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通过GB2048标准试验流程,现场试验发射率达100%,成本不到进口技术的50%。
【关键词】超高压,射孔技术,世界先进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桥射联作技术在青海泥岩生物气井首获成功(2022-03-31)
【摘要】 3月3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3月22日,从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传来喜讯,中油测井历时40个小时,高质量完成青海油田涩探1井长井段桥射联作施工任务,这是青海油田泥岩生物气井首次成功运用桥射联作射孔工艺。涩探1井是青海油田部署在三湖涩东地区的一口风险探井。中油测井使用自主研发的定向+深穿透桥射联作工艺技术,高效、准确地实现了解放水平段油气层的目的。中油测井青海分公司C3721作业队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高效优质地完成了该井16段94簇的施工任务,射孔发射率、作业一次成功率均为100%。中油测井紧盯油田需求,积极推广桥射联作工艺技术,应用“等孔径定向射孔技术”新工艺组合实现8项指标。目前,已累计完成桥射联作施工作业60井次,单段作业时效整体提升34.2%,实现桥射全工序、全井筒提速提效,助力油田的单井产量提升及水平井的规模性开发。
【关键词】中油测井,桥射联作技术,生物气井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偏心核磁探头研制获重大突破(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3月26日获悉,中油测井在长庆油田陇东标准井圆满完成iMRT偏心核磁测井仪自主化探头综合性能和材料工艺验证,该仪器探头自主化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偏心核磁探头是核磁仪器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发技术难度大、造价高昂,且供货厂家产能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偏心核磁仪器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中油测井核磁研发团队通过近三年自主攻关,相继攻克了磁体设计仿真、低噪声软磁材料选型和定向辐射天线研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形成了3支工程化探头样机。中油测井成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素质过硬的偏心核磁试验队伍,以庆阳标准井核磁测井合格资料为标准,精细设计试验方案,全程标准化施工。试验中质量监控曲线正常,孔隙度曲线与标准曲线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探头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此次试验的成功对实现偏心核磁测井仪完全自主化制造,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油测井,核磁探头,重大突破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两项科技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022-03-03)
【摘要】 3月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2月21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表彰了2020年省科学技术成果。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共有两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中深层超稠油SAGD百万吨示范工程研究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河油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中深层超稠油SAGD示范基地,连续3年保持百万吨稳产,SAGD应用界限由500米拓展至1000米,采收率达到63%至75%,较蒸汽吞吐提高30%至50%以上,开发指标达到国外浅层SAGD水平,累计增油690万吨,近3年创效18.96亿元,并有效带动全产业链的工作量及效益。《油井机械找堵水技术创新与完善》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该项技术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一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发表论文4篇,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实现了油井机械找堵水工艺的进一步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辽河油田,两项科技,科技进步奖
【石油天然气】塔里木油田填补国内高端采气井口装备空白(2022-03-03)
【摘要】 3月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3月1日获悉,由塔里木油田主导研发成功的国产超高压采气井口,已成功开展现场试验2井次,试压140兆帕,平稳生产超100天以上,有力促进了超高压油气田走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塔里木油田依托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联合宝石机械公司,历时2年,攻关突破了140兆帕、无限制工况采气井口设备,技术和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通过了国际第三方DNV公司现场认证,获得国内首张超高压采气井口的PR2认证试验报告及第三方认证证书,填补了国内在高端采气井口装备和国际认证的空白。“这一成果有力推动了国内核心装备加工制造能力。”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技术专家彭建云说,“与进口装备相比,其价格降幅超过30%,采购周期缩短24周,对我国深层超深层高压超高压油气井安全高效建产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塔里木油田,高端采气,井口装备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分子管理创新联合体挂牌成立(2022-02-25)
【摘要】 2月2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2月18日,中国石油分子管理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宣布,中国石油分子管理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分子管理技术是石油石化行业基础性和颠覆性技术,通过提升分子认识水平、模拟和优化石油加工过程,可充分发掘原油分子价值,实现原油资源高效利用。分子管理被列为中国石油“十四五”十大科技创新领域之一。中国石油分子管理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企校合作与融合创新,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及创新资源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水平和重大研究成果与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中国石油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词】中国石油,分子管理,创新联合体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解释软件增添“硬”实力(2022-02-24)
【摘要】 2月22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2月16日,中油测井自主研发的“油气测井处理解释软件CIFLog-LEAD”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中油测井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历时20年自主研发的CIFLog-LEAD测井解释软件,是新一代基于数据库的测井专业软件,主要包括系统平台、集成数据平台、通用可视化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四大核心底层,融合常规测井、成像测井、随钻测井、生产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和储层综合评价6个处理应用系统。在试投产阶段,这个软件累计安装1860台套,为俄罗斯、加拿大等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在国内大庆、长庆、塔里木、西南等16个油气田处理各类资料72万余井次,识别油气层累计超过530万米。
【关键词】中油测井,解释软件,实力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大颗粒旋转取芯渤海湾立新功(2022-02-16)
【摘要】 2月1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2月10日,从渤海湾海洋钻井平台传来喜讯:中油测井使用国产改进型大颗粒井壁旋转取芯仪,以一次入井收获30颗大颗粒岩芯、收获率100%的成绩,创下了在渤海湾单枪单钻头钻进次数最多、收获大颗粒岩芯最多的施工纪录,高效助力渤海西部海区勘探开发。对比传统旋转取芯装置,改进型装置在软件设计、压力监控、机械马达等方面均有较大改进。施工前,技术部门结合这个地区地层多层段发育火山岩储层特点,制定了先难后易、抢抓主力层、长距离起下活动电缆、严控仪器悬停时间等施工预案。施工中,负责施工的C1258队技术人员持续关注地层岩性变化,认真计算电缆头张力等关键环节,保障了取芯工作顺利进行。岩芯反映了岩石属性、岩性破碎程度、裂缝发育情况、泥浆侵入情况等地质情况,为后续解释评价和试油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油测井,大颗粒,井壁旋转
【石油天然气】大港油田参与研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2022-02-16)
【摘要】 2月1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2月11日,从大港油田了解到,油田对外合作项目部参与的《海洋工程及船用高端铜合金材料研制与应用》项目正式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名单,所承担的子课题已启动方案编制工作。大港油田参与课题隶属“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专项,主要针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泵体、管路及阀门耐蚀性差、服役寿命短等问题进行攻关,将通过开展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成套技术研究,突破海洋油气开采国产高耐磨高耐蚀铜合金管棒材工业化成套技术瓶颈,形成相关铜合金材料工业化规模生产能力,填补国内空白。对外合作项目部将依托赵东海洋工程实验中心,致力于开展高端铜合金典型产品在海洋石油平台的应用及考核评价研究,具体负责耐高流速海水冲刷型铜合金典型铸件产品、典型管系构件的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大港油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油气集输加热炉技术研发中心成立(2022-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月20日,中国石油油气集输加热炉技术研发中心在冀东油田机械公司挂牌成立。此次获批建设的中国石油油气集输加热炉技术研发中心,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股份公司认定组织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的技术研发中心、支持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心将致力于打造为油气集输加热技术研发与战略储备规划、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综合性科技攻关平台。主要围绕油气生产领域先进加热技术,低NOx和低碳燃烧,气体焚烧与应急排放技术,新能源应用,装备智能与信息化技术等开展相关研究。下一步,冀东油田将依托这个中心,瞄准“三个一流产品+一项核心技术”目标,大力推进新能源创新研发力度,深入研究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技术,积极开展新能源加热炉和氢能燃烧器研发攻关。
【关键词】中国石油,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压裂优化设计软件国产化迈出关键一步(2022-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月27日,中国石油压裂优化设计软件FrSmart 1.0 Beta版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对外发布。这一软件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国产压裂优化设计软件零的突破,标志着压裂软件行业“中国芯”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压裂优化设计软件空白,打破了国外对该领域软件的垄断,具有里程碑意义。压裂优化设计软件是进行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施工参数优化的必备工具。长期以来,国内完全依赖进口。2018年以来,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调动跨板块、跨学科、跨专业联合优势单位,组成联合攻关团队,本着“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开展软件研发攻关,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积压裂优化设计软件FrSmart 1.0 Beta单井版,关键模块实现了一体化无缝衔接,满足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直井、定向井、水平井单井压裂方案优化需求。
【关键词】中国石油,压裂优化软件,国产化
【石油天然气】吐哈油田技术进步为主营业务发展注入动力(2022-01-28)
【摘要】 1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月19日获悉,2021年,吐哈油田围绕勘探开发主营业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吐哈特色的技术利器。吐哈油田承担集团公司课(专)题1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授权专利7件,技术进步有力支撑了油田增储稳产工作。吐哈油田加大效益开发技术攻关,稀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葡北油田注气开发与储气库协同建设重大开发试验获得重要进展,明确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和储气库协同建设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攻关高温高盐超深特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鲁克沁建成国内最大的稠油减氧空气泡沫驱试验区。三塘湖页岩油、致密油非常规油藏开发技术持续攻关,单井日产油达到15吨。吐哈油田加快工程技术攻关,加强优快钻井技术攻关,准东大平台丛式水平井组钻井规模增加至6口,一开周期缩短至4天。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持续进步,吐哈区域沁探1、吉7H等提速示范井二开钻井周期缩短至22天。
【关键词】吐哈油田,技术进步,注入动力
【石油天然气】大连化物所实现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低碳天然气(2022-01-14)
【摘要】 1月14日,能源界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质氢键选控与活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路芳团队,实现了原生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低碳天然气。该工作中,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催化氢解策略,可以直接转化多种农林废弃物快速制备天然气:通过精准构建Ni2Al3合金催化活性中心,促进原生生物质大分子中碳-氧和碳-碳键的高效断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生物质高效转化制备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碳收率可达93%,并且符合管道天然气的组成。全生命周期和经济评估分析表明,生物质天然气与化石天然气相比,碳排放降低了30%左右,通过初始氢压的优化,0.1MPa氢压条件下的碳排放仅为4.0MPa氢压下的10%左右。此外,利用该技术路线,有望实现从原生生物质出发,利用可再生氢气等制备生物质天然气,再通过管道输送将该天然气用于工业、住宅、交通和发电等方面。该技术路线制备的天然气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经济竞争性,为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提供了新技术路径。
【关键词】大连化物所,生物质,低碳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管道设计院获两项海洋工程AiP技术认证(2021-12-31)
【摘要】 12月31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2月22日,由管道设计院完成的悬链锚腿式单点系泊系统(CALMSPM)获得法国必维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LNG加注船获得英国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证书,两项均为集团公司首次在相关技术领域获得的AiP认证。2021年,管道设计院相继获得FSRU、LBV以及CALMSPM3项AiP证书,证明这些装置在可靠性、安全性与环保方面均能满足当前国际海事组织相关法规与规则以及船级社规范与要求。管道设计院此次取得的两项AiP认证,是管道设计院多元化战略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拓展了海洋工程业务范围,进一步强化了管道设计院在浮式装备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了管道设计院在国际海洋工程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实际项目设计中,为管道局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前景广阔。
【关键词】管道设计院,海洋工程,AiP技术认证
【石油天然气】我国自主超重力技术炼油主力装置首秀成功(2021-12-10)
【摘要】 12月1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近日,中国石油在辽阳石化年1000吨超重力低温硫酸烷基化工业示范装置上开展的工业侧线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超重力技术首次应用于炼油主力工艺单元,在拓宽原料渠道、提高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上独具优势。超重力反应分离成套技术由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兰州寰球工程公司完成工业设计。此次试验结果显示,超重力大型反应器在强化瞬时混合、瞬时撤热上特点突出,有效增强了主反应的选择性,相同原料下生产的烷基化油辛烷值(RON)最高可达99,接近理论极限,比国内外同类技术高2至4个辛烷值,酸耗同比降低40%左右,烯烃转化率99.5%以上。试验证明,新技术还适用于混合碳四加工,产品辛烷值(RON)达98左右,这为碳四高值化利用、拓宽烷基化油原料范围,也为企业调和国Ⅵ汽油减少对MTBE和醚化汽油的依赖提供了新的路线选择。
【关键词】超重力技术,炼油,装置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射孔新软件填补国内空白(2021-12-03)
【摘要】 12月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1月26日,中油测井西南分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赵昕迪表示,“自主研发的射孔设计优化与作业监测软件,在长庆油田H40平台两口井进行了射孔设计优化现场试验,让平均破裂压力降低6.33%,射孔工程设计时耗降低71.25%,明显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为非常规油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个软件是中油测井西南分公司结合射孔施工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实现与油田公司同频共振,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率而孵化出的射孔“研发+生产+应用”新成果,并于11月22日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西南分公司通过技术“桥接”,实现全功能集成,研发出射孔设计优化与作业监测软件,并通过了CNAS认证,获得发明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4项,成功填补了国内闭环式射孔设计优化软件的空白,取得国内水平井射孔设计优化软件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射孔集成软实力国际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油测井,射孔新软件,填补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