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三一氢能3000标方制氢电解槽发布(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日前,三一氢能有限公司在长沙智联重卡产业园发布全球最大单体制氢电解槽三一S系列3000标准立方米方形电解槽、三一GW级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绿电制氢面临着制氢成本高、电解槽设备维修保养代价大、运行稳定性差三大痛点。三一氢能S系列3000标准立方米方形电解槽,具有高电流密度、大型化、宽功率波动、模块化、智能化等特点。该产品大幅降低了系统成本、提升了绿电利用率,为绿色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绿氢市场持续放量,单体电解槽大型化将成为制氢产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全球最大,单体,制氢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14个项目获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2023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石化相关企业参与的14个项目获奖,其中,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齐鲁石化合力攻关的项目“胜利油田百万吨碳捕集驱油与封存关键工程技术及示范”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还有中国石化企业参与的4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个项目获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个项目获基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为鼓励和表彰在化工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化工学会于2019年设立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下设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三个子奖项,2023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共计67项。
【关键词】胜利油田,石油工程,设计
【石油天然气】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竣工投产(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12月6日,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竣工投产。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储热规模15MW、年产蒸汽4.8万吨,替代天然气313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6768吨、数智化建设达到无人值守的新型绿色注汽试验站顺利落成,标志着辽河油田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技术实现质的飞跃。辽河油田作为国内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连续37年保持油气千万吨规模稳产,注汽系统年消耗天然气约14亿立方米,排放二氧化碳303万吨。高能耗、高碳排的现状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矛盾,亟需通过探索清洁能源替代的有效途径加以解决。同时,加快提升绿电消纳能力,为电网削峰填谷提供技术支持,也是辽宁绿色能源升级发展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辽河油田,竣工,投产
【石油天然气】我国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获重大突破(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我国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12月16日发布消息称,近日,由中国煤科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万标准立方米/天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装置,在窑街煤电集团甘肃科贝德煤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顺利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窑街煤电集团其所属海石湾煤矿煤层气是我国极为稀少的含氦煤层气资源。多年来,该煤层气一直被用作工业燃料,其中的氦气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该装置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含氦煤层气提氦成套工艺及其工程化技术。未来,煤科院提氦成套工艺技术将推广应用至天然气提氦领域,增加我国氦气资源供给途径。
【关键词】煤科院,承建,全球首套
【石油天然气】“璇玑”首次在国内陆地油气田商业化应用(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中国海油自研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以下简称“璇玑”系统)探边工具助力渤海湾某陆地油气田水平井段成功作业,油层钻遇率达100%,标志着中国海油探边地质导向技术首次在国内陆地油气田完成商业化应用。“璇玑”系统的研发成功是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是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其中,随钻探边工具DWPR(Directional Wave Propagation Resistivity Tool)采用业界首创的双斜正交和轴向收发天线组合,能显示井眼周围最远6.8米的地层结构和储层物性变化情况。
【关键词】钻井工程,测井技术,中国海油
【石油天然气】西南物探国内陆上最大三维项目成效显著(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11月中旬西南探区传来喜讯,由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207-211-212联队承担的四川盆地川西北部苍溪-剑阁地区三维项目荣获西南油气田“优秀地震采集项目”荣誉称号;由东方物探研究院西南物探研究院承担的苍溪-剑阁“三标工程”处理解释成果支撑油田公司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项目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苍溪-剑阁三维项目是2023年度国内陆上最大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也是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的重点项目和东方物探公司的重点“三标工程”。为了高质量完成勘探任务,西南物探分公司首次实施三联队管理和甲乙方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科学组织、精细管理,5200余名施工人员汇聚川西北丘陵山地,开启勘探“大决战”,取得混采最高日效、全节点最高日效、生产日效均超过2000炮、单日最高采集超过4000炮的骄人业绩。
【关键词】西南物探,中国石油,油气开采
【石油天然气】隆基氢能“绿电+绿电”系统解决方案发布(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11月1日至3日,SNEC第六届(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在展会上正式发布,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这意味着隆基氢能已具备基于最优单位制氢成本(LCOH)的离/并网制氢项目全流程承接能力。绿电制绿氢是全球低碳能源发展的共识。据预测,到2028年氢能新增装机量将突破50GW。当下困扰绿氢产业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设计项目关键设备的配置方案,既可以充分适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同时又能兼顾绿氢成本。隆基“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不但依托智能算法在较短时间内输出10000个以上的配置方案,同时可以迭代数百次,再通过暂态仿真平台、稳态仿真平台以及实证测试平台来模拟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运营状态,从而深度优化项目的LCOH,直至达到符合项目边界要求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上海,隆基氢能,科技
【石油天然气】中石油VOCs催化氧化技术步入国际一流方阵(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截至11月6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VOCs催化氧化催化剂PDV-B01在兰州石化公司公用工程一部化工净化水区域高浓度废气装置上稳定运行超2500小时。经过120小时的第三方标定结果表明:标定期间装置运行稳定,出口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20毫克/立方米,苯浓度小于4毫克/立方米,甲苯浓度小于2毫克/立方米,二甲苯浓度小于1毫克/立方米。这标志着催化剂PDV-B01首次工业应用取得圆满成功。
【关键词】兰州,石化,公司
【石油天然气】我国能源化工核心装备实现重大突破(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0月20日,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气透平压缩机组,通过了由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的工业运行中期评审。该机组是目前国内单套产氧量最大空分装置的配套压缩机组,应用于宁夏宝丰能源集团三期煤制烯烃项目,于2023年2月投入工业运行,至今已平稳运行5000余小时。据了解,我国特大型空分装置配套的压缩机组曾长期依赖进口。2015年8月,由沈鼓集团研制的中国首台十万等级空分压缩机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设计制造特大型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的国家,沈鼓集团成为继德国西门子和曼透平之后,全球第三个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
【关键词】空气,透平,压缩机
【石油天然气】国产化大口径强制密封球阀通过验收(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由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承担的科研课题“大口径强制密封球阀、轴流式调节阀国产化”项目研制产品——NPS24 Class 900强制密封球阀,于昌吉试验场完成现场测试及专家鉴定,顺利通过工业性试验验收。鉴定专家认为,本课题研制的大口径强制密封球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在天然气计量检定工艺系统推广使用。据悉,NPS24 Class 900强制密封球阀通过此次验收后,将在国家大流量计计量站沈阳分站、贵阳分站、西三线、西四线及后续输气管道及计量站工程推广应用。专家表示,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和现场推广应用,将有力解决以往受进口阀门制约难题,打破技术垄断,提高保障能力,并降低同等规格阀门采购单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国家管网,昌吉,试验场
【石油天然气】大庆钻探伽马能谱录井技术填补空白(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0月10日,经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认证,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1.68电子伏特(eV)宽带隙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32%,刷新了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目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已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33.7%,其中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0.58%。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工程技术人员创新采用多级界面调控方法,成功将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74个百分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超越34%奠定了基础,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大型清洁电力基地建设及油田分布式清洁能源替代。
【关键词】大庆钻探,录井技术,石油技术
【石油天然气】工程材料院刷新宽带隙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0月10日,经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认证,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1.68电子伏特(eV)宽带隙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32%,刷新了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目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已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33.7%,其中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0.58%。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工程技术人员创新采用多级界面调控方法,成功将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74个百分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超越34%奠定了基础,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大型清洁电力基地建设及油田分布式清洁能源替代。
【关键词】中国石油,分布式,清洁能源
【石油天然气】深企“智造”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回国钻探(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9月13日凌晨,距深圳西南方向270多公里的东部海域开平区块的KP18-1-4d井顺利开钻。这也是由深企“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号今年回国后首次进行深水探井作业。该井作业水深513米,设计井深3628米,钻探目的是落实开平区块某地质构造的特征,扩大区块整体油气储量和资源量,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该区域整体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深蓝探索”号由中国海油和招商局集团两大央企共同设计建造的“国之重器”,作业最大水深可达1000米,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是全球首艘获得挪威船级社(DNV)智能认证的钻井平台。与传统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对比,“深蓝探索”号综合作业效率可提高15%至30%。
【关键词】中国海油,石油钻井,油气资源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智能旋转导向系统创新纪录(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9月8日,在四川自贡的深层页岩气开发区块,中油测井自主研发的IDSH智能旋转导向系统创出单趟进尺1695米、单次连续作业305小时的新纪录,实现了中国石油自研旋转地质导向系统在高温高压、高振动、偏移距长等恶劣工况条件下的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中油测井自主研发的IDSH智能旋转导向系统,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定向井高端市场的垄断,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该系统已在长庆、塔里木、新疆、西南、辽河等油气田的30余口井中推广应用,累计工作时长超过9600小时,有效解决了水平井、大位移井等钻井易托压、轨迹控制难、钻速慢、水平段延长困难等难题,为我国非常规、超深油气藏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装备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IDSH,智能旋转,导向系统
【石油天然气】物探院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取得突破(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物探院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该技术在中江、普光等区块成功推广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超1000平方公里,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碎屑岩领域勘探开发。目前,中国石化大部分油田已逐步迈入以岩性油气藏为目标的精细化开发阶段,对砂岩储层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探院研究团队针对致密碎屑岩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受沉积相、岩相影响大等问题,创新研发多级相控谱模拟随机反演技术,并基于NEWS(油气综合解释系统)平台形成自主软件模块,提高了NEWS实用化水平。研究成果经集团公司科技部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有效推动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创新。
【关键词】中国石化,油田,岩储层
【石油天然气】中原石油工程自主研发高性能测试封隔器成功应用(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原石油工程自主研发的直径106毫米小尺寸测试封隔器在川东北元深1井施工中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外超高温、超高压差小尺寸测试封隔器的空白,为川渝地区深井、超深井勘探开发提供了新利器。川渝地区气藏温度高、压力高、储层埋藏深,在施工过程中,对封隔器的承压能力、密封件的持续抗高温能力等提出严格要求。中原石油工程井下特种作业公司成立测试工具研发团队,针对封隔器抗高温高压、耐压差等问题展开攻关,最终研制出直径106毫米、耐温232摄氏度、耐压差105兆帕且自带旁通的测试封隔器。
【关键词】国内外,超高温,超高压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创多项国内钻井纪录(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8月21日,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正加紧组织开展钻塞作业,准备向地下更深层挺进。该井在本月中旬二开固井作业期间,创下我国大尺寸套管下入最深、套管下入吨位最大等多项纪录,再显“入地”实力。作业期间,塔里木油田联合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骨干集智攻关,优化通井钻具组合,对各井段实施划眼、扩孔等“专段专通”措施,保障井眼通畅清洁,降低套管下入遇阻、漏失风险。此外,联合西部钻探固井公司,首次使用国产自研大尺寸封隔式分级箍等固井工艺,科学优化固井参数和浆柱结构,助力固井施工排量平稳、密度均匀,施工连续无中断,流量误差小于1%,有力保障了上部地层封得住、固得好。
【关键词】套管,下入,最深
【石油天然气】我国自主研发海床泥面下水下生产防护系统安装完成(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8月21日获悉,我国海上油田首个海底“金钟罩”,在锦州25-1油田 W-1井区开发项目成功安装,将为释放渤海通航区油气产能提供全新工程解决方案。该“金钟罩”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一种高14.25米、外径24米,重达450吨的水下钢圆筒,它可以作为包括采油树、水下生产管汇等在内的水下生产系统的地基支护,并将采油树、水下生产管汇、摄像装置等罩在里面,就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全方位确保水下生产系统不受侵犯。
【关键词】通航区,油气田,锦州
【石油天然气】全球首例水下多锤联动振沉大直径钢圆筒取得突破(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8月21日从中交一航局获悉,近日,中交一航局参建的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锦州25-1西井区油田开发项目,于外海深水处顺利完成钢圆筒防护结构安装,标志着全球首例水下多锤联动振沉大直径钢圆筒取得突破性成功。据了解,作为大圆筒技术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此次振沉,也是中交一航局完成施工的第400个钢圆筒。
【关键词】中海石油,天津,联动振沉
【石油天然气】全球首套5000米混合动力沙漠快速移运钻机诞生(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8月11日,中石油宝鸡石油机械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5000米(1500马力)混合动力沙漠快速移运钻机成功起升,该钻机是在以往钻机具备沙漠快速移运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电池储能和柴油发电并行的混合动力设计,将电化学储能与燃油发电机组合钻机电控系统整合为新型智能微电网系统,使钻机实现电、油、储多元混动及能源精细化管理,单台钻机全井作业周期平均节油可达10%-15%,相当于年减少碳排放1000吨。同时钻具下放势能实现70%-85%回收利用,每年可节电12万千瓦时左右。此外,该钻机机组运行噪音低于常规钻机。
【关键词】电池储能,柴油,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