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中石油POE技术获重大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从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科研人员在气相法聚乙烯生产装置上成功开发出6个超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聚乙烯系列新产品。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市场同类改性及光伏用聚烯烃弹性体(POE)水平,在国内首次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新突破。据介绍,本次生产的产品应用国内自主设计开发的新型催化剂,所生产的聚乙烯系列产品中UL0588产品密度为0.884g/m3,熔点为66.2℃,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指标水平。
【关键词】石油,独山子,石化
【石油天然气】锂电池低温放电技术获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一研究课题组研发出电场辅助超分子自组装层技术,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电解液设计方式,仿佛给锂电池穿上一个穿脱自如的智能防护衣,有望解决冬季电动车故障频发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锂离子电池因寿命长、比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市场上有广泛应用。然而,其在低温下性能下降的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导致冬天手机“冻”关机、电动车“趴窝”等现象时有发生。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介绍,当电池需要工作时,“防护衣”会自动套在锂电池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不仅能防止电解液在高电压下分解,还能加速锂离子的传输,使电池在低温下也能高效工作。当电池不工作时,“防护衣”又能自动脱下,让电池恢复到常规状态。在‘防护衣’作用下,锂金属电池在-79℃的低温条件下仍可高效放电。
【关键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
【石油天然气】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技术获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研究团队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失效。运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性、长循环性能。研究成果以“熔融粘结干法制备具有超薄电解质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
【石油天然气】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研发成功(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张轩教授团队研制出新型聚酯反渗透膜,克服了主流商用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多项原生缺陷,为下一代海水淡化技术提供了新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据张轩介绍,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设施的关键装备,目前主流商用反渗透膜主要基于聚酰胺材料,美国、日本等国的几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大部分份额。张轩团队自2014年开始研究新型反渗透膜材料,他们着眼于改良膜材料的化学耐受度,解析了传统聚酰胺膜是如何在活性氯攻击下降解的。
【关键词】南京理工,环境,渗透膜
【石油天然气】宁德时代发布天恒储能系统(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4月9日,“宁聚 时间的能量”2024宁德时代储能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在会上正式发布。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储能欧洲业务部总裁许金梅表示,此次推出的宁德时代天恒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集“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多维真安全”于一体,并且可量产、可交付。“天恒”采用了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技术,为锂离子清除路障,做到了首5年容量零衰减、功率零衰减,辅机功耗全生命周期可控且不增长,让储能系统保持由内而外的“冻龄”。
【关键词】储能,安全,零事故
【石油天然气】隆基硅片再现创新性技术突破(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隆基绿能发布全新硅片产品“泰睿”,再次汇聚全球目光,成为近十年来硅片领域重大创新突破。新产品具有全平台支持、电阻集中度高和吸杂效果好三大优势,相对于常规产品将大幅降低制造环节的碎片率,保障薄片化降本后的产品可靠性,有效提升下游电池端效率,改善组件端明暗片差异。新硅片一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硅片尺寸内卷及传统工艺路径被彻底打破,光伏产业迎来重大技术利好。
【关键词】传统工艺,光伏产业,技术利好
【石油天然气】大连化物所成功研发离场电催化全分解硫化氢制氢新技术(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研发成功了电子介导对驱动的离场电催化技术,在电催化全分解硫化氢制氢和硫磺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室温、常压下实现了硫化氢完全分解,并进行了反应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考验,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工艺,将硫化氢完全消除并资源化利用。据悉,离场电催化技术解决了传统电催化规模化放大的难题,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以年产100亿立方米,硫化氢含量为15%的天然气田为例,采用绿电供应的离场电催化技术时,可回收15亿立方米高纯绿氢,即13.6万吨绿氢。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采用克劳斯工艺处理硫化氢约80亿立方米,若采用离场电催化技术处理,可回收73万吨绿氢,若替代传统煤制氢工艺,可实现减排CO?约1400万吨,对相关企业实现双碳目标将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煤化工,石油,化工
【石油天然气】国产非贵金属催化剂试产化妆品级白油成功(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中国海油采用国产自主研发的非贵金属润滑油加氢催化剂体系完成化妆品级白油工业试验,并产出合格产品。据介绍,白油是经深度精制脱除芳烃、硫、氮和氧等杂质后得到的无色、无味、无腐蚀性的特种矿物油品,主要分为粗白油、工业白油、化妆品级白油、食品级白油和医药级白油五大品类,后三类统称为高档白油。目前高档白油的生产工艺均需采用贵金属补充精制催化剂,而用非贵金属补充精制催化剂替代后可实现降本80%以上。
【关键词】中国海油,非贵金属,润滑油
【石油天然气】宁夏能化公司成功研发新牌号聚乙烯醇产品实现进口替代(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公司成功生产出088-40新牌号聚乙烯醇产品,实现了该牌号产品在下游生产领域的进口替代,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聚乙烯醇是该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其因具有强力粘接性等特点,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建筑等行业。088-40型聚乙烯醇主要用于3D打印材料生产,国内需求量大,但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该公司聚力产业链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度,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在接到集团公司088-40型聚乙烯醇产品开发任务后,多次组织召开新产品开发专题会议,确定生产思路,周密统筹安排新产品开发工作。
【关键词】产业链,高端化,差异化
【石油天然气】CCUS领域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NQI专项),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是中国石油第二个获批的NQI专项。项目的设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也是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部署。项目将全面梳理和总结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的技术经验,形成关键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在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中的标准化工作重点,为推动二氧化碳埋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大型,油气,藏埋
【石油天然气】废塑料耦合海水制氢有新法(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中心研究员陈勇团队提出电化学重整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耦合海水制氢新策略,可以高选择性地将废弃PET重整为高附加值的乙醇酸。阳极析氧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多种活性氧物种产生。这些活性氧物种被认为是传统热催化有机物氧化反应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因此,以电解水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为基础,将阳极析氧反应过程替换为重要的有机分子氧化反应,可实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绿色合成,并有望降低氧化过电位,提高制氢效率,从而破解电解水制氢降本增效的难题。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化学
【石油天然气】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有新策略(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高效制一氧化碳,为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上。
【关键词】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石油天然气】耐低温微型超级电容器研制成功(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大连交通大学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水系电解质具有本征安全的特性,因此水系微型储能器件在便携式微型电子设备和规模化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水系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过窄,以及较高凝固点引起的易结冰等问题,导致该体系储能器件能量密度较低,低温下电化学性能衰减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高浓盐电解液的应用有效拓宽了水系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并且具有优异的抗冻性能,但其应用受到盐溶解度低和成本高的限制。此外,高浓盐电解液通常还存在黏度高和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
【关键词】科学院,大连,化学
【石油天然气】硅氧烷有望实现生物降解(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硅和碳都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但是自然界却从未发现硅碳键的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首次设计出一种酶,可打破硅和碳之间牢固的人造键。这种键存在于广泛使用的硅氧烷或有机硅化学品中,而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残留在环境中。这一成果有望使硅氧烷等化学物质实现生物降解。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上。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定向进化来培养一种称为细胞色素P450的细菌酶。研究人员使细胞色素P450的DNA产生突变,并测试了新的变体酶。然后,性能最好的酶再次突变,测试重复进行,直到酶的活性足以让研究人员确定反应产物并研究酶的作用机制。最终改进的酶不会直接裂解硅碳键,而是通过两个连续步骤氧化硅氧烷中的甲基。这意味着两个碳氢键被碳氧键取代,这种变化使得硅碳键更容易断裂。
【关键词】美国,加州理工,细胞色素
【石油天然气】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获重大突破(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技术研发团队与湖南中车时代通号电气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出CTCS车载应答器及地面无源应答器,顺利通过装车考核并开始小批量供货,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CTCS车载应答器安装在列车底部,地面无源应答器安装在铁道线路上,为线路上的信号传输装置,向列车发送报文信息。该类产品长期从国外进口。为打破国外垄断的困境,时代新材配合时代通号公司,开发出低电磁屏蔽、高硬度、高韧性的聚氨酯材料,解决了材料封装成型过程中对线路板变形的影响,两种应答器均通过了欧洲客户的全套性能检测及装车考核,产品长期使用性能稳定。该类产品的成功推广是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聚氨酯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工程化应用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株洲,时代,新材料
【石油天然气】燃料电池与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新挂牌(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五家单位,联合共建的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大连市发改委批准,并报告国家发改委,完成共建单位的迭代更新,重新挂牌。该中心旨在通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链、产业链,解决发达国家对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与“卡脖子”问题,带动产业升级。此次五家单位强强联合后,将聚焦氢燃料电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利用已有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氢、储氢突破性技术,共同推进氢能领域关键技术完善研发,加大市场化应用推广,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创新应用平台,并将大力支撑解决制约我国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实施。
【关键词】燃料,电池,氢源
【石油天然气】天津大学半导体石墨烯研究获突破(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马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半导体石墨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石墨烯电子学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打开了石墨烯带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一突破被认为是开启石墨烯芯片制造领域大门的重要里程碑。该项成果已于1月3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作为首个被发现可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二维材料,石墨烯独特的狄拉克锥能带结构,导致了零带隙的特性。而零带隙特性正是困扰石墨烯研究者数十年的难题。如何打开带隙,成为开启石墨烯电子学大门的“关键钥匙”。马雷研究团队通过对外延石墨烯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成功地在石墨烯中引入了带隙,创造了一种新型稳定的半导体石墨烯。这项前沿科技通过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时间及气体流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了碳原子在碳化硅衬底上能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这种半导体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远超硅材料,表现出了十倍于硅的性能,并且拥有硅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质。
【关键词】天津大学,纳米,颗粒
【石油天然气】全球第一桶!煤炭地下原位热解提取煤焦油获成功(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1月15日,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项目成果在陕西榆林发布,全球第一桶利用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技术提取的煤焦油在陕北问世,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实际零的突破。此前,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组织院士及专家,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验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先导性试验工程,打通了采油工艺流程,成功在煤炭开采前将煤中蕴藏的焦油提取出来,对增加国内油气资源供应、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意义重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说。
【关键词】陕北,富油,煤地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突破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原料“瓶颈”(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用中国石油聚乙烯产品制造的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备案批准,开创了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国产化新时代。此次获批的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是在华北化工销售的推动下,以兰州石化公司LD26D产品作为原料制造而成的。这是国产医用料首次应用于注射剂内包装材料。作为医用料中的”天花板”,该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华北化工销售将为兰州石化LD26D产品大规模量产的后续工作做好准备,也将继续加大在新产品、新材料方面的投入力度,为药品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作出贡献。
【关键词】聚乙烯,产品制造,注射
【石油天然气】商用液氢储运关键装备实现突破(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日前,查特中国国内首批商用液氢储罐发运,我国商用液氢储运领域关键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氢气的液化温度为-253摄氏度,所以液氢储罐对真空绝热保温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极大挑战,此前国内在商用领域一直是空白。”查特中国技术总监杨坤表示,历经4年半,国内首批商用液氢储罐终于发运,这是查特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据了解,2019年以来,查特中国针对氢气液化及液氢储存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2021年12月牵头并参与编写了团体标准《固定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专项技术条件》,2022年完成了国内首台60立方米固定式液氢容器样罐型式试验,并先后完成《固定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真空绝热液氢汽车罐车》《真空绝热液氢罐式集装箱》企业标准认定。
【关键词】真空,绝热,液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