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西南油气田“十三五”科技创新勇攀高峰(2021-01-29)
【摘要】 1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这个公司在12个技术系列形成129项特色技术,27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十三五”期间,这个公司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743项,科研领域涵盖地质勘探、工程技术、油气田开发、页岩气勘探开发等10大专业方向。其中海相克拉通盆地台内裂陷形成、演化重建等7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温高压含硫永久式封隔器完井技术等20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气工厂化压裂作业技术等71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川盆地天然气管网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等3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跨越。强化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牢牢掌握科技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十三五”期间获得授权专利330件,其中发明专利141件,授权量是“十二五”的3倍。申报的专利获奖数量质量位列集团公司首位。
【关键词】西南油气田,科技创新,勇攀高峰
【石油天然气】大庆油田超长冲程抽油机实现节能提效(2021-01-29)
【摘要】 1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1月18日,大庆油田研制的超长冲程抽油机已推广应用259口井,成为大庆油田低产机采井新区建产的主体技术。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低产低渗井逐年增多,针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举升泵效低、耗电高、杆管偏磨严重等问题,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举升工艺研究室创新提出了“超长冲程、超低冲次”的举升理念,设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长冲程采油技术举升设备。经过不断的科研攻关与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人工举升领域的重大突破。5年来,科研人员在机、杆、泵3个方面完成了技术创新。他们通过永磁同步电机和行星减速器一体化集成设计,直接驱动井下载荷,优化整机结构,提高传动效率,采用柔性光杆及多级超长冲程抽油泵组合的形式,从而实现了超长冲程高效举升。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超长冲程抽油机应用后泵效提高43%,系统效率提高7.9%,为油田生产节能提效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大庆油田,抽油机,节能提效
【石油天然气】我国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公布(2021-01-11)
【摘要】 1月11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国家能源局组织评定并于近日公布了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据悉,本批26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紧密围绕能源发展重大需求,从137个申报项目中按照优中选优、突出重点的原则遴选而出。主要包括燃煤电站国产化DCS(含芯片)、燃气轮机热部件及控制系统、大型发电机断路器等11项补强短板技术装备,垂直轴海上风电、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清洁高效煤电和高压电气开关等7项打造优势长板技术装备,特高压输电工程和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用成套技术装备等6项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技术装备,以及煤矿物联网平台、矿井轨道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等2项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技术装备。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通知》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的精神,承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任务的依托工程将享受优先纳入规划和审批核准、示范应用过失宽容以及并网发电、运行调度等支持政策。促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将有效加强能源产学研用上下游衔接推动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以示范应用促进持续创新。
【关键词】第一批,能源领域,技术装备项目
【石油天然气】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成功实现国内工业化应用(2021-01-07)
【摘要】 1月7日,能源界网讯,中国石化新年之初宣布,其旗下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2020年12月31日成功投产,标志着世界先进的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在我国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介绍,该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是全球最大、国内首套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采用意大利ENI-EST工艺技术,可将重质、劣质原油高效转化为清洁油品,具有转化能力强、轻油收率高等显著技术优势,能更好适应原料性质变化,实现利用“最差的渣油”生产“最优质的产品”。中国石化作为“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引进了这一技术。作为茂名石化产品结构优化项目的核心装置,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以劣质减压渣油和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经加氢热裂化反应,生产出液化气、化工原料、重石脑油、柴油、减压蜡油。装置设计轻油转化率高达94%,能将沥青、焦炭等低附加值产品转化为汽煤柴等高附加值的清洁油品,全厂轻油收率大幅提高,实现石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应用
【石油天然气】高档润滑油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0-12-31)
【摘要】 12月3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2月23日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下称石化院)获悉,近日,由石化院和润滑油公司联合开发的低黏度PAO润滑油基础油连续化清洁生产成套技术,在润滑油公司1万吨/年工业装置上一次开车成功,实现国内首次工业应用,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7年,为解决国内高质量基础油依赖进口、高端润滑油市场被国外公司占据的问题,石化院牵头成功申报了“高性能润滑油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年是该项目攻关最为关键的一年。在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和炼化分公司组织协调下,石化院和润滑油公司密切合作,项目团队科技人员攻坚克难,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按时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低黏度PAO基础油连续生产工业装置,并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高质量低黏度PAO产品。中科院刘维民院士、国家项目跟踪专家周光远研究员等专家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全合成基础油连续清洁生产装置的成功投产,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PAO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这次工业示范装置的开车成功也将有力推动中国石油合成润滑油技术进步,引领国内合成润滑油行业发展,加速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高档润滑油,打破,国外垄断
【石油天然气】辽河油田堵水关键技术实现稠油油藏全方位高效控水增油(2020-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2月18日,在辽河油田曙一区,稠油水平井利用辽河分层堵水技术实施堵水20井次,累计增油2.1万吨,降水31%。据介绍,辽河稠油年产规模600万吨,主要采用蒸汽吞吐方式进行开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大部分稠油区块都处于高含水生产阶段,平均含水高达87%。高性能调堵剂及稠油油藏关键堵水技术的研发攻关迫在眉睫。辽河稠油油藏堵水关键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私人定制”模式,精细分析出水原因后,创新设计并合成了多套性能优异的调堵剂及堵水技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针对“底水锥进”难题,采用“气液复合型”堵水技术,用氮气对底水压锥,配合耐高温封堵剂完成堵水,缩小了封堵半径,提升了封堵强度,保证了封堵效果;针对“边水舌进”,采用复合型油泥堵水剂,成本低、封堵半径大,通过采出液重复利用,有效降低了堵水成本;针对水平井特殊井型,研制出分段堵水工艺,用暂堵型堵剂对非出水油藏进行保护,使耐高温堵水剂进入出水油藏,实现“精确型”堵水。据介绍,辽河这项技术实现了稠油油藏全方位高效控水增油,技术普遍适用于国内稠油油藏解决高含水难题。
【关键词】辽河油田,堵水关键技术,高效控水
【石油天然气】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再获国家发明专利(2020-12-22)
【摘要】 12月22日,能源界网讯,12月16日,从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传来捷报,这个院自主研发的“一种超分子表面活性降阻剂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悉,这是年初以来这个院获得的第8个国家授权专利。这项发明专利是一种压裂用添加剂。冀东油田低渗油藏大规模压裂用植物胶类降阻剂产品一般由多个处理剂协调作用,其不溶物多、挟砂能力和降摩阻效果差、溶解速度较慢,容易对地层造成伤害,同时由于产品多,现场难以连续配液,无法满足大规模压裂连续配液需求。新研发的“降阻剂”改变传统产品组合方式,仅由一种试剂组成,具有一剂多效的特点,其降阻率可达70%以上;由于分子量小,对地层伤害较低;其速溶特性,使得现场可连续配液,施工时间可缩短50%。同时,“降阻剂”单方液体成本仅是在用植物胶类产品的60%左右。
【关键词】冀东油田,钻采工艺,发明专利
【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自动化焊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12-18)
【摘要】 12月18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2月8日,管道局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累计完成焊接448道焊口,AUT检测合格率98.9%,自动化焊接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第三代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以CPP900-W2N双焊炬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为代表,是新一代基于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高效自动焊设备,主要用于长输油气管道填充焊、盖面焊等焊接过程。由于数字化控制方式和焊缝跟踪系统深度融合,设备大大提高了系统焊接控制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丰富性。相较于第二代管道自动焊机,第三代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及系统简化、集成度高、便于升级和扩展的特点。据介绍,CPP900自动焊装备今年7月开始工业化量产。由于不再依靠进口电源,第三代CPP900自动焊装备每个整装机组外焊机的加工周期由之前的1个月左右缩短至7至10天,量产水平大幅提高。国产电源替代进口电源,也意味着管道局全自动焊核心技术已完全实现国产化。
【关键词】管道局,自动化焊接,国际先进
【石油天然气】吐哈油田应用绿色可溶桥塞创效逾5000万元(2020-11-30)
【摘要】 11月26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1月22日获悉,吐哈油田准东新区吉2807H井应用可溶桥塞压裂,压裂后23天探塞全部溶解。截至目前,吐哈油田应用可溶桥塞为油田累计增油17.3万吨,增效5755.09万元。与传统的可钻桥塞相比,新的桥塞材料达到油藏温度3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环境40天全溶解,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对地层没有污染。研发的可溶桥塞及坐封工具有低、中、高3种温度系列和3种尺寸规格,满足吐哈油藏温度及套管尺寸压裂。桥塞采用整体式卡瓦牙块结构设计替代分瓣式结构,卡瓦牙采用陶瓷微球嵌入设计,坐封后与套管的接触面积增大约40%,大幅提高了桥塞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对套管损伤。通过设计桥塞胶筒、锥体、卡瓦、底锥等关键件的尺寸及适配工具,完成了3种桥塞及配套工具设计,满足对不同套管空间的密封承压及坐封要求。优化桥塞安装及压裂工序设计,桥塞现场安装只需3步,每段压裂后顶替液增加少量氯化钾溶液,确保桥塞溶解可靠。吐哈油田作为国内外研究可溶桥塞最早的油田,2017年现场获得成功。截至目前,可溶桥塞在吐哈油田共应用66口井402段,施工成功率100%,应用占比达到吐哈油田一半以上。
【关键词】吐哈油田,可溶桥塞,增效
【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制8000米连续管设备成功应用(2020-11-30)
【摘要】 11月26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1月24日获悉,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与川庆钻探长庆井下公司合作,运用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8000米连续管设备,在宁夏灵武完成一口超深井连续管气举排液作业,突破了长庆油田垂深超6000米连续管作业纪录。该作业井为长庆油田一口探井,完井井深为6321米。此次作业对连续管设备起下能力及连续管强度要求很高。技术人员通过模拟计算获取作业理论参数,评估8000米连续管作业机能力,校核连续管强度,完善作业方案及安全措施,细化操作规程等。作业过程中,连续管下入最大深度6261米,上提最大悬重长时间处于300千牛以上,总施工时间36小时以上,顺利完成该井施工作业。此次作业成功解决了长庆油田6000米以上超深井连续作业的技术难题,助力提质增效,也进一步验证了8000米设备作业能力,为中国石油超深井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利器。
【关键词】工程技术研究院,连续管设备,成功应用
【石油天然气】塔里木油田自主研发缓蚀剂跻身国内先进水平(2020-11-30)
【摘要】 11月26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截至11月18日,塔里木油田自主研发的塔里木100-400系列缓蚀剂在9个油气开发部的碳钢集输管线中实现全覆盖应用,其中95%的碳钢管线年腐蚀速度小于0.05毫米,相较选用外购缓蚀剂降低采购成本上千万元。“十三五”以来,塔里木油田与集团公司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组建缓蚀剂研发技术团队,针对塔里木油气管道腐蚀介质复杂、工况苛刻等特点,加快自主的缓蚀剂研发。经过4年的攻关,最终研发出适用于塔里木各区块不同腐蚀环境下管道防腐的缓蚀剂系列产品,实现了缓蚀剂研发、生产、应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根据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专家鉴定意见,塔里木油田自主研发的缓蚀剂性能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自主研发缓蚀剂技术过程中,塔里木油田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形成了缓蚀剂评价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2项,实现了油田腐蚀防护技术向纵深发展,提高油气管道的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塔里木油田,缓蚀剂,国内先进水平
【石油天然气】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研发新产品再获国际发明专利(2020-11-12)
【摘要】 11月12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11月初,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申报的“一种低渗透注水井用降压增注防垢剂及其制备方法”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这是继“井下油套管内涂层破损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之后,油气工艺研究院今年获得的又一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针对姬塬、镇北等超低渗油藏注水压力高、上升快的难题,油气工艺研究院积极探索,致力于欠注井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预防转变。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一种以新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同时辅以相应的防膨缩膨剂、螯合剂、润湿反转剂的综合降压增注防垢剂。经过多次优化,产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阻碳酸钙和硫酸钙垢的性能均达到95%以上,有效解决了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结垢堵塞地层的难题。近年来,这项产品在多家采油单位开展现场试验,注水井降压明显,获得生产单位的一致好评,有力保障了老油田稳产。
【关键词】长庆油田,新产品,国际发明专利
【石油天然气】完钻井深8874.4米,江钻钻头钻具完钻亚洲陆上最深井(2020-10-30)
【摘要】 10月29日,国际石油网讯,10月22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顺北53-2H井,完钻井深8874.4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定向井纪录。在这口井的钻进过程中,中国石化机械江钻公司提供了混合钻头、金刚石钻头、螺杆钻具等优势产品组合钻进,累计进尺6435.48米,占总进尺的72.51%,并先后在二开、三开井段创造“一趟钻”最长进尺、最快机械钻速等6项指标纪录,助力该井较设计目标节约周期20天,刷新区域钻井周期最短纪录。顺北53-2H井所在的顺北油气田为亚洲最深油气田,平均深度超7600米。超深断溶体油藏地质构造复杂,具有井漏、井塌、地层可钻性差、井底温度高等世界级难题,是衡量钻头钻具厂家综合实力的“试金石”。除了顺北53-2H井,江钻公司还作为钻头钻具主力军,提供的一体化服务先后助力顺北评2H井、顺北蓬1井、顺北5-5H井、顺北鹰1井等多口前亚洲陆上最深井提速提效。
【关键词】江钻公司,钻头钻具,刷新纪录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南化机单层高速带极堆焊技术攻关取得成功(2020-10-30)
【摘要】 10月29日,国际石油网讯,10月20日,中国石化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完成单层高速带极堆焊技术攻关,将大幅提高堆焊速度、减少焊带焊剂的使用,促进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化工设备防腐蚀通常采用两种制造工艺,在设备内壁上堆焊耐腐蚀层质量更加可靠,堆焊技术使用非常广泛。传统堆焊技术需要过渡层,堆焊速度也比较低,成本高、效率低。单层高速带极堆焊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工艺存在的不足,但国内掌握这门技术的制造企业屈指可数。南化机将这项技术攻关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由该公司“高申华技师创新工作室”牵头,精确设计试验方案,攻克了焊道成型、厚度、平整度、脱渣、成分、弯曲、腐蚀等方面存在的难点,提前完成攻关目标。该公司机械制造首席技师高申华介绍,单层高速堆焊技术比传统工艺可节省焊材近40%,提高工效近70%,该技术将在加氢设备、甲醇合成反应器等关键设备制造中采用。
【关键词】中国石化,堆焊技术,攻关成功
【石油天然气】冀东油田主动防碰探测技术获实质性进展(2020-10-30)
【摘要】 10月28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近日,从冀东油田钻采院传来消息,主动防碰技术首次在南堡11-151井矿场顺利实践,标志着这项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密集井网钻井主动防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冀东滩海大平台丛式井组钻井地下空间井网密集、加密井防碰及安全施工难度大,钻采院开展主动防碰探测技术的探索,旨在研究一种能够监测防碰风险井距离、方位的技术,能够及时掌握正钻井与防碰风险井的间距,为主动防碰提供技术依据。主动防碰探测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电磁脉冲感应原理,在防碰风险井套管加上直流电,使套管产生恒定附加磁场,放大套管磁场。当钻至距风险井套管特定距离、位置时,正钻井通过随钻仪器探管监测到磁信号并将其返至地面,根据磁异常当量值与距离关系测量模板分析对比、识别判断,标定正钻井与邻井的间距,定位邻井的方位,为绕障施工提供数据参数。该技术具有不影响邻井生产、精度高、时效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冀东油田,防碰探测技术,进展
【石油天然气】冀东油田自研堵漏技术获国家专利(2020-10-30)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近日,从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获悉,他们自主攻关的堵漏剂获国家专利发明授权,这款堵漏剂能够在满足承压堵漏的同时,实现可钻、易钻。常规复合堵漏材料以个体形式架桥封堵,材料间没有胶结,易被钻井液冲刷破坏,造成反复井漏;水泥胶凝堵漏剂凝固后,可钻性差。技术人员研发的新型堵漏剂通过在特种水泥凝胶材料中加入复合堵漏材料,利用特种水泥胶凝作用固结包裹复合堵漏材料,防止钻井液对堵漏材料的冲刷,将堵漏材料与漏失地层胶凝在一起,起到承压堵漏作用,使未进入漏层的堵漏材料易被钻头清除,规避钻出新井眼。这项技术能够降低漏失复杂堵漏成本,提高堵漏实施的综合效果。冀东油田技术人员以促进“高效堵漏”为目标,积极开展堵漏关键产品和工艺技术的研究,陆续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油田特色堵漏系列技术。
【关键词】冀东油田,堵漏技术,国家专利
【石油天然气】大港油田官东地区致密油压裂新技术首试成功(2020-09-30)
【摘要】 9月2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大港油田官东地区致密油水平井应用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变黏滑溜水连续加砂技术,在南皮斜坡枣V致密油官东4-1H井首获成功,压后效果显著。截至9月20日,采用4毫米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稳定在25吨。大港官东地区南皮中斜坡致密油主力含油层位孔一段枣Ⅳ、枣Ⅴ油组,具有孔隙度低、泥质含量高的特点,压裂难度大,常规开发效果不理想。技术人员深化南皮中斜坡致密油储层认识,提高压裂工艺适应性和压裂效果,开展压裂裂缝破裂形态研究与体积压裂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他们优选变黏滑溜水压裂液体系,科学优化压裂液配比,降低液体成本,满足环保要求;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采用“多簇射孔+体积压裂”方式,为南皮中斜坡致密油实施提供关键技术保障,也为这个地区下一步规模增储、效益上产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大港油田,致密油,压裂新技术
【石油天然气】超分子水处理技术获新突破除垢率阻垢率均接近100%(2020-09-30)
【摘要】 9月24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9月21日记者获悉,由北京安泰环境研发的超分子水处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水质稳定处理模式,独创出金属表面超分子膜化处理方式,极大增强了工业循环冷冻水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据介绍,超分子膜层可有效地保护设备不受包括电化学腐蚀在内的各种循环水系统中腐蚀类型的破坏,除垢率99%以上,阻垢率近100%,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超分子水处理技术,也称为超分子膜化技术,是安泰环境韩泰清高工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该技术的作用对象为金属壁面,采用近中性环保药剂的超分子选择性组装的功能,在分散清除污垢的同时,在金属表面自组装成一层致密的超分子膜,该超分子膜有类似于荷叶的防腐拒污的性能,高效、环保、节能、安全的超分子水处理药剂是普通水质稳定剂的理想替代产品。该项技术在炼化、天然气、石油管线、管网清洗方面推广实施过程安全便捷,在待处理的设备或者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直接投加超分子清洗成膜剂即可。为了检测跟踪效果,可以配套自动监测、自动加药、自动排污、自动补水等功能的智能管理装置和遥控APP,让循环水系统自动化运行,实现智慧能源的管理。
【关键词】超分子,水处理技术,新突破
【石油天然气】宝石机械研制成功国内首创ZPY755转盘(2020-09-30)
【摘要】 9月2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宝石机械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ZPY755转盘顺利完成扭矩验证试验,这标志着国内扭矩和开口最大的液压转盘研制成功。ZPY755转盘可满足深水海洋钻井平台或钻井船的需求,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该转盘采用4个液压马达驱动回转支撑的全新结构,同时配备数据采集检测系统,可实现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该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ZPY755转盘开口尺寸、额定载荷和额定扭矩,达到了目前全球石油钻采领域产品的最高级别,也是宝石机械承担的某重点科技项目的主要部件之一。国内扭矩和开口最大的液压转盘研制成功,标志着宝石机械公司钻机旋转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能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超深水海洋平台钻井设备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宝石机械,液压转盘,国内首创
【石油天然气】管研院石墨烯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20-09-30)
【摘要】 9月2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由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制的TG110型石墨烯改性涂层油管,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西峰油区圆满完成首次下井试验。这标志着石墨烯材料在我国石油石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将有效提升油气井管材在高温、高压、高盐等苛刻钻采工况下的服役寿命和安全性。相关试验评价表明,这种新型石墨烯改性涂层可显著提高油管的抗高温老化、耐磨损、耐氯离子环境损伤等性能,延长油气井管柱服役寿命30%至50%,并降低管材全生命周期成本30%以上。目前,管研院已起草完成了我国首个石墨烯涂层CSTM选材设计标准,累计形成发明专利6件。
【关键词】管研院,石墨烯应用,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