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全国首座高速公路“零碳隧道”清洁能源工程正式开工(2023-09-08)
【摘要】 9月8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由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正式开工。海太长江隧道是世界最长、中国断面最大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项目推进中将深入探索绿色施工技术和智慧管理手段,全面系统构建“零碳隧道”智慧绿色生态链。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将以陆上风机、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风光储系统)等设施为主体,将分布式风电机组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配合地下储能系统组成一个整体,利用地下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特性以及灵活调节特性,对风、光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调度,实现输出功率平稳过渡,使得混合发电系统比单一形式发电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创新交通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建成后将为隧道提供绿色、低成本的施工和运营用电,助力海太长江隧道打造全国首座高速公路“零碳隧道”。
【关键词】江苏交控,零碳隧道,智慧绿色
【建 筑】我国自主研发超高层建筑高精度定位技术(2023-09-06)
【摘要】 9月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2023服贸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首次亮相。施工中,建筑的定位测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建筑是否发生偏斜,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在世界范围内,超高层建筑的精确定位一直是行业难题。在建造中,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往往受强风、大雨、湍流等复杂环境的影响更大,易出现更剧烈的楼体摆动。若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受测量高度限制,加之楼体摆动幅度过大,不仅增加定位难度,还会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从而使建筑发生偏斜。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创新拓展了卫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攻克了超高层建筑高精度施工难题。接收机可接收从已知位置的卫星发来的信号,引入的高精度算法能对接收数据进行精密分析,得到精准的位置坐标,且能摆脱层高、环境、抖动等因素影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定位测量,成就了世界超高层办公建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精度建造。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应用这一技术,实现了“600米高度、2毫米”的定位精度,高程测距精度达到十五万分之一。目前这一“中国智造”已走出国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高精度定位,卫星技术
【建 筑】湖北交投集团“无人智能化集群”奋战武红高速(2023-08-22)
【摘要】 8月22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武红高速二期路面沥青摊铺现场,1台摊铺机、5台双钢轮压路机组成的无人智能化摊铺碾压机群正井然有序地施工。这是继鄂州机场高速、武大高速试点后,湖北交投建设集团再次在武红高速项目中应用沥青面层无人智能摊铺技术,4天连续摊铺主线左幅上面层18公里,标志该技术成功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据悉,无人化智能摊铺通过精准建模和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道路数据、施工需求等进行处理,规划最优方案,自行设置运行轨迹、摊铺速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等各种参数,采用自动驾驶、可视化等技术指挥集群联动作业,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漏压、过压、欠压、超速等问题,保证摊铺均匀性、碾压压实度和表面的平整度。同时,该技术大幅度减少设备操作手及辅助人员等人力投入,降低人机交互作业的安全风险。机群还配备电子围栏、自动避障、远程急停等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保障现场安全施工。
【关键词】湖北交投,无人智能化,摊铺技术
【建 筑】上海首条采用“无人驾驶”盾构技术地铁成功始发(2023-08-22)
【摘要】 8月22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由隧道股份承建的上海地铁首条采用“无人驾驶”盾构技术建造的上海轨交21号线一期康南路站—军民路站区间上行线盾构成功始发。该隧道区间为21号线首个始发盾构区间,共计737.694米,也是隧道股份“智驭先锋”数智化项目的首次试点应用。“智驭先锋”数智化项目是隧道股份在“数字中国”战略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隧道股份依托盾构自主驾驶系统及配套的数智隧道管控平台、全寿命周期设备管控平台,依靠盾构内植入先进算法、感知系统以及数字化管控中心,全力推进盾构机“无人驾驶”落地实践,让盾构可自主完成包括施工掘进、沉降控制、轴线控制等一系列复杂施工作业,标志着传统的隧道施工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阶段。目前,该系统除了在上海地铁21号线建设中运用外,还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15台次盾构、不同地质下的掘进施工,累计掘进超过12公里,各项数据均达到优良标准,并创造了单月461环(829.8米)的国内9米级盾构掘进纪录。
【关键词】智驭先锋,盾构作业,无人驾驶
【建 筑】国内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2023-08-21)
【摘要】 8月2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随着国产首台16米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盾构机精准出洞,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所属隧道局承建的我国在建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东线盾构隧道顺利贯通,至此,该工程盾构隧道实现双线贯通。建设期间,中交一公局集团隧道局项目团队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首创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3733”工法,实现“两精一零”的目标,即盾构始发精准、负环管片拼装精良、始发洞门“零渗漏”。通过理论攻关,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精细化拼装的管理办法,实现管片拼装错台3毫米以内,远小于设计控制标准;细化分解地层沉降控制,毫米级微扰动穿越风险源,让超大直径盾构掘进“地面环境波澜不惊,地下盾行畅通无阻”。首次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内应用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大幅提升隧道稳定性和防水质量,填补了行业空白。开创性研发出一套“制浆—储浆—注浆”一体化集成系统,使35.5万平方米管片衬砌始终保持“不渗不漏”的一级防水标准,既有效解决了双液浆长距离运输“质损、低效、高耗”难题,又满足了地面不建拌合站的环保高标准要求,节能环保效应良好。
【关键词】运河号,泥水盾构,一体化集成
【建 筑】云南昆明建成云平台实时监测建筑工程(2023-08-21)
【摘要】 8月2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建成可实时监测建筑“出生、成长、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建筑工程医院”——智慧韧性城乡评估云平台(以下简称“智慧韧性云平台”)。通过安装专业监测和检测设备,智慧韧性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测或检测新建、已建的建筑模型或建筑物,作出可靠性评估,便于掌握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韧性云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监测和检测两类。监测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智慧韧性云平台布设的模型,获得一系列数据,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可通过实时监测获得的数据,对地震灾害中或人为破坏的房屋等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作出评估。检测应用主要利用外部模拟条件输入,检测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便维护和管理建筑工程。目前,昆明市已搭建起152万平方米的建筑结构数字孪生模型,为学校、医院、超高层办公建筑、体育馆及部分住宅项目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包括结构周期、结构位移角、结构位移比等监测内容。
【关键词】昆明,云平台,监测建筑物
【建 筑】重庆新森大道装配式隧道顺利完成拼装,全国首例(2023-07-26)
【摘要】 7月2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全国首例双向八车道装配式明挖拱形隧道——新森大道隧道顺利完成所有预制构件拼装,为新森大道(凤湖路至高龙大道段)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森大道(凤湖路至高龙大道段)位于重庆高新区,道路全长2.5公里,双向八车道。隧道起点段上跨凤栖湖隧道,出洞后与高龙大道立交相接,全长790米,是全国首例明挖采用装配式工艺施工的隧道。与传统现浇隧道结构相比,装配式能够大幅提高现场施工作业效率、结构工程质量,大大降低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及环境影响、劳动力投入、现场施工风险。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接下来剩余电缆敷设及路灯安装、人行道铺装等附属工程施工,计划8月底具备通车条件。据重庆高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森大道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缓解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南北衔接通道的交通拥堵问题,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形成“成环成网、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关键词】重庆,装配式施工,提高效率
【建 筑】我国高铁最大直径盾构机“英雄号”下线(2023-07-25)
【摘要】 7月2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由中国铁建旗下中铁十四局、铁建重工联合研制的我国高铁最大直径盾构机“英雄号”在长沙下线,将应用于时速350公里的昌九高铁天祥大道隧道工程挖掘施工。天祥大道隧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全长6.379公里,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是昌九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为减少工程对沿线湖泊、高校、地铁车站、高压电塔的影响,节约征地拆迁,其中4.4公里区间采用一台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作为江西首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昌九高铁天祥大道隧道工程采用同步拼装整体箱涵,隧道和中间层主体结构一次成型,这在我国高铁隧道是首次应用。“英雄号”盾构机开挖直径14.8米,全长134米,重达3700吨,将首次探索盾构机自主掘进模式,即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盾构机“有人值守、无人驾驶、自动纠偏”功能。同时,研发人员加大盾构机刀盘中心开口率,增加大功率冲洗泵,预留多处冲刷口,以有效减少刀盘结泥饼概率。
【关键词】英雄号,盾构机下线,自主掘进
【建 筑】国内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在深圳竣工交付(2023-07-21)
【摘要】 7月2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随着5栋近百米高的精装保障性住房建成交付,国内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在深圳竣工交付。项目团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来克服工期紧、场地小、天气难测等重重挑战,采用中海集团旗下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在快速建造、优质建造和绿色建造上优势显著,真正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仅用传统工程的三分之一时间便高质量完成5栋百米高层的建设。项目首次应用高层建筑混凝土模块建筑技术,将5栋近百米建筑拆分为6028个独立模块单元,率先实现“从0到1”的突破。每个模块单元内的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厂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到建设现场吊装及现浇受力构件混凝土后,形成完整建筑。这种模块化建造的方式,可将容易与项目附近居民发生交集的建造工序移至工厂完成,这样既充分保证了结构安全,又大幅减少建造现场噪音、扬尘、建筑垃圾和交通拥堵等扰民因素。
【关键词】中海集团,混凝土,模块化集成
【建 筑】中建智采B2B商城正式发布(2023-07-18)
【摘要】 7月18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建一局中建智采B2B商城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链通设计、生产、采购、履约、金融等供应链的建筑精品平台正式对外公布并运营,助力建筑行业智慧化迭代升级。中建智采B2B商城将深入供应链生态各环节,满足客户需求,解构业务流程,与合作伙伴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供应链新生态。在指导采购生产方面,商城立足数据共享理念,建立中标信息、资源信息交互平台,解决需求无法准确预测的问题,实现合作共赢,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破解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供应链整体供需资源不对等的问题。在确保如期交付方面,商城整合各方数据,进行资源全流程线上管理,保障准确、及时、高效的满足生产需求,解决传统线下采购信息传递低效和漫长的问题。在发展产学研用方面,商城旨在提供创新平台,促进多方深度合作,集成先进科技和创新思维,研发推广“智慧+”产品和绿色低碳等新型建材,挖掘上下游企业合作缺失地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建智采,B2B商城,建筑业智慧化
【建 筑】世界首台铁路桥梁换运架一体机“太行号”正式投用(2023-06-25)
【摘要】 6月2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河北沧州黄骅市,我国重要煤运通道——朔黄铁路成功在4小时“天窗期”内完成了首孔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换、运、架”全部作业,标志着世界首台铁路桥梁换运架一体机“太行号”正式投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在运营铁路上首次实现不断线、不停运,达到“即换即通车”,填补了世界铁路行业整孔换梁施工、“天窗期”完成线上作业的技术空白,为我国既有铁路的快速维养与快速迭代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装备与成套技术保障。“太行号”提载带有道砟及轨排的整孔新梁,在天窗点开启后由临近站区编组联运至待换桥位,完成体系转换后,将既有梁整孔提起装车,架设新梁并精调到位,线路恢复后,换运架一体机将运输旧梁离场。换梁后的线路经大机捣固,可迅速恢复运营通车。“太行号”具有满足既有铁路运营条件、复杂工况下的一体化施工能力,可高效完成运营条件下4小时“天窗期”内换梁施工作业。
【关键词】太行号,换运架一体机,整孔换梁
【建 筑】全球首套高原装配式智能建筑亮相西藏(2023-06-25)
【摘要】 6月2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展示其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高原装配式智能建筑,填补了增压增氧建筑技术空白,助力改善高海拔人居环境。现场展示的两款高原装配式智能建筑,一款是面积150平方米的示范住宅,一款是长10.6米、宽2.4米、高3米的可移动房。铁建重工将该系列产品取名“高原空间站”,可用于高海拔住房、医疗、雪山露营、矿区办公等各种场景。“高原空间站”系列产品拥有100多项技术专利。如通过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调节控制,实现恒压、恒氧、恒温、恒湿、恒静、恒洁,有效改善人体全身供氧情况,缓解旅居者急性高原病症,满足“生活在高原,居住在平原”的美好向往。在安全性能上,“高原空间站”采用了结构大承压、高效密封、出入压差平稳过渡等技术。如设置紧急泄压装置,实现60秒快速泄压、断电自动泄压、门窗自动开启;可抗9度地震、零下40摄氏度极寒,采用风光发电与绿色储能等。
【关键词】西藏,高源空间站,智能建筑
【建 筑】“破壁者”打通国产超大型盾构机全国产化“最后一公里”(2023-06-15)
【摘要】 6月1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交天和与中科院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超大型盾构机用主轴承——“破壁者”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超大型盾构机用主轴承的自主设计、精密加工、安装调试、寿命预测等集成技术,具备进口替代能力,打通了国产超大型盾构机全国产化“最后一公里”。专家组一致认为,“破壁者”国产主轴承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同类进口产品的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对于盾构隧道和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超大型盾构机装机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破壁者”主轴承直径为8.01米,重60吨,是我国研制的首台直径最大、单体最重的盾构机用主轴承,可应用于直径16米级超大型盾构机。2021年4月,中交天和与中科院金属所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承担超大型盾构机主轴承研制任务,最终实现了国产首台直径8.01米大型主轴承的完全自主研制。
【关键词】中交天和,破壁者,自主可控
【建 筑】上海建工乡村住宅服务平台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2023-06-07)
【摘要】 6月7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研发与示范”课题通过验收,自主开发的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不仅有了样板库,还可以自动生成农民自建房设计方案,乡村里的危房也能够被自动监控和识别。评审专家一致认可该课题形成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成效,并建议推广到更多乡村,服务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该平台面向乡村管理者、村民、工匠等群体,囊括了乡村三维数字地图、乡村住宅智能化设计、乡村基础设施智能监管、乡村危房AI识别、生产设施智能化管养等五大技术,具有乡村住宅设计方案自动生成、乡村住宅方案在线设计、智能深化设计与数字化管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监管、乡村危房智能筛查等五大功能,目前已经形成1000多套乡村住宅与生产设施产品库,在江西省永新县花汀村、福建省晋江市嘉排村、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岭西村等十几个村镇得到了示范应用,给村民们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关键词】上海建工,住宅服务平台,智能化设计
【建 筑】虚拟现实技术为工程建设插上“翅膀”(2023-05-26)
【摘要】 5月2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北京保利未来科技城项目北区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现场,施工人员通过佩戴VR眼镜,很直观地看到隐蔽在墙体内的机电管线排布情况。保利未来科技城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建筑高度达147.5米,涵盖商务楼、办公楼、裙房,其外部呈“天空之城”建筑形态,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昌平区“第一高楼”、北京“轻都市”典范。据介绍,项目总建筑面积体量庞大,其中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等隐蔽工程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验收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强化VR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对建筑物虚拟模型进行模拟和演练,积极利用VR虚拟展示的功能。施工人员佩戴上VR眼镜就能直观看到管线在隐蔽空间的排布,确保建筑机电管线的精确安装。此外,项目团队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排布考虑综合支吊架等7项管线排布原则,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整层机电管线进行综合排布、路由深化,保证施工质量,满足控高要求,避免了返工浪费,推动项目智慧建造。
【关键词】保利未来城,VR验收,虚拟展示
【建 筑】国产最小直径快速铺顶机成功下线,将助力泰国天然气供应(2023-05-25)
【摘要】 5月2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国铁建所属铁建重工研制的国产最小直径(φ914毫米)快速铺顶机验收下线。此设备将出口并参与泰国曼谷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保障曼谷南部发电厂的天然气供应。泰国曼谷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超小直径管道分多个长区间施工,管道直径仅Ф914毫米,最长区间长度达1千米,为大坡度V型纵曲线穿越施工,施工难度大,对设备可靠性及测控导向精度要求极高。为此,铁建重工攻克相关技术难题,研制出超小直径快速铺顶机,为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整个验收过程采用线下及线上直播同步进行,泰国业主、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听取铁建重工对设备整体研发制造过程、生产质量控制等情况后,对主机测试、推管机试验等项目进行审验,对该设备性能和铁建重工强大的研发设计、生产实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设备顺利通过验收。据悉,快速铺顶机由掘进机和推管机两大部分组成,利用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推管机夹住管道将其推入地层,实现隧道开挖、管道铺设同时进行。相比于传统的定向钻和顶管法,此工法施工效率更高、地质适应性更广、施工过程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铁建重工,快速铺顶机,超小直径
【建 筑】产业“上下游”就在厂房“上下楼”,工业上楼新业态在长沙兴起(2023-05-25)
【摘要】 5月2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同有科技存储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首次采用大跨度盒式结构进行主体施工,该项目在百米高层建筑内叠合起一个个工业厂房,让制造业企业厂房“上楼”,一座“摩天工厂”正拔地而起。在桐梓坡西路麓谷妙盛产业园内,多家工业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该厂房共3层,每层达8米,每平方米最大荷载达1吨,能充分满足重型工业上楼的要求;西侧建立了垂直货运通道,货车可搭乘电梯上楼运输卸货,真正实现“工业上楼”。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工业上楼”正在成为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还解决了产业配套问题,让厂房的“上下楼”变成产业的“上下游”。为助推“工业上楼”,长沙将围绕绿色新材料、数字新技术在招投标、工程计价、科技创新、技术评价、人才培育等领域的配套要求,推动部门协同,制定土地、规划、金融、科技等方面支持政策,形成从零散到整体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
【关键词】长沙,工业上楼,集聚发展
【建 筑】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2023-05-19)
【摘要】 5月19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建科总部举行。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双碳”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中国建科作为牵头建设单位,联合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共同建设,对于突破建筑绿色低碳领域技术瓶颈,整合建筑绿色低碳领域产业链创新资源,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创中心的揭牌标志着中心运营发展步入正轨。据了解,中国建科将集聚各方力量,将国创中心建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进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构建新型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支撑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以“本土化、人性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理念,攻关6大技术方向,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立全链条联动体系,提供绿色-低碳-零碳-负碳等方向系列技术产品,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科技成果,为积极打造我国建筑绿色低碳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国创中心,建筑,低碳转型
【建 筑】长三角绿色科技示范楼建成,上海建工打造高标准绿色碳中和建筑(2023-04-17)
【摘要】 4月17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由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建成。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822弄与武威东路交汇处西南侧,由上海建工旗下五建集团、园林集团、机施集团、装饰集团、安装集团、工程研究总院、建材科技集团、外经成套集团、新晃空调公司等单位历时两年建造完成。上海建工不仅集成应用成熟绿色技术,更积极研发创新绿色技术,如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建筑运营零能耗并极致节水、高品质室内空气环境、建筑垃圾减量化运营等,绿色低碳在这栋楼得到了极致体现。“双碳”是国家战略,绿色化发展是建筑行业大势所趋,上海建工主动在科技创新领域跨前一步,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在这栋大楼外立面和楼顶安装高效的预制光伏板,146口地源井构成地源热泵系统,采用高效的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外立面开启幕墙保证室内自然通风,利用中庭导入阳光,地下车库用8个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线减少照明能耗,开发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运维平台等等,追求建筑卓越性能。
【关键词】长三角,绿色科技示范楼,绿色低碳
【建 筑】上海隧道股份以数字技术持续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创新(2023-04-11)
【摘要】 4月1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经过为期1年的试运行,由上海隧道股份数字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整合BIM、GIS、CAD技术的市政道路“前期规划协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漕宝路快速路工程、S32公路立交工程、G15公路嘉金段工程、油墩港航道工程等20余个项目的前期规划。该平台通过多维信息集成、可视化分析、三维场景交互等手段,有效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发现潜在隐患,预先把道路施工对周边居民、单位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辅助市政规划方案优化,切实提升决策效率和准确度。更直观——数字技术“集大成”。更高效——前期决策“全解答”。数字赋能——让前期规划更智慧、更经济。持续升级——2.0版本预计可于年内发布。在当前1.0版本成果管理、方案配置、方案展示、证照管理模块基础上,隧道股份数字集团将持续推动BIM、GIS等信息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前期规划阶段应用与发展,平台2.0版本将新增要素管理、证照库、企业级大屏、基础数据管理等模块,可全面透视市政道路规划细节,进一步强化前期各方协同,提升信息共享能级。
【关键词】上海隧道,数字技术,协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