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攻克极限地层掘进,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首个盾构隧道贯通(2024-04-25)
【摘要】 4月25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随着“蜀光号”盾构机抵达蒲阳站接收井,中国中铁旗下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国内首条山地轨道交通工程首个盾构隧道——都四山地轨道交通永丰站~蒲阳站区间贯通。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位于岷江冲积平原,起于都江堰成灌高铁枢纽站,到达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正线全长123公里,桥隧比超98%。中铁隧道局承建的1标段线路全长8.57公里,设三站两区间。本次贯通的永丰站-蒲阳站区间全长3261米,采用一台开挖直径9.73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永丰站-蒲阳站区间全线位于车流量较大的永安大道下方敷设,下穿高铁、河流、建构筑物、主污水管等,施工难度极大。项目存在“一小(大直径盾构小曲线施工)二大(水大、漂石粒径大)三多(卵石含量多、施工风险点多、施工难点多)”特点。施工不仅要面对高富水、高渗透性、高含量卵石、超大粒径漂石地层长距离掘进等困难,还要克服大粒径卵石漂石对刀盘、刀具的冲击、磨损及喷水、涌渣、地面沉降等多重难题,特别是穿越地层漂石占比高达80%左右,被业内誉为“盾构施工的极限地层”“盾构施工禁区”。此类地层环境下开展盾构施工,在国内外尚属首例。项目团队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咨询会、论证会,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召开专题技术研讨会总结会,成立“母永奇盾构极限地层研究基地工匠工作室”,紧密围绕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为隧道顺利完成掘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历经900余天的不懈努力,项目团队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创造了9.7米级大直径土压盾构机单班7.5环、单日15环(24米)、单月321环(513.6米)的砂卵石极限地层掘进佳绩。
【关键词】曙光号,土压平衡,极限掘进
【建 筑】京滨城际超大直径盾构机“京滨协同号”顺利始发(2024-04-12)
【摘要】 4月12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京滨城际超大直径盾构机“京滨协同号”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着京滨城际天津机场2号隧道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天津机场2号隧道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空港经济区,北接天津机场地下站,向南下穿宁静高速高架段后引出地面。隧道长8663米,为单洞双线盾构隧道,其中盾构段7720米,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京滨协同号”盾构机开挖直径13.8米,整机总长123米,总重2600吨,装机总功率达6950千瓦。为保障盾构机在复杂地层的适应性和高效掘进,中铁十四局以智能化建造为引领,对盾构机制造方案多次研究论证并进行针对性设计,提高盾构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通过周密分析风险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效组织水陆运输、现场组装、调试等工作,确保了盾构机按时安全顺利始发。
【关键词】京滨协同号,智能化,超大直径
【建 筑】中建钢构一智能制造研发成果获得美国专利授权(2024-04-09)
【摘要】 4月9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建钢构”)的研发成果“H型钢生产线及生产方法”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该项发明依托中建钢构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重型H型钢智能制造生产线,主要围绕H型钢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H型钢生产线及生产方法。该发明将装配线设置在装配区、焊接线设置在焊接区,形成装配、焊接流水式加工生产线工艺布局。加劲板的装配和焊接两道工序独立作业,搬运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能够在各工位之间移动,移载装置实现H型工件上料、加工及下料过程的转运,从而形成流水式加工,能有效提高加工效率。通过上述生产方法能够实现加劲板装配、焊接的流水式加工,从而有效提升加工效率。据悉,中建钢构是世界500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钢结构专业平台,国家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综合竞争力榜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关键词】中建钢构,H型钢生产,智能制造
【建 筑】北京首例负碳示范建筑亮相(2024-03-22)
【摘要】 3月22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2024低碳建筑产业论坛暨首程时代负碳示范建筑亮相活动在石景山区首程时代中心举行。首程时代中心负碳示范建筑亮相,成为北京市首例负碳建筑。活动现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北京绿色交易所分别授予负碳示范建筑“零能耗建筑认证(设计阶段)”证书和“碳中和”建筑证书。据了解,该建筑全楼建筑面积2728平方米,项目团队提出负碳建筑标准,即通过建筑本体节能减排、绿色能源替代以及增加碳汇路径,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智慧控制系统、高性能围护系统、高效冷热源和机电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碳汇系统等技术,在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行维护、拆解、循环阶段,实现运行阶段负碳排放和全生命周期低碳示范。据统计,项目年减碳量达96吨、年碳排放量52吨,碳差值为-43吨。
【关键词】北京,负碳建筑,节能减碳
【建 筑】应用10项全国首创建造技术,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预计今年通车(2024-03-21)
【摘要】 3月2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迎来新进展,坪山高架桥作为坪山段工程优化的重点,目前已建成通车,坪山高架桥南北两侧通行车辆全部由保通辅道转换至高架桥面。深汕西高速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五高五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唯一一条直连深圳的高速,起于汕尾陆丰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全长约146公里。据介绍,在桥梁施工上,深汕西改扩建项目通过不修便道、不搭栈桥等工况下桥梁智能建造的新模式,研发出桩梁一体化智能建造装备与技术,打造全球首台桩梁一体化智能造桥装备,构建出一套“桩柱一体”式管桩基础、盖梁、双T梁以及防撞护栏的全预制拼装桥梁新型结构体系,还融入了北斗定位系统和自动识别环形智能焊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等,多措并举实现桥梁2.5天/跨快速建造。此外,深汕西高速研发了基于重型振动台无人工振捣双T梁工业化制造技术、轻型全高度系列装配化挡墙创新设计、公路小型预制构件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等10项全国首创智能制造建造技术,通过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机械化作业实现了智慧化建造,有效提高了建设效率。
【关键词】深汕西高速,桩梁一体化,智能造桥
【建 筑】中国出口海外首台常压刀盘泥水盾构在新加坡顺利始发(2024-03-13)
【摘要】 3月13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研制的中国出口海外首台常压刀盘泥水盾构“中铁1108号”顺利始发,标志着新加坡地铁跨岛线1期首台大直径盾构隧道项目正式迈入施工阶段。新加坡地铁跨岛线是新加坡在建最长全地下地铁线。其中,由“中铁1108号”掘进的CR105项目隧道总长3157米,最大坡度30‰,最大埋深60米,主要穿越海相粘土、混合花岗岩及旧冲击砂层等,并下穿新加坡国际枢纽樟宜机场等重要建筑物。区间地质情况复杂,地面重大风险源众多,施工极具挑战性,对设备性能和沉降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针对施工难点及客户个性化需求,中铁装备设计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台开挖直径12.66米,长约150米,总重约3000吨的“中铁1108号”泥水盾构机,并设计搭载了常压换刀系统等多项创新技术,以确保设备在复合地层中的快速掘进,良好地应对复杂工况下的工程风险。
【关键词】中铁工业,盾构始发,常压刀盘
【建 筑】中国新西兰合作抗震建筑研究“获突破性进展”(2024-03-06)
【摘要】 3月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经中国和新西兰工程师携手努力,建筑物抗震能力研究近日获得新突破,此研究将加强全球的地震防备。据新西兰“乡音”网报道,此次合作是新西兰方面和上海同济大学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中国工程师,在ROBUST项目下所进行的,该合作旨在减少地震期间建筑物损坏程度,为地震恢复力设定了新的基准。在ROBUST项目下,两国专家测试了各种地震恢复技术。目前,该合作涉及新西兰的几个研究机构,并得到了新西兰地震委员会的支持。新西兰地震委员会研究负责人强调,该项目论证了不同的资金来源如何联合起来支持世界领先的研究,最终目标是创建更安全、更有弹性的社区。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合作不仅验证了现有的工程解决方案,而且促进了知识和思想的交流,为创新地震恢复方法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ROBUST项目,抗震建筑,地震恢复
【建 筑】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机下线,将从宁波端始发(2024-02-26)
【摘要】 2月2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甬舟号盾构机涂装“瑞龙”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开挖掘进。“甬舟号”盾构机由中铁十四局集团、铁建重工集团联合研发,全长135米,总重量4350吨,配备特制刀具308把,总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针对海底隧道复杂的施工特点,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了6项创新设计,采用重型带压刀盘设计,比常规刀盘增加滚刀70把,增加重量100多吨,缩小刀间距、增加滚刀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研发应用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刀盘耐磨性、破岩能力更强,确保了掘进工效。盾构机应用了控制精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导向系统作为设备掘进的“眼睛”,配备了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注浆加固等专用设备,可以对盾构机掘进前方的不良地质进行超前探测和超前加固,保证海中对接的精度和安全。
【关键词】甬舟号,盾构机,带压刀盘
【建 筑】装配式建筑4.0技术突破常规,为老旧小区改造开拓新路径(2024-02-26)
【摘要】 2月2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建项目通过引入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实现把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模块化集成建筑,是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核心技术。该技术直接将居住模块三维预制出来,在工厂里加工生产,然后由工厂运输到工地,用吊车现场进行安装。通过应用该技术,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建项目仅用三个月蝶变“精装房”,不仅外立面更加美观、吸睛,室内也增加了更多的“可利用”空间。同传统建造方法相比,运用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可缩短60%的施工时间。在桦皮厂胡同8号楼项目中,施工方实际缩短了80%的施工时间。中建海龙科技通过科技赋能,缩短了建设周期,提升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居民负担,大幅提升了安全环保施工水平,使项目建设快速、环保、安全、可靠,做到了为老旧小区换新颜、增便捷、谋福利。
【关键词】模块化,集成建筑,老旧改造
【建 筑】应用BIM建设智能选煤厂三维可视化管理(2024-02-23)
【摘要】 2月23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煤(天津)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天津组织召开《应用BIM技术建设智能选煤厂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项目验收会。会上,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填补了行业空白,为煤炭洗选工程智能化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对促进我国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评议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选煤厂作为煤炭生产加工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清洁煤炭利用、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煤天津设计公司瞄准“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体系变革需求,将以BIM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结合,立足于自主研发和软硬件国产化配套,研发了国内首个以国产轻量化BIM引擎、大数据、工程全周期应用等关键技术为支撑的“煤炭洗选工程CPIM三维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以下简称:CPIM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煤炭洗选加工及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生产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建设管理和基于BIM数据的数字资产管理,可实现数字化设计成果管理、工程施工管理、企业生产运维管理,具有国际先进、自主可控的特点。
【关键词】中煤天津,BIM技术,智能化建设
【建 筑】铁建重工申请盾构机盾尾井下对接调整装置专利,实现现场快速修复(2024-02-21)
【摘要】 2月2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盾构机盾尾井下对接调整装置及盾尾井下对接调整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17564967A,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盾构机盾尾井下对接调整装置及盾尾井下对接调整方法,属于盾构机技术领域,其中盾构机盾尾井下对接调整装置包括基座、滑移座、调节组件和按压件;基座设置在中盾筒体上,基座上设置有导轨;滑移座设置在导轨上;按压件通过调节组件设置在滑移座上。由于本申请的盾构机盾尾井下对接调整装置在对盾尾筒体进行调整时,不需要额外的占地空间,只需要在需要调整的位置对准按压件即可,从而本申请的盾构机盾尾井下对接调整装置占地空间小,操作所需空间小,能够及时有效在井下对接调整盾尾筒体,并且针对掘进过程中盾尾变形的情况也能在洞内处理,实现现场快速修复。
【关键词】铁建重工,盾构机盾尾,现场快修
【建 筑】苏州首次应用“5G无人塔吊”,塔吊司机完成高空作业无需攀爬(2024-01-26)
【摘要】 1月2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建三局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在苏州市承建的太泽之星·御湖项目又添了一项智能建造新技术——塔机智能集控系统(5G无人塔吊),这是江苏省首次使用塔机类智能建造技术。据介绍,“塔机智能集控系统”由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是专为施工现场塔机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控管设备,将塔机高空作业变革为地面室内集约化作业,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作业效率,提升现场数字化管理水平,颠覆传统作业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塔机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塔机智能集控系统通过多信息融合智能远程控制实现高效人机协同,提高吊装效率15%;利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覆盖塔机操控及运维所需要的全要素信息,提升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性能,实时比较实际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差值,通过颜色、方向、数值等形式对操作人员进行到位提示,实现精准吊装;同时,在行业首创塔机集中远程控制技术,一个操作人员能够分时操控多台塔机,被控塔机一键切换,提高人员利用率,节省人工30%。
【关键词】苏州,5G无人塔吊,智能建造
【建 筑】装配式建筑4.0技术成为城中村改造新选择(2024-01-26)
【摘要】 1月26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深圳首个城中村整村改造项目——平山人才小镇迎来首批入住居民。中建海龙科技是平山人才小镇项目的承建方,其模块化集成建筑(MiC建筑)产品在项目实践中展现出快速建造、经济高效、智慧集成、绿色环保等特点,形成工业化、智慧化、绿色化的优势,成为助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业低碳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器。模块化集成建筑即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绿色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4.0时代集成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模块化集成建筑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生产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大大加快了建设工期。同时,由于其采用高精度的生产工艺,能有效提高建筑质量。此外,模块化集成建筑尽可能减少了建筑垃圾、施工扬尘、工程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迎合绿色发展模式,通过低碳建材实现了节能降碳的效果。
【关键词】模块化集成,快速建造,城中村改造
【建 筑】新中大“智能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2024-01-19)
【摘要】 1月19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关于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产品、应用和服务案例(第一批)名单”公告。由新中大科技、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成功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研发的“云边协同设备——工地芯”,并应用新中大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技术构建的“钱潮PaaS平台”为技术支撑平台,搭建以数字化、资产化、服务化为中心的智能建造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解决施工现场数据采集失真、准确性不足,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供应链协同弱的问题,将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结合BIM、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供安全生产、智能决策、风险管控等多元化服务,实现建筑业项企融合、物联融合、产业融合、数实融合的全链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
【关键词】新中大科技,智能建造,云边协同
【建 筑】世界最长高铁海底隧道盾构机“定海号”成功下线(2024-01-17)
【摘要】 1月17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一局和铁建重工联合打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定海号”在长沙顺利下线,将投用于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设。“定海号”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4.57米,总重量达4350吨,是普通盾构机重量的8倍。下线后,建设者将对超大配件进行分解,以海陆联运的方式跨越1000多公里,运抵甬舟铁路项目施工一线。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工程全长约76.4公里,线路西起宁波东站,向东延伸至舟山市金塘岛、册子岛、舟山本岛。金塘海底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隧道盾构段全长约11.21公里,采用双向盾构法施工,中铁十一局承建舟山侧6.27公里施工任务。面临在近200兆帕高强度弱风化凝灰岩环境下施工、海底大直径洞内对接、拆机等世界级难题,研发团队在“定海号”盾构机中创新应用隧道智能及绿色建造新技术,引入盾构机集成超前地质预报、饱和带压换刀、盾尾同步双液浆、盾体双层壳体、管片浮动监测和壁后注浆扫描等“六大核心”技术,旨在安全、绿色、高质高效推动工程建设。
【关键词】定海号,盾构机下线,隧道智能
【建 筑】铁建重工申请隧道掘进装置专利(2023-12-20)
【摘要】 12月20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隧道掘进装置和隧道掘进机”,公开号CN117248921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掘进装置和隧道掘进机,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推进方式导致铰接油缸易损坏的问题。隧道掘进装置包括前盾、中盾和尾盾,隧道掘进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推进组件、第二推进组件和辅助推进件;辅助推进件位于前盾和第二推进组件之间;当前盾卡滞时,第二推进组件沿掘进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推进组件的第二端接触并抵紧所述辅助推进件,进而推动前盾,实现前盾脱困。本申请设置双机械传力结构,从而有益于避免通过单一的机械传力结构向前盾传递超高推力时易导致铰接油缸损坏的风险;同时,本申请将超高推力传递至前盾,有助于实现前盾脱困,进而保证盾构机的正常掘进。
【关键词】铁建重工,掘进专利,前盾脱困
【建 筑】隧道股份国产盾构顺利下线通过验收,服务“一带一路”助力新加坡...(2023-12-19)
【摘要】 12月19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2台国产盾构顺利下线通过验收,本次新加坡总共“下单”7台“STEC牌”盾构,首批成功验收下线的2台盾构将服务于新加坡跨岛线。新加坡跨岛线项目线路全长56公里,是新加坡第一条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地铁线,在全线落成以后也将成为新加坡最长的地铁线。隧道股份针对新加坡跨岛线项目深埋软土特点,创新应用自动旋转功能的真空吸盘管片吊机、滚刀快速运输系统、冲击型钻注一体超前钻机等新技术,大幅提升盾构性能水平与自动化程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上越来越多参与国向中国开放怀抱,海外盾构业务迎来了新机遇。新加坡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与中国的合作更是借着倡议的“东风”,交往更密切、合作更深入,隧道股份STEC牌国产盾构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风帆,走过了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等国家。未来,隧道股份将继续挑战创新技术新高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一带一路”与世界轨道交通的建设贡献中国装备、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造福世界人民。
【关键词】隧道股份,国产盾构,自动旋转
【建 筑】胶州湾二隧“深蓝号”盾构机刀盘顺利下井(2023-12-18)
【摘要】 12月18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深蓝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刀盘顺利吊装下井,不日将潜行茫茫胶州湾,服务于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中交隧道局承建的胶州湾第二隧道主线北线隧道工程。“深蓝号”盾构机是为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定制的长距离穿海利器,开挖直径15.63米,整机机长188米,重量4600吨,配备伸缩式主驱动、伸缩式开挖仓监视系统等智能系统。刀盘下井,是盾构机组装过程中难度最高、危险系数最大的一项工序,在两台起重能力分别为800吨和400吨的履带吊的精准配合下,历经起吊、翻身、旋转等一系列操作后,重达600吨的“深蓝号”盾构机刀盘顺利与盾体精准对接。为确保“深蓝号”盾构机刀盘顺利下井,项目建设方精心筹划,多次组织专题会,对刀盘焊接探伤标准、吊装周边环境及现场布置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并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监督指导下,完善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最大程度保证焊接精度、吊装安全、组装流畅及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深蓝号”盾构,刀盘下井,智能系统
【建 筑】让数据产生“化学反应”,广联达国产BIM全过程应用案例获高度评...(2023-12-11)
【摘要】 12月1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国产BIM全过程应用案例专家论证会在广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工程建设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齐聚广联达智慧建造及华南总部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对该项目作为国产BIM全过程应用案例的成果价值及行业可借鉴可推广性进行论证,并给予高度评价。作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的示范项目,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试点推动国产自主BIM系列软件研发与应用,积极拓展国产BIM软件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场景,构建全过程国产BIM软件产品生态,为行业企业开展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树立了标杆、提振了信心。在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全过程BIM应用中,基于对项目全过程业务本质逻辑的解析,识别核心业务场景并对应搭建模型、数据单元框架,保证业务、数据、模型的一致性和流转通畅。通过业务数字化解析,将设计、成本、生产、质量、安全等信息互通共享,建立映射并实现流转,设计基于BIM模型的业务价值场景。
【关键词】广联达,BIM,全过程应用
【建 筑】无人驾驶智能压路机亮相福建高速路面提升改造工程(2023-11-24)
【摘要】 11月24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G15沈海高速公路福泉段、泉厦段路面提升改造中,无人驾驶智能压路机成功落地应用,不仅有效拓展了智能压路机对多场景的适应能力,更提升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工效和质量。据悉,无人驾驶智能压路机是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高速公路智能建造无人化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的成功落地应用。该项目成果是福建高速集团首个获批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了福建交通系统在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上零的突破。项目针对传统路基路面施工环境恶劣、质量检测滞后等问题,开展具有感知、学习、决策与控制的新装备、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以期实现沥青路面无人驾驶碾压施工生产目标。目前,该科技项目已研发制造了2款无人驾驶智能压路机。通过对压路机智能化改造并开发智能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压路机轨迹和姿态精准控制、人员障碍安全识别、多机协同联动作业等功能,同时,开发的压实质量在线检测系统2.0版本对压实度预测准确率超过85%。智能压路机前期已在泉南高速改扩建工程中试点应用、迭代升级,此次参与G15沈海高速福泉段、泉厦段养护作业是在路面提升改造工程的首次亮相。
【关键词】福建,无人驾驶,智能压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