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加快(2021-05-20)
【摘要】 5月20日,中国环境报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碳市场一方面控制排放总量,另一方面通过碳定价促进低碳转型。碳市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未来的碳中和之路上将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展现出韧性。各国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和净零排放承诺,提升了政策稳定性和市场信心。目前,全球已建成的碳交易系统达24个,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考虑或积极开发碳交易系统。美国智库“气候交流教育与研究中心”认为,加州碳排放交易体系带来诸多好处,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维护了公众健康,综合效益是项目成本的5倍。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2020年的统计显示,碳排放配额拍卖所筹集的资金用于绿色交通、可持续社区建设和清洁能源产业等,迄今已投资137亿美元,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
【关键词】清洁,能源,产业
【绿色环保】欧盟出台“零污染行动计划”(2021-05-20)
【摘要】 5月20日,中国环境报讯,欧盟委员会12日出台一项行动计划,致力于到2050年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到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不再有害的水平,从而打造一个“零污染”的环境。根据欧委会当天发表的声明,为了在2050年实现“零污染”目标,这项名为“空气、水和土壤的零污染行动计划”设定了到2030年要具体实现的目标,即改善空气质量,使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55%;通过减少垃圾改善水质,将海上塑料垃圾减少50%,将释放到环境中的微塑料减少30%;通过减少养分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将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空气污染减少25%;将长期受交通噪音困扰的人数减少30%;以及大幅减少垃圾的产生,城市生活垃圾减少50%等。同时,欧委会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提升空气质量标准,使其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建议;审查包括河流和海洋的水质标准;减少土壤污染并加强修复;审查与垃圾相关的欧盟法律,使其更符合清洁和循环经济原则;促进生产和消费的零污染;通过限制对第三国出口有害有毒产品和废弃物来减少欧盟的外部污染足迹等。声明还指出,“空气、水和土壤的零污染行动计划”是“欧洲绿色协议”的一个关键成果。该行动计划结合了欧盟应对和预防污染的所有相关政策,并特别强调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来应对污染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
【绿色环保】肯尼亚启动首次全国野生动物资源普查(2021-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环境报讯,肯尼亚7日启动首次全国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旨在摸清“家底”,为更新标志性物种保护类目提供数据支持。此次普查为期三个月,将在森林、海洋生态系统和河流等保护区进行,涉及肯尼亚47个郡,旨在摸清区域内陆地、淡水、海洋哺乳动物,主要鸟类,爬行动物以及濒危灵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肯尼亚旅游与野生生物部长纳吉布·巴拉拉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普查将运用先进的卫星技术,加强对标志性物种的循证管理,肯尼亚政府已为此提供约合234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肯尼亚旅游与野生生物部指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促进了肯尼亚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普查将有助于确定野生动物物种的数量、分布、经济价值和新出现的威胁,从而推动肯尼亚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并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分布,经济,价值
【绿色环保】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美国必须制止日本排放核废水计划(2021-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里克·斯坦纳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日报》针对日本政府决定排放核废水发表评论文章,敦促美国政府立刻制止日本排放计划。里克·斯坦纳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福岛核泄露事件始末,并强调其产生的核废水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如释放至太平洋后将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威夷、俄勒冈、华盛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拉斯加附近的水体造成污染。据悉,此前美国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曾公开发布声明对日本排放核污水的计划表示支持。里克·斯坦纳在文章中敦促拜登政府对计划中的放射性污水排放立刻提出异议,并提倡国际社会任命独立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调查委员会,以审查有关福岛处理核废水的相关问题,提供透明、独立、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透明,独立,科学
【绿色环保】《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东道国网站上线(2021-05-08)
【摘要】 5月8日,中国环境报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东道国网站今日上线。COP15组委会主任、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上线仪式并致辞。黄润秋指出,2020年以来,中国政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稳步推进COP15筹备。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国际会议上,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发出聚首昆明、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的诚挚邀请,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成功举办一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决心。COP15网站上线是中国政府履行COP15东道国协议的重要举措,标志着COP15筹备面向世界的互联网之窗已经开启,为各方了解大会、走近大会,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黄润秋表示,中国政府将以此次网站上线为契机,继续认真履行东道国义务,发挥好主席国作用,同公约秘书处进一步保持密切合作,持续高效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希望组委会成员单位主动建设好、利用好大会网站,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积极宣传推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就,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经验。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大会网站,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知识,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大会成功举办。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治理
【绿色环保】中韩各界在韩民间团体发表联合声明抗议日本核废水入海(2021-05-08)
【摘要】 5月8日,中国环境报讯,4月28日,中国在韩侨民协会总会、汉城华侨协会、韩国中华总商会等中韩12个民间团体于首尔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反对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本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此举引发中韩各界在韩民间团体的质疑与反对。当天12个民间团体举行活动,旨在表达对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决定的抗议,希望未来中、韩、日等各方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当天,中韩各界在韩民间团体以中、韩、英三语发表联合声明。声明说,核废水入海这一行为将会严重污染中、韩、日乃至世界的海洋生态环境。在没有完全证明排放的核废水是安全的前提下,这将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海洋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各国的海洋经济,影响到人类及子孙后代,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韩两国。
【关键词】保护,海洋,环境
【绿色环保】日本东电下月开始向政府提交核污染水排放时间表(2021-04-27)
【摘要】 4月27日,中国环境报讯,19日在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东电将从下月开始逐步向该委员会提交已确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日程表。据日本媒体报道,根据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日程表,开始排放前,东电需向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申请审查排放核污染水的实施计划,审查内容包括海水稀释放射性物质氚浓度的设备设计、设备性能确认、核污染水排放程序等。计划获批后,东电再着手建造设备并加强海洋中放射性物质监测等。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当天提出,除了施工时间和申请审查时间外,希望东电能说明审查必须在何时结束,以避免出现核污染水储存罐紧张的状况。东电则表示,尽力在下月回复。本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上述核污染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将于约两年后开始,排放时间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
【关键词】计划,获批,监测
【绿色环保】梅尔齐安: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将使全球受益(2021-04-27)
【摘要】 4月27日,中国环境报讯,独立公共政策智库澳大利亚研究所气候和能源项目主管里奇·梅尔齐安日前在堪培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各国期盼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因为这将使全球受益。他表示,正是在中美双方合作下,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才得以在2015年诞生,从而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这体现了中美两国合作对全球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他认为,中美在气候问题上开展合作不仅会让全球受益,也符合两国利益。两国通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将有助于阻止极端天气增加的趋势,并促进基于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发展。“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一直做得很好,不仅在国内给予重视并实施、在制造业中推广,还向世界出口相关技术。”在他看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每个国家都有责任积极应对这种挑战,这将推动世界各国就气候问题更紧密地合作。如果包括欧盟、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各方也能够积极展开合作,将有助于今年下半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关键词】气候,能源,领域
【绿色环保】美国应在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40%(2021-04-20)
【摘要】 4月19日,美国环保协会讯,近日,美国环保协会(EDF)发表报告称,作为更新国家自主贡献(NDC)的组成部分,美国应将甲烷减排纳入其中,并明确承诺到2030年,在整个经济范围(economy-wide)内将甲烷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40%。拜登政府计划在今年4月的全球气候领导人峰会之前,宣布美国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NDC目标。鉴于过去四年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不作为,美国必须提出一个雄心勃勃且可信的目标,以重新展示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目前,许多国家都承诺将制定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性减排目标。虽然综合性目标包括甲烷,但这并不能保证各国采取具体而有力的行动,在必要的程度上减少甲烷排放。EDF的最新报告呼吁,作为更新国家自主贡献(NDC)的组成部分,美国应明确承诺到2030年,在整个经济范围(economy-wide)内将甲烷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40%。这一目标水平与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气候联盟(U.S. Climate Alliance)提出和采纳的现有目标一致。根据对最新科学、经济和技术的回顾,这种规模的甲烷减排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还可以减少净成本,减排途径也相对简单。此外,甲烷减排目标将与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目标并行。EDF的报告呼吁,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至少50%。甲烷减排目标也将计入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总目标。
【关键词】甲烷,减排,目标
【绿色环保】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2021-04-20)
【摘要】 4月20日,中国环境报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1年4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会谈,讨论气候危机所涉问题。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声明如下:一、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按其严峻性、紧迫性所要求加以应对。这既包括强化各自行动,也包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多边进程中开展合作。双方回顾两国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与合作,为巴黎协定的制定、通过、签署和生效作出历史性贡献。二、走向未来,中美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双方回顾巴黎协定第二条的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为此,双方承诺继续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协定框架下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行动,以使上述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并合作识别和应对相关挑战与机遇。三、两国均期待4月22/23日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双方认同峰会的目标,即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提高包括减缓、适应和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四、中美将采取其他近期行动,为解决气候危机进一步作出贡献:(一)两国都计划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二)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三)双方将分别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所体现的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的措施。五、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旨在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
【关键词】加强,巴黎,协定
【绿色环保】迪拜计划开发价值40亿迪拉姆的垃圾发电设施(2021-04-13)
【摘要】 4月13日,中国环境报讯,3月30日报道,迪拜控股公司(Dubai Holding)3月29日表示,已与五家公司签署协议,将合作开发价值40亿迪拉姆(约合11亿美元)的垃圾发电设施。该设施将被用于处理迪拜每天产生的5666吨城市固体废物,以产生200兆瓦电力。迪拜控股公司称,联合体包括迪拜控股公司、日立造船株式会社(HitachiZosen)瑞士子公司HitachiZosenInova、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比利时建筑商BESIX集团以及当地建筑公司TechGroup。该项目已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渣打银行、三井住友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达成了价值9亿美元的项目融资贷款协议,并将拥有迪拜市政府35年的特许经营权。
【关键词】项目,融资,贷款
【绿色环保】欧盟强推“碳关税”持续引发争议(2021-04-13)
【摘要】 4月13日,中国环境报讯,欧洲议会于3月初正式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原则性框架议案。这项被视为“碳关税”的议案一经推出即引发巨大争议。自欧洲议会正式通过至今,欧盟内部对于“碳边境调节机制”就存在大量争议。据路透社报道,截至目前,法国、奥地利、丹麦、西班牙等国政府表示支持“碳边境调节机制”,但诸多欧洲行业组织及企业却认为,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可能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工业界的利益。欧洲行业组织“欧洲铝业”近日就表示,欧洲铝生产商普遍反对“碳边境调节机制”,也不希望参与任何引入该机制的试点计划。他们认为,整体而言,欧盟是铝的净进口地区,一旦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碳税的计算将更为复杂,同时也可能打乱欧洲铝业的价值链,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下游生产商退出欧盟。行业分析机构标普全球普氏也指出,欧洲钢铁行业也不支持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欧洲钢铁联盟总干事Alex Eggert表示,在当前欧盟碳市场的框架下,欧洲的钢铁企业已经面临高达数十亿欧元的碳税成本,进一步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欧洲钢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将更加明显。
【关键词】碳税,成本,优势
【绿色环保】阿克苏诺贝尔投资Qlayers创新涂料应用技术(2021-04-09)
【摘要】 4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4月,阿克苏诺贝尔宣布收购创新型初创公司Qlayers的股份。该公司位于荷兰,其开拓性的技术为工业涂料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Qlayers领先的全自动化涂层解决方案,较目前业界使用的手动涂层工艺更安全、快捷、有效,不但能解决过度喷涂的问题,还能节省成本,更加强了可持续的特质。阿克苏诺贝尔表示,与Qlayers的合作是阿克苏诺贝尔和ECFG共同进行的一项战略投资,更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合作。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帮助油漆和涂料价值链更加可持续与高效,这也和公司的愿景一致。其中,Qlayers是阿克苏诺贝尔“涂创未来”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自2019年在“涂创未来”全球初创企业挑战中获得合作伙伴协议以来,一直与阿克苏诺贝尔展开合作,并将其技术成功应用于存储罐的防腐涂料系统。Qlayers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对施工工人的保护,同时提高了可持续性和施工过程的效率。
【关键词】可持续,施工,过程
【绿色环保】日媒:日本拟最早4月13日开会探讨处置福岛核处理水(2021-04-09)
【摘要】 4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相关人士6日透露,围绕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处置问题,政府已向最早13日召开阁僚会议的方向展开调整。在此之前,首相菅义伟7日将会见反对处理水排放入海的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岸宏。据报道,保管处理水的储罐最早将于2022年夏季达到容量极限。虽然日本政府正探讨排放入海的方法,但遭到了担忧形象受损的渔业人员激烈反对。报道称,在与岸宏的会面中,菅义伟能否得到岸宏的理解是焦点。根据会晤结果,相关阁僚会议的日程或进行微调。菅义伟在3月的国会答辩等场合,就处理水处置问题表示:“不应迟迟不决地搁置下去。将在合适的时间敲定处置方针。”报道指出,关于处理水的处置方法,政府小委员会2020年2月提议称,在国内外已有实际成果的、排入海洋和大气的做法比较现实。东电同年3月出示了将处理水排放入海的草案,并写明将把放射性物质活度稀释至法令标准以下。之后,日本政府就该方针向地方上做了说明。据相关人士透露,原本打算最早2020年10月下旬召开阁僚会议,正式敲定排放入海,但之后相关方面以有必要把形象受损对策具体化,并慎重发布信息为由,暂缓敲定方针,反复向相关人士说明并交换意见,持续展开探讨。
【关键词】持续,展开,探讨
【绿色环保】亚洲最大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上网售电(2021-04-01)
【摘要】 4月1日,中国环境报讯,由云南康旅集团所属云南水务投资建设的亚洲最大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印度尼西亚泗水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成功并网2个月后,于3月10日拿到印尼政府部门颁发的上网售电许可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蹚出了绿色新路径。该项目设计为日处理垃圾规模750吨,建设规模发电量是12兆瓦,项目安装的26兆瓦发电机组可以解决泗水20.8万人的用电需求。该项目与云南水务在泗水另一座日处理1600吨生活垃圾以及2兆瓦的沼气发电厂联动运营,可以解决当地175万人口的环保问题,为印尼垃圾处理和新能源建设提供了云南解决方案。目前,云南水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营项目4个、在建项目2个、跟踪项目20多个,共计投资约60亿元。
【关键词】垃圾,发电,印尼
【绿色环保】中泰国企签署垃圾发电可行性研究及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2021-04-01)
【摘要】 4月1日,中国环境报讯,泰国京都电力机构与新源能源(泰国)有限公司3月22日在曼谷签署关于垃圾发电可行性研究及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泰国京都电力机构总裁奇拉帕(KIRAPAT JIAMSET)表示,京都电力机构是泰国内政部下属的国有企业,致力于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的电力,满足客户的电力需求,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此次与新源能源(泰国)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垃圾发电可行性研究,打造微电网试点,利用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满足曼谷大都会地区的电力能源需求。新源能源(泰国)有限公司是中国央企国投集团旗下国投电力在泰国的垃圾发电及新能源业务投资平台。该公司表示,公司自2016年起与曼谷市合作在农垦区废物处理中心运营了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为500吨/天,项目拥有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在过去的5年中,公司一直持续稳定供电。同时,公司还与曼谷市签署了两个日处理生活垃圾不低于1000吨的垃圾发电项目合同,分别位于农垦区废物处理中心和安努区废物处理中心。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在2024年之前并网发电。
【关键词】电力,需求,社会
【绿色环保】蒙古国强沙尘暴和暴风雪致6人遇难81人失踪(2021-03-22)
【摘要】 3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乌兰巴托消息: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当地时间15日通报称,该国大部分地区13日以来发生强沙尘暴和暴风雪,截至15日上午,已造成6人遇难,81人失踪,搜救工作仍在进行。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消息,13日晚至14日中午,该国大部分省份相继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北部地区形成暴风雪,戈壁草原地带形成强沙尘暴。后杭爱省、戈壁阿尔泰省、中戈壁省和东戈壁省等短时风速达到每秒24至28米,14日晚间风速达到每秒30至34米,首都乌兰巴托14日遭受沙尘暴袭击。截至14日夜间,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共接到548人失踪的报告,各省紧急情况部门和地方政府连夜派出人员全力搜救,截至15日上午9时已搜寻到467人,确认中戈壁省5名牧民和后杭爱省1名五岁儿童不幸遇难。目前仍有81人失踪,其中中戈壁省有68人失踪,搜寻工作持续进行。据通报,强沙尘暴还导致该国58座蒙古包和121处房屋、栅栏被摧毁,数千头牲畜走失。东部地区部分输电线路损坏并导致当地断电。
【关键词】形成,强沙,恶劣天气
【绿色环保】新德里连续3年被评为世界空气质量最差首都(2021-03-22)
【摘要】 3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7日报道,瑞典的一家权威空气质量监测机构IQAir发布最新报告称,在全世界空气污染指数排名前50的城市中,印度占了35个,其中新德里排名第14,这已经是新德里连续第三年成为空气质量最差的首都。IQAir的报告指出,去年新德里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达84.1微克,与之相比,去年北京的PM2.5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是37.5微克,这意味着新德里的污染程度超过北京两倍以上。不仅是印度,整个南亚的空气污染指数都是观测史上最糟糕的一年,这可能与印度农民焚烧秸秆有关。比如在去年冬季焚烧秸秆的高峰期,新德里11月的PM2.5颗粒物浓度达到了每立方米144微克,12月上升至每立方米157微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阈值14倍以上。尽管新德里在各国首都中空气质量最差,但相比2019年,2020年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疫情封锁大大减少了各种工农业活动。由于长期封锁,印度2020年的PM2.5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较2019年减少了11%,60%的城市空气质量比2019年更好,所有城市的空气质量比2018年更好。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目前印度的空气污染水平仍处于高危状态。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高危状态
【绿色环保】美国和欧盟确认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意向(2021-03-18)
【摘要】 3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和欧盟3月9日发表联合声明称,准备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据报道,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谈后发表了这份声明。声明指出,“美国坚持不迟于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准备在总统拜登4月22日举办的首脑峰会上或之前,宣布本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做出的贡献。欧盟已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准备提高2030年的气候目标,将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至少55%的碳排放量。”美欧还呼吁所有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把温度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范围内,包括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等。
【关键词】框架,实现,零排放
【绿色环保】美日澳印领导人讨论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问题(2021-03-18)
【摘要】 3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领导人12日举行视频会议,讨论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拜登在会议开始时向参会的日本首相菅义伟、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印度总理莫迪表示,美方致力于与地区盟友伙伴合作以实现地区稳定。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白宫随后发表声明称,四国领导人同意共同采取必要行动,在2021年扩大新冠疫苗的供应,并将与世卫组织等现有相关多边机制密切协调,共同加强和协助东盟和其他地区国家的疫苗接种工作。声明同时表示,四国领导人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确定为地区优先事项,并将共同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强全球行动,推进低碳减排技术解决方案。根据会议联合声明,四国将成立高级别疫苗专家组、气候问题工作组和关键与新兴科技工作组。
【关键词】新兴,科技,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