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Intel开发mOS操作系统:Linux变种、百亿亿次超算专用(2020-08-14)
【摘要】 8月14日,中国软件网讯,Intel不仅是最大的CPU公司,还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10万员工中有1.5万都是软件工程师。在OS系统上,Intel也开发了多种系统了,现在最新产品是mOS,一款专用于HPC超算的高性能Linux变种。Intel的mOS系统很少人关注,官方透露的细节也不多,目前还在开发中,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在超算负载中可以提供更好的并行性及可靠性。mOS系统依然会基于Linux扩展而来,目前最新版0.8版使用的是Linux 5.4 LTS内核,但它又有自己的LWK轻量级内核,Linux内核管理少量部分CPU核心,以确保兼容性,LWK内核管理系统其他部分,类似Mutil-OS多OS。Intel的mOS已经在ASCI Red,IBM Blue Gene等超算上应用,不过它最终的目标是用于2021年的百亿亿次超算Aurora上,后者采用了未来一代的Intel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ntel Xe计算架构、Intel未来一代的傲腾DC可持续内存、Intel One API软件等。该超算同时采用Cray的新一代超算平台“Shasta”,由超过200个机柜组成,支持Cray Slingshot高性能可扩展互连架构,并在软件堆栈方面针对Intel架构进行专门优化。据悉,整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其中Intel获得了3.54亿美元,Cray则拿到了1.46亿美元。
【关键词】英特尔,mOS操作系统,超算专用
【软件产业】中兴通讯面向5G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获“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虚拟...(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C114网讯,中兴通讯凭借面向5G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在2020可信云大会上荣获“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虚拟化奖”。本次获奖充分展示了中兴通讯在云计算领域的创新能力与边缘云的领先水平。中兴通讯面向5G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是面向5G的全融合、分布式部署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面向5G的分布式云采用业界领先的双核(虚机+容器)技术,融合多样化的硬件设备、多形态的资源池以及多种部署方式,灵活适配环境和业务需求;基于AI引擎,云边协同、边边协同,实现算力动态跟随业务流动,智能优化;全套软硬件加速方案,实现超高性能、超低时延;云平台和SDN融合,云网联动,实现资源按需,网络随选;基于AI的智能化、自动化运维,实现海量基础设施的高效管理。中兴通讯面向5G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已在全球多个项目中广泛应用,助力运营商加速5G的规模部署,建设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关键词】中兴通讯,分布式云解决方案,可信云技术
【软件产业】北京联通5G SA网络端到端切片技术“让多场景应用成为可能”(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C114网讯,近日,北京联通率先完成5G SA网络端到端切片的业务测试,快速构建网络切片能力,推出了5G SA网络架构下端到端解决方案,为各行业按需提供5G无线、传输以及核心网全程质量保障和差异化体验,解决有限网络容量下延迟和阻塞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时延和带宽保障。在直播采访等场景中,媒体工作人员可在人员密集的大型活动、赛事直播进行顺畅的直播。在移动执法中,市场监管局人员则在人流量较大的市场、商圈、抗疫现场中进行高可靠性要求的大流量视频、图片传输。在端到端切片技术的帮助下,有效降低了拥堵网络环境下的时延,保障了应用的实现。北京联通将陆续在市场推出5G网络切片服务,充分发挥全网能力,依据不同行业/场景需求打造多维度模型,为智慧城市、新媒体、工业互联网、医疗、交通、教育、金融等更多场景提供差异化Qos保障,打造差异化网络集成能力和一体化支撑体系。随着5G网络的不断完善,5G网络切片服务将逐步拓展到更多垂直行业,广大用户将享受到更为优质、便捷的5G 媒体直播服务和全新感官体验。
【关键词】北京联通,SA网络,多场景应用
【软件产业】阿里巴巴自研“世界上通信距离最远的NFC”,从20厘米扩至3米(2020-07-23)
【摘要】 7月23日,集微网讯,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自研NFC技术(近场通信),将传统近场通信任意方向感知距离从20厘米扩至3米。阿里称该技术突破了通信极限,实现了“世界上通信距离最远的NFC系统”。据阿里云网络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洪强博士介绍,该NFC技术突破了当前实现自动化物流的关键瓶颈,未来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较远距离、大规模、全品类识别货品信息的场景中,例如物流、生鲜、支付等场景。另综合媒体报道显示,这一成果已被网络通信领域全球顶会SIGCOMM2020收录。据悉,阿里共5篇论文入选该会,在所有参会中国机构中排名第一,并刷新中国纪录。
【关键词】阿里巴巴,通信距离,NFC
【软件产业】首次提取金刚石近表面电噪声信息,我国学者实现高灵敏金刚石量子...(2020-07-07)
【摘要】 7月7日,集微网讯,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等提出并通过实验实现了一种以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单自旋为量子传感器(简称“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电探测方法,并首次实现了金刚石近表面电噪声信息的提取,为金刚石量子传感器在电探测方向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据悉,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能抑制磁信号和噪声同时对电场敏感的方法。他们设计了一种连续动力学解耦序列,形成特定的缀饰态空间,有效地抑制了NV色心对磁场的响应,同时保留对电场的线性响应,从而构建了一个更加有效的电信号量子传感器。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建立模型与定量的实验研究这两处电噪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新方法对磁噪声呈现出高度抑制的作用,因此可以被用于金刚石近表面纯电噪声信息的提取,还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表面噪声的性质和来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消除。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同时,由于其具有室温大气环境下单个电子电荷的探测灵敏度,还可用于凝聚态以及半导体等材料的电信号表征。
【关键词】高灵敏,金刚石,量子传感器
【软件产业】高通公司推出带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模块(2020-06-29)
【摘要】 6月29日,电子工程世界讯,高通公司推出了全新边缘机器人应用模块,提供人工智能加速和5G连接,旨在实现机器学习、异构计算和计算机视觉等功能。被称为RB5的模块有一个专为机器人应用量身定制的高通QRB5165处理器,其异构计算架构与高通公司的第五代人工智能引擎相配合。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支持多达七个并行摄像头,以便于同时定位和映射(SLAM)、目标检测和分类、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此外,还有一个专门的视频分析引擎和高通公司专用的Hexagon Tensor加速器,以及对以太网标准的本地支持,这是一个基于以太网的工业协议,具有集成的安全机制。QRB5165处理器包含一个八核高通Kryo 858,与Adreno 650 GPU和用于计算、音频和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配对。ISP(Spectra 380)每秒可处理200亿像素,支持杜比视觉视频捕获、每秒30帧的8K视频录制、200万像素照片、每秒120帧的4K HDR视频同步捕获和无快门延迟的64MP照片等功能。高通公司的安全处理单元(SPU):包括安全引导、密码加速器、恶意软件保护、用于远程认证和安全设备配置的安全令牌,以及生物认证(包括指纹、虹膜、语音和人脸)。据高通公司称,QRB5165与第五代人工智能引擎一起提供了高达15项人工智能功能。
【关键词】高通公司,人工智能,机器人模块
【软件产业】中科大实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寿命的高效调控(2020-06-28)
【摘要】 6月28日,集微网讯,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消息,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延长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寿命(弛豫时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固态量子计算研究组郭国平教授、李海欧研究员等人与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王桂磊副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姜弘文教授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胡学东教授,以及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弛豫的强各向异性:通过改变外加磁场与硅片晶向的相对方向,可以将自旋量子比特寿命提高两个数量级以上。据悉,硅基自旋量子比特以其超长的量子退相干时间,以及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的高可扩展性,成为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李海欧、郭国平等人通过制备高质量的Si MOS量子点,实现了自旋量子比特的单发读出,并以此测量技术为基础研究了外加磁场强度和方向对自旋量子比特弛豫速率的影响。据悉,郭国平教授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研发,于2014年开始开展基于自旋量子比特的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研究。
【关键词】中科大,量子比特,高效调控
【软件产业】高通6系首款5G SoC骁龙690发布:CPU性能提升20%(2020-06-17)
【摘要】 6月17日,集微网讯,高通今日宣布推出首款骁龙6系5G移动平台——骁龙690,加速实现骁龙产品线对于5G的支持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球5G体验的广泛普及。骁龙690采用8纳米制程工艺,集成X51基带及射频系统。骁龙690支持全球不同5G频段,SA和NSA组网模式、TDD和FDD以及动态频谱共享(DSS);并针对全球市场,支持全球多SIM卡。骁龙690首次为骁龙6系带来多项最受市场欢迎的顶级移动体验。在视频拍摄方面,骁龙690也是首款支持4K HDR视频拍摄的骁龙6系移动平台,并且最高可支持1.92亿像素的照片拍摄。骁龙690也是首款可以支持120Hz显示的骁龙6系移动平台,可以提供非常流畅的UI体验。在AI方面,骁龙690支持第五代Qualcomm AI Engine,集成Hexagon张量加速器,使得AI整体性能比上一代提升高达70%。骁龙690集成全新优化的CPU架构,提供了高达20%的CPU性能提升;同时,其图形渲染处理速度提升高达60%。预计搭载骁龙690的商用终端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面市。
【关键词】高通,骁龙CPU,性能提升
【软件产业】IBM和Red Hat为5G时代推出新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2020-06-04)
【摘要】 6月4日,中国软件网讯,近日,IBM在其Think Digital大会上宣布了基于广泛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新的服务与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和电信公司在5G时代加快向边缘计算迈进。推出的新服务与解决方案结合了IBM多云环境的经验与专长以及Red Hat业界领先的开源技术。IBM去年完成了史上最大的技术收购之一,使Red Hat 成为了IBM的一部分。对于全球企业来说,无线5G电信网络的推出可以使移动数据获得极高速、低延迟和最小传输延时的联接,这些全都是为加速边缘计算的应用而设。借助新的边缘服务、IBM业务合作伙伴以及IBM多云解决方案,企业将能够利用5G的潜能来支持类似应急响应、机器人手术或者是联网车辆安全功能等关键应用,因为届时无需再把工作负载发送到中心云端,从而避免了现在以毫秒计的延时。
【关键词】IBM,5G时代,边缘计算方案
【软件产业】Wi-Fi 6E、蓝牙5.2合体,高通发布全球最快无线方案(2020-05-29)
【摘要】 5月29日,新浪科技讯,除了全线支持Wi-Fi 6E、三频段的第二代Networking Pro系列无线平台,高通今天还发布了全球领先的移动无线连接产品组合,Wi-Fi 6E 6GHz频段、蓝牙5.2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速度也是全球第一。高通此次发布的FastConnect 6900、FastConnect 6700两款解决方案基于高通领先的Wi-Fi 6E、蓝牙音频技术,是目前业界速度最快的移动Wi-Fi解决方案,峰值速率分别达3.6Gbps、3Gbps,同时支持VR级低时延、尖端蓝牙技术,可打造沉浸式音频体验。同时,两款新方案还具备业界首创的4K QAM先进调制技术,并且横跨2.4GHz、5GHz、6GHz三个频段,在全部可支持频段上将最高QAM速率从1K提升至4K,进而增强游戏体验和超高清流传输能力。5GHz、6GHz频段上还支持160MHz信道,可显著提升吞吐量、同时减少拥堵。FastConnect 6900更是在包括6GHz内的频段上实现了独特的四路双频并发,从而获得了更高的传输速度。
【关键词】高通,无线方案,全球最快
【软件产业】上海微系统所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研发全球最小、成本最低ME...(2020-05-29)
【摘要】 5月29日,SEMI大半导体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昕欣老师课题组在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期刊上发表最新的 MEMS 传感器 研究成果——利用无疤痕微创手术(MIS)制造超小型 MEMS 压力传感器。据悉,该传感器 芯片 可满足气压计或高度计的应用需求,有望获得智能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和其它消费电子产品的青睐。低成本、高性能的小型化压力传感器一直是消费电子市场不断追求的目标。研发高良率单芯片工艺来制造更小且更高性能的芯片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该项研究展示了一种压阻式绝对压力传感器芯片,大小仅为 0.4mm × 0.4mm,每颗芯片制造成本低至 1 美分——目前全球最小尺寸、最低成本。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技术突破,最小尺寸
【软件产业】中国科大在无线充电芯片设计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2020-05-11)
【摘要】 5月11日,电子产品世界讯,近日,中国科大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程林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暨永雄教授课题组在无线充电芯片设计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种用于谐振无线功率传输的新型无线充电芯片架构。所提出的架构通过在单个功率级中实现整流、稳压和恒流-恒压充电而实现了高效率和低成本,为今后无线充电芯片的设计提供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针对无线充电芯片设计领域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基于3-Mode可重构谐振调节整流器的原理,通过在单个功率级中实现整流、稳压和恒流-恒压充电功能,克服了现有芯片设计中需要两级或三级级联的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芯片转化效率和集成度。此外,该研究中还提出了一种片上栅压自举技术,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相位数控制的单输入双输出倍压器,将自举电容集成在芯片上,进一步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最终测试结果表明该无线充电芯片在充电电流为1A和1.5A时,峰值效率分别可以达到92.3%和91.4%,验证了所提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国科大,无线充电,芯片设计
【软件产业】实现多种环境参数探测功能集成,我国学者研发柔性薄膜组装集成芯...(2020-05-07)
【摘要】 5月7日,集微网讯,近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梅永丰课题组提出了将信号检测和分析功能集成于同一个芯片器件中的新概念。研究团队从器件的传感机理入手,利用柔性薄膜组装集成芯片传感器,实现了多种环境参数探测功能的集成。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传感信号采集器件和信号处理单元均为分离设计,将在整体上产生更大功耗并占据更大的空间。对此,研究团队将单晶硅薄膜柔性光电晶体管与智能薄膜材料相结合和组装,构造了对不同环境变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柔性硅芯片传感器及其系统。这一思路不仅具有优异的可扩展性,还可与当前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相兼容。由于翻转的硅薄膜光电晶体管没有栅极金属阻挡功能区域的光信号吸收,可以更容易获得高灵敏的传感特性。利用这一点,研究团队将多种智能薄膜材料贴合在器件功能区,智能材料内部物理性质变化引起了微小光学性能改变,从而表现在输出的光电流上,因此可以在同一个芯片上实现对多种不同信号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环境探测,功能集成,芯片设计
【软件产业】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芯片正式诞生,功耗减少100倍(2020-04-29)
【摘要】 4月29日,电子工程世界讯,近期,欧洲研究与创新中心Ime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尖峰递归神经网络处理雷达信号的芯片。通过模仿生物神经元群操作来识别时间模式的方式,imec的芯片功耗比传统实现方案少100倍,同时延迟减少了十倍,几乎可以立即做出决策。例如,可以仅使用30 mW的功率对微型多普勒雷达信号进行分类。?该芯片可以调整体系结构和算法,以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包括心电图,语音,声纳,雷达和激光雷达流),它的第一个用例将包括创建低功耗、高度智能的防碰撞系统,如无人机雷达,它可以对接近的物体做出更有效的反应。该芯片最初设计为在功率受限的设备中支持心电图(ECG)和语音处理。由于其通用架构具有全新的数字硬件。在设计上,还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重新配置,以处理各种其他传感输入信号,例如声纳,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
【关键词】神经网络,雷达芯片,功耗减少
【软件产业】里程碑式突破!Intel掌握“热”量子计算机技术(2020-04-16)
【摘要】 4月16日,中国软件网讯,Intel与其合作伙伴QuTech在权威学术杂志《自然》上发布了一项全新的研究成果——“热”量子计算机技术。量子比特对应经典的计算比特,可以通过超导电路实现或在半导体(比如硅)内形成。这类固态平台需要冷却至极低温度,因为热量产生的振动会干扰量子比特,进而影响性能,它需要在约0.1开尔文(零下273.05摄氏度)下运转,这需要非常昂贵的制冷技术。而Intel成功实现了在1.1开尔文温度的“热”环境下运行量子电路的成就。这项研究把限制在硅中的电子自旋作为量子比特,并与周围能在超过1开尔文温度下正常运作的材料很好地隔离开来。在这个温度下,可以引入定域电子来操控量子比特,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将这类量子处理器扩展至百万量子比特的先决条件。尽管此次升温幅度不大,但这是量子计算机技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温度提升至1开尔文以上后,搭建平台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有助于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普及。
【关键词】英特尔,量子计算,技术新突破
【软件产业】三星电子利用5G毫米波实现创纪录8.5Gbps传输速率(2020-04-16)
【摘要】 4月16日,中国软件网讯,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宣布,它在实验室演示中实现了创纪录的5G传输速率。该演示与目前使用的大多数5G服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使用的是毫米波(mmWave)频谱。目前,三星正在韩国和美国研究毫米波技术。另外,该演示使用了三星的5G毫米波接入单元,该接入单元包括传统基带、射频和天线。在最近的测试中,三星使用了两个配备最新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的测试终端。该公司表示,通过将800MHz的毫米波频谱与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相结合,将信号从其接入单元发送到这两个测试终端上,从而实现业内最快的5G传输速率。
【关键词】三星电子,5G毫米波,传输速率
【软件产业】中国联通携手华为启动5G室内分布式Massive MIMO联合创新(2020-04-08)
【摘要】 4月8日,IT之家讯,在2019年这个5G元年,中国联通集团全国重点省市的口碑场景均完成了5G室内数字网络部署,并在行业解决方案中融入5G+ABC 元素,成功打造了远程医疗、智慧出行等行业示范项目。而在今日的“北京联通和华为5G Capital联合创新发布会”上,中国联通和华为再次作出突破,宣布启动5G室内分布式Massive?MIMO解决方案联合创新。该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将5G Massive MIMO技术引入到室内,可极大提升5G网络容量,是5G技术在室内领域的重大突破。5G室内分布式Massive MIMO是基于华为领先的5G LampSite室内数字系统的创新解决方案,创新地将Massive MIMO的技术理念,引入到室内数字化头端上实现,形成分布式的Massive MIMO天线阵列,最高可达64收发通道能力。通过多个室内数字化头端的动态协同,实现“弹性”容量,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室内业务流量需求,并能降低传统小区分裂扩容方式带来的干扰和人工调测成本,有效提升5G室内频谱效率,从而实现小区容量跃升,进一步增强5G室内网络能力。对于垂直行业急需的上行容量,分布式Massive MIMO也可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国联通,5G室内,联合创新
【软件产业】首家引入定制化机制,腾讯云树立国内硬盘安全新标杆(2020-03-27)
【摘要】 3月27日,IDC新闻网讯,硬盘作为服务器数据的载体、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出现信息的缺失和遗漏。为了解决企业级场景下,硬盘对于精准海量记忆的苛刻要求,腾讯云一方面与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合作,率先在国内引入定制化机制,保证硬盘质量的源头管理;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硬盘健康状况作多维度 “体检”,实现了对硬盘品质和可靠性的有效管控,为腾讯云数百万用户的底层数据安全能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希捷根据腾讯云的业务需求开发了定制化内部日志,建立新产品联合导入测试机制,帮助硬盘加速进入稳定运营期,提升产品的性能与稳定性,保障用户体验。腾讯云携手希捷联合开展独家质量提升项目,实现了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对硬盘可靠性的“量身定制”。经过数月的运营统计数据表明,腾讯云大数据业务中希捷12TB硬盘的可靠性表现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腾讯云,定制化机制,安全标杆
【软件产业】破世界记录:交大π2.0超算系统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2020-03-17)
【摘要】 3月17日,IT之家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π2.0超算系统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打破世界记录。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天文系联合厦门大学天文系等单位,依托交大超算平台(π2.0集群),成功完成4.4万亿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结构N体模拟Cosmo-π测试(使用512节点、20480核心),追踪了137亿年以来的宇宙演化,并打破此前3万亿粒子数的TianNu数值模拟世界纪录(使用13824节点、331776 核心),成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数目最多的天文学N体模拟。该项研究成果“CUBE - Towards an Optimal Scaling of Cosmological N-body Simulations”被高性能计算和并行与分布式系统领域权威国际会议CCGRID 2020收录,并成为全球唯一入围IEEE 国际可扩展计算挑战赛SCALE 2020的解决方案。论文预印版已在arXiv发布。
【关键词】交大,π2.0超算系统,模拟粒子
【软件产业】Intel完成业界首个一体封装光学以太网交换机,可有效降低功耗(2020-03-09)
【摘要】 3月9日,中国软件网讯,利用先进封装技术,Intel首次完成了硅光引擎与可编程以太网交换机的集成。据悉,通过整合Inte的硅光技术及旗下Barefoot Networks部门的可编程以太网交换机芯片技术,它已经成功将1.6Tbps的硅光引擎与12.8Tbps的可编程以太网交换机集成在一起。其中,Barefoot Tofino 2以太网交换机具备高达12.8Tbps的吞吐量,支持其独立交换机架构协议(PISA),用户可使用开源的P4语言对其编程;Intel硅光互连平台采用1.6 Tbps光子引擎,在Intel硅光平台上设计和制造,可提供四个400GBase-DR4接口。随着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广泛商用,企业对信息传输速度、带宽、功耗等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服务器端的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均需要有所变革,因此原有的服务器市场也涌现出了诸多新机会。此次,Intel通过先进封装来提高硬件的集成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大规模数据中心中交换机的能耗、提高传输速度,从而帮助用户降低成本。
【关键词】英特尔,光学以太网交换机,降低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