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02-29)
【摘要】 2月29日,湖南日报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湖南文化产业正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计划到2024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以上,音视频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可助力文化产业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各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湖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产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自动化内容生成、智能剪辑、虚拟现实等,能显著提高音视频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
【文化传媒】首部AIGC动画《千秋诗颂》开播(2024-02-27)
【摘要】 2月27日,界面新闻讯,首部国产文生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展现了中国审美特色和中华经典诗词的家国情怀,预示着国产AI影视作品可能进入量产阶段。东北证券认为,随着文生视频技术的突破,传媒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千秋诗颂》的开播不仅标志着AIGC技术在影视领域的应用,也预示着中国影视产业的一次技术革新。这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也将推动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影视ETF的表现也反映了市场对于影视及相关技术发展前景的积极预期。这一趋势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影视相关领域,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AIGC动画,影视ETF,文生视频
【文化传媒】华策影视:目前技术储备已可实现4秒时长的文生视频(2024-02-23)
【摘要】 2月23日,中国电影报讯,华策影视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各类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以Sora为代表的新兴AI文生视频技术平台保持密切关注。公司去年组建了AIGC应用研究院,自研的编剧助手、剧本评估、视频检索、AI剧照等功能已在内部应用或内测。通过对开源技术的学习吸收和消化,目前技术储备已可实现4秒时长的文生视频。公司将积极探索文生视频等新兴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落地应用与业态创新。公司在AI领域的技术储备短期内不会直接贡献业绩。
【关键词】华策影视,技术储备,文生视频,剧本评估
【文化传媒】AI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在北京举办开机仪式(2024-02-02)
【摘要】 1月5日,澎湃新闻讯,日前,AI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在北京举办开机仪式,影片将秉承故事的核心精神,结合时代意义,通过趣味性和曲折性的改编,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毅力,并与现代“愚公移山”精神相契合,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意志传承。《愚公移山》是世界首部AI技术参与到影视制作全流程的动画电影项目,是AI技术在影视动画产业的革命性应用,是AI技术服务于中国审美的突破性实践。其技术系统与工艺标准由交互影业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制定,交互影业有限公司为项目第一出品方。
【关键词】动画电影,AI技术,影视动画,产业
【文化传媒】华特迪士尼影业与Pixelworks首次签署多年协议以共同推广TrueCut ...(2024-02-02)
【摘要】 1月31日,商业新闻讯,华特迪士尼影业与Pixelworks达成一项新的协议,双方同意将一系列经TrueCut MotionTM平台重制的影片引入精选的家庭娱乐设备。通过消除运动影像播放异常,这些影片将在维持理想亮度水平的同时,保留源素材中逼真的电影感运动画面,以更符合电影制作者创作意图的方式提升电影的播放效果。TrueCut Motion“电影感高帧率”这项屡获殊荣的革命性技术为电影制作者提供了逐帧处理的运动影像调控工具,不仅使影片叙事呈现出新的观感,还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内容呈现与当下屏幕(具有高对比度、高亮度的前沿消费类设备显示屏)素质不匹配所导致的各种运动影像显示异常问题。通过在源素材中精准地运用符合电影创作原意的运动影像调控,TrueCut Motion“电影感高帧率”技术保证了影像内容在屏幕上出色的显示水准。
【关键词】迪士尼,电影感,高帧率,技术
【文化传媒】虚拟制片技术:为影视剧中难拍的“飞行戏”提供“落地”解决方案(2024-01-17)
【摘要】 1月17日,人民网讯,虚拟制片技术在影视剧制作中的应用,为难以拍摄的“飞行戏”提供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由九转棱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在首届中国元宇宙大会上公开展示。该系统运用创新科技手段,在地面上实现高难度的飞行拍摄,适用于仙侠剧的御剑飞行、模拟太空失重、航空驾驶模拟等多种场景。这项技术已在国家探月工程宣传片和古装仙侠剧中得到实际应用,显著提升了飞行场景的真实感和拍摄效率。
【关键词】虚拟制片,影视制作,飞行戏,元宇宙
【文化传媒】百川智能发布角色大模型,游戏、影视等行业迎变革(2024-01-10)
【摘要】 1月10日,证券时报讯,百川智能于1月9日发布了角色大模型Baichuan-NPC。这一模型深度优化了“角色知识”和“对话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语义,更加符合人物性格地进行对话和行动,使角色显得栩栩如生。影视行业在AI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加速变革。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不久前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AI电影明年就会出现”,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事实上,AI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辅助编剧创作剧本,通过分析大量的电影数据,预测观众喜欢的情节和对话,帮助编剧创作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参与特效制作和后期剪辑,AI换脸、AI变声等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助力影视行业降本增效。
【关键词】百川智能,角色大模型,游戏行业,影视行业
【文化传媒】荆楚文化携手AI,湖北省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展演活动举行(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金台资讯,湖北省近日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展演活动,由人民网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广播电视台协办。这场展演活动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国风与流行、现实与虚拟,展现了荆楚文化特色的科创文艺盛宴。活动中,演奏员古月运用仿生机械手与演奏家欧阳江岸合作演奏《长江之歌》;武当功夫团表演的空间武术《太极武当》利用裸眼3D技术重现武当山景象;古琴演奏家丁承运的《高山流水》通过数字影像技术构建唯美画面。此外,节目《AI Talk》中“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与一位湖北少年进行了跨次元对话,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京剧表演者唐恺与数字人“沐岚”合作表演的《新定军山》也是一大亮点,展示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关键词】荆楚文化,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展演活动
【文化传媒】短剧《柒两人生》即将上线,虚拟制片技术给短剧带来“电影质感”(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讯,短剧《柒两人生》将于2024年1月3日在抖音上线,这部剧是国内首部采用LED虚拟屏拍摄的虚拟制片短剧。全剧共16集,总时长90分钟,围绕一宗儿童绑架案展开,涉及多个嫌疑人的故事。该剧的一大看点是虚拟现实与真人实拍相结合的制作方式,如暴雨中的建筑物全景、缆车坠落的画面等,均通过虚拟制片技术实现。这种技术在过去主要应用于电影大制作,而现在开始应用于短剧制作。《柒两人生》的制作方创壹科技表示,虚拟制片技术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副教授刘硕评价该剧“做出了电影的质感”,并认为虚拟制片方式加深了剧情张力,创造了一场“科技照进现实”的视听盛宴。
【关键词】柒两人生,虚拟制片,技术,电影质感
【文化传媒】“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多彩新媒聚势构筑产业生态,勾勒未来图...(2023-12-22)
【摘要】 12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网讯,11月15至16日,在春城论道暨第26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上,智能视听产业链的各方都展示了各自在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和案例,其中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彩新媒”)对首倡发起打造的IPTV“看中国”专区所做的多维度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成为关注的焦点。截至2023年10月,“看中国”已覆盖贵州、北京、湖南、湖北、河北等26个省份IPTV分平台,累计覆盖全国超2亿户家庭、辐射6亿人群。数据上的喜人态势,表明“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真正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超级联动平台。这种聚势发展的优势也在显现,各省市IPTV正凭借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优势和技术创新,在势如破竹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浪潮中,不断壮大声量。
【关键词】文化,科技,新媒,融合发展
【文化传媒】南农研究团队发布国内首个“古籍版ChatGPT”(2023-12-14)
【摘要】 12月14日,新华日报讯,近日,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东波教授研究团队研发的“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发布,这是国内首个专门应用于古籍处理与研究的智能工具,包含了《四库全书》在内的古籍文献超20亿字大型语料库,能够实现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诗歌生成、自动标引等多项功能,作为开源的、公益的研究成果,该模型已在GitHub、ModelScope等网站开源。对于领域专家而言,他们可以借助“荀子”完成古籍词法分析、实体识别、关系抽取、文本分类与匹配、文本摘要等专业古籍研究处理场景。同时发布的基座模型,还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本地的训练语料微调“荀子”基座模型,使其在古籍下游处理任务上取得更优越的处理性能。
【关键词】南农,古籍版,GPT
【文化传媒】互联网技术让敦煌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周睿带领深度飞天团队走进了谷歌开发者大会。深度飞天项目是2019年7月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雍宾宾带领团队发起的,以再现敦煌文化底蕴、挖掘敦煌艺术特色为目标的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将敦煌传统文化之美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新时代辅助艺术设计弘扬敦煌文化。”雍宾宾说。“深度飞天团队希望通过科技助力文化数字化转型,用这个项目吸引那些原本对传统艺术形式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并激励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周睿告表示。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敦煌
【文化传媒】杭州西湖打造虚拟影像一体化视听产业集聚区(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网易新闻讯,11月29日,2023中国视听创新大会以“大视听、新产业、向未来——AI驱动大视听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千余名视听全产业链嘉宾齐聚位于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多位业界大咖在现场作精彩分享,共同探讨AI时代大视听产业的新机遇、新挑战和创新性发展。开幕式上,时光坐标表示,作为虚拟制作头部企业,专注于“用创意和科技再造影视创作全流程”,主要从事影视技术研发、拍摄制作、内容创作、文旅&文创&教育项目开发等服务。时光坐标第三代虚拟拍摄技术,集数字引擎、LED电影级显示、实时摄像机跟踪、动作捕捉、云数据存储及传输等高科技于一体,是符合拍摄质量、效率及成本等全新工业化制作标准的数字虚拟拍摄解决方案,已制作完成了《流浪地球2》《长空之王》《悬崖之上》《刺杀小说家》《你好,李焕英》《金刚川》《影》《烈日灼心》《云之羽》《功勋》《长月烬明》等数百部影视电视作品。其中,作为国内第一部LED虚拟制作技术上映的《长空之王》由时光坐标联合洲明ROE完成。
【关键词】杭州西湖,虚拟影像,视听产业
【文化传媒】天津首个XR虚拟影视系统项目建成投用(2023-11-23)
【摘要】 11月23日,中国经济新闻网讯,11月17日,天津首个XR虚拟影视系统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津市西青区举办。本次活动以“数聚时代、创享未来”为主题,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影视传媒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传媒影视行业创意策源地建设;搭建行业龙头项目助力年轻人以创业带动就业。活动现场,来自全国的40家传媒影视设备供应商参会。天津首个XR虚拟影视系统项目采用了全球顶级的服务器品牌Disguise,这是全球唯一一款在空间校准、镜头校准、色彩校正等方面具有多种全自动化校准流程的产品。在视频采集端,该项目采用了RedSpy摄像机光学跟踪系统,该系统利用演播室内布置于顶棚、侧墙甚至户外地面的反光标记的反射来准确地跟踪摄像机的运动,这是目前市场上首个能支持跟踪数据无线发送的解决方案。同时,该项目还在影棚内搭建了一个高6米、长25米、地面屏长20米、净深6米、整体面积270平方米的弧幕立屏,与摄像机光学跟踪系统进行高效衔接。
【关键词】天津,XR,虚拟影视
【文化传媒】AI降临电影行业(2023-11-21)
【摘要】 11月21日,文汇报讯,电影界早就达成共识:从元宇宙到ChatGpt,从智能主播到好莱坞反AI罢工,由AI引发的变革浪潮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已经无法忽视、势不可挡。一方面,AI作为新技术带来了新机遇:剧本创作、场景生成、特效制作、音频处理、人脸重建等流程都可以使用AI进行辅助创作,为电影制作降本增效、提升视觉体验等方面带来突破式发展,有助于打开现有行业的增量市场空间。另一方面,AI应用的局限性和冲击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影视级别生产流程中的AI 生成内容的精度和完整性仍不尽如人意、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存在争议、AI的大规模应用对行业内职业结构的冲击等问题仍然是数字时代电影创作的减速带。
【关键词】电影行业,剧本创作,场景生成
【文化传媒】数字技术让敦煌石窟迎来新生(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甘肃网讯,近日从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项目组了解到,敦煌研究院经过近30年的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施了敦煌石窟数字保护,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9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179个洞窟壁画图像处理,45身彩塑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处理完成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通过进一步加强数字敦煌项目的持续建设,形成完整有序并能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敦煌石窟数字文化遗产,为助力‘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提供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安全有序地永续管理数字敦煌海量文化遗产数据,并为社会各界方便快捷地提供数据服务。”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吴健告诉记者。
【关键词】数字技术,敦煌石窟,遗址
【文化传媒】影视新技术助力舞台精品传播(2023-10-30)
【摘要】 10月30日,光明网讯,创作技巧为内容服务,只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才能实现“科技+艺术”的叠加效应,作品才能更打动人心。为了扩大舞台艺术精品的传播,2018年底“4K+5G”舞剧《天路》影院直播计划正式启动。比起电视直播,大银幕对影像质量要求更高,5G直播时1秒钟50帧的4K高清画面,对技术设备是巨大考验。整整6个月时间里,影视、通信、录音等行当数十位技术专家密切配合,反复测试画面声音质量,为直播计划保驾护航。技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艺术上的高标准高质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极大拓宽了文艺的表现空间。但我们深深知道,创作技巧为内容服务,只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才能实现“科技+艺术”的叠加效应,作品才能更打动人心。随着科技发展,未来将有更多舞台艺术精品通过大屏小屏与广大观众见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影视技术,舞台,影院
【文化传媒】文博有“数”,文化入“心”(2023-10-27)
【摘要】 10月27日,山西日报讯,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一个个魔幻超前的场景成为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一个个互联网技术“秀”出精彩,一场场“数字+”文化盛宴接连上演,在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文化也深入人心。像“文物魔墙”这样的文物创新展示手段,在文博会上比比皆是。戴上AR导览眼镜刷个“脸”,说一句“打开第×个(文物摆放序号)”,便能看到对应的文物视频介绍;通过VR设备,观众可以在文博会现场观看到天龙山洞窟的全景;在智能文物展柜的玻璃上,不仅有文物介绍、人工智能提问,还能实现观众与文物合影;手机扫码即可进入元宇宙空间,在虚拟展区内“自由”奔走参观,近距离查看文物信息、追溯前世今生。
【关键词】文博,元宇宙,人工智能
【文化传媒】北京:AIGC与文化企业加速融合(2023-10-26)
【摘要】 10月26日,中国经济时报讯,AIGC浪潮正席卷全球。在国家文创实验区,AIGC与文化行业深度融合态势更是火热。日前,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联合阿里云、商汤科技、钉钉、实验区AIGC联盟、实验区云园区等大模型研究技术方应用方,共同签署了“国家文创实验区生成式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AIGC在实验区规范应用,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拓展技术提供方、企业应用方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大模型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创造更多可能性。现阶段,一批大语言模型正带来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将重塑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重构智能产业格局,此时,如何把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仍需政产学研全产业链共同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在这方面,国家文创实验区有着文化创新的深厚底蕴和技术应用的天然土壤。
【关键词】北京,AIGC,文化企业
【文化传媒】解密国产首位数字人演员“厘里”(2023-09-28)
【摘要】 9月28日,新京报讯,近期“《异人之下》的二壮居然是Al”的话题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不少网友惊讶地发现,热播剧里面竟然有演员是数字人。据《异人之下》官方介绍,这位国产首位数字演员名叫厘里,是阿里大文娱技术团队自研AI技术生成的超写实数字人,此次通过真人替身加后期光场制作的方式,呈现在《异人之下》中。据阿里大文娱首席技术官郑勇介绍,相较传统虚拟制作,通过自研AI技术打造的数字人厘里,在《异人之下》中降低了在建模、原画等环节投入的成本和时间,也避免了对动捕技术的依赖,让制作成本降低了80%,效率提升40%,呈现效果也更趋近于真人拍摄。
【关键词】数字人,热播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