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AI+影视打造视听新体验(2024-10-11)
【摘要】 10月11日,人民网讯,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中国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在多个大型活动中,AI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充分展示。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我们仨》中,AI助理导演“爱芒”能够快速完成剧本拆解和节目互动设计,使观众领略到AI在制作中的魅力。同时,央视频AI频道的微短剧《中国神话》,由AI编剧创作,展示了AI在文本生成中的巨大潜力。此外,阿里大文娱推出的AI造型设计模型“神力霓裳”,显著提高了古装剧妆造图的效率。AI技术还被应用于经典影片的修复,如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通过结合AI与人工手段,将多部老片提升至4K版本,改善了修复质量。尽管AI在影视制作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业内专家认为其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AI虽能辅助剧本创作,但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编剧的创意工作。
【关键词】AI,影视制作,技术创新,观众体验
【文化传媒】“数字文化产品破圈”呼唤人才培养(2024-10-10)
【摘要】 10月10日,光明日报讯,国庆期间,一批数字文化作品引发关注,如《奇遇三星堆》VR探索展和《延安十三年》沉浸式歌舞剧。这些作品利用先进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极大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业内专家指出,数字文化产品的创新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呼吁教育和产业共同培养适应新兴文化业态的人才,以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文化产品的快速发展展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强大潜力,但其背后的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强化人才培养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文化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
【关键词】数字文化,破圈,人才培养,文化创新
【文化传媒】博物馆牵手“新技术”,沉浸式感受“活”起来的传统文化(2024-09-26)
【摘要】 9月26日,央视新闻讯,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通过科技手段创新展示形式,将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当前展出的“纹彩奕奕——中国传统纹样的意与美”展览精选多种实物展品,利用多媒体互动展示中华传统纹样的魅力。此外,分馆通过高精度光场显示技术呈现唐代名画《五牛图》,并推出“全息影像版本里的二十四节气”等展览,让观众无需穿戴设备即可体验裸眼3D效果,感受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魅力。
【关键词】博物馆,新技术,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文化传媒】2024年人工智能影视创新应用大会在青岛举行(2024-09-25)
【摘要】 9月25日,大众日报讯,9月21日至22日,2024年人工智能影视创新应用大会在青岛东方影都举行。本次大会由青岛电影学院、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等机构主办,启动了“AIGC创意大赛”,面向全国征集使用AIGC技术生成的图片、音频和短片作品。同时,东方影都与北京迪生数字科技共同建立了“迪生VICON—东方影都动作捕捉创作中心”,推动影视虚拟化平台的升级,探索智能影像技术的创新应用。大会还通过多个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此次大会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影视行业中的巨大创新潜力,尤其是AIGC技术在创意和制作领域的突破性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影视制作中的智能影像和虚拟化平台将逐渐成为主流,为行业带来全新创作方式。同时,行业规范与人才培养的同步推进将为人工智能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视创新,动作捕捉,AIGC
【文化传媒】科技加持个性互动,影视带火打卡旅游(2024-09-24)
【摘要】 9月23日,环球网讯,全球旅游业在疫情后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2023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增长41.5%,旅游总收入增长超20%。特别是文化旅游成为全球旅游的一个新趋势,许多城市通过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提升旅游体验,如沉浸式文化遗产项目和影视打卡景点。伦敦等地通过电影和文化遗产吸引游客,超过六成游客因影视剧中的景点前往打卡。中东地区通过赛事和会展带动旅游,亚太地区复苏较慢但东南亚表现更好。尽管全球旅游业复苏,部分城市因游客过多导致基础设施压力,对此有些城市实施了“旅游税”政策。文化旅游和科技的结合正在为全球旅游业注入新活力。影视打卡和文化创意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使旅游体验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然而,过度旅游对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挑战,如何平衡游客增长与城市承载力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全球旅游,文化创意,影视打卡,旅游复苏
【文化传媒】通义万相发布视频生成模型,可一键创作影视级高清视频(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经济参考网讯,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宣布通义万相平台全面升级,并推出全新的视频生成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生成影视级高清视频,应用于影视、动画、广告等领域。用户可通过通义APP和官网免费体验首批上线的“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功能。“文生视频”功能允许用户输入文字生成高清视频,支持多语言和灵感扩展,而“图生视频”功能则可将图片转化为动态视频。该模型通过创新算法解决了视频生成中的画面表现力和运动生成难题,支持复杂的主体运动和真实物理特性模拟。通义万相的视频生成技术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和广告设计领域的巨大潜力。通过提升视频生成的效率和可控性,它为创意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使复杂的影视内容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这一技术不仅推动了影视创作的变革,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领域的进一步突破。
【关键词】视频生成,影视创作,通义万相,人工智能
【文化传媒】爱奇艺自制VR全感剧场再登央视,“影视IP+科技”赋能服务消费(2024-08-26)
【摘要】 8月26日,中新经纬讯,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再次报道了爱奇艺位于北京石景山的《唐朝诡事录·西行》VR全感剧场。这一项目将观众带回千年前的盛唐,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爱奇艺通过“影视IP+VR技术+国潮沉浸体验”的创新模式,将传统影视内容与现代数字科技相结合,拓展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唐朝诡事录·西行》是爱奇艺全自研打造的系列全感剧场之一,目前已在北京、西安、深圳等地成功落地,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项目通过爆款影视IP和VR技术的融合,提升了消费者的娱乐体验,也展示了数字科技在文旅领域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爱奇艺,VR全感剧场,影视IP,数字科技
【文化传媒】数字技术助力红楼文化破圈(2024-08-13)
【摘要】 8月13日,央广网讯,《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启幕,并进入试运营阶段。该展演围绕《红楼梦》这一经典IP,通过数字艺术、舞蹈表演、交互艺术等多种形式,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在虚实结合的场景中,与红楼人物近距离接触,感受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变迁。这一创新项目由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公司主导,旨在探索文化、科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讲述文化故事,将传统文化IP带入现代生活,特别是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该展演的成功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中的巨大潜力,为未来更多沉浸式文化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红楼梦,数字技术,沉浸式展演,文化IP
【文化传媒】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启动仪式举行(2024-08-09)
【摘要】 8月8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出席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技术革新是媒体发展的原动力,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媒体格局的重塑。张彦表示,希望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依托数字福建的优势,联合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强化技术攻关与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确保在内容生产上占据制高点。同时,要通过人才驱动,激发创造活力,培养既懂媒体又懂技术的高水平团队,为福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大动力。据悉,人工智能实验室将作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质融媒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推动节目内容生产和流程的智能化再造。
【关键词】福建,广播影视,实验室,媒体融合
【文化传媒】“东西共融·创意启航”,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之路(2024-08-01)
【摘要】 8月1日,新民晚报讯,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遗产面临诸多挑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主任李谦升副教授带领团队,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濒危文化遗产。今年6月,上海大学与西藏谢通门县合作,开展“上海+谢通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利用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保护400多年前的雍仲苯教古壁画。数字化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壁画的精准保护,还为其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前,团队还在“藏地文化数字创作营”中通过多媒体互动作品,集中展示了13-15世纪日喀则地区独具特色的西藏壁画艺术。数字化技术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高精度的数字记录和虚拟展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成为全球观众可访问的资源。这种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壁画保护,文旅发展
【文化传媒】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再迎重大进展(2024-07-17)
【摘要】 7月16日,中新社讯,敦煌研究院近日宣布,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通过采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和全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对壁画的精细化记录和数字化存储。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清晰呈现壁画的细节,还能记录壁画在不同光谱下的变化,从而为壁画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壁画实现了数字化,未来计划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深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一举措不仅为敦煌壁画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全球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传媒】慈文传媒:《仙剑纵横宇宙》项目有助提升公司AI与文创融合领域影...(2024-07-04)
【摘要】 7月4日,金融界报道,慈文传媒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仙剑纵横宇宙》项目作为公司的首个AI互动影游项目,标志着公司在AI与文创融合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一项目将大幅提升公司在该赛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与互影科技的合作,慈文传媒进一步巩固了与业界优秀合作伙伴的关系。公司表示,将持续探索与AI技术结合开发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打造以游戏、动漫及其衍生品为核心的泛文娱产业群,以及数字版权、元宇宙、AIGC等数字文化资产产业集群。慈文传媒强调,公司将根据战略规划、市场情况和用户反馈来制定投入计划,推进各项业务的发展,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业务进展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
【关键词】慈文传媒,仙剑纵横宇宙,AI融合,泛文娱产业
【文化传媒】“光影重庆”数字应用上线,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助力数字赋能打造影...(2024-07-03)
【摘要】 7月3日,澎湃新闻讯,6月24日,重庆市电影工作作会议暨重点电影项目发布仪式上,“光影重庆”数字应用正式上线。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电影局牵头,中国广电重庆公司承建的这一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消息和VR技术,打造了影视创作管理、拍摄资源服务、影院放映管理和惠民放映服务四个一级场景,为本土及全国影视剧组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服务。该平台整合全市4000多个影视拍摄资源,提供VR沉浸式线上勘景、在线影视协拍申请、影视基地预约等便捷服务,大幅提升拍摄制作效率。未来,“光影重庆”将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提高影视创作数字化管理效率,助力重庆打造创新活力的影视之城。
【关键词】光影重庆,数字应用,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
【文化传媒】数智技术解锁文化传播新场景(2024-07-03)
【摘要】 7月3日,6月26日,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节目中利用数智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呈现了如《屈子问天》《雷霆振山河》等精彩表演。数智技术通过影视化、虚拟现实等手段,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生动展示,并通过驻外使领馆在全球推介,成为文化出海的成功案例。此外,数智技术在重塑文化传播空间、促进多元主体共振、实现人机互动共生、以及虚拟与现实共融等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例如,虚拟数字人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能够在各大国际性舞台上扮演文化“代言人”的角色。数智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也开辟了新的传播场景和方式。
【关键词】数智技术,文化传播,虚拟现实,文化出海
【文化传媒】阿里大文娱发布自研影视妆造大模型,再现传统服饰之美(2024-07-01)
【摘要】 7月1日,飞娱财经讯,6月29日,阿里大文娱在杭州的D20全球设计院长峰会上发布了自研影视妆造大模型“神力霓裳”。这是首个专为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打造的AI大模型,能够根据设定条件快速生成各朝代的影视级服饰造型,已应用于《掌心》等古装和民国剧中。“神力霓裳”包括造型设计、妆发设计和纹样设计三大功能,尤其擅长唐代造型。该模型显著节省了造型师在概念设计阶段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与专业造型师的合作,模型对历史服饰的理解更加精准,满足影视剧对妆造的高要求。阿里大文娱通过“神力霓裳”模型展示了AI技术在影视妆造中的应用潜力,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也为传统服饰的再现提供了新的工具。
【关键词】阿里大文娱,影视妆造,AI大模型,传统服饰
【文化传媒】数字赋能打造影视之城,“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今日上线(2024-06-27)
【摘要】 6月24日,重庆日报讯,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牵头打造的“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正式上线,助力重庆打造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影视之城。该平台汇聚了全市4000余个影视拍摄资源,涵盖场景、道具、服装、演员等,并提供VR沉浸式线上勘景、在线影视协拍申请、影视基地预约、群演招募等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展示和共享拍摄资源,提高了拍摄制作服务的效率。近期,电影《不说话的爱》剧组通过该平台体验了在线影视协拍申请,效率提升超过50%。此外,平台还提供电影剧本备案立项、成片审查、电视剧备案审查等服务,下一步将实现申报材料智能诊断、视频智能审查等功能。
【关键词】重庆,影视产业,数字应用,拍摄服务
【文化传媒】敦煌研究院发布“丝路文明数字博物馆”项目(2024-06-20)
【摘要】 6月20日,光明网讯,敦煌研究院在兰州发布了“丝路文明数字博物馆”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保护,形成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博物馆平台。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完成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嘉峪关等多处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工作,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覆盖更多丝路沿线的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在线参观和学习的机会,推动丝路文明的传承和传播。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博物馆项目,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技术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数字化展示和开放共享,不仅提升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便利的访问和学习途径。
【关键词】敦煌研究院,数字博物馆,丝路文明,文化遗产
【文化传媒】江苏推出首部传统文化与AI结合的创新纪录片《古风新韵》(2024-06-17)
【摘要】 6月17日,澎湃新闻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首部传统文化与AI结合的创新纪录片《古风新韵》,该片通过AI技术再现了多种传统文化场景,包括古建筑复原、非遗技艺展示和历史人物还原等。纪录片全长90分钟,分为六个章节,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文化主题,如古代建筑、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制作团队利用AI技术进行古建筑的三维重建和历史人物的虚拟再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现代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古风新韵》通过AI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开创了纪录片制作的新模式。通过虚拟重现和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加生动和真实的展现,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关键词】江苏,纪录片,AI,传统文化
【文化传媒】中国首部虚拟偶像电影《星梦奇缘》首映(2024-06-06)
【摘要】 6月5日,中国首部虚拟偶像电影《星梦奇缘》在北京首映。该电影由知名导演李安执导,讲述了一位虚拟偶像在追梦路上的成长故事。影片采用了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虚拟偶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首映现场,许多影迷和业内人士对影片的技术创新和故事表达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片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令人惊叹,还通过虚拟偶像的成长历程,探讨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可能性。据悉,《星梦奇缘》将在全国各大影院同步上映,并有望进军国际市场。《星梦奇缘》作为中国首部虚拟偶像电影,开创了虚拟偶像与电影产业结合的新模式。影片通过先进的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潜力。虚拟偶像的生动表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也为未来虚拟偶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部电影的成功,有望推动虚拟偶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虚拟偶像,动画电影,首映,科技创新
【文化传媒】中国传统服饰文化AIGC共创美育展在北京开幕(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国新闻网讯,“智绘华彩·‘纹’脉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AIGC共创美育展”在北京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围绕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十二章纹”展开,分为“锦绣华章”“天人合衣”“数字再生”三个展区,展示了十二种纹样与传统服饰、礼制的联系。展览采用3D交互投影和VR互动技术,将传统服饰纹样立体化、动态化,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学习十二章纹的知识,还可以在互动屏幕上体验将纹样摆放到相应位置的乐趣。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AIGC,美育展,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