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首个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确定(2023-02-28)
【摘要】 2月28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蚕学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正式获批,这是我国首次确定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据了解,西南大学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拥有保种专用楼栋和相关配套设施,依托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蚕桑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家蚕系统生物学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蚕桑资源与分子改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稳健的技术队伍。目前,该库活体保存各类家蚕遗传资源1150余份,包含地方资源、改良实用种、突变基因系、染色体变异系、定向培育系、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创制新资源、国外引进种、野生祖先血统导入系等等,覆盖了世界现存家蚕已知遗传变异的90%以上,拥有大量世界孤本,且对各类资源的研究连续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
【关键词】蚕遗传资源基因库,西南大学,遗传育种
【纺织服装】精功科技“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入选国内首台(套)装...(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同花顺财经讯,近日,经企业自主申报,当地经信、财政部门联合推荐上报,省经信厅和省财政厅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发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名单。其中,精功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获国内首台(套)装备称号。首台(套)装备是指经过创新,其品种、规格或技术参数等有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或首批次装备、系统和核心部件等。公司通过不断创新,突破预氧化炉、高低温碳化炉、收放丝系统等核心设备的技术壁垒,实现碳纤维整线生产装备和系统的全国产化,成功研制出了“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该装备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碳纤维装备的空白,缩小了我国碳纤维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精功科技,碳纤维,高低温碳化炉
【纺织服装】创新型柑橘纤维企业 Fiberstar 推出新型有机柑橘纤维(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电商报讯,创新型柑橘纤维企业Fiberstar, Inc.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有机柑橘纤维——Citri-Fi 400系列。这些新型柑橘纤维是为了满足对天然、可持续和有机食品成分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因素包括消费者健康和保健行动的提升、供应链挑战带来的水解交替供应受限以及可持续商业实践的知名度提高。Citri-Fi 400是获得USDA认证的有机产品,并被欧盟认证为有机来源。这款经过升级的有机柑橘纤维系列产品是非转基因、非过敏、不含面筋,且不含食品添加剂。标签选项包括柑橘纤维、干柑橘皮渣或柑橘粉。
【关键词】柑橘纤维,Fiberstar,供应链
【纺织服装】闽瑞股份新增专利信息授权:“一种具有防起球耐磨性复合纤维拉丝...(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每经网讯,新三板创新层公司闽瑞股份新增专利信息,该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拉丝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起球耐磨性复合纤维拉丝装置,其包括两个支撑架和收卷筒,收卷筒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并能够进行转动,在收卷筒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在其中一个支撑架的侧面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在挡板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插接在收卷筒一端的第二插槽内,另一个支撑架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用于纤维拉丝的收卷筒进行安装固定,并且方便将收卷好纤维丝线的收卷筒拆卸下来,从而增加对纤维丝线收卷的效率。
【关键词】闽瑞股份,信息授权,复合纤维
【纺织服装】粉红色的纤维棉花创制成功(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工人日报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成功将甜菜红素在棉花纤维中富集,创制出纤维粉红色的棉花,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多类型彩色纤维棉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据介绍,棉花纺织加工需要大量化学染料,污染环境、影响健康。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创制出不同类型彩色纤维棉可有效减少化学染料使用量。现有的彩色棉主要是棕色和绿色棉花,颜色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需求。该研究首先将甜菜红素合成相关的3个关键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9”为受体获得了富含甜菜红素棉花新材料。在组成型启动子驱动下,棉纤维及其他组织均呈现粉红色表型。在纤维特异性启动子驱动下,只有棉纤维呈现粉红色。成熟纤维中甜菜红素的含量随着液泡的裂解而降低,导致颜色变浅。
【关键词】纤维棉花,基金优化,棉纤维
【纺织服装】际华3542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审(2022-12-30)
【摘要】 12月30日,电商报讯,近日,国家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结果,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复评。此次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考核评价,是工信部根据相关要求对全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从创新建设、创新活动开展、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投入、人才激励、技术创新产出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据悉,公司在高紧度复合面料、新型环保复合面料、高强阻燃防护面料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主动向“高端化、绿色化、多元化、信息化”方向延伸发展,掌握了新型纺纱融合技术、低PVA上浆技术、节能短流程绿色退浆工艺等行业前沿技术,不断推进公司转型升级,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引领行业发展导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涤印染帆布”和“天竹四件套床品”等5项新产产品通过国家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认证,“天丝布罗/FLOWER/际华家纺四件套产品”成功入围工信部2022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关键词】际华,技术创新,前沿技术
【纺织服装】中国“黑科技”手套走俏欧洲市场(2022-12-30)
【摘要】 12月30日,中国新闻网讯,据悉,嘉祥公司生产的电加热手套通过锂电池充电系统实现自动加热,特别适合高寒地区户外运动。每年3月到9月底是出口旺季。这样一双手套在国外售价为100多美元,深受欧洲消费者欢迎。该公司研发的高档滑雪手套具备多重功能,不仅防风、防水、可触屏,食指还自带刮雪器,方便滑雪人士及时清理雪镜;防火、防油、防穿刺等特殊功能手套,为危险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手部保护,在海外市场广受好评。
【关键词】“黑科技”手套,欧洲市场,滑雪手套
【纺织服装】借鉴蜘蛛,造出强韧蚕丝(2022-12-30)
【摘要】 12月30日,科技日报讯,我国养蚕缫丝的历史悠久。蚕丝不仅能织成轻薄华美的丝绸,还具有很多其他优质的生物特性。但其强度和韧性的不足影响对蚕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近日,受蜘蛛卵鞘丝的人工纺丝启发,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志教授团队提出了高强度人造蚕丝制备的新方法。团队利用脱胶试剂去除天然蚕丝中的粘性外层,结合金属离子辅助增强的方法,得到了高强度人造蚕丝。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材料学期刊《物质》。据了解,蜘蛛丝的拉伸强度是普通钢的3倍—5倍,总体韧度是凯夫拉这种通常被用来制造防弹衣的材料的5倍。
【关键词】强韧蚕丝,人造蚕丝,蜘蛛丝
【纺织服装】桑学领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接连发布了多个重要成果(2022-12-30)
【摘要】 12月30日,科技日报讯,近日,正在实验室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表示,他们在前期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蚕遗传资源研究基础和支撑。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蚕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接连发布了多个重要成果。完成种质资源“千蚕基因组计划”,发布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我国蚕学研究推进到分子设计育种阶段;完成“家蚕产丝器官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实现了家蚕丝腺研究进入单细胞水平。
【关键词】蚕桑学,基因组,泛基因组
【纺织服装】扬州造阻燃面料获全国大奖(2022-11-30)
【摘要】 11月30日,扬州日报讯,近日从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传来喜讯,仪征化纤《利用TRIZ理论提高面料阻燃耐久性》项目荣获二等奖。受中国石化安全监管部委托,仪征化纤联合中国石化劳动防护用品检测中心成立夏季阻燃工装科研攻关小组,利用中国石化自产对位芳纶等纤维优势,应用TRIZ创新工具方法,采用多元组合阻燃技术,历经12个月的艰苦研发,于去年11月成功开发出舒适透气的夏季阻燃防静电面料。今年以来,仪征化纤阻燃面料已批量生产,夏季阻燃面料销售10万平方米,并制成约3万套阻燃服,在中国石化下属单位推广使用。该产品采用多元组合阻燃技术,实现服装本质阻燃,在遇到明火时纤维本身阻燃特性立即发挥作用,离开火源后马上自行熄灭,燃烧部分迅速碳化而不产生熔融、滴落或者穿洞,给职工带来贴身保护。该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阻燃服面料的长期技术垄断,还克服了面料手感较硬、透气性差、舒适性差等缺点,提高了穿着时的舒适感和安全防护等级。
【关键词】扬州,阻燃面料,仪征化纤
【纺织服装】江南大学团队研发新型导电纱线(2022-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纺织报讯,江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将传统赛络纺纱技术与针织成形技术相结合,近日研发出了一种具有高拉伸性、舒适可穿、耐洗耐磨的新型导电纱线。纤维状智能材料具有兼容性、设计性和连续性,已成为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普遍采用涂覆、浸渍、静电纺丝、化学气相沉积和缝制等方法制备纤维状智能材料,生产过程繁琐,产业化程度低,限制了其在智能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纤维状智能材料与纺织品的兼容性是提升穿着舒适性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江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传统赛络纺纱技术,采用天然纤维棉为壳、不锈钢丝为芯制备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拉伸、适应性强的复合结构纱线(SSCY)。生产效率可达240米/分钟,推动了智能纱线的产业化。另外,通过对芯丝直径、捻度及牵伸倍数参数调整,优化了复合结构纱线力学性及导电性,获得的最优结构参数为:芯丝直径0.05 mm、捻度400、牵伸倍数17.28。
【关键词】江南大学,新型导电纱线,智能纺织
【纺织服装】这些技术让棉花采摘告别“人海战术”(2022-11-30)
【摘要】 11月30日,科技日报讯,目前,李召虎团队系列科技成果共获发明专利21件,登记农药新产品3个,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5项。近3年在主产棉区累计推广5060万亩,新增效益173.6亿元。经多年探索,他带领团队摸索出一条全新的化控增效路径:揭示棉花不同生育阶段化控效应和顶端生长的分子机理,研制高效株型调控和封顶产品,创建精准调控的机采棉株型塑造和化学封顶技术。近年来,该团队培养了大批棉花专业技术“科技二传手”。累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6万多人次,为新疆培养了大批棉花技术人才,提升了区域棉花科技水平。
【关键词】棉花采摘,新疆,技术人才
【纺织服装】超强人造蚕丝在天津大学诞生(2022-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新闻网讯,日前,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志教授团队提出超强人造蚕丝制备新方法,首次将廉价的普通蚕丝转换成具有超高强度的人造蚕丝。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材料学期刊《物质》。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相对于降解严重的蛋白,完整的高分子量丝素蛋白分子链可以提高纤维的强度。据林志教授介绍,他带领团队使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碳酸钠辅助溶解蚕丝外部粘层的方法,该方法的蚕茧脱胶率在28%左右,并且得到的再生丝素蛋白分子量仍较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机械性能。人工纺丝时,研究人员将浓缩的再生丝素蛋白通过微管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挤出的蛋白在含有锌离子和铁离子的溶液中迅速凝固形成细长的纤维,再经过适当的后处理,得到的纤维直径与蜘蛛牵引丝类似,但其强度和硬度都显著优于天然牵引丝。据介绍,这种人工蚕丝纤维的拉伸强度比天然蛛丝的平均强度要高70%以上,远远高于所有已知的天然微丝,成为了一种前景广阔的“超强人造蚕丝”。
【关键词】人造蚕丝,天津大学,丝素蛋白
【纺织服装】软硬特性的“智能塑料” 可用于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亚洲纺织联盟讯,据New Atlas报道,塑料可以是硬的,也可以是软的,且塑料可以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并生产出一种首创的材料,这种材料在某些部分是柔韧的,而在其他部分是坚硬的,他们认为有一天这种材料会被用于柔性电子产品和机器人。研究人员声称,在材料科学的这一分支中,一种新型的类似塑料的材料取得了突破。作为一个起点,化学家们使用了单体,即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合物的小分子。在这种情况下,聚合物与常用塑料中的聚合物非常相似,但有一两个特殊的技巧。在测试了十几种候选材料后,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被整合到单体中,使它们对可见光产生反应,用廉价的蓝色LED来传递。这产生了创造一种半结晶聚合物的效果,其属性类似于橡胶,形成一种坚硬的材料。同时,没有暴露在光线下的区域仍然是柔软和有弹性的。
【关键词】软硬特性,智能塑料,穿戴电子
【纺织服装】透明木材有望很快取代塑料(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亚洲纺织联盟讯,印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透明木材有望替代玻璃或者塑料,用于制造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包装以及生物医学设备。透明木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可减少对环境的生态影响。此外,其成本效益是玻璃的5倍,因此可显著降低能源成本。相关研究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杂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约4亿吨塑料废料,用后丢弃的一次性塑料的数量不断增加,鉴于此,透明木材正在成为未来最有前途的替代材料之一。透明木材最初由德国科学家齐格飞·芬克于1992年制造,后来被其他研究人员改进。透明木材通过去除木材中的木质素并用透明塑料材料代替制成,木质素是一种支撑植物组织的天然生物聚合物。与塑料不同,它可以生物降解且无毒。据悉,透明木材主要是使用薄片木材开发的,与普通木材一样拥有良好的强度,但重量较轻。通过加入特殊材料赋予其多种先进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基基材,可应用于建筑、储能、柔性电子和包装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透明木材,塑料,木质素
【纺织服装】玉米淀粉制作的被子、堪比钢丝般强度的纺线(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大众日报讯,据悉,愉悦集团研发的玉米抱抱被,填充物中添加了聚乳酸纤维,用玉米淀粉做成的被子、堪比钢丝般强度的纺线,甚至有人工织造的血管。叫“玉米抱抱被”,是因为聚乳酸纤维又叫玉米纤维,多由玉米等植物提取的淀粉制成。聚乳酸纤维在土壤中经过一年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时不会造成污染,符合环保消费理念的期待。聚乳酸纤维天然的弱酸性环境,对细菌的滋生有抑制作用,可以驱避粉尘螨,还具有吸湿导汗、抗紫外线、低可燃性等特点,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迭代升级的需求。高耗能、高排放曾是传统纺织行业的特征。数据显示,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占据全球碳排放量的10%,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行业。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聚乳酸纤维契合“越环保约时尚”的纺织消费新理念。
【关键词】玉米淀粉,玉米纤维,聚乳酸纤维
【纺织服装】“比大多数蜘蛛丝更坚韧”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增强版蚕丝”(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参考消息网讯,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0月6日报道,将蚕丝溶解,再放入糖以及锌和铁离子的溶液中重新制作,可以让它变得比大多数蜘蛛丝更为坚韧。蜘蛛丝是自然界最坚固最结实的材料之一。报道说,制作人造蜘蛛丝有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涉及溶解蚕丝,但是所合成的材料往往难以复制蜘蛛网蛛丝那种不同寻常的机械性能,也难以规模化生产。与蜘蛛丝相比,蚕丝较为脆弱。现在,中国天津大学的林志及其同事找到了一种增强蚕丝性能的方法:先将它溶解在碳酸钠或木瓜蛋白酶中,然后再放入糖、乙醇以及锌和铁离子的溶液中纺成丝。重纺蚕丝的性能超过天然蚕丝,视其溶解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拉伸的情况下,这些重纺蚕丝的平均受力(高达2吉帕斯卡)比天然蛛丝(0.9至1.4吉帕斯卡)高出70%。其杨氏弹性模量(拉伸模量)高于所有天然丝,说明它的坚硬性能超过弹性。其刚度和强度性能超过几乎所有天然蛛丝,而且这是人造丝首次取得这种重要成果。
【关键词】蜘蛛丝,增强版蚕丝,机械性能
【纺织服装】瑞士运动品牌On推出第一款由碳捕获材料制成的跑鞋(2022-09-27)
【摘要】 9月27日,全球纺织网讯,近日,瑞士运动品牌On推出第一款由碳排放制成的鞋子,名为Cloudprime。这是On通过创造一种称为CleanCloud的新泡沫材料,以碳排放为原料,摆脱基于石油的资源的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On是制鞋业中第一家探索将碳排放作为鞋中底主要原材料的公司,特别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泡沫,未来还可用于其他鞋部件和产品。在同样的可持续创新精神的推动下,on正与循环创业公司Novoloop合作开发CleanCloud大底,利用世界上第一个从消费后塑料废物中化学回收的TPU。外底经过了严格的实验室和运动员测试,符合与化石来源的TPU相当的规格,并显著减少了碳足迹。在鞋面方面,On正与年轻的法国初创企业Fairbrics合作,利用碳排放制造一种聚酯纤维纺织品。
【关键词】On,碳捕获材料,跑鞋
【纺织服装】开云集团加速开发基于100%天然工艺的替代染色方案(2022-09-27)
【摘要】 9月27日,全球纺织网讯,近期,法国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Kering)决定与智囊机构 Albini_Next 和奥地利生物技术公司维也纳纺织实验室(Vienna Textile Lab)进行合作,在开云材料创新实验室(Kering Material Innovation Lab,以下简称 MIL)内加速开发基于100%天然工艺的替代染色方案。目前在时装行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合成染料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当产品原料和使用工艺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成为消费者购买考虑的标准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投资于更可持续的纺织染料。MIL 将借此次联盟机会,着力研究和测试微生物色素,特别是来自植物或矿物材料的微生物,在各种纺织品中的应用,从而开发出天然的、具有生物降解性和无毒的纺织染料替代品。
【关键词】开云集团,替代染色方案,纺织染料
【纺织服装】世界首套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2022-09-27)
【摘要】 9月27日,全球纺织网讯,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公司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项目产出的可降解材料能大量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土壤、海水等自然环境中仅需半年到一年时间便可完全无害降解。国家能源集团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项目负责人 闫国春:通过多年创新实践,我们不仅可以用煤生产传统塑料,也可以生产聚乙醇酸这种可降解塑料。与生产传统塑料相比,每吨聚乙醇酸煤耗可以降低1/2,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3。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成本可以接近传统塑料的生产成本。该项目产品不仅可以制成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生活用品,还在医疗手术缝合线、农业地膜、地下非常规油气开采等高端领域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推动我国煤化工综合利用,向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