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研制3D打印高比能锂金属电池!(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科院大连物化所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郑双好副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三维多孔导电亲锂的Ti3C2Tx MXene骨架用于高容量、无枝晶金属锂负极,匹配三维多孔导电、超高载量磷酸铁锂正极,研制出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因金属锂负极具有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和低氧化还原电压(-3.04V vs. SHE)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电池。然而,由于其存在不可控的锂枝晶、死锂,以及充放电过程锂金属体积膨胀等问题,导致锂金属循环性能差,安全性能低,限制了锂金属负极在高比能锂金属电池中的实际应用。此外,传统的刮涂法制备出的正极活性物质载量有限(20mg/cm2),面积容量往往低于4mAh/cm2,使得锂金属电池的面积能量密度较低。因此,如何同时获得稳定的无枝晶锂负极和匹配的高载量正极,以实现长寿命和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仍面临挑战。
【关键词】金属电池,寿命长,密度高
【电力设备】国网天津牵头的大型充电站,关键技术成果通过鉴定(2022-09-07)
【摘要】 9月7日,国家电网报讯,9月2日,“光储充检一体化城市大型充电站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成果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担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光储充检一体化城市大型充电站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成果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牵头,联合天津大学、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成果针对城市大型充电站优化布局配置复杂、车桩一体化防护困难等问题,构建了涵盖“精益规划-友好运行-安全防护-智慧运营”的光储充检一体化城市大型充电站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关键装备与系统平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0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填补了城市大型充电站相关技术与装备的空白。项目成果率先在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整体应用,目前已应用于国内百余座大型充电站,并推广至新加坡等国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推动了充电站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转型,提升了居民绿色出行和充电体验,为能源交通绿色转型和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充电站,光储充检,一体化,国际领先水平
【电力设备】上海电科院主导的一项电力储能领域IEC标准立项(2022-09-07)
【摘要】 9月7日,国家电网报讯,9月1日,由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IEC TS 62933-2-3《电力储能系统 设备参数和测试方法——电力储能系统运行性能测试》正式获批立项。现有电力储能国际标准涵盖了储能电池本体测试及并网前储能系统性能测试,但未涉及投运后储能系统运行状态中的性能测试方法。本次立项的《电力储能系统 设备参数和测试方法——电力储能系统运行性能测试》标准将填补这方面空白,研究编制基于运行数据的储能系统关键性能指标提取方法及测试规范,对于完善储能全寿命周期性能评价体系、提升储能系统运行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预计于2025年3月发布。
【关键词】电力储能,国际标准,填补空白
【电力设备】16.6兆瓦“双机头”海上风机将在中国面世(2022-09-06)
【摘要】 9月6日,界面新闻讯,据世界风电权威媒体Windpower Monthly,16.6兆瓦“双机头”海上风机即将在中国海域面世。该机型由德国Nezzy设计,1:10的演示样机已经在德国北部完成了为期两年多的测试和验证。明阳智能是Nezzy在中国的技术合作方和被许可方。明阳智能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表示,该“双机头”机型已完成全尺寸样机的详细工程设计,将使用2台中速三叶片MySE8.3-180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达180米,在顺风模式下运行。首台样机将在中国南部沿海一个40米水深的测试点进行安装。安装预计时间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关键词】大容量,双机头,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国家电网亮相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09-05)
【摘要】 9月5日,人民网讯,9月1日至3日,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本次大会以“智联世界、元生无界”为主题,聚焦虚拟原生、数字孪生和空间计算等元宇宙核心技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大会精英合作伙伴之一,在多个方面深度参与此次大会。国家电网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区以“智慧电网 畅想绿电”为主题,共有9个项目参展,分别是双碳监测平台、输电全景智慧监控平台和掌上管家、变电设备状态预警平台、基于区块链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高精度配电网PMU、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智能巡检四足机器人和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模拟实操系统,参展内容涉及能源大数据、区块链、超导技术、数字孪生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双碳战略下,国网公司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建设应用成果。
【关键词】智慧电网,绿电,人工智能
【电力设备】低压透明化系统助力迎峰度夏(2022-08-02)
【摘要】 8月2日,南方电网报讯,近日,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期,广东各地电网负荷也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而大幅攀升。7月25日14时28分,东莞电网负荷首创今年新高,达到1919.73万千瓦,比去年最高负荷增长3.77%。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多措并举提升供电能力,其中科技创新“利器”——低压透明化系统表现亮眼,在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压透明化系统让供电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对低压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控,对比人工测量的方式,监控数据更加及时、准确。低压运维辅助系统对台区过载问题的提前发现,可在用电高峰期来临前,预先切割负荷为台区“减负”,最大程度上消除因低压开关过负荷导致低压台区电压不平稳问题,变“被动抢修”为“主动运维”,提升迎峰度夏期间客户用电体验。
【关键词】迎峰度夏,广东东莞,提升供电能力
【电力设备】国内首套低压直流电能质量分析仪研发成功(2022-08-02)
【摘要】 8月2日,新华网讯,近日,国内首套低压直流电能质量分析仪在国网河北电科院投入使用,并率先开展多个低电压等级直流电能质量测试分析。当前,国内直流配电工程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直流配电系统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以直流形式实现源荷储的互联和调节,具有供电容量大、可靠性高、源荷适应性强等优势。与交流配电系统不同,直流配电系统中由于缺少惯性元件,其中各类电力电子器件产生的电能扰动在系统中传播更快,极易造成事故扩大。此外,直流配电系统不具有频率和相角的概念,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机理和评估指标均与交流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交流电能质量的常规测试和分析方法不再适用。为求解直流电能质量测试难题,国网河北电科院技术人员深度分析直流电力系统典型拓扑结构和运行机理,从交直流配电网供电品质交互影响的关键因素出发,在电压波动和纹波系数基础上提出了快速电压变化和纹波频谱测试分析方法,研发出能够表征低压直流特征指标的直流电能质量测试技术,并配套研制出适用于1500伏及以下的低压直流电能质量分析仪。为验证装置实效性,研究人员选取直流微网、分布式源网荷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典型直流应用场景,分别完成了±375伏、400伏和±110伏等多个低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装置不仅可以监测分析直流系统中电压偏差、纹波、闪变以及不平衡度等稳态参数,还能够捕捉和测量直流电压暂升暂降、短时中断等暂态参数,以12.8千赫兹超高采样频率,实现对直流配电系统运行全量参数的精确测量。该装置的研制成功将满足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测试需求,同时为直流配电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以及直流电能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国网河北,直流配电,电能质量
【电力设备】国网天津电力完成风电机组建模和模型参数识别(2022-08-02)
【摘要】 8月2日,国家电网报讯,7月26日,利用高性能电力实时仿真平台,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首次完成风电机组建模和模型参数识别工作。这标志着该公司具备了新能源接入电网全环节分析能力,为“双碳”目标下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及准确认知电力系统运行特性提供了保障。在试验前期,天津电科院电力系统分析专业团队调研掌握了天津地区二十余类风电、光伏场站变流器的第一手资料,并与风电机组变流器厂家和半实物仿真平台厂家密切配合,尽可能减少技术攻关过程中的误区。在技术攻关阶段,团队通过搭建新能源主接线模型、调试输入输出量映射、启动计算等试验工作,先后解决了基于高性能电力实时仿真平台的风电机组控制器实测参数获取、基于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平台的风电机组电气模型和参数辨识、场站等值建模等技术难题,实现了某型号风电机组的准确建模和模型参数辨识。
【关键词】国网天津,风电机组,电力系统运行
【电力设备】国网湖南电力实现低压接网光伏发电柔性控制(2022-08-01)
【摘要】 8月1日,国家电网报讯,7月25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员工依据分布式电源并网安全管理协议,在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调控桂阳县流峰镇河西村一户居民家的分布式光伏并网电源,调控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从21千瓦逐渐下降到11.5千瓦,又上调至21千瓦。这是国网湖南电力首次实现380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可控、发电出力可调的控制目标,实现低压光伏发电柔性控制,推动分布式光伏电源参与电网调峰。
【关键词】低压,光伏发电,柔性控制,电网调峰
【电力设备】石墨烯改性电工材料新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电力行业(2022-07-22)
【摘要】 7月22日,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由位于柏林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简称欧洲研究院)重点研发的石墨烯改性电工材料新技术此前成功应用于高压断路器新型电触头制备。近日,基于这种新型电触头部件的252KV/63KA敞开式柱上断路器在宁夏石嘴山步桥变电站中正式投入运行。据介绍,这项高端电工材料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填补了石墨烯改性高压断路器电触头材料领域的技术空白,可以将高压断路器的全功率开断次数从12次提升至20次,从而最大程度延长断路器的检修间隔,提高设备可用率,降低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这对保障社会用电极其重要。
【关键词】石墨烯改性,电工材料,新技术
【电力设备】中科院:锌碘液流电池循环寿命提升100%(2022-07-22)
【摘要】 7月22日,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高性能锌基液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研究人员在深入理解碘氧化还原反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碘络合物的碘正极溶液,有效解锁了碘正极容量,实现了锌碘液流电池的高能长效循环运行。此外,他们以锌负极界面电化学行为调控为切入点,在锌负极电解液中引入烟酰胺,有效避免了锌枝晶并显著提升了锌负极沉积溶解反应可逆性,组装的锌铁液流电池实现了高效稳定运行。报道称,改进后的锌碘液流电池放电容量显著提升了58%,在70%能量效率下稳定循环600圈,为开发高性能锌碘液流电池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锌碘液流,寿命,提升100%
【电力设备】云南电网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填补国内外空白(2022-07-22)
【摘要】 7月22日,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中性点混合补偿接地装置技术规范》通过审核,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空白。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电科院首次提出中性点混合补偿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规范了中性点混合补偿接地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同时,首创中性点经可控电压源接地的新型接地方式,研发了电压源接地装置,根据配电网运行状态,实时调控零序电压,等效各种接地方式无缝切换。在云南1座110千伏变电站运行中,通过在中性点外加可控电压源,强迫故障点残压低于300伏,在200毫秒内实现了故障消弧,实现故障的快速安全处置,降低了人身触电及山火风险。
【关键词】中性点,混合补偿,接地装置
【电力设备】中国首台750千伏电压等级可控避雷器正式挂网试运行(2022-07-22)
【摘要】 7月22日,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在750千伏郭隆变电站,郭武3线人工单相接地短路试验顺利完成。试验验证了青海电网首台750千伏可控避雷器系统性能,标志中国首台首套750千伏电压等级可控避雷器系统调试试验结束,正式挂网试运行。当天,试验人员通过吊绳牵引人工短路试验装置至导线合适位置,地面工作人员根据指令执行操作。随着发令枪响,一道电弧光划过天空,试验顺利完成。现场指挥人员介绍,本次试验也是专门针对应用于西北电网的中国首台750千伏可控避雷器的效果验证试验,整个系统调试通过三相合闸空载线路、单相分合空载线路、人工单相接地短路等试验,科学全面验证了可控避雷器抑制750千伏超高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的效果,为后期可控避雷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750千伏,可控避雷器,试运行
【电力设备】国产首套盐穴储气库声呐测腔仪研制成功(2022-06-29)
【摘要】 6月29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日,中油测井华北分公司C4685作业队使用自主研发的声呐测腔仪器,完成了江苏淮安文21井盐穴储气库的测腔试验,精确探测了融腔体积,获取了腔体形态及腔内卤水温度、压力、声速等数据信息,标志着国产首套岩穴储气库声呐测腔设备研制成功。声呐探测技术是盐穴储气库造腔和注采气过程中常用的腔体形状检测技术,国内长期不具备声呐测量相关设备的制造能力。中油测井于2021年立项开展声呐测量装备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研发工作,并于2022年初完成研制工作。
【关键词】盐穴储气库,声呐测腔仪,首套研制
【电力设备】中国电科院主导修订的两项高压直流输电国际标准发布(2022-06-29)
【摘要】 6月29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修订的两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62344:2022 高压直流接地极通用设计导则》(简称直流接地极标准)和《IEC62681:2022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简称电磁环境标准)于日前发布。直流接地极标准和电磁环境标准第一版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布。近年来,随着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工程应用,两项标准需要补充完善。中国电科院于2016年发起并成立了两项标准维护工作组并担任召集人,推进标准修订工作。
【关键词】电科院,高压直流,国际标准
【电力设备】国网河南电力主导编制的一项IEEE标准发布(2022-06-29)
【摘要】 6月29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日,由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主导编制的一项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并行架设走廊内的电磁环境测量推荐规程》出版发布,填补了国际交、直流输电线路并行架设时电磁环境测量方法的空白。据介绍,随着输电线路走廊空间日益紧张,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并行架设区段逐渐增多,这些区段电磁环境参数测定困难大。为此,国网河南电力开展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并行架设走廊内的电磁环境测量标准编制工作,厘清交、直流并行架设走廊内的电磁环境参数数值及分布特征,指导输电走廊选址规划及布局优化。
【关键词】国网河南,主导编制,IEEE标准
【电力设备】国家能源集团500千伏高压设备监测预警研究应用通过鉴定(2022-06-29)
【摘要】 6月29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公司“500千伏高压设备综合监测一体化预警平台研究与应用”通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鉴定,项目成果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多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电网变电站等多个生产现场推广应用。本次鉴定委员会由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名能源行业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采用新采集方式,应用了异构数据智能计算技术及边缘智能模块,提升了局部放电故障的检出率,可实现多系统互通、大数据分析,极具开放性和扩展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高压设备,监测预警,500千伏
【电力设备】新疆首次完成输电在线监测终端无缝迁移(2022-05-31)
【摘要】 5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迅,近日,随着新疆乌鲁木齐1920台输电在线监测视频终端迁移至新疆电力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实现了输电专业视频终端统一接入、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防护,这也标志着新疆电力首次实现输电在线监测终端无缝迁移。2019年,为推进输电线路在线监测工作,该公司对辖区输电线路架设专网摄像头,建成输电在线监测系统。这一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对输电线路所处地理环境、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解决了乌鲁木齐电网输电线路巡检“盲区”的问题,使输电线路巡检更高效,更精准。至此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也成为新疆电力首家实现输电线路全天候监控的供电单位。
【关键词】新疆,在线监测,无缝迁移
【电力设备】中国电科院主导的一项特高压领域IEEE国际标准获批立项(2022-05-31)
【摘要】 5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迅,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发起的一项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提案《特高压交流系统用可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正式获批立项。这是我国在可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可控避雷器)技术领域主导立项的首个IEEE国际标准。该标准提案的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又一项技术创新得到国际认可。
据介绍,特高压交流系统中,断路器加装合闸电阻是国际通用的限制操作过电压的措施。然而,合闸电阻使断路器的传动结构复杂化,易导致断路器故障。合闸电阻片主要由国外厂家垄断,采购成本和断路器整体生产成本较高。
【关键词】特高压,IEEE,国准立项
【电力设备】行业首创,流动浸没液冷箱式储能系统通过验证(2022-05-31)
【摘要】 5月31日,北极星储能网迅,近日,一项流动浸没液冷箱式储能系统成功通过验证,该系统属行业首创,据悉该系统由易事特集团与佛山久安储能科技完成。流动浸没液冷箱式储能系统从物理本质上解决了锂电池储能爆炸燃烧这一世界性安全难题,将极大提高储能环节安全性能、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并带来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储能系统采用模块化集成方式,包括PCS(储能变流器)和电池两大系统,并按功率段分为215KWh、430KWh、3MWh、6MWh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全浸没式流动液冷安全方案应用于电池系统,通过解决锂电均温、消防及电池寿命等问题,有效规避了当前行业采用风冷或板换式液冷所潜在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流动浸没液,冷箱式,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