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二氧化碳多相催化制电子级碳酸乙烯酯技术,助力锂电供应链零碳发...(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化工报讯,伴随着新能源车辆和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车用锂电池不可或缺的电解液溶剂——高纯电子级碳酸乙烯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出二氧化碳多相催化制电子级碳酸乙烯酯技术,不仅推动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业升级,实现了生产工艺从均相催化到多相催化的技术变革,还完成了万吨级工业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为实现锂离子电池供应链零碳发展和我国“双碳”目标贡献了力量。基于此,该技术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2023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绿色低碳领域)。
【关键词】二氧化碳,电子级,碳酸乙烯酯
【化 工】解决三项难题,新型加氢催化材料国际领先(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8月,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下称石科院)牵头的“微观结构定向调控的加氢催化材料创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袁晴棠、孙丽丽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期以来,加氢催化剂始终面临三个“老大难”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炼油行业技术进步:一是载体材料拟薄水铝石质量不可控,造成催化剂开发和生产效率低下;二是载体孔结构缺乏系列化基础,催化剂研发只能“单兵作战”,不能“举一反三”,影响开发效率;三是传统活性相结构不稳定,催化剂失活快,导致工业装置运行周期短、效率低。该研发团队边开发、边应用、边优化,相继建成5套拟薄水铝石连续化工业生产装置,产品合格率从50%左右提高到近100%,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废水排放减少82.8%,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废渣实现近零排放。基于载体新技术和活性缓释技术开发的新催化剂在国内外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近200套次,有力支撑和引领我国加氢催化剂领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型,加氢催化材料
【化 工】中国化学BDO绿色高效合成THF成套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化学讯,8月,中国化学科研院1,4丁二醇(BDO)绿色高效合成四氢呋喃(THF)成套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召开。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催化剂活性、THF选择性和分离技术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建设并成功运行了百吨级中试示范装置,开发出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及高效悬浮床反应工艺,在提高THF选择性的同时,能够降低对设备的腐蚀和减少排放,并创造性地将精馏耦合膜分离技术应用到产物的液相分离中,与传统技术相比可节能30%以上。针对该技术中国化学科研院开发出了万吨级工业化工艺包,年内有望实现工业化落地,此举对于加强我国C4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效应,提高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化学,BDO,合成THF
【化 工】香草醛进军农用化学品领域(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化工报讯,以香草醛等天然产物开发的绿色农药具备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开发绿色农药的理想前体。日前,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宋宝安院士团队总结了香草醛转化为农用化学品的创新研究,讨论了香草醛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作用机制和生物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Engineering》。宋宝安院士表示,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的香草醛有着得天独厚的安全性优势,基于该物质的衍生物在绿色农药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香草醛衍生农药具备高效生物活性、低廉的使用成本及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好等特点,未来可以应用在杀虫以及除草等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实证与参考。特别是,香草醛衍生农药未来可作为仿生合成范例,团队开发出大量从天然成分中提取的环境友好型农药,从而满足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需要。
【关键词】香草醛,农用化学品
【化 工】中国石油聚丙烯装置填补技术空白(2024-09-02)
【摘要】 9月2日,中国石油报讯,7月29日至30日,随着聚丙烯装置今年生产的第297、300、301批次聚丙烯树脂产品开出合格单,标志着广西石化聚丙烯装置开发的高熔融指数薄壁注塑料新产品LHM65取得初步成功。这是中国石油Unipol工艺聚丙烯装置第一次成功开发高熔融指数薄壁注塑料新产品,填补了中国石油Unipol聚丙烯装置高熔融指数薄壁注塑料技术上的空白。该产品具有较高效益,根据市场价格信息测算,预计该产品可在现有牌号产品的基础上,新增利润200元/吨以上。
【关键词】中国石油,聚丙烯装置,技术空白
【化 工】嘉和机泵智慧节能系统居国际先进水平(2024-09-02)
【摘要】 9月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8月6日,由昆明嘉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嘉和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机泵智慧节能系统及应用”,在陕西榆林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南通大学原校长施卫东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成果围绕机泵系统节能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泵是保障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稳定运行的关键设备,也是通用机械行业耗电量最大装备之一。昆明嘉和开发的高效控制系统采用智慧变频技术,具有自动寻优和故障自动诊断功能,提供过流、过压、欠压、过载、短路等保护,达到节能效果。可适用于硫磷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钢铁、矿山等行业,综合节电5%~30%。
【关键词】嘉和机泵,智慧节能系统
【化 工】年产3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戴维专利技术甲醇合成反应器研制成功(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张化机讯,近日,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260万吨/年煤制烯烃与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的核心静态设备——两台戴维技术甲醇合成反应器的生产制作任务,并已经顺利交付至项目现场,完成了安装就位工作。此次交付的甲醇合成反应器采用了JM公司授权的戴维专利技术,张化机自主设计和制造,是目前世界单套煤制甲醇产量最大的甲醇合成反应器之一,标志着张化机在高端化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关键词】煤制烯烃,戴维技术,甲醇合成反应器
【化 工】中国首台工业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装置中试成功(2024-09-02)
【摘要】 9月2日,中国能建讯,日前,由中国能建上海成套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型装备——国内首台年600吨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DAC)装置“碳捕块CarbonBox”成功通过百吨级模块满负荷可靠性运行验证,单个模块顺利实现从空气中直接年捕集99%高浓度二氧化碳超过100吨,标志着我国在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吨位高浓度工业级DAC工程装备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我国实现“双碳”战略和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首台工业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
【化 工】中国科协发布2024年重大科技问题,多项化学化工问题入选(2024-08-02)
【摘要】 8月2日,中国科协讯,7月2日,中国科协发布2024年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和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多项化学化工问题入选。“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对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进行识别、溯源和健康风险管控”、“通过耦合与杂化实现柔性材料的功能涌现”等涉化问题入选十大前沿科学问题。“介科学支撑多相反应器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的一步放大”、“通过高效温和活化转化及大规模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生态碳平衡”等化工难题入选十大工程技术难题。“通过精准化学实现药物和功能材料的绿色制造”入选十大产业技术问题。
【关键词】中国科协,2024年,重大科技问题
【化 工】我国新型丙烯催化剂突破性成果登上《科学》封面(2024-08-02)
【摘要】 8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7月19日,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登上《科学》杂志。该团队成功研发出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新型丙烯催化剂,为低碳烯烃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催化科学基础。该团队在巩金龙教授的带领下,针对当前传统丙烷脱氢催化剂使用贵金属或高毒性元素的现状,创新性提出了使用价格低廉且对环境友好的氧化物与金属产生电子作用从而促进催化过程的科学假设。团队根据这一思路,历时5年研发出氧化钛—镍复合催化剂。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型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丙烯选择性及稳定性,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可节约成本30%至50%,且同时实现了催化剂制备、使用过程的无毒化和低能耗,为发展下一代高效、廉价、环保可持续的丙烯催化剂奠定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新型丙烯催化剂,《科学》封面
【化 工】吉林石化国产乙丙橡胶催化剂打破依靠进口的现状(2024-08-02)
【摘要】 8月2日,中国石油网讯,6月28日消息,吉林石化使用国产新型钒催化剂生产的乙丙橡胶J-6095新牌号产品,顺利在某汽车配件厂家完成应用试验,应用性能良好。此举标志着吉林石化打破国内乙丙橡胶依靠进口催化剂生产的现状。作为国内首家生产乙丙橡胶产品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能够同时生产二元和三元乙丙橡胶产品的企业,吉林石化瞄准打造乙丙橡胶“产品巨人”的目标,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不断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吉林石化是国内唯一使用国产新型钒催化剂生产出适用于高附加值应用领域乙丙橡胶产品的企业。J-6095牌号新产品具有加工性能好等优势,可用于汽车海绵条、汽配胶管、模压海绵制品等领域。
【关键词】吉林石化,国产乙丙橡胶催化剂,打破依靠进口
【化 工】甲醇制烯烃智能控制技术国际先进(2024-08-02)
【摘要】 8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6月20日,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赛普泰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大型甲醇制烯烃装置智能控制及工艺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来斌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的反应/再生/分离一体化工艺孪生模型及其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成果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醇制烯烃,智能控制技术
【化 工】高光学纯L-草铵膦新合成技术国际领先(2024-07-01)
【摘要】 7月1日,石化联合会讯,6月7日,“气相路线—多酶定向连续合成高光学纯L-草铵膦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江苏通过了由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开发的新技术路线创新性强、绿色环保,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由浙江工业大学、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草铵膦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手性除草剂,L型是其除草活性的有效成分。研制高光学纯L-草铵膦对农药减量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物法具有立体选择性严格、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是生产L-草铵膦最具前景的技术。该项目实现了气相连续化学合成法与生物合成技术的无缝衔接,设计了高光学纯L-草铵膦的气相路线—多酶定向连续合成新路线,发明了气相连续合成法清洁生产D,L-草铵膦新工艺,创建了多酶定向合成技术,技术高度相容、产品光学纯度高、工艺绿色高效。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1万吨/年高光学纯L-草铵膦绿色制造数字智能化生产线(一期)。
【关键词】高光学纯L-草铵膦,新合成技术
【化 工】我国科学家实现电化学合成尼龙单体己二酸(2024-07-01)
【摘要】 7月1日,中化新网讯,6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布消息,该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中心研究员陈勇团队提出以木质素衍生的酚类化合物为原料,以水为唯一的氢源/氧源,利用电化学成对电解策略实现己二酸的绿色电合成。该工作通过设计合成双金属催化剂,实现了高的电催化活性。研究显示,以PtAu合金为阴极催化剂,实现苯酚高效转化生成KA油,产率为92%,法拉第效率为43%;KA油在CuCo2O4阳极催化剂上被电氧化为己二酸,产率为85%,法拉第效率为84%。
【关键词】电化学合成,尼龙单体,己二酸
【化 工】海水制氢技术首用于工业废水制氢(2024-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5月,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完成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现场试验。试验期间,示范样机氢气产量达到额定值,现场测量显示氢气纯度达到99.999%。这表明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首次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取得成功。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现场试验项目阶段性现场试验由东福研究院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联合开展。该项目采用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为未来探索将海水直接制氢技术拓展到节能环保领域,为石化废水、炼钢废水等工业废水制氢提供路线参考。
【关键词】海水制氢,首用,工业废水制氢
【化 工】国内最大单体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2024-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5月17日,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3/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仪式暨“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简称七一八所)举办。此次下线投用的制氢装备,突破了多项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单体产氢量由2000Nm3/h到3000Nm3/h的跨越。该装备由七一八所旗下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围绕我国氢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突破了大功率、高电密、宽负载、低电耗等多项前沿技术,运行电流密度提升17%,槽体重量降低13%,制氢系统具备30%~110%的动态调节能力,能耗达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可显著提高单机产能、降低生产投入和运行成本。
【关键词】国内最大单体,水电解制氢装备
【化 工】中石油POE技术获重大突破(2024-06-03)
【摘要】 6月3日,中新网讯,5月,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科研人员在气相法聚乙烯生产装置上成功开发出6个超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聚乙烯系列新产品。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市场同类改性及光伏用聚烯烃弹性体(POE)水平,在国内首次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新突破。本次生产的产品应用国内自主设计开发的新型催化剂,所生产的聚乙烯系列产品中UL0588产品密度为0.884g/m3,熔点为66.2℃,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指标水平。聚烯烃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抗冲击抗撕裂、耐高温、耐腐蚀及透光性强等性能,且相容性优异,可与其他聚烯烃产品混合使用,广泛用于光伏胶膜、共混发泡、车用材料增韧改性、医疗器材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独山子石化充分发挥新疆八大产业集群“烯烃产业链”链长作用,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应用气相法工艺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聚烯烃弹性体系列新产品开发,为聚烯烃弹性体的国产化、规模化生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石油,POE,重大突破
【化 工】我国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国际领先(2024-06-03)
【摘要】 6月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5月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反式乌头酸是不饱和C6三元羧酸,具有良好的线虫防治活性和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应用潜力。然而,传统植物种植提取和化学合成技术路线无法规模化量产,严重限制了下游应用技术开发。本技术成果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细胞,围绕使能技术平台、高效细胞工厂、发酵工艺示范、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创制了反式乌头酸高效细胞工厂,依托山东鲁抗医药十吨级中试发酵平台,完成反式乌头酸的发酵工艺放大与工程示范,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突破了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难题,开创了生物法合成反式乌头酸生产新工艺,推动了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指标先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应用规模。
【关键词】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
【化 工】我国重型石化技术装备制造能力站上3000吨级新台阶(2024-06-03)
【摘要】 6月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4月29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承制的12台世界最大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在大连核电石化基地全部完工,标志着我国重型石化技术装备制造能力站上3000吨级新台阶,具备批量化、专业化、流程化生产能力。重型石化反应器是石油化工行业不可替代的核心装备。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朝着一体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浆态床渣油加氢工艺具有高效、绿色环保、成本低的特点,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截至目前,中国一重已成功交付各类容器1400余台、千吨级以上反应器100余台,成为全球炼油化工领域核心装备最大的供应商和制造技术领先者。
【关键词】重型石化装备,3000吨级
【化 工】全球首条5-羟甲基糠醛(HMF)千吨线建成(2024-06-03)
【摘要】 6月3日,中国化工报讯,4月,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与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5-羟甲基糠醛的全混流连续生产关键技术,在舟山岱山基地完成产业化,顺利召开了科技成果评鉴会。这是我国生物质新材料研发的重大突破,可大范围替代传统化石基苯类原料。5-羟甲基糠醛作为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其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包括表面活性剂、甲醛替代、抗氧化性制药、食用级香精香料精细化学品、聚酯塑料、特种功能材料等,全球需求量超过千万吨。化石基聚酯PET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和纤维制品,但是其生产过程高排放,且上百年不易降解。而以5-羟甲基糠醛为原料衍生的聚酯PEF生产不但能做到绿色低碳,且制成品一年内就能降解。目前,这条5-羟甲基糠醛(HMF)千吨线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今年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岱山规划建设万吨级生物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关键词】全球首条,5-羟甲基糠醛,千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