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我国科学家设计出新型液液反应器(2024-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陶胜洋团队设计开发出新型液液反应器,突破了传统挑战。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研究团队受合胞体的多细胞核结构以及细胞膜的水—油—水界面启发,设计了一种细胞反应器。该细胞反应器可以视为由多个细胞单元简单堆积形成。这种堆积结构强化了功能,并提供了更高的机械强度。不同的细胞单元具有不同的桁架结构,因此带来不同固—液和液—液接触特征。团队从力分析和能量分析两方面研究了设计细胞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固液黏附力与液体重力的平衡决定了细胞能否持有液体,从表界面能量角度分析,得出了细胞反应器的持液条件,由此搭建了设计细胞反应器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研究人员设计细胞反应器提供了指导。随后,团队使用细胞反应器进行了一系列液液反应,绝大多数反应都取得了95%以上的产率。
【关键词】大连理工,大学,产率
【石 化】我国科学家发明一种可降解的“活”塑料(2024-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卓君团队提出,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枯草芽孢杆菌,将可控分泌塑料降解酶(洋葱霍尔德菌脂肪酶,Lipase BC)的基因线路导入枯草芽孢杆菌,并在二价锰离子的环境中,迫使枯草芽孢杆菌“休眠”,形成芽孢形态。研究人员还将“活”塑料置于常见的碳酸饮料环境中浸泡2个月,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活”塑料能够保持稳定的外形,说明活体塑料能够像传统塑料一样正常使用,只有在它们被破坏或被废弃时,才会启动降解程序。这项研究为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望助力解决当下的塑料污染困境。
【关键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
【石 化】世界首创粉煤加氢转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24-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由新奥集团自主研发的粉煤加氢转化油气联产芳烃和甲烷技术(简称“粉煤加氢转化技术”)成功完成煤加氢转化一体化转化炉升级的试车任务,这标志着世界首创粉煤加氢转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添了新路径。据新奥股份天然气有限公司加氢气化技术负责人周三介绍,粉煤加氢转化技术是由新奥自主研发的新型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技术,属第三代先进煤气化技术,可实现一步法制甲烷。其核心是煤粉与氢气在中温(800-1000℃)和高压(5-10MPa)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轻质芳烃和高热值清洁半焦。该技术融合了煤制气和煤制油的优势,既能实现煤高效清洁转化制天然气,又能副产高附加值轻质芳烃油品,通过阶梯利用、全价开发,真正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奥,自主研发,粉煤加氢
【石 化】我国超高纯石墨领域获重大突破(2024-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9月3日,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五矿石墨科研团队攻克石墨高温纯化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纯度达到99.99995%以上的超高纯石墨产品。这标志着我国超高纯石墨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基材料稳定供应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中国五矿集团拥有全球较大的鹤岗云山石墨矿,已建成年产20万吨石墨选厂和深加工产业链。在超高纯石墨产品的应用上,五矿石墨科研团队正在加快研发高端负极材料、核级石墨,以及半导体用石墨等碳基材料产品。五矿石墨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初步建立起了“前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工程产业化”的科创体系和“雁阵”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持续打造五矿石墨技术研究院、天然石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天然石墨应用技术研发中试基地等科研平台,并顺利完成涵盖石墨材料制备室、负极材料制备室、高温实验室、污水处理化学工作站、电池测试实验室和物理化验室等实验体系规划。
【关键词】五矿集团,石墨,高温纯化
【石 化】大庆石化成功试产聚乙烯树脂新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记者从大庆石化公司获悉,该公司首次成功试产514吨微交联低雾度茂金属线性聚乙烯树脂LKHMS1810新产品。经检测,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空白。该产品在棚膜等领域可替代高压聚乙烯产品(LDPE),降低下游加工原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大庆石化运用线性装置流化床工艺生产微交联低雾度茂金属线性聚乙烯,在国内尚属首家。大庆石化聚烯烃部共有6套聚乙烯生产装置,可开发生产高、中、低密度170多个牌号产品,产品远销华东、华北、西南、华南等多个地区。其中,HDPE5000S产品被评为国家金奖产品,2426F、5500B、18D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矿泉水桶料DMDH6400打入高端食品行业,IBC桶专用料DMDB4506远销海外,获10余项国际认证,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关键词】产品,棚膜,可替代
【石 化】锂电池多功能隔膜研究获进展(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同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相关团队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一种面向无枝晶锂金属阳极的离子管理膜。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然而,在长期循环过程中,锂金属阳极锂枝晶生长以及体积膨胀,会造成电池性能下降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商业化应用。近年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解决锂枝晶生长问题。研究发现,均匀的锂离子分布,可实现锂金属阳极表面锂均匀沉积并抑制锂枝晶生长。作为不可或缺的锂电池组件,隔膜不仅具有隔离电池正负极的功能,还可有效调控锂离子分布和传输特性。因此,寻找兼具锂离子“分配”“筛分”和“加速”功能的多功能隔膜,对于开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子,径迹技术,研制
【石 化】世界首套非光气法TDI绿色合成中试装置通过考核(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8月18日,由陕西煤业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技术中心)自主开发的世界首套非光气法TDI绿色合成工艺技术中试装置,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通过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考核标定。该技术主要工艺包括合成、分离、水洗、热解4个工段。即以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替代剧毒的光气,与甲苯二胺在自主研发的专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中间产物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经分离、水洗后,在专用催化剂作用下热解制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陕煤技术中心于2014年立项开展非光气法TDI绿色合成工艺研发工作,经过3年多实验室小试攻关,于2017年8月完成技术报告,2020年8月在位于渭南华州的陕煤技术中心试验基地建成中试装置,随后于2020年12月、2021年3月和8月进行了三次投料试车,打通了工艺流程,得到了目标产物TDI。经补充实验和技术改造,2023年10月再次投料试车获得成功。
【关键词】合成,分离,水洗
【石 化】中石化新型加氢催化材料国际领先(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微观结构定向调控的加氢催化材料创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袁晴棠、孙丽丽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研发团队边开发、边应用、边优化,相继建成5套拟薄水铝石连续化工业生产装置,产品合格率从50%左右提高到近100%,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废水排放减少82.8%,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废渣实现近零排放。基于载体新技术和活性缓释技术开发的新催化剂在国内外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近200套次,有力支撑和引领我国加氢催化剂领域高质量发展。另悉,截至目前,研发团队已发表论文20篇,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5件,其中核心专利“一种降低重质原料油中沥青质和残炭含量的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关键词】加氢,催化,材料
【石 化】天津大学团队实现木质素高效转化高均质性PHA(2024-07-25)
【摘要】 7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工程策略显著优化了聚羟基链烷酸酯(PHA)的积累并调整了其单体组成。这些策略包括精准地阻断PHA的降解路径、增强PHA的生物合成能力,并对β氧化途径进行了重新设计。基于这些创新方法,他们成功构建了一株名为KT2440的工程化恶臭假单胞菌。当结合补料分批发酵技术时,这株工程化菌株所生成的PHA含量大幅提升,最高值达到2.46g/L,与传统的分批模式相比,这一数值增长了惊人的143.6%。同时,其PHA单体比例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最高单体比例达到了91.4%,显示了极高的纯度。
【关键词】PHA,降解路径,增强
【石 化】我国氯化浸出分解钒钛磁铁矿炼铁渣制钛白粉获重大突破(2024-07-25)
【摘要】 7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从攀枝花安钛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由该公司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简称:川大化工学院)共同完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针对氯化浸出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金红石钛白粉生产工艺进行了多年努力攻关,现已取得相关重要成果,先后申报了一种盐酸分解钒钛磁铁矿炼铁渣制备颜料用钛白粉初品的方法等8项发明专利。项目中试结果对标日本石原钛白粉质量,炼铁渣盐酸体系制备金红石钛白粉初品等各项指标稳定正常,后续还可以优化提升。表明安钛科技独辟蹊径,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绿色钛白粉工艺技术,氯化浸出分解钒钛磁铁矿炼铁渣(高炉渣)制备出合格的金红石钛白粉产品。
【关键词】攀枝花,安钛科技,钛白粉
【石 化】山西煤化所在丙烯酸新合成路线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024-07-25)
【摘要】 7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山西煤化所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902组在甲醇乙酸直接合成丙烯酸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Direct synthesis of acrylic acid from methanol and acetic acid over a constructed TiO2-coated NASICON catalyst”为题发表在 Journal of Catalysis (J. Catal., 436(2024) 115612) 期刊上。丙烯酸是重要的大宗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纺织品、皮革等领域。工业上丙烯酸主要以丙烯氧化法的石油路线生产。近年来,基于非石油路线的新合成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以甲醇衍生物甲醛和乙酸为原料的羟醛缩合路线最具代表性。但该过程由于原料甲醛水溶液中大量水(60%以上)的存在造成催化剂易粉化、分离精制能耗高、废水处理量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将工作重点聚焦于以甲醇和乙酸为原料直接制备丙烯酸的新合成路线上。该路线不仅具有能耗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优势,而且甲醇较甲醛更易得、更稳定、更安全,具有显著的本质先进性。
【关键词】原料,甲醛,水溶液
【石 化】中国化学BDO绿色高效合成THF成套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2024-07-25)
【摘要】 7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中国化学科研院1,4丁二醇(BDO)绿色高效合成四氢呋喃(THF)成套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召开。评审会上,项目组向专家组作了自评报告,汇报了项目技术的研发内容、中试运行情况、专利、设计文件等研究成果。在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后,专家组认真核验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催化剂活性、THF选择性和分离技术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建设并成功运行了百吨级中试示范装置,开发出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及高效悬浮床反应工艺,在提高THF选择性的同时,能够降低对设备的腐蚀和减少排放,并创造性地将精馏耦合膜分离技术应用到产物的液相分离中,与传统技术相比可节能30%以上。针对该技术中国化学科研院开发出了万吨级工业化工艺包,年内有望实现工业化落地,此举对于加强我国C4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效应,提高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指标,明显,竞争优势
【石 化】中国化学自有技术丁二烯法制己二胺首次出口(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中化新网讯,随着出口集装罐装载的己二胺从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公司己二胺成品库大门缓缓驶出,天辰国贸公司联合天辰齐翔公司完成自有技术丁二烯法制成己二胺的首次出口,标志着天辰公司丁二烯法生产己二腈工艺获得了境外市场的充分认可。己二胺主要由己二腈氢化而来,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6以及亚己二异氰酸酯等,相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船舶、航天等行业和领域。天辰齐翔公司依托自有丁二烯法己二腈技术生产的己二胺具有成本领先优势。
【关键词】中国化学,天辰,齐翔
【石 化】木质纤维素高效分离高值利用获突破(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中化新网讯,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三素组成。如何高质量地分离三素并获取可规模化利用的原料,是木质纤维素用作可再生化工原料使用的关键难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开发了催化木质素芳基化的三素分离(CLAF)技术,在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和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生物质是兼具物质与能量属性的可再生资源,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供应量的十分之一,全球可利用的生物质约为1700亿吨。木质纤维素是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年产生量约为11.8亿吨,包括林木资源、农副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由3种组分构成,包括疏水性的木质素、亲水性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
【关键词】支撑,保护,三素
【石 化】四川大学在超快修复的聚氨酯材料上取得新进展(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中化新网讯,吴锦荣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室温下能快速修复的玻璃态超支化聚氨酯(UGPU)。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偶联单体法反应得到了具有无环杂原子链和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材料。这种独特的分子结构将超支化聚合物的高分子运动性与聚氨酯的多重氢键相结合,构成了基于脲键、氨基甲酸酯键和支化末端羟基的高密度氢键网络。UGPU的拉伸强度高达70 MPa,储能模量2.5 GPa,玻璃化转变温度远高于室温(53 ℃),因此,UGPU是一种刚性的透明玻璃态塑料。
【关键词】四川,高分子,科学
【石 化】我科学家实现电化学合成尼龙单体己二酸(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布消息,该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中心研究员陈勇团队提出以木质素衍生的酚类化合物为原料,以水为唯一的氢源/氧源,利用电化学成对电解策略实现己二酸的绿色电合成。该工作通过设计合成双金属催化剂,实现了高的电催化活性。研究显示,以PtAu合金为阴极催化剂,实现苯酚高效转化生成KA油,产率为92%,法拉第效率为43%;KA油在CuCo?O?阳极催化剂上被电氧化为己二酸,产率为85%,法拉第效率为84%。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
【石 化】海南省“新一代海水降解塑料中试及应用研究”项目启动(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由中科院理化所牵头的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揭榜挂帅)“新一代海水降解塑料中试及应用研究”项目和“海南省降解塑料产业现状及基于自贸港的发展建议”咨询项目在海口召开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发榜单位,由理化所牵头,联合海南大学、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和海南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以研制海水(全自然域)降解塑料、实现产业化、解决海洋塑料污染为目标,开展新一代性能可调、加工适应强的海水降解共聚酯百吨级中试及应用研究。
【关键词】中科院,理化所,海南省
【石 化】丙烯电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重大技术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耿志刚教授等人在丙烯电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溴化物作为反应介质,在空间上解耦了丙烯电催化氧化反应中的电解过程和丙烯转化过程,从而避免了丙烯转化过程中的诸多副反应,实现了高效丙烯电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相关成果以“Spatial decoupling of bromide-mediated process boosts propylene oxide electrosynthesis”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Nat.Commun.2024, 15, 3646)。
【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电催化
【石 化】中国海油“环科一号”高粘易凝多相流动试验系统正式揭牌(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5月27日,中国海油“环科一号”高粘易凝多相流动试验系统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揭牌。该套系统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工业级别高压(15MPa)、宽温域(-10-100℃)多相流动中试评价系统,系统压力等级、温度范围和尺度规模均处于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系统的正式落地实现了我国多相流试验技术从“室内评价”到“中试基地”的跨越式发展,打通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环科一号”高粘易凝多相流动试验系统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渤西油气处理厂,由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和天津分公司联合共建。该系统采用油气水实液作为试验介质,试验环道可实现0~5°起伏,能够真实模拟实际管道运行情况,此外系统设有拓展接口,保证了系统功能的高可拓展性。利用该套系统可开展多相流稳态、瞬态工况等试验模拟,为生产运行决策、药剂性能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为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提供自主可控的测试验证平台,打破了国外高端装备测试技术的垄断。
【关键词】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石 化】一种新塑料可借助细菌孢子自动降解(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嵌入了一种细菌孢子的新型塑料在与土壤接触后能迅速降解。该细菌孢子在塑料使用期间会保持休眠,但会在塑料废弃后“苏醒”并帮助降解塑料。这项技术有望帮助缓解塑料污染问题。热塑性聚氨酯广泛用于手机壳、鞋、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但目前这类塑料的回收率较低,大部分最终成为填埋垃圾或是进入自然环境中。开发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传统方法通常会牺牲这种聚合物的机械性能,所以很难实现工业化量产。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嵌入能降解塑料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孢子,开发出可生物降解的商用塑料聚氨酯。
【关键词】新塑料,孢子,自动降解